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常用版)_第1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常用版)_第2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常用版)_第3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常用版)_第4页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常用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

中国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石油化工行业分析报告(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完整版资料,欢迎下载)石油化工行业要点提示◆经过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在2005年明显放缓,但增长依然较为强劲,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继续呈现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在高位区间波动运行,国际石化产品的价格在三季度创下历史新高,四季度国内外石油和化工全行业继续在景气区间运行。◆在国际油品价格大幅攀升,国内需求增长强劲、供给资源趋紧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原油天然气、原油加工以及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受成本压制影响,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有较大幅度的下降;石油和化工行业市场需求依然旺盛,需求增速下降;石油化工产品总体价格在高位波动中上涨,价格增幅趋缓;进出口贸易活跃,石油进口量和净进口量下降,出口创汇大幅提高;石油和化工行业经营业绩显著,主要指标增长均保持在30%以上。◆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经济继续增长过程中,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仍将在高位波动运行,各国政府应对高油价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也随之不断提高,油价变动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小,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继续复苏。◆随着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引的“十一五”规划行将开局和相关经济政策、措施逐步实施,2006年中国石油产业的改革也将进一步得到深化:炼油业务退税;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股权分制改革、资源税改革;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为石油石化各行业带来更多新的市场机会。◆中国石油石化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原油价格跌落,在国际石油市场动荡的情况下,国内石油供应紧张的状况仍然可能随时发生。2006年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对外开放,石化产品市场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外贸经营权的放开,市场份额将受到进口产品的进一步挤压。目录Ⅰ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 6一、2005年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 6(一)原油市场:油价剧烈波动,高位运行 61.原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行情走势 62.油价高水平剧烈波动的原因 9(二)成品油市场:产能不足,油价高涨 121.成品油价格涨幅接近原油 132.柴油价格上涨幅度比汽油高 13(三)石化工业总体保持景气状态 15二、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 17(一)行业总体处于景气状态,但产业链上下游行业景气度差异很大 17(二)生产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 18(三)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速减缓 21(四)石油产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化价格增幅回落 22(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势放缓,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 26(六)高耗能的石化项目投资过热 30(七)石油石化行业整体业绩增长显著,但各子行业效益差异明显 32II 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 36一、2006年国际油价将继续在高位波动运行 36(一)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依然强劲 36(二)原油供应稳步增长,将维持供略大于求局面 38(三)全球石油加工能力将提高,成品油供应紧张有所缓解 40(四)投机基金炒作仍会推高油价 40二、2006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预测 43(一)石油和化工市场形势预测和行业展望 431.石油需求增长平缓 442.成品油供应依然趋紧,价格仍具有上升压力 453.部分石化产品价格将微幅回落,总体仍高位运行 464.石油化工产品外贸出口将继续受到抑制 465.石油和化工产值增幅将下降,利润增速将回落 47(二)重大行业改革事件影响分析及发展预测 471.中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成为原油加工行业复苏的催化剂 472.行业性整合政策将对石油石化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公司整合的回顾分析和进程展望 483.油气资源税上调预示市场化改革方向 52图目录TOC\h\z\c"图表"图12005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 6图22005年国际油价与差价变化 8图3 2005年美国商业原油库存变化和最近5年对比示意图 9图4 2005年美国取暖油库存变化和最近5年对比示意图 10图5 2005年美国馏分油库存变化和最近5年对比示意图 10图6 欧佩克剩余产能示意图 11图72005年各月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增长幅度对比 13图82005年1-12月国际市场成品油月平均价格水平 14图92000-2005年国际炼油毛利大增 14图102001年-2005年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子行业企业景气指数走势图 17图112003-2005年中国原油生产月度情况 19图12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 21图132002-2005年中国国内原油基准价变化曲线 23图142005年主要成品油国内国际价格走势比较 23图152005年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出厂中准价情况一览 24图162003-2005年中国中心城市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月度变化情况 25图17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30图182004年、2005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走势比较 31图192002-2005年中国炼油业利润变化 34图202004、2005年中国化工各子行业利润增长率对比 35图212004-2006年分季度OPEC与非OPEC原油供给与预测 40图221997-2006年中国石油需求占能源总需求比重逐年下降 