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南昌市十中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江西省南昌市十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钱穆先生曾经说:“孔子所开示者,乃属一种通义,不受时限,通于古今,而义无不然。故为可贵。读《论语》者不可不知。”(《论语新解》)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长期以来,对孔子的学说,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即《论语》主要是关于个人修养和行为的论说。但《论语》的主旨,不仅是关于个人的完善,更是关于文明的完善。人的完善为的是文明的完善。孔子要学生“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论语·雍也》)。“君子儒”和“小人儒”的区分在于,“君子儒”关心的不仅是自己的完善,更有对人类的责任。庄子曾提出“内圣外王”四个字,后来被人们用来概括儒家学派的特色。但是我们要注意,“内圣”和“外王”其实并不能分开讲。在儒家那里,“内圣”是“外王”的准备,“外王”是“内圣”的目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有一位江户时代的日本哲学家甚至说,《论语》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在前现代的中国,《论语》更是几乎每一个识字的中国人都要读的书。它不仅影响了读书人的思想,更影响了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当然,到了近现代,孔子和《论语》的命运并不太好,经常被人当作替罪羊。在最近一百多年时间里,《论语》不是被批判,就是被忽视。但是不管怎么说,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孔子和西方哲学家不一样。西方哲学家往往会从抽象到具体,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但孔子会针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事,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但不管有多少种解释,“爱人”两个字是他对仁的最高本质的概括。对于普通人来说,爱人是基本道德,对于统治者来说,爱人爱百姓是基本义务。但“爱人”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到却不易。所以,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是最后的底线。同时,孔子又是一个非常有原则的人。他强调不能够无原则地爱,爱人以德,以天生的善性成人之美。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所以读《论语》,如果会读的话,是会成瘾的,进而会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该怎么做。“仁”在孔子那里就属于心之全德,包含了其他一切的德,反之则不然。比方说,“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也就是说仁的容量要比勇大得多。另外,我们再去用这个句式,把它和智一起说,怎么样呢?也可以。《论语》里说,“仁者安仁,知者利仁”(《论语·里仁》),仁者做事情不考虑对自己有利没利,只要是正义的事情,刀山火海都会去做;智者则有利就做,对自己不利,暂时不做,或者根本不做,是有条件的。所以,仁者和智者,境界上还是有高低之分的。知而能仁,方为天下之道,这是孔子希望大家能够去做的。(节选自张汝伦《孔子和〈论语〉》)材料二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两千年以前的东西了。这么问的,实际他已经预设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读《论语》有用吗?《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论语》是知识体系。《论语》包含丰富的、密集的、精练的、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文化含量非常高。举例说,一本《论语》五百则,一万六千字,有一百多个成语,成语是最原始的出处,最原始的本意,不是成语字典里的教条。《论语》里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这种知识体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论语》是价值体系。《论语》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样的政治是理想的政治?什么样的人是理想的人?概括起来,一句话:什么样的人生是理想的人生。第二个体系,教会孩子做价值的判断,比第一个知识体系更重要。《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是一部帮助我们建立信仰的书。信,就是相信一个不确定的东西;但是这个不确定的东西,必须是让你想向上走的。不是什么不确定的东西都能信。让人堕落的东西不能信。信一个不确定的但引领你往上走的,才叫信仰。《论语》,就是给我们提供一个信仰。人活在现实世界里,但是现实的世界只是“实然的”世界,人追求的是“应然的”世界。《论语》是文化体系。一个民族的教育,一定要让这个民族的孩子有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然后才有民族的凝聚力。