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第九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1、数和运算的教学。2、儿何初步知识的教学。A平行线和垂线B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和梯形C多边形面积的计算D实际测量
3、量和计量的教学4、教学思维专项训练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利用乘法引导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
教材在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时,没有象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
念,再利用整除认识倍数和因数。而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
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体会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
是让学生运用乘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在找倍数时,要注意
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同时要向
学生说明: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2、分散编排,减少术语,适当降低学习的难度
本册教材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习的内容
进行重新研究与整合,以体现数学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倍数和因数”知识内
容多,概念多,安排在一个单元里学习学生接受比较困难,所以教材采用分段学
习的安排。本单元先学习倍数、因数、2、3和5的倍数的特征以及找质数、合
数等知识。在第三单元中,将结合分数的约分、通分前,再学习公因数和公倍数
等知识。这样安排将有利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前后知识学习的
必要性。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本册教材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
适当降低了知识的难度。如找倍数和找因数都在100以内。又如与原来教材的内
容相比,减少了一些数学术语,以减少学习过程中的死记硬背现象,减轻学生的
记忆负担。如教材没有呈现整除、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等概念。
3、注重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征
在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时,经过了鼓励学生猜想并尝试,观察3的倍数的特
征,引导学生发现、归纳、验证规律的过程,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探索数的特
征。也可通过直观学具的操作,认识3的倍数的特征。教材非常强调学生的数学
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发现数的特征。如
在探索2、5和3的倍数的特征时,都是先让学生在100以内数的表格中圈出2、
5或3的倍数,再通过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方法发现它们的倍数的特征;
又如在学习“找因数”、“找质数”时,都是先组织学生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
逐步发现规律,这与原有教材相比应该说是一个明显的变化。
4.通过数形结合,理解质数与合数
教学时,可组织开展“拼小正方形”的活动,边拼边写,写出拼成的长方形
数和小正方形个数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儿个正方
形拼在一起,有的只能拼成一种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长方形。
这是什么原因呢?”随后,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逐步发现特征。并把这
几个自然数分类,在分类中认识质数与合数,再通过“筛法”寻找百以内的质数。
5、在活动中,了解数的奇偶性
教材提供了多个数学活动题材,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或游戏探
索发现规律的策略,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问题,并探索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掌握倍数和因数、素数和合数等概念。2、认识分数的意义。
3、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会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垂线、平行线、长方形和正方
形。4、掌握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5、认识土地面积单位
(二)、教学思考
1、能结合具体情境,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
2、在探索物体的位置关系、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设计图形的过程中,
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对结论的合理性作出有说服
力的说明。
(三)、解决问题
1、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能够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
4、能够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5、具有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四)、情感与态度
1、对周围环境中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充满好奇,能主动参与教师组织的数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引导下,能够积极地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有克服困
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方法来解
决,并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和交流。
4、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
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正确性。
5、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发现错误能及时改正。
四、教学措施
(一)、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2、处理好基本训练与创造性思维发展及后继学习的关系。
(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1、本册教材设计了适量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
会和一个比较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肯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科学
态度。
2、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对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
到的问题,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数学教学应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
基本过程。
2、在日常的数学活动中要注意小课题研究和实习作业等实践活动,对这方面的
内容不但不能随意删减,而且要加强这方面内容安排的密度和强度。
(四)、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把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根据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要求,开展教学活动。
2、要注意在直观感知广泛的背景下,通过自身体验在分析、整理的过程中学习