45图232005年底中石油整合旗下三公司 51表目录TOC\h\z\c"表格"表12005年各月原油现货价格(FOB)水平 7表22005年俄罗斯石油和凝析油产量 11表32005年全国能源及其加工产品产量表 18表42005年投产的三大合资乙烯项目 20表52005年中国主要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变化情况 24表6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 26表72005年1-11月中国石油产品进出口量情况 27表82005年1-11月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和同比变化情况 28表9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领域投资项目一览 31表10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各行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 33表11世界及主要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率变化预测 38表12国际能源机构分季度世界石油供需预测 38表13各机构对布伦特油加的预测 42表14美国金融预测中心对WTI油价水平的预测 42表152006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要产品产量预测 44表16石油资源税率上调对石油公司业绩的影响 54Ⅰ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经过2004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世界经济增长在2005年明显放缓,但增长依然较为强劲。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估计为3.2%,略低于2004年4%的增幅。主要在需求增长的拉动下,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涨,世界石油石化行业继续处于非常景气状态。国内石油石化生产快速增长,市场需求依然旺盛,石油石化产品价格在高位波动中呈上涨态势,除了炼油加工环节略逊于国际市场外,石油和化工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显著。一、2005年国际石油石化市场分析(一)原油市场:油价剧烈波动,高位运行1.原油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行情走势2005年的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供求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出现螺旋式上升,在数度刷新历史最高纪录后,四季度步入迄今长达3个多月的漫长调整期,表现出鲜明的高峰特点。从期货市场来看,2005年主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剧烈波动。年初,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出现短暂下跌,但由于美国和欧洲地区气温骤降,导致取暖油需求迅速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再次拉开了涨升序幕,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3月份攻克每桶50美元关口,并于3月16日达到了56.46美元的历史高位。经过其后两个多月的调整酝酿,在夏季汽油消费高峰到来之际,油价6月底突破60美元大关。8月以后,受沙特阿拉伯国王去世及墨西哥湾飓风等因素的影响,油价月初突破65美元关口,8月29日创70.85美元的天价纪录。整个第三季度,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均价为63.28美元,同比上涨44.4%;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均价为61.57美元,同比上涨52.1%。其后,由于国际能源机构释放6000万桶石油储备的威力显现、国际油价连续回调,11月一路跌破60美元、58美元和57美元关口。但进入12月,由于美国部分地区出现寒冷天气致使天然气价格上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又在回升,每桶已过59美元(图1)。图SEQ图表\*ARABIC12005年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低硫原油期货价格资料来源:新华社。从现货市场来看,2005年原油价格整体水平在需求强劲、原油生产滞后的基础上大幅度提高。综合2005全年情况,纽约WTI原油平均价格为56.49美元/桶,同比上涨36.30%;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54.2美元/桶,同比上涨42.5%;欧佩克组织11种市场监督原油一揽子平均价达到50.64美元/桶,比上一年大涨了40%。截至12月23日,米纳斯、布伦特、WTI原油三种主要原油现货年平均价每桶为54.89美元,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6.04美元。表SEQ表格\*ARABIC12005年各月原油现货价格(FOB)水平单位:美元/桶世界平均欧佩克产油国非欧佩克产油国2005年49.6450.1449.251月38.9238.7838.952月42.0941.442.353月47.2147.6746.894月47.2248.3446.45月4.2344.8143.826月49.3649.948.977月53.0953.7152.648月57.6358.2957.299月58.6459.8357.7710月54.4454.6254.3211月51.1151.7250.6512月51.6852.6650.96数据来源:EIA。比较原油的现货和期货价格走势,可以发现:(1)原油现货价格与期货价格走势略显脱节。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在诸多因素综合作用下,整体呈现大幅震荡攀升冲高而后小幅回落波动的走势特点,但其中季节因素、政治因素、飓风等突发事件扩大了期货市场的价格预期。(2)轻质原油价格与重质原油价格价差缩小。如图所示:图SEQ图表\*ARABIC2数据来源:IEA《石油市场月报》。轻质原油价格与重质原油价格价差缩小的原因是,2005年,原油高价促使主要产油国增产重质高硫原油,欧美发达国家炼油投资的重点放在炼厂升级改造、提高深加工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方面,这使得低硫原油与高硫原油的价差趋稳。2.油价高水平剧烈波动的原因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高位运行的主要原因是:供需持续偏紧,并存在较大结构性差异。飓风等突发事件和投机资金炒作等因素,也是油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原因。具体来看:第一,世界经济稳定增长,原油需求继续增加。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尽管有所放缓,但3.2%的增速依然高于过去50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长速度,处于强劲扩张状态。世界经济增长拉动原油需求继续增加。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的统计分析,2005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仍增加126万桶,日需求总量达8339万桶,增幅为1.5%。经济增长导致的原油需求持续增加是原油价格上涨、高位运行的根本原因。除经济增长对原油需求增长的正常拉动外,部分国家增加石油战略储备、石油公司提高商业石油库存也是2005年原油需求增加的重要原因。部分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出于对本国经济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在世界石油供需偏紧的情况下,继续增加本国的石油储备,战略储备刷新纪录。截止到2005年二季度,OECD国家石油总储备为41.31亿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6亿桶。其中,美国储备17.4亿桶,增加了1.1亿桶;日本6.3亿桶,增加了740万桶。原油开采和炼制能力短缺,供应可能中断,市场应付供应中断的缓冲能力几近缺失,这迫使石油公司放弃低库存战略。