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双循环专题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_第1页
经济双循环专题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_第2页
经济双循环专题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_第3页
经济双循环专题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_第4页
经济双循环专题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双循环专题报告-如何理解新形势下的双循环1、如何理解双循环新发展格局?1.1.

我国经济内外部循环的发展回顾(略)内外经济循环理论是指,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建立一种机制,

统一系统内外两个经济循环,二者形成动态互补机制。当外界环境较好时,以外循环带动内循环,

进而推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不佳,但内部环境较好时,通过政策调整,避免和减少外循环造成的损失,以内循环带动系统的发展;当外界环境和内部环境都良好时,可以发挥两者的协调优势,达到

1+

1>

2

的目的;当外界、内部环境都不理想时,两者互补可以减少损失。在开放的经济系统内,内外部经济循环协调互补的机制有利于各国发挥比较优势。1.2.

人口及全球化双红利减少,经济内循环重要性提升近年来随着劳动力人口下降、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开始进入人口红利衰减期。2013

年之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率先回落,全国总人口增速也在

2016年之后逐步走弱。人口红利逐步向人才红利转化,经济进入减速换挡期。同时,2019

年我国人均

GDP首次突破

1

万美元,仍面临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迫切需要发掘新的增长动能。1.3

历史经验看,产业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转型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上来看,美日德三国均在过去

100

余年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经济和产业发展的转变,经历了从资本密集或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并通过一系列政府产业政策的扶持完成了经济转型,实现了经济质量的提升。与美德日经济发展同阶段对照来看,我国也正处于人口红利减少阶段,

长期低成本、出口导向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核心技术的落后和产业链的不完善都意味着经济转型势在必行,这些都离不开产业的科技创新。美国通过模仿英国先进技术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进步,并借助两次世界大战飞速发展,二战后到

90

年代初期,美国的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军用技术民用化推动整体经济向质量型转变,尽管科技工业在

70

年代末遭受了日本的猛烈冲击,但

80

年代后政府随后通过超高速集成电路计划和组建国家半导体咨询委员会等措施持续推动产业科技创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产业。德国从

19

世纪开始仿制优质英国产品,并通过数十年的积累逐渐在质量上赶超,20

世纪

50-60

年代,德国依靠‚加工贸易‛大力发展制造业,但进入

70

年代后,

德国不可避免地遭遇了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德国于90年代后进行第二次转型,其先后出台《制造技术

2000

年框架方案》、《德国

21

世纪信息社会行动计划》等政策发展先进制造业。同时一方面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另一方面在宽松的技术交流环境下在电子和化工等行业发力。日本的工业化同样始于模仿发达国家技术,从

20

世纪

40

年代到

70

年代,日本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并逐渐从资本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半导体行业,在政策层面通过贸易保护政策保护半导体产业发展,并由政府牵头成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协会,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

核心目标:开拓内需市场,完善产业链建设2.1.

外贸企业面临出口转内销,内需须加快释放我国对外出口产品主要以加工制成品为主,机械和运输设备占据半壁江山。其中,办公通讯设备、电信设备、电子数据处理和办公设备占比分别为

26%、13%、9%。承接这些工业设备,意味我们需要尽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继续扩大国内投资需求。除此之外,服装、纺织品、食品等三类消费品占比为

14%。消费品的出口转内销需要通过需求引导、渠道推广等多方面刺激国内消费需求。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出口转内销带来的是产业链供应链的全方位调整,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我们将要面临市场环境、生产模式、知识产权等多方面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帮助外贸企业纾困。6

17

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主要提出三点措施:一是支持出口产品进入国内市场;二是通过投资、消费来对接需求,并建立内销平台加快商品流通;三是加强信贷保险和资金支持。2.2.

高科技领域进口替代,粮食能源等保持多边合作我国高科技领域进口依赖度较大,急需突破关键领域

‚卡脖子‛的现象。集成电路和电子元件在我国进口结构中的占比高达

16%,2019

年我国进口芯片共耗费

3055亿美元。2017

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结构,来自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和日本的进口比重达到

80%左右。我国农产品进口以大豆为主,近年来进口来源地逐步分散化。总体上看,从

2011年起,我国就进入粮油、糖、肉类乳制品的净进口时代。2019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785.7

亿美元,进口

1498.5

亿美元,贸易逆差达到

712.8

亿美元。目前来看,农产品进口市场较为分散,前三大进口市场中南美洲、亚洲和欧洲进口金额所占份额分别为

31.43%和

20.65%和

17.35%。北美洲市场占比逐步削减,进口金额所占进口市场份额从

2015

年的

25.85%降至

14.41%。具体农产品品类中,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居民对油料作物的需求迅速上升。同时由于我国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大豆的供求出现结构性矛盾,进口量从