概念,不要用死记硬背的方法。
(五)、改进教学评估方法。
1、教学评估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察。
2、知识和技能的评估,试题类型要多样化。
3、评价应体现激励的作用。
五、教学进度
五年级上册(北师大版)教学进度表
(每周按5课时安排此表仅供参考)
周时间教学内容
次
19月1日开学典礼(机动1课时)
29月4日一9月8日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数的世界1课时)
(2、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的倍数的特征1课时)
(练习课1课时)
39月11日一9月15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日(找因数2课时)
(找质数2课时)
(练习课1课时)
49月18日一9月22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日(数的奇偶性2课时)
(找质数2课时)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比较图形的面积1课时)
59月25日一9月29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日(地毯上的图形面积1课时)
(动手做——底和高2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课时)
610月1日—10月7国庆节放假、倒休一周
日
710月9日一10月13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日(三角形的面积2课时)
(梯形的面积2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1课时]
810月16日一10月20第三单元分数
日(分数的再认识2课时)
(分饼2课时)
(分数与除法1课时)
910月23日一10月27第三单元分数
日(分数与除法1课时)
(练习三1课时)
(分数基本性质1课时)
(找最大公因数2课时)
1010月30日一11月3第三单元分数
日(约分2课时)
(练习四1课时)
(找最小公倍数2课时)
1111月6日—11月10第三单元分数
日(分数的大小2课时)
数学与交通——相遇1课时
数学与交通——旅游费用1课时
数学与交通——看图找关系1课时
1211月13日—11月17机动(期中复习与练习1周)
0
1311月20日一11月24整理与复习(二)1课时
日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折纸2课时)
(星期日的安排2课时)
1411月27日—12月1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日(看课外书时间2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组合图形面积2课时)
1512月4日一12月8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日(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2课时)
尝试与猜测——鸡兔同笼1课时
尝试与猜测——点阵中的规律1课时
整理与复习(三)1课时
1612月11日—12月15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
日(摸球游戏2课时)
(设计活动方案1课时)
数学与生活——迎新年1课时
数学与生活——铺地砖1课时
1712月18日一12月22总复习(5课时)
日
1812月25日一12月29总复习(5课时)
H
191月1日―1月5日总复习(5课时)
201月8日―1月12日总复习(5课时)
211月15日一1月19期末综合测试(5课时)
日
221月22日一1月26期末综合评价
日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
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
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
数或合数。
2、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的特
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能
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
测,发展初步的合理推理能力。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归
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
挑战性。
教学重点: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
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
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经历2、5、3的倍数的特征的探索过程,知道2、5、3的倍数的特
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
教学难点:1、知道质数、合数,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或合数。
2、知道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在探索的特征的过程中,体会观察、分析、
归纳或猜想验证等探索方法。
课时:8课时
一、倍数与因数
课题:数的世界
教学内容:书2-3页
教学目的:
1、结合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并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
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
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3、学生经历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能对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作出合理的解
释。
4、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归纳与类比,发
展合情推理能力。
5、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参与
数学活动。
6、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探究因数与倍数。
教学难点:
倍数与因数的关系的理解。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谈话。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的世界里。
板书课题:数的世界。
2、呈现情境图。(略)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看一看:
1、师问:图中有哪些数?谁愿意扮演小小售货员介绍一下水果的价格?
(1)说给你的同桌听听。
(2)指名汇报。
2、你知道这些表示水果的价格的数,分别是什么数呢?
(3.6和5.8是小数,6和4是整数。)
3、问: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生答:4X5=20(元))
(-)活动二:试一试:
1、看书自学什么是自然数和整数。
(1)指名说说什么是自然数,什么是整数。
(2)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个数。
(3)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判断它是什么数?
2、自学什么是因数和倍数?
问:在什么范围内研究倍数和因数呢?
3、师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先判断符合倍数和因数的范围吗?再判断()是
()的因数,()是()的倍数。
(三)活动三:说一说
1、根据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1)同桌俩人一人说一人判断。
(2)指名汇报
25X3=7514X6=8420X5=100
(四)活动四:找一找:
下面哪些数是7的倍数?
14172577
(1)师:用什么方法来判断这些数是不是7的倍数呢?
(2)生答:14+7=214是7的倍数
174-7=2……3,17不是7的倍数
(五)活动五:练一练:
1、你写我说:
45X2=9045和2是90的因数,
90是45和2的倍数。
(同桌2人,一人写算式,一人说倍数和因数。)
2、看谁找得快。
(1)24691218203048
师问:先找哪些是4的倍数?
再找哪些是6的倍数?
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
(2)请写出100以内全部6的倍数
师:100以内6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如果不限制在100以内呢?