经过2005年的回补,年底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达到26.52亿桶,较2004年增加6400万桶。2005年,经合组织商业石油库存由过去5年历史平均库存的最低位回升至中等水平以上运行。虽然主要石油消费国库存状况的改善有助于缓解全球石油供给紧张的预期,但油价在石油库存显著上升的同时依然大幅上涨。图SEQ图表\*ARABIC3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图SEQ图表\*ARABIC4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图SEQ图表\*ARABIC5数据来源: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第二,欧佩克剩余产能有限,非欧佩克原油产量增速减缓。据美国《油气杂志》统计,2005年全球原油及凝析油产量35.90亿吨,比2004年的实际产量35.62亿吨仅增长0.77%,而2004年实际产量增速是3.6%。从欧佩克产油国生产情况来看,剩余产能非常有限,2005年原油增幅很小。2005年欧佩克成员国的石油产量合计为14.67亿吨,比上年增长2.08%,增速比上年减缓5.5个百分点。图SEQ图表\*ARABIC6数据来源:OPEC《石油市场月报》。从非欧佩克产油国生产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2005年原油产量增速减缓。以俄罗斯为例,2005年该国石油产量增长3.69%至4.61亿吨,增幅创1999年来最低水平,增幅比2003年和2004年增幅10%有明显减小。导致非欧佩克石油产量增长减缓的原因:北美、北海及印尼等老石油产区生产衰减,非洲和南美上游项目延迟,美国墨西哥湾油气生产设施遭受历史上最强的飓风破坏,尤克斯公司解体后俄罗斯由于石油企业在交税额增长后减少对石油生产的投资。表SEQ表格\*ARABIC22005年俄罗斯石油和凝析油产量单位:亿吨年份产量同比2000年3.16256.72001年3.39057.22002年3.70259.22003年4.108011.02004年4.44348.162005年4.60753.691季度1.143.52季度1.163-3季度1.197-4季度1.206-注:产量换算系数为:桶/日=50吨/年数据来源:Oil&GasJournal,2005-12-19。2005年季度数据来自俄罗斯联邦政府工业生产和能源部。第三,供需关系脆弱,突发性事件推动油价强劲攀升。据IEA统计,2005年全球原油日均消费总量为8360万桶,原油日均产量为8420万桶,全球原油产量基本可以满足消费之需,石油供需稍稍偏紧。在供需关系保持脆弱平衡的条件下,受地缘政治、气候和炼油厂事故等短期因素不确定因素影响,油价在剧烈震荡中上涨。地缘政治因素:2003年战争以来,伊拉克局势未能得到明显好转,各种暴力恐怖事件严重影响伊原油正常生产,由于原油出口几度中断,原油日出口量在2005年下降到了139万桶;最大产油国沙特多次出现恐怖袭击警报,美国曾关闭驻沙特大使馆,这些事件使人们担心中东地区恐怖袭击活动加剧;伊朗极端保守派在大选中获胜,以及重启浓缩铀项目引发的地缘政治风险进一步加剧;重要非欧佩克产油国挪威石油工人罢工;南美洲第五大产油国厄瓜多尔的原油生产也曾因罢工抗议活动陷于停顿。炼油厂事故因素:在高油价刺激下,产油国大都在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导致炼油厂事故接连发生。中国等消费国炼厂安全事故与油田事故频繁发生以及美国一些炼油厂发生火灾、印度孟买油田起火等生产事故等,大量的恐慌升水因素均在一定程度上推涨国际原油价格,国际油价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冲击70美元。自然灾害尤其是“卡特里娜”飓风对炼厂的影响极为深远,由于卡特里娜飓风对油田和炼厂的破坏,使得美国及西方国家纷纷动用战略石油储备进行干预,四季度国际油价持续两个多月下滑。(二)成品油市场:产能不足,油价高涨2005年,从总体来看,国际市场成品油价格上涨更为强劲。全年国际成品油市场运行呈现两个突出特点:1.成品油价格涨幅接近原油图SEQ图表\*ARABIC72005年各月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增长幅度对比数据来源:普氏现货报价。成品油价格上涨更加强劲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性炼油“瓶颈”的存在。2005年,出现“全球性”的炼油“瓶颈”问题,成品油供应紧张,价格飙升。二季度以来连续不断的炼油厂故障影响了汽油生产和库存。8月底,炼厂事故频发,卡特里娜和丽塔飓风严重破坏了墨西哥湾炼厂的正常生产。截至12月29日,美国墨西哥湾地区损失的石油日产量相当于该地区日产量的27.37%。炼油能力不足,突发事件使炼油“瓶颈”问题更加突出,而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和有关政府、公司主动提高石油库存共同作用,导致成品油需求非常旺盛。与原油相比,2005年成品油供求偏紧程度更高,三地市场汽柴油价格与其相应市场三种主要原油的价差,在2004年大幅度扩大的基础上明显增加。2.柴油价格上涨幅度比汽油高2005年,新加坡市场汽油平均价格为62.30美元/桶,同比上涨31.54%,而国际(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95#无铅汽油61.8美元/桶,同比上涨30.4%;纽约市场柴油平均价格为70.28美元/桶,同比上涨45.36%,同期国际(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市场)0#柴油68美元/桶,同比上涨44.3%。柴油价格涨幅明显高于汽油的主要原因:全球性炼油厂加工能力的结构性紧张,加上2005年严重的飓风灾害对现有炼厂的严重破坏,尤其是对美国市场来说,对柴油供应的影响更甚于汽油,推动了柴油价格较大幅度上升。图SEQ图表\*ARABIC82005年1-12月国际市场成品油月平均价格水平数据来源:普氏现货报价。成品油价格飙升使得2005年炼油毛利达到历史高点。全年平均炼油毛利差价为每桶13.03美元,比2004年提高2.72美元。图SEQ图表\*ARABIC92000-2005年国际炼油毛利大增资料来源:《BP能源统计报告2005》,IEA,Bloomberg。(三)石化工业总体保持景气状态2005年,在世界经济稳定增长、需求持续增加的背景下,尽管面对石油大幅上升的挑战,全球石化工业总体依然保持景气状态。从全球化工主要地区的表现来看:⑴北美地区。具有能源和化工原料双重身份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的飙升,造成石化成本增加导致最终产品价格增长。由于两次飓风袭击,美国基础化学品价格疯长,9月平均上涨6.8%,10月涨幅达3.8%。⑵欧盟地区。欧盟的扩大给该地区石化工业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欧盟(EU)2004年5月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东扩,欧盟正式接纳的10个中东欧成员为发展低迷的西欧石油化学工业注入了新的动力,中、东欧地区拥有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将更多地吸引西欧的石化企业进入投资,尤其是德国的大型企业。在2004和2005年期间,中东欧地区化学工业增长强劲。根据资料统计,在2005年的上半年,捷克超过了德国,首次成为欧洲的化工行业外商直接投资(FDI)项目最多的国家。捷克占欧洲投资的化工FDI项目的10%,而排名第二的德国占欧洲化工FDI项目的8%。除捷克外,中东欧的其他国家如波兰等国也受到跨国大公司的青睐。⑶中东地区将成为全球石化产品的主要出口地区。中东地区的石化工业凭借资源优势获得长足的发展,生产能力提高迅速,而且还在加快发展大型的石化项目。低廉的原料成本,加上地理位置靠近世界上两个发展最快的市场中国和印度,使中东石化业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中东产油国希望利用其在石化产业上的竞争优势来提升国家经济,提高其能源附加价值,其中以伊朗及沙特阿拉伯两个国家最为积极。中东地区乙烯总产能有望从2000年的658万吨增加至2007年的1680万吨,年复合平均增长率高达14.3%,对世界市场,特别是亚洲市场的影响力逐渐加强。⑷亚太地区,中国石化行业投资较热。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化学品消费市场潜力巨大,跨国化工公司加大了对中国石化行业的投资力度;同时国内也掀起石化投资热潮。2005年兴建的中外合资的乙烯装置就有三套(本报告国内运行部分有详细资料)。除乙烯之外,其他已经向民营和外资资本开放的化工项目更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如浙江一带的PTA项目,西部的PVC和甲醇项目,以及江苏地区的醋酸项目。在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全球供需不平衡逐步调整的情况下,今后两年世界石化工业将适度增长,全球的化工业务将得到改善。