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_第1页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_第2页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_第3页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_第4页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志和校志的撰写一、如何理解教育志和校志志:记述。教育志,就是对教育的记述。是教育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的科学的资料性著述。地方教育志建立在校志的基础上,写好教育志必须做好各学校的素材收集和校志的编写工作。“志”记录的是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限内的历史,体裁有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属篇章结构,是一种介于资料汇编和学术专著二者之间的资料性著述。从此语意出发,“学校志”是地方志的一种延伸,简称“校志”,他是各级教育志的材料基础。作用,一部优秀的学校志,不仅可以作为今天兴校的参考、后人办学的借鉴,而且是向广大师生进行爱校、开展传统教育的好教材,可以帮助家长和社会全方位地了解学校,在现代社会,不失为学校打造自身形象的一种举措。显然,这种语意下的“学校志”,不属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教育研究,尽管从广义上讲,各种校志当中对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学校各方面状况的描摹,可以帮助后世的人们对当年的教育获得一种相对真切的体悟,但,编志的目的主要意图不是为了探究学校现实存在的问题,也很少对学校各种教育现象与措施进行合理、合法性的追问。编写这样的学校志一般不需要教育理论工作者加入,属于纯粹的实践立场。写志和写史不同,因为志不同于史,它的区别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范围的不同。前人说:志者,一方之史;史者,天下之志。这是从范围上的不同,志,记述的是地方,范围小,史,写的是天下之事,范围广。2、记述内容的同和不同。相同之处都是记述,史和志都有善。而“史”有恶,志有善而无恶。也就是说“志有褒无贬”,只记述善的一面。3、产生的影响不同。方志不如史书影响大;有后世修史当代修志之说,流传范围也小。4、记述方法的不同。史以议论为主,而志以记叙为主(所谓史重探索历史规律,而志只反映历史规律)。所以,史和志不能混同,修编校志不能说成修编校史。志与史很容易让人混肴,在编写过程中难度相当大,很难把握,有人总结的很恰当“修志难于修史”。二、教育志的性质、功能、特点1、性质:资料性的著述,是后人参阅的史料,了解前人教育状况或借鉴前人经验的资料。2、功能(作用):是教育作为主政的历史借鉴和制定决策的参考依据,是留给后人的一份历史资料,通过阅读当地的教育志,增强对各阶段教育的了解和对教育的认同感,从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爱家、爱乡的教育,所以还具有教育的功能。随着当代“交流”功能的提速,地区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教育志的功能今天越来越多样化,也成为入教育志以内。如时庄二中辖区内的,有撤并的高村小学、辛庄小学、孔村小学;犁铧店小学撤除前初中招生属于时庄中学,学校合并到春秋小学,他的隶属学校还应该归属到时庄中学,时间性质都要弄清楚。五、教育志的基本编写原则1、遵守疆界,不越境而书。记述自己范围内的不跨越,只记述自己的事,不是行政区范围内的事情,超出界限的不记。如果有些事情或所记载资料有外地的成分,一定要在括号内说明。2、横排门类,纵向记述。即横排竖写。(事以类分,类为一志;横排门类,纵述史实)①横排:依科学分类结合实际分工,分门别类,作为一志(编)立项记述。例:教育概述、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成人职业教育、教育督导、民办教育、教育机构、大事记等等。一志之下又有横排,叫小横排。一般为章。章下还可以再横排,依次分节、目、子目等。一般为五层,即编或卷、章、节、目、子目。关系是同一层次为平行关系,如一志之下,编(卷)与编(卷)之间;一编之下,章与章之间;一章之下,节与节之间等。不同层次为上下领属关系。如一志之下,第几卷、几章、几节、几目、子目等,属于层层领属,上下相辖。例:义务教育编下分小学教育、初中教育等,可分章横排。小学教育中又分,小学教育的规划、发展、管理、教育的实施等;初中教育,初中教育的规划、发展、管理、教育的实施等;②竖写:在写作目下,按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记述,以反映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横排,设立纲目一定要抓住重点,突出要点,不能有重大遗漏;竖写,一定要顺着事物发展的主线记述,不能有断链。3、以类系事,事以类从。同一类事物要在一个地方集中记述,不能出现重复记述、交叉记述的情况。如:教育改革篇,在教育改革篇中有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而在课堂篇中又记述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这就造成了重复。