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地研究》_第1页
《“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地研究》_第2页
《“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地研究》_第3页
《“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地研究》_第4页
《“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地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研究》课题汇报吴江黎里小学课题组我们黎里小学自2003年开始,将心理教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经过八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学校“求我养正”的心理教育特色,先后出版反映学校心理教育实践成果的两本著作《心海探航》和《追求理想的自我》。目前学校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名校、江苏省心理教育优秀实验学校、上海心理辅导学会授予的”学校辅导示范校”和吴江市AAA级特色学校等荣誉称号获得者。进入“十二五”,如何深入开展心理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打下扎实的身体心理基础,我们需要寻找方向和突破口。前年八月,我校选派三人参加全国首届“积极心理学与教育国际研讨会”,并将积极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在南京心理教育专家的指导下,提出了“以班本课程为载体,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思路,将心理教育的重心下移到班级层面,作为“十二五”心理特色教育的工作重点,也为我们明确了“十二五”课题研究的方向。一、课题简介我校申报的课题《“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研究》在吴江市教育学会、苏州市教育学会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有幸被苏州市教育学会批准为苏州市“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一课题是我校在总结了“十一五”主课题研究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同时又是我校“十二五”主课题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我们对课题中的“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三个核心概念进行了这样的界定。1.“求我”“求我”即求健康真我。就是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客观地评价自我,不断地完善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我。对“求我”概念我们提出如下四层含义,即知我、悦我、律我、亮我。(1)知我:认识自我,认识个体的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2)悦我:喜欢自己,悦纳完整的自我。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正视和包容自己的缺点与不足。(3)律我:严于律己,学会自我控制与自我管理。个体自觉控制自我,主动协调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力争在这些关系中,更主动积极地、更有效地激发自己的潜能,以改善自己的精神生活。(4)亮我:展示自己,亮出自己的个性特长和风采。通过自我展示和参考他人评价,提高自我效能感,并将这种积极的自我意识拓展到未来更广阔的生活中。“求我”的这四层含义是心理学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个性化表述,与心理发展“知、情、意、行”一脉相承。2.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指在学校本土生成的、既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和本校的资源优势,又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具有实践性、探索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我校的校本课程是定位于能体现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是我校个性化的课程。3.班本化。班本化指将学校原有校本课程的理念、内容、要求贯彻落实到班级中,使校本课程更切合班级学生实际,切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并解决各年龄段学生普遍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提高校本课程实施的广度、深度和灵活度。二、课题方案的论证(一)对课题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1.深化校本课程建设的需要。在前期实验中,我校申报了《整合理念下校本课程文化建设的研究》和《整合“求我养正”的文化资源,建设校本课程的研究》两项课题,这两项子课题都以校本课程建设为重点展开研究工作,经过两个学年的研究,学校开发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特色课程相整合的校本教材《求我》,并在实践中得以完善,逐步形成了“求我”校本课程文化,基本构建了具有我校特色的个性化校本课程文化模式。至此,校本课程的建设似乎进入了高原期,校本课程如何向纵深发展,成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校领导的深入思考和专家的引领下,我们认识到校本课程的班本化实施是深化校本课程建设的迫切需要,是校本课程建设的深入和发展。2.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功能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体现的。而校本课程的班本化实施正是立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班级资源(教师、学生和社区)为依托,自主选择、开发并实施的。校本课程的班本化实施更能突出以生为本,更加针对班级学生群体,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在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的兴趣、特长是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坚实基础,校本课程的班本化实施可以拓宽教师的创造空间,需要教师经历艰难的摸索阶段,自我否定的修正阶段。在不断深入的研究过程中,当老的问题得以解决时,会源源不断地衍生出更新、更深层的有待进一步摸索和探究的问题。这样一种循环提升的研究,从各个角度和层面不断关联到教师的专业成长,理念与实践的融合,科学和人文的融会贯通,可以拓展教师的发展思路,使教师在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派生出新的目标,获得新的发展。(二)对课题所达目标和主要内容的论证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建构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模式。