分析认为,2006年上半年,化学工业将持续稳定增长,直到下半年增长速度将逐步放缓。二、国内石油和化工行业运行情况(一)行业总体处于景气状态,但产业链上下游行业景气度差异很大石油石化行业是较为典型的经济周期型行业,国际开放程度也比较高。2005年,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油价大幅上升的背景下,石油石化行业总体保持较为景气态势。但子行业景气程度和走势差异巨大:国内原油价格和国际接轨,2005年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导致处于石油石化行业产业链上游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企业非常景气,并且企业景气指数高于上年同期。而受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影响,2005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高涨并未使我国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成品油等幅上涨,由此造成的国内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倒挂,严重影响了石油加工行业景气程度,企业景气指数下降,二季度以来持续处于不景气状态。下游石化行业在经历了始自2002年的发展高峰以后,从2004年10月以来,石化业景气见顶回落。2005年受国民经济增长温和放缓的影响,景气程度比上年下降,但依然较为景气。图SEQ图表\*ARABIC102001年-2005年石油石化行业主要子行业企业景气指数走势图注:这里的行业企业景气指数指国家统计局1998年以来通过调查,根据企业家对本企业外部市场经济环境与宏观政策认识、看法、判断与预期(通常为对“好”、“一般”、“不佳”的选择)而编制的季度指数,用以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景气指数的数值介于0-200之间,100为景气指数的临界值。当景气指数大于100,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上升或改善,处于景气状态,越接近200状态越好;当景气指数小于100时,表明经济状况趋于下降或恶化,处于不景气状态,越接近0状态越差。为更好地分析和理解企业景气指数,我们将景气区间作如下划分:180以上为“非常景气”区间,[180-150]为“较强景气”区间,[150-120]为“较为景气”区间,[120-110]为“相对景气”区间,[110-100]为“微景气”区间,100为景气临界点,(100-90)为“微弱不景气”区间,(90-80)为“相对不景气”区间,(80-50)为“较为不景气”区间,(50-20)为“较重不景气”区间,20以下为“严重不景气”区间。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二)生产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生产快速增长在需求拉动和价格上涨刺激下,2005年,原油天然气、原油加工以及主要化工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表3)。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64种石油和化工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的有61种,其中增幅在10%以上的达39种,增长较快的主要有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甲醇、醋酸等部分有机化工品,还有三酸两碱等无机化工原料及轮胎等橡胶制品。表SEQ表格\*ARABIC32005年全国能源及其加工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亿立方米、%名称1-12月累计名称1-12月累计产量同比产量同比天然原油18083.93.9化肥总计(折纯)4888.010.7天然气499.521.9尿素1994.96.4原油加工量28622.36.5化学农药(折100%)103.920.3汽油5405.33.2烧碱(折100%)1240.021.4柴油11061.69.5纯碱1421.112.7煤油988.62.6纯苯306.120.1润滑油541.54.0合成纤维1500.314.2燃料油2261.26.6合成树脂2141.918.3石油沥青922.96.4聚氯乙烯树脂649.227.6液化石油气1610.87.6聚乙烯树脂52917.1乙烯755.520.4聚丙烯树脂52312.3精甲醇535.621.6合成橡胶163.211.6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分子行业来看:1.原油天然气生产继续稳定快速增长在高油价和需求强劲等因素拉动下,2005年国内原油天然气生产增速进一步加快。全年原油产量达到18083.9万吨,同比增长3.9%,增幅比2004年提高1个百分点。月均产量稳定保持在1500吨左右(见图11)。图SEQ图表\*ARABIC112003-2005年中国原油生产月度情况单位:万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在各大油田中,陆上西部大部分油气田和海上部分油气田产量增长较快,而陆上三个最大油田——大庆、胜利和辽河油田则产量增长有限或有一定幅度下降。1-11月,大庆和辽河油田原油产量同比分别下降3.3%和2.3%,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同比也只增长0.5%。2005年我国共生产天然气499.5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1.9%,增速比2004年提高3.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在四川、陕西、新疆等地发现的几个大气田,四季度我国天然气产量达到近几年最高。2.原油加工能力稳步增长,炼油工业高负荷生产2005年我国炼油工业原油一次年加工能力达到32800万吨,同比增长1400万吨;其中高硫油加工能力达到4300万吨,同比增加800万吨。受原油加工能力增幅有限和原油加工收益不好导致开工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2005年国内原油加工量和大部分油品产量增速均有较大幅度下降。全年加工原油28622万吨,同比增加1758万吨,全年生产成品油17456万吨,同比增长6.2%。其中生产汽油5405万吨、煤油989万吨、柴油11062万吨。原油加工平均负荷率8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年加工负荷达到95%以上,月度加工负荷接近100%。地方炼厂产能利用率却不足60%。3.三大乙烯项目投产,石化生产快速增长乙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材料,其生产能力被视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体现。以乙烯为龙头的石油化工工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05年,中国新增乙烯产能252万t/a,总产能达855t/a,是乙烯产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年份。2005年三大中外合资的乙烯装置开始兴建:BP和中国石化合资的赛科(SECCO)位于上海化工园区的9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3月投产;扬子--巴斯夫(BASF-YPC)在南京的60万吨/年乙烯装置,于年中投产;中海壳牌(CSPC)在大亚湾的80万吨/年乙烯装置,原定于2005年年底投产,但推迟至2006年第一季度。赛科(SECCO)、扬巴和中海壳牌(Shell)3大合资项目将为中国贡献230万t/a乙烯产能,表6是这3大项目的具体情况。表SEQ表格\*ARABIC42005年投产的三大合资乙烯项目单位:万t/a项目乙烯产能总投资额(亿美元)投产日期扬巴6029.002005年6月28日①赛科9027.482005年6月29日中海壳牌8043.002005年12月30日①6月28日开始商业生产,9月28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资料来源:相关公告和资料。