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导学案 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复习目标】1、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状况,知道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基本史实。2、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能够在此基础上对北洋军阀统治作出正确的解释。3、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学会关注历史细节、还原历史现场。4、探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强调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多重视角与求异思维的培养。【知识梳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和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年)。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主要包括直、皖奉三大派系,彼此展开了军阀混战。1928年,奉系军阀“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彻底覆灭。一、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1.袁世凯复辟帝制:⑴袁世凯上台标志: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⑵复辟帝制的准备:政治①1913年1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中国国民党②1914年5月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③1914年年底发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又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连选连任。思想提倡尊孔复古,攻击民主共和,宣传封建伦常。外交①日本向袁世凯提出把中国的部分领土以及政治、军事、财政等置于日本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要求。②袁世凯于1915年5月被迫签订不平等的“中日民四条约”。⑶称帝:①1915年10月,参政院召开“国民代表大会”表示一律赞成“君主立宪”。②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以1916年为洪宪元年。(4)结果;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知识拓展: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失败的原因⑴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⑵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号召人民采用武力行动反对复辟帝制。⑶复辟帝制违背民意,激起各阶级人民的强烈反对,形成大规模的反袁护国运动。⑷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加剧,袁世凯众叛亲离。2.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1)原因①根本原因:社会根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首先,军阀割据是由中国社会的半封建性决定的。分散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是军阀割据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军阀可以在自己控制的地盘内拥兵自重,任意搜刮,形成地方割据。其次,它是由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决定的。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为了维护和扩大在华的利益,各自寻找新的代理人,扶植军阀派系;各派军阀也急需选择帝国主义国家做靠山。这样,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而治之的侵略政策,必然导致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②直接原因: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北洋各派及地方实力派失去了中心,段祺瑞、冯国璋等都不具备凝聚各派力量、形成统一局面的能力。(2)表现①军事上混战:先后爆发直皖、直奉军阀混战,导致北京政权实际上由不同时期的军阀所控制。②政治上争权:1917年5月,继任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祺瑞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张勋以调解府院之争为名,率兵入京,解散了国会,拥清废帝溥仪复辟;张勋复辟失败后,冯国璋代行大总统职权,段祺瑞就任国务总理,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③外交上参战目的为争取国际地位,抑制日本在华势力的发展表现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两国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派十几万名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影响中国收回德、奥在天津、汉口的租界,撤销两国领事裁判权;为协约国一方取得胜利作出了贡献【任务驱动】任务一:民主与专制的拉锯袁世凯要把临时大总统变成正式大总统,便先让国会起草《大总统选举法》。这样,袁世凯一面在南方镇压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另一方面在北方礼遇占多数席位的国民党议员,为的是让他们安心投他的票。……1913年10月4日,国会通过并颁布了《大总统选举法》,10月6日,国会选举大总统。前两场投票,袁世凯都未能通过。为了让选举顺利通过,会场内有所谓“公民党”大肆鼓噪,会场外有所谓“公民团”包围国会,叫嚷“今天不选出我们中意的大总统,你们就休想出院”。——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近代史读本》探究1.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刻画的袁世凯的形象。探究2.这反映了北洋时期什么样的时代特征?