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部编版_第1页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部编版_第2页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部编版_第3页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部编版_第4页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含答案)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下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11页《大自然的语言》阅读训练现代文阅读1.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选文的主要内容是说明决定物候现象的四个因素,作者先说纬度的差异,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你从说明顺序的角度简要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本文的语言既优美生动又不失准确严谨,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加下划线词“一定”的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文主要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请找出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日,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贺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请你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①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

②北京的物候记录,

(1)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2)

年迟十天左右,比

(3)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③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④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⑥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⑦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⑧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1)选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是按照怎样的说明顺序说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选文第⑧段中的“前者”和“后者”各指什么?前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分析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作用。(1)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文节选自《大自然的语言》。以“大自然的语言”为标题,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会说话

①五角菟丝子作为一种蔓生植物,因不含叶绿素,需要寄生在其他植物中吸取其营养方可生存。它幼苗的颈尖以小圆圈的方式探测周围环境,寻找它所偏好的植物,就像我们蒙住眼睛时用手试探周围环境,或是深夜在厨房找灯的开关时的样子。实验人员不论将番茄放于什么地方,菟丝子的藤始终朝着番茄方向生长。为了证实菟丝子能够嗅出番茄所在位置这个猜想,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将它和番茄分别放入一个密闭的盒子里,两盒之间用管子相连保证空气对流,结果它总是朝着管子方向生长。又在棉签上涂上番茄提取液,它还真中了圈套,朝着涂有提取液的棉签生长。此后,她拿成分非常相似的番茄和小麦的提取液做实验,尽管二者都含有一种挥发性化合物β—月桂烯,但因番茄还释放出两种能吸引菟丝子的挥发性物质,而小麦不含这两种挥发性物质,且还会释放一种令菟丝子讨厌的气体,菟丝子当然向着番茄方向生长。

②1983年,戴维·罗德斯发现,一棵柳树被天幕毛毛虫啃噬过,临近柳树的叶子变得不受毛毛虫欢迎,是因为后者的叶子中含有不合毛毛虫口味的酚类和单宁化合物,而那些较远的健康柳树却不含这些化合物。受损柳树和临近健康柳树之间,没有共同的根,树枝间也没有相互接触。被啃噬的柳树是通过空气向临近健康柳树发出了一种信息素信号,即通过化学信号对它们说:“当心!保护好自己!”接着,杰克·舒尔茨以杨树和唐枫幼苗为对象进行实验,支持了罗德斯的观点。

③“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然而这些报道大多缺乏正确对照,或结果被夸大,往往受到其他科学家的驳斥。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大量植物通过气味进行交流的现象已被反复证实。但问题是,植物真的能彼此交流(有意识地发出预警)吗?是否健康植物只是“偷听”到了临近受损植物的自言自语(而非受损植物有意告知它们)?马丁·海尔提出了疑问并展开深入研究。他知道,利马豆植株被甲虫侵扰时会有两种反应:被啃噬的叶片会向空气中释放一些挥发性化学物质;而花则会产生花蜜,吸引以甲虫为食的节肢动物。那它为什么会释放这些化学物质呢?

④他从三棵利马豆植株中选取了4张叶片做实验:从被啃啮过的同一植株上选择了2张叶片——第1张被甲虫啃啮过,第2张没有;第3张为临近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第4张为被隔离的、未被啃啮过的健康植株。通过气相高端分析技术鉴定,第1、2、3张叶片周围空气中都含有挥发性物质;第4张叶片周围则没有。这说明受损植株临近的健康植株不易遭受到虫害侵扰,却没有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

