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VPAGEI湖南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____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2、不保密□。(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 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硕士学位论文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PAGEVIPAGEVII摘要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经济学家与政策制定者十分关注的问题,货币供应量在低通胀或无通胀情况下适度增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是各个政府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吸收和借鉴有效的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其中重点探索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首先,分析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笔者发现,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主要通过利率、信贷、资产价格、汇率机制来传导。从实证的角度对我国相关数据进行了Granger因果检验分析,考察我国传导机制的畅通性。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信贷和汇率传导机制显著性作用突出;利率传导机制也比较明显,尽管其滞后期较长;由于近年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众多深层次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资产价格传导机制显著性影响也很明显。其次,根据我国2000-2009年的相关季度数据,首先运用ADF检验变量的平稳性,然后运用协整关系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接下来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判断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最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效果。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理论研究的结论: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途径是畅通的,适度的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最后,本文根据研究的相关结论就货币供应量如何促进经济增长的良性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关键词:货币供应量;经济增长;传导机制
AbstractTherelationshipbetweenmoneysupplyandeconomicgrowthisnotonlyanimportantissueforeconomistsbutalsofortheeconomicpolicymakers.Theeconomy’ssustainableandprosperousdevelopmentonthebasisoflowinflationornoinflationhasbeenoneoftheimportantobjectivesofthegovernment.Throughsurveyingagreatnumberofducuments,absorbingandlearnningeffectiveresearchmethods,thispaperstudiestheeffectsofmoneysupplyoneconomicgrowth,andpreliminarilyexplorestheeffectstransmissionmechanismontherelationshipofmoneysupplyandeconomicgrowth.Firstly,thepaperanalyzesthetransmissionmechanismthatChina’smoneysupplyaffectsoneconomicgrowth.Theauthorfoundthatthemoneysupplyaffectsoneconomicgrowthmainlythroughtheinterestrate,credit,assetpricesandtheexchangerate.ThepaperconductsaGrangercausalitytestsandanalysisbasisingontheperspectiveofempiricaldata,whichexaminesthesmoothflowoftransmissionmechanisminChina.TheEmpiricaltestresultsshowthatthecreditandtheexchangeratetransmissionmechanismplayasignificantroleinconspicuous;theinterestratetransmissionmechanismisalsoobviousalthoughthereisalongerlag;,assetpricestransmissionmechanismissignificanastheeffectofChina'scapitalmarketdevelopmentinrecentyears,thedeep-rootedproblemshavemadesignificantprogress
Secondly,thispaperpresentsanempiricalresearchbytherelatedquarterlydatesfrom2000to2009.weexaminevariablestationaritywithADFtest,andthenthecointegrationtestsresultsshowthatmoneysupplyandeconomicgrowthhasalong-termcointegrationrelationship,followedbytheuseofGrangercausalityteststodeterminetherelationshipbetweenmoneysupplyandeconomicgrowth,andfinallyimpulseresponsefunctioninspectstheempiricaleffectsofmoneysupplyoneconomicgrowth.TheEmpiricalresultsfurthervalidatethetheoreticalconclusionsofthestudy:theeffectspathwayofmoneysupplyoneconomicgrowthisunimpeded,andmoderatemoneysupplyisconducivetoeconomicgrowth.
Keywords:moneysupply;economicgrowth;transmissionmechanism
目录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I摘要 IIAbstract III插图索引 VI附表索引 VII第1章绪论 11.1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1选题背景 11.1.2选题意义 21.2研究思路和内容 31.2.1研究思路 31.2.2研究内容 4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41.3.1研究方法 41.3.2创新点 5第2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综述 62.1理论研究 62.2实证研究 82.2.1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 82.2.2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研究 112.2.3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研究 132.3简评 14第3章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 163.1利率机制 163.2信贷机制 183.3资产价格机制 213.4汇率机制 233.5小结 26第4章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274.1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274.2实证研究 274.2.1时间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274.2.2协整关系检验 284.2.3Granger因果检验 304.2.4脉冲响应函数 324.3小结 34第5章总结与政策建议 365.1总结 365.2政策建议 36结论 38参考文献 40
插图索引TOC\h\z\t"标题9"\c图3.1利率传导途径 17图3.2模型 19图3.3汇率贬值的“J曲线效应” 24图3.4浮动汇率下的汇率传递 25图4.1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 32图4.2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 32图4.3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脉冲响应函数 33图4.4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走势图 34TOC\h\z\t"标题9"\c