2001

年的

1394

万吨飞速增长到

2019年的

8851

万吨,进口增量达到

5.35

倍。为了减轻对美国大豆的依赖度,一方面,

我国积极扩大对巴西等其他国家大豆进口。2019

年巴西、美国、阿根廷的大豆进口数量分别为

5767

万吨、1694

万吨和

879

万吨,占大豆进口总量的

94%左右。另一方面我国也开始实施大豆生产者补贴,引导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原油需求量持续增加,进口依赖度高,进口分散化缓释部分能源风险。同时新能源建设的加快,也在不断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2019

年中国原油进口

5.06

亿吨,进口金额达

2413.19

亿美元,同比增长

0.4%。据中国船舶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中心数据,我国原油进口占全球市场比重由

2003

年的

5%提升至

2019

年的

23%。《世界能源展望

2019

之中国特别报告》预测,至

2020

年我国石油供需缺口将近

3

亿吨,需求将于

2030

年前后达到

7.05

亿吨。由于国内原油需求量大同时产能供给较少,2019

年原油对外依存度维持在

70%的高位水平。为避免能源安全问题,分散进口来源地、优化供给结构成为首要考虑。2016

年起我国进口来源地逐步多元化,进口国数量将近

50

个。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阿曼、伊朗、委内瑞拉,7

个主要来源国的进口量占比共

7

成以上。同时自

2016

年起俄罗斯替代了沙特阿拉伯成为我国原油第一大进口市场,2017-2018

年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分别为

5979

万吨和

7149

万吨。同时,近年来我国也在积极推广的的使用,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征求意见稿),到

2025

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达到

25%左右。3.

核心任务:加快改革、创新、开放,促进经济双循环3.1.

对内改革创新:打通经济运行四大环节经济循环一般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四个环节。对内改革的目的在于推动需求引

领、供给创新的格局,打通经济运行环节。一方面,生产激发循环动力。我们要通

过改革创新的手段继续推进供给侧改革,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快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持续疏通经济循环的关键环节。在分配

领域注重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及再分配安排,缩小贫富差距,加强社会保障功能,增

加居民收入,激活居民消费潜力。在流通流域,通过‚互联网+物流‛提升循环效

率,拓宽消费应用场景。在消费领域,坚持房住不炒,推动产品供给提质升级,顺

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的趋势。最终才能够实现供给与需求升级协调共

进的高效循环。3.1.1.

生产:科技创新+产业链升级,激发循环动力我国制造业整体大而不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表现在低端产品过剩,

高端产品不足,供给无法精准匹配需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技术创新能

力、产业结构等差距明显。2018

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

值的

13.9%。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不足,2018

年我国研发支出占

GDP比重

仅为

2.19%,与美日德仍有一定差距。近年来发达国家也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试图占据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一

些发展中国家也积极利用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承接国际产业转移。2019

2

月,德

国发布《国家工业战略

2030》,强调要坚持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发展模式,提出将制

造业增加值比重由目前的

23%提高到

25%。美国政府发布《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导力

战略》等政策文件,提出聚焦发展人工智能、先进制造、量子科技和

5G技术等关

键领域。无论是参与国际竞争,还是适应国内消费升级,都要求制造业加快向高质量发展转

变。一是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我国制造业中传统产业占比超过

80%,改造提

升传统产业具有巨大潜力和市场空间。二是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如新能源汽车、新

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我国自

2020

开始推进有关政策,根据规划,至

2020

年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

总值的比重有望达到

15%左右。当前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推进有望带来制造业的二次升级,将科技创新融入产业链的

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经济发展报告》显示,2019

年预计工业互联网核心产

业(工业互联网建设涉及的网络、平台、安全等软硬件基础设施)

增加值达到

5361

亿元,仅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

1.7%,未来仍有较大扩容空间。《2019

年全球数字经

济新图景》报告显示,中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数字经济体,达到

4.73

万亿美元,与

美国规模的

12.34

万亿美元相比仍有差距。未来随着

5G、工业互联网、人

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有望实现深度融合。3.1.2.

