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写作的多样性与独特性第一节写出自己的个性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个性化在写作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写作的个性化追求;2、重点培养学生在抒写情感、写作思维两个方面的个性化特点。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分析和例文探讨,使学生明白什么是写作的个性化,进而了解个性化对于写作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片段训练和整篇习作,从而将理论知识和写作实践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个性化习作能力。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考场作文雷同现象分析导入2、同题作文分析导入二、作文个性化探究1、什么是文章的个性化?个性化指的是抒写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具有创新思维、选材和语言都具有独到之处的文章。2、个性化作文的基本要求。个性化作文要求学生能自主写作,写出的文章真实、有创新,同时还应该健康。“自主”、“真实”、”创新”、“健康”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1)自主。即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出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外部的过多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简单套袭;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因此要求确定的题目要有一定的宽度,不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2)真实。即写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看法,不是胡编乱造。真话、实话不仅要求心里怎样想,就怎样说,怎样写,还要求有个客观的标准,即准确性。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要“求诚”,即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假若有所表白,这应是有关人间事情的,则必须合乎事理的实际,切乎生活的实况;假若有所感兴,当是不吐不快的,本自内心的郁积,发乎情性的自然。这种要求可以称为“求诚”。(3)创新。即言别人之未言,发别人之未发,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要不断追求新鲜的东西。作文所阐述的观点,往往是自己独出心裁的见解,是所发现的新颖的、独到的、有价值的东西。开发创新意识,就是鼓励学生思考问题能多方向,多角度,多层次,由已知导向未知,发现新事物,发现别人未觉察、不易觉察的东西,并从中求新、求异。与此同时,又要引导学生善于对思维过程中取得的种种信息进行判断,提炼,概括,推理,比较,使之朝一个方向集中,取得最正确的最有价值的看法。因此在作文中要有所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要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就是要善于采用新的表现手法,具有新的风格,同时有意识地发表新的见解。(4)健康。所谓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在个性化作文中,仅有了前面的三点要求还不够,个性化作文还要求健康。如果说自主是解决个性化作文的动力,真实是对作文的材料要求,创新讲究的是多样性,那么,健康就是要追求品位,追求格调。真实的内容也许是恶的、丑的,而多样性也并不仅仅是图个五光十色。前面这三个特征还必须有健康这一条来约束。否则,个性倒是突出了,可写出的东西为人不齿,令人作呕。比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的作文说把鲁迅的记忆移植给牛,编辑部就找牛约稿,把狗的记忆移植给麻雀,麻雀就叫狗为妈妈。此类文章确实与众不同,显示了文章的个性,但这种“个性”发展下去不仅是对写作,就是对学生的人格修养也是有弊无益,这样的个性化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综上所论,我认为个性化作文就是要做到自主,真实,创新,健康。要做到这四项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感受的个性化;思维的个性化;题材的个性化;表达的个性化。这几者的关系是互相制约的,作文有无个性归根到底取决于思想有无个性。3、例文分析(1)真情流露我的外公外婆
我在外公外婆家住了将近十年。外公外婆是一对非常刻板的老人,很少见他们俩说话,我是指两人之间的悄悄话.就像现在的年轻人。每天只是简单不变的台词:“吃饭了。”“该把衣服收回来了。”……包办的婚姻,哪儿有幸福?不过,他们也有浪漫的时候,每天早上四点多,全城还在梦乡之中,他俩已悄悄爬起,去“压马路”。虽从不手拉着手,而且总是一前一后。但在寂静的晨雾中,光是那种默契,已让人觉得有点味道——外公走在前面,可他从来不用回头,就知道该走多快,他能用心感受外婆的脚步,于是她快他也快,她慢他也慢,从没出过错。有一次,外公去单位领退休金,回来得晚了,而外婆因做饭需要盐,又找不上人帮忙,便独自去买。这本是我的工作,可惜那天染了小恙,外婆心疼,没让我去。大约五点多,外公回来从邻居那儿借盐做好了饭,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外婆回来,这下外公急了,说什么也不肯先吃。我没法了,只好陪着等。外公在家里等得着急,竟跑出门,站在路口张望,终于,我俩从街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见到外婆的身影,外公迎了上去。我到现在也没看出,外婆是怎样将手中盐袋交给外公,仿佛已排练了千百次,外公那样自然地从外婆手中接过包。我第一次见外公与外婆并肩走路。当晚,第一次听到外公对外婆发火,还对她进行管制:“以后没人陪,不许一个人去办事。”当时没在意,现在回想起来,总觉得被一丝不易察觉的什么东西感动着。大午夜,吃过了年夜饭,孩子们围着电视机,大人们忙着收拾碗筷。我走过去,对外公说:“外公,说说你与外婆当年的事吧。这也算是传家宝呀!我听说过,外婆当年是全村的大美人!”一句话,将孩子们全部移离电视机,围坐在外公周围。外公看看我们,又看看外婆,不紧不慢地拉开话匣:“你们的外婆呀,当年可是全村的大美人呀!我和她呀……”这时,外婆正收拾桌子,听到这里,狠狠地瞪外公一眼,又用手掐了外公一把。外公虽痛,却哈哈大笑,直笑得我们一家人大眼瞪小眼,外婆也脸红起来。其实我问的那句话,每年都会有人问,但每年都会被外婆打断。所以每年的“她呀”后面,只有无尽的省略号。但我想这省略号后面的内容只属于外公外婆两个人,我无从得知,也不必知道,虽然我每年都会问。因为这时,是外公外婆最温馨的一幕。前年,外婆因胃癌去世了,巨大的悲痛几乎击倒了外公。外公有一段时间什么也不做,只是整日守着外婆的遗像发呆,嘴里也不知呢喃些什么。吃饭,睡觉,一点也不规律,人瘦得只剩下八十几斤。我们小辈都很害怕,怕外公再有个三长两短。还是二舅妈有见识:“时间一长,老人什么都会淡忘的,这阵子我们多照顾点,过两个月就行了。”半年后,外公真的没事了,他又开始晨练,只是很奇怪,原来两个人时,走得不快不慢,现在一个人了,应该好走些,可反而走不好,一会儿快,一会儿慢,一会儿又停下等半天。大年夜,没人再提那个话题,大家似乎忘了,可没想到外公自己先说了:“你们外婆呀……”这回被舅妈们打断了:“爸,来,试试这件新衣服。”被打断了,外公没笑,表情好像很伤心。又是一年过去了,我们怕外公太寂寞,又没人照顾,决定再给他找一个老伴。起先没让他知道,只是告诉他去见个人。那天是冬至,上午八点。我们先出门,可好一会儿也不见外公出来,我去叫他。外公房间门关着,我透过玻璃窗,发现外公正摩挲着外婆的遗像:“今天气温下降很多,我加了衣服,不冷,你那边冷吗?别忘了加衣。”一滴泪珠滴在相片上。我顿时颤栗,无言。外公没去见那个人,我自作主张,拉外公去玩了一天,虽被父母骂得要死,但我不怕,我知道父母同我一样爱着外公。果然,他们听说此事,一样无言。从此,没人再提要外公再婚的事,大家都知道外公与天堂的那个人有约,我们不信神,但我们希望有来世。外婆去世四年了,外公一直想念她,我为回忆中的事情感动。外公外婆之间话是不多,就算外婆仍在世,或下辈子外公仍牵外婆的手,我想他们之间的话还是不会太多。有人问我为什么,其实——大爱本无言!(2)创新思维英雄所见