产品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结构调整加快,效果逐步显现:炼油工业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按照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配置资源,贴近市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原则,不断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建成了镇海炼化、大连石化等一批千万吨级沿海沿江炼油基地,提升了炼油综合加工能力,特别是高硫油加工能力:2005年成品油收率达到61%,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轻质油收率74%,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综合商品率93%,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资源利用率进一步提高。2005年前11个月,柴油、汽油比例达到2.04∶1,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汽柴油质量升级步伐加快。汽柴油质量全面达到国家二类标准,北京地区油品质量达到京标B质量标准(相当于欧洲三类质量标准),用6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发达国家20年才完成的汽柴油质量升级目标。石化工业,离子膜烧碱比例不断提高,已达到29.37%,比上年提高2.21个百分点;磷酸铵肥占磷肥的比例为85.6%,比上年提高9.6个百分点;农药产品结构进一步改善,杀虫剂比重下降,杀菌剂、除草剂比重上升;轮胎产量中的子午线轮胎所占比例为45.6%,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石化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同时,产业布局趋于合理,产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三)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速减缓宏观经济温和减速和高油价的抑制,2005年石油和石化产品需求增速比上年放缓。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的石油需求量为3.1767亿吨,较上年减少了0.3%。国际能源机构公布的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量为20万桶/日,比上年增长3.1%,增速低于2004年,也低于该机构2005年初预测的2005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速。(2004年我国的石油需求量达648万桶/日,同比增长17.6%。2005年年初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5年我国的石油需求增长为36万桶/日,增幅为5.6%。)分品种来看,2005年轻质石油产品表观消费量增速明显放缓,重质石油产品需求大幅下降。2005年我国轻质石油产品(主要包括汽油、柴油和煤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仍保持良好增长。成品油和不同油品表观消费增速变化情况见图12。图SEQ图表\*ARABIC122004、2005年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对比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我国轻质石油产品中汽油、柴油和煤油主要用于交通运输业。近两年,我国汽车销售量和保有量的持续增长为轻质油品旺盛的需求打下基础,而受控的零售油品价格则为轻质油品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创造了外部条件。2005年我国重质石油产品(主要包括燃料油、石油焦和沥青)需求出现较大幅度回落。2005年1-11月,我国燃料油的表观需求量为4216.1万吨,同比下降7.7%。我国燃料油消费主要用作部分地方炼厂原料和电厂燃料,2005年燃料油需求下降主要是由于部分地方炼厂和燃油电厂难以承担不断上涨的国际燃料油价格,燃料油进口大幅下降,出口则大幅提高。2005年四季度,随着国家控制出口、调整进口等政策措施的出台,我国石油产品资源增速提高,国内石油产品市场需求增长也将呈减弱趋势,供需紧缺矛盾趋于平缓。国内石油需求减弱的原因是:虽然去年国内成品油价格始终低于国际市场油价,但2005年国内汽柴油零售中准价均突破历史最高水平。高油价使得一些用户节省用油以降低成本,一些企业则改用其他能源或停产。以上两种情况在一些市场定价和转移风险能力较弱的行业和企业较多见。国际高油价和国家价格政策导致国内石油供应偏紧,一些用户得不到需要的石油而不得不减少石油消费。这种情况对石油需求的抑制作用要大于前两种情况。另外,2005年,国家提高石油资源税、调整石油消费税,也影响到石油需求。(四)石油产品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石化价格增幅回落原油价格持续攀升,成品油价格有所上升由于国内外原油价格完全接轨,受国际油价走势影响,2005年国内四种原油基准价波动上涨,屡创历史新高。10月份四种原油基准价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与2004年比,2005年轻质油、中质油I、中质油II和重质油平均基准价分别上涨39.12%、43.05%、42.13%和40.90%,其中轻质油的涨幅最小。图SEQ图表\*ARABIC132002-2005年中国国内原油基准价变化曲线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由于成品油价格机制依然在改革过程中,政府调价滞后于国际市场价格变化,因此,尽管2005年国家发改委5次调整成品油价格,全年成品油价格高于2004年,但依然低于国际市场。图SEQ图表\*ARABIC142005年主要成品油国内国际价格走势比较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2005年以来国家共计5次调整国内成品油中准价(包括1次降价)。全年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出厂价格累计每吨分别上调650元、550元、1030元,出厂价格同比分别上涨了17.3%、16.5%和27.7%。图SEQ图表\*ARABIC152005年国家发改委调整成品油出厂中准价情况一览资料来源:新华社。表SEQ表格\*ARABIC52005年中国主要成品油市场平均价格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尽管低于同期国际市场油价,但2005年国内汽柴油零售中准价仍突破了历史最高水平。2005年,根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市场监测,2005年国内93号汽油平均零售价格为5345元/吨,与2004年相比上涨15.18%,涨幅比新加坡市场少16.36个百分点;0号柴油平均零售价格为4747元/吨,与2004年相比上涨24.4%,涨幅比纽约市场少20.93个百分点。图SEQ图表\*ARABIC162003-2005年中国中心城市汽柴油零售中准价月度变化情况资料来源:国家发改委。石化产品价格增幅回落2005年国内石化产品供不应求,石化产品总体价格高于2004年水平,价格走势呈现出上半年攀升、下半年回落态势,价格增幅趋缓。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重点跟踪的139种石化产品价格,全年价格上升的有107种,占77%。其中,3月份价格上升的占90%,6月份价格上升的占88.4%,9月份价格上升的占66.2%,10月份价格上升的占59.7%,11月份价格上升的占44.6%。2005年5种主要石化产品综合平均价格为11156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0.72%,涨幅与2004年相比下降19个百分点。其中,聚乙烯全年平均价格为11781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0.91%;聚丙烯全年平均价格为10819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7.54%;聚氯乙烯全年平均价格为7811元/吨,与上年相比下降9.24%;聚酯切片全年平均价格为10905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9.24%;顺丁橡胶全年平均价格为14465元/吨,与上年相比上涨19.62%。根据发展改革委价格监测中心对全国36个大中城市市场监测结果显示,2005年国内石化产品价格有两涨两落四个相对明显的波动过程,但波动幅度都不大,基本呈高位小幅波动运行态势。石化产品价格是由油价上涨和行业周期推动决定的:一方面,世界石化工业呈周期性发展,中国石化业在经历了始自2002年的发展高峰以后,从2004年10月以来,石化业景气见顶回落。另一方面近两年国际油价屡创新高推高石化产品价格,上游垄断性成本加强。