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1页
陕西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2页
陕西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3页
陕西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4页
陕西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部分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含答案)文言文阅读专题

陕西省榆林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魏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之。”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原望干上。”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B.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C.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D.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其兵”中的“止”与“则耻师焉”(《师说》)中的“耻”的词类活用相同。

B.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者称为上卿。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社指土神,而稷指谷神。

D.“愿以为子”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向群臣问计,只有姚贾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出使四国,打消他们攻打秦国的念头,秦王于是隆重地为他置办行装。

B.姚贾出使四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打消了四国攻秦的念头,还和四国结交而还,秦王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姚贾,却引发韩非对他的嫉妒和诽谤。

C.韩非诬告姚贾耗费了秦国的珍宝,却未必能把四国真正拉拢住,还揭发姚贾在魏国做过盗贼,在赵国又被驱逐,因此不适宜参与秦国的国家大事。

D.韩非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秦王因此大怒而质问姚贾。姚贾的辩解有理有据,令秦王信服,秦王于是对他信任不疑,而处死了进谗言的韩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②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尘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遇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B.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C.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D.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B.“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与“我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C.“度吾所能行为之”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为”字含义相同。

D.“若真鄙儒也”与“肉食者鄙”(《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鄙”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投降汉王之前,叔孙通先后侍奉过项梁、怀王、项王等人,很少从一而终,一些人对他嗤之以鼻,认为此人不合古法,人品不佳。

B.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他取消秦朝严苛的仪礼法规,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群臣在朝廷的粗鲁举止让他感到头疼。

C.叔孙通深知皇上心意,便主动请缨,希望征召鲁地儒生跟他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规范,可是有两位儒生固守气节,不愿合作。

D.叔孙通总结古代礼仪、参考秦朝典范,建立一套庄重威严的朝廷礼仪。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高祖视察后觉得不错,对他大加奖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

②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文帝天嘉三年。齐主之为长广王也,清都和士开以善握槊、弹琵琶有宠,辟为开府行参军,及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四年,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有宠于齐主,齐主外朝视事,或在内宴赏,须臾之间,不得不与士开相见,或累日不归,一日数入,或放还之后,俄顷即追,未至之间,连骑督趣。奸谄百端,宠爱日隆,前后赏赐,不可胜纪。每侍左右,言辞容止,极诸鄙亵,以夜继昼,无复君臣之礼。常谓帝曰:“自古帝王,尽为灰土,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极意为乐,纵横行之,一日取快,可敌千年。国事尽付大臣,何虑不办,无为自勤约也。”帝大悦,三四日一视朝,书数字而已,略无所言,须臾罢入。帝使士开与胡后握槊,河南康献王高孝瑜谏曰:“皇后天下之母,岂可与臣下接手。”孝瑜又言:“赵郡王叡,其父死于非命,不可亲近。”由是叡及士开共谮之。士开言“孝瑜奢僭”,叡言“山东唯闻河南王,不闻有陛下”。帝由是忌之。孝瑜窃与尔朱御女言,帝闻之,大怒。夏六月庚申,顿饮孝瑜酒三十七杯。孝瑜体肥大,腰带十围,帝使左右娄子彦载以出,鸩之于车,至西华门,烦躁投水而绝。赠太尉、录尚书事。诸侯在宫中者,莫敢举声,唯河间王孝琬大哭而出。六年。齐著作郎祖珽有文学,多技艺,而疏率无行。又坐诈盗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①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世祖为长广王,珽为胡桃油献之,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孝徵梦殿下乘龙上天”。王曰:“若然,当使兄大富贵。”及即位,擢拜中书侍郎,迁散骑常侍。与和士开共为奸谄。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周灭齐》)

【注】①华林遍略,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类书之一,一共六百二十卷,成书后广为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B.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C.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D.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不与士开相见”与“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相”含义不同。

B.“竟复何异”与“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含义相同。

C.“孝瑜窃与尔朱御女言”与“窃计欲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窃”含义相同。

D.“莫敢举声”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两句中的“莫”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都人和士开由于擅长握槊游戏和弹琵琶而被北齐国主武成帝宠信,多次升迁官职;他阿谀逢迎,受到的赏赐不可胜数。

B.北齐国主武成帝对和士开宠信有加,上朝听政,抑或是在宫内饮宴赏玩,片刻工夫也不离开他,有时一连几天不让他回家。

C.和士开侍奉武成帝,言谈举止卑鄙下流,不顾君臣礼节,还劝说武成帝趁着年轻,纵情取乐,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处理。

D.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因劝谏武成帝处死和士开、远离赵郡王高叡,受到武成帝的猜疑,最终落得被下毒、投水而死的下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大悦,三四日一视朝,书数字而已,略无所言,须臾罢入。