4、以事系人,生不列传。①以事系人,是指各分志在记述事物发展变化时,结合写出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的活动。也就是在记事时,把与此关联的人物顺便记下来。但必须是值得记入志书的人物,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志书的价值。在选人记人时,眼睛要向下看,尤其是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不被人重视的小人物更应该记,绝不能以官职论英雄,切忌“某某领导亲自干什么事”等言语。“以事系人”需掌握以下要点:第一,只写所“系”的人同本节、目所记的事密切相关的活动,关系不大的不记,更不能离开所记的事去介绍人物生平,或全面介绍人物一生的活动和事迹。第二,主要是记述教职工中特别是先进人物如何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要时也可记述反面人物阻碍事业发展的活动等劣迹。但反面人物必须是真实的,不能为了烘托正面人物有意假设。第三,“系人”不受籍贯、年龄、职务和社会地位的限制,根据客观实际和反映事业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定;所“系”的人可能已去世,也可能还健在,与人物“生不立传”不同;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几个人或一个集体,还可综记一类人的共性活动而不具列姓名。第四,“以事系人”的基本写法是把人物及其事迹和事业的发展变化揉合在一起写,既能表现人物更能反映事业,使读者感到二者密不可分,十分得体。“以事系人”的方法很多,例如:“系”开创者,反映事业兴起;“系”贡献突出者,反映事业进步;“系”代表人物,反映事业或事件状况;“系”行业名人,反映本业水平等。生不列传。传,即人物传。指专门记述人物的部类。对已故重要人物,能盖棺定论者,集中立传记述。立传人物,必须是在志书时限内已经去世的,否则不能立传。不足以立传的非重点已故人物和仍健在的重要人物,采取简要介绍和“以事系人”的办法记述。5.述而不论,寓论于述。对事物的发展,只作过程记述,不作好坏评论。但也并不是没有观点,而是要把作者的观点(也就是评论的语言)通过史实记述反应出来。6、详今略古。对当今的事物要详细记述,对古代(原先)的事物要简略记述。清代学者章学诚提出的“时近则迹真、地近则宜核”,意思是离事情发生的时间越近,记述越是真实,离事情发生的地点越近,越容易核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7、详独略同,详记本校本单位独有的,简记本单位与外单位共有的。本校的办学特色要详细记述,大家都有一是不必要记述,二是必须简述,主要是突出地方教育特点,体现地方性。六、教育志有哪些体裁一般志书的体裁: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述:即综述或概述、总述和分述。是整部志书或分志、一章一节等的总概括,置于所概述内容的前部,起总纲的作用,这一部分很重要,一定要认真总结和组织材料。记:大事记或大事年表。一般设在志书的前部,置概述之后,与概述互为经纬,一横一竖,起提纲挈领、勾勒重点、引领读者的作用。如:曲阜教育志现在修编的提纲中:第一部分是:曲阜市学校分布图,接下来就是“序言”,然后是:概述、大事记,接下来才是第一章学前教育,第二章小学教育等等。注:述(概述)与记(大事记)的关系:为一志之纲,互为经纬,述为横,记为纵。述分大、小概述。一书之前的叫总概述(大概述),篇、章、节下的叫分述(小概述)。总概述必须有,分概述依情况而定。如果事情比较单一,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则不必设概述,比如“办学方向理念”,各学校都很完整地反映了各自的内容,互不牵扯,则没必要再组合起来概括记述。如果事情比较复杂,每个章节之间既独立,又联系,不设概述,难以反映事物的整体,则应加概述。比如“学校规划”,一般分学前、小学、初中等各自为政,不加概述,就不能说明一个地域的总体情况。志:即著述部分。用于各分志,是志书的主体部分,应当说这是主线。传:即人物传记,专门用于写人物。一般设在志书后部,集中记载当地人文,是反映一个地方重要人物和文化积淀的主要内容,也是读者最关心和感兴趣的部分。图:即各种地图、图像、照片等。表:即用文字、数字表述的各种一览表和统计表。录:即附录或丛录,用以辑存地方珍贵史料。即志书未记又弃之可惜的资料。收录原件、原文、名录等。注:表格与文字的关系。以文字为主,表是文字的补充。因表具有形象、直观、系统、清晰、信息量大、所占篇幅小的特点,在新志中广泛采用。文字勾勒框架,起骨架的作用,表格详细反映细节,是血肉,起补充作用,以此构成丰满的整体。比如教育投入表,师资现状表、学生统计表等。不能以表代文,有些也不能有表无文。七、志书的写作方法与技巧(一)教育志采用什么文体1997年颁布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指出:“地方志的文体,采用规范的语体文。”编写教育志也要根据这个要求,这个规定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必须使用现代语体文,而不使用文言文。现代语体文是用现代汉语的书面形式写成文章,具有通俗易懂,雅俗共赏,容易普及等优点。二是必须使用现代规范语体文。语体文作为一种语言形式,比口头语言更精确,更条理化,更有逻辑性。