附表索引TOC\h\z\t"标题8"\c表3.1 18表3.22000-2009我国各项贷款总额(TR)和GDP的Granger因果检验 21表3.3 23表3.42000-2009我国汇率(ER)和GDP的Granger因果检验 25表4.1ADF单位根检验结果 28表4.2和GDP之间协整关系检验表 29表4.3和GDP之间协整关系检验表 29表4.4和GDP之间协整关系检验表 30表4.5,,与GDP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表 31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PAGE46PAGE45第1章绪论1.1选题背景及意义1.1.1选题背景货币和经济增长之间究竟存在一种什么的关系,是很多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决策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同时,我国继续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产业重组和升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但是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全美最大的储蓄银行华盛顿互惠银行破产,全球上最大的保险公司AIG面临破产危机,美国众多金融机构在此次次贷危机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由于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经济体系庞大,金融开放程度高,吸引力大,大量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资本进入美国金融市场,因此,此次金融危机爆发时,很多涉足美国金融领域的国家大都受到较大牵连,尤其是欧洲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这场危机中所蒙受的损失也不亚于美国本土。从资本市场的层面来看,次贷危机已经给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巨大冲击:世界各地主要股指、期货市场大幅走低,全球汇率市场剧烈震荡。从实体经济的层面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我国作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金融危机同样对我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大幅放缓,股票市值大幅缩水,不少企业破产倒闭,失业人数增加。然而在我国利率、汇率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完全浮动,对全球金融市场灵敏性有限,我国金融机构受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严重。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保持了资金面充裕,刺激了实体经济的增长。然而,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样本数据,不同的研究方法,很多经济学家对货币货币供应量是怎样影响经济增长的问题并未得出明确一致的答案。对于认同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有密切关系的人,认为研究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助于研究货币政策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协调,能更好的利用货币政策推动经济增长。目前,已经有不少学者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进行定性和定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国内外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有着的不同争论,在中国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制定下,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呢?与资本主义国家一样,还是有着自身的特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是否有密切关系,如果有的话其传导机制和实证关系有如何?我国货币供应量多大程度上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展开相关研究。1.1.2选题意义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不仅是宏观经济中最重要的经济变量之一,也是两个关系极为密切的经济变量。对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至今依然没有一个定论。有些人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会降低利率,使企业增加投资,进而促进经济增长。有些人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会提高物价,引起通货膨胀会破坏正常的社会经济规律和秩序,加大企业的经营风险,不利于经济增长,所以应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还有一些人认为,由于人们具有理性预期,可以估计到货币供给量增长后可能发生的后果,采取预防性措施,从而导致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没有什么影响作用。但是,由于各个国家经济的差异性,例如,金融发展水平、金融结构、经济开放度、经济基础、居民消费习惯等因素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货币供应量所引起的消费、储蓄、投资、工资、进出口等都有所不同,从而使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继续保持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我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经济金融安全,减少金融非系统性风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因此,笔者在考虑当前国际金融环境等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前提下,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不仅丰富了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也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从现实意义的角度看,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和经济增长分别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之一,处理好物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都政府所要面对的工作。在全球经济尚未明显复苏的情况下,我国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保持市场的资金流通性充裕,有利于我国经济复苏。但是各个国家由于经济体制和金融结构有所不同,同样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所以,当判断我国是否应该采取那种方式控制货币供应量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有关经济理论简单地决定,而要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来进行判断。当前全球经济并没有明显迹象走出金融危机,中国经济复苏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工业生产加快回升,工业利润降幅减缓。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9.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同比增长33.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7.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县及县以下增长快于城市。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711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同比加快3.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继续下降,生产价格同比降幅较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1.1%。对外贸易持续大幅下降,贸易顺差略有减少。上半年,进出口总额9461亿美元,同比下降23.5%。其中,出口5215亿美元,下降21.8%;进口4246亿美元,下降25.4%。贸易顺差969亿美元,同比减少21亿美元。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转移性收入增幅较大。上半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9667元。总的来说,国民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下阶段要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着力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势头,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回升的质量,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为了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促进持经济增长,已开始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扩大政府对公共事业的投资,增加国债规模,其中,重点投资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扩大信贷投放的总量,同时,综合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灵活调节,以达到资金供求的平衡。