受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影响,石化产品自2003年开始持续上涨以来,涨幅已经超过50%。同时,石化终端消费品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涨幅相对较小,上游石化企业难以顺利将上升的成本转移给下游化工业。石化产品价格上涨给下游企业带来较大成本压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石化产品的需求,从而使石化产品价格难以随石油价格一起大幅度上涨。(五)石油和化工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差增势放缓,石油对外依存度下降2005年全年我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贸易活跃,总体呈现稳定快速增长态势,累计进出口贸易总额达1994.6亿美元,同比增长25.7%,增幅高于全国外贸2.5个百分点。其中,进口贸易总额达1430.7亿美元,同比增长21.5%,出口贸易总额达563.9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全行业贸易差额-866.8亿美元,同比增长12.9%,较2004年逆差增幅下降了41.9个百分点。随着油品进口大幅减缓及部分化工原料和合成树脂进口下降,产品进出口结构有所改善。表SEQ表格\*ARABIC6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单位:亿美元、%备注:贸易差额指出口贸易额减去同期进口贸易额,差值为正数是顺差,差值为负数是逆差。数据来源:中国石化协会。石油进口下降,出口大幅上升,我国石油依存度有所下降表SEQ表格\*ARABIC72005年1-11月中国石油产品进出口量情况单位:万吨品种进口出口净进口实际数量同比增长%实际数量同比增长%实际数量同比增长%原油及油品#16798-1.6253220.514266-4.2原油127083.580746.9119012.8成品油#3146-16.9140122.31745-37.1汽油00.75634.2-563煤油3299.826928.860-45.9柴油54-80.5148131.8-94燃料油2601-14.822826.92373-18.7数据来源:海关总署。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数量比上年略有下降,其中,原油进口数量略有增长,成品油进口数量大幅下降。海关统计显示,2005年我国进口石油16797万吨,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进口原油12682万吨,同比增长3.3%,增幅回落30.6个百分点;进口成品油3146万吨,同比下降16.9%。2005年石油进口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石油需求增速放缓;石油贸易商面对高油价普遍采用低库存降低成本、规避风险,原油进口增速有所放缓;国内外成品油价格严重倒挂的形势下,成品油进口收益较低甚至赔本,造成成品油进口下降。由于石油进口下降,2005年我国石油依存度比上年有所下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6年1月1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200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为42.9%,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原油对外依存度为39.69%,比2004年下降0.57个百分点。2005年我国出口石油2532.1万吨,同比增长20.5%;创汇近百亿美元,同比增长68%。贸易逆差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25%。石油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国际成品油市场油价高于国内市场。8月份,国家为了优先保证国内市场,增加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出台政策暂停汽油和石脑油出口退税,使第四季度石油出口得到抑制。由于石油出口大幅增长,进口下降,2005年石油净进口比上年下降4.2%。表SEQ表格\*ARABIC82005年1-11月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和同比变化情况产品名称年份表观消费量(万吨)产量/表观消费量(%)进口/表观消费量(%)依存度(%)原油2005年1-11月27496.860.342.139.66上年同期26541.86041.739.95同比±%3.60.30.4-0.29成品油(汽煤柴合计)2005年1-11月15366.6103.82.2-3.77上年同期14587.7101.63.4-1.63同比±%5.32.1-1.2-2.14汽油2005年1-11月4395.7112.30-12.27上年同期4258.9111.50-11.52同比±%3.20.70-0.74煤油2005年1-11月969.494.929.55.1上年同期968.490.6289.44同比±%0.14.31.5-4.34柴油2005年1-11月10001.5100.90.5-0.89上年同期9360.498.32.31.73同比±%6.82.6-1.9-2.62润滑油2005年1-11月591.783.718.216.28上年同期591.480.121.419.85同比±%03.6-3.2-3.57燃料油2005年1-11月4216.148.956.151.11上年同期4565.84261.458.04同比±%-7.76.9-5.3-6.93石油沥青2005年1-11月118375.325.124.74上年同期1065.978.623.321.42同比±%11-3.31.83.32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化工贸易进口增速放慢,出口增速加快,总体增速有所回落2005年以来,我国化工行业一反往年进口快速增长、出口相对缓慢的走势,转而呈现出口大幅增长、进口有所放缓的显著特点,贸易逆差从扩大到缩小。2005年,化工出口额为480.63亿美元,增长33.56%;进口额为854.98亿美元,增长16.30%;出口增速快于进口增速17.26个百分点,这是近年来少有的现象。出现此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因为国内宏观调控导致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同时国际石油和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用户对高价位的消化能力较弱,抑制了部分需求,使得进口整体增速放慢,部分产品进口甚至下降;二是近年来国内石油和化工产品生产能力扩张较为快速,过去自身缺口较大的产品现在自给率大大提高,进口需求下降,而自身产能充足的产品在能力扩张、内需趋缓的形势下,加快了国际市场的开拓,并且随着产业水平的升级、质量品种的上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大为增强,出口量价齐增。2005年,我国化学工业进出口贸易中,化工产品进出口仍在走以资源换资金的道路。我国化工行业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几大类:一、资源缺乏型,例如钾肥、原油;二、供不应求型,例如合成树脂、合成橡胶;三、技术附加型,高档的合成产品,以及某些主要化工原料,例如基本化工产品。出口主要集中在基础化工加工原料,例如:尿素、纯碱、烧碱、磷肥、硫酸镁、碳酸钠等基本化工产品。与出口产品相比,进口主要集中在生产复杂、技术和资金密集的产品,而出口主要集中在原料供给的产业链上游,出口的产品附加值低,造成我国石油和化工进出口基本走的是资源换技术和资金的路子。在这种体制下,国内的上游出口企业可能获利丰厚,但总体上是耗费资源的。我国的出口企业在具备成本优势的同时,就等于是在便宜地变卖我们不可再生的资源,而进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价格却丝毫不降。(六)高耗能的石化项目投资过热2005年中国石化行业景气度持续下行,部分子行业出现过度投资。中国石化业多年周期性发展轨迹表明,行业景气度与投资情况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过去中国几十年间的几次行业景气低谷都与过度投资、盲目上项目导致越来越严重的供大于求有关。近几年,石油和化工市场需求的急速升温和产业的高景气度状态,使全国各地方政府都将投资扶持的重点转向该领域。其中,石油开采业属于经济增进型投资领域,2005年国家继续增加该领域的财政投入;原油加工业由于受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影响,企业自主投资受到较大程度的压制;石化产业投资呈现快速增长(图17)。