即如何将校本课程落实到班级层面,探索班本化实施的途径和方法。具体实验目标为:1.学生发展。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应成为师生双方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课程意义不断构建与提升的过程,从而构建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课程。2.教师成长。课题的研究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在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过程中全方位地接受挑战和锻炼,促进教师合作共同体的形成,在开放的对话中通过生动的共享和激烈的思想碰撞,获得源源不断的专业领悟,推进教师在专业视野和专业能力上的全面成长。3.特色提升。通过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研究,使全体教师逐步加深对学校心育特色发展趋势的清晰认识。开展“求我”校本课程班本化建设,是落实我校校训文化建设的有力举措。这里的“我”,包括生理之我、心理之我和社会之我。以“求我”为主题的校本课程的班本化实施,就是要成就学生“健康真我”,实现校风“知我、悦我、律我、亮我”的办学目标。4.文化生成。以校训“求我养正”为文化引领,大力建设健康文化,健康的含义包括健康的身体、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品行及健康的管理(健康校园管理、健康班级管理和健康课堂管理),通过校训文化的建设,实现感化人、转化人的观念与行为的目的,逐步在校园内形成和谐、乐业、健康、快乐的文化氛围。研究内容:围绕上述研究目标,我们确立了四项子课题,作为本课题行动研究的主要内容:1.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策略的研究。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应立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班级资源(教师、学生和社区)为依托,自主选择、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重点不是学科本位,而是调动班级积极性,激发班级潜能和创造力,是具有人文特色并立足于生命提升的课程。2.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评价体系的研究。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评价对象应涉及教师、学生与课程方案三个方面,具体探索如何通过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几个评价措施评价课程实施的情况、对结果进行处理及提出改进建议。其中学校评价主要是学校对各班开展班本课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程方案、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和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教师评价是教师对所担任班级的班本课程实施情况在教与学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是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3.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研究。在教师的成长中内在的需求是第一位的,教师只有产生了自我提高的意识,才有可能获得比较快的发展。在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是真正的实施主体,把为教师提供参考课程,改变成教师自己建设、探究课程。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对待教学、对待学生、对待工作的态度会有怎样的改变?这些改变对其专业发展又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这都有待于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不断摸索并总结经验。4.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与学生素质发展的相关研究。校本课程的班本化实施是以班级为课程实施的载体,以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前提,以满足班级学生发展需求为宗旨的课程。更加突出以生为本,更加针对班级学生群体。因此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研究教师如何用崭新的视角去解读孩学生,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如何把握主题实施过程中的教育契机,适时地归纳提升经验,引发学生的思考,生成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活动,促进学生素质的发展?三、课题的操作思路1.以策划为策略,探索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主要途径。一是学校策划。学校根据本校师资、办学条件、社区优势资源为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作出具体策划,为班级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支持。如根据我镇人文资源比较丰富的实际,诸如武术、书法、象棋、围棋等民间爱好者较多,学校聘请社区相关人员来校参与授课,并共同设计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专题,以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工作。二是班级策划。班级策划主要是根据班级教师的特长爱好设计班本化实施的方案,带动一个班级的学习。比如有的老师在书法方面比较擅长,就由他来策划在书法训练中实施校本课程的方案。有的老师在轮滑训练和指导方面经验丰富,就由他来策划通过轮滑实施校本课程的方案;有的老师在诗歌童谣等文学方面有优势,就请他在文学方面设计相关的班本化实施方案。班级策划的方案,可以教师独立策划、独立执教;也可以几个班级联合策划,以一位教师为主策划者,其他教师协助策划。2.顺应个性,探索多元化的校本课程。根据学校教师的特点,学生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多地开发多门类、多形式的校本课程,提供班级选择,以顺应学生的个性。学科类:如童话与心理健康、古诗文与心理健康、珠心算与心理发展等。艺术类:如纸与思维发展、口琴训练与意志力培养、摄影与儿童心理、韵律操与心理调适、儿童歌曲与儿童心理等。体育类:如武术与心理素质训练、双滑轮与感觉统合训练(单轮、双轮)、活力滑板与感觉统合训练、跳绳与耐挫力训练等。心育类:如心理小课题研究、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发展游戏、心育主题活动、小小咨询师等。古镇文化类:如古镇文化与心理发展、茶文化与心理发展等。3.科学安排,落实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时间。每天(除星期四)下午3:20—4:00安排一节课。