大凡英雄有谋有略,有胆有识,他们的“所见”常会“不谋而合”。不是吗?韩信为兴汉灭楚设“暗渡陈仓”之计策,当初张良建议烧毁栈道的时候,也曾向刘邦预先说过。刘邦见自己麾下这两位英雄先后所定的计策,竟然完全一样,高兴地说:“英雄所见,毕竟略同!”在赤壁之战的打法上,周瑜和诸葛亮都主张用火攻,这也是“英雄所见略同”的一例。古今中外,“英雄所见略同”的事例不胜枚举。然而,“英雄所见”未必全都“略同”。英雄毕竟有独立人格,其见解睿智常有独到之处,因此“所见略异”在所难免。鲁迅和郭沫若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位巨匠,但他们对文学运动和文学流派的“所见”多有“略异”,彼此进行过多次论争。由于两位英雄“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决不日夜记个人的恩怨”,虽有“笔墨相讥”,但还是牢牢把握着斗争的大方向,始终把斗争的矛头直指共同的敌人,不失为一位革命家和一位无产阶级文化战士的风度。从辩证法的观点来分析,“同”是相对的,“异”才是绝对的。人类正是在“同”与“异”的比较和较量中不断向更理智、更科学的方向发展,日臻高度文明的境界。如何对待“所见略异”?英雄们会有不同的答案。纵观这些答案,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党同伐异。或利用权势,或利用势众,或利用权术,一方英雄无情讨伐另一方“所见略异”的英雄,直至置其死地而后快。二是求同存异。不视“异”为“异端邪说”,而是在求大同的前提下允许“存小异”,这多少有点民主意识。三是敬贤纳异。出于对英雄贤士的尊重,尽管有“异”,但能采纳其合理内核以滋补自己的学识,完善自己的理论,共同尽力于文明建设。由此可见,“求同存异”和“敬贤纳异”在政治生活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倘若舍此,那么,政治生活将是“一言堂”的专制统治,而学术研究则是“万马齐喑”的颓败境况。英雄所见“略同”者,有之,“略异”者,有之,甚或“略反”者亦有之。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宋朝文坛上颇有成就的人物,同时也是政治上非常著名的活动家。这两位英雄在文学上的“所见”可谓“略同”(同列为“唐宋八大家”),但在政见方面,尤其是改革方面,两位却“所见略反”,矛盾尖锐,在朝廷上常为具体的改革方案(如“青苗法”等)而唇枪舌剑,苏东坡甚至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但是,由于两位英雄都是以利民兴国为出发点,而不以个人的得失来“暗算”对方,因此,“所见”虽然“略反”,但并不影响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不有碍共同竭其心力来利民兴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所见略同”,英雄们和睦相处,这固然是件好事。那么,“所见略异”,甚至“略反”呢,也应有宽容和忍让的态度(当然并不排除必要的“争辩”),这可要有一种坦荡荡的政治襟怀呵。——从求异思维的角度进行点评三、学生阅读教材“例文借鉴”中的三篇文章,讨论分析三篇例文在个性化方面的具体体现。四、写作训练(1课时)1、片段训练。①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或感受,写一个记叙描写性的片段,体现“回报”或“活着”的话,不少于120字。②名人名言、警句成语,都有一定哲理性,旷日持久,人们习以为常,往往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即对观点或事物产生一种“从来如此”的固定看法。但是不少成语警句往往是就某一点、某一个角度而言的,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请就下列名言、成语,运用逆向思维,提出新的观点,写一个议论性片段,不少于100字。艺高人胆大
人言可畏
欲速则不达
出头椽子先烂
班门弄斧
异想天开
知足常乐
开卷有益
识时务者为俊杰2、整篇作文训练。请以“感受生活”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题材自选。第二节联想与想象教学目标:1、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考。2、培养想象与联想的能力。3、激发学生学习,珍惜时间。教学重点: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写作中恰当的运用联想与想象。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写作指导1课时,训练1课时,习作讲评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联想集团这样说过,联想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但也是世界迈出的一大步。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有的同学作文内容单调,要改变这种状况,就需要同学们打开思路,打开思路的重要方法就是联想与想象。二、写作知识辅导及技巧训练1、联想的知识储备要学写联想作文,就需要了解联想和想象的一般知识。什么是联想?能否举你熟悉的例子加以印证?学生小组讨论,自由发言。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联想就是指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甲事物到乙事物的一种思维活动。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心理思维过程。如:联想题目
联想方式
联想内容荷叶荷花(《荷塘月色》)
相似联想
舞女的裙、明珠、星星、出浴美人、歌声、闪电……相关联想
西洲曲、江南延伸联想
不宁静——看荷塘——惦记江南……由此可见,联想是联系眼前的事物与以往曾接触过的相似、相反或相关的事物之间的纽带和桥梁。这样就可以丰富我们作文的内容,有了引发开去的途径,也就打开可写作的思路。2、联想的方法。(1)相似联想:由此物想到与之相似的彼物,或由此物(具体的)想到与之相似的情、理(抽象)。例如,巴金的《灯》,作者由眼前的灯联想到古希腊传说里的灯光,这里运用的就是相似联想。91年高考把圆规定为联想物,考生如能运相似联想,由材料中的一轮满月想到与之间似的太阳、地球、明眸、向日葵、肥皂泡、花环、乒乓球、葡萄、圆形的挂表,台钟等物体,可谓恰到好处。再如“砖”的联想,我们可以从“砖”的制作过程联想,由烂泥巴制成的土坯,是经过烈火的烧制才形成坚硬的砖,由此联想到一个人想成为具有坚强意志和过硬本领的人,必须经过艰难困苦的磨炼。我们也可以从砖的形状联想,由形状方方正正、规规矩矩的砖联想到为人处世应该做方方正正、奉公守法的公民。我们还可以从砖的性质联想,由具有刚性、宁断不弯的砖联想到做人要有坚毅不屈、宁折不弯的英雄气节,以上的联想就是由具体的“物”(砖)联想与之相似的“理”。(2)相关联想:由某一事物联想到与相关的其它事物。事物间有空间的相关,如见到教室就想到学生,见到黑板就想到老师。事物间也有时间的相关,如由眼前所见到的弹痕就想到过去的战争,由当前改革中存在着旧的习惯势力,就想到几千年来封建社会传统思想的影响。事物间还有原因和结果的相关,如由地球的“呻呤”联想到对地球的污染和破坏。(3)同类联想:是在同一类事物间的联想。例如,陶铸在《崇高的理想》一文中,写到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在尊重、怀念和思念那些具有伟大理想并为伟大理想而斗争的人时,由夏禹联想到李冰父子、扁鹊、黄道婆、霍去病、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和孙中山这些人,作者运用的就是同类联想,从而使文章的论据更加充分,更有说服力。(4)对比联想:即由一事物或形象联想到与相反的事物或形象。如朱自清在《绿》一文中,为了突出梅雨潭绿的特点,他就联想到别的地方所见到的“绿”来和它作对比:“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太浓了。其余呢,西式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作者通过这样的联想对比,从而突出了梅雨潭的绿有着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特点。课堂训练,以“桥”为题目,进行联想训练。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拨、总结。(1)从造桥用料联想:木质→石质→钢筋水泥→是历史的见证。(2)从字型出发:犹如一个人手足俱插于水中→修桥的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3)从作用联想:它连接两岸,代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间的沟通→大陆与台湾之间。(4)从比喻义联想:连接人们心中美好的感情:如“鹊桥”“断桥”“虹桥”“魂断蓝桥”“廊桥遗梦”。它牵扯人们的感情→是一条纽带。(5)桥所代表的精神→承受重压,担负责任,人车马在身上川流不息而岿然不动。(6)过河拆桥→过河后,桥便失去了对他的价值,被拆掉。(7)代表尊重→古时先有河,而无桥,怎样渡河呢?是把河填平还是想别的办法?架桥,既过了河,又不使河受到伤害。这体现一种对河的尊重,对自然存在万物的尊重,人想的不是去改变自然,去伤害它,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8)天桥,一种在新时代中出现的新的桥,本来是为给行人提供方便和安全,但却有一部分人总是不走天桥,而是横穿马路穿行→人的素质(9)桥上的特殊故事→一种是桥上总发生一些浪漫的故事,引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另一种则是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南斯拉夫电影《桥》所反映的故事,美国电影《桂河大桥》所述的内容,又如“飞夺泸定桥”的故事。3、如何联想一是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时间或空间上有相近或相关关系的其他事物的联想。苏轼《水调歌头》,由人间独酌,起舞弄清影写起,联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这些都是由相近、相关的事物而引起的联想。二是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是指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起跟它在性质或或形态上有某种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如郭沫若《天伤的街市》,抓住街灯和明月的相似之处,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从明星写到街灯,通过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寄托了作者反抗传统观念、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干、枝、叶、皮及顽强生命力这一点,采用象征手法,由此及彼,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和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北方农民。