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害生物管理第一课第一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InChina,therearemorethan8000forestpestspeciesrecorded,fromwhich200speciesbeingabletocausedamage,andmorethan20ofthemareverydangeroususuallycausinggreatcalamity.Inrecentyears,theannualeconomiclosscausedbyforestpestismorethan88billionChineseYuan.OccurringAreasofForestPestinChina,1996-2006(×104hm2)第二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有害生物又称害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活、生产甚至生存产生危害的生物。狭义上仅指动物,广义上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乃至病毒。第一章:什么是有害生物?第三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像危害植物的各种害虫、有害动物(蜗牛、螨类等)、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放线菌病毒、类病毒、立克次体、类菌质体、线虫)和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槲寄生、桑寄生、列当)等。菟丝子第四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有害生物”这种说法还有待商榷:对生态系统而言,生物无所谓“有益”与“有害”,“有益”与“有害”是人类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的。第五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在某一时期或某一场所,某一生物是有害生物,在另一时间或另一场所也可能是有益生物,甚至于还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生物。如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在热带和亚热带,它是有害植物,而在北部,由于冬季低温限制了它的泛滥,却成了一种猪饲料。第六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七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一节:“生物灾害”定义定义一:由活的生物体暴露于微生物和有毒物质所造成的灾害。定义二:少数生物偶然抢占生态位,导致原有生物种群之间的共生、竞争和原始协同等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超出了生态系统自身恢复能力,导致人员、物资、环境等产生损失。产生生物灾害的灾害源统称有害生物
第八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按照生物灾害范围的受体,生物灾害可以分为农业生物灾害(包括畜牧业、淡水渔业)、林业生物灾害(包括野生动物疫病)、海洋生物灾害、人类疫病等.水稻叶枯病H1N1病毒第九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按照生物灾害的灾害源,生物灾害可以分为病害、虫害、草害、鼠兔害,有的学者还加上基因污染等。水花生第十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突发性许多有害生物生命周期短,繁殖率高,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数量巨大的群体造成危害,呈暴发态势。第二节:生物灾害的特点第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隐蔽性许多有害生物形态多变,监测治理难度大。隐蔽发生,甚至于隐藏受害体内、水中、大气里或地下,不易发现,治理非常困难。第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扩散性
绝大多数有害生物可以随气流、水流、动物迁徙、人为活动和本身的迁飞等迁移到另外一个地方,在新的地域定居下来后,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有些危险性有害生物侵入到新的地域后,迅速繁殖,排挤本土生物,造成生态灾难。自然婚飛群落遷移洪水氾濫第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5)社会性
从灾害源来看,生物灾害是相对的,是生态系统失衡造成的。由于人类对过度开发利用,打破了这种有序状态,造成生态系统抗逆能力下降,当有利于某种生物滋生的生态因子存在时(如气候变暖、营造纯林、广谱农药的使用等),该生物就可能泛滥危及生态安全而形成灾害;由于环境污染、火灾、冰冻等自然灾害;造成生物灾害发生;由于人类频繁远距离活动,打破了地理区域限制,使一些外来生物入侵,危害生态健康。
第十四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从灾害产生的危害来看,生物灾害危害面积大,损失严重。生物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破坏生态系统,甚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如禽流感、艾滋病、肾综合征出血热、埃博拉等恶性传染病,均是人兽共患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危及社会公共卫生安全。第十五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6)时间性
有害生物也是生态系统中的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演变依赖于自然条件,因此,生物灾害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在其发生发展上,表现出很强的时间性。我国地处温带、亚热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幅员辽阔,生物区系复杂,有害生物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生物灾害防治的难度不一。
第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7)可监测预测、可控制性
有害生物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都有一定的发生发展规律,通过长期监测和研究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可以建立预测模型,进行灾害预测。根据有害生物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对产生危害的有害生物进行人为干扰,将生物灾害损失降到经济阈值范围内。
