《楚辞》读后感3篇_第1页
《楚辞》读后感3篇_第2页
《楚辞》读后感3篇_第3页
《楚辞》读后感3篇_第4页
《楚辞》读后感3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楚辞》读后感3篇《楚辞》读后感1

暑假中偶然读到《楚辞》,被其瑰丽的想象力、奔放的情感力、厚重的历史感、舍我其谁的使命感所吸引。掩卷之余,我为其浪漫主义情怀与现实主义的悲悯所折服。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更为祖先文学上的高度和其中跳动不息的赤子之心而自豪。

《楚辞》站在中国文化的源头不远,以它的深度刻画了它的时代,以它的高度眺望着此后的几千年。它呈现了那个时代楚国的经济、政治、哲学、宗教、科学、艺术的横向剖面,更用无穷的养分滋养着后人。主要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在流放、遭贬的过程中,目睹了楚国大厦将倾的危难和民生多艰的困苦,但思考自己却不能扶大厦于将倾,解民生于倒悬,遂带着满腔的愤懑和不甘自沉汨罗。纵观屈原的一生,作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失败了,他的“美政〞理想和改革事业永久为后人可惜;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胜利了。

屈子精神感人之处,还在于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对理想执着的追求。为了理想,他“虽九死犹未悔〞、“虽体解犹未变〞。当理想无法实现时,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沉故国之乡,也不出走他国,汨罗江畔纵身一跳定格成伟岸人格的永久。屈子作品理想的特点,是他给予自己理想以香草、美人的品行,寄予对理想的追求。这样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有其现实意义,特殊在我们这个社会剧烈变动的时代。

首先,中国的传统价值历经几千年传承,经过近代的淬火磨练,在灰烬中依旧闪耀着钻石一般的光辉。我们肯定要自信于我们优秀的

文化和传统,这是我们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精神特质。当我们灰暗彷徨时,不妨读读那些先贤留下的华篇,仿佛站在历史的河边,倾听先贤的精神教导。“帝高阳之苗裔兮,......〞所谓传承,不仅在于血脉,更深厚的在于精神。当然,对本国文化的自信,不是固步自封。只有根植于本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我们才能更自信更包涵面对整个世界。

其次,知荣明辱,是屈子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在那些“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者看来,屈原的是非分明、毫不妥协无疑是不谙世事、不识时务。但是正是这种在困难世事下,知不行为而为之、舍我其谁的士气支持了中华文化历经狂澜而不倒。在一个物欲横流、世风日下的时代,这种精神更加显得耀眼夺目。和谐社会需要一种内在秩序,一个精神缺失、进退无据、无所依凭的社会是不行能成为和谐社会的。而这种价值重构的内在根据,肯定需要从屈原所代表的中华文化上去查找,唯此才能不迷失本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楚辞》读后感2

离骚,犹离忧也。我看离骚,通篇“寻求〞二字。屈原实已看破,但不罢休,看破之后,还要寻求,上天入地,求不得,死。屈原是中国的浮士德。浮士德临死之前,说:美!得其善终了。离骚末段,屈原写“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居〞。屈原到底看破之后,没有看破这个看破。这是老子的境界。唯有如此,天地之间,才能相安无事。

屈原是很有姿态的,他哭,不是胡乱大哭,要拿柔软蕙草,才掩面大哭。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他手持兰草,菱叶为衣,莲花为裙,帽子高耸,佩剑奇诡,行走在幽昧竹篁之中,极其讲究,做足悲伤的姿态,好玩,犹如电影画面。屈原创造了中国第一个诗人形象。中国第一个诗人就是如此器宇非凡。“揽茹蕙以掩涕兮,沾余襟之浪浪;制支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人生各有各的乐事啊,我偏好美洁已成自然。)中国最早的唯美主义宣言。

骚体,浓醉之体。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实为不然,屈原是浓醉之后说醉话,酣畅淋漓,反反复复,老子是酒后吐真言,说一是一,不愿多说。

