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云计算产业专题报告从甲骨文看全球基础软件产业的变迁_第1页
SaaS云计算产业专题报告从甲骨文看全球基础软件产业的变迁_第2页
SaaS云计算产业专题报告从甲骨文看全球基础软件产业的变迁_第3页
SaaS云计算产业专题报告从甲骨文看全球基础软件产业的变迁_第4页
SaaS云计算产业专题报告从甲骨文看全球基础软件产业的变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aaS云计算产业专题报告从甲骨文看全球基础软件产业的变迁(报告出品方/作者:中信证券,陈俊云、刘锐、许英博)Oracle45年发展历程复盘回顾数据库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公司自身的历史进程,可以将Oracle的发展分为三个大阶段:1984年-1997年C/S时代、1998年-2010年互联网时代、2011年至今云计算时代。接下来,本篇报告将围绕每一个阶段公司的产品与竞争情况进行展开。1984年-1997年C/S时代:先发布局关系数据库,快速占据市场份额1977年,拉里埃里森与鲍勃迈纳尔和艾德欧特斯在硅谷共同创办了一家名为软件开发实验室(SoftwareDevelopmentLaboratories,SDL)的计算机公司。根据MikeWilson所著《TheDifferenceBetweenGodandLarryEllison》,成立之初,三人并没有确定业务的发展方向,只是决定开发通用软件。但在阅读IBM研究员埃德加考特于1970年发表的《大型共享数据库的关系模型》论文后,三人意识到了关系数据库软件的巨大潜力,并决定向这个领域进军。1979年,计算机软件史上第一个由纯软件公司开发的商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诞生,具备了比较完整的SQL实现,包括子查询、连接及其他特性,并沿用之前为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所开发的项目名称Oracle。拉里埃里森认为没有人会购买尚不成熟的第一版产品,于是直接将其关系型数据库产品命名为Oracle2,Oracle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1983年,公司发布了Oracle3,使用刚推出不久的C语言进行编译,使Oracle产品具有多个平台可移植性,也实现了硬件和软件的分离。虽然IBM是关系数据库的发明者,但当时其层次数据库IMS收入不错,推出关系数据库可能会对层次性数据库构成威胁,加之IBM自身并不重视关系数据库的发展,导致其错过了切入关系数据库市场的最佳时机。直到1983年,IBM才推出Database2(DB2),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DB2只专注于自家的大型机市场,给了Oracle、Sybase、Iniformix、SQLServer等其他数据库厂商很大的发展空间。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后期,客户端/服务器架构(C/S)盛行,即在终端上安装一套应用程序和服务器上进行交互,多个客户端各自处理响应功能,而服务器则是整个应用系统资源的存储与管理中心,二者共同实现完整应用。在这一趋势下,数据库服务器市场得到了极大发展,而各个数据厂商也展开了激烈竞争。最终,Oracle在竞争脱颖而出,成为了数据库行业的龙头。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Oracle取得成功主要有以下两个因素:先发优势与领先的技术实力:Oracle率先瞄准关系数据库市场并在1978年就率先发布数据库产品,相比其他厂商具有大量时间进行产品优化并抢占市场份额。继Oracle3推出后,公司继续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和用户需求对其产品进行持续升级。Oracle4增强了产品的稳定性;Oracle5则跟随行业趋势成为首批可以在C/S架构下运行的RDBMS产品;Oracle6引入行级锁特性(允许多个事务同时访问同一张表中的不同行,而不会相互干扰)以及联机热备份功能(可以在数据库运行的同时备份数据库,而不需要停机或者中断服务),Oracle7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分布式事务处理功能、用于应用程序开发的新工具以及安全性方法,而Oracle也凭借这一版本的巨大成功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总体来看,Oracle作为数据库市场的先行者,在发展中积淀了领先的技术,具备开放性、可伸缩性、安全性、高可用性、兼容性等优点。而在产品的更新迭代中,都能根据用户反馈对上一个版本的漏洞进行修复并优化其性能,不断提升用户粘性及市场份额。PL/SQL语言:1985年时,Oracle的主要竞争对手是技术性能同样优异的Ingres,但Ingres使用的是QUEL语言,与IBM和Oracle使用的SQL完全不同。为了保持市场地位,IBM将SQL提交给数据库标准委员会,而SQL语言也在1986年被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纳为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后又在1987年成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标准。