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 课件_第1页
高中地理 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 课件_第2页
高中地理 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 课件_第3页
高中地理 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 课件_第4页
高中地理 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立足地理基础,把握地理主干——基于考点与核心素养的试题评析与备考复习高考

地理

关于课件的五个说明

1.是公司给的一个命题作文,需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试题评析、高考评价体系、备考复习建议。

2.高唱赞歌的“高大尚”试卷评析

——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的,那是砖家;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那是专家。试题评析按照近3年全国卷试题分考点统计,便于老师们把握考向与考法,但高考试题综合性强,不代表一道题中只涉及一个考点,本课件按照最主要的考向进行归类,重点分析今年的高考试题。

3.高考评价体系属于理论(科研项目),我只选择能够指导一轮复习方向的核心,尽全力深入浅出地表达给大家。

4.备考复习年年讲,也感觉不到新鲜的招数,打算以自然地理部分为例,从核心素养角度看看各单元考题如何体现核心素养,以此指导一轮复习方向。然后说些我心中的一轮复习的温馨提示。2018-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分类评析01以地明理——自然地理要素特征、成因及影响

自然地理自然单元1(地球运动板块)【典型案例1】(2018·新课标Ⅱ)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1题。1.2月7号,当恩克斯宝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A.2月7日9时B.2月7日15时 C.2月7日17时 D.2月8日7时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时间计算。完成该题需要确定恩克斯宝岛和北京时间的时区数,然后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计算出时间。恩克斯宝岛位于170ºE附近,处于东11区,北京时间指东8区的区时;当恩克斯宝岛正午时,北京时间为2月7日9时,A选项正确。【典型案例2】(2018·新课标Ⅰ)

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题。2.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

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

D.12:00出发,右侧靠窗【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日出日落的方位,需要根据太阳视运动图、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确定日出日落的方位。7月,从日出到日落,北半球太阳的运行方位是东北——正东——东南——正南(正午)——西南——西北(做题时可在图中画出示意图)。小明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整体行进方向先向南然后向西,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若上午出发的话,应坐右侧靠窗处;若下午出发的话,应坐左侧靠窗处;再根据路程与限速,可计算出至少需要5个小时,所以出发时间合理的是上午较早的时间,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3】(2018·新课标Ⅲ)

3.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据估计,建筑物的玻璃幕墙每年导致全球数以亿计的鸟儿死亡。某度假村建于燕山南麓沟谷之中,周边树木葱茏,鸟儿啼鸣,环境优美。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该建筑建成初期,清晨和傍晚鸟儿频频撞击玻璃幕墙而死亡,且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

合理解释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4分)【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日出日落的方位。该题需要注意材料“建筑物整体顺谷地南北向延伸,外立面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该信息有助于对鸟儿撞击玻璃幕墙“清晨多发于西侧而傍晚多发于东侧”的原因进行准确分析,还需要知道鸟儿撞击玻璃幕墙主要是由于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映入玻璃幕墙造成的。答案:①清晨太阳从东面照射沟谷西侧山体(2分);②山体和树木的影像或影子映入朝西或西侧的玻璃幕墙(,鸟儿将玻璃幕墙的山林影像误当真实山林而误撞。)(2分)(答傍晚亦可)单元考点解说(1)本单元近3年考查频次为3题次(选择题为2题次,综合题为1题次),总分值12分,2018年出现2次,2020年出现1次,考查频次和分值都较低。(2)近3年考查的核心考点只有两个:时间的计算和日出日落方位在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多年高考看,本专题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不是很高,主要集中在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影响等知识点上,结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进行命题,难度中等。(3)作为地理味很浓的地球运动单元,抛开高考不说,单从培养学生地理素养角度考虑,我们在后期教学中理应重视,尤其重视其在生活中的体现与运用,需要注重的核心知识点有:

单元考点解说板块核心考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时间的计算(2)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规律及影响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理解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根据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理解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3)正午太阳高度在生活中的运用(4)日出日落方位以及太阳视运动轨迹在生活中的运用(5)影子的方位与长短在生活中的运用

自然单元2(大气运动板块)【典型案例1】(2020·新课标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1.图示观测时段内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B.

