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_第1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_第2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_第3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_第4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理论与宏观经济政策”部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重点内容讲解(一)传统计划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性的继承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基本经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如下:第一,自由人的联合体和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第二,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第三,尽快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第四,消灭商品生产,对全部生产实行有计划的调节;第五,在共产主义低级和高级两个阶段中分别实行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中,商品生产与私有制相联系,消灭私有制与消灭商品生产是未来社会的两个重要特征。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模式和经济理论范式是在斯大林时期最终确立的。在斯大林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单一,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是被消灭和限制的对象;资源配置主要依靠自上而下行政命令或指令性计划来推动,以指令性计划为基础的计划经济被看作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机制被看作社会主义的异己物而加以限制。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进行了总结和概括,这种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和模式,被大多数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用。2.传统计划经济模式面临的困境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建立了一个排斥市场机制、以国家高度集权为特征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首先,在决策结构上,实行中央集权控制,国家按照详细的计划分配财政信贷资金、外汇和其他物资,把稀缺资源集中到国家认定应优先发展的重点部门,贯彻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其次,在动力结构上,国家依靠行政力量对各部门和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影响或直接下达指令,忽视物质利益刺激,实行平均主义分配原则;再次,在信息结构上,实行计划指令的纵向传递,全部经济活动都纳入计划的轨道,企业行为基本不受市场信号的制约;最后,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实行穷过渡。实践证明,这种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官僚主义严重、动力不足、经济结构僵化、短缺现象严重、劳动者积极性不高、经济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必须通过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我党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第一次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以此为根据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发展进程、主要矛盾、根本任务和基本纲领等作了深刻的阐述,从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论断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一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阶段。我国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国情的基本判断和科学总结,完全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第一,我国是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步入社会主义的。第二,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我国初步建立了一定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但我国生产力的总体水平还很低,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程度都不高,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尚未完成,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严重不平衡。第三,落后的生产力和发展不平衡,决定了在生产关系方面,不仅存在多种形式的公有制,而且存在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第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广泛影响。总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远没有摆脱不发达状态。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特点(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要求。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两点:一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二是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市场经济应体现以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点: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3.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基础在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理论创新,在实践中主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体现,其中包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1)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建立和巩固,是新中国独立和富强的重要物质基础,也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和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其主要经济标志就是建立了强大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不仅是我国宪法的规定,也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2)深刻认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目的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各个方面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这体现着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推进力量,是国家高效调控经济的主要产权基础,是国家实现经济自主发展和参与国际高端竞争的重要经济条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3)理性看待不同所有制经济间的竞争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无论是公有制经济的增长,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增长,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都应当得到支持和鼓励。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尽管性质不同,也有一定的利益差别和矛盾,但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私人企业形成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导致了贫富的较大差别,再分配只能有限地缩小,而不可能根本缩小财产和收入的贫富差别和对立。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才能在各种生产要素按产权和贡献分配的过程中,使按劳分配成为分配的主因素和主渠道,才能全面调动所有人的力量,尤其是劳动者的主体作用,真正充分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才能得到根本保障。4.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主张搞私有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存在的一股思潮。私有化就一定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吗?第一,世界上实行私有化的国家和地区有近200个,其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占极小部分。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表明,私有化并不一定就能带来经济发展,更不是包治百病的良方。第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正确方向,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第三,我国农村改革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但土地私有化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出路。如果任由土地私有化和自由买卖,其结果非但不是快速、低成本地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反而是农村的两极分化,经济凋敝,失地农民大批涌进城市却难以就业,实现的不是城市化而是城市贫民窟化。不搞私有化,是不是就意味着要回到过去那种单一公有制上去呢?第一,历史经验表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第二,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在这样的条件下,不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然导致经济体制僵化,经济活力不足,经济运行效率低下,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第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能简单地认为公有制经济成分比例越高,就越有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成分有所降低,就不利于社会主义。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所有制,才是好的、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所有制。第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打破了公有制一统天下的局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不但没有削弱和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反而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提高和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坚持基本经济制度,既是一个重大经济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关系13亿人口生存大计的重大政治问题。事实告诉我们,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搞私有化,那就是离开社会主义的道路,违背历史的发展规律,是不符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要求;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片面追求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违背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客观规律,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逐渐摆脱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模式的束缚,走上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科学地总结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的理论观点,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探索的起步。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毛泽东对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提出了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走自己道路的思想,并对苏联的模式和苏联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不同的见解。同时还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文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艰难曲折中得到了发展。第二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道路,确立了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第三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准确分析我国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公平正义等重大战略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发展的新境界和新局面。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集中体现。这一理论包括以下一些重要内容:(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党的十五大报告正式明确: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明确了现阶段中国经济制度的根本性质。(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包括:在改革的目标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改革的内容上,把体制的改革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在改革的方式上,强调从实际出发,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循序渐进;在改革的战略上,提出了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等正确方针,以改革统揽全局;在判断改革成效的标准上,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的“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的标准。(3)社会主义分配理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在不断创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包括:一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二是坚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三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包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机制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的新体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5)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目标、基本内涵、总体思路、模式选择和根本动力,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是我们党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6)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理论。实行对外开放和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以下原则:一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二是强调经济全球化作为一个客观进程,具有二重性;三是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以上内容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理论、建立创新型国家理论、国有企业改革理论、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理论等都是很重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和对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认识深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并不是要坚持其中的某一个具体的观点或结论,而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论原则,并以此为指导研究中国的具体情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基本经验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以发展为主题,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史、系统经验和丰富的实践,它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的伟大实践,不断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只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实践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坚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确借鉴并广泛吸收西方经济学以及一切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