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后目标温管理专家共识_第1页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管理专家共识_第2页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管理专家共识_第3页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管理专家共识_第4页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管理专家共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脏骤停后目标温度管理专家共识

当前第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院外心跳骤停恢复自主循环后主要死因SOS-KANTOstudygroup.Lancet.2007;367:920–926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数百万人。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resuscitation,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率<7%,神经系统损伤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残原因。当前第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治疗性低温”(therapeutichypothermia),国内习惯称为“亚低温”(mildhypotherima)是为了减轻患者神经系统损伤而进行诱导的轻中度低温(32~34°C),是心脏骤停(cardiacarrest,CA)患者经过CPR恢复自主循环(returnofspontaneouscirculation,ROSC)后进一步脑复苏治疗的最重要环节,也是目前唯一被临床证实能够改善患者远期预后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方法。当前第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目标温度管理的历史和现状1轻度低温(33~35°C)2中度低温(28~32°C)3深度低温(17~27°C)4超深度低温(0~16°C)当前第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目标温度管理的历史和现状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10年2015年Holzer在报道一例ROSC后仍昏迷患者进行的低温治疗中首次提出了目标温度管理(TTM)概念Williams等首次报道了CA患者因接受低温治疗获得较好的预后大量动物和临床实验发现轻中度低温(32-34°C)治疗也可以改善神经功能预后,且不良反应较深度低温明显减少《2015年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和协同指南建议:ROSC后仍昏迷患者进行TTM,目标温度控制在32~36°C之间的一个恒定值当前第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

目标温度管理(targetedtemperaturemanagement,TTM)CA后TTM就是应用物理方法把体温快速降到既定目标水平,并维持在恒定温度一段时间后缓慢恢复至基础体温,并且避免体温反弹的过程。[推荐意见1]:ROSC后仍昏迷患者进行TTM,目标温度控制在32~36°C之间的一个恒定值。当前第6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低温脑和全身保护机制降低脑代谢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热稽留改善脑对缺氧的耐受性抑制细胞凋亡减轻氧化应激

抗凝效应抑制兴奋性神经毒素,抑制癫痫发作改善细胞内外酸中毒,影响基因表达Contents1Contents2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当前第7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推荐意见2]:

TTM时低温脑和全身性保护的可能机制包括降低脑代谢、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降低脑热稽留、改善脑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氧化应激、抑制免疫反应和炎症、抗凝效应等多方面。当前第8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CA后TTM的适应人群[推荐意见3]:

无论是否为心源性CA(包括初始心律为可除颤心律或不可除颤心律的院外CA以及院内CA),成人患者ROSC后仍然昏迷(对于指令无反应者),尽早开始TTM。当前第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

TTM没有绝对禁忌证。严重的感染以及感染性休克、难以控制的出血、顽固性休克是TTM的相对禁忌证。[推荐意见4]:严重感染及感染性休克难以控制的出血顽固性休克相对禁忌症:当前第10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TTM的实施方法

冰帽、冰毯、腋下腹股沟放置冰袋、温水或酒精擦拭身体及风扇等不能等同于TTM的降温方法,但可以作为快速降温的辅助手段,ArcticSun温度管理系统更为合适,由覆盖患者部分体表的能量传递垫和水循环温度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当前第1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ArcticSun自动温度控制系统,低温诱导和升温快速、简便粘附性好,热传导性能好覆盖40%体表每小时降温1.2℃监测膀胱温度当前第1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血管内降温

血管内降温系统是通过血管内热交换装置和体外的冷却泵完成,其工作原理是将生理盐水在体外的机器中冷却,然后由一个动力泵把冷却的生理盐水注入下腔或上腔静脉内的封闭式热交换导管中,此种封闭式热交换导管有三个球囊,经过温度控制的盐水在位于深静脉的球囊导管中密闭式循环,以达到温度控制的目的。当前第1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当前第1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血管内降温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可以迅速、精确的降低体温及复温NS循环是通过一个有纹理的表面带气囊的导管置入腔静脉直接接触导管冷却静脉血在2-3小时内可达到目标温度通过导尿管内置探针探测温度当前第1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TTM的实施方法的争议两者达到目标温度的速度,出院存活率和神经功能恢复两者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体表和血管内降温的比较当前第16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推荐意见5.1]:

TTM的根本是温度控制,国内外常应用于TTM有体表降温和血管内低温温度管理系统。TTM的体表降温方法,如ArcticSun降温的效果理想,可快速达到和维持恒定的目标温度,缓慢复温。

。当前第17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TTM的开始时间《2016年加拿大TTM指南》建议最好ROSC后8h之内开始TTM,虽然超出8h也是有益的,但延误时间越长获益就越少院前是否开始亚低温?有争议当前第18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快速输液使右房压增加,降低了冠脉灌注压,且可以导致肺水肿心脏温度低使得对除颤反应性差,这一点有争议当前第1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推荐意见5.2]:

TTM开始越早越好;但对于院外CA患者ROSC后不推荐常规即刻输冷盐水低温治疗;其他的低温治疗策略和复苏中低温治疗在院外CPR时的应用目前研究尚不充分,证据不多,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当前第20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目标温度食管气管插管气囊肺动脉肺动脉鼻咽膀胱首选[推荐意见5.3]对于CA后进行的TTM,核心温度应控制在32~36°C之间一个恒定的目标温度。当前第2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目标温度的持续时间及复温[推荐意见5.4]:目标温度的持续时间应至少24h。[推荐意见5.5]:复温速度应该控制在每小时0.25~0.5°C,复温以后也应该把核心体温控制在37.5°C以下,至少维持到复苏后72h。

当前第2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TTM分期及注意事项诱导期应尽可能快地将核心温度降至目标温度(32~36°C之间的一个恒定温度)。这个时期的管理最重要,需要防治低血容量、电解质紊乱和高血糖;不断调整机械通气参数以及镇静药、胰岛素及血管活性药的剂量。维持期控制核心温度不波动或轻微波动(最大幅度0.2~0.5°C),至少24h以上。该期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降低,重点应预防长期并发症,如院内感染和褥疮。复温期复温应缓慢并可控(速度0.25~0.5°C/h)。快速复温可导致TTM的保护性效应部分、甚至全部丧失,还能恶化损伤机制。复温后也应严格控制体温,避免发热,核心体温应控制在37.5°C以下,至少维持到ROSC后72h。[推荐意见5.6]:关注TTM诱导期、维持期、复温期各时间段目标控制管理的方法,可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等。当前第2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并发症及处理寒颤:处理:镇静药、麻醉药,镁,肌松药,皮肤保暖高血糖:低温降低胰岛素敏感性及胰岛素的分泌,血糖增高,需要强化胰岛素治疗复温时注意低血糖发生低钾血症:低温导致细胞外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导致肾小管功能障碍,分泌钾增多凝血功能障碍药物清除感染风险增加当前第2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推荐意见6]:

TTM时可能出现的上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均是可控的;在进行TTM时应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和积极的对症处理,尽可能避免或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

。当前第2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三\23点总结TTM是目前唯一被临床证实能提高CA-ROSC后昏迷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