再如,由波浪想到柔软的丝绸,由大花猫想到老虎,由天上的白云想到地上的棉花等,这些都是抓住事物的相似之处来展开联想的。三是朝着“相对”“相反”的方向去联想。也就是作者由某一事物的感知,而引发起与它在性质或特点上有相对或相反事物的联想。如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就是较好运用了相对与相反联想的手法,设置了豆萁煮豆这一特写镜头,凸现了兄弟相残的主旨,收到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又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花生的好处......很多它的果实深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的果实高高挂在枝头......”在这里,作者由埋到地下的花生联想到同它相对的事物——挂在枝头上的桃子、石榴、苹果。这些都是由相对或相反的事物,通过对比而产生的联想。三、小结总之,联想是在所见所闻的基础上展开的。如果观察不全面、不细致,联想就难以展开;如果见闻写得不具体、不切实,联想就会失去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勤于观察、善于观察。逐步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汲取知识养料,养成勤于思考、善于联想的好习惯。这样,我们就能在写作文时,一边写,一边想,积极开动大脑,写出联想的内容,好文章自然会写出来了。四、下面再讲几个故事,或者说是几段话。(1)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2)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3)骆驼妈妈有一个美国旅行者在非洲撒哈拉沙漠看到这样一幕:无人区里有一只母骆驼带着几只小骆驼一路低着头,不时地停下来闻着干燥的沙子。按照常识,旅行者知道这是骆驼在找水喝。它们虽然渴坏了,几只小骆驼无精打采地走着,在太阳的炙烤下,它们的眼睛血红血红的,看起来快要支撑不住了。旅行者还发现,小骆驼们紧紧挨着骆驼妈妈,而母骆驼总是根据不同的方向驱赶孩子们走在她的阴影里。终于,它们来到了一个半月池边,它们停住了。几只小骆驼兴奋异常,打着响鼻。可是,池水太浅了,站在高处的几只小骆驼不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把嘴凑到池水边上去。惊人的一幕发生了。那只骆驼妈妈围着她的孩子们转了几圈,突然纵身跃入池潭……水终于涨高了,刚好能让小骆驼们喝着。(4)几个猎人将一群羚羊赶到一座悬崖上,悬崖对面有座山峰,但没有一只羚羊能跳过去,后来羚羊分成两队,一队年轻一队年老,一老一少同时起跳,年老的羚羊在年轻的羚羊下面,小羚羊踏在老羚羊身上,如同享受一块跳板飞到了对面山崖,羚羊以这样一种方式换取了一半的生命。(5)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6)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处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1、请一个同学复述一下我刚才讲述过的几则材料,能记住几则就讲几则。2、给大家几分种时间,展开联想想象,构思一下,如果叫你在同一篇文章中用上以上6则材料中的至少4则,你会怎么用,你可以比较具体的描述你的作文,也可以是概述你的作文提纲。学生构思、发言。五、出示例文例文1:敬畏生命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角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的心里产生了一个残酷的想法,悄悄地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道它死了没有,但那时我并没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人应该死的理由。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和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着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我无法表达我在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的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卑劣和龌龊,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会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那个时候起,我逐渐地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一书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里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此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其实,也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丽。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我们也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的顿悟与喜悦。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中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即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水潭中;老羚羊们为了使小羚羊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鳝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咽嗥叫。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有时候,我们敬畏生命,也是为了更爱人类自己,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处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的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至于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确实,我们敬畏地球上的一切生命,不仅仅是因为人类有怜悯之心,更因为它们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当它们被杀害贻尽时,人类就像最后的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也便是自己了。对例文的分析:第一则材料,他当作是问题的提出,也就是引出话题“敬畏生命”,第二则材料,当作是反向的例子,“自己”曾经不敬畏生命,然后让自己深深自责。第三则到第五则材料证明为什么要敬畏生命,最后一则是怎样敬畏生命。这期间作者用了相反联想,相似联想以及相关联想、相通联想,然后将这几则材料运用到一篇文章当中。出示幻灯片:联想与想象的种类以及条件例文二背景:5月6日晚,二里镇初级中学初三学生张智伟、郭亮和王云璋在镇上一家烧烤店喝酒时,李文兰上前讨饭并与3人发生口角。当晚11时许,喝了11瓶啤酒后的3名学生回家行至镇桥头时又碰上李文兰,3人余恨未消,遂上前不由分说狠踢李的小腹部,并排成一排在倒地不起的李身上乱踩。随后,他们又将李拖至路边的农田,脱去李的裤子,拿起田边的菜籽杆插入其下身乱戳。李文兰倒在地上神智不清,几分钟后才痛苦地向前爬行,3人仍感不解气,又抽出腰间皮带,用铁制皮带头在李的头部、臂部、腿部等部位抽打。至次日凌晨1时许,3人才结束了暴行,整个施暴过程持续了两个多小时。5月7日凌晨5时30分,镇中心医院的值班医生李创民听到门外有人呻吟,开门后发现李文兰面部青紫,双手捂着肚子,说有3个流氓用菜籽杆捅了她的下身,要求看病。李创民没有采取任何诊治措施,只是向二里镇派出所打了个电话算是报案。民警魏国华接警后,8时多才安排片警鲁小军(司机)去察看,鲁小军在医院没有找到李,回派出所时在桥头碰到浑身是伤的李文兰。李文兰对鲁小军说她被3个流氓打了。鲁只对她说了句“你是哪里的,走就是了”,便开车回到派出所。8日下午,二里镇二里村村支书刘国栋两次请示派出所如何处理李文兰之事,最后商定将李送到辖区以外的地方。村上据此将李送至城固县与南郑县的交界处。9日下午,二里镇苟家湾村村民向派出所报警,称发现一具“女尸”,派出所负责人尚龙德带着民警和当地村干部赶往现场,当时李文兰仍神智清楚,并叙述了3名施暴者的形象,随后他们将李送到镇医院救治。10日上午,李文兰因抢救无效死亡。法医鉴定,李文兰全身多处脏器受损,阴道内挫伤严重,因受钝性外力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多根肋骨骨折及腹腔感染而死亡。