你发现6的最小的倍数是儿呢?能找到最大的6的倍数吗?
三、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数的世界
我买5千克梨,需要多少钱?
4X5=20(元)
答:需要20元钱。
先找哪些是4的倍数?再找哪些是6的倍数?哪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
数?
4的倍数:4122048
6的倍数:612183048
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1248
课时作业:
一、先计算,再说出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
21+3=1+2=6-3=25+5=
0.8+2=1.8+0.3=51-17=17-4=
二、填空
(1)如果a,b都是不为。的自然数,并且a+b=8我们就说()是()和()
的倍数,()和()是()的因数,倍数与因数是()。
(2)6和30,()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三、判断。(对的打“M”,错的打“x”)
(1)72是倍数,9是因数。()
(2)自然数是整数。()
(3)任何一个自然数的因数至少有两个。()
(4)12是12的倍数,又是12的因数。()
课后记:
课题: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书4-5页
教学目的:
1、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
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0—9的数字卡片、信封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全体学生进行探索活动,探索的知识是“2、5的倍
数的特征”。
板书课题: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活动。
(-)活动一:想一想:
1、问: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在下表找出5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1)师:读一读5的倍数,观察它们有那些特征?
(2)同桌互相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给5的倍数做记号。
(3)指名汇报:我的发现:个位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根据5的倍数的特征判断5的倍数:
师:任意说一个数,学生用抢答的形式来判断。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在下面数中圈出5的倍数。
2845538075348995
汇报:你是怎样判断的?
2、在上面表格中找出2的倍数,做
上记号,说一说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自学什么叫偶数,什么叫奇数?
(生答:是2的倍数的数叫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奇数。)
你说我答:(同桌一人说数,一人判断。)
你任意说一个数,我来判断是奇数还是偶数?
(三)活动三:练一练:
1、把下列数按要求填入圈内。
28354055108495785390
(1)说一说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呢?
(2)填一填:2的倍数有哪些?
5的倍数有哪些?
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的倍数有:284010847890
5的倍数有:35405510959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090)
2、食品店云赍5个面包,如果每2个装一袋,能正好装完吗?如果每5个装一
袋,能正好装完吗?为什么?
(1)师:你是怎样判断的?可以不用计算吗?为什么?
(2)生答:根据2和5的特征来判断,85的个位不是偶数所以不能装完,85的
个位是5,所以能装完。
(四)活动四:数学游戏:
1、每人准备:0-9的数字卡
2、师说要求,生摸。
问: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2的倍数
摸出几可以和“5”组成5的倍数?
3、同桌合作:
i人说要求,i人按要求摸数。
三、总结。
谁能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一)2,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2的倍数有哪些?5的倍数有哪些?哪些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2的倍数有:284010847890
5的倍数有:354055109590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4090
课时作业:
一、判断。(对的打“M”,错的打“x”)
(1)是2的倍数的数一定是偶数。()
(2)一个偶数与一个奇数的和一定不是2的倍数。()
(3)不是5的倍数的两个数的和一定不是2的倍数。()
(4)任意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都不是2的倍数。()
二、填空。
(1)个位上是()的数都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叫做(),
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
(2)个位上是()的数都是5的倍数。
(3)是5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是()。
(4)个位上是()的数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三、按要求填数。
(1)在18、29、0、1、72、81、109、507中,
偶数有:
奇数有:
(2)在22、205、320、58、95、1800中,
是5的倍数有:
是2的倍数有:
是2和5的倍数有:
课后记:
课题: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6-7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发现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
2、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利用特征进行判断。
3、通过探究3的倍数的特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
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活动中,发现规律,并归纳出3的倍数的特征。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数字卡片等。
学具准备:
每人几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我们能不能通过观察个位上的数来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
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活动一: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呢?