国家在短时间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作用。很多学者认为应该有效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长率,防止可能引起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所以,这就更需要我们去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果。因此,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深入探讨我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为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提供货币政策辅助,更好地刺激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复苏。另外,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利于加强和完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制定合理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物价稳定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2研究思路和内容1.2.1研究思路本文首先通过现有文献的研读和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了解当前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研究状况和实证研究状况,重点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一些研究成果做一概览,分析他们的贡献与不足,吸收和借鉴他们其中有效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其次,结合当前中国经济运行的实际状况,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影响经济增长,同时,还分析货币供应量到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最后,根据我国2000-2009年的相关季度数据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的合理性进行实证研究,分析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提出相关政策建议。1.2.2研究内容全文共分五章,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部分,详细阐释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思路与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等。了解文章的大概行文脉络,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价值。我们知道保持与经济相适应的货币供应量,处理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都中央银行所要面对的工作。如何实现货币供应量为经济增长服务是各国政府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关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依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第二章是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综述。首先重点阐述一些经济学家对此问题理论研究,介绍一些著名的理论模型。然后详细概述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成果。经济学家们对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得到统一的论断,有些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有些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不利于经济增长,还有一些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不影响经济增长。最后对上述观点进行总结,指出他们得到的重要结论和不足之处。第三章是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研究。货币供应量从发生变化到最终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中间要经历了很多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就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到经济增长影响的传递机制。很多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都是从传递机制入手的。他们也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他们强调的在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金融变量有所不同。主要有利率、汇率、信贷、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变量的传导途径。第四章是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首先根据我国2000-2009年相关季度数据,运用ADF检验考察相关变量的平稳性。然后运用协整关系检验得出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接下来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说明了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显著性影响。最后运用脉冲响应函数阐述了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进一检验了本文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研究的结论,即M1、M2、M3通过利率、汇率、信贷、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变量的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并且传导作用依次增大。第五章是总结与政策建议。笔者首先对于本文的研究进行总体概括,然后根据文章的研究结果,提出如何实现物价稳定基础上的经济持续增长的相关政策建议。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3.1研究方法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因此,本文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运用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等深入研究我国货币供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分析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最后根据我国2000-2009年的相关季度数据来进行实证研究。(2)采取静态的、比较静态的、动态的分析方法。例如,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影响牵涉到时滞问题,这涉及到时间的变化,因此要运用动态分析方法才能得到更贴近实际的结果。(3)运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例如,在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计算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大小,而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的研究中又运用到了定性分析的方法。(4)历史经验分析与比较分析法相结合。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渐进”变化的过程,因此本文采用历史经验分析的方法来分析M0、M1、M2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另外,结合考虑当期的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我国经济繁荣时期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与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有所不同,所以在分析这一变化时采用比较分析法是比较可行的。1.3.2创新点本文可能存在的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制研究是本文的第一个创新点。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做了详细的说明,并根据我国相关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利率、信贷、资产价格、汇率等传导机制是畅通的。(2)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2000-2009年我国相关季度数据,综合运用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反映函数等计量工具,研究不同口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影响。