第十七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8)治理的艰巨性。
生物灾害灾害源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和害虫、害草、害鼠等。生物灾害受灾体种类多,面积广大,涉及到整个全球生态系统,再加上有害生物形态多变,隐蔽发生,治理范围广,难度大。
第十八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节:林业生物灾害林业生物灾害是由于极端的自然、人为因素或者它们的共同作用,使森林生态系统能量交换、物质循环、信息传递的有序状态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失衡,少数生物抢占生态位,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林业生物灾害。林业生物灾害包括森林植物感染病虫、鼠害、有害植物侵入和野生动物感染疫病等。第十九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四节:林业生物灾害的特点(1)周期性
林业有害生物的种群具有一定的消长周期,其危害性也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由于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与其生长环境密切相关,不同的有害生物、同一种有害生物在不同地区期表现的危害周期都不相同,因此,林业有害生物的周期性主要表现在单虫种的区域性上。第二十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受灾面广
林业灾害受体涉及整个陆地生态系统,“十五”期间,我国年均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面积867万hm2,相当于同期森林火灾面积的50倍,年经济损失高达880亿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156亿元。第二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危害的间接性和严重性林业生物灾害不象其他灾害那样来得突然、激烈,对人的感官刺激、心理冲击大,它的危害一般是渐渐的、间接的,容被人忽视。林业生物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于危及人类健康。第二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森林害鼠能传播30多种人类疾病,其中包括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等,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鼠疫大流行,造成超过当时人口总数的四分之一人员死亡,1949-1999年,我国共发生人患鼠疫7.9万余例,造成2.7万余人死亡。2005年以来发生的胡蜂袭人事件,已累计造成数十人死亡,严重干扰了当地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第二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红火蚁自2004年在我国大陆首次发现以来,在广东、湖南和广西已致使15000多人次被叮蜇致伤,有200多人需接受专门治疗。第二十四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吸血昆虫蜱在东北、西北原始林区传播森林脑炎,1997年以来,仅大兴安岭林区就发生感染病例79例,导致5人死亡。第二十五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林业有害生物的主要种类松毛虫就曾在多个省份致使防治人员及当地群众发生皮炎、关节痛、畏寒、低热、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肠胃不适等情况。第二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青杨脊虎天牛蛀空树木,导致枝干风折,造成多起砸死砸伤群众、家畜,毁坏过往车辆事件。第二十七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二章
有害生物管理策略的发展第二十八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一节害虫防治历史的演变1.早期害虫防治时期(17世纪以前,史前期~文艺复兴)害虫防治方法都是一些经验性的土办法;而且常带有迷信色彩。公元前2500年,苏美尔人用硫化物防虫和螨,公元前350年,希腊人熏蒸防虫,公元前200年罗马人用油剂、草木灰杀虫;我国公元前11世纪利用石灰、草木灰防治室内害虫,植物杀虫剂杀仓储害虫,公元前2世纪用汞剂除虱,藜芦杀虫,29年颁布法令,公元304年记载广东用黄猄蚁防柑橘害虫。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文艺复兴与农业革命时期(公元17~19世纪)
各种防治措施实施的初步时期
在西方国家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科学技术得到较大进步。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18世纪生物分类系统的提出;19世纪哈里斯《植物害虫论说》;这一时期害虫防治的主要特点:(1)化学(土)农药(主要是植物性农药和矿物农药)得到较大发展,害虫防治进一步多样化;(2)利用农事操作和生物防治开始出现,并得到较大发展。
防治害虫的5个主要措施如生物、机械和物理、农业、化学和遗传等的基本形成。第三十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20世纪前期(20世纪40年代以前)
开始对害虫的生理、生物学研究,强调正确鉴定种类,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防治。人们开始认识到防治害虫仅用单一的方法很难奏效,因此提出“综合防治”(Integratedcontrol)的概念,其着眼点是要把各种害虫防治方法——农业技术防治、化学防治法、生物防治法、机械防治法等配合起来,共同应用,以便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提高防治效果。此阶段强调害虫的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的研究。