②又坐诈盗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叹曰:“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乃还甘泉,类祠太一。初,司马相如病且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劝上封泰山。上感其言,会得宝鼎,上乃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而诸方士又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采《尚书》《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禅仪,数年不成。上以问左内史兒宽,宽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上为封禅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诏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封禅》)

武帝之淫祠以求长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宽,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琅琅乎大言之无惭矣;乃附会缘饰,以赞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为表里。武帝利赖其说,采儒术以文其淫诞,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缁黄之徒,而灭裂极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B.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C.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D.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北河”与“临帝子之长洲”(《滕王阁序》)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劝上封泰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两句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C.“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与“用之不竭”(《赤壁赋》)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

D.“群臣更上寿颂功德”与“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两句中的“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时,对于黄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询问,在得知此处仅为衣冠冢时,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

B.汉武帝被司马相如临终颂功德、言符瑞的遗书打动,又恰逢得到宝鼎,便动了到泰山封禅祭祀的念头,并与公卿大臣进行商议。

C.汉武帝采纳了兒宽的建议,自己制定了封禅仪式,并于元封元年夏季四月进行了封禅大典。封禅结束后,群臣都歌颂汉武帝的功德。

D.王夫之对于汉武帝封禅之举是不认同的,认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师的欺蒙,并认为汉武帝过度祭祀的行为破坏、违背了先王之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

(2)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陕西省咸阳市2023年高考模拟检测(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傧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度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切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得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指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与“合纵”相对,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

B.九鼎,中国的代名词,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C.“守白马之津”的“津”和“风烟望五津”的“津”含义不同,前者指“渡口”,后者指“交通要道”。

D.车裂,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为五块,有时直接用五头牛或马来拉,所以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主张游说赵武灵王,首先将国书献给赵国的御史,然后当面向赵王阐明秦国立场,凸显事件的严肃性。

B.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只是一种借口。秦国以自己曾受赵国威胁为由胁迫赵王,根本目的是想让赵国接受连横之策,臣服于秦国。

C.张仪游说赵武灵王时说秦国已经派出三路大军围攻赵国,即让齐国军队驻扎在邯郸之东,韩、魏军队驻扎在黄河以南等。

D.面对不利的形势,赵武灵王托词奉阳君蒙蔽先王,自己较少参与国政,最终决定亲自朝见秦惠文王,并把河间之地割给秦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

②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陕西省2023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彭宣字子佩,淮阳阳夏人也。治《易》,事张禹,举为博士,迁东平太傅。禹以帝师见尊信,荐宣经明有威重,可任政事,繇是入为右扶风,迁廷尉,以王国人出为太原太守。数年,复入为大司农、光禄勋、右将军。哀帝即位,徙为左将军。岁余,上欲令丁、傅处爪牙官,乃策宣曰:“有司数奏言诸侯国人不得宿卫,将军不宜典兵马,处大位。朕唯将军任汉将之重,而子又前取淮阳王女,婚姻不绝,非国之制。使光禄大夫曼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其上左将军印绶,以关内侯归家。”宣罢数岁,谏大夫鲍宣数荐宣。会元寿元年正月朔日蚀,鲍宣复言,上乃召宣为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转为大司空,封长平侯。会哀帝崩,新都侯王莽为大司马,秉政专权。宣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老眊,数伏疾病,昏乱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俟置沟壑。”莽白太后,策宣曰:“惟君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眊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也。使光禄勋丰册诏君,其上大司空印绶,便就国。”莽恨宣求退,故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宣居国数年,薨,谥曰顷侯。传子至孙,王莽败,乃绝。

(选自《汉书·彭宣传》,有删改)

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阳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青师宜置酒设乐与弟子相娱。禹将崇入后堂饮食,优人管弦铿锵极乐,昏夜乃罢。而宣之来也,禹见之于便坐,讲论经义,日晏赐食不过一肉卮酒相对。宣未尝得至后堂,及两人皆闻知,各自得也。

(选自《汉书·张禹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

B.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

C.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

D.宣为人恭俭有法度/而崇恺弟多智/二人异行/禹心亲爱/崇敬宣/而疏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博士,学官名。汉代设有最高学府太学,博士主要职责是在太学掌经教授学问,隶属于太常。

B.有司,指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

C.乞骸骨,指古代官吏因身体状况,请求赐还自己年老的身体,回老家安度晚年。

D.朔,指古代农历最后一天。朔对应的月初称为晦,农历十五称为望,十六称为既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彭宣富有学识,受到多人推重。他通《周易》,被举荐为博士;被罢职后,得到张禹、鲍宣多次推荐。

