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文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_第1页
优选文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_第2页
优选文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_第3页
优选文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_第4页
优选文档-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主要成分微量成分水汽固体杂质生物体的基本成分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吸收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大气组成主要作用干洁空气CO2N2O2O3、对地面保温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大气的垂直分布高度(千米)温度(℃)200140120601008040-100-50050100对流层电离层(热层)中间层平流层高层大气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的运动状况的差异。0-100-50050100对流层高度(千米)温度(℃)对流层高度(千米)思考:读图总结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②对流动动显著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每上升100米降低0.6℃。对流层0-100-50050100对流层高度(千米)温度(℃)高度(千米)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变化高纬度地区:8—9千米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

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随季节变化夏季较厚冬季较薄平流层206040-500温度(℃)高度(千米)思考:读图归纳平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O3①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③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高空飞行;中间层范围气温变化大气运动状况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顶至85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下热上冷)高空对流热层主要特点范围中间层顶至800千米气温变化

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原因氧原子吸收太阳紫外线。热层高层大气中间层主要特点垂直分层高度主要特点特点成因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6℃地面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离地面越近,受热越多空气对流运动显著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总结:垂直分层高度主要特点特点成因平流层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能见度好,气流平稳高层大气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000~3000千米)气压很低,密度很小离地面远,引力小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拓展-----逆温现象

1、含义: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温度上冷下热,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个高度范围内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不变化,或实际值高于理论值,气象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逆温”。T实际温度≥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2、逆温的类型

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空气愈靠近地面,受地面的影响愈大,所以,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多;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一般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逆温便逐渐自下而上消失。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冬季夜长,逆温层较厚,消失较慢。(1)辐射逆温①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②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在山谷与盆地区域,夜间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1、划分依据: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大气的运动状况的差异。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中纬度地区:10—12千米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思考:读图总结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当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思考:读图总结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每升高100米,温度大约降低0.①随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随着地面辐射冷却速度加快,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最强。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离地面愈高,降温愈少,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低纬度地区:17—18千米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伤害T理论温度(即正常温度)时,出现逆温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度约2000~3000千米)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在晴朗无风或微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由于太阳辐射引起逆温的生消过程(2)地形逆温:在山谷与盆地区域,夜间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