分配:促就业与增收入,支撑循环基础城乡地域间的物理性差异,以及区域性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我国收入分化现象加

剧。从收入等级上来看,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收入差距逐年走阔,2019

年前

20%高

收入者与后

20%低收入者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达

69021

元;从地理区域上看,经

济较发达和城镇化率较高的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分化

趋势也比较明显。由于现时收入以及预期收入是影响消费支出的关键基础,我国现有分配制度的不断

调整和优化,对于带动整体消费需求意义重大。由于中低收入人群普遍的边际消费

倾向更高。因此通过化解分配领域不平衡问题,主要是城乡不平衡和地理区域不平

衡,通过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能够有效地带动整体消费需求。第一项措施是稳定居民就业。近

10

年以来,我国外出农民工比例持续下降,2019

年降至

59.93%。受今年疫情影响,一季度农民工外出务工数量同比下降

30.6%,截

至二季度末,恢复至去年同期的

97.3%。农民工由于劳动技能单一,返乡后容易产

生摩擦性失业。因此通过就业优先政策,拓宽外出就业渠道、加大返乡农民工就地

保护,对于稳定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的意义重大。第二项措施是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我国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在过去七年连续增

长,2019

年已达

2619

元。但和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相比,财产性收入在居民收

入中的比重仍偏低,2019

年仅为

8.52%。一方面,从金融市场供给侧出发,开拓资

本市场投资渠道,引导居民投资去散户化,通过培养股市慢牛格局,让居民享受资

本市场的红利。同时,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所有制改革,通过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

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也能够增加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第三项措施是增加对居民的转移支付。以社保支出为例,2019

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支出

238874

亿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9580

亿元,占比仅为

12.38%,相对

于国际水平仍比较低。原因一方面在于农村转移人口仍然未能完全纳入城镇社保体

系,另一方面,农村社保制度存在着覆盖范围小、保障力度缺失、架构不够完全、

品类过少等问题,城乡社会保障二元性的存在放大了分配的失衡效应。因此,通过缩小制度性障碍能够调整城乡分配不平衡的问题。第四项措施是继续推进个税制度改革。2018

10

月通过的新个税制度将个税免征

额提高到

5000

元,通过拉大三档低税率级距、缩小

25%对应税率级距、保持三档

高税率级距不变调节收入分配,利好中等收入及以下阶层。因此,个税制度改革不

仅减轻居民税负,也能调节不同等级收入差距问题。3.1.3.

流通:发展“互联网+物流”,提高循环效率物流业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减轻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循环效率。据中国物流与采

购联合会统计数据,2019

年中国社会物流总额为

298.0

万亿元,其中工业品占据了

九成以上市场。2018

年物流总费用占

GDP比重为

14.8%,而发达国家成本端占比

10%左右,相比之下我国物流业成本控制还有提升的空间。下一步智能物流市场

的快速发展将有效促进供应链的不断优化。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预计

2020

年国内智能物流市场规模将超过

1200

亿元,增速将保持在

15%以上。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带动线上消费持续扩容,培养新零售模式。随着互联网普及率

5G基站建设的铺开,我国网民数量快速增加,截至

2020

3

月,我国网民规模

9.04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

64.5%。叠加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线上消费成为零售

的新增长点。截止

2020

年二季度,我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在社零中的占比接近

30%,较去年同期提升

5

个百分点左右。跨境电商有望带动海外消费市场回流。2015

2019

年间,我国消费者每年平均在

海外消费

2579

亿美元,体现出国内居民新型消费及体验性消费需求旺盛。2018

以来,我国跨境电商行业政策红利不断释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加速设立。至

2019

年跨境电商行业交易规模超

10

万亿元,过去

5

年间的复合增速超过

20%。今年年

初商务部等六部委新纳入

50

个城市地区及海南岛作为跨境电商零售的进口试点城

市,未来有望带动海外消费市场回流。3.1.4.

消费:房住不炒+供给升级,引领循环发展国内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未来仍有较大扩容空间。我国居民消费在

GDP占比偏低,

2019

年中国私人消费占

GDP的比重仅为

38.8%,与发达国家相差显著。这一方面

与居民储蓄率偏高有关,2019

年我国居民储蓄率达

44.41%,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6.55%,巨大的消费潜力仍有待释放。另一方面,从收入角度来看,新型城镇化

发展仍在进程中

2019

年城镇化率为

60.6%,仍不及发达国家

80%的水平。随着农业

人口向城市的逐步转移,中西部都市群的发展,居民的消费基础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坚持房住不炒,减少高房价对居民消费的挤出效应。一方面,我国房价收入比过高,

导致居民债务负担较大,挤压消费空间。2019

年我国城镇居民的负债参与率为

56.5%,其中房贷在家庭总负债中占比

75.9%。同时,占家庭总资产过高,会

使得房价波动时居民财富缩水的风险性大大提高,也会影响整体消费的平稳性。另

一方面,对于大量无房家庭,住房价格的上涨会传导到住房租金,不断挤压非居住

支出。在坚持房住不炒政策基调之下,通过稳房价稳预期、加快建设租售并举的住

房体系,将有望释放居民在教科文娱、医疗保健等新型服务消费需求。顺应消费结构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的趋势,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升级。今年