第2章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文献综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学者多年来的研究热点。由于不同的理论假设和经验数据的提取方法有所不同,因此,从理论上以及实证分析上得出的结果都存在很大的争论。一些经济学家通过建立货币增长理论模型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大多数经济学家从实证方面验证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他们大致得出三种观点:一是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长期影响;二是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有短期影响;三是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但是他们大都从不同侧面两者关系,很少系统地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2.1理论研究综观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历程,20世纪60年代以前,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经济增长的实物方面,如著名的哈罗德一多马模型、索洛提出的新古典增长模型中都只存在一种形式的资产——实物资产,而完全排除了货币金融资产。虽然这些经济学家的研究对象是货币经济,但是他们却很少注意到货币因素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他们普遍认为货币供应具有完全弹性,不会像实际变量一样,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经济增长理论只注意经济的实物方面,而忽视经济的货币方面,认为货币只充当“面纱”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不完善的[1]。经济学家为了弥补实物增长模型的这一缺陷,开始把货币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1955年,托宾发表了《动态总体模型》一文,首次把货币因素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创立货币增长模型。1965年托宾[2]又发表了题为《货币与经济增长》的著名论文,初步奠定了货币增长理论的基础。托宾模型的经济意义是:(1)货币不是中性的,政府完全可以运用货币政策来调节经济,从而实现经济增长;(2)引入货币会降低资本密集度,促使均衡产出水平有所下降;(3)短期内,当中央银行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会增加,从而物价水平上升导致持有货币余额的机会成本增加,于是人们以实物替代现金,社会储蓄增加,资本密集度增大,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反是。这个结论比实物增长模型——完全靠市场价格机制实现经济增长更为合理,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节可以通过货币的作用来实现。随后,约翰逊、莱福哈里、帕廷金等发展了托宾的货币增长理论,尤其帕廷金建立了比较精致的数理模型,详细地阐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认为只有在人们不存在货币幻觉,支出水平不受预期影响,不存在分配效应和中央银行不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下,才能保持货币的中性。若这些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则货币是非中性的。托宾和帕廷金等人的研究成果最终形成了新古典货币增长理论。与新古典货币增长理论并驾齐驱的另一重要理论是凯恩斯一维克塞尔型货币增长理论,其代表人物是斯泰因和罗斯。1966-1971年间他们发表了《货币与生产能力》,《新古典的凯恩斯一维克塞尔型货币增长模型》,《货币增长理论展望》等论文,全面阐述了货币在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有研究的独到之处。随着货币和金融变量不断的被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20世纪70年代后,货币增长理论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深化,实现了从实物增长理论到货币增长理论的演变过程。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提出了著名的积累过程理论,强调货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他认为货币通过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再通过利率来发挥作用,进而间接地影响经济增长。维克塞尔的货币经济理论强调大多是货币对经济的消极影响,而对货币在经济增长中的积极作用却未进行充分讨论。这一局限性对其后的经济学家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虽然维克塞尔首先创立了货币经济理论,但是真正使这一理论被广大经济学界普遍接受的则是凯恩斯[3]。在《货币论》中,他强调了货币有稳定物价,保持经济均衡的功能。而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他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为了克服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和萧条,凯恩斯主张国家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他充分认识到货币的巨大作用,提出了管理通货膨胀的政策主张,创立一种新的货币分析方法和货币货币经济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很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在一段时期内出现了没有严重通货膨胀、失业人数较少、经济增长较快的繁荣景象。然而由于“流动陷阱”的存在,货币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且60年代末到80年代初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失业人数大量增加,经济出现了长期“滞胀”局面。这种现象使凯恩斯主义陷人困境。此时期,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的现代货币数理论登上了经济增长史舞台,重新强调货币及货币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批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政策。这就是所谓的货币主义,其主要观点是:(1)货币是经济增长中最重要的因素,货币与产出、就业、物价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2)货币供应量影响通货膨胀、经济波动甚至经济增长,货币当局应加强它的控制,进行有效的调节;(3)批评凯恩斯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只会给经济运行不断造成紊乱,单一货币政策才是熨平经济波动的最佳方案。(4)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增长,无需通过利率途径进行传导,所以重要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但是,弗里德曼强调的“货币至关重要”只是就短期而言。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变化只会引起物价水平变动,而不会影响实际产出,这一观点从某种程度上又回到了货币中性论。货币主义虽然提出了货币在经济活动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但始终没有从理论上深人分析货币与长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关联。它同凯恩斯主义一样强调的都是加强对总需求方面的管理,而对于以总供给为核心的经济增长理论缺乏足够的重视。熊彼特的非常信用理论首次指出了货币因素对长期经济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意义。他结合货币理论和经济发展理论,将货币和信用视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熊彼特认为正常信用只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循环运转,唯有非常信用才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因为企业家要对原有的生产资料进行整合,就必须获得正常生产范围以外的资金,生产效率就会提高,成本降低,利润增加,物价上升,于是经济向前发展。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入,以蒙代尔、弗莱明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IS-LM-BP模型。该模型采用了一般均衡分析法,克服了传统的局部均衡分析方法的局限性。IS-LM-BP模型将产出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有机地结合,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克服传统理论的片面性,把货币与财政政策、外汇等结合,建立了比较符合实际的模型。IS-LM-BP模型既考虑了固定汇率制,又考虑了浮动汇率制,基本符合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情形。因此,IS-LM-BP模型对分析我国当前的人民币汇率的传导机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参考价值[4]。当然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存在诸多不足。例如,由于现实的各种壁垒,即使利差保持稳定,资本不可能以水平移动。很多经济学家在他们的基础上进行了更广泛的研究,奥伯斯特费尔德和罗戈夫[5]建立了两国模型。