每天采取一半班级室内一半班级室外交替安排,这样一方面保证学生有充足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解决活动场地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最大限度满足各年级各类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教学上,实行以校内教师为主,适当聘请校外有特长的专业人士担任教练员,协助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本校教师是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主体,语数英教师以担任本班的教学为主,其他老师自愿选择班级执教。4.积极实践,探索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的的评价。学校评价。学校对各班校本课程班本化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课程方案、实施情况、实施效果和改进建议等方面进行定量与定性的评价。教师评价。教师对所担任班级的班本化实施情况在教与学两个层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四、课题操作过程的保障措施、策略保证措施:1.课题负责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起到策划和引领的作用。课题负责人唐根林校长是江苏省心理教育名校长、吴江市德育学科带头人,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在德育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并且承担过“十五”、“十一五”省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有较强的的科研能力,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级刊物上发表和获奖。2.学校成立了课题的组织机构,能从组织上保证课题研究按照实施方案正常进行。同时课题组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搜集工作,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初步学习了解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开阔理论视野,还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理论的专题讲座,为我们顺利地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3.作为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我校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特别是在省市级课题《苏南乡镇小学德育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农村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发展性心理辅导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策略》、《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小学生“求我养正”教育个案研究》等课题的研究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培养了一支有较高素质的班主任队伍,为开展本课题研究创造了有利条件。从1998年9月起,在唐校长的倡导下学校开始逐步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并从理论到实践,由个体到群体,由德育向学科领域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先后被评为吴江市AA级特色学校、江苏省心理教育名校和心理教育优秀实验学校,获得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会授予的“学校心理辅导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大众心理学》、南京《心理教育》专业杂志、《苏州教育学刊》、《苏州教育》、《吴江日报》、吴江电视台等媒体先后报道了我校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推进学校特色建设的成功做法,学校的心理教育闻名省内外。4.为进一步深化学校特色,我们申报该课题,由校长直接主持,能在财力、物力、人力方面给于课题研究予充分的保障,整合教导处、教科室的力量,由教导处负责协调,在研究时间上予以保证。学校每学年对课题组成员的工作情况予以考核,加大奖励力度,以充分调动成员参与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策略:我们坚持“扎根校本,聚焦班本”的研究策略,研究过程中体现三化。首先是校本课程开设常态化我校“求我”校本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身心健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现代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探究型综合课程。教材编写围绕“建构积极健康的自我”进行编排,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愉快地接受自己,正确地对待自己,勇敢地战胜自己,努力地完善自己。学校确立了专职教师,每周安排一课时进行教学。为了使校本课程的实施落到实处,我校出台了关于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案,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别评价课程实施情况,评价结果和教师工作、年度考核挂钩。其次是班本课程开发个性化,主要包括健身课程和健心课程。健身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的班本课程,重点开发轮滑、门球、武术、跳绳和呼啦圈等活动型课程,促进学生身体强健。健心课程。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主的班本课程,重点开发“阅读疗法”、“绘画疗法”等课程,这些课程以心理辅导为主线,从阅读、艺术的角度开辟心理辅导的新途径、新形式。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到“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分别对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提出了不同的开发要求。学科教师重在融合。要以心理辅导为主线,融合学科特点,可以根据自身特长或喜好进行选择,同时必须兼顾所任班级学生的个性。如语文老师开发的“绘本与心理健康”课程,就是以绘本为载体进行心理辅导,同时引导低年级学生拓宽课外阅读。班主任重在联系实际。为形成“求我”目标序列,我们要求班主任切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从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入手开发班本课程,确定每个年级侧重一个主题,各班级根据主题开展班队活动及育人工作,并力求专题化、系列化。如低年级的“我有一个好习惯”主题,下面设有三个小专题:我有整理学习用品的好习惯;我有听课的好习惯和我有认真作业的好习惯。中年级的“与烦恼说再见”主题,下设这样三个小专题:告别学习中的烦恼;告别同伴交往中的烦恼;告别家庭生活中的烦恼。五、课题阶段性成果经过将近两年的研究,我们发现校本课程班本化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积极心理教育。