图SEQ图表\*ARABIC17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各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5年石化行业已建、在建和拟建大项目中石油化工、基础化工原料、煤化工等所有领域投资数十亿元甚至数百亿元的大项目有一百多项。其中有结构调整重大项目得到推进:如前文提到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与外资的三大合资项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长庆、大港、华北和克拉玛依石化500万吨炼油改造项目等。也有“超常发挥”巨额投资项目:如乙烯领域的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工程、兰州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四川80万吨/年乙烯项目、天津百万吨乙烯项目先后获国家颁发的“准生证”而相继启动开工。表SEQ表格\*ARABIC92005年中国石油和化工领域投资项目一览项目单位名称项目产能投资额独山子石化公司10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工程272亿元兰州石化60万吨/年乙烯改扩建工程62.96亿元四川石化80万吨/年乙烯项目212亿元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工程210亿元中海油大亚湾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193亿元云维集团200万吨/年焦化项目24亿元青海碱业二期180万吨/年纯碱项目30亿元内蒙古鄂尔多斯联合化工60万吨/年合成氨、104万吨/年尿素项目300多亿元唐山佳华煤化工320万吨/年焦炭项目31.98亿元宁夏西部聚氯乙烯12万吨/年聚氯乙烯、10万吨/年烧碱项目10亿元宝硕股份公司内蒙古氯碱化工基地58亿元资料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过多高耗能的巨资石化项目投资呈现以地区为单元的特点,沿海地区的“大石化风”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重复建设及无序化苗头。以聚氯乙烯项目为例:据统计,2005年,我国聚氯乙烯市场低迷,开工率降低,但全国26个省区建有聚氯乙烯生产厂,90多家企业中10万-20万吨及20万吨以上产能的仅分别为32%、35%,因为产能扩张造成供应膨胀,同时存在工艺结构单一、产业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竞争力低下等问题,2005年聚氯乙烯价格曾触底近几年来最低。产能过剩、产能与需求严重失衡及低水平生产必然导致企业进行激烈的价格战,导致产品价格出现下降。图SEQ图表\*ARABIC182004年、2005年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走势比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从中长期来看,《石油和化学工业行业“十一五”规划》即将实行,按照中国正在建大型项目的计划安排,从2005年开始投产的石化项目所形成的产能都将在“十一五”期间集中释放,一方面是大规模产能的释放,大量的产品涌入市场;另一方面却是行业景气度的下降,市场需求和价格逐步疲软,这两种因素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又一个景气低谷的到来。目前投资越多,产能集中释放量越大,这种低谷到来得就越快,持续的时间就会越长。“十一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实施以扩能降耗和提高竞争力为主的改扩建,采用“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加快石化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只有以资源最优化、产品市场化、投资节约化和效益最佳化为原则,对我国现有大型乙烯企业实施改扩建,才能保障石化工业的健康运行。(七)石油石化行业整体业绩增长显著,但各子行业效益差异明显油价大涨导致2005年石油石化行业利润率继续位于历史高位。行业利润总体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但受国内定价机制限制及受成本上升影响,不同子行业业绩增速存在明显差别,各行业效益表现大不一样:原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快速增长,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连续亏损及化学工业利润继续稳定增长。2005年,石油和化工行业累计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33762.4亿元,同比增长34.2%;实现工业增加值8733.5亿元,同比增长26.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063.4亿元,同比增长34.8%;实现利润总额3707.9亿元,同比增长32.3%;实现税金总额1726.7亿元,同比增长21.9%。2005年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见表10所示。表SEQ表格\*ARABIC102005年全国石油和化工各行业经济效益完成情况单位:个、亿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原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对石油公司的上游业务长期利好,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波动促使2005年国内原油和天然气生产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原油与天然气开采业一如既往维持着超高利润率,特别是天然气的产量由于新气田的投产而不断升高,成为原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快速增长的重要原因。2.成品油炼制行业。统计显示,精炼石油产品制造2005年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0377亿元,同比增长35%;作为高油价的最大受害者,自4月份开始连续亏损,全年盈亏相抵后累计仍亏损189亿元;实现利税155亿元,同比下降75%;全行业由2004年盈利208亿元变为净亏损近300亿元。发展改革委2005年年底的报告显示,成本压力使得2005年成品油行业的获利能力不甚乐观,预计2005年全年成品油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5.27%和至0.46%。我们分析,从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上来看,成品油行业目前正处于增长期,从行业营收获利上来看,2004年显然是成品油行业营收增长的高峰期,而开始于2004年4月份的宏观调控的影响于2005年时显现出来。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是决定成品油行业获利能力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原油价格高涨以及需求持续紧张,发展改革委曾多次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2005年汽油价格共计上调650元/吨,柴油价格共计上调550元/吨,调整后成品油年均价明显上涨。但是,这种同往年相比尚算频繁的调价频率,仍远远赶不上原油价格的变动幅度,由于国内原油价格上涨幅度远远大于成品油价格上涨幅度,增加了我国石油炼制企业和下游相关企业的负担,导致了2005年炼油企业的业绩大幅下滑。而且炼油企业为转移亏损、加大出口,使国内许多地区出现成品油供应短缺的局面。在此作用下,成品油行业的营收状况不甚乐观。2005年四季度,由于国际原油价格回落,12月份以后国内炼油毛利开始复苏。同时,鉴于国内大型石化企业的困境,我国政府已经表示将改善三大国际石油市场数据的汇报处理过程,以便缩短价格调整所需时间。这将有助于促进高油价时期对能源的节约,并防止炼油企业利润率继续恶化。图SEQ图表\*ARABIC19数据来源:Bloomberg,中国石化协会。3.石化产品制造业。产业链下游地位的特殊优势及其市场供需状况决定了石化行业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石化行业比其他化工行业具有更强的议价能力,从而保证了行业利润。