一部宪法的命运颁布1912.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取代1914.5袁世凯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恢复1916年袁世凯去世,黎元洪恢复实施废弃1917.7张勋复辟帝制拒绝恢复1917.7段祺瑞公然破坏约法,拒绝恢复国会维护1917.8孙中山组织“护法运动“恢复1922.6直系军阀以“法统重光”的号召再度恢复取代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颁布《中华民国宪法》废除1925年段祺瑞政府发布命令称“法统已成陈迹”,约法废除探究3.根据材料,你如何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命运?二、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反独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组织中华革命党,武力讨伐袁世凯反称帝——护国战争1915年底,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并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此后数省相继宣告独立。袁世凯于1916年3月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护法制——护法运动(1)背景:段祺瑞公然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2)过程: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推举孙中山为大元帅。(3)结果: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1918年,孙中山愤而辞去大元帅之职。三、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1.经济新气象——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发展原因①中华民国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条件。②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③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有力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⑤实业救国思潮的鼓舞特点民族工业发展迅速,速度和规模甚至超过以往半个世纪所取得的成绩。代表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开办的面粉厂、纱厂。影响中国产业工人的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任务驱动】任务二:夹缝生存下的勃发荣氏企业1912—1918发展一览表(数据来源:陈文源主编《荣德生文论存稿类选》)探究4.根据图表,结合你的理解,对1912-1918年荣氏企业的发展进行阐释。2.生活新气象——移风易俗,文明开化⑴条件政治民国建立,政府致力于社会生活各方面除旧布新,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令经济民族工业的发展思想思想不断解放,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过去的陈规陋习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接受文明、开化的新习俗、新风尚⑵表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天宣布改用阳历;颁布了剪发辫、易服饰和废止缠足的法律;革除“大人”“老爷”等清朝官场的称呼。知识拓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及作用1.特点产生与发展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诞生环境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分布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结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发展历程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制,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2.作用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背景(1)人们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原因的痛苦反思,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大多数国民的头脑仍被专制和愚昧牢牢地束缚着;但不可否认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使自由、民主、博爱等思想进一步传播。(2)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2.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3.性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由一部分激进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的、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4.主要阵地(1)1917年初,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延揽许多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2)北京大学和迁往北京的《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李大钊、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成为编辑部成员,共同推进新文化运动。5.内容(1)拥护“德先生”,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2)拥护“赛先生”,反对旧艺术、旧宗教。(3)提倡新文学,反对国粹和旧文学,开展文学革命。①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得到广泛响应。②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6.意义(1)进步性①在《新青年》的有力推动下,各地拥护新文化运动的刊物纷纷出版使全国报刊面貌为之一新。