2、请你举例说明。(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观察特征。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活动二: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参与到讨论学习中。
先独立思考,想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与四人小组的同学说说你的发现。
生1:3的倍数个位上的数有0、1、2、3、4、5、6、7、8、9没什么规律。
生2:十位上的数也没有什么规律。
生3:将每个数的各个数字加起来试试看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1)自己先找儿个数试一试。
(2)然后在小组内说说你验证的结论。
(三)活动三: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先自己圈,然后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四)活动四: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361754714548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五)活动五: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课题:探索活动(二)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3045
(1)是3的倍数。
(2)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课时作业:
一、填空。
(1)是3的倍数的最小三位数是(),最大三位数是()。
(2)一个数各个数位上的(),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3)在口里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3的倍数,有几种填法?
4口841081037258□
(4)在21~40中,
①是2的倍数有:
②是5的倍数有:
③是3的倍数有:
④是2,5,3共同的倍数有:
二、选择。
(1)在下列数中,不是3的倍数的是()。
A.72B.31C.204
(2)已知5口13是3的倍数,口中的数字可能是()。
A.1B.2C.3
(3)任何三个偶数的和是()的倍数。
A.2B.3C.5
(4)下面说法中,第()种说法正确。
A.偶数就是个位上的数是2的数。
B.偶数就是被2除尽的数。
C.偶数就是2的倍数。
课后记:
裸题:一找因数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8—-90
教学目的: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
序思考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
2.在1一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
数。
3、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这种方法,并能运用这种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问
题。
教具准备:
投影仪、12个同样的小正方形纸板。
学具准备:
每生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纸板、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找一种数,找什么数呢?是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因数。
师:你知道什么是因数?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自己试着独立画一画,看看你有儿种画法,画完后与你的同学进行交流。)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汇报交流自己的画法:
12=1X1212=2X612=3X4
所以可以拼成三种长方形。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自己试着找一找,并说一说自己所用的方法。)
2、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
你是怎样找的?
(三)活动三:练一练。
1、填空。
24=1X2424=2X12
()=()X()()=()X()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
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8的全部因数:
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中拼法?
2、在下面的方格内画一画。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板书。
4、小结:1、2、3、4、6和12是12的全部因数。
活动二:试■—试。
分别找出9和15的全部因数。
你能试着找出9和15公共的因数吗?
你是怎样找的?
活动三:练一练。
1、填空。
24=1X24=2X()=()X()=()X()
24的全部因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
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18的全部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
(2)21的全部因数: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是18的因数,又是21的因数。这样的因数叫做公因数。
3、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使得它的面积是16平方米,边长是整厘米书数。
(自己在书上画,然后找出16的全部因数。)
4、说一说下面的数各有儿个因数。1、19、4、32、11。
5、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有几种排法?如果有
37名学生呢?
(自己试解决48人的排队方法。37人的请思考。48人排队和37人排队在方法
的种类上有什么不同吗?)
6、这道题要用什么数学知识来解决?
介绍48是合数,37是质数。
三、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找因数的方法,并能利用找因数的
方法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如排队、植树、排桌子、分小组等等。在我们的生活中
存在着很多数学奥秘,就看我们能不能发现,并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请同学们
在课余时间多去看一看,想一想,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板书设计:
课题:找因数
1、填空。
24=1X2424=2X12
()=()X()()=()X()
24的全部因数是:()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
身。
2、看谁找得快。
9、18、2、4、7、6、1、3、21
18的全部因数:__________________
课时作业:
填空。
(1)24=1X()=2X()=3X()=4X()
24的全部因数是:
(2)27=()x()=()x()
27的全部因数是:
课后记:
课题:找质数
教学内容:
书第10至11页
教学目的:
1、通过找因数,观察它们的特点,初步理解质数和合数的含义。
2、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
单的方法。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
与创。造。
教学重点:
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的观察,通过探索找出寻找质数的简单的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正方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
小正方形纸片、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已经学习并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这一节课,我们再一起学习找因数。
板书课题:找质数。
什么样的数是质数?质数有什么特征呢?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拼一拼
1、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谁拼的方法多,动作还快。
(同桌用12个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可以合作,并完成书第10页的表格。)
2、学生汇报,教师填表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1,2,3,4,6,12
(1)让孩子观察左表中各数的因数,看看有什么发现?