而Oracle的关系型数据库便基于SQL开发,在SQL成为行业标准这一顺风下,Oracle自然取得不错的发展。1988年,在Oracle6中,公司又引入PL/SQL(ProceduralLanguageextensiontoSQL)语言,扩展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允许开发者在数据库中直接编写程序代码,从而实现复杂的业务逻辑。而这一语言也大大提高了数据库产品之间的替换成本,增强了公司产品的用户粘性,也为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基础。1998年-2010年互联网时代:通过自研及并购完善布局,拓展产品生态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信息技术行业迅猛发展,半导体技术以及用于计算、存储、网络传输等方方面面的硬件设备不断革新,个人电脑的出现使互联网由企业领域扩展至千家万户,互联网浪潮席卷全球,也有越来越多的软件公司以及MySQL、PostgreSQL等开源数据库涌现。在互联网时代,Oracle顺应发展趋势赋予产品更多互联网特性,并通过大肆并购拓展产品线,进军企业管理软件市场,其数据库行业的地位和话语权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我们将从产品更新和外延并购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产品更新:在产品方面,公司根据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变迁进行升级优化,推出i与g系列产品,其中i代表网络(Internet),而g则代表网格(grid)。1998年,公司推出Oracle8i,添加了大量支持Internet的特性,并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Java支持,允许开发人员使用Java编写存储过程和函数,然后在Oracle数据库中运行,成为第一个完全整合本地Java运行环境的数据库。2001年,公司正式发布Oracle9i,而新版本中的核心技术则是RealApplicationClusters(RAC,实时应用集群)。RAC是Oracle数据库支持网格计算环境的核心技术,在这种架构下,所有服务器都通过专用网络互连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访问和更新数据库系统。RAC可以满足应用程序的三个基本要求:1)高可用性:支持数据库持续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能在不中断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执行维护。2)可扩展性:可以扩展计算、存储、内存、连接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应用程序工作负载。3)无应用程序更改。产品更新:在产品方面,公司根据互联网时代的需求变迁进行升级优化,推出i与g系列产品,其中i代表网络(Internet),而g则代表网格(grid)。1998年,公司推出Oracle8i,添加了大量支持Internet的特性,并为用户提供了全方位的Java支持,允许开发人员使用Java编写存储过程和函数,然后在Oracle数据库中运行,成为第一个完全整合本地Java运行环境的数据库。2001年,公司正式发布Oracle9i,而新版本中的核心技术则是RealApplicationClusters(RAC,实时应用集群)。RAC是Oracle数据库支持网格计算环境的核心技术,在这种架构下,所有服务器都通过专用网络互连以协调一致的方式访问和更新数据库系统。RAC可以满足应用程序的三个基本要求:1)高可用性:支持数据库持续为应用程序提供服务,能在不中断应用程序的情况下执行维护。2)可扩展性:可以扩展计算、存储、内存、连接以适应不断增加的应用程序工作负载。3)无应用程序更改。外延并购:随着数据库产品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公司收入增长逐渐放缓。为进一步拓展潜在市场空间,公司通过并购扩充产品矩阵并开拓企业应用软件业务。而在数据库方面,公司并购主要集中于开源产品与产业链的整合。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开源技术不断涌现,而MySQL等开源数据库也因为其轻量级、免费、使用方便等优点找到了适配应用场景,并挤占了Oracle的市场份额。2005年10月,公司收购InnoDB,即MySQL的存储引擎,试图打压MySQL的发展。2006年2月,公司收购开源软件公司Sleepycat,并将其BerkeleyDB数据库添加到了Oracle嵌入式数据库产品线中,进一步增强产品竞争力。2008年,公司并购中间件厂商BEA。2009年,Oracle完成了对SUN的收购,一方面进军服务器硬件整合产业链,一方面获得了Java汇编语言与开源MySQL数据库的所有权。2005-2010年间,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Oracle完成了数十余起并购事件,既丰富了产品矩阵,又实现了对数据库软件产业链上游硬件、中游数据库、操作系统和中间件以及下游应用的布局,打造了产业链闭环,叠加MySQL的开源社区,建立了完整的生态体系。这不仅增强了公司在数据库市场的地位和话语权,更为其构筑了核心壁垒。