愈是古代的人,与神的关系愈近。抛去“生产力不先进〞不说,我认为彼时的人,更有神性。如今的人,只剩下了被教化了的“人性〞。屈原笔下天地、日月、山川、鬼神,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诗经是穿着粗葛布,风中沁着汗水味的,最常见的植物是篙和艾草、葛叶,间或提到桃花、杨梅。离骚,九歌,熙熙攘攘地涨满蕙草、灵芝、椒树、莲花、荷花、兰草、木兰、秋菊、辟芷、江离的香气。“芳芳菲兮袭予〞“芳芳菲兮其弥章〞。时人著有一本《夏木簌石的'百合》,也可写一本《屈原笔下的植物》。

“余处幽篁兮不见天,路险难兮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兮神灵雨。〞54字,幽篁道险山巅云朵黑夜东风。汉语的浓度。屈原是造境的大师。屈原幽昧之境,后世李长吉得其真味。

屈原字灵均,灵,神也,均,调也。“灵〞与“天〞结合,“均〞与“地〞对比。上可安天,下可安地。忠君为地,忠君不得,飞天。

宋玉的悲伤是天高气清的悲伤。木心说屈原是瓦格纳交响曲。那么宋玉就是肖邦小夜曲。

宋玉的写法有现代因子。他写:凄凉,若人在远行,又像登山临水送人踏上归程。“憭溧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读楚辞,生疏化的观感,阅历之外的诗性。古文,生疏的兴奋。

读书是自我流放的教育。

现代人,比以前可怜的,要被迫接受更多的试探。

越思索,越茫然,于是,便把茫然写下来,这就有了文学。看书,和看画一样,看不出真理,而是一团茫然,一片美感,是一阵钟声,消失在云里。

《楚辞》读后感3

读楚辞,最想说的,是《九章》。读下来才发觉,其实是屈原从生到死的心路历程。

《九章》实在看得我很苦痛,《涉江》、《哀郢》、《抽思》、《怀沙》《回风》,也许是里面最重要的五篇东西。

《涉江》里的屈原已经被放逐,没有了另外两篇《惜诵》、《思美人》然对楚王念念不忘的“愚忠〞之情,他已经明白自己和郢都党人是不行能和平共处的,他很生气,他一面表白自己多么清白高洁,一面痛骂那些小人多么肮脏丑恶。这篇其实是我在《九章》里最喜爱的一篇,它的调子很高,看着很过瘾,很解气,很“愤青〞,也没有接下去几篇那种几乎可以让人心神俱碎的悲伤。那个时候的屈原也许还年轻,还有朝气,还有幻想,可是看下去才知道,所谓呼喊,也不过就是彷徨的前奏。

《抽思》是彷徨。这时,屈原被放逐得更远了,他还在念着楚国的臣民,可是更多的却是一份沉痛。他找不到路,四顾茫茫,没有人了解他的心思,他回不去郢都,只能渴望着灵魂能够飞回到家乡去。教科书上的屈原,是不屈的斗士,是刚直的高士,可是从《九章》里看去,不管哪一篇,我都只能读出屈原的孤独,超越一切天地力量的孤独。

《哀郢》是伤逝。楚国的都城郢都已经被攻陷了,我的战国史不太好,只是记得楚国并没有就此亡国,楚王带着他的臣子跑了,很快又组织了一个新的小朝廷。可是此时贬谪在外地的屈原却没有这群“楚跑跑〞们的厚脸皮,他写了《哀郢》,哀郢是心碎,我几乎不忍卒读。然而他的第一句诗却是“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受难的始终是百姓。

最终的一篇是《怀沙》,其实不能用先生的《朝花夕拾》来概括,可是我觉得,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那就是,应当是整理好一切的时候了。《抽思》、《哀郢》、《悲回风》,这三篇的调子都是很消沉很压抑的,而且是一篇比一篇压抑,让人看得全身不舒适。这种不舒适的感觉并不是《九歌·山鬼》中的那种薄雾冥冥的“鬼气〞,而是一种从心灵的力量,压制得你透不过气来。

读完《九章》,闭上眼睛,就可以观察这样一副场面。楚地奔流的江水,高耸突兀的巉岩,屈原带高冠,衣广袖,一个修长而静默的背影就那样立着,举手投足间只有两个字:孤独。试着读《楚辞》,特殊是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