B.彭宣牵连诸侯,任职受到影响。他多次身处要职,又与淮阳王结为儿女亲家,在京城任职不合汉礼。

C.彭宣懂得进退,顾全大局。汉哀帝驾崩后,他位居三公。彭宣上书自己年老无能,怕影响国家政务,请求退职归乡。

D.彭宣重视晚节,审时度势。王莽专权,他不与王莽合作,遭到王莽不满,被剥夺了赐黄金和享受安车驷马的礼遇。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禹以帝师见尊信,荐宣经明有威重,可任政事,繇是入为右扶风。

(2)惟君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眊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也。

陕西省渭南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Ⅰ)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贞观六年春,文武官复请封禅,上曰:“御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封数尺之土,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犹请之不已,上亦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联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六者,然承隋末大乱之后,户口未复,仓廪尚虚,而车驾东巡,千乘万骑,其供顿劳费,未易任也。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丛;今自伊、洛以东至于海、岱,烟火尚希,灌莽极目,此乃引戎狄入腹中,示之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座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闰八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征,昔为仇雄,不谓今日得此同宴。”上曰:“征、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征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征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课,庸何伤!”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上大笑曰:“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征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B.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C.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D.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昔秦始皇封禅/而汉文帝不封禅/后世岂以文帝之贤/不及始皇邪/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群臣犹请之不已”“学不可以已”(《劝学》)两句中的“已”字含义相同。

B.“仓廪尚虚”“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赤壁赋》)两句中的“虚”字含义相同。

C.“若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吾从而师之”(《师说》)两句中的“从”字含义不同。

D.“庸何伤”“子曰:‘何伤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伤”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武官员劝唐太宗登泰山封禅,唐太宗认为祭天地不一定要到泰山才显其诚意,但群臣们进谏请求不已,太宗有所动摇。

B.唐太宗欲登泰山封禅,只有魏征认为不可,太宗内心不悦,所以六问魏征,正是因为魏征极力劝阻,太宗封禅之事才得以停止。

C.魏征与王珪曾经是政治仇敌,但他们二人能够“尽心所事”,最终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重用。

D.魏征认为正因唐太宗开导臣子,让臣子们畅所欲言,大臣们才敢冒犯龙颜进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唐太宗是一位明睿之君。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且陛下封禅,则万国咸集,远夷君长,皆当扈从。

(2)人言魏征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

文言文阅读专题

陕西省榆林市2023年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文言文阅读

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使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金千斤,衣以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悦,贾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于赵而逐。取世监门子、魏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之。”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赵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原望干上。”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B.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C.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D.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止其兵”中的“止”与“则耻师焉”(《师说》)中的“耻”的词类活用相同。

B.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者称为上卿。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社指土神,而稷指谷神。

D.“愿以为子”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向群臣问计,只有姚贾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出使四国,打消他们攻打秦国的念头,秦王于是隆重地为他置办行装。

B.姚贾出使四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打消了四国攻秦的念头,还和四国结交而还,秦王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姚贾,却引发韩非对他的嫉妒和诽谤。

C.韩非诬告姚贾耗费了秦国的珍宝,却未必能把四国真正拉拢住,还揭发姚贾在魏国做过盗贼,在赵国又被驱逐,因此不适宜参与秦国的国家大事。

D.韩非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秦王因此大怒而质问姚贾。姚贾的辩解有理有据,令秦王信服,秦王于是对他信任不疑,而处死了进谗言的韩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

②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要结合出处、语境,整体把握语句含意,从易入手,各个突破。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抓住关键词,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解答】(1)句意:这四个人,都忍受过耻辱,遭受天下人的诽谤,但明君能任用他们,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国立功。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看他的污点,不听信别人指摘他的过失,主要看他能否为自己所用。

“诟丑”作“有”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AC;

“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句式对称,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前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2)A.“词类活用相同”错误。“止”与“耻”的词类活用不同,前者为使动用法,使……停止;后者为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让他们停止军事行动。/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

B.正确。

C.正确。

D.“以为”都是“以之为”的省略,“把(用)……做……”。句意:都愿让他做自己的儿子。/把它们铸成十二个大铜人像。

故选:A。

(3)D.“韩非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秦王因此大怒而质问姚贾”错误。依据原文“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可知,令秦王大怒而质问姚贾的,主要是韩非诬告姚贾利用秦王的权势、秦国的珍宝和诸侯相勾结,不是“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

故选:D。

(4)①“图”,对付,谋取;“靡”,耗费,耗损;“奈何”,怎么。

译文: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怎么对敌?

②“以”,用,利用;“交于诸侯”,状语后置,和诸侯相勾结;“愿”,希望。

译文: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

答案:

(1)B

(2)A

(3)D

(4)①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怎么对敌?