三是叙而不论,寓观点于材料的叙述之中,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褒或贬,都用史实表明,不需另发议论,不用讲道理来表明。(二)如何运用这些文体1、依时顺序。因立目已比较单一,所以必须按时间顺序由先往后记述,既要记清历史轨迹,又要反映当今现状。如:(虚拟文)1991年,全市正在轰轰烈烈大概校舍基本建设,教育投入不断增加,学校教学楼林立,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到1993年全市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工作通过了国家验收。1997年全市各学校积极参与创新教育改革,大多学校建立教改项目,省级课题、济宁市级课题应运而生,掀起了一股教育科学实验热潮,到2000年,全市立项课题结题23个。写作中,忌倒叙、插叙、补叙。但时间比较可以往前推。如:合班并校的原因之一是:1997年,学校在校生1774人,是2003年296人的6倍。2、记述体。即志体,“据事直书”,以史料为依据,实事求是,平铺直叙。忌假、大、空、套话。不能写成领导讲话、总结汇报、通讯报道等套用的公文体。4、进行式。即行文中的语法时态要用进行式,表示进行中的动作状态,不用过去式、未来式。所述事物就如同作者亲眼目睹记在心里一样。所以,文中不能使用“从前、曾经、想当年、当初、当时、原来、后来、相传、大约、可能、预计、即将”等回忆和预测性的不确定词语。例如:晋中《教育志》记载教育制度的变化明清两代,儿童读书求知以一家一族聘请先生授课为主,常见的形式有家塾、族塾、村塾和先生自行设馆授徒的馆塾4种,统称私塾,俗称书房。清光绪二十八年~二十九年(1902~1903),清政府连续制定《钦定小学堂章程》和《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奏定高等小学堂章程》。至光绪三十一年(1905),开始正式废科举,兴学堂,晋中各州县所有的忆院全部改建高等小学堂,城乡成立初等小学堂。1912年,根据民国政府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高等小学堂改称高级小学堂,初等小学堂改称初级小学堂。1915年,教育部公布《国民学校令》,两级小学又改称国民高级小学校和国民初级小学校。1918年,阎锡山在全省推行“村本政治”,大力提倡“六政三事”,晋中各县小学猛增,又开始出现冠以县名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县立国民高级小学校和冠以街名、村名的初级小学校。5、不加褒贬。即作者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平铺直叙,依实记述,不把个人的观点、情绪、喜好强加于志书。事物或者人物的好坏善恶要用事实来说明,主观上不议论、不评价,寓议于记述之中。作者对事物本身不下断语,而是透过史料来反映事物的是非得失,人物的善恶好坏。在用词中,要尽量用中性词,而不用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的褒贬词。比如:中共——我党,罪犯——坏人、坏蛋。6、不过份修辞。不用比喻、拟人、夸张、形容等修辞手法,语言应是平实记述,用语体文、记述体、陈述句,由时间状语开头,直书其事。例如:九曲黄河阵——清代,在县境内较大村庄流行。形式为在一亩见方的平地上栽扎纵横各19行共361根木桩,桩与桩之间按阵图界道,形成九大曲,百余个弯道。每桩顶上放置红或黄、绿灯一盏。元宵节之夜,全村男女人人手提灯笼,在铁炮和吹打乐声中跟随社火入阵游行。远望宛若群星落地,又似滔滔黄河,蜿蜒曲折,十分壮观。

舞龙灯——……龙灯在大鼓、铙钹等打击乐的伴奏声中起舞,前有一人持红绣球引逗龙身追捕,时高时低,似腾云架雾,若击水破浪,舞姿矫健,扣人心弦。7、巧妙铺垫。地方教育志要求抓要点、记大事。但某些事物可能在某一段限内变化不大,无事可记。这样在前后两个年份之间就会间隔太长,不利于表述事物发展的轨迹。因此,记述中需要根据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选择中间年份用过渡性的语言作适当铺垫,即将前后间隔较长的事物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链条。例如:1950年,全区农村成立民校,主要是通过扫盲运动,让农民在文化方面也获得翻身。至1953年,全区脱盲人数占到35%。1956年后几乎停止。“文化大革命”中时抓时停。到1980年,扫盲工作再次掀起高潮。八、结合《曲阜教育志(1986——2015)》续志撰写提纲,街道、学校如何收集素材和形成初草(主体部分)曲阜教育志的编写是根据市志编写的要求,市教体局经过多次研究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市局会议后,街道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安排学校开始收集资料,6月底拿出初草,这项工作对教师而言是一项新任务,很多以前没接触过,有点无从下手的感觉,究竟怎么办?心里没底,到目前,根据街道教委的要求,学校组织建立都有点牵强,年轻教师不知道以前的事,没法写,查找学校档案而档案资料又不详实,更不系统,给参与者们出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然与大家集体研究。曲阜市教育志的提纲已经给了大家,内容大体是:1、曲阜市学校分布图(镇街、学校不用)2、序(主编的事,镇街、学校不用)3、概述(主编或主撰人的事)4、大事记:大事记各学校都有,学校撤除、合并、新建,学校较大的改革、变动都是大事。