教育不是还有一个基本功能,就是培养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培养民族的凝聚力吗?为什么今天孩子那么喜欢过洋人的节日?我们的教育有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就从文化经典里获得文化认同感?中国为什么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历史的民族?因为有文化认同感。历史是否中断,看文化的认同有没有中断。国家幅员如此辽阔,人口如此众多,地理环境、物产资源差距极大,为什么能够保持长久的统一?这就是文化凝聚的力量。《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元者何?始者也,经典中的“源代码”。(摘编自鲍鹏山《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今天读《论语》,要读出《论语》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B.《论语》虽曾受到批判,但在古代曾影响了中国读书人的思想乃至整个中华文明和中国社会。C.孔子没有像西方哲学家那样用概念和定义来解释问题,他始终用“爱人”来概括仁的最高本质。D.《论语》是一部关于理想的书,能帮助人们建立信仰,引领人们向上走,追求“应然的”世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学派的特色可以表述为“内圣外王”,“外王”是“内圣”的目标,“内圣”是“外王”的准备。B.《论语》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因此被人们看作中国第一书,甚至被誉为“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C.《论语》包含丰富而非常纯粹的文化知识,其中包括一百多个成语以及几百则终生可以引用的格言。D.《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元典,它构建的文化体系有利于培养民族文化认同感、民族的凝聚力。3.下列选项,最适合用来阐述孔子的“仁”的本质的一项是(

)A.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B.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D.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4.为什么说“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5.对于《论语》,材料一与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论证结构有什么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1.A2.B3.B4.①孔子的思考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久远的意义,读《论语》,我们能感受到孔子及古人的智慧,获得对今天的指导与启示,即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②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就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因此,孔子“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5.①材料一主要论述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材料二主要论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②材料一运用了递进式结构,材料二运用了总分式结构。【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而不能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错误。由原文“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可知,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明确了做人做事的方法”错误。由原文“《论语》主要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论语》被很多人看作是中国的第一书”可知,《论语》主要是给我们指出了堂堂正正的做人做事的方向,而不是明确做人做事的方法。并且“因此”强加了因果关系。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庄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B.孔子“仁”的本质是“爱人”,“孝弟”即“孝悌”,能体现“爱人”的宗旨;C.是墨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D.是韩非子的观点,与“爱人”无关。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虽然孔子自己当时面临的问题有其特殊性,但是孔子的思考却能超越时代的限制而具有久远的意义。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读《论语》,也是为什么今天很多人在读《论语》的时候,感受到的并不只是古代的智慧,而更多的是对于今天的指导和启示”可知,孔子的思考超越时代的限制具有久远的意义,读《论语》,我们能感受到孔子及古人的智慧,获得对今天的指导与启示,即孔子是“我们思考的老师”。