3

月,发改委等

23

部门出台《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

的实施意见》政策,引领消费扩容提质是未来的大趋势。目前来看,消费市场仍处

在升级阶段,作为发达市场的美国服务型消费占个人消费均高于

60%,今年二季度

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仅为

45.1%,较

2019

年底回落

5.1%。近年来,我国

服务类消费增速逐步加快,未来消费向高级化、服务化演进是主要趋势。2019

年医

疗保健、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增速在各类消费中位居前列,分别为

12.86%、

12.91%;传统消费中衣着与食品烟酒类的增速为

3.81%和

8.04%。3.1.5.

广义基础设施:科学的制度设计加速经济循环在对内改革进程中,经济内部的循环和和流转往往建立在我们已有的制度体系内,

我们暂且可以称之为发展的软环境,即经济循环中的广义基础设施。要素市场化改革:针对人、地、资本、技术、数据五大生产要素提出改革意见,主

要解决要素闲臵和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的问题,有助于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

集聚。:未来

3

年是国企改革关键阶段,将在未来双循环格局中发挥引领作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激活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促

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3.2.

对外开放:高水平多领域开放,助推内外部循环3.2.1.

开放路径:“”+西部陆海新通道+自贸区自贸港建设我国自

2013

年开始推行“”战略,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完备的陆海空

交通网络,便利投资贸易流通,建立自由贸易区域网,利用一带一路沿线优质

要素扩大内需。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起点,一方面消除了国内的过剩产

能,另一方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就业、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为后续中国

同一带一路国家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打下基础。2019

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

线国家进出口

9.27

亿元,占进出口总额的

29.4%,较上年提高

2%,显示出一带

一路经济带的稳定动力。截至

2020

1

月,我国已与

30

个国际组织和

138

个国

家建立合作,涉及公路、铁路、空运、水运、服贸、能源、金融等各方面。沿线共

设立

12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与

40

余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文件,过去

7

年对沿线国

家直接投资超

900

亿美元。同时,海外高水平经贸产业合作园区的产业逐渐转向高

端制造和信息科技产业,有利于构建跨区域产业链。2019

8

月,发改委印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提出着力打造西部陆海新

通道,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重点开发与东南亚各国的服务贸易交流。中欧

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旦联通,西部地区将形成贯通欧洲-中国西部-东南亚的交

通网络,结合东西走向的长江经济带,促进国内外生产要素顺畅流通。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将吸引先进外资在、数据安全、集成电

路、跨境金融等领域加强技术交流,在航空、人工智能等方面完善国内供应链建设。

同时,有助于发展跨境数字贸易和免税经济,引导境外消费回流。3.2.2.

开放领域:从制造业开放到服务业开放,以开放促发展随着中国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扩大服务业

领域的开放是促进国内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优势领域,如

金融、保险、现代服务业等。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同时,也有助于倒逼国内经济发展

方式的转变,以开放促发展。自

2019

8

月起,北京、上海相继出台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在科技、互联网信

息、金融、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养老、专业服务、航运、现代物流等行业提出

开放政策。其中,金融开放作为服务业开放的箭头,通过逐步放开外资持股和业务

准入,帮助国内金融业质量提升和制度创新,成为国际国内双循环对接的关键一环。

国务院、银保监会、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在过去两年内相继出台多项金融业对

外开放措施,放松银行、保险、资管、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外资股比和行业准入条件。

如,放开外资

QFII额度限制和

RQFII额度及地区国家限制,开放外资布局

A股市

场,证监会还考虑开放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此外,信托、期货、

养老金管理、货币经纪等其他金融领域的外资持股和行业准入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放

开。目前来看,外资债券托管量连续

21

个月增长,显示外资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信

心;北向资金在

A股成交量占比上半年以来接近

11%,成为

A股具有影响力的力

量。3.2.3.

制度型开放:全面开放的新阶段除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之外,制度型开放也是重要一环。2018

年底,中央经济工

作会议指出: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特点,推动由商品和

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目前来看,政府各级部门主要从改善

营商环境、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关税水平三个方面优化制度供给,与国际高标准贸

易投资规模相接轨。制度要素的开放,能够保障外资企业在华权益,简化外资贸易投资的行政流程,扩大外资在华投资的范围,对于增强现有和潜在外资长期投资的

信心有着重要作用。在改善营商环境方面,平等待遇、行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