市场份额:凭借公司的先发优势、在互联网时代的前瞻性战略以及不断增强的用户粘性,2005-2010年公司始终占据关系数据库管理软件市场将近50%的市场份额,多于竞争对手IBM和Microsoft的总和,实现了在传统数据库市场的垄断。2011年至今云计算时代:转型艰难,市场份额下降2006年3月,亚马逊率先推出弹性计算云(ElasticComputeCloud,EC2)服务。2006年8月,谷歌在搜索引擎大会上首次提出了“云计算”的概念,通过互联网“云”上的各种计算机共同组成庞大的数据中心和计算中心,将巨大的数据计算处理程序分解成无数个小程序,然后通过多个服务器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返回给用户。彼时,云计算成为了IT界最火爆的概念,云存储、云主机、云安全等概念接连出现,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巨头也纷纷入场。而之前一直顺应行业趋势并具有前瞻性视角的Oracle对云计算却并没有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一贯傲慢的埃里森甚至公开表示,“我完全搞不懂那帮家伙在说些什么,简直就是一派胡扯。云计算到底是指什么?省省这种愚蠢的概念吧。”直到2013年,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的Oracle才开始对原有数据库产品进行改造,并通过大量收购和人员调整适应云计算时代的发展。但此时,微软、亚马逊等巨头已经在云计算领域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没有把握住时机的Oracle也在这一时代彻底失去了竞争优势。产品开发:在产品开发方面,公司重写了现有产品并开发底层基础设施以适应云架构。数据库产品:2013年,Oracle发布Oracle12c,引入了多租用户环境(MultitenantEnvironment)中,允许一个数据库容器(CDB)承载多个可插拔数据库(PDB),Oracle12c引入的多租户特性使得它可以更方便地在云环境中部署和管理多个数据库,客户也可以在不同的云环境中进行切换。2017年,Oracle推出云端数据库产品AutonomousDatabase(自治数据库),由底层基础设施、数据库产品和机器学习技术构成,可以在公有云或混合云部署,使用机器学习来实现自主驱动、自主保护和自主修复,具有易于拓展、无缝修补、集成智能等优点。此后,Oracle依然保持之前的更新频率,目前已发布了免费版本的Oracle23c。IaaS基础设施:2016年10月,公司推出云服务平台OracleCloudInfrastructure(OCI),提供了迁移、构建和运行关系数据库、OLAP、NoSQL数据库等任何工作负载所需的一系列云服务。为了更好迎合客户对于数据隐私需求,公司还推出了ComputeCloud@Customer产品,为客户自有数据中心提供OCI计算和存储服务,满足混合云部署的需求。ERP领域:为迎合云化需求,Oracle对核心ERP系统进行了全面代码重构,目前的Fusionapplication产品基于底层标准平台、统一数据模型、统一的业务流定义(Declarativebusinessprocessdefinition)、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以及模块化产品设计,同时针对onpremise和云化版本,采用并行的代码基线,云化版本在更新策略上采用小步快跑形式。外延并购:为在云计算领域追赶竞争对手的步伐,公司大力并购云计算领域厂商,尤其是SaaS供应商,希望快速补足自身空白。通过自主研发和外部并购双重渠道,Oracle将自己的云计算产品线补齐,覆盖IaaS、PaaS和SaaS产品。虽然Oracle在产品层面已经基本补齐,但公司的策略失误已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其转型效果并不显著。Oracle的传统数据库产品为其主要收入来源,转型云计算既需要大量研发资本投入,又会对原有业务产生冲击,加之公司管理层低估了产品云化的难度和重要性,Oracle在传统业务与云计算业务上摇摆不定,错过了最佳发展时机。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IT上云的背景下,DBaaS云数据库的易用性、可拓展性、兼容性、更低TCO等优点愈加突出,而数据量及数据处理需求的爆发也使MongoDB等非关系数据库厂商得到了发展,传统本地部署关系数据库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占。在此背景下,亚马逊、微软等领先的云计算厂商为拓展自身数据库业务并不愿意接受Oracle的部署,Oracle自身也想通过打包出售获取更多利润。然而,虽然Oracle希望逐步将传统的数据库客户逐步转移至自己的IaaS基础设施中,并使用云端的数据库产品,但实际收效甚微,目前公司IaaS份额占比很低,2021年云数据库市场份额仅3.7%,增速角度亦不占优。至此,公司数据库市场份额持续下滑,2022年Oracle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市场中所占市场份额为23.82%,相较其巅峰时期将近50%的市场份额下降了一般,而微软以29.08%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从收入端来看,2011年至今公司营业总收入仍然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相较之前已大幅放缓。