由原文“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实际上也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可知,孔子的思想已经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部分,读《论语》和孔子,就是在思考我们自己的生命,思考人类文明的生命和前途,因此,孔子“也是我们思考的伙伴”。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比较材料以及对文章结构的把握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说到“我们今天读《论语》,当然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可见,读《论语》,可以把它当作古典来研究,但最主要的是为了思考今天的问题。第二段说到“当然了,我们不能太实用主义,不能说读了《论语》以后,做任何事情都无往而不利”,可见,在读《论语》时,不能抱着太实用主义的态度。第三段说到“所以读《论语》,如果会读的话,是会成瘾的,进而会思考自己在生活当中该怎么做”,可见,《论语》不仅让我们读,更主要的是知道我们在生活中如何做。所以材料一主要论述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并且从结构上采用了递进式结构。材料二第一段说到“总有人问: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可见,材料二主要论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论语》。第一段说到“《论语》作为基础教育教材的价值,在于有三个体系”,然后二、三、四、五段分别从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关于理想、文化体系四个角度进行论述,最后一段说到“《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是元典”,进一步强调读《论语》的重要性,所以材料二运用了总分式结构。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顽石之歌管桦我在高举着现实并且预言着祖国幸福和庄严未来的时刻,在行进的路途中,曾到曹雪芹隐居过的北京西山,作了片刻停留。我邀了我的灵魂,在深谷中古老的岩石间荒废的羊肠小径上追寻这位伟大作家心灵的足迹。阵雨刚刚停息,远处横迤着红色枫树的山峦,仍在茫茫烟雨中。近处,有几片云残存在明亮的天空里。山谷的上空,云雀飞到那遥远的高处流入天际,只有声音留在空中。云雀像是曾经常常在这里闲游的《红楼梦》的作者那样,放怀一切地高歌自己的“顽石之歌”。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而你的音调包含的是那么复杂那么多样,是不是已经全部为人们领悟?雨后清凉的湿风里,一些年轻的男女,身上散发着山野神圣的芳香,偎依着朝山外走去。他们还在低声谈论着这山谷最深处的那块巨大的顽石,那因无法补救苍天而被遗弃在大荒山下的宝玉。啊,曹雪芹,我从游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感到这些钦佩你、赞美你的人对你并非深知。这些青年男女,从我身边走过去的时候,或转回头,或侧着脸,向我凝望。他们的眼神里,隐含着惊讶。因为已经到了游人归家的时候,我却独自一人向深谷跋涉而去。在这荒僻的深谷的最深处,我站在一块浑圆的卓然独立的巨石前,沉思冥想:这就是引出曹雪芹震撼世界的灵魂语言的那块顽石吗?这就是曾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幻成的那块莹洁的扇坠大小的美玉吗?你投生在一度强盛后来渐渐衰微和零乱的末世家族,啊,贾宝玉,在那个时代,你冲破世俗的藩篱,好像出了轨道的流星,带着耀眼的亮光掠过繁密的行星间。在那女性为封建的脚步所践踏所侮辱的时代,有谁像你那样大胆地指出男女应该互相平等,指出女人比男人更纯洁、更美丽、更善良?当人们都匍匐在权势的脚下时,有谁像你那样挺然站在人生的高处,蔑视因途穷而更显罪恶的权势?道德对于人的心灵是一种无形的支配,它统领着人们愤怒和爱的全部力量。贾宝玉,透过你那柔弱的外貌,我看见你内在的使人震惊的强悍、勇敢和坚忍。任何强加于你的光荣、美德,都不能扭曲你的灵魂。恐吓和棍棒只能使你战栗,却丝毫不能改变你心灵的爱和恨。你的精魂气魄,胜过世代赞颂的历史人物荆轲。一个是瞬间的勇猛,一个是勇敢无畏地同整个时代对抗。你堪称末世的英雄,且长久地承受着自己赖以生存的家族毁伤的痛苦。谁能理解你的胸怀?你的爱比天空海洋还博大深厚,在父母、祖母、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三春”、秦钟、妙玉、袭人、晴雯、北静王以及无数人的身上,你都给予了你的爱。但是,你并不夸耀对他们的爱,各种性格的风趣使你赞叹。你认为每一个女性连同那些地位卑下的使女,都是完美的奇迹。啊,贾宝玉,一个与世界同样广阔的清新的男子,从头顶到脚踵都发射着灵光。你的强烈的不可抵抗的魅力,吸引着所有人。为美丽的、充满生气的女性包围着,似乎同她们在一起,注视着她们,跟她们接触和交谈,你的灵魂就能快乐了。可是,当你赖以生存的庞大显赫的家族,已至末世的时候,你的灵魂中有过快乐吗?高耸云霄的贵族府邸,好像一只巨大的航船,雄伟地、壮丽地结合起来的整体已经腐朽了。在追逐船只的恐怖的阴云下,在风暴的吼声中,在凶险的波涛上,不管多么英明干练的船长,不管多么富有经验而又勇敢的水手,都不能拯救它的沉没。在这航行到末世的船上,正直与欺诈、忠厚与卑鄙、光明与阴谋、刚强与懦弱、廉洁与腐败、入世与出世、希望、声名、光荣、财富,一切都逃不出覆没的命运,谁都不可能得到他所希求的天赋与幸福命运,连人的本性所追求的爱情也不可能。