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_第1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_第2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_第3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_第4页
部编版必修上册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6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走进教材】知识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____________隆重开幕。(2)毛泽东在全体会议上致开幕词,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________》等重要文件。(3)大会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________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2.开国大典(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________。(2)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员就职,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____________,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下午三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________、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2)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____________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3)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________。知识点二人民政权的巩固1.新中国面临的严峻形势(1)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人民解放军仍在进行__________的后期作战,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2)为了巩固人民政权,新中国必须完成新解放区的________,克服财政经济上的巨大困难。(3)应对美国发动的________给国家带来的安全危害。2.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1)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尚有约占总数2/3的农民被束缚在____________之下。(2)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3.“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1)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国家财政困难,________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________,倒卖银元,加剧物价飞速上涨。(2)为制止投机资本制造的________,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3)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4.抗美援朝战争(1)原因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________”,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②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________,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严重威胁中国国家安全。(2)胜利①1950年10月,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以________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战场。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________附近。③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____________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伟大的胜利。(3)意义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________的重要里程碑。知识点三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1)新中国成立后,按照“________”方针,先后与苏联、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2)中国按照“________”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一次建交高潮。2.参加日内瓦会议(1)1954年,日内瓦会议开幕。这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________的重要会议。(2)由于中国所作的努力,________问题得以政治解决,显示了刚刚登上国际舞台的新中国主持正义、维护________的形象和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所起的积极作用。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953年,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代表中国首次提出,两国应根据互相____________、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解决两国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2)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周恩来在同两国总理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了________的广泛承认。4.出席亚非会议(1)1955年,亚非会议在________举行。这是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2)中国提出并坚持“________”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中国代表团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________关系创造了条件。知识点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提出过渡时期________,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________,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1)过渡时期中,我国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____________道路。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2)到1957年,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我国开始改变________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3.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1)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原则。(2)它确立的____________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____________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4.毛泽东思想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和____________的过程中,毛泽东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毛泽东思想不仅是________________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素养点拨】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1)特点①包容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②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不断发展的,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③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符合现代国际关系中的民主精神,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与运用,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创举。(2)意义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准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2)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基本原则的保证。(3)平等互利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条件。(4)和平共处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质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独立自主地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3.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1)工业化建设是发展生产力,三大改造是变革生产关系,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2)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3)从根本上说,生产关系的变革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因此社会主义改造是服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而社会主义工业化又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完成。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启示(1)要正确认识国情,解决“三农”问题要遵循客观规律。(2)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3)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要始终遵循“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参考答案知识点一1.(1)中南海怀仁堂(2)共同纲领(3)毛泽东2.(1)施政方针(2)外交部部长3.(1)帝国主义(2)新民主主义(3)新纪元知识点二1.(1)人民解放战争(2)土地改革(3)侵朝战争2.(1)封建土地制度(2)土地改革法3.(1)投机商人人民币(2)市场混乱4.(1)联合国军台湾海峡(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