由此可见,公司在云计算领域的落后布局已经对其业务产生了影响,新增客户几乎都需要云解决方案,亚马逊、微软等巨头在云计算领域具有先发优势,Oracle追赶其步伐仍需要一定时间,这也导致其较难吸引增量客户,收入增速下降。而在传统数据库市场,公司多年的龙头地位、技术优势、产品的迭代和独特语言使其具有较大的用户粘性,存量客户仍然会选择Oracle作为数据库供应商,这也正是公司仍然能够实现稳定收入并在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占据接近四分之一市场份额的原因所在。Oracle当下面临的危与机尽管如我们此前论述,由于战略决策的失当,Oracle在云计算时代逐步丢失了其在C/S时代和互联网时代的领导者地位。但从近期的股价表现来看,Oracle在过去一年相较于标普、纳斯达克指数和追踪软件板块的IGV指数,均实现了显著的超额收益,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1)IaaS/PaaS业务的重新加速增长使得市场对公司云业务的态度有所改观;2)数据库高粘性的客户基础和稳定的收入贡献使得公司在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避险属性突出。IaaS/PaaS业务的重新加速增长:根据对公司季度IaaS+PaaS收入及增速的统计,公司相关业务在FY22Q2(截至2021年11月)开始明显加速增长,我们认为这主要和Tiktok将其主要IT基础设施向Oracle迁移相关。从时间线来看,美国前任总统曾于2020年8月6日发布行政命令,要求字节跳动在45天内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给一家美国公司,否则将面临美国地区的禁令。2020年9月14日,甲骨文证实,它已经与TikTok的中国所有者字节跳动达成协议,成为其“可信技术提供商”,但该协议仍需美国政府批准。2021年6月9日,美国现任总统签署了一项行政令,撤销前总统在任期间对社交软件TikTok和微信的禁令。而6月17日,TikTok亦在其官网表示已经更改了美国用户数据的默认存储位置,后续100%的美国用户流量都将被路由到Oracle云基础设施;同时,TikTok将逐步从自有数据中心删除美国用户的私人数据,并完全转向位于美国的Oracle云服务器。其实,由于Oracle的IaaS+PaaS业务体量相对较小,历史上其相关业务的加速增长期基本和重大客户获取相关,比如FY2020年的加速主要来自于Uber的贡献,FY2021年的加速主要来自于Zoom的贡献。当然,FY2022至今Tiktok的迁移显然体量更大且周期更长。但由于客户集中度过高,公司相关业务的稳定性和增长可预测性相对较差,这也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公司在2022年召开的投资者大会上表示,希望在FY2026实现65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对应FY2022-2026复合增速9%,这要求云相关业务能够维持较高的增速水平,而这显然不能单纯通过少数客户的获取实现。我们认为,对于公司而言,比较切实可行的路径是通过性价比的方案(公司云业务仅mid-30s毛利率,相较于AWS、Azure50%+的水平差距显著)成为客户在多云策略下的一个选择,以及深挖存量的数据库&ERP用户,通过性价比和打包销售的手段尽量推动这些客户使用Oralce的云数据库和OCIIaaS服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下避险属性突出:由于数据库和代码逻辑紧密绑定,数据库本身的迁移和替换成本非常高,替换数据库往往就意味着需要代码和架构重构,还会面临着业务中断、应用运行不稳定等诸多不可预测的风险。因此,对于此前已经采购并将业务部署在Oracle数据库上的厂商而言,除非万不得已不会选择替换Oracle的产品。而对于Oracle的数据库业务而言,绝大多数的收入来自于存量基础上的Maintenance收入,这是一种每年都会产生的经常性收入,这就使得Oracle数据库业务收入的稳健性非常强。回顾过去数个财年,我们可以发现,尽管Oracle在云计算的时代持续丢失份额,但其数据库业务Maintenance收入常年稳定在145亿美元上下。这种极强的稳定性,也就意味着在当前不确定的宏观环境下极强的避险属性。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传统主业的稳定性,Oracle完全可以选择在当前时点控制成本、缩减费用以实现利润的改善。回顾过去几个季度的利润表现,尽管发生在FY23Q1的对于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公司Cerner的收购显著拖累了整体利润表现,但公司亦表示除Cerner外的主业利润仍在改善过程中,在最新的财报中,公司给出FY23Q4的EPS指引为1.56美元至1.60美元,大幅超出了市场预期的1.46美元。正如此前论述,大客户加持下云业务的加速增长、管理层中期的明确增长目标以及不确定环境下的避险属性使得公司近一年产生了明显的超额收益。但站在当下时点来看,云业务能否维持持续较高的增速仍有待验证,公司需要进一步挖掘存量客群的云化潜力,通过性价比优势成为多云策略下的额外选择;公司仍需要进一步优化成本,使得因收购Cerner拖累的利润率水平在FY26重回45%以上。此外,企业云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