该两个模型的优点在于它既能反映经济体之间的重要联系,又保留了简单及易于处理的特性。利用该两国模型可以考察货币政策之间的影响,而这在以前的封闭经济模型中是不存在的。由于开放经济和其它经济相互联结,一个经济体的政策措施有可能会影响其它经济体的均衡情况,即可能会出现溢出效应。一个的货币政策将取决于其它国家货币政策的反映。由于存在这些溢出效应,国与国之间有必要进行政策协调。2.2实证研究2.2.1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研究关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在国外非常流行,许多经济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居多。在这些研究中有代表性的有:LuisAraujo,BrazCamargo(2008)[6]分析了如何名义的货币供应量变动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虽然人们普遍认为货币供应量增长和经济增长是显著相关的长远关系,短期偏差通常是个案。理论上分析得出的这种偏离短期内可以归因于全球房地产供给冲击的影响了经济,并提供有利于这一假设的证据以及证实了从美国长远来看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和经济增长是显著相关的。AndreasSchabert(2009)[7]通过一个无摩擦的金融市场和价格粘性的标准宏观模型分析利率目标和货币供应量的关系。证实了平稳序列的货币供应量满足利率的期望目标,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一个具有积极的反映通货膨胀目标利率对应一个适当的货币供应量,即货币供应量增长有伴随适当的通货膨胀率上升,货币供应量有利于经济增长。GiorgioValente(2009)[8]研究美国货币政策对美国和两个新兴经济体,香港和新加坡,在许多方面对市场利率有着相似的反应,而且在过去的20年经历了相反的汇率制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联邦基金期货利率的市场预期,说明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布的文件严重影响美国的利率期限结构和两个亚洲国家。此外,国际利率围绕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变动,债券到期增加短期贷款到期的负面影响。最后,对于新加坡而言,发现美国市场利率的反应,既有国外和国内的货币政策影响。这些结果强有力说明变动取决于的期货风险溢价和可度量的利率期望,美国货币供应量变化可以通过利率、汇率途径向香港和新加坡传导。YuliaVymyatnina(2006)[9]研究了1995-2004年期间俄罗斯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查。结果支持货币供给内生性在俄罗斯经济转型期经济两种可能性。这意味着利率管理可能是对俄罗斯银行更好的政策工具。通货膨胀被发现是是由于货币供应量增长,支持本国货币供应量内生性的观点,货币供应量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Svensson(1999)[10]通过简单货币模型对美国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货币能够对产出的变动做出很好的解释,即使是在考虑了利率的影响之后,货币对产出的解释程度仍然相当高。Sims(l972)[11]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来检验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Sims在该论文中以美国数据作为样本,用名义GDP和货币供应量建立双变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产出的变化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解释,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是名义产出GDP变化的显著原因.McCandles和Web(1995)[12]通过实证分析了110个国家30年期间的相关数据后,得出了货币供应量与实际产出的增长率之间没有相关性的结论,然而这一结论并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因为他们在OCED国家子样本中也发现存在实际产出增长与货币供应量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国内学者也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例如,郭明星、刘金全、刘志刚(2005)[13]利用具有马尔科夫区制转制的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产出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的影响关系,依赖于经济周期的阶段性。钱士春(2004)[14]利用1962-2002年期间的货币供应量和GDP相关数据,通过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货币供应量与GDP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62-2002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的一次永久性变化对产出具有长期影响,货币长期超中性不成立。林仲贤、刘传哲(2008)[15]通过对我国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时间序列的单整性判断、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协整检验,建立两者之间的误差修正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且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此外,分析还表明货币供应量是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它对经济增长的预测起到重要的作用。由此得出货币供应量作为中央银行重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通过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量,进而调控经济增长是有效的。陆军、舒元(2002)[16]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Fisher与Seater的长期导数的方法对我国在1978-2000年期间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进行实证研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我国在1978-2000年期间经济增长是货币供应量的Granger原因,在长期中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没有实质性的影响或者说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越来越弱,也就是在长期中通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增加货币供应量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是行不通的。李建浔(2004)[17]采集了我国近十多年的相关经济指标数据,运用时间序列技术对其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这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但作为中介目标的长远效应却相对弱化。肖新成、谷新辉(2008)[18]运用单位根、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探讨了我国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认为货币供应量的股票市场传导途径的作用正日益显现,得出货币供应量变动对股价指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肖卫国、靳静(2007)[19]本文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进行了实证分析,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在降低,必须加快利率的市场化,为利率成为中介目标创造好的外部环境。方国斌、马慧敏等(2008)[20]首先分析货币主义的主要观点,然后根据新货币数量学说建立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计量经济模型。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研究长期均衡模型和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收入和价格的波动对货币需求量都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货币供给。而从长期观点来看,货币的供应量对就业和实际收入的影响应该是微弱的。从模型的结果可知我国长期以来的货币供应政策具有稳定性。丁军军、朱建平(2006)[21]系统分析了我国货币供应量、GDP增长以及通货膨胀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依据协整理论建立了反映三者发展变化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ECM)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结论:这三者之间存在着短期的波动与长期的均衡关系。还有些国内学者对不同口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戴建军(2007)[22]利用我国1992年第1季度~2006年第3季度的数据,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Wald系数检验和HP滤波分析,检验了货币供应量(M2)和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协整关系。