(2)结合上面的发现,将2—12各数分为两类,说一说这两类数分别有什么特
点。
3、介绍: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个数叫做质数;一个数除了1和
它本身以外还有别的因数,这个数叫做合数。
4、你有问题要问吗?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
(二)活动二:探索活动
1、1—100中哪些数是质数?
一位聪明的数学家想出了一个寻找质数的简单方法。在书的右表中:
(1)划掉1;
(2)划掉除2外所有2的倍数;
(3)划掉除3,5,7外所有3,5,7的倍数,如此做下去,剩下的就是质数。
2、书第11页第2题
在表中圈出所有的质数,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2、3两个质数外,其余的质数都分布在哪些列中?
(2)把这个表扩大到90,在看此时质数的分布情形是怎样的。
(3)笑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结果:把最小的两个质数相乘得到6(2乘3得6),
用6去除其他的质数,余数一定是1或5。这个结果对吗?试一试。
(学生按照方法在表中试着做一做,再用彩笔将质数圈起来。)
(三)活动三:你知道吗?
让孩子介绍课外知识。
三、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板书设计:
课题:找质数
小正方形个数(n)拼成的长方形种数n的因数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31,2,3,4,6,12
课时作业:
填空。
(1)()叫作质数,()叫作合数,(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30以内的质数有()。
(3)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100以内最大的质数是()。
(4)把下面的数分别填入适当的圈内。
2737574732236599
课后记:
课题:练习一
教学内容:
书第12—13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1、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
2、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
教学重点:
能熟练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规定范围内的倍数;能正确区别奇数和偶数、质
数和合数。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找一找
1、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
15的全部因数:1、15、3、5
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15、30、45、60、75、90
2、哪个数既是15的倍数,有是15的因数?(15)
你用什么方法找出来?还有好方法吗?
3、一个数既是9的倍数、又是54的因数,这个数可能是多少?
(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分一分
把1、10、12、25、37、54、102、417、23、398分成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四类。
1、先让孩子独立分类
2、同桌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
(1、37、23既是质数,又是奇数;10、12、54、102、398既是合数,又是偶数;
25、417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三)活动三:猜一猜
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让其他同学猜。
1、同桌做猜数的游戏
2、一人利用质数和合数、奇数和偶数或比大、比小说一句话,另一同学猜。
然后再交换。
(四)活动四:解决问题
选哪种包装盒能正好把90瓶饮料装完?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
1、同学讨论还有其它的包装方式吗?
2、你是怎样想的?(90的因数)
(五)活动五:动脑筋
123,234,345,456,567,……它们都是3的倍数。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为什么是3的倍数)
(六)活动六:你知道吗?
介绍书第13页“你知道吗?”(学生介绍歌德巴赫猜想课外资料。)
板书设计:
练习一
1、找出15的全部因数和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
15的全部因数:1、15、3、5
100以内15的全部倍数:15、30、45、60、75、90
课后记:
课题:数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14-15页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
+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
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
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
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一个杯子。
学具准备:
每人一枚硬币。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
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示图: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
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摆渡次数船所在的位置
1北岸
2南岸
3北岸
4南岸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二)活动二:试一试
1、师: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
翻动10次后,杯口朝-一,反动19次后杯口朝----o
2、师示范,生活动:
摆开始状态第1次第2次第3次
下上下(师示范,生活动)
3、师:任说一个翻动的次数,学生抢抢抢答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4、观察杯口,找规律:
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o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5、师: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6、学生你说我答,一人任说一个翻动次数,另一人判断杯口朝上还是朝下。
(三)活动三:观察下面两组数:
1、出示圆内数:121820346801652
2、出示方框内数1149252133710187
(1)读一读:
(2)说一说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方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3、偶数有什么特征?奇数有什么特征?
(四)活动四:试一试:
1、从圆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偶数。
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一人计算和。
师:从以上举例可以发现?