同时,2005年三大主要因素推动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一是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汽车、电子、建筑、轻纺、机械等工业领域及各类服务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旺盛。二是世界经济复苏,对基础化工原料和传统产品出口的拉动作用。无机化工原料、农药、轮胎、胶鞋、染料、颜料等出口保持增长势头。三是“三农”政策对农用化学品的拉动作用。分子行业来看,肥料制造和化学农药制造等农用化学品行业效益继续改善,利润快速增长,成为整个行业的亮点;橡胶制品业效益较快增长;专用化学品制造业受下游需求增加的拉动,市场较旺。虽然众多化工产品产量大增,销售收入增长,但因生产成本增幅更大,2005年,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合成材料制造业以及化学纤维制造业的利润总额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我国化学纤维制造业1-11月在产量增长12.8%的情况下,利润却下降29.3%。基础化学原料制造业和合成材料制造业分别实现利润139.4亿元和178.2亿元,比2004年分别降低23.2%和11.7%。图SEQ图表\*ARABIC20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总的来看,由于化工行业具有较大转移成本的空间,2005年仍处于景气周期的高位。但在国内石化行业继续保持了较高的景气度的同时,高油价让化工行业成本不断升高,产品价格提升放缓,从行业月度累计利润总额和毛利率的变化看,虽然月度累计利润总额仍然呈现增长,但增速明显出现放缓趋势。石油和化工市场预测2005年石油价格已突破历史高位,但世界经济依然蒸蒸日上,国际油价的飙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国际贸易的损害程度并不明显。虽然今后全球经济增长幅度受高油价影响将有所回落,并将导致世界石油需求增长的下降,但随着世界经济总量的不断提高,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各国政府应对高油价的宏观经济调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依靠大力调整能源战略,提高能效,实施石油进口多元化政策,从而使抵御石油市场冲击的能力明显增强,油价变动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越来越小。根据目前美欧、亚太等各经济体的表现来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维持目前的增长态势,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经济继续增长过程中,对石油和化工产品的需求稳定增加,国际原油价格将在高位波动运行,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继续走向复苏。从中国的情况来看,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利用效率却属全球较低水平,高油价走势和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随着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引的“十一五”规划行将开局和相关经济政策、措施逐步实施,2006年中国石油产业的改革也将进一步得到深化,成品油批发市场年底放开、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政府将立足国内开采成本高的油田、加大对石化领域的投入,同时重视提高用油效率,进一步理顺成品油价格机制。一、2006年国际油价将继续在高位波动运行(一)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放缓,但依然强劲世界银行的《2006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3.2%,由于油价影响和通货膨胀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减缓至5.7%,中国的经济增长可达8.7%。联合国2006年1月24日发表的《2006年世界经济形势预测》指出,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计将达到3.3%,与2005年的3.2%基本持平,但略低于2004年4%的增幅。中国社科院对外公布2006年《世界经济黄皮书》和《国际形势黄皮书》,预测2006年全球经济增速在4%到4.3%之间,呈台阶式放慢的状况。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大致在3.3%左右,亚洲经济增长速度预计为6.6%。根据一些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对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我们认为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在2005年的基础上略有放慢,仍将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同时,世界贸易将增长放缓。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5年秋在展望中预测,2006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为7.6%,略高于2005年水平。在石油贸易方面,将维持缓慢扩张的态势。节约能源,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OECD国家有计划地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少国家在采取措施,节约用油,采用无污染的替代能源以及低能源依赖产业比重的大幅提高都将降低石油需求。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其11月份的月度石油供需报告中表示,全球2006年第一季度石油日需求估计为8530万桶,低于早前预测数字。EIA并预测中国2006年第一季度石油日需求将维持在720万桶。表SEQ表格\*ARABIC11虽然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略为放缓,但经济形势仍然良好,即仍然会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上。基于全球经济向好的预期,市场对石油的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也持乐观态度:国际能源署(IEA)2005年国际能源展望资料显示,从2002年至2025年,全球化石燃料的消费量预期将增加87%。其中,石油为37.8%,天然气25%;其《2005年12月份石油市场月报》表明,2006年的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长179万桶,为8520万桶,比2005年需求增长量高出61万桶,增幅2.2%,高于2005年的1.3%;美国能源情报署(EIA)在其2005年12月份公布的《短期能源前景》中预计,2006年世界范围内的石油需求将放缓,但仍将保持强劲增长,增幅为2.0%,稍快于2005年1.45%的增长幅度,日均需求量达到8540万桶。表SEQ表格\*ARABIC12国际能源机构分季度世界石油供需预测单位:万桶/日资料来源:IEA《石油市场月报》,2005年12月13日。石油需求继续增长将对高油价形成有力支撑,虽然由于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放慢会使石油总需求减缓,油价上升空间将受到限制,但2006年国际油价回落幅度不会过大。(二)原油供应稳步增长,将维持供略大于求局面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06年全球石油消费量达到8520万桶/日;供应量可达到8600万桶/日,供需基本平衡。原油供应方面,主要是看原油增产潜力。首先,就剩余产能水平来看:尽管目前全球石油剩余产能有限,但全球的石油投资在逐年大幅增长,法国石油研究所数据显示,2004年全球石油投资为1500亿美元,增长8.5%,其中部分投资将于2006年形成新的产能。据普氏调查及国外相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球用于油气勘探及生产的费用上涨了13.5%,达到1920亿美元。据预测,在石油需求巨幅增长及高油价的刺激下,2006年,油气类公司用于油气勘探、生产的投资费用有望激增。由于高油价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