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降糖药临床应用2研究进展3背景介绍1当前第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糖尿病定义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胰岛素的细胞代谢作用缺陷所引起的,以慢性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临床表现:高血糖、多饮、多尿、多食及糖尿。背景当前第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糖尿病2010年约2.39亿2025年约3亿未来在发达国家上升45%未来在发展中国家上升200%21世纪中国非洲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流行背景当前第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分类糖尿病的分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背景当前第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糖尿病防治“五驾马车”背景当前第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药物治疗胰岛素降糖药口服降糖药
临床用药当前第6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按作用机制胰岛素增敏剂基于肠促胰素治疗药物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抑制剂-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口服治疗糖尿病药物分类磺脲类——第一代:甲苯磺丁脲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非磺脲类——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双胍类: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DPP-IV抑制剂:
西格列汀,维格列汀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卡格列净,达格列净
临床用药GLP-1受体激动剂:
艾塞那肽,利拉鲁肽当前第7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作用机制:
临床用药↑非磺脲类↑磺脲类↑DDP-Ⅳ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胰腺胰岛素分泌受损↓糖苷酶抑制剂
肠道高血糖↑HGP肝脏↓葡萄糖摄取肌肉脂肪↓卡格列净↑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葡萄糖摄取重吸收↓二甲双胍↓噻唑烷二酮类当前第8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一、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药物主要药物:第一代:甲苯磺丁脲第二代: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第三代:格列美脲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作用特点: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HbA1c下降1%-2%。
临床用药当前第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各类磺脲类药物特点一、胰岛素促泌剂
临床用药当前第10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
磺脲类药物不良反应低血糖,特别在老年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全者体重增加注意事项餐前半小时服,格列美脲,qd肾功能不全者可选用格列喹酮依从性不好者可选择每日一次服用的药物一、胰岛素促泌剂
临床用药当前第1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代表药物:瑞格列奈作用特点(与磺脲类对比):注意事项:进餐时服药,不进餐不服药一、胰岛素促泌剂
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作用更快、持续时间更短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更明显,尤其餐后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更低在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安全使用
临床用药当前第1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瑞格列奈作用特点口服吸收好,30-60分钟达最大血液浓度半衰期60分钟,生物利用度63%◆92%经粪胆途径排泄,代谢产物无降糖活性◆降低空腹血糖4.1mmol/L,餐后血糖5.7mmol/L◆HbA1c降低1-1.5%当前第1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二、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外周葡萄糖利用,尤其是肌肉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减少小肠葡萄糖的吸收作用特点: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HbA1c(1-2%),VLDL-C,TG伴体重降低
临床用药当前第1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双胍类:二甲双胍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最常见:消化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腹胀、厌食最严重:乳酸性酸中毒肾功能减退、老年人等情况应警惕餐中或餐后服用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严重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胰岛素增敏剂
临床用药当前第1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
二、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作用机制: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特点: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降低HbA1c(1-1.5%)
临床用药当前第16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噻唑烷二酮类:吡格列酮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体重增加、水肿增加心衰和骨折风险用药前后注意监测肝功能餐前或进餐时服药,qd单独使用不导致低血糖,但与胰岛素或促泌剂联合使用可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二、胰岛素增敏剂
临床用药当前第17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作用机制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降低餐后血糖,进而改善空腹血糖作用特点:适用于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HbA1c下降0.5%~0.8%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胃肠道不良反应随餐嚼服合用其他药物出现低血糖时使用葡萄糖或蜂蜜而不用蔗糖或淀粉
临床用药三、α-糖苷酶抑制剂当前第18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四、基于肠促胰素治疗药物
临床用药活性GLP-1和GIP释放肠促胰岛激素肠道数分钟内GLP-1和GIP失活DPP-4酶b细胞a细胞胰岛24小时DPP-IV抑制剂GLP-1受体激动剂当前第19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
临床用药四、基于肠促胰素治疗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DPP-IV抑制剂如: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基于肠促胰素的治疗人GLP-1类似物利拉鲁肽(每日一次注射)基于Exendin-4的治疗艾塞那肽(每日两次注射)当前第20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西格列汀
临床用药四、基于肠促胰素治疗药物作用机制作用特点:葡萄糖浓度依赖式促胰岛素分泌HbA1c下降1%不良反应较少:神经源性水肿、急性胰腺炎注意事项:可与或者不与食物同服,不限定给药时间,qd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减量《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当前第21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四、基于肠促胰素治疗药物作用机制: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作用特点:葡萄糖浓度依赖式促胰岛素分泌降低体重不良反应少:
增加心率,甲状腺C细胞肿瘤风险注意事项:
不用于有MTC既往史及家族史及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患者GLP-1受体激动剂当前第22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五、肾小管葡萄糖重吸收抑制剂
肾脏葡萄糖重吸收在肾小管,需要两类葡萄糖转运子在肾小管上皮发挥作用,即钠-葡萄糖转运子(SGLTAs)和葡萄糖转运子(GLUTs)主要为SGLT2,参与90%肾重吸收葡萄糖的转运。主要药物:卡格列净、达格列净作用特点:降低体重降低血压无低血糖发生不良反应:
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低血压、LDL-C及肌酐升高研究进展当前第23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作用于分子水平的药物进展
1、葡萄糖激酶活化剂PSN-GK1GK作为一种转移酶,它在糖的代谢与维持血糖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糖酵解过程中第一个关键酶。GK的活性异常会导致糖代谢紊乱,临床药理学研究发现糖尿病个体中GK的活性普遍下降,肝脏GK活性降低引起胰岛素受体活性减低,产生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GK还具有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受体活性和减少肝糖的产生、增强肝糖代谢及外周组织对糖的摄取与利用的双重作用。研究进展当前第24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
2、蛋白络氨酸磷酸酶-IB抑制剂
在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的平衡中PTP-IB起着重要作用,可以使胰岛素受体底物等许多信号分子的络氨酸去磷酸化而失活,在胰岛素信号传导通路上起着调控的作用。因此抑制PTP-IB的活性可能使胰岛素信号传导系统畅通,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于分子水平的药物进展
研究进展当前第25页\共有27页\编于星期五\4点其他口服药物进展口服胰岛素:经肺、口腔黏膜、鼻腔黏膜吸收
以高分子材料为载体并加入酶抑制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民房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终止及结算合同4篇
- 二零二五版门禁系统与电梯控制系统联动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临时工金融数据分析与风险评估合同4篇
- 2025年度工厂门卫安全培训与考核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抹灰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基地运营管理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小产权房屋买卖合同范本与产权确认手续4篇
- 2025年度黄豆绿色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合同4篇
- 2025年度个人住宅小区地下车位使用权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度二零二五年度健身房租赁及运营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模特隐私权保护与肖像使用权合同范本4篇
- 无人化农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如何存款最合算》课件
- 社区团支部工作计划
- 拖欠工程款上访信范文
- 2024届上海市金山区高三下学期二模英语试题(原卷版)
- 学生春节安全教育
- 《wifi协议文库》课件
- 《好东西》:女作者电影的话语建构与乌托邦想象
- 教培行业研究系列(七):出国考培的再研究供需变化的新趋势
- 2024年国信证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道医馆可行性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