再谈敬畏生命吕驾宇因几句口角,陕西张智伟、郭亮和王云璋3位花季少年便对女乞丐李文兰施以长时间的暴打凌辱;而当受害者拖着受伤的身体寻求帮助时,人们表现出了惊人的麻木:卫生院值班医生眼见其浑身是伤,却不采取任何诊治措施;派出所接到报警后三个小时才派了名司机去处理,村支书非但不采取救治措施,反与派出所商量如何将李送出辖区之外……于是,一条有望得救的生命就这样逝去了(新华社8月5日报道)……一很显然,张智伟等人的残暴是令人发指的。即便面对“孩子”这样一个无比广阔的群体,张智伟等人仅仅是极端的个例,但人们还是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如今的孩子到底怎么了?或许一切都缘于偶然,我们甚至可以进行这样的设想:如果“孩子们”没有喝酒,他们就不会酒后“闹事”了,如果“孩子们”后来没有找到李文兰,也就不会再发生“乞丐之死”了……但偶然之外的必然是当我们的孩子们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习惯于将自己摆放在高位将旁人视为卑微的时候,他们也就丧失了对生命最起码的敬畏之心,于是旁人的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也就随之贬化。我不知道,当孩子们用菜籽杆插进李文兰的下身的时候,在他们眼中,作为乞丐的李文兰是否仅仅是一只蚂蚁——在很多的孩子的游戏中,屠戮蚂蚁的方式往往是用最小的一个手指头掐死它,或者是抬高脚,然后狠命下跺。二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那么善花是如何结出恶果呢?其实,在中国很多的历史时段,对人的蔑视是有传统的,比如说,文革时,孩子们斗“反动老子”是革命的光荣,于是光荣的事业允许最卑劣的方式。而在当代中国,当国民的“生命意识”普遍高涨的时候,“先朝遗风”同样还会时不时的趁虚而入。在“乞丐之死”事件发生地二里镇,医生将乞丐李文兰推开了,派出所片警将乞丐李文兰给推开了,村支书将乞丐李文兰给推开了,于是他们将李文兰最后生的希望也给推开了,然后就有了供人谈资的“乞丐之死”——所有的人都在强调李文兰的“乞丐”身份,“乞丐”意味着什么?乞丐就意味着如同一只蚂蚁?而蚂蚁就意味着该死?——这就是张智伟等孩子的生活土壤。三和李文兰事件相似的是孙志刚案。孙志刚,这位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仅仅因为随身没带身份证而被收容,接着被打死。人们因此而出离愤怒:一个人的生命竟是这样轻易地被剥夺,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被剥夺呢?孙志刚案,人们可以清楚地将愤怒倾泻到某些执法者身上,而面对李文兰的惨死,我们多少又有点迷惘,因为,这一次,施暴者仅仅是几个花季少年,纵容助虐者仅仅是和我们相似的“凡夫俗子”。于是,谁能拍着胸脯保证,当你面对着“乞丐”李文兰的求援时,你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四在一场战争中,一位战士不幸牺牲。他的妻子在他的墓碑上写上了这样两句话:“对全世界来说,你是一名普通的战士;对我来说,你就是整个世界。”读到上面这段文字很久之后,我在互联网上看到了一张广泛流传的照片:在得知李文兰的死后,她的丈夫,她的儿子在痛苦流涕。只有这个时候,我才异常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乞丐,是一个丈夫的妻子,是一个儿子的母亲,是一个家庭的全部的世界。五史怀泽说:“只有体会到对一切生命负有无限责任的伦理才是有思想根据的。只有当人认为所有生命和一切生物的生命神圣的时候,他才是伦理的。”——任何一个享有生命的人,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所有的人,他们的生命都是同等宝贵的,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应当受到尊重和珍视的,在生命和生存这个层次上所有人都没有差别,不管你是老农、博士、教授,或者是领袖,或者是所谓的“乞丐”。但是,如果我们没有在根本之处奠定敬畏生命的核心概念,我们只能选择冷漠。六丰子恺曾劝告小孩子不要肆意用脚去踩蚂蚁,不要肆意用火或用水去残害蚂蚁,他认为自己那样做不仅仅出于怜悯之心,更是怕小孩子那一点点残忍心以后扩大开来,以致驾着飞机装着炸弹去轰炸无辜的平民——这正所谓: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而这也正是我们大多数人,绝不仅仅是“孩子们”,应该从“乞丐李文兰之死”事件中汲取的教训。对于这样一件事情,可以确定的议论角度很多,但我却选择了敬畏生命这个角度这本身就是一种联想,因为我事先阅读了例文一,有了这样的知识积累。我这篇文章的联想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略)课堂继续练习。我再讲一个故事:我在大学二年级读书时,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一堂选修辅导课,教师是从另一所大学请来的。周末下午学生活动多,都没心思上课,我去教室换鞋,准备参加足球赛,这位老师以为我来上课,便一字一句地说:“一个人,我这课也要上,不能辜负你。”此时,我只好坐下来听课,整个教室只我一个学生,他板书一丝不苟,讲课声音沉着而宏亮。下课了,他拍拍身上的粉笔灰,向我点点头,夹起教案走了。(节选自蔡良《人生一课》,有改动)听到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你能否举一些相似的相关的、相反的或者相通的例子?分组讨论,组长集中讨论意见。自备有关例子:(1)一位年轻的女护士,第一次给一位赫赫有名的外科专家当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直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女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外科专家,她说:“大夫,我们用的十二块纱布,你只取出十一块。”“我已经取出来了。”专家断言道。“手术已经一整天,立即开始缝合伤口。”“不,不行!”女护士高声抗议,“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十二块纱布。”外科专家不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女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是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真到这时,外科专家冷漠的脸上才浮起一阵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心里握着的第十二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合格的助手”(节选自金平《创造奇迹的品格》)(2)大连市公交汽车联运公司702路422号双层巴士司机黄志全,在行车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强忍着自己的痛苦,做了三件事:——把巴士缓缓地靠向路边,并用最后的力气拉下了手动刹车闸;——把汽控车门打开,让乘客依次安全地下了车;——将发动机熄灭了,确保了巴士和乘客的安全。黄志全极其艰难地做完了这三件事,然后才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就这样,一名普通而平凡的公交司机,在自己生命最后一分钟里亿所做的也许并不惊天动地的三件事,却让现场许多人哭了。至今,人们都记住了黄志全的名字。(3)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诗人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对该材料的分析:那位大学老师上的不只是平常的一节课,这是一堂足以体现他人的人格的一课,是真诚地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人生的一课,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们都不应该辜负别人的信任和尊重,都不能用搪塞敷衍的态度对待同志,对待工作。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是良心活,岂止教师,医生、司机、警察的工作不同样是"良心活"吗?如果我们在岗位上尸位素餐,混职谋生,不知要给多少人带来不幸与痛苦,每一个社会成员如果不讲究社会公德,社会将会成什么样子?庸医误人,草菅人命;司机酗酒,违章行驶,通肇事频仍;警察见到犯罪行为便“退避三舍”;技工只管产量,不顾产品质量,伪劣产品横行恣肆,谈何天理良心?良好的品格是人性的最高表现,好的品格不仅是社会的良心,而且是国家的原动力,是一种民族精神与意识的集中体现。一个人,正直的品格不需要多少特殊的举动,品格如水,流淌在他日常的行为里。人世间除了权力、金钱、声望、暴力等之外,还有一个给人成功、百灵百验的秘决,有了它,一个人的潜能可以成倍成倍地施展出来,这不是别的,是创造奇迹的品格——正直。正直的品德乃无价之宝,智慧只能证明你的才华,只有正直才能体现你的德行。有恶德败行的人即便有经天纬地之才,谁欣赏和重用他呢?而高风亮节、冰清玉洁的人,人们都愿与他共事,没有正直的品格和老实的作风无论做什么都难以有所成就,即或靠侥幸,可能头角崭露,也不过是昙花一现,稍纵即逝。第二节联想与想象教学目标:了解一些联想想象的知识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联想想象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请阅读“话题探究”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联想。1、治病“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2、做人的思想工作,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而应该了解对方的想法,理解对方思想的症结,以心换心,采取相应的方法,才能打开对方的心扉。3、领导制定方针政策,先要调查研究,熟悉实际情况后,才能产生正确决策,不至于“蛮干”,“瞎指挥”。4、选拔领导干部要找“懂行”的人,否则“外行领导内行”,工作难以开展。5、阅读文学作品,要学会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思路意图,就容易理解鉴赏作品的精妙之处。6、学习讲究方法,采取正确的步骤,就会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7、知彼知己,百战不殆。8、发展经济要依据客观规律,蛮干、盲干费力而不讨好。9、每个人的心,都像上了锁的大门,任你再粗的铁棒也撬不开。唯有关怀,才能把自己变成一只细腻的钥匙,进入别人的心中,了解别人。