在高大的贵族府邸运终数尽的末世,只有你宝玉明白:一切的追求,不过只是把希望埋在明天废墟之下的梦幻。于是,在你宽恕那些傲慢的蠢人之后,在你安抚过那些被侮辱被损伤的婢女之后,在你悲哭过溺爱你的无量恩慈的老祖母之后,悲哭过遭到不幸命运的姐妹们之后,你走向无涯无际白雪茫茫空无一切的原野。当我向山外走去的时候,天空已飞满了霞光。归巢的鸟儿,互相呼唤着,朝那曹雪芹攀登过的最高山峰的丛林飞去。啊,曹雪芹,你就是这样站在人生高处,痛饮掺和着眼泪的苦酒,击剑吟唱你的“顽石之歌”的吗?即使你和宝玉有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勇敢,同样的痛苦,同样的心灵,你的“顽石之歌”也并非只是你少儿时代的回忆和你走过的足音的悲愁的回声。你寻求人生的幸福和欢乐,因无法补救苍天,收集的却是无尽的痛苦和忧伤。但你无尽的痛苦和忧伤,充满了伟大的英雄气概!曹雪芹,在你对末世的功名利禄绝望的时候,而仅仅以笔墨倾泻你感情中的一切,却留下不朽的功名。你并没有意识到你的伟大,你的光彩,你的魅力,来自你绝望的悲叹!一切伟大的神圣的创造是幸福的,痛苦也同样是幸福的,因为一切伟大神圣的东西都是从痛苦的母腹里诞生。你以为我意在使人惊奇吗?不,我只是在你隐居过的山野,在你歌唱的“顽石”跟前沉思过后,对你歌中包含的众多意义做一个浅浅的领悟。(有删改)文本二:后人有《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其词曰:“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作者对曹雪芹居处的拜访,不只是一次对景色的观赏,更是一次读者灵魂与作者心灵的深入交流。B.文本一认为曹雪芹的作品有丰富的内涵,无数学者反复追寻探求,仍难以与其同频和鸣,达到真正领悟。C.文本一结尾部分,作者热情讴歌曹雪芹,认为曹雪芹的伟大、光彩和魅力来自他对末世功名利禄的绝望。D.文本二出自《红楼梦》第三回,当时宝玉和黛玉初次见面,作者详细描绘宝玉的外貌后,插入《西江月》。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由云雀引出“顽石之歌”,由青年谈论引出顽石,由虚到实,自然过渡到作者对作品人物的沉思。B.文章多用问句加强语气,把作者的思想态度表现得更加鲜明,情感表达得更加强烈,也引发读者深入思考。C.文章用雄伟壮丽但已腐朽的巨大航船来比喻末世贵族府邸,以阴云、风暴、险涛来隐喻当时背景,生动形象。D.文章表达方式灵活多变,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语言隽永,读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富于诗性美。8.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文本一大量使用此手法的好处。9.对贾宝玉这个人物,文本二多用贬词评价,文本一却热情歌颂,这是否矛盾?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C7.A8.①作者运用呼告手法与曹雪芹、贾宝玉直接对话,打破了时空界限,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引起读者共鸣。②文本一从第三段开始大量运用呼告手法,贯穿下文,将后面材料统摄为一个整体,使结构更为紧凑。9.不矛盾。①文本二运用反语手法,曹雪芹借用封建统治阶级眼光来评判贾宝玉,明贬实褒。②“草莽”“愚顽”表现贾宝玉对科举的不屑,“不通世务”表现贾宝玉对权势的蔑视,“偏僻”“乖张”表现贾宝玉对封建思想的挑战。③这与文本一赞美贾宝玉蔑视权势、勇敢地与时代对抗是一致的。【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认为曹雪芹的伟大、光彩和魅力来自他对末世功名利禄的绝望”说法错误。从文本一中原文为“你并没有意识到你的伟大,你的光彩,你的魅力,来自你绝望的悲叹”,“绝望的悲叹”不是“对末世功名利禄的绝望”。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由虚到实”分析错误。文本一的开头“山谷的上空,云雀飞到那遥远的高处流入天际,只有声音留在空中”也是实写。故选A。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表现手法的分析能力。在文本一中作者大量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能够增加抒情效果。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当作者写文章叙述某件事情时,使用呼告修辞手法能够将想象出来的人事物都摆在读者的眼前,让他好似亲身经历一般,感受更加深刻。如“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贾宝玉,透过你那柔弱的外貌,我看见你内在的使人震惊的强悍、勇敢和坚忍”等,作者运用呼告手法与曹雪芹、贾宝玉直接对话,形成了一种面对面交流的场面,这样就打破了时空界限,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是作者的情感抒发有的放矢,增强了表达效果,更能引起读者共鸣。其次,文本一从第三段开始大量运用呼告手法,贯穿下文。如第三段中“啊,曹雪芹,无数学者都在自己的琴弦上,反复寻求同你和鸣的音调”,第四段中“啊,曹雪芹,我从游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感到这些钦佩你、赞美你的人对你并非深知”,第五段中“啊,贾宝玉,在那个时代,你冲破世俗的藩篱,好像出了轨道的流星,带着耀眼的亮光掠过繁密的行星间”等,以后的段落作者都运用了呼告的修辞手法,从而将后面材料统摄为一个整体,使结构更为紧凑。9.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在文本一中,作者是从正面讴歌了贾宝玉这一人物,如第八段中“只有你宝玉明白:一切的追求,不过只是把希望埋在明天废墟之下的梦幻。