研究发现:M2和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且M2与GDP之间的关系显著正相关。通过实证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不明显,我国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韩平等(2005)[23]试图求解我国M2/GDP的动态增长路径,并对与此相关的金融政策选择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M2/GDP的变动路径具有Logistic曲线的基本形状,将经历先加速上升后增长速度逐渐减缓,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的变化过程。并且估算了我国M2/GDP的增长上限及其变化拐点。研究还发现,M2/GDP的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胀压力加大,只有M2/GDP偏离动态增长路径时,才会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估算了2005年货币供应量的合理区间。认为应继续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合理确定货币总量增长速度,继续推进体制性改革等措施确保经济金融的稳定运行。陆云航(2005)[24]利用我国1952-2003的年度数据,讨论了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与M0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而与M1、M2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通过构建了一个三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最后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讨论了货币冲击对实际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而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实际产出会先于价格水平开始增加,但是随后实际产出比价格水平下降得更迅速。2.2.2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研究国外学者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短期影响的研究成果也很丰富。具有代表性的有:SunilAshra,SaumenChattopadhyay,KausikChaudhuri(2004)[25]根据货币主义者观点,货币供应量和通货膨胀协同性较高是由于由于隐含货币供应量中立的假设。阐述了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理论版表达的概念,指出了货币数量对经济增长的变化影响,但不是在宏观经济系统的实际变量。这个问题的实证研究以一个发展中国家印度为例,考察货币,产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我们找到双向存在货币和价格之间的水平和方向的因果关系并且货币是非中立的。据此认为,在印度货币从从长远来看,货币与财政赤字或者高能货币没有必然的关系。YoshimasaAokia,YasunobuTomoda(2009)[26]研究了弗里德曼规则中最优货币供应量在公用事业和现金信贷模型作用,同时考虑两个规格的内源性贴现因子。在第一个规范中,贴现因子直接取决于效用水平。在第二规范中,贴现因子取决于每一个部分的效应功能。结果表明,在前一个规范的弗里德曼规则是最佳政策。根据后者,然而,虽然弗里德曼规则是最适合的模型,它是不能获得现金贷款模型的最优。弗里德曼和施瓦茨(Schwartz)(1963)[27]利用美国历史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给出了M0,M1,M2对数值与GDP的对数值变化轨迹的散点图,并进行了短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尽管三个变量的变化特征有所相同,但是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主要影响GDP,也部分影响物价。货币供应量相对于GDP的滞后值或超前性特征表明货币在短期内确实对GDP具有影响。卡尔·E·沃什[28]在《货币政策与理论》中,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他也采用实际GDP对数与三种不同统计口径的货币供应量作相关分析,研究美国的货币供应量与GDP的短期相关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货币供应量对GDP有着重要影响。但是,随着货币指标从M0过渡到M2后,货币与GDP的相关系数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变化。不管是从超前还是从滞后角度来看,货币供应量指标M0与实际GDP都是正相关的;但是从在滞后的时候与实际GDP正相关,在超前的时候则为负相关。国内研究主要研究成果有:易纲(1996)[29]考察了改革前后不同时期相关数据,分析了货币与收入之间因果关系,发现1953-1978年间M2对国民收入不存在Granger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在改革期间(1978-1991)货币供应量对经济活动有影响。钟源等(2008)[30]根据我国相关的统计数据,利用ECM模型分析,得出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我国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动态调整机制,非均衡误差项的存在保证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之间均衡关系的自动实现,相关结论为制定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的货币政策提供依据。陆彦等(2005)[31]通过对我国1991-2004年经济统计资料的分析,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的增长离不开货币供应的支持,发现经济增长与货币供应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经进一步分析,得出了我国2002-2004年货币供应量偏多的结论,并就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作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牛筱颖(2005)[32]采用1994-2004年的季度数据,分别对货币供应量与物价和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可控性在增强,货币供给对产出和物价的影响有一两年时滞,近期内仍适合作为中介目标,但政策操作需要有前瞻性。认为货币供应量是否仍然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要看其是否可控,也要看其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还有部分学者研究了不同口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短期关系。李丹(2008)[33]选取1996年至2006年GDP、CPI、M2的季度数据,从相关性的角度,通过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很强,不能仅仅认为M2不能充分解释这两年的经济现象就否定它作为中介目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梁彤缨等(2008)[34]采用1999年1月至2008年4月的月度数据,针对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M2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首先对CPI和M2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ADF检验、协整检验,然后通过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得出M2对CPI的影响具有六个月左右的滞后。丁佳(2005)[35]通过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得出M0与GDP之间没有相关关系,M1、M2是影响产出变化的重要原因,且M2对GDP的影响大于M1。黄先开、邓述慧(2000)[36]采用两步OLS法对中国是否存在货币政策非对称性以及预期到的货币政策对产出有无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其基本结论是:不论预期的货币供给冲击还是非预期的货币供给都对产出会产生巨大影响;货币供给M1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对称性,而货币供给M2的冲击对产出的影响具有非对称性,正的货币冲击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负的货币冲击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徐强[37]考察了1979年-1999年经济增长率和货币量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剔除价格变动和货币化程度的基础上,通过相关回归分析和检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本年、上年货币增长对本年经济增长的具有显著的线性支持作用;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口径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在1983年-1993年,M0、M1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较强,而在1993年-1999年,M2与经济增长的相关较强。时静静(2008)[38]认为货币供应量作为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它与实际经济增长的关系直接决定了货币政策的效果。