1915年桑德森发表《农田,花园和果园害虫》;1912年美国制定植物检疫法案;喷雾器,诱虫灯等相继问世。从害虫防治技术上没有较大发展,但在害虫天敌的引进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多以失败而告终。它的基本思想仍是消灭害虫;没有从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方面考虑害虫防治。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二战后的片面依赖化学防治时期(害虫防治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0世纪40年代害虫防治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的改变,这是由于DDT的出现所引起的。英法两国同时发现与DDT同效的六六六,后来又发现了许多高效的有机氯杀虫剂。德国在二战期间也发展了有机磷毒物,后来发展为有效的杀虫剂。人们认为只要应用这类杀虫剂,害虫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长期滥用化学杀虫剂,导致“3R”问题:①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
;②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③农药残留(Residue)
。
1962,卡尔逊(RachealCarson
)发表《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5.害虫综合治理阶段(IPM)
60年代未至80年代初,先后提出。6.害虫可持续治理阶段(SPM)第三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IPM的发展历史19世纪40年代早期至60年代中期被称为害虫防治的黑暗时期。至19世纪50年代末期,人们即开始对以杀虫剂为主的害虫防治措施提出警告。特别是随着在加利福尼亚和南美、北美棉花工作者,以及在加拿大、美国和欧洲的工作者从澳大利亚引进澳洲瓢虫防治柑橘吹绵蚧的生物防治工作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他们发现了过分依赖杀虫剂的灾难性后果的早期预兆。Stern等于1959年最早提出害虫综合防治(integratedpestcontrol,IPC),1972年将IPC改为IPM。第二节害虫综合治理
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第三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综合治理延伸到科学文化教育和害虫防治实践中。昆虫学家和植保工作者开始重新考虑害虫防治的策略。这时人们重新提出害虫综合治理(IPM)策略。害虫综合治理的提出和实施,给害虫防治带来了第二次革命。在1966年,来自36个国家的植保专家参加了意大利罗马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生物防治国际组织(IOBC)召开的讨论会,这次会议上“综合治理”概念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发展。1969年和1970年美国昆虫学家接受澳大利亚“害虫治理”,替代美国的“综合防治”。直到1972年,“害虫综合治理”和其缩写IPM才被录用到英语文献中,并被科学界所接受。害虫综合治理第三十四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定义为:害虫综合管理是一套害虫管理系统,它按照害虫的种群动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关系,尽可能协调地运用适宜的技术和方法,把害虫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失水平之下。马世骏(1979)对IPM的内容: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学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危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第三十五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节
IPM概念的发展概况国外(1)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及生物防治国际组织(IOBC)联合召开了一次会议(罗马),提出害虫综合防治一词(IntegratedPestControl,IPC),并开始在欧洲地区应用,美国稍晚些时候也应用该词。(2)1972年,在美国召开了一个环境质量保护会议(简称CEQ),决定把IPC改为IPM,即现在用的名称,从而与以前20-30年代提出的综合防治相区别。IPM或IPC中的Pest一词,在60-70年代提出,主要指害虫(包括害螨),现在则泛指有害生物(包括病虫、杂草、害虫等)。
第三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1966年,FAO害虫综合治理定义:“害虫综合防治是一套害虫治理系统,这个系统考虑到害虫中的种群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与技术以及尽可能互相配合的方式,把害虫种群控制在低于经济受害的水平之下。”这一定义表明:(1)要用经济阈限决定是否防治害虫,即只要求降低害虫种群数量,使其不造成为害,而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2)害虫防治要根据害虫种群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充分考虑自然环境所起的作用。(3)重新提出各种防治方法的协调配合。第三十七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Rabb(1972)的IPM定义“IPM靠明智的选择及利用各种防治害虫的方法来达成生态的、经济的及社会的效益”。这一定义指出了IPM不仅要消除害虫的为害,还要不影响生态系统,及保证社会安定。第三十八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SmithR.F.(1978)的IPM定义:
“IPM是一个多学科的、偏重于生态学的害虫管理方法。它利用各种防治方法配合成为一个协调的害虫管理系统;在它的实施中,害虫综合治理乃是多战术的战略,但是在这些战术中,要充分的利用自然防治因素,而只是在必要时才使用的人工防治方法。”这一定义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防治策略都要使用所有的防治手段与环境中的自然调节因素配合起来。它也明确地指出:害虫综合防治一定要考虑生态平衡,是多种防治方法的有机配合,并强调:(1)要强调及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2)不到经济阈值不进行人工防治。
第三十九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国内