⑤海尔调整了实验设计来检测他的假设。将两株植物放在一起,但用塑料袋将被啃啮过的叶片封闭24小时。然后按照上一个实验的方法选择4张叶片进行检测,结果发生了变化。被啃啮过的叶片仍然释放化学物质,但同一植株的同一根藤以及邻近藤上的其他叶片却与对照叶片相似——它们周围空气中没有这些化学物质。解下密封袋,用小风扇将袋中的气体向两个方向吹:一是向这根利马豆藤上方的临近叶片,二是朝着远离利马豆的空气中。结果发现,接触到袋中气体的植株叶片自己也开始释放同样的气体,且植株还会分泌花蜜。那些没有接触到气体的叶片和植株则与以前一样。

⑥几十次实验结果一致,秘密揭开了:被啃啮过的叶片释放气体,是为了保护植株自身的其他叶片不受攻击。即当一张叶片受到昆虫或细菌的侵害时,会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抵御将临的侵袭。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守卫者们用点燃烽火的方式传递信号,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临近植株则以嗅觉方式“偷听”受损植株自身叶片间的“嗅觉对话”,便做出反应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当然,利马豆这种气味信号只能传播一两米远,但这一发现为人类保护树木和作物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⑦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交流。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繁衍。植物显然没有嗅觉神经,不能将气味信号传到大脑进行诠释。但是像菟丝子、利马豆一样的其他植物,都能够对信息素做出响应,只要觉察到空气中有挥发性化学物质,它就能将气味信号转化成一种生理反应,这当然也是一种嗅觉,且是出于生存的需要。(1)“植物会说话”在文中指什么?(2)简要说明第③段在文章中的作用。(3)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获得哪些科学精神或思想方法方面的启示?4.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行走的种子(节选)①春花烂漫的时节过去了。枫树和山核桃树上开败的花朵如雨点一般洒落下来,向大地证明了这些树木繁茂的生殖能力。成百上千朵小花静静地躺卧在坛城中。与虫媒植物外表华丽的花朵不同,这些树木的花朵温和而谦逊,既没有明显的花瓣,也没用多姿多彩的装扮。这种极端素朴的装束暗示出,坛城上树木之间的繁衍,是一项严肃的任务,绝不同于虫媒植物铺张的花蜜与色彩的盛宴。这些树木无需取悦谁。风为它们传递花粉,因此它们不必像虫媒植物一样费心去吸引昆虫的眼球与鼻子,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②对于早春开花的树木来说,风媒授粉是一种格外有用的策略。虫媒植物生长在一个相对温暖、避风的微观气候中,即便这样,它们也要努力寻找授粉者。而树木冠层的微观气候,更加不利于早春的昆虫出没。不过风是不短缺的。因此,枫树和山核桃树打破了与昆虫之间的古老协约,采用物理的而非生物的方式,来运输它们的花粉。很不幸,可靠性的增加伴随着精确性的减少。蜜蜂能直接将花粉从一朵花的柱头传递到另一朵花中。风并不有目的地传递什么。相反,它散布随着它的运动而携带来的一切事物。这给花和人类的鼻子都造成了困扰。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出大量的花粉。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③枫树和山核桃树产生的是两类花,即雄花和雌花。雄花悬挂在枝条上,空气中只要有一丝流动就会惊动它们。枫树上成簇的雄花全都借助瘦长结实的花丝挂在树上。每根花丝长一两厘米,末端有一个花药簇,这个产生花粉的结构看起来就像黄色的小球,大小与书页上的逗号差不多。山核桃树的花药在毛茸茸的花序上摇晃,每个花序大约有一根手指那么长。在这两种树木上,花药都成群簇拥在小小的伞盖下面,大概是为了防止雨水将花粉冲走。雌花更粗短一些,因为它们没必要向风中播撒大量的花粉。雌花的柱头截住风中带来的花粉,受精作用便会发生。目前关于柱头的空气动力学,我们所知甚少。不过,柱头似乎正好处在花朵中最招风的地方。柱头的构造也会促使其周围空气形成一股涡旋,流动速度减缓,从而便于柱头攫住空气中的花粉粒。④到春季这个时候,雄花的花粉已经洒落,它们的任务完成了。树木抛弃了这些雄花,坛城上落满一堆堆黄绿色的花丝和花序。而雌花的工作才刚开始,花朵内部的受精卵还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发育成果实。成熟的山核桃果和枫树种子将一直等到秋天才会坠落,开始行走。(有删改)(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媒植物和虫媒植物的分类是由传递花粉的媒介确定的,前者是风,后者则是昆虫。B.雨水会将花粉冲走,开花季节,如果下雨就有可能会影响虫媒、风媒植物种子的生产。C.从作者推测看,山核桃树雄花伞盖和雌花柱头的巧妙构造能提高花粉传递的成功率。D.山核桃树、枫树的雄花和雌花在春季完成各自的工作,成熟的种子将在秋天开始行走。(2)文章第①段末说虫媒植物会“赤裸裸地露出功利主义的本质”,请概括这种功利主义的具体表现。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①用平实准确的语言简述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它们像搁浅在一座小岛上的漂流者一样,把无数个瓶子扔进水中,指望着总有一个瓶子能将信息传递出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虫媒植物花粉传递的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虫媒植物释放出的花粉,如同一个个等待寄发的快件,昆虫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表达5.下面语段中标序号的句子都有语病,请加以修改。①地势升高,空气层变薄,空气密度变小,在5000米的高度,1升干燥空气的质量大约0.7克左右。②由于空气的密度和压力适宜,使低海拔的平原地区成为人口密集的地方。③在极高海拔地区,空气十分稀薄,气压非常低,人类难以生存,也感到不适。④比如说,登山运动员攀登海拔8千多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在到达一定高度后,吸入携带的氧气,补充氧气奇缺带来的不适,正是这个道理。(1)第①句语义重复,应删去“____”。