……二、“知识导引”的解读与处理1、联想的作用:打开思路,搜集素材,甚至产生灵感佳构。2、联想方法:要围绕一个话题,作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即“复合联想”。3、阅读课文中“春”“笑”两个题目的例子,概括出具体的方法,把方法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指导学生按步骤不断实践。如:联想题目联想方式联想内容春相关联想花朵、柳丝、绿草、燕子、风筝……相似联想婴儿、花季年华、充满生机的祖国……延伸(类比)冬去春来、苦尽甘来、死亡与新生……联想题目联想方式联想内容笑罗列、归纳笑的产生心理学原理……笑的作用医疗作用、社交作用、教育作用……笑的艺术相声、诗歌、戏剧……4、由题目“失败是成功之母”,引导学生进行因果推理:①《从失败走向成功的条件》(立论)②
《失败一定是成功之母吗?》(驳论)③《失败仍然是成功之母!》(以退为进)④《从“失败是成功之母”谈起》(延伸、扩展)三、根据表格所给予的方法步骤,对所学过的课文中的联想作些梳理回顾。联想题目联想方式联想内容梅雨潭的绿(《绿》)相似联想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西湖的波秦淮河的波蔚蓝的天联想题目联想方式联想内容荷叶荷花(《荷塘月色》)相似联想舞女的裙、明珠、星星、出浴美人、歌声、闪电……相关联想西洲曲、江南延伸联想不宁静──看荷塘──惦记江南……四、练习:请对“桥”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1、从造桥用料联想:木质→石质→钢筋水泥→是历史的见证。2、从字型出发:犹如一个人手足俱插于水中→修桥的都是普通的劳动人民。3、从作用联想:它连接两岸,代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间的沟通→大陆与台湾之间。4、从比喻义联想:连接人们心中美好的感情:如“鹊桥”“断桥”“虹桥”“魂断蓝桥”“廊桥遗梦”。它牵扯人们的感情→是一条纽带。5、桥所代表的精神→承受重压,担负责任,人车马在身上川流不息而岿然不动。6、过河拆桥→过河后,桥便失去了对他的价值,被拆掉。7、代表尊重→古时先有河,而无桥,怎样渡河呢?是把河填平还是想别的办法?架桥,既过了河,又不使河受到伤害。这体现一种对河的尊重,对自然存在万物的尊重,人想的不是去改变自然,去伤害它,而是与自然和谐相处。8、天桥,一种在新时代中出现的新的桥,本来是为给行人提供方便和安全,但却有一部分人总是不走天桥,而是横穿马路穿行→人的素质9、桥上的特殊故事→一种是桥上总发生一些浪漫的故事,引起人们的美好情感,另一种则是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比如南斯拉夫电影《桥》所反映的故事,美国电影《桂河大桥》所述的内容,又如“飞夺泸定桥”的故事。五、“例文借鉴”的点评与交流学生读过之后,引导学生交流评论,重点思考例文联想想象的思路方法、内容的层次和深度等。[例文一]点评:这是一个题目的多篇例文。想象的依据是“教师在黑板上画的一个圆”,学生作相似联想,进而想象画面。“圈”——由“圆”想到常见的围观的“怪圈”,批评中国人的“劣根性”,体现了联想思路的拓展和深刻,缺点是“描写”不多,也欠生动形象。“眸子”——由“黑板上的圆”想到圆形的晶莹眼珠,并抓住眸子的特点进而联想到“浸在水中的宝石”“黑夜的珍珠”“纹理分明的墨玉”,把“睫毛”想象为柔美的柳丝,“投影”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作者的联想想象丰富而富有创意。“露珠”——由圆形想到荷叶上的露珠,通过想象,用拟人手法,把它写得鲜活,富于生命力,画面营造了欢乐甜蜜的意境。“家乡的石拱桥”——联想想象富有诗情画意,让石拱桥的“半圆”和倒影构成一个圆,再通过相关联想,用丽日、蓝天、白云、洗衣姑娘写出了动态,创造了优美的意境。[例文二]点评:学生联想方法思路联想内容A事──理要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B事──理办事不能只凭热情和愿望C事──理此──彼爱,有时也是一种伤害D果──因无知和愚昧往往造成悲剧E事──理此──彼成才包含着挫折、失败、痛苦的折磨几位同学都根据故事作了相似相关的联想,AB由事实联想得出普遍的规律,CE由事实联想出道理,由物及人,联想有层次;D由结果联想出原因,有深度。[例文三]点评:这是一个寓言式的故事,通过“最后一只蚊子”的遭遇,批判人类灭绝生物、破坏环境的行为。作者先假设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只带着八百种毒素的蚊子,进而想象这只蚊子的遭遇和结局,想象蚊子饥肠辘辘地在丛林中觅食,吃病猪中毒,飞向城市叮白人致死,最终绝食而亡。情节曲折、生动、合理,尤其想象蚊子的动作、心理,真实、细腻、传神。当然,写出这样生动的故事,离不开对蚊子的观察,对其习性的了解和对环境破坏的关注思考,但没有奇妙的想象,就没有这篇文章。六、写作练习:P12页第一题。[补充例文]与诗仙李白对话郑旭赓我问李白:“海客和越人离瀛洲、天姥有多远?”李白回答说:“不远,不远。”我又问:“那它们为什么可望而不可即?”李白回答说:“烟涛微茫和云霞明灭的神秘迷惑了他们,于是他们盲从了自己的错觉。”我问李白:“天台为什么拜倒在天姥脚下?”李白回答说:“他自卑了。”我又问:“它一万八千丈,又为什么自卑呢?”李白回答说:“他因为自己的一万八千丈而过于自负,在自负被天姥打败之后,他便走向了自负的另一个极端。”我问李白:“湖月美丽吗?”李白回答说:“我也不知道。”我又问:“你不是在湖月的照耀中到达剡溪的吗?”李白回答说:“我已经溶解在月光里了,当时月光即是我,我即是月光。美与不美,那是局外人的看法。”我问李白:“谢公屐穿着舒服吗?”李白回答说:“极不舒服。”我又问:“那你为什么穿着它登山呢?”李白回答说:“舒适会使我安于现状,安于现状之后就不会想着向前、向上,那又怎么能登山呢?”我问李白:“天鸡的叫声好听吗?”李白回答说:“不甚好听。”我又问:“那天下雄鸡为什么随之报晓呢?”李白回答说:“曲至高则和者寡,曲至劣则愿闻者绝。”我问李白:“仙人降临之前的山崩地裂可怕吗?”李白回答说:“一点儿也不可怕。”我又问:“如果陷身其间岂不是死无葬身之地?”李白回答说:“此时献身于山崩地裂,就是真的羽化成仙了啊。这正是我一生寻寻觅觅的归宿,只是依然没有实现。”
……我把该问的都问完了,于是牵来他的白鹿。李白诗意而又失意地活了一辈子,我相信他想成仙,也相信他成仙了。李白的死是个历史之谜。我想,所有有诗意的人,都相信他是羽化成仙去的。(王立根《作文智慧》)[点评]
我们的想象常常可以由课文诱发,这是很有特色的一篇。和古代大诗人李白直接对话,真是异想天开!这篇习作亦庄亦谐,幽默而含哲理,有的地方甚至近于充满机锋的禅语。这篇习作的内容是很丰富的,作者所表达的已经远远不限于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的理解,它已经延展到对诗人、对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领悟;还不止于此,许多社会现实引发着作者的观察与思考,这种思考之所得也融入了机智的对话。对话是心灵直接沟通的桥梁,在这篇习作里,睿智的对话好像冰山露出水面的一角,又好像成熟的果实,它隐含的内容远比显示出来的多。我们读着、想着,按照自己的方式阐释着,于是,就有了更多的体会。第三节学会沟通教学目标:1、
熟悉语言表达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2、
学会沟通,语言表达要做到简明得体。3、说得体话,作文明人。教学重点:学会沟通,理解影响语言表达的因素。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生活中,说话不得体的事例,屡见不鲜。某公司要招聘一文秘人员。广告一出,应者如云。一女大学生递上自荐书,主考官边看自荐书,边自言自语地笑说,“啊,身高一米六五?穿上高跟鞋恐怕比我个头都高啦。”女生笑说,“别悲观,浓缩是精品嘛!”如此戏语,令主考官哭笑不得。女生本想借潘长江小品中的台词开个玩笑,可惜搞错了对象。作为应聘者,不论从哪个角度讲,说这样的话都是欠妥的。这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对话中,写作中也同样有类似这样的笑话:一学生在记叙文《变迁》中这样写:……阿婆笑着对我说:“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家的生活日益美满。虽年高体弱,再不从事田间劳动了,然而干些家务还是精神抖擞的。”这几句话中的“日益美满”、“年高体弱”、“虽……然而”、“精神抖擞”等词语,用得不妥当,不符合阿婆的身份口吻,不易为读者接受。写作文本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是为了以心换心,实现相互的了解和沟通,无论是说话还是书面表达,有效的沟通最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到“有效”的沟通呢?二、有效沟通写作是为了真诚表达、善意沟通,实际上是一个用书面形式传递信息与对方交流的过程,要使交流产生预期的效果,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有效”,那么作者必须心里装着相应的读者,具有与读者沟通的意识,了解必要的沟通方法。那么写作时我们应注意哪些事项的呢?