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关联意识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理解能力_第1页
强化关联意识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理解能力_第2页
强化关联意识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理解能力_第3页
强化关联意识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理解能力_第4页
强化关联意识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理解能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强化“关联”意识,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理解能力

洪广玲【Summary】理解能力在高考考纲中属于低层级能力,但并不是大部分高中生都能轻松具备这种能力,特别是在古诗文的阅读上,学生对文本的内容、主题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导致答题只能使用老师教给的套路,并不能对古诗文进行真实的分析、鉴赏。本文主要从强化“关联”意识方面来谈如何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理解能力。【Key】“关联”意识;古诗文阅读;理解能力高考大纲中对于语文能力的规定是六个层级,其中的理解能力虽然是位于第二层级,属于低层级能力,但它是关键的一项,因为它是其它几个高层级能力的基础。现代文,尤其是叙事类文本的理解对于高中生来说问题不大,毕竟小学、初中就一直在学习。由于平时接触比较少,且年代久远,学生对于古诗文的理解最为头疼,有学生把文言文当作第二门“外语”,对于语言高度凝练涵义丰富的古诗词更不知所云。在教学中,尽管大部分老师们都会强化实词虚词的积累、讲解语法,以意象、典故和题材为切入点来教学生读懂文言文及古诗词,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学生每个字词都认识但还是不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及意图的情况并不少见。主要是由于没有把整篇文章或者段落看成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仅仅是孤立地看待每个词,每个句子,没有认识到上下文之间的关联性,更不要说关联文本之外的信息内容如相关的背景知识及阅读者的人生体验。这就给古诗文的理解带来了很大的障碍。那么,应该如何提高高中生古诗文的理解能力?理解可以分成单个元素、合并元素和集群元素的理解,关键就是在古诗文的教学中强化“关联”意识,不能“孤立”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处理。一、单个元素的理解单个元素的理解即字词的理解。字词的理解,特别是对文中Key语的理解是读懂文意的基础。《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的故事就是因为“得”这一个字而起,我们从故事背景知道,由于丁家没有井,常常得一个人离家去外面打水,所以打了井就是后文丁氏所说的“得到一个人工(或一个人的劳动力)”,而不是外面人家传言的“从井里挖出一个人来”。这里,明白了对文意的理解取决于Key语的理解,也应明确了解决字词理解的有效途径——关联上下文。对字词理解的直接考查,高考主要集中在翻译句子这道题上。在复习备考中要强化学生关联上下文的意识。如,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第1句翻译“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译文“田文说:‘这就是我的地位在你之上的原因啊。吴起才知道自己比不上田文。”其中“居”这一动词的精准翻译,可以根据“处在某种地位和某个地方”,关联上文,我们可以找到“魏置相,相田文”这个句子,在关注句中与“居”搭配的主语“吾”指的應该是“我的地位(职位)”,因此,“居”应该译为“在”。二、合并元素的理解合并元素的理解,即句子的理解。字词与字词组成的最小单位就是句子,句子的理解同样也要依靠上下文,准确说是靠句子间的“关联”,强调的是“语义系统的自洽”。比如,《论语》是高考考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开篇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几个句子一般高中生都知道什么意思。但是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这三句话,如何关联起来理解?要明白,在这个语言环境中,讨论的是“学习”的问题,所以,不管是说什么都应该把它们和学习统一起来。而且不能脱离孔子开办私学,接受非贵族子弟读书的历史背景。因此,连贯理解起来是这样的:因为学生大多数还要务农、做生意,所以很忙。好不容易交了学费来上课,却往往因为不能及时复习,把学到的东西忘了。所以“学习了并且时常复习,不也是很快乐的事吗”,孔子是建议学生多挤出时间复习。因为古代交通落后,知识交流也就困难。所以孔子就建议学生,“有朋友从远方来,那就是大好事了,多多和他们交流,吸取外来知识”。学生本来是底层人,自从和孔子学了知识文化之后,自然和周围原来相处的人缺少共同语言,感觉谈不了心;因为谈了之后他们也不理解,所以他们内心会有愤怒,这不利于自身的修养和成长。所以孔子告诫他们:别人不理解你,不要生气,这样才配得上你们学习的道理,人生的追求。这样,上下关联起来,文本系统内容实现“自洽”,学生就能真正理解这一则的意思,印象更为深刻。再如,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诗歌鉴赏题是杜荀鹤的《投长沙裴侍郎》。将题目“投长沙裴侍郎”与“非谒朱门谒孔门”以及“男子受恩需有地”关联,可以读出这是一首“干谒诗”,应该是诗人有求于“裴侍郎”,那所求何事呢?再细读诗歌内容,将“此身虽贱道长存”与“只望至公将卷读”以及“谒孔门”三点联读,可以看出诗人应该追求的是仕途,希望能够自己能够在此次科考中获得功名。这样,通过将相关的诗句关联细读,就能基本理解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三、集群元素的理解文本内容不仅包含多个句子,而且理解必然涉及文本之外的信息内容。一般也成为“语境义”的理解,也就是要关联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即所谓的“知人论世”。比如,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要了解这首诗,必须明确其“语境”是“近试”(临近考试),写给“张籍水部”(一个官员)。所以即便字面内容是一个新媳妇画完眉毛之后与夫君的对话,但其实就是委婉地探问自己文章到底能否符合考官的评判标准。这些内容从关联“注释”“题目”等信息后可了解到,或是从识记中积累的知识获得。但是,还有些作品,字面意思不难理解,但对于其内涵还是很难准确把握,这就关系到要关联超越文本的人生经历、社会体验。蒋捷的《虞美人·听雨》展现几个画面:少年时,青春充满活力,没有生存压力,雨对于少年而言,仅仅是一个自然环境,所以只管自己挥斥青春,过着红烛昏沉的日子;到了中年,有了家庭有了事业,为了生活而离乡背井,到处打拼,本来就有“人离乡贱”之痛,何况“江阔云低”,内心更是沉闷;到了老年,两鬓斑白,为躲避战乱身居僧庐,听雨的心情是万般愁苦无奈。这首词中,同样的“雨”,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听来,“雨”的丰富内涵和人的心灵感触截然不同。因为成长,因为阅历,因为身份变换,对于同一种物象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古诗词中还有很多例子,如,对秋天,多愁善感的文人常“悲寂寥”,而刘禹锡却认为“秋日胜春朝”,秋天寄托了他的乐观情绪和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所以,那种为备考而将意象与对应的情感内蕴一一列举的知识梳理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强化关联意识,让学生在真正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进行鉴赏。作为高中生,经历相对简单,生活范围比较狭小,对人生的体悟还不够深刻,少年要读懂经典的文学作品特别是意蕴丰富的古诗文,就需要通过书籍、电影去“体验”更广阔的人生。分析鉴赏古诗文的关键在于理解,而理解的关键在于“关联”意识,不孤立地对待文本。在高中的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只重积累、鉴赏的模式,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关联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最佳关联的角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