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解析】本小题更多考查统计图的判读能力,只要能看懂图,一一读出,答案也就锁定了。图中时间可理解为北京时间,大约0时到6时之间近乎平行,说明(凌晨)降温率最接近,C选项正确。【典型案例1】(2020·新课标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夜间绿洲地表温度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绿洲白天气温比沙漠要低许多,夏季的夜晚短,降温幅度不大,日温差小,绿洲蒸发和蒸腾作用又会消耗热量,故降温过程与沙漠差别不大,这样,夜间气温不会高于在白天很热的沙漠地区,A选项正确。

【典型案例1】(2020·新课标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A.1~2月 B.

4~5月C.

7~8月 D.10~11月【解析】本小题更多考查统计图的判读能力,从纵坐标读出此时气温高,尤其正午前后沙漠气温超过40℃,只能是夏季,C选项正确。

【典型案例2】(2018·新课标Ⅱ)恩克斯堡岛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8年2月7日,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行。据此完成4题。4.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检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风带的分布。根据生活常识,五星红旗飘扬的方向与风向相反,所以必须确定该地的盛行风;根据纬度判断,恩克斯宝岛位于南半球,处于极地东风带,常年盛行东南风,因此红旗常年飘向是西北方向,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3】(2018·新课标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5题。5.避暑是小明此次旅游的目的之一。导致7月毕节气温较重庆低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大气环流【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我国夏季普遍高温,毕节纬度较重庆低,但毕节气温较重庆低,主要因为其位于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气温低,A选项正确。【典型案例4】(2020·新课标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6~7题。6.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是由于其①距水汽源地远②受北冰洋沿岸洋流影响小③地势南高北低④水汽受乌拉尔山脉的阻挡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两地地处中高纬度,受西风带影响为主,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与东欧平原比,西西伯利亚平原离大西洋更远,且由于乌拉尔山脉阻挡(位于乌拉尔山背风坡),水汽来源有限,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4】(2020·新课标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6~7题。7.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但南部较干,主要原因是南部A.沼泽分布少B.太阳辐射强C.河流向北流D.远离北冰洋【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干湿状况的因素。我们知道,某地气候干湿状况由该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而材料中指出“西西伯利亚平原年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小”,那就只能是蒸发量的差异较大了,且南部的蒸发量应该更大(不然就不会更干了),问题就转到南部蒸发量为什么大了——南部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气温高,温暖季节长,所以蒸发量大,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5】(2019·新课标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8~10题。8.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积云形态特点,其实质是积云的形成条件。不同地区气温高低不同,大气对流过程也就不同——气温高的地区气流上升为主,气温低的地区气流下沉为主;气流上升地区水汽易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地区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层少;由于气流上升地区与气流下沉地区不是连续而是相间分布的,所以天空积云被无云天空分割,也是相间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C选项正确。【典型案例5】(2019·新课标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8~10题。9.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积云分布多少,其实质是气温高低,上升气流强弱。根据积云形成条件不难知道,气温高的地区积云出现频率最高,问题转化为哪里气温最高,上升气流最强——热带雨林地带热量、水汽充足,对流运动最旺盛,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5】(2019·新课标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8~10题。10.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积云分布高度,其实质还是气温高低。在一天中,气温越高则对流运动越旺,水汽凝结高度越高,积云云底高度也就越高;所以,积云云底高度出现最低值的时间也就是一天中气温最低的时候,问题就转化为一天中气温最低值出现的时间,A选项正确。【典型案例6】(2018·新课标Ⅲ)油纸伞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传统方法、全手工制作,油纸伞以竹为骨,以纸或丝绸为面、刷桐油以增强韧性并防水,但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近年来,油纸伞走俏国际市场。