1、50年代初期,在一些农业害虫防治工作报告中,就提到综合防治。当时的指导思想是把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物理的各种防治方法因地制宜的结合运用以提高防治效果,补充各种方法的不足。这与国外20-30年代提出的综合防治大致相同。第四十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1974年秋,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受农林部的委托,在广东韶关主持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作物主要病虫综合防治的讨论会。大会代表认为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作为植保工作方针。会议给综合防治下了一个定义:“综合防治是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出发,根据病虫与作物、耕作制度、有益生物和环境等各种因素之间的辨证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必要的防治措施,经济、安全、有效地消灭或控制病虫危害,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定义的特点:(1)从农业生产的全局和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2)综合治理是建立在各项措施的基础上,但不是各项措施的简单相加。(3)要考虑经济、安全、有效。不足之处:未能强调自然控制因素。未给“经济有效”一个定量标准。第四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1975年,在河南新乡的全国植保工作会议正式制定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并提出把“防”作为植保工作的指导思想,在综合防治中,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地制宜的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措施,达到经济、安全、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目的。第四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4、197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有关方面专家,编写了《中国主要害虫综合防治》一书,在书中,马世骏对综合防治的内容做了说明:“综合防治是从生物与环境的整体观念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和安全、有效、经济、简易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以及其它有效的生态手段,把害虫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到保证人畜健康和增加生产的目的”。第四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5、1981年,在山东青岛召开的中国植保学会第三届年会上,“综合防治应进一步树立生态学的、农业经济学的和环境保护学的观点,从有效、经济、安全等方面来衡量其作用。综合防治不仅是防治手段上的多样化,而应理解为综合运用的必要手段……”。这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应将“综合防治”改为“综合治理”。经讨论,为避免名称上的混乱,暂不变更,但二者的概念含义与指导思想基本一致。但是,与国外的IPM又有不同,即后者进一步充实了“系统理论”的内容,把害虫看成资源管理的一部分,又同时强调了自然控制的作用。第四十四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6、1984年,农林部召开全国植保处(站)长会议,对综合防治进行了讨论,指出:“病虫草害的防治工作,应当从生态学的观念来考虑”。并认为“综合防治不是搞拼盘”,在一个地区,对一种作物的病虫害防治应该通盘考虑;因地因时因病虫害制宜地协调运用农业的、化学的、生物的和病理的多种手段,经济、安全、有效地将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该定义较以前的定义不同是:(1)强调害虫防治要从生态学考虑;(2)首次在我国的综合防治定义中使用经济允许水平作为经济的定量标准。第四十五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1986年11月,由中国植保学会和农科院植保所,在四川成都联合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学术讨论会上,总结了1974年第一次综合防治会以来的进展和经验,再次修订了综合防治的概念:定义:“综合防治是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从农业生态的总体出发,根据有害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它是一种对有害生物进行科学管理的体系,它不仅包扩技术方面,而且包括组织管理、制定政策、经济收入、综防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定义是迄今最完美的定义,它与国外的IPM完全一致。第四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小结
有关IPM的定义,Kogan(1998)作了一个统计,在英文文献中至少可以找到64种不同的版本。在我国也有多种定义。尽管大家给IPM的定义以及对IPM的具体含义的理解不尽一致,但以下的基本思想是大多数人所公认的。
IPM或IPC包括三个基本观点:(1)生态学的观点;(2)经济学的观点;(3)环境保护的观点。第四十七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特点:1、生态学观点从生态学的观点出发,综合考虑生态平衡、社会安全、经济利益和防治效果,立足于整个生态系统。2、经济学观点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只要求将害虫数量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净活动收益=挽救资源的价值-活动费用。3、容忍哲学允许一定数量的害虫存在。强调各种防治措施的协调,强调自然控制因子,特别注意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力求少用或不用农药,不造成环境污染。IPM中营林措施占首位,生物防治其次,化学防治占第三位。第四十八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一、容忍哲学(philosophyofcontainment)
IPM的基本哲学思想是容忍哲学,它与以往害虫防治中的消灭哲学(Philosophyoferadication)完全不同。关于害虫的概念,传统的定义是:“为害人类或人类资源的昆虫,使人类受害,使资源受损,降低其利用率、质量或价值”。所谓资源,包括农作物、家畜、人类的衣物等。在IPM中,“害虫”的概念是相对的,即只有发生在种群密度超过经济阈值时,才能称其为害虫。因此,一种昆虫能否成为害虫,决定于它的种群密度与造成经济损失的程度。
IPM,不要求彻底消灭害虫,它提倡与害虫协调共存,强调的是对害虫种群数量进行控制,也就是说允许少量害虫存在于农田生态系统中,即允许害虫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以下继续存在。第四十九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