于是,在你宽恕那些傲慢的蠢人之后,在你安抚过那些被侮辱被损伤的婢女之后,在你悲哭过溺爱你的无量恩慈的老祖母之后,悲哭过遭到不幸命运的姐妹们之后,你走向无涯无际白雪茫茫空无一切的原野”的内容。而在材料二中,通过引用《红楼梦》原著中的诗词,却对宝玉这一人物形象进行了贬损性的描写。这种差别性的描写两者并不矛盾。其实,文本二是运用反语手法,借用封建统治阶级眼光来评判贾宝玉,宝玉所有的看似不合常规的表现,正是他对封建腐朽的旧制度和旧礼教的反抗,他的种种看似不堪的表现,正是他伟大的地方,所有这首词对宝玉来说是明贬实褒。从词中具体的描写来看,“草莽”“愚顽”表现贾宝玉对科举的不屑,“不通世务”表现贾宝玉对权势的蔑视,“偏僻”“乖张”表现贾宝玉对封建思想的挑战。这些描写恰恰表明宝玉反封建的本性,正是他伟大的地方。宝玉所表现出的不同常规的行为,是他对当时封建制度的反抗,这与文本一赞美贾宝玉蔑视权势、勇敢地与时代对抗是一致的。所以两个文本的描写并不矛盾。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十一月,癸卯,随何至九江,九江太宰主之,三日不得见。随何说太宰曰:“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使何得见,言之而是,大王所欲闻也;言之而非,使何等二十人伏斧质九江市,足以明王倍汉而与楚也。”太宰乃言之王。王见之。随何曰:“汉王使臣敬进书大王御者,窃怪大王与楚何亲也?”九江王曰:“寡人北乡而臣事之。”随何曰:“大王与项王俱列为诸侯,北乡而臣事之者,必以楚为强,可以托国也。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夫北面而臣事人者,固若是乎?汉王入彭城,项王未出齐也。大王宜悉九江之兵渡淮,日夜会战彭城下;大王乃抚万人之众,无一人渡淮者,垂拱而观其孰胜。夫托国于人者,固若是乎?大王提空名以乡楚而欲厚自托,臣窃为大王不取也!然而大王不背楚者,以汉为弱也。夫楚兵虽强,天下负之以不义之名,以其背盟约而杀义帝也。汉王收诸侯,还守成皋、荥阳,下蜀、汉之粟,深沟壁垒,分卒守徽乘塞。楚人深入敌国八九百里,老弱转粮千里之外。汉坚守而不动,楚进则不得攻,退则不能解,故曰楚兵不足恃也。使楚胜汉,则诸侯自危惧而相救;夫楚之强,适足以致天下之兵耳。故楚不如汉,其势易见也。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九江王曰:“请奉命。”阴许畔楚与汉,未敢泄也。楚使者在九江,舍传舍,方急责布发兵。随何直入,坐楚使者上,曰:“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布愕然。楚使者起。何因说布曰:“事已构,可遂杀楚使者,无使归,而疾走汉并力。”布曰:“如使者教。”于是杀楚使者,因起兵而攻楚。(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二》)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B.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C.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D.项王伐齐/身负版筑/为士卒/先大王宜悉九江之众/身自将之/为楚前锋/今乃发四千人以助楚/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癸卯,有时用来指时间。古人把天干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以纪年、月、日、时,文中即为纪日。B.斧质,古代的刑具。“质”通“锧”,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中的“俎”都指砧板。C.寡人,古代多用作王侯的谦称,《烛之武退秦师》中“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是此意。D.北乡,亦作“北向”,即在北面,因古人往往以面北背南为卑,故指臣服于人,文中即是此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随何以具体事件为依据指出九江王并非甘愿臣服于楚,而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行独立自主之实,之所以不背弃楚国,是认为汉国弱小。B.随何把楚汉双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楚国军队表面强大却不得人心,且已陷入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的僵局,是不足依赖的。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只要能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保证会划分土地给他,九江国也必定仍归他所有。D.随何径直闯入楚国使者的客舍,向楚国使者宣布九江王已经归附汉王,后又劝说九江王杀掉楚国使者,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1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游说艺术历来为人称道,本文中随何对太宰说的话又使用了怎样的游说技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A11.D12.C13.(1)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14.