据此完成11题。11.下列地区中,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是A.欧洲西部B.中亚C.中东D.撒哈拉以南非洲【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气候特点。从材料“长期置于干燥环境中易变脆、开裂”知道,宜作为油纸伞重点推销市场的地区应该气候比较湿润,不能在干旱的地区使用,问题转为对四个选项所在地区气候特点的认识——欧洲西部具有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点,A选项正确。【典型案例7】(2018·新课标Ⅲ)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完成12~14题。12.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中所示的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气候的分布。该地降水稀少,自然景观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高温冬季较低。①地冬季多雨,③④地夏季多雨,只有②地为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草原和热带沙漠的过渡带),降水稀少,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7】(2018·新课标Ⅲ)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完成12~14题。13.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聚落对气候的适应性(聚落结构的作用)。图上显示,通天井将地下与地表连通,主要起到通风换气的作用,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7】(2018·新课标Ⅲ)澳大利亚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据此完成12~14题。14.推测该类地下住宅①室温不变②冬暖夏凉③类似黄士高原的窑洞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聚落对气候的适应性。由于该地“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兴建地下屋可躲避炎热天气,因为地下屋夏季相对凉爽,冬季相对温暖,这与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类似,因为窑洞也是为了抵御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自然环境而形成的民居景观,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8】(2020·新课标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5~17题。15.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建筑布局对气候要素——风的适应性。材料“冬季防风、夏季通风”是做题的前提。东北地区冬季风为东北风,夏季风为西南风,片区II位于整个小区的西南部,主要考虑有效通风,使风能吹到片区I,B有面向西南的通道,有利于西南风吹入小区内,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8】(2020·新课标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5~17题。16.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气候要素对建筑规划的影响。居住片区I位于该居住小区的东北方向,考虑到光照和冬季防风,建筑布局以高层建筑为主,楼层高、建筑密度大,有利于获得南侧光照,阻挡冬季风,起到冬季防风的作用;反之,居住片区Ⅱ以多层建筑为主,楼层低、建筑密度小,有利于夏季通风,A选项正确。【典型案例8】(2020·新课标Ⅰ)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据此完成15~17题。17.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 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 D.冬季盛行风【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风对建筑布局规划的影响。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该小区出入口位于小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与盛行风方向垂直(位于冬季东北风的背风面),是为了避开冬季寒冷的冬季风,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9】18.(2018·新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科考队8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勘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6分)答案:①山脉大致呈南北向,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雨影区(3分);②地形高差大,形成气候垂直差异(3分)。考查地形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气温——类型;海拔;坡向等降水——类型;海拔;坡向、坡度等风——类型、分布、走向、坡度等垂直分异——高差分布——阻挡【典型案例10】19.(2019·新课标II)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8分)热: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2分);②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2分)。干:③气流下沉升温(下沉气流成为干热风),不易形成降水(2分);④气温高,蒸发强,导致干(2分)。考查地形对区域气温、干湿度的影响气温——类型;海拔;坡向等干湿度——降水与蒸发的对比关系等降水(类型;海拔;坡向、坡度)蒸发(类型;海拔)单元考点解说(1)本单元近3年考查频次为21题次(选择题为17题次,综合题为4题次)