我们与人沟通的形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言辞沟通,以文字来传达。另一种是非言辞沟通,以身体动作、姿势、语调或声音变化来传达。而我们这里特对书面表达应注意的方方面面作个简介。1、首先要了解你的沟通对象。根据对象情况确定表达重点。从信息传播角度,我们把信息分为“必要信息”和“冗余信息”。从沟通而论,“必要信息”有两类,一类是对方不知道的,你必须交待清楚,另一类则是根据作者的意图,特别突出强调的内容,这都属于“必要信息”之列,在表达交流中,“必要信息”是必须向读者加以介绍的。另外,你写作中的对象决定表达重点。这里的“对象”包括文章中的人物以及读者;“表达重点”包含两方面的意思:重点内容和重点表达方式。同时,写作者的视角、身份和表达重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因读者而变,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形式也会相应而变。教材中所引的“许燕淑效应”三篇文章,话题相同,但因读者不同,叙述角度、表达内容和方式也不各不相同。第一篇属于“公开信”范畴,意在向全社会募捐。所以它要讲清楚事情的原委,突出了年轻生命的珍贵,国家培养大学生的不易,并且特别强调了高效医疗费与学生家庭状况的对比,使读者了解到真实的前因后果,是使他们慷慨解囊的基石。“呼吁书”重在“呼吁”,所以抒情因素的作用既节制有度,又要动之以情,深挚感人。“庞大的数字”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倾家荡产”构成强烈的对比,“眼睁睁看她死去”略加渲染,撞击着人们的良知与同情心。第二篇是由于和患病同学本人交流,所以病情自然避而不谈,而重在对她进行激励,而且激励的切入点和材料用的又是她本人的情况――其中关键词在于“顽强”,现身说法自然更为有效。作者与患病同学是挚友,说的是“心里话”,所以话语亲切,娓娓而谈。第三篇的对象是患者的父母,重心在于让他们安心,所以叙述重心有二:募捐的情况,治疗医院的条件和治疗前景的展望。前者会让患者家属感觉有许多人和他,们一起为孩子牵肠挂肚,感觉到温暖。后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切中根本,“全国第一流的大医院”“治愈率很高”等话语,是他们最希望知道的。除去围绕中心选裁外,语言通俗易懂,称谓得体,效果显著。2、对象决定措辞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尊重读者”的原则。其中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根据与读者的关系来确定措辞,二是语体问题,它们共同的衡量标准是得体。我们下面就着重谈谈语言的得体问题。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与读者的关系选取相应的语言至关重要,包括语气、称谓、谦辞,看似无关紧要,但却又是实现交流与沟通必不可少的因素。那么怎样做到语言得体呢?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根据交际的语境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表达的得体就是要根据交际的外部语境(各种情境条件)、内部语境(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有人通俗地说,所谓得体就是根据需要说相应的话。这是很有道理的。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也是较高要求。它牵涉的问题很多,这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作简要说明。所谓话语得体,就是要说符合场合、对象、时间等方面的话。注意交际时语言环境的诸多因素,合理地选择、运用语言,使信息传送的渠道畅通,使之成为“有效”沟通。(1)所说话的内容与当时的场合要一致场合,即交际的环境。.
交际的场合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氛围等。这里主要说氛围。交际的场合各种各样,有喜庆、哀伤之分,有庄重、轻松之别,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语言表达要与环境气氛相协调。在喜庆的场合谈令人伤感的话,在庄重的氛围中“搞笑”,都是不得体的。喜庆的场合要轻松,哀伤的场合要庄重。例.在下面两种情境下,用语最得体的一组是(06安徽卷)[情境1]某同学的发言超时了,你作为主持人,需要终止他的发言。[情境2]某同学正在发言,你作为主持人,需要插话,想打断他。A.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B.对不起,已经超时了。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C.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不好意思,我打断一下。D.已经超时了,对不起。
你停一下,我来说两句。[解析]场合,即交际的环境。正式场合,用语要规范庄重;日常生活,用语要亲切、自然灵活。场合不同了,用语也必须因地而异,讲究分寸。一般情况下,表示礼貌、歉意的话放在句子的前面,打断别人的话要礼貌、委婉。本题CD两项先说“已经超时了”感觉生硬,A项先说“你停一下”不够委婉,正确答案B。(2)看准对象礼貌尊重,身份关系符合交际对象有性别、年龄、身份、经历、文化背景等具体因素。在运用语言作文交际时,应该切合实际。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看什么说什么话。摒弃处世圆滑这一点,从语言表达上说,肯定是必要的。汉语中不少词是有明显的倾向性,有的用于自谦,称为谦词;有的用于对他人表示敬意,称为敬词,这一类词语要正确使用,否则会闹出笑话。2006年4月,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回到福建祭祖,请你以福建学子的身份写一段真切自然,简洁得体的欢迎辞。(不得出现与考生真实身份有关的人名、市县名及山水地理名等信息;不超过60字)[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应用文写作,出题扣紧了形势,事件是06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考生们并不陌生,况且是发生在本土上的事件,做起来就更有一种亲切感。再了解一下欢迎辞:欢迎辞是迎接宾客时应酬用的讲话稿。客人来了由主人出面表示欢迎,这些话就称为欢迎辞。因为欢迎辞是出于礼仪的需要而使用的,因此要十分注意礼貌。第一,称呼要用尊称,一般都在姓名前面加头衔或表示亲切的语词,如“尊敬的”“亲爱的”“敬爱的”等。称对方姓名要用全名,不能用省称、代称,更不能叫小名和绰号。第二,感情要真挚。生疏的客人初次见面免不了要客套几句,但不能满纸都是客套话。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内容,光讲客套话,会使对方感到虚伪。如果是老朋友见面或惜别,则应废除客套,推心置腹,真诚相间。第三,要巧妙地表达自己的原则立场。从这个单位到那个单位去做客,从这个国家到那个国家去访问,欢迎者与被欢迎的人,,都各自代表自己的单位或国家讲话。在某些场合,既要婉转的方式巧妙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因此在措辞上要特别慎重,不能信口开河。第四,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不讲对方忌讳的内容。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民,都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事先应加以了解,不能触犯对方的忌讳,以免引起不快。第五,篇幅要简短,语言要精确,语气要热情、友好、礼貌。[示例]尊敬的连战先生,我们福建学子热烈欢迎您回乡祭祖,愿您“寻根之旅”顺利、圆满和愉快,期盼您和家人常回家看看。意思答对即可(3)文体与语体要做到和谐统一不同文体、语体有不同的语言特点,选择何种语体色彩的词,首先和交际场合有关,同时也与说话人的文化修养有关。写文章时如何恰当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体呢?比如:记叙文是文章的一种体裁,是以情动人的,文章所传递给读者的情感是能否打动读者的关键,而情感的载体主要是语言。我们不妨来讲一个故事:“春风给巴黎抹上了一层新绿,圣马丁教学附近游客如云,一位著名的诗人看见一位老妇人木然地站着,她衣衫褴褛,等待游人的施舍。老人旁边立着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可是游人熟视无睹,诗人走到老人跟前用一块新牌子替换了老人的旧牌子,上面写着:春天来了,各位先生、女士来到这里尽情享受美景,一定很快乐,但我却不能,因为我什么也看不见。”情况果然发生了戏剧性变化,游客纷纷解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口语表达的情感力量确是神奇的,无与伦比的,在记叙文中恰当地使用口语,对表达主题确实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文中语言的特点是要地反映客观事物或证明观点,措词必须严密,是以理服人的,写作时往往有时会忽视这一点。如有个学生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句话:“自古英雄出寒家,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人都是出身寒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此话欠严密,因为事实上有些有事业上有建树的人并非出自寒家,出自寒家只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并非唯一现象,由于措词不严密,道理使人难以信服。