①一针见血,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②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为士卒先”意即“身先士卒”,句意完整,“大王”应为后一句的主语,故应在“大王”前断句,排除BD。“九江之众”意思是“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与“身”相连语意不通,又从“自将之”来分析,“身”应指“九江王黥布”,故应是“身自将之”相连,排除C。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北乡……即在北面”说法错误。“北乡”是面向北,指坐在南面。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随何提出九江王既然已起兵反叛,不需要灭掉楚国”错误,曲解文意。由原文“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可知,随何的意思是他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帮助;“窃”,私下里;“惑”,感到困惑。(2)“所以”,……的原因;“遣”,派遣;“备”,防备;“非常”,意外的变故。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随何在劝说九江王的过程中非常具有策略性,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最后让九江王叛楚助汉。九江王对随何避而不见时,随何一针见血的指出“王之不见何,必以楚为强,汉为弱也。此臣之所以为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接着,为九江王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出九江王不见自己的心理,进而指明这正是自己此次出使的原因”“今大王不与万全之汉而自托于危亡之楚,臣窃为大王惑之!臣非以九江之兵足以亡楚也;大王发兵而倍楚,项王必留;留数月,汉之取天下可以万全。臣请与大王提剑而归汉,汉王必裂地而封大王;又况九江必大王有也”,为九江王分析利弊,指出九江王见自己有利而无害。参考译文:十一月,癸卯日,汉军使者随何来到九江王(黥布)处,九江的太宰出面接待他,连过三天仍未能见到黥布。于是随何便劝太宰说:“九江王之所以不接见我,必定是由于他认为楚国强大,汉国弱小。而这正是我此次出使的原因啊。假如能让我见到九江王,若说得有理,就是大王想要听到的;倘若说得不对,就把我们二十人斩首在九江国的街市上,这将足够表明九江王背叛汉王而与楚王相交好了。”太宰便把这些话报告给了黥布。黥布于是召见随何。随何说:“汉王派我敬呈书信给大王您,是因为我们私下里有些疑惑,不知大王您和楚王是个什么关系。”黥布道:“我是面朝北以臣子的身分侍奉他。”随何说:“大王您与楚王项羽同列诸侯,地位相等,而您却面北向他称臣,肯定是认为楚国强大,可以作为九江国的靠山了。但当项王攻打齐国,背负修筑营墙的墙版和筑杵,身先士卒地冲杀时,您本应出动九江国的全部兵力,亲自率领他们去为楚军打先锋,可如今却只调拨四千人去支援楚军。面向北侍奉他人的臣子,本来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汉王攻入彭城时,项王还没离开齐地回师,您理应率领九江国的全部兵力抢渡淮河,奔赴彭城投入与汉军的日夜会战,可您却拥兵万人,而无一人渡过淮河,只是袖手旁观人家的胜负。把江山社稷托付别人的人,原本就该是这个样子的吗?您这是借依附楚国之名而想要行独立自主之实,我私下里认为您的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然而您还不背弃楚国,不过是因为您认为汉国弱小罢了。但是,楚国的军队虽然强大,天下的人却给它背上了不义的恶名,这是由于它既违背盟约又杀害义帝的缘故。而汉王联合诸侯,率军回守成皋、荥阳,运来蜀和汉中的粮食,深挖壕沟,加固营垒,分兵把守边防要塞。楚军则因反攻荥阳、成皋,深入反楚的梁地八九百里,老弱残兵从千里之外转运粮食,汉军却只坚守不出战。这么一来,楚军进不能攻取,退又无法脱身,所以说楚军是不足以依赖的。如果楚军战胜了汉军,各诸侯便会人人自危而相互救援。这么一来,楚军的强盛,倒恰好招致天下的军队都来与它抗衡了。所以楚国不如汉国的形势,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您不与万无一失的汉国交好,却要把自身托付给将要灭亡的楚国,我暗中对您的这种做法困惑不解。我并不是认为九江国的兵力足够用来消灭楚军了,而是觉得您如能起兵反叛楚国,项王就必定得留下来,只要拖住项王几个月,汉王夺取天下就会万无一失了。我请求随您一起提剑归汉,汉王保证会划分一块土地封给您,又何况九江国必定也仍旧归您所有啊。”黥布于是说:“那就遵命了。”即暗中许诺随何叛楚归汉,只是一时还不敢走漏风声。楚国的使者在九江,住在客舍中,正加紧督促黥布发兵援楚。随何径直闯入客舍,坐到楚使者上面的座位上,说:“九江王已经归汉,楚国凭什么能来征调他的军队?”黥布听了大吃一惊。这时楚国使者便起身要走。随何乘势劝黥布说:“事已至此,可以就杀掉楚使者,不要让他回去,而您即火速投奔汉王,与汉军协力作战。”黥布道:“就按您指教的办。”于是杀掉了楚国使者,趁机起兵攻打楚国。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①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②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③。【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15.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提挈全篇,上句以乐景写哀情,繁花临近高楼,客居他乡之人却更添伤心。