这一部分的内容除了查阅档案资料之外,还要走访一些熟知情况的老教师,通过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做笔录最好经过三人以上的证实,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观点,也有他的忘却,很可能事实是恍惚的,所以“三人成虎”。进入章节内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职业成人教育等,每一章内容分若干个“节”。收集方法同上,同时要召开教师座谈会,充分把握资料的完整新、真实性、全面性和客观性。我们收集资料必须要了解1985年前的情况,尽管从第一节为“发展概况”,这一部分是镇街、学校必须综述的文字,要概述一下自己,大体上的内容,如街道:就街道的面积、人口,行政村数,学校处数,教学班数;中小学教师数,学历达标率;幼儿园处数,入园率,专任幼儿教师数,整体教育发展等进行概述,学校按照本格式写。以上是基础教育和“普九”后的“双基”之一,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后续工作,各单位还有成人教育内容。先说基础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分阶段概述本乡镇基础教育发展的状况。如1987年起,开始实施初等义务教育时,本乡镇的经济基础和办学条件的实际状况;1988年开始义务教育规划,通过市县政府验收后又转入“两基”工作,当时本乡镇教育发展的基本状况;1993年“普九”后,本乡镇教育实施“两基”后至今,教育投入、发展的状况又有哪些变化?(要用具体数字,进行概括对比分析,用事实说明教育发展变化的轨迹)再者,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具体到各乡镇教委,应主要承担的任务就是如何配合县进修学校、职业中专以及后来的职教中心,做好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教育和学历补偿教育及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如何加强对乡镇中小学生的分流管理,让学生合理进入到适合自己学习的高一级学校学习;另外,小学、幼儿教师离职进修、函授、各种短训班培训人次等基本的情况。作为学校收集的重点,应该放在扫除青壮年文盲那一时期的成人教育工作。成人教育的重点之一是扫盲和利用乡镇成人中心学校对农民进行文化实用技术培训。扫盲阶段,如何建立乡、村二级网络,实行扫盲目标责任制,对这项工作的目标、责任和验收结果要概括求实地反映出来。1995年后,农村成人教育工作重点已全面转向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和村农民文化技校如何为农民致富服务等项工作,是乡镇续志的重要内容。关于教师队伍(包括学前教育)1986~2000年期间,本乡镇如何配合全县(市)对教师,尤其是民办教师培训工作实现序列化?如对本乡镇民办教师进行注册登记、颁发教师资格证书,稳定民师队伍等等;本乡镇通过哪些形式?如在教师中开展大练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改革活动,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2000年后至今,对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和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做了哪些工作,效果如何,有什么明显变化?这些情况的发展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变化。(要结合乡镇实际做法,进行综合概述)关于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1、本乡镇教委对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重视程度、认识水平。以什么为切入点加强对教育科研与教学改革的领导。2、本乡镇从1986~2015年,可分几个不同的阶段,概括叙述开展的工作和做法。如建立教研网络、加强对乡镇教研室建设,重视培养科研骨干、对教学的考核评价,对教研人员的培养提高;推广课题成果、课堂改革实验、表彰教学成绩优秀教师等等。3、乡镇中小学(幼教)教研成果展示。如对乡镇、学校集体荣誉称号的表彰和教师个人改革实验的奖励。(要做认真统计,进行综合展示)第节组织机构一、乡镇教育机构改革可据全市教育机构改革的变化,结合乡镇教委机构的变化实际进行。如:1986年县改市机构改革时,区改乡机构是如何变化的;乡镇教育机构又是如何变化的;乡撤并为镇后,镇又改为街道等等乡镇教育机构又是如何变化的。(每次变化后,乡镇教委历届负责人及任职期限)二、学校沿革把本乡镇从1986年至2015年期间,中小学处数的撤并变化情况(包括原有的联中)写清楚。第三节主要改革项目一、领导管理体制改革1、可根据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及1986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法》,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后,乡镇地方政府是如何实行“分级办学,分工管理”体制的?如本乡镇农村小学,学区联办小学的管理体制;乡镇初中、中心小学(包括幼儿园)、中心农民文化技校的管理体制。2、在人事管理方面,乡镇教育组长的管理考察;乡镇中学校长、教育工会主席的管理考察;乡镇初中中层干部、中心小学校长、学区小学校长,农民文化技术学校校长的管理考察;乡镇公民办教师的管理考察。