从货币供应量中的M1、M2的角度,建立分布滞后模型,分析动态的货币供应量M1、M2分别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晏艳阳、许均平(2006)[39]本文以1999年1月至2004年11月为时间窗,选取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和股价指数的增长率作为资产价格变量,研究其与货币供应量M2和M1的增长率之间的协整关系和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中长期来看,货币供应量与资产价格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而短期内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与资产价格的互动关系更为密切,房屋销售价格和股价指数的变化都会显著地引致狭义货币供应量M1变化。因此文章建议我国货币政策应该逐步关注资产价格。2.2.3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研究虽然国外很多学者认为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存在长期或短期的影响,但也有学者从实证上得出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例如:LuisAraujo,BrazCamargo(2008)[40]考察在利己主义情况下,关注声誉的代理商谁对法定货币的垄断感兴趣。并假定代理商对货币供应量的选择有一个货币平衡点,货币从未发行泛滥。结果表明,在没有滥发货币情况下,均衡不存在时就没有承诺。这是因为这个代理人的激励机制要保持货币提供了宝贵的声誉,一旦消失,其声誉足够高。更一般地,我们证明,在没有承诺滥发货币时常常发生在任何货币均衡中,也就是说货币供应量应该有个适当的度。Barro(1983)[41]通过实证研究表明:有预期的货币增长对产出表现出中性。随后,Mishkin对Barro观点进行了必要的修正,他指出在实证研究的过程中,Barro所建立的季度模型滞后阶数上只选取了8阶滞后,而事实上滞后系数延长至17阶在统计学上仍有意义,因此怀疑其结论的正确性,后又有学者对Mishkin的结论进行重新估计,指出其结论稳健性不强,此次验证得出了预期货币供应量增长对经济增长具有中性的观点。1984年,Kormendi和Meguire(1984)[42]通过对50个国家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实证研究以及Boschen和Mills(1995)[43]通过对美国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货币供应量变化不会对实际产出产生长期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国内学者通过实证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刘斌(2002)[44]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通过实证发现,长期内产出的变化与物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没有必然的关系,货币在长期是中性的,产出的变化主要由实质部门因素确定。而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产出没有会产生明显影响。在估计出经济达到均衡状态下的潜在产出增长率、物价和货币流通速度增长率后,得到货币供应量M2的合理增长目标。杨建明(2003)[45]在收集整理我国季度CPI和GDP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均衡修正模型对中国1986~2001年货币供应量变动与GDP、物价相关性进行协整分析。历史经验证据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狭义货币M1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广义货币M2与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虽然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是,自1994年以来,短期内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和真实经济变量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性减弱,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而且这种关系也是不稳定的。实证研究结果不支持以货币供应量(无论是M1还是M2)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来促进经济增长。彭俊伟等(2001)[46]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理论,对我国1990年-1999年的真实经济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真实资本增长率、全要素增长率及M1增长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没有相应引起真实资本的增加,经济增长是通过财政政策刺激投资的增加来实现的。因此,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为了适应制度变革与技术进步引起的经济增长,货币供应量只是个被动的变量,即货币是中性的。2.3简评但是,不管从理论研究还是从实证研究来看,学者关于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观点都没有达成共识,这其中仍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从国外研究成果来看,我们认为还有以下两点有待进一步研究。第一,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中,虽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认为利率、信贷、资产价格、汇率等是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主要传导途径,但是在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众多因素可以对这几个传导途径产生影响,甚至可以对传导途径形成阻碍,这就对货币供应量的传导效果的测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前的货币经济增长模型的经济解释力还有待进一步考证。第二,目前货币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大多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为理论前提的,很少学者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条件为基础建立货币增长理论模型。不同类型、不从国内研究成果来看,目前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数研究还停留在问题的表面,并没有深入研究各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渠道与传导效果。同时,在对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研究中,由于我国目前的利率政策和非完全市场化的汇率政策以及传导过程的复杂性,还有必要进行更深一步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国内的研究不论是在研究的深度上还是研究的广度上都与国外的研究有一定的差距。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正在加快产业升级,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国内学者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完全有可能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问题上取得一定的突破。
第3章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机制货币供应量从发生变化到最终对经济增长发生作用,中间要经历了很多环节,这些环节相互衔接,相互作用,就构成了货币供应量到经济增长影响的传递机制。很多经济学家在研究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时,都是从传递机制入手的。他们也提出了许多观点,这些观点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他们强调的在传导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金融变量有所不同。主要有利率、汇率、信贷、金融资产价格等金融变量的传导途径,下面对这些传导途径做详细的介绍。3.1利率机制货币供应量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是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他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指出,货币对经济增长或就业量的影响不是直接的,而是经过利率途径的传导作用实现的。具体过程是中央银行增加(减少)货币供应量,引起利率水平的下降(上升),从而刺激投资的增加(减少),最终使国民收入增加(减少)。凯恩斯,如果没有实现充分就业,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只会促进实际产出的增加和就业水平的提高,而不会引起物价的上涨。当接近充分就业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不仅会促进实际产出的增加,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物价的上涨。凯恩斯学派的很多学者不断对这一模型进行了改进,更加合理地解释了利率传导途径。