②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

译文:

燕、赵、越、楚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多人商议对策。秦王问道:“当下四国联合攻秦,而我国正当财力衰竭、战事失利之时,应该如何对敌?”大臣们不知怎样回答。这时姚贾站出来自告奋勇说:“臣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破坏他们的阴谋,阻止战事的发生。”秦王觉得可行,便拨给他战车百辆,黄金千斤,并让他穿戴起自已的衣冠,佩上自己的宝剑。于是姚贾辞别秦王,遍访四国。姚贾此行,不但达到了制止四国攻秦的战略,而且还与四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秦王十分高兴,马上封给他1000户城邑,并任命他为上卿。秦臣韩非指责姚贾说:“姚贾拿着珍珠重宝,出使荆、吴、燕、代等地,长达三年,这些地方的国家未必真心实意和秦国结盟,而本国国库中的珍宝却已散尽。这实际上是姚贾借大王的权势,用秦国的珍宝,私自结交诸侯,希望大王明察。更何况姚贾不过是魏都大梁一个守门人的儿子,曾在魏国作过盗贼,虽然在赵国作过官,后来却被驱逐出境,这样一个看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让他参与国家大事,不是勉励群臣的办法!”

于是秦王召来姚贾问道:“寡人听说你用秦国的珍宝结交诸侯,可有此事?”姚贾坦道:“有。”秦王变了脸色说道:“那么你还有什么面目再与寡人相见?”姚贾回答说:“昔日曾参孝顺父母,天下人都希望有这样的儿子;伍胥尽忠报主,天下诸侯都愿以之为臣;贞女擅长女工,天下男人都愿以之为妻。而臣效忠于大王,大王却不知道,臣不把财宝送给那四个国家,还能让他们归服谁呢?大王再想,假如臣不忠于王,四国之君凭什么信任臣呢?夏桀听信谗言杀了良将关龙逢,纣王听信谗言杀了忠臣比干,以至于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就不会再有忠臣为国出力了。”秦王又说道:“寡人听说你是看门人之子、魏之盗贼、赵之逐臣。”姚贾道:“姜太公是一个被老婆赶出家门的齐人,在朝歌时连肉都卖不出去的无用的屠户,也是被子良驱逐的家臣,他在棘津时卖劳力都无人雇用。但文王慧眼独具,以之为辅佐,最终建立王业。管仲不过是齐国边邑的商贩,在南阳穷困潦倒,在鲁国时曾被囚禁,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霸业。百里奚当初不过是虞国一个乞丐,身价只有五张羊皮,可是秦穆公任用他为相后竟能无敌于西戎,还有,过去晋文公倚仗中山国的盗贼,却能在城濮之战中获胜。这些人,出身无不卑贱,身负恶名,甚至为人所不齿,而明主加以重用,是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国家建立不朽的功勋。假如人人都像卞随、务光、申屠狄(古代隐士)那样,又有谁能为国效命呢?所以英明的君主不会计较臣子的过失,不听信别人的谗言,只考察他们能否为已所用。所以能够安邦定国的明君,不听信外面的毁谤,不封赏空有清高之名、没有尺寸之功的人。这样一来,所有为臣的不就不敢用虚名希求于国君了。”秦王道:“爱卿说的在理。”于是仍让姚贾出使列国而责罚了韩非。

【点评】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陕西省宝鸡市2023年高考一模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侯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夹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

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诸侍尘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乃拜叔孙遇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B.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C.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D.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法酒/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与“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师说》)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B.“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与“我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

C.“度吾所能行为之”与“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两句中的“为”字含义相同。

D.“若真鄙儒也”与“肉食者鄙”(《曹刿论战》)两句中的“鄙”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投降汉王之前,叔孙通先后侍奉过项梁、怀王、项王等人,很少从一而终,一些人对他嗤之以鼻,认为此人不合古法,人品不佳。

B.刘邦初即位,不喜欢繁文缛节,他取消秦朝严苛的仪礼法规,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群臣在朝廷的粗鲁举止让他感到头疼。

C.叔孙通深知皇上心意,便主动请缨,希望征召鲁地儒生跟他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礼仪规范,可是有两位儒生固守气节,不愿合作。

D.叔孙通总结古代礼仪、参考秦朝典范,建立一套庄重威严的朝廷礼仪。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高祖视察后觉得不错,对他大加奖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

②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吾不忍为公所为。

【答案】10.B11.C12.D

13.①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奔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

②您侍奉了将近十位主上,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忍心替您办这种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于是皇帝乘坐辇车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

“传警”作“百官”的谓语,后面断开;“引”的主语为“百官”,此处省略,前面断开,排除AD。

“振恐肃敬”并列短语,作“自诸侯王以下”的谓语,后面断开,排除C。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A.第一句中为“渐渐”,第二句中为“更加”,两者含义不同。句意:叔孙通知道皇帝渐渐讨厌这类事。/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B.第一句为“介词,和,跟”,第二句为“动词,赞成、赞许”,两者含义不同。句意: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和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我赞同曾皙的理想啊。

