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新课俗话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简介作者基本情况苏轼(1037-1101)所获成就人生态度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唐宋八大家”——散文
“苏黄”——诗
“苏辛”——词
“宋四家”——书法墨竹枯木怪石,重神似——
绘画旷达乐观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六月,苏轼由黄州团练副使调任汝州(今属河南)团练副使时,顺便送他的长子苏迈到饶州德兴县(今属江西)任县尉,途经湖口县,游览了石钟山,进行实地考察,为辨明石钟山命名的由来,写了这篇文章。知识补充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石钟山石钟山。在今江西湖口鄱阳湖东岸。石钟山海拔61.8米,相对高度40米左右,面积0.2平方千米。石钟山,实际上不是一座山,而是两座山,都由石灰岩构成,下部均有洞穴,形如覆钟,面临深潭。两山分据南北,相隔不到1000米。南面一座濒临鄱阳湖,称上钟山;北面一座濒临长江,称下钟山,两山合称“双钟山”。知识补充中国千古奇音第一山--石钟山石钟山。关于它命名的由来历来有三种意见。1.风水声如钟。认为山下缝隙洞穴“与风水相吞吐”发出敲钟的声音。北魏郦道元与北宋苏东坡持此说。2.石声如钟。由于此山是石灰岩质,内有石钟乳、石柱、石笋等,用槌敲打,也会发出声音。唐代李渤持此说。3.山形如钟。《石钟山志》记载:“上钟崖与下钟崖,其下皆有洞。可容数百人,深不可穷,形如覆钟。”清代俞樾持此说。范读正音彭蠡
(lǐ)桴止响腾(fú)铿(kēng)
栖鹘
(qīhú)磔磔(zhé)噌吆(chēnghóng)
无射(yì)窾坎(kuǎnkǎn)
镗鞯(tāngtà)
穴罅(xià)
研读文本——第一段《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鼓:振动。是说:这个说法。函胡:同含糊,重浊而模糊。清越:清脆而响亮。越,高扬。桴(fú)止响腾:鼓槌停止了(敲击),声音还在传播。腾,传播。1.翻译第一段内容。2.找出石钟山得名的两种说法以及作者所持态度,完成下表。研读文本——第一段人物得名由来作者态度作者依据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研读文本——第一段作者对郦说和李说的态度是否相同?小结第一段:提出石钟山得名由来的两种说法以及对这两种说法的怀疑。郦说李说人常疑之余尤疑之客观记叙,没有轻率的判断其是非。强调对其说法的否定。研读文本——第二段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适:往,到。赴:这里是赴任、就职的意思。莫(mù)夜:晚上。莫通“暮”。中流:水流的中心。1.翻译第二段内容。2.找一找,苏轼的实地考察分几个阶段?舟人:船夫。向:先前。识(zhì):通“志”,记住,知道。研读文本——第二段苏轼的实地考察分几个阶段?两个阶段:白天:寺僧演示――“笑”(嘲讽)暮夜:夜泊绝壁――“笑”(自得)研读文本——第二段夜游石钟山,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第二段的描写与下一段的哪句话照应?有什么作用?1.大石——比喻绘形栖鹘——直接绘声鹳鹤——比喻拟声阴森可怖→烘托亲身探访的不易2.“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研读文本——第二段经过实地考察,作者认为石钟山得名的由来是什么?声源声音微波——山下石穴罅噌吰如钟鼓不绝风水——中流之大石有窾坎镗鞳之声研读文本——第三段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殆:大概。渔工水师:渔人(和)船工。言:指用文字表述、记载。实:指事情的真相。1.翻译第三段内容。2.思考: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考:敲击。深入探究在探明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后,悟出什么道理?在作者看来,世人为什么不能准确知道石钟山得名的由来?作者对以上做法各持什么态度?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点明主旨:认识事物贵在“目见耳闻”,切忌主观臆断。2.郦道元→不详(“叹”之“简”)士大夫→不肯渔工水师→不能陋者(李渤)→考击以求得其实(“笑”之“陋”)深入探究第一段:游因——质疑郦说——人常疑之李说——余尤疑之第二段:游历——解疑看法——因声命名方法——实地考察第三段:游感——结论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写作特点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作者以“疑一察一结论”三个步骤展开全文。而且议论、记叙层层深入,全文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浑然一体。2.笔墨集中,结构紧凑。从头至尾,紧扣石钟山的命名来写。第一段提出问题,第二段解决问题,第三段得出结论。3.行文波澜起伏,有缓有急。行文有缓有急,抑扬顿挫,波澜起伏,诙谐风趣。拓展延伸苏轼写《石钟山记》的意图是“吸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说明“事不目见耳闻”,不能“臆断其有无”。但后人考证认为,苏轼的说法也不正确。那么,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是什么呢?不轻信前人的说法。苏轼的说法也许不完全正确,但并不能因此否定苏轼的努力。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本来就有一个过程,而且后人对苏轼说法的怀疑、察疑、释疑,正是和苏轼的不迷信古人,不轻信旧说,不主观臆断,而自愿亲身实地观察的精神一致。实践出真知。作者在文中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涤棉色织格衬衫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水性PU聚氨酯树脂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动态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果脯蜜饯行业竞争策略与消费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有机硅改性醇酸树脂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无瓶饮水机行业消费态势与需求规模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带鱼市场销售渠道及发展规模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喷泉控制器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变压器制造行业发展形势及投资盈利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半自动液体处理器行业应用趋势与未来需求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运营动态及未来盈利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牙及牙槽外科
- 焦作市卷烟材料有限公司年产80亿支烟用滤棒及配套用5000万平方米纸板及3000万个纸箱项目(一期)环境影响报告
- 【语言学习】文言实词-绝
- 数据挖掘(第2版)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学习弘扬劳模工匠精神
- 【超星尔雅学习通】女性学:女性精神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网课章节答案
- RoHS检测报告完整版
- 原油电脱水处理技术
- 红楼梦81至100回读书笔记3篇
- 学术毕业论文的选题及写作课件
- 新中国成立以来反腐倡廉历史进程回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