具体的利率传导过程如下:当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时,短期利率下降,短期利率下降又引起长期利率下降,又因为价格的变动小于名义利率的下降,这样就会引起实际利率下降,从而人们住宅、耐用消费品的投资的需求上升,最终影响经济增长。流程可以图表示为式中,表示货币供应量,表示短期利率,表示长期利率,表示投资,表示产出。在理论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导致利率的下降,这会增加人们对耐用消费品、住宅和企业投资的需求,最终使产出上升。凯恩斯认为,用于投资的大部分资产是借来的,在决定投资的诸多因素中,利率是首要因素。在预期利润既定时,利率的下降降低了投资的成本,从而使对投资需求增加。反之,利率上升时,投资需求减少。根据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指出,货币供应量通过利率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的效果如何,与下面三个变量有很大关系。(1)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这一斜率反映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减少),利率下降(上升)的幅度的大小。当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如果利率变化幅度不大,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效果就会受到阻碍。(2)投资边际效率曲线的斜率。它反映的投资随利率下降(上升)而相应增加(减少)的数额。这是利率途径的关键之处。(3)投资与收入相关联的乘数。投资可以通过乘数加速原理,使收入多倍增加或减少。模型所体现的利率传导途径如下(见图3.1):假设在一年的开始,人们预期的曲线和曲线是均衡点点,正好是货币当局所希望达到的目标。当假设经济存在来自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冲击时,那么曲线会向右下移动,实际的曲线在曲线的位置,而不是原来的曲线。这时均衡点在处,偏离了货币当局的目标。当货币当局发现实际利率低于目标值时,就会减少货币供应量,曲线从曲线逐步移回曲线,利率逐步上升,一直恢复到目标值处。因此,充分运用利率传导途径,可以有效地避免货币供应量变化冲击经济增长的影响。图3.1利率传导途径因此,利率传导途径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尽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发挥利率传导的有利方面,货币供应量更好地通过利率途径促进经济增长。凯恩斯的利率传导理论以及IS-LM模型,从理论上较为明确地阐述了利率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并且BenS.Bernanke和AlanS.Blinder(1992)[47]、JohnB.Taylor(1995)[48]、FriedmanB.M&Kuttner(1992)[49]、张醒洲(1995)[50]等人的研究成果从实证上有力地支持了理论上的结论。下面我们利用凯恩斯的利率传导理论考察我国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关系。本文选取2000-2009的三个月银行存款利率(CHTR)和GDP当期值季度数据作为样本,运用Grange检验来判断两者的关系。其中,我国利率和GDP数据分别来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和中国景气月报,其结果如表3.1:表3.12000-2009我国三个月短期存款利率(CHTR)和GDP的Granger因果检验
NullHypothesis:ObsF-StatisticProbability
CHTRdoesnotGrangerCauseGDP331.184930.34262
GDPdoesnotGrangerCauseCHTR2.47868*0.07110
CHTRdoesnotGrangerCauseGDP293.45047**0.02658
GDPdoesnotGrangerCauseCHTR0.586610.77156注:*、**分别表示在10%、5%显著性水平上拒绝原假设。从表3.1中可知,我国商业银行三个月短期存款利率与GDP存在显著性Granger因果关系,只是通过因果检验的滞后期有所不同。在滞后期为4的情况下,GDP是商业银行三个月短期存款利率的Granger原因;在滞后期为8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三个月短期存款利率是GDP的Granger原因。利率传导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利率的市场化程度。市场化利率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自身的资金状况以及对未来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自主地调节利率水平,并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金融结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三个月短期存款利率对GDP影响的同步性会增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能够及时地通过利率传导途径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2信贷机制传统的货币传导机制注重货币供应量与产出之间的联系,而经济中的金融结构和金融流量往往被抽象掉了。事实上,金融机构和信贷市场在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传导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金融中介机构(如:商业银行)可以提高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它的负债和货币存量完全有可能真实地衡量整个金融活动。随着金融机构的复杂化,经济学家认为信贷传导机制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传导:银行信贷途径(即模型)和资产负债途径。1.银行信贷途径(即模型)伯兰克和布林达(Bernake&Blinder)[51]在《信用、货币和总需求》一文中首次对银行信贷问题进行了正式探讨。他们在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金融资产的差异性,并扩大了模型分析框架中的金融产品种类,共同建立了一个银行信贷传导途径模型(即模型)。在模型中,金融市场有货币和债券两种商品,然而真正纳入到这一模型的只有货币,其作用体现在曲线中。因此,要把金融市场的作用真正引入需要至少存在货币、债券和银行贷款三个金融商品。伯兰克和布林达于是用曲线代替传统的曲线。“”是Credit和Commodity的合称,代表信贷市场与商品市场同时出清。曲线不仅会受到市场的冲击而移动,也会因受到信用市场的冲击而移动。通过模型,得到与模型不同的结论。模型(如图3.2)所表明的银行信贷的传导机制是:当货币当局实行积极的货币政策时,货币供应量()增加,一方面银行活期存款()增加,曲线向右移动至曲线,使利率由下降到,产出由增加到;另一方面,因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曲线也向右移动到曲线。模型中所反映的银行信贷途径也可用如下示意图描述:即随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银行活期存款()增加,银行可贷资金增加,银行的贷款供给()增加,使的那些依靠银行贷款的借款者增加投资支出(),最终产出增加。图3.2模型上述模型说明以贷款供给量为中介的传导效应,可以通过信用供给的变化造成曲线移动,从而对经济发挥作用。由此可见,银行信贷是货币供应量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条重要传导途径。2.资产负债途径资产负债途径又称净财富途径。该理论从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对特定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的影响角度来解释信贷传导机制的重要作用。该理论的倡导者认为,资产负债之所以能起到传导作用,是因为外源融资溢价取决与银行信贷供给量,也与特定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密切相关。具体地说,企业资产负债状况的恶化使得企业的净财富减少,从而贷款者的贷款抵押减少,因此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将会趋向严重,贷款者减少来对借款者的贷款,借款者既无法从市场直接融资又无法获得银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四年外墙面砖施工企业信用担保合同样本3篇
- 二零二五年航空货运绿色包装材料采购合同3篇
- 气化炉辐射废锅水冷壁振打响应特性及除灰过程的数值研究
- 2025年度工业互联网平台租赁协议及数据共享合作合同4篇
- 面向运放电路的间歇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 2025年绿色环保型住宅钢筋绑扎施工承揽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撤资退股股权变现及收益分配合同2篇
- 2025年度大型餐饮连锁集团员工劳动权益保障合同2篇
- 2024版权质押合同协议书(音乐作品)
- 2025年消防设备安装与消防系统远程监控服务合同3篇
- 建筑史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金蓉颗粒-临床用药解读
- 社区健康服务与管理教案
- 2023-2024年家政服务员职业技能培训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3年(中级)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必刷500题)
- 藏历新年文化活动的工作方案
- 果酒酿造完整
- 第4章-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
- 生涯发展展示
- 手术室应对突发事件、批量伤员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
- 动机-行为背后的原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