下句以“登临”二字,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述登楼所见自然景象,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意境阔达悠远。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既照应“万方多难”,又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D.尾联运用典故。《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此处用典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16.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答案】15.B16.①客居他乡。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的漂泊与伤感;②万方多难。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③壮志难酬。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④君主无道。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分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的能力。B.“上句向时间开拓视野,下句就空间驰骋遐思”错误,“天地”为空间,“古今”为时间,应该是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之愁苦之感。“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吐蕃入侵,时局艰危,诗人为国忧心。“可怜后主还祠庙”,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刘禅宠信宦官导致亡国的结局,这句暗写君主无道。“日暮聊为梁甫吟”,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诗人借诸葛亮来抒发自身怀才不遇,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壮志难酬的伤痛。五、情景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人常用夸张的手法来描写乐声,比如苏轼《赤壁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现洞箫声的悲凉幽怨。(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3)《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流落在外,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4)《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谦逊地表达出自己对于“礼乐治国”心有余力不足。【答案】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壑”“蛟”“嫠”“砺”“俟”。六、简答题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劳动创造美好未来”这句①的公益广告语,曾深深地印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并在②中影响着很多人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取向、焕发抖擞的劳动精神面貌。但近年来劳动教育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劳动价值观念扭曲、劳动技能欠缺,特别是少数在溺爱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想过安逸舒适的生活,但又不愿意劳动,一些人在工作岗位上不知道怎样劳动,工作责任感欠缺,工作技能单一,怕吃苦、怕受挫折,不以劳动为荣,反以劳动为耻。加强劳动教育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不可能③。就学校教育来说,要将劳动教育列入必修课,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年龄段编制详细的劳动教育大钢,编印不同的教材体系,制定不同的考核办法,中小学要全力走出应试教育怪圈,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家庭教育来说,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把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不要事事包办,就社会教育来说,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大正面典型宣传和负面典型鞭策,让劳动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耳熟能详②潜移默化③一蹴而就19.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语境强调人们因听的多所以对公益广告语很清楚,填写“耳熟能详”。“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很清楚、很详细地复述出来。第二处,语境强调公益广告影响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属于文化影响人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起作用,故用“潜移默化”。