语言是传递感情的载体,文章中的语言是表达主题的媒介,在记叙文中生动活泼、简短明白的语言,能以情动人,反之则会枯燥无味。如“风铃”一文中,“夜色阑珊也好,夜幕蒙蒙也罢,总有不绝如缕的轻风消然而至,于是风铃那清脆悦耳的音符便落英缤纷般飘飘洒洒地滴落在窗前,一次次淡淡地弹入我的耳膜。”道出这串风铃是友谊的见证,而这友谊经历了“风雨”的考验,弥足珍贵。议论文中的语言要求以严密为基础,如一篇题为“水火岂不相容”中,开头有这么一句“水火互不相容”,文章的结尾却是“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水火不是互不相容,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水岂止助燃,还可以作为燃料哩!”这里强调了在“一定条件下”,这样观点就明确了,内容说得清楚明白。3、总结方法规律:书面表达要符合语境,巧妙用语。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虽然属于交际中的两个不同的过程,但却受制于同一个因素:语言环境,也就是语境。语境是一个修辞范畴的问题。平常说语境,一般是指使用语言的时间、地点、场合、对象以及说话的上下文等,主要是语言活动的现场,通常称为狭义的语言环境。此外,使用语言的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使用者的职业、性格、修养、习惯等,也属于使用语言的环境,与狭义语境相对应,通常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同样一句话,在这个场合由这个人说出,与在另外一个场合同样由这个人说出,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同样一个意思,在这个场合对这个对象说,与同样在这个场合对另外一个对象说,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再加上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语调等,语言的表达和理解并不难。但是把语言写到书面上就不同了,孤立的一句话,如“你怎么回来的这么晚呀?”就很难理解:是谁对谁说的?是有疑而问,还是责备、爱护?这时就要依靠狭义的现实语境来理解。广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说话粗声粗气,可能有几种情况:(1)对对方有意见;(2)刚刚生完气,心情还没有平定下来;(3)性格、语言习惯就是这样,等等。到底是在哪一种情况下说的,话语表达的是哪一种意思,需要根据广义的语言环境去理解。①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朱自清《荷塘月色》)②“要是书店愿意的话,”他说,“我看倒可以连同批语一起印出去。……”“还要让它‘留芳’百世吗?”(唐弢《琐忆》)例①的路怎么会“寂寞”呢?这就需要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了解作者当时的心境。那是1927年,大革命刚刚失败,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作者对黑暗现实不满,幻想能够逃避,在苦闷中彷徨。“寂寞”一词正是作者当时这种心境的写照。例②是真的说那个批语“留芳”吗?结合上文“我”的态度(“我一时气极,带着发还的原稿去见鲁迅先生”)和鲁迅先生的议论(“骗子的行当,”鲁迅先生说,“总要干得像个骗子呀。”),这里用的显然是反语,表达了作者对国民党政权的厌恶和嘲讽。我们了解了写作中影响语言表达的各个因素以后,在以后的写作交流中就应把写作当成心灵沟通的桥梁,注意有效表达,运用个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第二章材料的使用与处理第一节从素材到写作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素材的含义。2、理解中心印象的含义及其与使用素材的关系。3、弄清素材和题材的区别。4、认识同一素材因不同的人或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处理的道理。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素材的“意义”,将素材转化为作文题材;引导学生重视素材的积累。教学时间:
3—4课时(指导1课时、训练1—2课时、讲评1课时,亦可边练边讲)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一条小溪、一碗面条、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的外部形象、一句普通的话语,是我们生活中普通得几乎不会引起注意的事物,它们可以引发富有启迪、令人感慨的文章吗?可以画成富有艺术感染力的绘画作品吗?如果可以,我们还需要做什么呢?二、概念的理解(一)素材1、根据例文思考、讨论什么是素材,教师根据教参简单讲解例文中具体的素材。例文(1):“小溪”与烂“泥塘”
--学习《琐忆》有感三十年代,鲁迅先生曾经勉励那些见了夸夸其谈的学者就被吓倒、自惭形秽的青年说:“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是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细细品味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令人感到他以幽默亲切的口吻,给我们讲明了一个道理:做人学事,要有自知之明,但不要自惭形秽。你看那小溪,它发源于山间,从地下汩汩冒出。水是很浅的,但是清澈见底,它不自卑于源泉的狭小、力量的薄弱。它不断地涌出,慢慢地汇聚力量,向预定的方向流去,遇见土石挡路,它会暂时停下来,暗暗地聚积力量,当力量足够时,便漫过土石,浅浅流去,途中又汇入数支溪流,天长日久,它辟开高山,冲决峡谷,把坚硬的、四棱八角的山石涮成了鹅卵石。这时的小溪已变成汹涌澎湃、气势磅礴的大江河了。再看那烂泥塘吧,乍看去,浑浊得难以见底,似乎深不可测,于是乎人们对它远远避开,因为它张着吞天的大嘴巴,不时放出臭气。可是,随着岁月的流逝,烂泥塘的水分不断蒸发,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它只是浅浅的臭泥潭而已。小溪成为大河,是因为它知道自己力量薄弱;它终于成了江河,是因为它不断地充实自己,战胜困难,百折不挠。小溪可贵在有自知之明而又奋斗不息。烂泥塘满足于一潭浊水,在自欺与欺人中混日月,满足中暴露出浅薄的真面目。
所以我们要象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也许还是浅点好!”来,朋友们,做一条坦诚的、奋斗不息的小溪吧!例文(2):罗立中的《父亲》油画形成过程油画《父亲》创作来自生活的震动。油画《父亲》的创作过程是漫长的,罗立中认为农民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他就要刻画一位农民,为他的油画生涯一博。当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消息传出,他再到大巴山寻找灵感。在上大学二年的大年三十晚上这个传统的节日里,罗立中站在公交车站边的厕所旁,一个掏粪老人全然感觉不到周围阴雨绵绵和节日的气氛,麻木地工作着,当时的场面震动了罗立中,印象非常深刻,因此他要塑造一位又脏又臭的掏粪老人。在正式创作之前罗立中又一次回到了大巴山,将邓开选老人的所有照片都拿出来,一稿稿的变化着,画出了一幅综合的农民的形象,油画的题目也由原来的《收粪的农民》改成了《我的父亲》。《我的父亲》通过初审后被送到北京,进行展览前的最后审查时,当时评委被《父亲》所震撼了,久久地观赏、品味着。吴冠中认为这是父亲一代人的形象概括,“我的”就太小了,将“我的”拿掉,就叫《父亲》,他的形象代表了父亲那一代,这样在对观众展览的前一刻,《我的父亲》提升为大家的《父亲》。正是震动了罗立中的农民掏粪画面,才使罗立中创造了震动中国的《父亲》,能够感动自己的才能感动别人。油画《父亲》的成功得益于罗立中的积累。罗立中得自父亲的遗传,对画画非常感兴趣,他喜欢画国画,擅长画毛笔连环画,大学四年下来非常刻苦地画了300多幅连环画,掌握了一手很受同学羡慕的毛笔连环画技术。在入大学之前在工厂做批评专栏板报的宣传干事,画过很大的一面墙的主席像,很大的大头像,那是不能打整体结构图的巨幅画像,只能从上到下铺地毯似的一气画完。这练就了他非凡、过硬的基本功,为巨幅的2米多高的《父亲》创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2、理解素材的含义。素材是作者在平时和创作准备阶段中收集积累的未经加工提炼的原始材料。是与写作所要表达的内容有关的实际生活现象。素材可表现为直接的事象材料(如生活中的现象)和间接的符号材料(如图文资料),广义的素材可以泛指客观世界的一切世象。所以它并非就是文章的题材。素材的特点:未经作者认真的分辨、挑选、整理及至必要的加工。它只是作者通过对所写的对象的观察、体验得出的印象、摄取采撷的原始材料。