从系统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害虫是农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分(分量)。因此,害虫防治要以生态学原理为基础,把害虫作为其所在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分量来进行研究和控制。害虫防治必须全面考虑整个生态系统,要以生态系统为管理单位,既要考虑各个组分的改变,如何影响害虫数量的变化,也要考虑害虫数量的变化(即防治后果)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既然害虫综合治理以生态系统为单位,那么管理的范围大小应根据害虫的迁移能力来决定。总之,IPM第一次提出了防治害虫不只是对害虫,而是从调节生态系统中的个组分的相对量出发来控制害虫的为害。第五十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三、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1、自然平衡:
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在一定时期内,生物种群是相对稳定的;各种环境因子的复杂结合影响到群落中的各种群,使其种群数量在特有的上下幅度内维持动态平衡,这就是自然平衡。其过程是,当种群数量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过剩或不足后,又能使种群恢复到特有的平衡密度,这种恢复力是极为重要的,它是测定一个生态系统好坏的重要指标。自然平衡是各种生物在自然环境内自动调节的结果,它保证一个生物的种群数量既不会衰亡到灭绝程度,也不会无限度的增长。形成自然平衡的主要原因是种群的自然控制作用。
第五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自然控制因素
主要包括:(1)天敌;(2)植物的抗性;(3)有限的资源(害虫的食料,生存空间等);(4)周期性的灾害气候及其它为害因子(热、冷、干、风、雨等);(5)种内竞争和种间竞争(动物与植物间,害虫的不同种间,害虫与天敌);(6)自然死亡。在以上的各种自然控制因素中,天敌是许多农业害虫和害螨的重要自然控制因素,因此,害虫生物防治就是人为地加强这一因素的作用。另外,植物抗性在IPM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总之,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是现代害虫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高度重视生态系统中与害虫种群数量变化有关的自然因素的作用;因此,IPM的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控制“环境”,增强自然因素的作用。第五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四、强调防治措施间的相互综合和协调1、综合
害虫防治实践告诉人们,单一的防治措施常常不能解决复杂的害虫防治问题。因此,现代害虫综合治理在防治策略上强调不依赖任何一种防治方法,而要求多种方法的协调配合,即主张多战术的策略。但是这种综合不是几种措施的简单相加,即混合防治;而是有机地协调应用各种措施的优点,以达到综合控制害虫的目的。对某一具体害虫来说,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措施,并根据各措施特点协调配合使用,不能千篇一律。第五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2、协调-IPM要求各措施与自然控制因素的协调
(1)人为防治措施与自然控制因素的协调
现代害虫综合治理强调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因此,一切人为防治措施,都应该与自然控制协调,促进自然控制,而不是削弱自然控制。
(2)各种人为防治措施之间的协调
一般来说,生物防治、农业防治等一般不与自然防治发生矛盾。物理防治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方法常与自然防治发生矛盾,如黒光灯诱杀害虫,同时也诱杀部分天敌。第五十四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化学防治往往与自然控制和生物防治相矛盾,即它不但杀伤害虫,也杀死了大量的天敌,因此应尽量少用药,但必须指出,因为目前还没有简便有效的、可靠的生物防治法或较好的抗虫品种等措施来控制它们,因此在害虫暴发成灾时,还必须依靠杀虫剂的应用。实际上,化学防治在提出IPM后,已经有了很大改进,主要是促进它与自然控制和生物防治的协调,即合理用药。因此改进的化学防治法在现代害虫综合治理中仍占有重要作用。其中化学防治的合理应用是协调生防的关键。3、化学防治在IPM中的地位第五十五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
效益的全盘考虑
任何一种害虫防治策略都要考虑经济效益。如果防治费用大于损失,那么防治就没有收益,就不值得防治,因此IPM中首先考虑:费用与受益之比(Cost/benefit),要制定经济阈值(防治指标),要考虑经济效益。在IPM中,还必须考虑:受益与危害之比,即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般来说,对害虫进行防治,减少了损失,对社会有利。但如果滥用化学农药,那就会污染环境,对生态造成危害。IPM对害虫防治的社会经济学和环境毒理学必须考虑。第五十六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六、提倡多学科的协作
根据IPM的基本观点,即害虫防治时,要有生态学、经济学和环境保护的观点。因此,在害虫综合治理的策略的制定进程中,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合作。例如,随着害虫综合治理的水平的提高,系统分析、数学模型和机算机程序对制定最佳害虫防治策略有帮助。以获得一个最佳的管理策略,没有多学科的协作是难以实现的。但是,需要指出IPM并不是对所有害虫生物防治的最好途径,如对一些检疫对象。第五十七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
IPM的局限性:(1)综合管理着重强调多种防治措施的综合应用。包括生物的、化学的及经营管理措施,对如何提高系统本身的自我调控能力强调不够,主要是考虑害虫发生时如何防治,而不是强调如何使其不发生或少发生.(2)综合管理中的经济阈值是基于害虫发生危害引起经济损失时的虫口密度,没有考虑害虫的发生趋势。相当于火燃起来了才救火,而不是消灭每一个火星.第五十八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3)注重短期效益综合管理中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着重压低虫口密度于经济允许的水平以下,没有考虑这些措施的长期作用,没有把每一个措施都作为增加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因子,所以出现年年防治,年年有虫灾的现象.一些生物剂或天敌被当成农药一样使用,Tshernyshev(1995)认为大量释放天敌,对系统稳定性是有害的.