“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第三处,根据语境“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故用“一蹴而就”。“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19.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划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把握……劳动技能”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把握”与“技能”不搭配,“把握”应改为“掌握”;第二处,“切忌不要”否定不当,“切忌”与“不要”都表示否定,双重否定表肯定,语意就变成了“要事事包办”,可删除“切忌”或“不要”。故病句改为:家长要为孩子创造劳动机会,教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切忌事事包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冷冻一般指将食物放入冰箱冷冻区保存,而速冻则是指快速地把食品温度降低到远低于水的冰点(通常在-18℃以下)。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事实证明会影响,但是冷冻相较于速冻,①。如果速冻,食物中的水分则会进入一个“过冷”的状态。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②,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再者,因为家庭制作条件所限,会存在一定的微生物污染。而且,因为家用冰箱还装有其他食物,可能存在交叉污染。相较而言,速冻食品在原料、加工、运输等步骤都必须符合卫生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污染并减少营养成分的流失。另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③,危害人体健康。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4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请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要求表达简洁清晰,不超过30个字。【答案】20.①对口感的影响更加明显②不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③则会产生大量的细菌21.①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②不要反复冷冻、解冻,避免造成污染。【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处,前文说“速冻和冷冻都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吗”,语境是“冷冻相较于速冻”,因此应填写哪个对口感的影响大,结合下文“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可知,冷冻对口感的影响更大,因此填写“对口感的影响更加明显”一类的句子。第二处,前文说“此时食物中形成的冰晶很小”,后文说“因此食物细胞中的各种物质不会从细胞中流出”,因此语境是说此时冰晶小,细胞的结构不会被破坏,因此填写“不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一类的句子。第三处,由“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可知,冷冻食品如果经过反复解冻、冷冻会产生大量细菌,因此填写“则会产生大量的细菌”一类的句子。21.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语段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文本向大家科普家用冰箱冷冻食品的常识”,因此需要结合文本筛选概括出速冻和冷冻的优缺点等。由材料第二段“所以,速冻能够最大程度保证食物的营养及口感。但是对于冷冻来说,因为食物温度降温慢,即使能降到冰点以下,食物中的水也会形成大块冰晶,从而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可知,就口感而言,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由此概括出“速冷优于冷冻,能保持好的口感”。由“比如研究人员曾经将同一块鲜肉反复解冻、冷冻了4次,并在每次解冻后进行采样,分别检测样品中的菌落总数。结果发现,经过解冻、冷冻的鲜肉菌落总数竟然达到了最初的15倍”可知,食物反复冷冻、解冻,会产生大量细菌,危害人体健康。由此概括出“不要反复冷冻、解冻,避免造成污染”。七、材料作文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年级组将开展课本剧表演活动。“我报了林黛玉,如果要我演丫鬟,我可不愿意。”“我要演就演项羽,项庄、曹无伤这类小角色我肯定拒绝。”“可是总得有人演呀,如果人人都演主角,那不成戏呀!”其实,不只是演戏,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面临做主角还是做配角的选择。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