(一)有利于实现心理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班本课程是以班级学生为本位的课程,它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成长的心理需要,不但解决班级学生的实际问题,而且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我们认为,实施班本课程,可以实现学校心理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型:1.由医学模式向发展模式转变。目前绝大多数学校以消极心理学观指导学校心理教育工作,把主要任务放在矫治学生的心理问题上,其主要职能机构就是学校心理辅导室。而班本课程就是要以班级为平台,将学生心理辅导、心理素质训练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素质的发展上,而非专业的心理矫治上,这是积极心理学所要倡导的理念。2.由面向个体向面向全体转变。传统心理教育重个体轻全体,注重关注少数所谓心理问题生,而忽视全体健康的学生。班本课程就是以班级全体学生为本位,以全体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己任,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身心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为宗旨的课程,这是积极心理学题中应有之意。目前我校31个班级1334名学生,每个班级有至少两个课程项目,其中一个室内项目,一个室外项目,时间安排在下午3:20至4:00,每周安排四次活动。这样以课程的形式,保证了全体学生素质训练落到实处。3.由知识传授向教会技能转变。我们实施班本课程,不是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开设各种学生感兴趣的、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在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中,让学生身心得到锻炼,意志得到培养,情感得到丰富。这些课程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兴趣和爱好,直接或间接地教会学生心理调节的方式方法。我们还在每个年级中选择一个实验班,通过“三件好事”、“感恩拜访”和“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三条措施,探索如何教会学生提高幸福感的方法和技能。“三件好事”具体要求实验班学生每天同伴之间口头交流三件美好的事情,每周在专用记载本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三件好事记录下来,并填写一周的心情等级和心理话(画),以此来反映学生心灵的轨迹,探索调节心态的科学方法。(二)有利于将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落到实处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疾病,而且意味着积极的理想追求、较好的社会功能、高效率的工作状态、建设性的和谐的人际关系、独立自主的人格和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等。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从生理成熟过渡到心了成熟,智力水平不断提高,情感体验不断丰富,知识经验不断完善。在这样一个积极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心理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质,激发和强化学生各种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并逐步转为为良好的品行习惯和心理素养。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就是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包括积极的认知品质、积极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品质和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实施班本课程,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坚实的心理品质基础。1.课程的灵活性,能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我们的班本课程包括学科类、艺术类、体育类、心育类和古镇文化类等五个大类。目前开设的课程项目有童话与心理健康、绘本与心理发展、古诗文与心理健康、茶文化与心理发展、武术与心理素质训练、跳绳与耐挫力训练、轮滑与感觉统合训练、游戏与心理发展、心理漫画与心理成长、纸艺与智力发展等涉及上述几个门类共30门课程,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培养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心智,促进体能的增强和心理品质的提升。这些课程可以从学生的兴趣入手,也可以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入手,还可以从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共性问题入手,有详细的活动方案、明确的活动专题,长短结合,灵活多样,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2.课程的活动性,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开设班本课程,不是以传授学科知识为目的,即使与学科教学有关联的课程,我们也是以欣赏、陶冶情操和心智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如童谣、古诗文、七巧板、珠心算等。活动性是我校班本课程的主要特点,特别是涉及室外的武术、韵律操、轮滑、跳绳、摇呼啦圈等,不需要空洞的说教,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起到提高感觉统合能力、调节身心、锻炼意志的作用。3.课程的针对性,能对学生共性心理问题进行矫治。我们的班本课程,尽力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低中高年段课程有别,要求不同。如针对独生子女普遍存在的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我们在低年级进行游戏活动矫治、中年级开展轮滑运动、高年级进行跳绳、摇呼啦圈强化训练等方法进行矫治,尤其是双轮滑和活力滑板,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对学校进行感觉统合能力训练的有效手段。(三)有利于整合教学资源,提高积极心理教育的实效性积极心理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幸福教育,如何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正视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化消极为积极,需要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多方力量形成合力。我们开展的班本课程,在整合各类教育资源上,动了一些脑筋,想了一些办法。1.教师资源的利用。教师是班本课程的主要开发者和实施者,我校90多名教师,人人参与班本课程的教学或组织工作,其中31位老师为课程的主要开发者,其余60来名教师为协助开发者。课程开发的教师有自己的特长和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