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1页
地理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2页
地理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3页
地理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4页
地理检测自然灾害与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5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PAGE专题检测(十二)自然灾害与防治(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1。(10分)(加试题)下图为我国自然灾害三类地区的划分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请说出我国“一类地区”中两种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并分析其产生的自然原因。(2)总结我国自然灾害“三类地区”的区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其经济损失相对较小的原因。2。(10分)(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位置见图)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雅安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1)指出此次地震灾后救援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2)说明在地震多发地区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应急准备工作。3.(10分)(加试题)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的天气条件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美国被称为“龙卷风之乡”,其龙卷风不仅数量多,而且强度大.下图是美国龙卷风形成条件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试从地理位置、地形角度分析美国龙卷风多发的原因.(2)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应该采取怎样的防御措施?4.(10分)(加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蝗灾是指由蝗虫引起的灾变.蝗虫极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因而蝗灾往往和旱灾相伴而生,有所谓“旱极而蝗"“久旱必有蝗”的说法。材料二2014年8月底,成千上万只蝗虫成群掠过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首都塔那那利佛的上空,这团庞大的“黑云"给该国900万农业工作者带来恐慌。下表为塔那那利佛气候资料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气温(℃)20.520。720.119。216。814.6降水量(mm)274.0278。9203.564.522。57。7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气温(℃)14。114。516.318。519。720。2降水量(mm)10.810。410.675.8187。7309.9(1)根据材料分析塔那那利佛蝗灾多发的原因。(2)简述蝗灾的危害及防治措施。5。(10分)(加试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下图为我国某城市雷暴月均分布图和闪电相对频率时间分布曲线图(以平均值100为标准).(1)描述该城市雷暴和闪电时间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原因。(2)雷暴和闪电易造成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说出防御措施。6。(10分)(加试题)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4)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据你所知,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7.(10分)(加试题)下图示意某次台风期间海南岛降水量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台风在甲、乙两地诱发的不同自然灾害,并说明乙地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2)说出甲地防御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专题检测(十二)自然灾害与防治1。答案(1)类型一:地震.原因:处在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类型二:滑坡和泥石流。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地表起伏大;夏季多暴雨;植被覆盖率低;地壳运动活跃,地表物质破碎.(2)特点: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因:“三类地区”经济总量大,尽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但相对于经济总量来说,反而较小.解析第(1)题,图中显示“一类地区”主要是我国西部地区,多地质灾害。第(2)题,注意包括两问:分布特点、经济损失相对较小的原因;“三类地区”主要包括东部沿海省市,分析原因要注意图中显示经济损失,要分析相对较小,则必须分析其经济总量较大。2。答案(1)余震频繁;阴雨天气;余震、降雨引发的塌方、崩塌、滑坡和泥石流频繁发生并(破坏道路)阻塞交通;山高谷深,道路狭窄;地形起伏大,不便于直升机救援。(2)建立灾害预警、应急响应机制;组织建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抢险队伍;备好应急物品(食品、饮用水、药品、救援工具等);规划临时避难、疏散、医疗救治场所;做好次生灾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普及相关避险知识。解析第(1)题,主要自然障碍有地形起伏大导致交通受阻,大型机械难以进入,再加上降水较多,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第(2)题,应急措施主要从救灾物品的准备、救灾队伍的建设、预报预警机制以及减灾意识的建立等方面来分析。3。答案(1)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水汽丰富;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2)应迅速向龙卷风前进的相反方向或垂直方向逃离(不要停留在桥、高坎、沿海海岸附近);若来不及逃离,应尽量到低洼地区躲避,但要远离大树、电线杆、简易房等,以避免被砸、被压或触电;如果附近没有屏障,则应平伏于低的地面,但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头部。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知,龙卷风的形成条件是冷暖气流交汇。美国东临大西洋,西靠太平洋,南有墨西哥湾,水汽丰富,中部是平原地形,有利于冷暖空气长驱直入。第(2)题,龙卷风是强风涡旋,发生突然、移动迅速、破坏力极大.在野外遭遇龙卷风时要尽量逃离,或在低洼地区躲避。4.答案(1)该地地处热带,干湿季分明,多干旱天气;马达加斯加多种植粮食作物,易吸引蝗虫聚集;该地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缺乏防治虫害的有效方法.(2)危害:大量的蝗虫会吞食庄稼,使农作物遭到破坏,引发严重的粮食减产,使当地因粮食短缺而发生饥荒.防治措施:人工诱捕幼虫、成虫;重点地区组织化学防治(农药灭虫);投放天敌;加强监测,调查产卵地,为防治蝗灾打好基础。解析第(1)题,从蝗虫生活习性、当地气候特征、人们的防御能力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蝗虫吞食庄稼,导致农作物减产,最终导致粮食短缺和饥荒发生;防治措施应从人工捕杀、药物防治、生物措施、监测预报等方面分析。5。答案(1)雷暴:夏半年多于冬半年(或夏季多于冬季);闪电:白天多于夜晚。夏半年比冬半年、白天比夜晚气温高,空气对流旺盛。(2)加强监测预报;给高大建筑安装避雷针;雷暴天不要站在空旷处、高亢处和大树下;雷暴天不用手机、上网、看电视等;雷暴天减少外出;加强宣传、提高防雷电意识等。解析第(1)题,两幅图中分别提供了雷暴的季节分布差异、闪电一天中的分布差异;成因可依据文字材料“雷暴和闪电是强对流天气中常见的自然现象”,结合气温分析即可.第(2)题,防御措施可从监测预报、宣传防灾措施、提高防灾意识,以及具体的灾中减灾措施方面回答。6.答案(1)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3)毁林开荒;开矿;工程建设等.(4)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解析我国泥石流分布区主要是山地集中且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A地位于我国的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崎岖;B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状况、气候特点等关系密切。防治泥石流的措施主要从保护和恢复地表植被、科学监测等方面分析。7。答案(1)甲地:风暴潮、洪涝;乙地:滑坡、泥石流。原因:乙地地处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2)①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②建立应急机制,实行防灾保险;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众防减灾意识;④及时转移、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民众;⑤加强交通、通信和供电等设施的维护;⑥渔船靠港,船只停开;⑦加固建筑物和堤坝;⑧建设海防林工程;⑨完善城市排水系统等。解析第(1)题,甲地海拔较低,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且位于沿海地带,台风带来的大风掀起海上的巨浪而形成风暴潮,台风所带来的降雨可能引发该地洪涝灾害.乙地为山地,地势起伏大,降水强度大,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第(2)题,台风的防御可从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建立应急机制,加强宣传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