②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家庭革命等口号的提出,使这场运动所涉及的内容远比辛亥革命时期更为广泛和深刻。③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使向西方学习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2)局限性①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倾向。②五四运动以前新文化运动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集中于部分知识分子中。【任务驱动】任务三:顽念激荡中的觉醒《新青年》创刊初期,每期发行1000多册,1917年迁到北京大学后,发行量猛增到15000多册。当时条件下,一本杂志往往不是一个人阅读,而是辗转传阅,许多读者受到启蒙,称赞《新青年》是“金针”、“药石”、“良师益友”,影响广大深远。——黄述斌《〈新青年〉杂志创刊始末》探究5.从材料中提取一到两个有关《新青年》的信息,并予以说明。严复的心路历程材料一今日中国不受法则必亡是已……然则救之之道当何如?曰:痛除八股而大讲西学……约而论之,西洋今日,业无论兵、农、工、商,治无论家、国、天下,蔑(无)一事焉不资于学……公等从事西学之后,平心察理,然后知中国从来政教之少是而多非。——严复《救亡决论》(1895年)材料二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严复《与熊纯如书》(1918年)探究6.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严复对于中西文化的前后不同态度及其原因。知识拓展: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1)两个阶级①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开展洋务运动。②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3)三大特征①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漸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不断促进中国人思想的解放。②内容上,近代前期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是向西方学习,特别是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其实质是追求民主和科学。③救亡图存是主题。中国的思想界显示出面对危局不断探索的特点。【任务驱动】任务四:光明与黑暗[摘要]新生的中华民国已历三载,但政争、战乱和贫困,却在这片苦难的土地上不见终结。百年后,他们的选择仍然会引发我们长久的思索:1914,这个国家是否会好起来?探究7.结合1914年之后的史实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共研真题】1.(2020·全国Ⅰ卷高考·29)20世纪20年代,中国度量衡的状况是,“同一秤也,有公秤、私秤、米秤、油秤之分别”“同一天平也,有库平、漕平、湘平、关平之分别”“同一尺也,有海关尺、营造尺、裁衣尺、鲁班尺及京放、海放之分别”。这一状况A.提高了市场交易的成本B.加剧了军阀林立的局面C.造成国民经济结构失衡D.阻断了商品的大量流通2.(2015·全国Ⅰ卷高考·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2019·全国Ⅰ卷高考·29)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4.(2019·全国Ⅲ卷高考·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5.(2018.11·浙江高考·14)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A.振作少年精神B.发动文学改良C.推动文学革命D.反对愚昧与专制6.(2017.4·浙江高考·10)《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使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A.倡导民主科学B.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C.反对愚昧迷信D.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7.(2017.11·浙江高考·10)有学者谓,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前,“全国的出版界,几乎没有什么说得上研究两个字的”。“在民国八九年之间,北京大学的几种杂志一出,若干种书籍一经印行,而全国的风气,为之幡然一变。从此以后,研究学术的人,才渐有开口的余地。……后生小子,也知道专讲肤浅的记诵,混饭吃的技术,不足以语于学术,而慨然有志于上进了。”这反映了()A.北京大学成为文学革命的中心 B.新文化运动推动科学精神的传播C.大学成为近代报刊萌蘖的母体 D.技术进步催生文化新模式的出现8.(2016·天津高考·7)直到1917年初,《新青年》在答读者问时还这样写道:“社会主义,理想甚高,学派亦甚复杂。惟是说之兴,中国似可缓于欧洲,因产业未兴、兼并未盛行也。”《新青年》之所以这样回答,主要是因为A.尚未看到社会主义实践成果B.中国经济落后于欧洲C.社会主义理论学派复杂D.对社会主义持怀疑态度9.(2015·江苏高考·8)下表展示了1914~1920年华商火柴厂的发展情况。年代进口火柴(万罗)新厂数厂均资本额(万元)19142383.58104.9219152097.3493.3019162062.0741.4219171559.4385.4719181334.0830.661920848.43239.67对表中数据的解读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直接导致了1914~1915年工业发展B.火柴进口量的递减影响着华商投资额的递增C.火柴业发展折射出近代民族工业的某些特征D.反对“二十一条”推动了1920年的投资高潮10.(2014·海南高考·1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11.(2015·安徽高考·36)(2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善观水者,必观其澜。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一些有识之士,勇立潮头,审时度势,引领时代。下列代表人物的言论所体现的思想作为时代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代表人物生活年代言论顾炎武1613~1682文之不可绝于天地间者,曰:明道也,纪政事也,察民隐也,乐道人之善也,若此者,有益于天下,有益于将来。——《日知录》魏源1794~1857广东互市二百年,始则奇技淫巧受之,继则邪教毒烟受之,独于行军利器则不一师其长技,是但肯受害不肯受益也。