原始材料不能直接写入文章,必须经过作者的筛选和提炼。从原始素材到写作内容的过程,就是作者对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并运用到文章中的过程。要写好文章,首先要积累素材;将凡与所写内容有关的材料尽多地搜集,然后进行认真的筛选及至必要的加工,从而将那些最重要、最典型、最富有表现力或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包括经加工整理过的材料),恰如其分地予以运用,从而成就出文质兼美的佳作。我们要写出文质兼美的好文章,就应该留心身边的事物,注意细心观察,精心思考,从而找出闪光的东西作为你构思文章的题材。题材往往出自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留心身边事物的同时,还应善于通过不同的途径,例如书籍文献等,搜集大量素材,一者丰富自己的知识,二者为写作储备材料。3、平时需要留心积累各种素材。常用的积累素材的办法有用摘抄本,写日记,用小卡片,报刊杂志剪贴等,总之,将观察到的,阅读到的,体会到的分类记载下来。4、中心印象和使用素材的关系。中心印象就是在所有的印象中给我们感觉最强烈的那部分。每当我们遇到某件事或观察到某个事物时,我们可能得到很多印象或感觉,可是我们写作的时候,实际上只能写出其中极少的一部分。所以,要提高认识水平可以从捕捉中心印象入手,同时中心印象决定了对素材的使用。《父亲》的中心印象。(二)题材题材是作者为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且写入文章的一系列的事实或论据,是作者用来提炼和表达主旨的事物和观念,包括一切被描摹的、被评述的材料。素材和题材的区别:素材不等于题材。素材多是社会生活的原始材料,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生动性,但是,在丰富性中含有庞杂性,在生动性中却缺乏系统性,它只能是写作的基础,作者所表现的只是其中被筛选和提炼的一部分,因此素材大于或多于题材。素材经过选择、提炼、加工成为写作的内容才是题材。1、材料的种类和作用(1)题材的种类①从材料的特点来划分,有事实性材料和观念性材料。②从材料存在的形态或表述的方式来划分,有个别性材料和综合性材料。③从材料的性质及其在具体文章中的作用来划分,有正面材料和反面材料。④按获取的途径分,有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2)题材的作用①写作前,广博的原始材料的积累是形成观点、提炼思想的基础。主旨不是凭空确立的,只能是在作者对各式各样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而得以确定的。②写作中,有效地选择、组织材料是正确表达思想的支柱。③材料也影响写作成品的形式。2、材料的采集摄取材料的主要途经或方法是观察、体验、阅读和调查。3、材料的选择A选材的原则(1)应选择突出主旨的材料(2)应选择典型的材料典型材料,就是那些能够深刻反映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巨大说服力的事实现象或理论依据。(3)应选择新颖的材料(4)应选择真实的材料(5)要考虑文体特点B选材的方法(1)精于鉴别:鉴别是选材的基础与前提。(2)善于联系。三、素材的转换1、研究《父亲》从素材到杰作的过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其一、作者在受到素材“触动”的基础上,产生强烈的创作冲动。其二、作者要善于通过“中心印象”去发现并挖掘素材的“内在”意义。其三、作者心中的“立意”要在不断地调整中,使素材得到不断的深化,让素材表现的“意义”不断的地升华,最终表现出深刻的文章旨意。2、面对丰富多彩的素材应该注意的问题:我们要善于通过素材的“中心印象”,去发现素材的内在意义,而这个“意义”与文章的主题是一致的。只有这样,才能完成由“素材”到文中“题材”的转换,才能真正将这些零散破碎的材料引入文章并并使之成为文章的有机部分。(参看教参P26)3、例文分析:讨论教材例文,注意弄清素材、中心印象、题材、主题及意义。并认识相同的题材由于作者认识的不同会导致作者对材料的处理不同,从而体会素材挖掘的意义。从素材到文章示例:四、写作实践1、提炼主题(素材转换)一个青年丢掉了工作,身在异乡的他四处寄求职信,但都石沉大海。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回信,回信人斥责他没有弄清楚该公司所经营的项目就胡乱投递求职信,并指出求职信中语句不通顺,借此把青年好好地嘲笑了一番。青年虽然有些沮丧,但他觉得这是别人给他回的第一封信,证实了他的存在,而且回信人在信中的确指出了他的不足。为此,他还是心怀感恩地回了一封信,里面对自己的冒失表示了歉意,并对对方的回复和指导表示了感谢。几个星期后,青年得到了一份合适的工作,录用他的正是当初回信拒绝他的公司。这个素材可以挖掘出什么主题?负责人的人是值得信任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是值得培养的人;真诚相待,终能得到好的回报。2、片断练习: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1637年,出生于伦敦的英国青年约翰.哈佛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到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新建的学院工作,时年29岁,患有肺病,工作很积极。第二年,他的肺病发作,不治而亡。尽管那时的学校只有一名正式教员,一座木版房和几十名学生,但哈佛十分钟爱这所学校,所以,他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其约400本藏书和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这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当时的州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今天的哈佛大学,已经是一所多学科的综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学。他成功于年仅29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要求: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字数600字左右。首先明确:这个材料给我们的思维指向是多元的,至少可以从“州政府”或“哈佛”的两个角度立意:哈佛的“一个小小的善举”,竟然引起州政府高度的重视,把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目的是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这种可贵的政府行为,对学习哈佛的“善举”,有着极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他告诉人们,一切献身公益事业的人,永远是人们学习的榜样。
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提炼这样的观点:“政府及时宣传、褒奖有‘善举’的人,有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概述材料时,要选准角度来表述。如:30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获悉,在新建的剑桥学院工作的29岁的哈佛,病逝前将其约400本藏书,以及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马萨诸塞州政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这个响誉世界的一流大学,成功于年仅29
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的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放在文章里,概述材料、提炼观点作为文章的第1段,引论部分,可以这样来写:
今天我读了一则震撼我心灵的材料,材料介绍说:30年代的美国马萨诸塞州政府获悉,在新建的剑桥学院工作的29岁的哈佛,病逝前将其约400本藏书,以及一半资产约780英磅捐赠给这所学院,马萨诸塞州政政府为了让哈佛的善举化为一种风尚,把校名由剑桥学院改为哈佛大学。这个响誉世界的一流大学,成功于年仅29
岁的一个叫哈佛的早逝的青年的一个小小的善举。读了这则材料,我认为,政府及时宣传、褒奖有“善举”的人,有利于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哈佛的行为在当时的美国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哈佛没有考虑这些,他只想着能为社会做点贡献,他的这种“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从这个角度,可以提炼的观点是:“勿以善小而不为。”或“好事从小事做起”,或“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拒绝微小的善举。”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在概述材料时可以这样来写:29岁的哈佛在病逝前,留下遗嘱,将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骨盆损伤的健康宣教
- 扁桃体癌的健康宣教
- 孕期牙周炎的健康宣教
- 红皮病型银屑病的临床护理
- 《Java程序设计及移动APP开发》课件-第05章
- 创伤性骨化性肌炎的健康宣教
- JJF(黔) 86-2024 液体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
- 规划业务拓展的路线图计划
- 电视剧编剧承揽合同三篇
- 光扫描数字化仪相关行业投资规划报告范本
- 孤独症谱系障碍培训课件
- 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
- 河南省郑州市二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解析)
- 洛阳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和答案
- 砂浆行业销售技巧分析
- 肠道门诊管理课件
- 小学禁毒教育教学大纲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高一上英语期末考试题(含答案和音频)
- 2024年中考英语二轮复习学案连词
- 肛肠科患者的疼痛管理策略与实践经验
- 风电项目投资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