,总分值128分,每年、每套试卷都有考查,平均每套14.2分,分值重、频次高。(2)近3年直接考查的核心考点主要是:

①大气热力环流(不同下垫面热力环流的差异及原因);

②气压带和风带(风带的分布);

③天气系统(气压系统的分布及活动强弱的原因;锋面系统形成原因、天气现象;龙卷风形成源地、气流抬升与旋转的原因、高发的原因;地形对龙卷风形成的作用;人们高度关注龙卷风的理由);

④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影响气温、降水的因素;影响气候干湿状况的因素;云的形成条件与分布特点;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⑤天气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候分布及其对聚落的影响;风对建筑布局规划的影响)。单元考点解说(3)在自然地理部分,该单元无疑是当之无愧的“江湖老大”,每年都会重点考查,这还不包括气候对其他自然地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方面的考查。板块核心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热力环流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与运用

气压带风带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

天气系统

气压系统与锋面系统的形成、分布、天气及影响

气候类型

(1)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2)天气气候要素(如气温、降水、气压、风、太阳辐射等)的特征与影响因素

天气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天气气候要素、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单元3(水体运动板块)【典型案例1】(2018·新课标Ⅲ)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据此完成1题。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水循环快慢的影响因素。湖泊水体更新快慢与湖泊容量、蒸发大小、流出多少密切相关,注意材料中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因为湖泊深度大,汇入径流流出少,加上蒸发弱,所以更新慢,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2】(2019·新课标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2题。2.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深,河床加深【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影响。从图中看,渭河在潼关处汇入黄河,汇入处位于小北干流的下游;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流量和含沙量增大,对黄河小北干流河段顶托作用明显,使小北干流下游河段水位上升,上下游之间河水水位差变小,流速降低,河流堆积作用明显,淤积增强,C选项正确。【典型案例3】(2018·新课标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3~5题。3.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植被对河流含沙量的影响。植被具有调节气候的功能,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可增加降水量,河流径流量也会增加,但CD不可以同时正确——由于汾川河流域面积有限,植被覆盖率提高对增加降水量、河流径流量的作用并不明显(材料中的降水异常不是植被覆盖率提高造成的,应该与夏季风增强有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由于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故流域水土流失会减少,从而河水含沙量减少,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3】(2018·新课标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3~5题。4.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降水、下渗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从表格数据看,与前面相比,第5次降水历时2天,历时不长但降水量大,说明降水强度大,地表径流来不及下渗(即下渗少),就汇聚到河流干流形成洪峰,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3】(2018·新课标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3~5题。5.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河流泥沙的来源。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与第5次比,第6次降水降水量少、降水强度小,但河流洪峰流量大、含沙量极高,很矛盾是不是——本月内前期已连续降水数天,地表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故地表水下渗量极小,降水大多转化为地表径流,所以洪峰流量大;经过前期连续的降水,选项中的河床、沟谷、裸露坡面处连续多次接受雨水侵蚀,易被侵蚀的泥沙已被侵蚀,所以在第6次降水强度小的情况下,河流泥沙来源不应该是这三处;有植被覆盖的坡面,一般水土流失轻,但经过多次坡面径流冲刷,将植被覆盖坡面植株之间的枯枝落叶冲走,部分土壤裸露,第6次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冲刷这些土壤,导致水土流失,所以河流含沙量极高,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4】(2020·新课标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6~7题。6.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地下水淡水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根据选项设置推知,需要考虑降水与岛屿长宽。降水是人工岛地下淡水区的补给来源,地下淡水区要保持相对稳定,那就需要降水补给本身稳定,所以降水要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岛屿长宽即岛屿面积,需要足够大的岛屿面积,才能接收足够多的降水,图中的人工岛东西长,南北短,说明其不足够宽,所以需要足够宽才行(可抵御咸水压力),B选项正确。【典型案例4】(2020·新课标Ⅰ)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据此完成6~7题。7.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 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 D.储量较少【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地下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人工岛地下淡水埋藏并不深,取水难度不大,开采周期也不长,水质再差都比咸水强;人工岛面积太小,地下淡水储量较少,地下淡水储量不能满足日常生产生活的需要,一旦使用,易造成海水入侵,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5】8.(2018·新课标Ⅲ)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8分)答案:地形:①位于平坦开阔的盆地,利于卤水蒸发(2分)。气候:②地处热带,全年气温高,利于蒸发(2分);③干季时降水少,晴天多,空气湿度小,光照强,蒸发量大(4分)。考查影响蒸发的地形、气候因素地形——类型、海拔、地势等气候——气温、光照、风速、湿度等【典型案例6】9.(2019·新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8分)答案:变化特征(2分):深度增加。原因:①融雪补给为主(2分),流量持续增长(或水位上升)(2分);②流速持续加快或侵蚀河床(或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2分)。考查河流水深变化的原因水位上升——补给类型与补给量河底加深——流速变化与沉积侵蚀变化【典型案例7】10.

(2019·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答案:①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2分);②受冰雪融水补给(或冰川融水;补给量大;或补给量增大;或补给量加快);③补给大于蒸发(或水量收入大于支出)(2分)。考查湖泊盐度低的原因降水与蒸发——降水量大;蒸发量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表径流——地表水补给量大水域封闭度——水域封闭结融冰——融冰【典型案例7】10.

(2019·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2)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答案:①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2分);②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答内流湖、内陆湖、地形封闭也得满分)(2分);③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答蒸发强烈或补给水量变小或补给小于蒸发均得分)(2分)。考查湖泊盐度变大的原因降水与蒸发——降水减少;蒸发加大;补给量小于蒸发量地表径流——地表水补给减少地表水带来盐分多地表水无法排出水域封闭度——水域封闭结融冰——结冰【典型案例8】11.(2018·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6分)答案:①地貌特点:地势平坦、开阔(3分)。②气候特点: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3分)。【典型案例8】11.(2018·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6分)

答案:①内流河初期:湿地面积扩大,该时段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降水量大于蒸发量(3分);②较长时期湿地面积稳定:该时段降水量等于蒸发量(3分)。