有害生物综合管理的上述局限性,使它不能满足森林有害生物持续控制的需要.第五十九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害虫综合管理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期。
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很多害虫防治的新策略,主要包括害虫综合管理、全部种群管理、大面积种群管理等。第六十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二)全部种群管理(totalpopulationmanagement,TPM)
意大利的Knippling从一简单的数学模型导出一有趣的结论:化学防治对控制高密度种群最为有效,在低密度情况下则相反;而不育技术,则以低密度种群下应用最为有效,因之两者结合可以达到全部种群控制的最佳效果。其哲学基础是消灭哲学。昆虫学家张宗炳(1988)曾比较IPM和TPM:5点第六十一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IPM和TPM张宗炳(1988)认为:①TPM是针对卫生害虫,对农林害虫应采取IPM,因目前尚无可行的消灭措施。②都反对单纯依赖杀虫剂,但IPM则考虑尽量避免使用,而TPM则主张将杀虫剂作为消灭害虫的一种主要手段,因不育释放技术一般必须有化学防治配合先行压低虫口。③IPM强调自然控制,而生物防治则是助增自然控制;TPM不反对生物防治,却持怀疑态度。④TPM注重长期效益,IPM多考虑短期收益。⑤TPM注重消灭技术,IPM着重于生态学原则。第六十二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大面积种群管理
AreawidePopulationManagementRidyway和Hoyd(1983)提出,是IPM和TPM调和的产物。害虫防治分为三个阶段:①低级阶段是局部种群管理,以取得小面积减轻受害程度;②过渡阶段是大面积种群管理,是综合管理和全部种群管理的结合,目标是控制大面积内的害虫种群,使之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在经济阈值之下。在技术方法上采用所有的方法,特别是TPM方法,在理论上采用综合管理理论的生态系统和经济阈值的概念,在经济上重视长期效益。③高级阶段是全部种群管理,目标是害虫种群灭绝,经济上面向一个可封闭的大自然区域,可取得长远的效果。第六十三页,共七十五页,编辑于2023年,星期日第三章森林害虫综合管理的定义
美国森林昆虫学家Waters,l974“森林害虫综合管理,就是有计划地应用生态学和经济上都有效,并为社会所接受的各种预防性、抑制性或调节性的战术和战略,使包括昆虫在内的各种破坏性因素维持在可以忍受的水平。无疑,所采取的各种措施,都要与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包括规划和实施两个方面完全协调,因此,害虫综合管理至少必须与林木的生命周期以至整个资源规划水平相吻合。”第六十四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原卷版)-A4
- 黄金卷04(新课标卷)(新疆、西藏专用)(解析版)-A4
- 2023年新型高效饲料及添加剂项目融资计划书
- 2023年硝酸钾项目筹资方案
- 网店美工试题及答案
- 养老院老人心理咨询师管理制度
- 养老院老人康复护理制度
- 《spc学习资料》课件
- 在实验中寻找规律课件
- 房屋验收服务合同(2篇)
- 2025年重庆货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及答案详解
- 生命不是游戏拒绝死亡挑战主题班会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拒绝躺平 停止摆烂-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件)
- 现代教育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济宁学院
- 现代通信技术导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
- 印刷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医疗器械软件设计和开发-全套开发资料模板范本汇编
- 《计算机学报》论文模版下载
- TPO26听力题目及答案
- 出国劳务合同范本仅供参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