C.“含义相同”错误,第一句为“动词,做,制定”,第二句为“介词,被”,两者含义不同。句意: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去制定。/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

D.两句中的“鄙”都是“见识浅陋”的意思。句意: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身居高位、俸禄丰厚的人眼光短浅。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高祖视察后觉得不错,对他大加奖赏”错误,原文为“乃令群臣习肄”,是“高祖视察后觉得不错”然后命令群臣都来学习;“对他大加奖赏”是在长乐官建成后诸侯朝拜皇帝典礼以后。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及”,等;“从”,跟随,投奔;第一个“之”,到,第二个“之”,代词,他;“败于定陶”,状语后置。

②“事”,侍奉;“且”,将近;“面谀”,当面阿谀奉承。

参考译文:

叔孙通是薛县人。等项梁到了薛县,叔孙通便投奔了他。后来项梁在定陶战死,叔孙通就跟随了楚怀王。怀王被项羽奉为义帝,迁往长沙去了,叔孙通便留下奉事项羽。汉高帝二年,汉王刘邦带领五个诸候王攻进彭城,叔孙通就投降了汉王。汉王战败西去,叔孙通于是最终投靠了汉王。

汉高帝五年,天下已经统一,诸侯们在定陶共同尊推汉王为皇帝。当时汉高帝把秦朝的那些严苛的仪礼法规全部取消,只是拟定了一些简单易行的规矩。可是群臣在朝廷饮酒作乐争论功劳,醉了有的狂呼乱叫,甚至拔出剑来砍削庭中立柱,高帝为这事感到头疼。叔孙通知道皇帝渐渐讨厌这类事,就劝说道:“那些儒生很难为您进攻夺取,可是能够帮您保守成果。我希望征召鲁地的一些儒生,跟我的子弟们一起制定朝廷上的仪礼。”高帝说:“只怕会像过去那样的烦琐难行吧?”叔孙通说:“我愿意略用古代礼节与秦朝的礼仪糅合起来制定新礼节。”皇帝说:“可以试着办一下,但要让它容易通晓,考虑我能够做得到的。”

于是叔孙通奉命征召了鲁地儒生三十多人。鲁地有两个儒生不愿走,说:“您侍奉了将近十位主上,都是靠当面阿谀奉承取得亲近、显贵的。我们不忍心替您办这种事。您办的事不合古法,我们不走。您还是去吧,不要玷辱了我们!”叔孙通笑着说:“你们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啊,一点也不懂时世的变化。”

叔孙通就与征来的三十人一起向西来到都城,他们和皇帝左右有学问的侍从以及叔孙通的弟子一百多人,演习了一个多月。叔孙通说:“皇帝可以试来视察一下。”皇帝视察后,让他们向自己行礼,然后说:“我能做到这些。”于是命令群臣都来学习。汉高帝七年,长乐官已经建成,各诸侯王及朝廷群臣都来朝拜皇帝参加岁首大典。那礼仪是:先在天刚亮时,谒者开始主持礼仪,引导着诸候群臣、文武百官依次进入殿门,廷中排列着战车、骑兵、步兵和宫廷侍卫军士,摆设着各种兵器,树立着各式旗帜。谒者传呼“小步快走”。于是所有官员各入其位,大殿下面郎中官员站在台阶两侧,台阶上有几百人之多。凡是功臣、列侯、各级将军军官都按次序排列在西边,面向东;凡文职官员从丞相起依次排列在东边,面向西。

于是皇帝乘坐辇车从宫房里出来,百官举起旗帜传呼警备,然后引导着诸侯王以下至六百石以上的各级官员依次毕恭毕敬地向皇帝施礼道贺。诸侯王以下的所有官员没有一个不因这威严仪式而惊惧肃敬的。等到仪式完毕,再摆设酒宴。诸候百官等坐在大殿上都敛声屏气地低着头,按照尊卑次序站起来向皇帝祝颂敬酒。斟酒九巡,谒者宣布“宴会结束”。最后监察官员执行礼仪法规,找出那些不符合礼仪规定的人把他们带走。从朝见到宴会的全部过程,没有一个敢大声说话和行动失当的人。大典之后,高帝非常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当皇帝的尊贵啊。”于是授给叔孙通太常的官职,赏赐五百斤金。