(2)第②句成分残缺,应删去“____”。

(3)第③句语序不当,应将“_____”与“_____”互换位置。

(4)第④句搭配不当,应将“____”改为“____”。

三、综合性学习6.你所在的“青春风采”文学社正开展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仿照下面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一个有关传统习俗的句子,使前后语意连贯。传统习俗文化底蕴深厚,寄托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祝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宵节游龙灯,寓意人丁兴旺、迎祥纳福;冬至搓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好运发财……这些代代相传的习俗如香茗般散发着清香,久久缭绕。(2)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获批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请从“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中任选一个节气(示例除外),阐释其含义。【示例】节气:惊蛰含义: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了地下蛰伏冬眠的昆虫。节气:____________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1.【答案】【小题1】选文在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时,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或由主到次),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所以先说;经度次之,放到第二位;高下差异又次之,放到第三位;古今差异影响最小,所以最后说。另外前三者都是空间因素,古今差异是时间因素,这都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小题2】“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性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小题3】【示例】第⑤段,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与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作对比,更突出地强调说明了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差异这个因素。【小题4】因为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大连属于沿海地区,它的春天要比内陆迟若干天来临,所以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要比大连的开放得早。【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从说明顺序的角度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说明顺序指的是说明类文章说明事物或者事理时采用的顺序,常用的说明顺序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理清文章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分析。本题中,选文是按照逻辑顺序安排的,结合选文内容分析即可。

2.

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品析能力。所给加点(或划线)的词语大多都是副词,一般都表示“范围、程度、时间、频率、数量”等,所以答这类题,首先要从副词本身的作用方面来考虑,然后再结合语境分析,最后还要强调这个词语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作用。本题中,“一定”起限制性作用,结合句子分析即可。3.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比较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能力。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作用:把……与……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本题中,从选文中找出一例分析即可。4.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问题的能力。做此类试题时,要找到相应的语段,然后根据语段的内容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对语段的分析,体会语段所体现的内涵。答题时找准区位,提出关键的句子,分点作答。本题中,结合大连和北京的地理位置分析即可。