——《海国图志》陈独秀1879~1942本志主旨,固不在批评时政,青年修养,亦不在讨论政治,然有关国命存亡之大政,安忍默不一言?——《新青年》3卷5号《答顾克刚》(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位代表人物言论分别反映的社会问题及主张。(12分)(2)根据材料,联系明清以来历史发展的趋势,简析有识之士引领时代的原因。(14分)12.(2014·山东高考·38)(2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甲:图9为兴趣小组根据汪玢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图9乙:摘编自董天野等根据巴金小说《家》绘制的同名连环画中的一组画面。画面中的故事发生在1919年前后,主人公是封建大家庭高府的三公子觉慧和丫环鸣凤。11.一天,鸣凤在走廊上遇见觉慧,便习惯地称呼觉慧为“三少爷”。2.觉慧和鸣凤正在聊天,大太太周氏派人来找鸣风…33.周氏告诉了鸣凤一个不幸的消息。周氏虽也不忍,但这是高老太爷的命令,自己也不敢违抗。4.鸣凤抱定死的决心,她摸索到花园的湖池边,那是她被迫选定的归宿地。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①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和进步共存。②社会进步是女性解放的重要前提。(1)研究该课题时,兴趣小组为什么要搜集、研究材料甲?(4分)(2)据材料乙、丙,概括指出兴趣小组得出结论①的依据(举一例说明即可)。(6分)(3)使用材料乙、丙进行课题研究时,兴趣小组应该优先选择哪则材料?说明理由。(6分)(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②加以阐述。(8分)【巩固练习】1.(2020·北京房山区一模)孙中山晚年指出“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虽号称护法之省,亦莫肯俯首法律及民意之下……内既不能谋各省之统一,外何以得友邦之承认”。据此他认为()A.外国势力干涉导致护法失败B.军阀割据阻碍了政治民主的进程C.经济发展不平衡阻碍民主进程D.不平等条约体系影响国家的发展2.(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重庆卷)孙中山流亡日本时曾言:“以‘宋案’、借款之故,促起二次革命,不幸精神涣散,相继败走……谈及将来事业,意见分歧,或缄口不谈革命,或期革命以十年,种种灰心,互相诟谇,二十年来之革命精神与革命团体,几于一蹶不振。”据此,孙中山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A.帝国主义列强暗中破坏 B.群众基础极其薄弱C.国民党内部缺乏凝聚力 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3.(2021年1月新高考8省联考·湖北卷)1918年初,山西太原人刘大鹏的日记写道:“吾邑实行剪发一月有奇,警佐下乡,警兵到村,莫不剪人之发……阳曲县知事亦亲自下乡剪发。”这反映出()A.北洋政府统治黑暗 B.移风易俗行之不易C.复辟基础依然深厚 D.卫生观念有待普及4.下图为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这把交椅能坐几个人》,该漫画表明A.革命形势任重道远 B.袁世凯的复辟违背民意C.列强干涉中国革命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黑略,爆发了多次的农民起义。有些农民起义的口号中出现了一些新词,如"革命"、"光复"、"共和"、"政党"等。这反映了在北洋军阀时期A.农民阶级接受了民主共和思想 B.民主政治己经实现C.民国政治在农村中有一定影响 D.政党政治发展迅速6.1912年,同盟会吸收了四个小党派,组建了由宋教仁有效地领导的国民党,在随后的大选中占据了下议院总席位596席中的269席,上议院274席中的123席,比其他三个支持袁世凯党派票数的总和还多,这表明A.北洋政府切实践行民主制度B.民生主义的实施提高了国民党的支持率C.国民党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D.国民党维护共和的努力得到较大的认同7.表根据《欧战前后农商部注册工业公司年别表》整理。推动中国的工业公司出现此状况的原因包括时期项目1914年8月前总计1914年8月—1920年新注册公司数146(个)272(个)资本总额约14.8(万元)约11743(万元)行业类别——纺织业和面粉业居多①民国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②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兴起③一战期间欧洲市场需求量增大④政府引进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1912年至1916年,北京政府颁布的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有八十多项,涉及农业、工业、商业、矿业、渔业、林业等方面;同时解除了对民间兴办工商企业的限制,推广技术和组织参加世界博览会。这些举措()A.有利于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B.改善了民族经济生存环境C.使民族经济获得独立发展 D.极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9.民国初年,南京织锦者系半工半商性质居多,一面织造,一面售卖。亦有纯为织工者,家藏一二机,代人织造,收取工资,为纯粹家庭工艺。这一现象反映出A.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 B.雇佣劳作开始普遍化C.中国丝锦质量较优良 D.传统经济结构的顽固10.1914年,中华民国政府颁布《褒扬条例》,规定了表彰孝行节妇的条款;后又有颁发《祭孔令》、举行祭天活动和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等活动。由此引发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出A.“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B.“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D.“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11.胡适遵循母命与江冬秀结婚,对此,林语堂这样评价:“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太太亦随之”;鲁迅则说:朱安是我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负有赡养的义务,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说明新文化运动时期A.民主科学大旗高扬 B.新旧思想激烈碰撞C.大众民主意识觉醒 D.