陕西省安康市2023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文帝天嘉三年。齐主之为长广王也,清都和士开以善握槊、弹琵琶有宠,辟为开府行参军,及即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四年,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有宠于齐主,齐主外朝视事,或在内宴赏,须臾之间,不得不与士开相见,或累日不归,一日数入,或放还之后,俄顷即追,未至之间,连骑督趣。奸谄百端,宠爱日隆,前后赏赐,不可胜纪。每侍左右,言辞容止,极诸鄙亵,以夜继昼,无复君臣之礼。常谓帝曰:“自古帝王,尽为灰土,尧舜、桀纣,竟复何异?陛下宜及少壮,极意为乐,纵横行之,一日取快,可敌千年。国事尽付大臣,何虑不办,无为自勤约也。”帝大悦,三四日一视朝,书数字而已,略无所言,须臾罢入。帝使士开与胡后握槊,河南康献王高孝瑜谏曰:“皇后天下之母,岂可与臣下接手。”孝瑜又言:“赵郡王叡,其父死于非命,不可亲近。”由是叡及士开共谮之。士开言“孝瑜奢僭”,叡言“山东唯闻河南王,不闻有陛下”。帝由是忌之。孝瑜窃与尔朱御女言,帝闻之,大怒。夏六月庚申,顿饮孝瑜酒三十七杯。孝瑜体肥大,腰带十围,帝使左右娄子彦载以出,鸩之于车,至西华门,烦躁投水而绝。赠太尉、录尚书事。诸侯在宫中者,莫敢举声,唯河间王孝琬大哭而出。六年。齐著作郎祖珽有文学,多技艺,而疏率无行。又坐诈盗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①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世祖为长广王,珽为胡桃油献之,因言“殿下有非常骨法,孝徵梦殿下乘龙上天”。王曰:“若然,当使兄大富贵。”及即位,擢拜中书侍郎,迁散骑常侍。与和士开共为奸谄。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二十五·周灭齐》)

【注】①华林遍略,南北朝时期最重要的类书之一,一共六百二十卷,成书后广为流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B.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C.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D.显祖/时珽为秘书丞/盗华林遍略/及有他赃/当绞/除名为民/显祖虽憎其数犯法/而爱其才伎令/直中书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不与士开相见”与“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相”含义不同。

B.“竟复何异”与“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竟”含义相同。

C.“孝瑜窃与尔朱御女言”与“窃计欲亡赵走燕”(《廉颇蔺相如列传》)两句中的“窃”含义相同。

D.“莫敢举声”与“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赤壁赋》)两句中的“莫”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都人和士开由于擅长握槊游戏和弹琵琶而被北齐国主武成帝宠信,多次升迁官职;他阿谀逢迎,受到的赏赐不可胜数。

B.北齐国主武成帝对和士开宠信有加,上朝听政,抑或是在宫内饮宴赏玩,片刻工夫也不离开他,有时一连几天不让他回家。

C.和士开侍奉武成帝,言谈举止卑鄙下流,不顾君臣礼节,还劝说武成帝趁着年轻,纵情取乐,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处理。

D.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因劝谏武成帝处死和士开、远离赵郡王高叡,受到武成帝的猜疑,最终落得被下毒、投水而死的下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帝大悦,三四日一视朝,书数字而已,略无所言,须臾罢入。

②又坐诈盗官粟三千石,鞭二百,配甲坊。

【答案】10.C11.B12.D

13.①武成帝听后非常高兴,三四天才临朝听政一次,仅仅批示几个字而已,全不说什么话,一会就散朝回宫。

②又因为犯下诈骗盗窃官家三千石小米的罪行,被抽打二百鞭,发配到甲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文宣帝高洋时,祖珽出任秘书丞,盗窃《华林遍略》,还涉及其他一些犯罪行为,依法本应该被绞死,最终被免职为民。文宣帝高洋虽然憎恶祖珽屡次犯法,然而爱惜他的文才技艺,便让他在中书省职守。

“显祖时”,为时间状语,放在句首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排除AD。

“除名”,固定词语,开除官籍,中间不能断开;“其才伎”,他的文才技艺,作“爱”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B。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实词含义的能力。

A.相互;相貌。句意:不能不与和士开相见。/我已经没有做高官、享厚禄的福相。幸运的是能娶到这样的女子做妻子。

B.“含义相同”错误,最终;从始至终。句意:最终有什么区别呢?/怎么整天静悄悄地呆在这里,像个闺女一样?

C.都是私下、私自。句意:高孝瑜曾经私下和尔朱御女交谈。/私下里想要舍弃赵国投奔燕国。

D.代词,没有谁,没有人;副词,没有、不。句意:没有谁敢声张。/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劝谏武成帝处死和士开”错误,原文有“帝使士开与胡后握槊”、高孝瑜谏曰:“皇后天下之母,岂可与臣下接手”,可见只是谏言并没有劝武成帝处死和士开。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视朝”,临朝听政;“略”,全,皆;“罢入”,散朝回宫。

②“坐”,因……犯罪;“鞭”,鞭打;“配”,发配。

参考译文:

