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高考新题型——语文高考文化常识专项练习附答案一、高考文化常识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B.
句读之不知
句读:泛指文字的诵读C.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
D.
朝菌不知晦朔
朔: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2.下列关于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A.
惊蜇—谷雨—霜降—寒露
B.
清明—小满—秋分—白露C.
雨水—芒种—小寒—大雪
D.
春分—大暑—处暑—小雪3.以下哪一个人最不可能参加科举考试?(
)A.
陶渊明
B.
王维
C.
文天祥
D.
蒲松龄4.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轼的散文与苏洵、苏辙并称“三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成就位列宋初“书法四大家”,绘画上“石竹”别具一格,可称为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B.
柳宗元参与中唐时期的政治革新运动,受到保守派打击,被贬永州。期间他写了多篇游记,其中八篇成为前后连贯、脉络相通的一组散文,世称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C.
《沙乡年鉴》是英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它与梭罗的《瓦尔登湖》相媲美,并誉为自然文学典范。D.
古代男子冠礼取字,女子及笄取字。名与字含义相同或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名与字的含义相反或相对,如韩愈字退之,晏殊字同叔。5.下面诗中空缺处填一个节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又是一年寒岁至,更深月落满河星A.
白露
B.
立冬
C.
寒露
D.
霜降6.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晦朔,指一年的时间变化。晦是阴历每月第一日,朔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B.
簪笏,可代指官职。簪,束发戴冠时用来固定帽子,笏,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C.
孝廉,汉代以来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D.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后可指20岁左右的男子。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B.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C.
黜:指罢免官职,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还有:夺、除、免、去、废等。D.
“卒”:专用于指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唐代以后则用作“死”的通称。其它意为“死”的词还有:崩、薨等。8.下列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B.
《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C.
《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D.
我国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如《兰亭集序》中的“癸丑”。9.选出下列常识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
)A.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诗人。他的诗歌通俗易懂,流畅自然,著名的《新乐府》《秦中吟》等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黑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长恨歌》《琵琶行》是他著名的叙事诗。B.
鲍照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诗人,他的《拟行路难》18首表达对门阀社会的不满、怀才不遇的痛苦、报国无门的忿懑和理想幻灭的悲哀,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贫寒士人的生活状况。C.
《楚辞》是我国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由屈原编著而成。《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我国诗歌史上常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骚”指《楚辞》。D.
杜甫,字子美,人称杜工部,自号少陵野老。他的诗作富于现实主义精神,有“诗史”之誉,他本人被称为“诗圣”,《三吏》《三别》是他的名作。10.下列对课本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常用籍贯和出生地称人以示尊敬,如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被称为“王临川”;还有用任职之地的地名来称人的,如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世称“柳柳州”;还有用官职来称人的,如王羲之被称为“王右军”。B.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又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节日,姑娘们最为重视。这天晚上,妇女们看牵牛织女星,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C.
在古籍文献中,对一个月中某些特殊的日子有特定的名称。如每月第一日叫“朔”,二日为“既朔”,十五日“望”,十六日“既望”,最后一天为“晦”。D.
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称为天干地支纪年法。如:“岁在癸丑”“壬戌之秋”。1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我国文学史上向来是“风”“骚”并称,“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国风”和《离骚》又分别代表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B.
“乐府”是指汉代设置的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演变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木兰辞》《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C.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思想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D.
《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他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另外三位是马致远、郑光祖、白朴。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句子以五言七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B.
“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例如《出师表》《陈情表》等。C.
骈体文的对仗(即对偶句)用四字句和六字句组成。初期骈体文,以四、六字句为主,其中也往往掺杂其它句式。而到了唐宋以后,“四六”的格式就定型化了。D.
春秋时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者,其所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庄周是继老子之后的另一道家思想代表人物。13.下列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先要沐浴、更衣、独居,忌食鱼肉荤腥,以示心地诚敬,这些活动叫做“斋戒”。②(有司)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有司。③(九宾)古代外交最隆重的礼节,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④(汤镬)古代的一种酷刑,用滚水烹煮。镬,古代的一种鼎。⑤(上卿)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为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作为爵位的称谓,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相当于丞相的位置。大夫比卿低一等。⑥(御史)战国时的史官。秦代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管理国家重要典籍,接受百官奏事等。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⑧(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⑨(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推举的人称为“孝廉”。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⑩(公车)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⑪(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也是天子的象征。⑫(乞骸骨)古代大臣年老了请求辞职,意为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与之同义的还有“致仕”。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⑭(下车)官吏初到任。A.
①③⑤⑥⑨⑩
B.
②④⑦⑧⑪⑬
C.
①②④⑧⑨⑭
D.
③⑤⑥⑩⑫⑭14.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礼记》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B.
朱自清是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春》和《背影》均是他的作品。C.
普希金,俄国诗人、小说家,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著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D.
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1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作为“国粹”的京剧与元杂剧有着传承关系,比如,京剧中的很多剧目来自元杂剧,京剧中的角色名称“生、旦、净、末、丑”也和元杂剧中角色名称一致。B.
在两宋词史上,柳永、李清照和苏轼、辛弃疾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故派”的开创者和代表词人,他们对宋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C.
“二十四史”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宋史》《元史》《明史》。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以朝代或时代为断限编写的,因而被称为断代史。D.
孔子曾经整理并传授过六部先秦古籍,分别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它们被称为“六经”,后来《乐》失传了,现在看到的只剩“五经”。16.下列诗句涉及我国传统节日,诗句与节日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A.
①七夕;②重阳;③元宵;④中秋
B.
①七夕;②元宵;③重阳;④中秋C.
①中秋;②重阳;③元宵;④七夕
D.