3、在财务管理方面,乡镇教育经费不同时期的管理变化。4、在教学管理方面,教研网络的管理变化情况。(以上四点,可分四个层次进行概述)二、可把原题目“职、成教改革”换成“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本乡镇中、小学幼儿教育)1、校长负责制;2、教职工定编限额聘任制、教职工聘任制;3、岗位目标责任制;4、学校内部其他方面的管理制度。三、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略)四、乡镇中学、中心小学介绍1、学校简介2、反映学校面貌的照片、学校负责人工作照、领导班子办公照3、学校特色活动介绍(含照片)因为全市统一要求,2015年6月底以前,各学校(单位)完成曲阜市志教育篇的初草,所以,在行文时要注意两点。一、图片资料:说明学校新旧变化、变革、改革创新,以及最能表现学校特色的资料。二、文字叙述:尽可能翔实地叙述学校不同历史时期的办学规模、办学情况重大事件、学校的发展变化、领导班子变化、改革创新的举措。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供参考。1、学校的历史沿革:(1)学校概况(2)历史沿革;2、行政组织(1)管理系统(2)职能部门(3)管理体制;3、教学工作(1)教学管理(2)教学质量(3)课程设置(4)学籍管理(5)教研活动(6)教研成果、课题;4、教师队伍建设;5、党群组织;6、德育工作;7、办学特色;8、学校基础设施建设;9、师表风范;10、桃李芬芳(历届中考录取榜、市级以上奖励或荣誉称号;11、后勤服务;12、名教风采(特级教师、省级劳模或先进工作者、教育专家、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成绩特别突出在本市有较大影响的教师)以上条目仅供参考,在撰写过程中可以灵活掌握,但基本框架要符合志书的基本规范。九、续志编写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使用第三人称记述志稿编写中,应使用第三人称进行记述。1.不应使用第一人称“我”、“本”等字进行记述,如:“我街道”、“我校”、“本班级”等。2.不要使用“来”字,因为“来”字也有第一人称的嫌疑,如:“十八大四中全会以来”、“×××领导来我街道学校指导工作”等。3.不应使用“同志”二字,应直呼其名。4.不应使用“敌人”、“敌军”、“对敌斗争”等词语。(二)全称与简称的使用1.志稿编写中,地区和单位名称应使用全称。如:“曲阜市时庄街道马村小学”不要简称为“马小”,应使用全称。2.志稿编写中,有些约定俗成的简称,如“四人帮”、“四化”、“两个文明”、“五讲”、“四美”等,之后均应括注具体内容。3.志稿编写中,“文化大革命”不可以简称为“文革”,也不可以称为“十年浩劫”、“十年动乱”等,应使用“文化大革命”的全称并加引号。

(三)称谓不应混用志稿编写中,应做到“同一词语始终表示同一概念,同一概念始终使用同一词语表示”。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应始终用同一称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表示。2.“中共时庄街道工作委员会”和“时庄街道党工委”等,均应始终用同一称谓“中共时庄街道工作委员会”表示,不应混用。3.“人民政府”、“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没有括注简称的时候应全称,不要把“人民”二字丢掉。4.“人大常委会”不应简称为“人大”,不要把“常委会”三字丢掉。(四)历史纪年的表述方法要规范对于历史纪年的表述方法,应在《凡例》中进行规定,并在志书记述中统一规范。续志中关于历史纪年的表述方法有3种:1.先记述帝王纪年、年号纪年和民国纪年(不使用日伪年号),后括注公元纪年。采用此中方法,记述帝王纪年、年号纪年时,应使用汉字表示;括注公元纪年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应标明“公元”二字。如:“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记述民国纪年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括注公元纪年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并应标明“公元”二字。如:“民国25年(公元1936年)”。2.先记述公元纪年,后括注帝王纪年、年号纪年和民国纪年。采用此中方法,记述公元纪年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不标明“公元”二字。括注帝王纪年、年号纪年时,应使用汉字表示;括注民国纪年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如:“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1936年(民国25年)”。3.一律使用公元纪年,不括注帝王纪年、年号纪年和民国纪年。采用此中方法,记述公元纪年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不标明“公元”二字。(五)数字的使用志稿编写中,数字的使用应规范。1.

4位数以上的数字每3位数空半格,不使用千分号或连续排列,如“789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