2.【答案】【小题1】说明对象: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小题2】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小题3】(1)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复杂灵敏这一“活”的特点。(2)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出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小题4】(1)“可能”表示估计推测,因为造成损失的原因很多,能注意到物候,选择到适宜的播种日期,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避免损失。“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凡是”表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运用“凡是”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小题5】“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对象和说明顺序的把握能力。说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要说明的事物或事理。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它所要说明的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它所要说明的事理。通读全文可知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说明对象就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选文主要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首先”“第二个因素”“第三个因素”“此外”这四个词语,可知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这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所以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的。此题考查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全文,从文章中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的内容,锁定某些段落,或从文中找到原句,也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意思对即可。阅读文本可知,选文第⑧段中的“前者”指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后者”指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此题考查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题时要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以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③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④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⑤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⑥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本题(1)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活生生的生物比作“活的仪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生物复杂灵敏这一“活”的特点。(2)句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出两种说明方法即可)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能力。完成这类考题,可从以下两点入手:①在语境中体会加点词语的准确性;②重视具有修饰性功能的词语表义的准确性。答题的方法是“抄下它,解释它,带入它,比较它(正反两面说清它),肯定它(得结论)”。本题(1)句中“可能”表示估计推测,因为造成损失的原因很多,能注意到物候,选择到适宜的播种日期,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避免损失。“可能”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凡是”表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运用“凡是”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含义的分析能力。文章题目往往关联文章的中心,意蕴深邃,有丰富的意义,不可只从字面理解。记叙文题目的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类: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作为文章说明对象。③吸引读者兴趣。本文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以此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答案】【小题1】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小题2】承上启下。【小题3】第①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五角菟丝子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事实。【小题4】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和万事求真求细的追求精神。【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在熟悉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关键段落或句子答题即可。根据第三段中的““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罗德斯的这一发现,颠覆了我们以往对植物的认识。“可提炼作答。

2.

本题考查分析段落作用。解答本题时,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作答。一般情况下,说明文中间段落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引起下文。在内容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阅读文本,第③段在内容上,在戴维•罗德斯的观点和马丁•海尔的质疑与实验之间建立起联系。本段明确了下面的实验是在戴维•罗德斯等人实验基础上的深化和因果关系探索,说明两者实验目的的不同,说明的内容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总结戴维•罗德斯等人发现的结论、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启下引出因马丁•海尔对戴维•罗德斯等已有观点的质疑而进行的实验。

3.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要知道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做题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看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第①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了五角菟丝子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的事实。第⑥段“就像中国长城上的烽火台……警告其他守卫塔有敌人来袭了”一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叶片受到侵害时,释放出气味警告同一植株上的其他叶片保护自己的真相。形象贴切,生动有趣。

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把握及迁移运用能力。阅读时要理清思路,抓准脉络,准确提炼有关信息;建议要合理、具体、可操作性强。仔细阅读全文,就可以从中得到答案。回答这样的题目,往往要从社会的广度、认识的新度以及当今的新理念、新潮流等方面作答。如:①敢于质疑,勇于探索。马丁•海尔没有盲从别人的结论,对“植物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受损植物有意告知临近健康植物”以及受损植物释放化学物质的机理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探索。这是发现真知的必要精神品质。②大胆假设,谨慎求证。猜想和假设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孔苏埃洛•德莫拉埃斯和马丁•海尔都是从许多现象出发进行假设,通过一系列实验进行验证。这是科学探索的必由之路。③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推理。文中科学家以发散性思维开拓思路,运用多种途径和多次实验进行研究,这种严谨的态度就是求真精神的体现。让实验说话,正确严密地判断推理,发现的结论可靠可信。④由表及里,求真务实。科学研究不能止步于粗糙的研究和笼统的结论,而应深入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事物本质属性,这样才能揭示科学秘密。

4.【答案】答案

(1)D(2)虫媒植物用明显的花瓣、浓郁的蜜香、鲜艳的色彩来吸引昆虫,传递花粉。(3)①风传递花粉的准确性差,风媒植物必须释放大量的花粉,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