考查区域干湿状况的变化

——水量平衡原理外流河——降水量=蒸发量+径流量内流河初期——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湿地面积稳定——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典型案例8】11.(2018·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答案:变化:含盐量逐渐增加(2分)。原因: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2分);②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2分)。考查湿地盐度变大的原因降水与蒸发——降水减少;蒸发加大;补给量小于蒸发量地表径流——地表水补给减少地表水带来盐分多地表水无法排出水域封闭度——水域封闭结融冰——结冰【典型案例8】11.(2018·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4分)

答案:同意。①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②减少泥沙淤积;③扩大鱼类群规模;④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①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②保持湿地水量稳定;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答对1项得2分,答对2项即可得4分)考查恢复内流河为外流河的利弊利——外流河的好处盐分;淤积;水质;生物多样性弊——内流湿地的好处人为干扰;湿地的环境效益单元考点解说(1)本单元近3年考查频次为11次(选择题为7题次,综合题为4题次)

,总分值78分,平均每套8.7分,考查频次较多,分值适中。(2)近3年直接考查的核心考点主要有:

①水文水系特征(影响河流径流量、含沙量的因素;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及影响;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及原因;湿地形成的地形气候条件;湿地盐度变化的影响因素;湖泊盐度高低的影响因素;河流人为改造的利弊);

②水循环原理及应用(水循环快慢的影响因素;流域干湿状况变化的水平衡原理;影响蒸发的因素);

③水资源及其利用(地下淡水资源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开发利用)。单元考点解说(3)本单元在高考命题中的命题频率较高,主要集中在水循环原理的应用、河湖水文特征分析及陆地水体补给等知识点上,难度中等偏上。板块核心考点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1)河流的补给类型及特点(2)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水文特征要素的因素(3)人类活动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水循环原理及应用(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3)水循环原理在城市建设规划中的应用水资源及其利用(1)水资源的分布特点(2)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与解决措施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洋流的分布规律(2)洋流对气候、渔业资源的影响自然单元4(地壳运动板块)【典型案例1】(2020·新课标Ⅲ)下图示意

某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据此完成1~2题。1.①②③④中最先形成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2.砂砾石层的下界为相对平坦而广阔的面。该面形成时期,所在区域可能A.地壳持续升,遭受侵蚀 B.地壳持续下降,接受沉积C.地壳运动稳定,遭受侵蚀 D.地壳运动稳定,接受沉积【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岩层的新老关系及形成过程。(1)本小题主要考查岩层新老关系的判读。最先形成的岩层位于最底层,D选项正确。(2)本小题主要考查地质运动的过程。砂砾石层的下界存在侵蚀面,可知该面形成的时期遭受侵蚀。侵蚀面相对平坦而广阔,说明地壳运动相对稳定,C选项正确。【典型案例2】(2020·新课标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4题。3.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4.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且湖水深度还在加大,说明A.湖区降水量加大B.入湖径流增多C.湖盆在加深D.入湖泥沙增多【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湖泊的成因及其发展变化。(1)本小题主要考查湖泊的成因。结合图中信息可知,贝加尔湖狭长,且与东部山地走向一致、落差较大,结合“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可推断出贝加尔湖是构造湖,是地壳断裂下陷集水形成的,A选项正确。(2)本小题主要考查地壳运动引起的湖泊的变化。若湖区降水量加大,则入湖径流、泥沙都会增多,也就是A、B、D三项具有同质性,应该排除。湖底巨厚的沉积物是在其漫长的断裂下陷过程中不断累积而成的,目前深度还在加大的原因则应该是贝加尔湖还在不断的下陷,C选项正确。【典型案例2】(2019·新课标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5.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河流径流量、含沙量的变化对河道影响。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河道,说明该河道泥沙含量大(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水严重);该河段为“冲淤变化剧烈”的“游荡”河道,说明该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大(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且降水集中,降水季节变率大)。该河道汛期泥沙含沙量大,枯水期泥沙淤积,使得河道宽度季节变化大,形成游荡河道,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2】(2019·新课标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6.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河道摆动范围的影响因素。河道摆动范围小,一是河道受到沿岸地貌(如山地、深窄河谷)的束缚,不能随意摆动,沿岸地貌若为冲积平原或堆积的漫滩,也容易被侵蚀或淹没;二是河道两岸岩性较为坚实,抗冲能力强,难以被冲刷侵蚀,河道难于展宽,若两岸岩性比较软弱就容易受到侵蚀。所以,河道沿岸地貌、两岸岩性影响河流对两岸的侵蚀与堆积,影响摆动范围,C选项正确。