任请一组同桌汇报,
(1)偶数+偶数=()
(2)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
(3)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
(4)任意写出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o
(5)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和是。
(6)任意写出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7)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三、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希望同学们做一个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者,
发现并创造我们美好的生活。
板书设计:
课题:数的奇偶性
(1)偶数+偶数=()
(2)从正方形中任意取出两个数相加,和是-----o
(3)任意写出两个偶数,它们的和是——-
(4)任意写出两个奇数,它们的和是----o
(5)分别从圆和正方形中各取一个数相加,和是-----。
(6)任意写出一个偶数,一个奇数,它们的和是-------。
(7)判断下列算式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
10389+2004=
11387+131=
课后记: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具体情景和实际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
高,并能画出图形的高。
3、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
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4、在探索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中,获得探索问题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1、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并能画出图形的高。
2、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
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课时:9课时
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
教学内容:
运用多种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书P16)
教学目的:
1、能借助方格纸,直接判断图形面积的大小。
2、通过交流,知道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本方法。
3、形成•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等。
学具准备:
方格纸、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你都认识哪些图形?你能画出这些图形吗?
1、看一看,画得对不对。
2、比较任意两个图形,说-说哪个图形面积大。
3、板书课题:比较图形的面积。
二、观察比较,探索新知。
1、呈现主题图。
2、提出问题。
师:这些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与同学进行交流。
3、交流讨论。
4、全班反馈、交流。
(1)图①和图③面积相等。
(2)把图①平移到图③位置,两个图形重合。
(3)图⑨和图⑩合起来与图12的面积相等。
(4)图⑤和图⑥合起来与图⑧的面积相等。
(5)图11和图12的面积相等。
(6)图④和图⑦的面积相等,也都比图⑧小。
(7)板书配合说明: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
①直接比较(两图面积大小相差明显);
②运用重叠的方法;
③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
④借助方格,利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比较。
5、小结: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对比较面积大小的儿种方法有了一定的饿认识,这时,
教师应重点揭示和说明数方格的方法。
三、练习。
1、书P17“练一练”的第1、2题。
2、书P17“练一练”的第3、4题。
板书设计:
比较图形的面积
(出示各种图形)
课时作业:
教材第17页中的2、4题。
课后记:
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的: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
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简单的方法计
算出面积。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学具准备:
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情境图。
2、引导问题。
3、揭示课题。
师:对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活动一:地毯上的兰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观察书上的图,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自己独立观察图,先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方法一:可以把地毯划分为4块边长是7米的小正方形,算出其中的一块兰色部
分的面积就可以了。
(1)尝试计算:
(2)每小块正方形上兰色部分的面积:(方法非常多样)
整块地毯上兰色部分的面积:
(根据你的理解列出算式来。请生板演,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每小块正方形上兰色
部分的面积的?集体订正。)
方法二:可以用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就得到兰色部分的面积。
(1)地毯总面积;
(2)白色部分面积:(自己试独立计算,想一想白色部分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3)兰色部分面积:
3、还有别的方法吗?(请生介绍自己想出的其他的方法。)
(二)活动二:练一练。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先自己算。说说每个图形的计算思路,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图讲解。)
2、下列点子图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方法)
3、求下列每组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试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挂图和分解图)
课时作业:
一、教材第19页的第3题。
二、多观察毛衣、窗帘等物品中的图形。
课后记:
课题:动手做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0的例题及练习。
教学目的:
1、经历“动手做”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
的高。
2、能借助三角尺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和梯形的高。
3、通过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等数学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人之间的服务合同协议
- 环保设备采购合同及销售合同范本
- 科学学科教育叙事
- 房屋买卖合同委托协议
- 水疗操作规范培训课件
- 仓储设备租赁合同
- 职场沟通课培训
- 服务合同范本:物业管理服务合同范文
- 中小企业流动资金借款合同2025
-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 全年草坪养护管理
- 国际贸易实务-第三章-商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及包装
- 零碳建筑技术标准培训课件
- 盘扣脚手架专项施工方案
- CNG撬车连接安全操作规程
- 地形图的识别与应用-地形图的识别(森林调查技术)
- 科学小报科技小报小学生word手抄报小报模板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七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普通用卷
- DISC职业性格测试(40题,附完整分析)
- 2023年北京定额及计算规则
- 问题解决型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降低透析器凝血发生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