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北齐国主武成帝高湛还是长广王时,清都人和士开因为擅长握槊游戏、弹琵琶而被宠信,被征召并授予开府行参军一职,等到武成帝即位,多次升迁至给事黄门侍郎。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北齐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和士开受到北齐武成帝高湛宠信,武成帝上朝听政,或是在宫内饮宴赏玩,即使是片刻工夫,也不能不与和士开相见,有时武成帝一连几天不让他回家,有时一天几次召他进宫,有时刚让他回去,不大一会儿又要把他追回来,和士开还没到达之时,武成帝接连派人骑马催促。和士开想方设法阿谀逄迎,日益受武成帝宠爱,前后收到的赏赐,多得不可胜数。和士开每次侍奉在武成帝身边,说话言语,表情举止,都极为卑鄙下流,夜以继日,不再遵守君臣之间的礼节。和士开经常对武成帝说:“自古以来的帝王,最终都会变成泥土,尧舜、桀纣,最终有什么区别呢?陛下应该趁着身强力壮,随心所欲,纵情取乐,一天行乐,可以胜过千年。国家大事都交给大臣,还担心有什么不能办的呢,用不着亲自操劳节俭。”武成帝听后非常高兴,三四天才临朝听政一次,仅仅批示几个字而已,全不说什么话,一会就散朝回宫。北齐武成帝高湛让和士开与胡皇后玩握槊游戏,河南康献王高孝瑜劝谏说:“皇后是百姓之母,怎么可以和臣下的手接触呢。”高孝瑜又说:“赵郡王高叡,他的父亲死于非命,陛下不可与他亲近。”因此高叡与和士开共同进高孝瑜的谗言。和士开说“高孝瑜奢侈程度超越他的身份”,高叡说:“山东只听说有河南王,听不到有陛下”。武成帝因此猜忌高孝瑜。高孝瑜曾经私下和尔朱御女交谈,武成帝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天嘉四年(563年)夏季六月庚申(二十八日),武成帝一次让高孝瑜喝了三十七杯酒。高孝瑜身体肥胖硕大,腰粗十围,武成帝派身边亲信娄子彦用车将高孝瑜载着拉出来,在车上又给高孝瑜灌了毒酒,到了西华门,(高孝瑜毒药发作)烦躁投水而死。武成帝给高孝瑜赠官为太尉、录尚书事。在宫中的各个诸侯,都不敢声张,只有河间王高孝琬从宫中大哭而出。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北齐著作郎祖珽很有文才,擅长多种技艺,然而却为人粗疏轻率,缺乏德行。又因为犯下诈骗盗窃官家三千石小米的罪行,被抽打二百鞭,发配到甲坊。文宣帝高洋时,祖珽出任秘书丞,盗窃《华林遍略》,还涉及其他一些犯罪行为,依法本应该被绞死,最终被免职为民。文宣帝高洋虽然憎恶祖珽屡次犯法,然而爱惜他的文才技艺,便让他在中书省职守。武成帝高湛还是长广王时,祖珽做了胡桃油进献给他,趁机进言“殿下有非同寻常的骨相,我梦见殿下乘龙飞上青天”。长广王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一定让老兄大富大贵。”等到武成帝即位,提拔祖珽为中书侍郎,又晋升为散骑常侍。与和士开一起奸诈作恶,阿谀逢迎。

陕西省汉中市2023届高三教学质量第一次检测考试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元鼎五年冬十月,上行自云阳,北历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北登单于台,至朔方,临北河。还,祭黄帝冢桥山,释兵须如。上曰:“吾闻黄帝不死,今有冢,何也?”公孙卿曰:“黄帝已仙上天,群臣思慕,葬其衣冠。”上叹曰:“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乃还甘泉,类祠太一。初,司马相如病且死,有遗书颂功德,言符瑞,劝上封泰山。上感其言,会得宝鼎,上乃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而诸方士又言:“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采《尚书》《周官》《王制》之文,草封禅仪,数年不成。上以问左内史兒宽,宽曰:“封泰山,禅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节也。然享荐之义,不著于经。臣以为封禅告成,合祛于天地神祇,唯圣主所由制定其当,非群臣之所能列。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唯天子建中和之极,兼总条贯,金声而玉振之,以顺成天庆,垂万世之基。”上乃自制仪,颇采儒术以文之。上为封禅祠器,以示群儒,或曰“不与古同”,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上又以古者先振兵释旅,然后封禅。元封元年春正月,上行幸缑氏,礼祭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者三。诏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草木,以山下户三百为之奉邑。夏四月,还至奉高,礼祠地主于梁父。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都尉霍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天子从禅还,坐明堂,群臣更上寿颂功德。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封禅》)

武帝之淫祠以求长生,方士言之,巫言之耳。兒宽,儒者也,其言王道也,琅琅乎大言之无惭矣;乃附会缘饰,以赞封禅之举,与公孙卿之流相为表里。武帝利赖其说,采儒术以文其淫诞,先王之道,一同于后世缁黄之徒,而灭裂极矣。