【典型案例4】(2018·新课标Ⅰ)下图示意

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7~9题。7.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T0 B.T1 C.T2 D.T38.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T3形成时期 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1)本小题主要考查河流阶地面的变化。图中T1、T2、T3阶地位置较高,则不再受河水侵蚀影响,面积不再变化,而T0阶地由于受洪水期河流侵蚀,面积会增大,A选项正确。(2)本小题主要考查河流阶地沉积物特点与流速的关系。阶地的形成是受流水侵蚀,而阶地上面砾石的堆积,则是洪水带来的沉积物,河流流速越大,携带泥沙的能力就越强,根据四级阶地上沉积的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可推断T3形成时期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携带泥沙的能力最强,A选项正确。【典型案例4】(2018·新课标Ⅰ)下图示意

某条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流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粒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7~9题。9.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持续下降 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3)本小题主要考查河流阶地形成的内力作用过程。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四个阶地的高度位置不同,故地壳抬升是间歇性抬升,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5】(2019·新课标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0~11题。10.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A.构造运动B.流水C.冰川D.风11.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1)本小题主要考查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材料知道,修建水库前,霍林河为山前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所以,营造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量为外力作用——流水作用(流水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B选项正确。(2)本小题主要考查风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地面沉降和冻融塌陷也不会只发生在断流期间,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河水带来的泥沙淤积,此时风力较大,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风力侵蚀导致风蚀洼地形成并不断增多增大,C选项正确。

【典型案例6】(2020·新课标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13题。12.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13.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1)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地名的自然要素。梁是黄土高原三种典型正向微地貌(塬、梁、峁)之一,而河、柳显而易见分别属于水文、植被要素,A选项正确。(2)本小题主要考查地名与流水地貌的关系。

据图可知,甲地区现代河流发育较多而乙地区发育很少,但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即两地的地名多以水文要素命名,说明乙地区历史上河(湖)发育,后来气候干旱化,地表水环境恶化,部分近水聚落现已远离河(湖),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7】14.(2019·新课标II)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2分)

答案:山高谷深(2分)。

考查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海拔高低;地势起伏;地形分布;特殊地貌【典型案例8】15.

(2019·新课标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4分)。考查内力作用对海域演化的影响——参照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1)里海形成湖泊的必要条件为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板块北移→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完全分离→成为湖泊。(2)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更多山脉隆起→黑海和地中海与海洋完全分离→成为湖泊。【典型案例9】16.(2019·新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观察河床形态图——河岸直立——?→两岸岩性相近、岩性坚硬河床较深——?→地壳抬升;河流下切答案:①河流下切(或河床未摆动)(3分);②单一岩性(或岩性相近、或河岸直立、或河岸陡峭)(3分)。考查影响河床形态的因素——河床本身:岩性质地——内力作用:地壳升降——外力作用:流水作用【典型案例9】16.(2019·新课标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2)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答案:①降水补给(或多暴雨、或降水强度大、或降水量集中)(2分),坡面侵蚀强(或河水含沙量高、或水土流失严重)(2分);②径流量变化大(或流速变化大)(2分),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或泥沙沉积、堆积)(2分)。考查影响泥沙沉积的因素——泥沙沉积与径流量、流速密切相关——降水补给且多暴雨:①下雨时:暴雨→降水强度大→侵蚀力强→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

②不下雨时:径流量减少、流速下降→泥沙沉积【典型案例10】17.(2020·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答案:①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动活跃(3分);②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而发生断裂(3分)。考查断裂发育的原因——内力作用:挤压力与张力——岩石本身:承受能力【典型案例10】17.(2020·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答案:①断裂沿线岩石破碎(2分);②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2分)。考查断裂地带河流发育的原因——岩石本身:破碎——外力作用:流水侵蚀【典型案例10】17.(2020·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答案:①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2分);②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2分);③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2分)。考查矿产出露多的原因(1)出露原因: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金矿集中在断裂分布区→断裂分布区岩石破碎而易被侵蚀→河谷岩层出露较多→金矿出露几率大(2)多的原因:高谷深山,山河相间→河流众多→河流下切→深切河谷多→金矿出露多【典型案例10】17.(2020·新课标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答案:①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侵蚀,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2分);②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2分);③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2分);④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流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2分)。考查河流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