社会矛盾尖锐复杂12.1921年,新文学团体一一创造社成立,并逐渐从提倡天オ、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向革命转变,创始人之一的成仿吾提出这样的公式:(真挚的人性)十(审美的形式)十(热情)=(永远的革命文学)。这反映出A.新文化运动注重民众文化的普及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C.文学革命从人性和情感层面立论 D.中共成立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方向13.1915—1918年间,《新青年》杂志共发表各类文章770篇,其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率为0.78%。1923—1926年间,共发表各类文章128篇,其中“革命”一词的出现频率为25.14%。材料反映了A.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减弱 B.工人暴力革命的兴起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D.救国的主流思想变化14.新文化运动期间,易卜生的《娜拉》很受重视,文中主人公不甘心做"丈夫的奴隶"而离家出走。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中指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这说明实现女性解放的根本途径是A.破除封建旧礼教 B.进行社会变革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倡导个性解放15.辜鸿铭曾对中国士大夫的两种极端心理给予批评:“自来我中国士大夫夜郎自大,其贻讥外人固不足怪,惟今日慕欧化者,又何前倨而后恭也。”这表明他A.主张理性地对待中西文化 B.批判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C.带有复古守旧的思想倾向 D.主张东西文化应互补调和16.张謇是近代著名实业家。2020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张謇生平展时称赞他“民营企业家的先贤和楷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瞿溢所绘连环画《中国现代纺织业的先驱:张謇的故事》(1)张謇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说明你对“舍身喂虎”的理解。(2)结合前3幅图片及所学知识,为最后一幅(第4幅)图片撰写说明语。(要求:符合情境;表述准确;逻辑严谨;不超过100字。)17.“她”字的诞生1823年,来华传教士马礼逊在其出版的首部中文英语语法书中,因汉语里没有字与“she”相对应,他将其译为“他女”。1864年,传教士罗存德在为教会女子学校编写英语文法书时,可能受到广东话或客家话影响,将所有的第三人称都译成了“佢”。1878年,曾求学英国的广州人郭赞生将传统的“伊”字用于翻译女性代词。1918年,周作人指出:刘半农曾提起创造一个“她”字,但用新字在印刷时需要铸很多铅字很不方便,所以暂不提倡,而可用“他女”暂代。在一些响应者看来,这个字本身就是女子独立和与男子平等的象征符号。1919年,《新青年》刊登了《英文“she”字译法的商榷》一文。此后“伊”字指代she的方案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她”也为更多的人所了解。5月20日,白话诗人康白情在《晨报》上发表《北京学生界男女交际的先声》,成为在报刊上正式使用“她”字的第一人。1920年,留学英国的刘半农以诗作《教我如何不想她》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思念。20年代中期以后,“她”字大量流行开来。(1)依据材料,概括女性新代词发生的变化。(2)结合所学,分析“她”字出现的原因,并简述其历史意义。选择题答题栏1-56-1011-1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共研真题】ADABCBBACB11.(1)顾炎武:宋明理学脱离社会现实,明末文风空疏;提倡崇实致用的学风。(4分)魏源:西方列强入侵,清廷昧于大势,对西方文明缺乏正确认识;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4分)陈独秀:民族危机严重,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徒有虚名;关注国命存亡,提倡思想启蒙。(4分)(2)趋势: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封建制度衰落,列强侵略不断加深,西学东渐。(6分)原因:关注现实,以天下为己任;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文化自觉,富于批判精神;才学卓越,善于吸纳其他文明。(8分)12.【答案】(1)原因:材料甲反映出历代统治者特别是明清统治者都重视对节妇烈女的宣传褒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中国妇女受礼教压迫的状况;研究材料甲能够了解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及其成因,为探讨20世纪初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提供比较研究的视角。(2)考生作答时应结合具体事实进行概括归纳,准确说明事实与结论①的关系,举一例说明即可。如:觉慧反对鸣凤叫自己少爷,希望娶鸣凤为妻等,反映出当时出现了自由平等的新思想,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李欣淑的父母包办其婚姻等,说明当时封建礼教根深蒂固,反映出人们的守旧和社会的保守。(3)材料:丙理由:材料丙是当时的新闻报道,相对较为真实,史料价值较高;材料乙是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但有艺术加工成分,使用时应与其他史料印证。(4)阐述: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巩固练习】BCBACDABDDBCDBA16.(1)理解:(示例一)“虎”是指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张謇舍弃功名利禄,投身实业,必然会引起持旧观念者的蔑视和嘲讽,给他带来巨大的思想压力。(示例二)“虎”指的是办实业的风险与困难。当时,民族资本主义实力弱小,面临外国资本的挤压竞争,民族企业会受到严峻考验。(2)(示例)面对民族危机加剧、国家贫弱的局面,张謇舍弃功名利禄,冲破旧观念的束缚,立志实业救国,投身近代事业,兴办实业、教育和公益事业,促进了近代化。张謇是近代民营企业家的先贤与楷模,其家国情怀值得后世敬仰与发扬。17.(1)变化:译字形态的变化(他女、佢、伊、他女、她);含义功能的变化(从出于翻译的实际需要,到被赋予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社会含义,再到喻指祖国);“她”字使用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