(节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B.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C.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D.封禅者/合不死之名也/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临北河”与“临帝子之长洲”(《滕王阁序》)两句中的“临”字含义相同。

B.“劝上封泰山”与“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逍遥游》两句中的“劝”字含义不同。

C.“于是尽罢诸儒不用”与“用之不竭”(《赤壁赋》)两句中的“用”字含义相同。

D.“群臣更上寿颂功德”与“莫辞更坐弹一曲”(《琵琶行》)两句中的“更”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时,对于黄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询问,在得知此处仅为衣冠冢时,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

B.汉武帝被司马相如临终颂功德、言符瑞的遗书打动,又恰逢得到宝鼎,便动了到泰山封禅祭祀的念头,并与公卿大臣进行商议。

C.汉武帝采纳了兒宽的建议,自己制定了封禅仪式,并于元封元年夏季四月进行了封禅大典。封禅结束后,群臣都歌颂汉武帝的功德。

D.王夫之对于汉武帝封禅之举是不认同的,认为他受到了方士和巫师的欺蒙,并认为汉武帝过度祭祀的行为破坏、违背了先王之道。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将举大事,优游数年,使群臣得人人自尽,终莫能成。

(2)又以五载一巡狩,用事泰山,令诸侯各治邸泰山下。

【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分,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解答】(1)句意:封禅的意义就是不死。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陛下如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无风雨的时候,即刻行礼就算是上山封祭了。“……者,……也”表判断可排除A、B;“秦皇帝”不可断开,可排除A、C;“即无风雨“不可断开,可排除B、C。

故选:D。

(2)A.皆为“来到”。

B.前者为“劝说”,后者为“奋勉、勉励”。

C.前者为“任用”,后者为“使用”。

D.前者为“轮番”,后者为“再、又”。

故选:C。

(3)A.“汉武帝在桥山祭祀黄帝陵时,对于黄帝陵墓的存在有所不解并向大臣询问,在得知此处仅为衣冠冢时,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相关语句“吾后升天,群臣亦当葬吾衣冠于东陵乎”可知,汉武帝认为他死后他的臣子把自己的衣冠葬在东陵,而选项则表述的是“(汉武帝)认为自己也会像黄帝一样”。

故选:A。

(4)①“举大事”,举行大典;“优游”,拖延;“自尽”,尽了自己的力气。译文:如今将要举行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使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

②“五载一巡狩”,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治邸”,修建官邸;“泰山下治邸”,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正常语序是“(于)泰山下治邸”。译文: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

答案:

(1)D

(2)C

(3)A

(4)①如今将要举行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使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

②又规定:天子每五年巡游一次,至泰山祭祀,各诸侯封国都要在泰山脚下修建官邸。

参考译文:

____________元鼎五年冬季十月,汉武帝自云阳向北,经上郡、西河、五原,出长城,再向北登单于台,直至朔方,来到北河。汉武帝回朝,在桥山祭黄帝陵,行至须如,将征调的兵卒遣散。汉武帝问道:“我听说黄帝长生不老,可如今有他的陵墓,这是为什么呢?”公孙卿回答说:“黄帝成仙升天以后,群臣想念他,所以建陵将他的衣冠埋葬。”汉武帝感叹道:“我将来升天后,群臣也会把我的衣冠葬在东陵吗?“于是汉武帝回到甘泉宫,祭祀太一神。当初,司马相如病重将死,临终时留下遗书,称颂汉武帝的功德,并谈及祥瑞之事,劝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祭祀天地。汉武帝深受感动,适逢获得宝鼎,他便与公卿大臣和儒生们商议封禅之事。天子封禅泰山,是极为少见的事,有关资料已旷废绝灭,无人知道礼仪的详细情形。方士们认为:“封禅的意义就是不死。黄帝以前的君主,封禅都招来怪物,以与神灵相通,而秦始皇就未能在泰山顶上祭天。陛下如一定上山,上到一定高度,乘无风雨的时候,即刻行礼就算是上山封祭了。”于是,汉武帝命儒生们采用《尚书》《周官》《王制》等书的记载,草拟封禅的礼仪,数年还未拟出。汉武帝拿它询问左内史兒宽的意见,兒宽说:“在泰山祭天,在梁父山祭地,显扬祖先的姓氏,考求上天的瑞应,是帝王的盛典。但献礼的仪式,在经书中却无记载。我认为,封禅典礼的完成,意味着同天地神灵的联系,只有圣明的君主才能制定适当的礼仪,而不是臣下所能拟就的。如今将要举行大典,已经拖了数年时间,使群臣人人各自尽了全力,却始终未能拟出。只有天子才能掌握中正平和的最高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