风化侵蚀——破碎、崩塌

搬运作用——流水搬运入河;入河后河水继续搬运磨蚀作用——破碎、磨圆沉积作用——流速减缓【典型案例11】18.(2020·新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较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答案: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3分),面积变小(3分)。考查流水侵蚀对地貌的影响平坦地形→台地→

流水侵蚀→侵蚀沟谷→切割台地→台地起伏变大,面积变小类比:黄土塬→流水侵蚀→塬面减小→沟壑纵横【典型案例11】18.(2020·新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较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考查侵蚀地貌的形成时间顺序及理由(1)根据侵蚀程度判断,这是做题的前提。(2)玄武岩喷出→形成平坦的台地→最初形成的都是台地。(3)台地被侵蚀→台面不断减小→台地逐渐转化为平顶山、尖顶山。(4)越不平坦的地貌受侵蚀越久,形成时间越早→尖顶山被侵蚀最严重→形成越早→尖顶山被侵蚀最严重,形成最早。(5)平顶山还有台地特征,需要再侵蚀才能形成尖顶山。(6)台地地表平坦,被侵蚀最弱,形成时间越晚。(7)三者“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尖顶山形成于第一次火山喷发,海拔900米左右;平顶山形成于第二次火山喷发,海拔700米左右;台地形成于第三次火山喷发,海拔500米左右。【典型案例11】18.(2020·新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较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

答案:形成的先后次序:尖顶山>平顶山>台地(3分)。理由:

①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3分)。

②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2分);

③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2分);

④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2分)。【典型案例11】18.(2020·新课标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较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答案:①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3分)。②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3分)。考查不同地貌共同分布的原因

(1)材料:500米的台地、700米的平顶山、900米的尖顶山→海拔不同→形成时间不同。(2)第一次喷发→形成900米台地→被侵蚀成尖顶山。(3)第二次喷发→被侵蚀沟壑被填埋→形成700米台地→被侵蚀成平顶山。(4)第三次喷发→岩浆喷出量有限→形成500米的台地。单元考点解说(1)本单元近3年考查频次为18次(选择题为13题次,综合题为6题次)

,总分值122分,平均每套13.5分,考查频次多,分值重,尤其是综合题量大。

(2)近3年直接考查的核心考点主要有:

①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岩层的新老关系及形成过程;湖泊的成因及其发展变化;断裂发育的原因;内力作用对海域演化的影响);

②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河道游荡、摆动范围的影响因素;河流阶地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及影响;流水、风作用形成的地貌;断裂地带河流发育的原因;矿产出露的原因;河流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流水侵蚀对地貌的影响;影响河床形态的因素;河底淤积的影响因素);

③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地貌(侵蚀地貌的形成时间顺序及理由、不同地貌共同分布的原因);④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单元考点解说(3)本专题考查频率较高,所占分值比重较大,尤其是流水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相关内容是近年来命题的重点,分析地貌演化过程类试题难度较大,入手很难。此外,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也是重要的命题点,难度一般。板块核心考点板块构造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与板块边界类型(2)板块构造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2)主要地质构造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地质构造图的判读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2)流水、风力、海浪、冰川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形成与特点地质、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地质构造对人类工程建设的影响(2)地貌对聚落分布、交通选择的影响自然单元5(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板块)【典型案例1】(2019·新课标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题。1.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高寒草甸带D.灌丛荒漠带【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据材料与题干,该公路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南部应该地处塔里木盆地边缘,北部应该是准噶尔盆地。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应该是天山北侧山麓地带,也就是基带;新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以荒漠为主,可能是灌丛荒漠带,注意“荒漠灌丛”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D选项正确。【典型案例1】(2020·新课标Ⅱ)如图所示,乌拉尔山脉绵延于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东欧平原之间。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大部分比东欧平原降水少。乌拉尔山脉两侧自北向南都依次分布着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等自然带,但在同一自然带内乌拉尔山脉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等存在差异。据此完成2题。2.推断乌拉尔山脉东西两侧的景观、物种组成差异最小的自然带是A.苔原带B.森林带C.森林草原带D.草原带【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异规律。苔原带位于北冰洋沿岸地区,这里温度、水分条件都很差,基本呈纬向分布,东西向差异很小,由此决定景观和物种差异最小,A选项正确。【典型案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