①中秋;②元宵;③重阳;④七夕17.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指猪、牛、羊等。B.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C.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指泰山,为五岳之首,为众人所宗。D.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石”,是古代容量单位,五斗为一石。1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A.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凸显了新诗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点。B.
词是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作“曲子词”“诗余”“长短句”等。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中的“沁园春”是词牌名,“长沙”是词的标题,标题揭示了这首词的内容。C.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代派”代表诗人。《雨巷》借寂寥雨巷独自彷徨的描绘,以及“丁香姑娘”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19.《清高宗实录》、“文景之治”、《永乐大典》三个专有名词中的“高宗”“文景”“永乐”分别是(
)A.
谥号、年号、年号
B.
庙号、谥号、年号
C.
年号、尊号、庙号
D.
尊号、谥号、庙号20.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总角: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氓》中"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总角”指六七岁的小孩。B.
古人一日两餐,朝食在日出之后,隅中之前,这段时间叫食时,夕食在日昃之后,日入之前,这段时间叫晡时。日入之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半夜。C.
“拙荆”是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荆”本为一种灌木,荆钗布裙为古代贫市人家妇女的穿着。“拙荆”又作“山荆”“荆室”。D.
“令”含有美好之意,所以称对方的儿子为“令郎”;对方的女儿为“令爱”;对方的父亲为“令尊”;对方的叔父为“令坦”。【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高考文化常识1.D【解析】【分析】D项,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朔是阴历每月第一天。选项“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应指“晦”,不是“朔”。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2.D【解析】【分析】本题中,二十四节气先后顺序为:春季:立春、雨水、惊蜇、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据此可排除ABC项。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3.A【解析】【分析】A项,陶渊明为东晋诗人。东晋没有科举制。隋文帝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科举真正成型是在唐朝。故本题选A项。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4.C【解析】【分析】C项,“英国”错误,利奥波德是美国作家。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赏识、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注意平时整理积累,可以按照一定顺序或线索梳理文学文化常识,侧重名家名作,分类整理记忆。做题时要仔细分辨,注意时间、国别等重要信息。本题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5.B【解析】【分析】依据诗中“北风潜入”“浓秋已”“又是一年寒岁至”“更深”,说明此时秋天已经结束,寒冷的北风悄悄到来,夜很长。ACD项都是属于秋天的节气,只有B项“立冬”才表示冬天的到来,故选B。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6.A【解析】【分析】A项,晦是阴历每月最后一日,朔是阴历每月第一日。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7.C【解析】【分析】此题“除”指任命、授予官职。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8.C【解析】【分析】C项,“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抒情诗”解说错误,《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9.C【解析】【分析】C项中“由屈原编著而成”错,《楚辞》是西汉的刘向主持编纂的,内含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故选C。故答案为:C【点评】该题考查学生的文学常识的识记积累水平。文学常识源于学生平时的理解积累,是个坚持不懈的过程,学生必须有耐力勤复习,不然很容易忘记。另外进入高中就应该有积累意识,高中语文课本注解十分详尽,学生平时功夫要下到,把重要文学文化常识可以分门别类做以整理,积累丰厚了,常记常新,自然不容易忘记。10.D【解析】【分析】D项,“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二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个字”是错误的。天干地支纪年法应该是古人常用“天干”(子、丑、寅、卯等)十个字和“地支”(甲、乙、丙、丁等)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11.D【解析】【分析】D项,“他是著名的元曲四大家之一”,王实甫与关汉卿齐名,但他不是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郑光祖、马致远四位元代杂剧作家。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12.A【解析】【分析】A项,“以五言七言为主”错误,应是“四言和六言”。故选A。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13.D【解析】【分析】①“忌食鱼肉荤腥”说法不全面,“斋戒”,古人斋戒时忌荤,但并非忌食鱼肉荤腥,而是忌食有辛味臭气的食物,如葱蒜等,这主要是为了防止祭祀时口中发出的臭气对神灵、祖先有所亵渎;④“镬,古代的一种鼎”说法错误,镬,古代的一种大锅;⑦“‘黄门驸马’宫中掌管宫门守卫的官员”说法错误,“黄门驸马”是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员;⑨“也变成明清对秀才的雅称”说法错误,应为后来“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清对举人的雅称;⑪“也是天子的象征”说法不准确,“旄节”以竹为竿,上缀以牦牛尾,是使者所持的信物。只有皇帝能够赐予臣下,而臣子如果持节出行,就意味着他是奉天子钦命,代表皇帝;⑬“‘视事’指上级官员到地方视察工作”说法错误,“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14.D【解析】【分析】D选项,“分为会试、乡试、殿试三级,会试考中的称举人”错误,应该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考中的称举人”。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15.D【解析】【分析】A项,京剧中的角色名称“生、旦、净、末、丑”和元杂剧中的角色名称并不一致,比如元杂剧中就没有“丑”这个角色名。B项,“开创者”的表达不准确。他们对于流派的形成都有各自的贡献,且流派是后人提出的。C项,《史记》是通史,不是断代史。故选D。故答案为:D【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同时,要积极利用文言文文本进行正误判断。16.B【解析】【分析】①“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选自杜牧《秋夕》。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选自《青玉案·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选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因时在农历九月初九日,而九在古代为阳数,故又称九九重阳。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自古便有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选自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中秋节又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公开课听评课记录
- 创建“绿色医院”实施方案范文(二篇)
- 2022年新课标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十课绽放生命之花2课时》听课评课记录
- 2025年度讲座知识产权保护与合作合同
- 2025年度农业现代化项目投资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工伤赔偿与康复护理服务协议
- 电力系统中紧固件的安全维护策略
- 2025年度国际金属铜棒交易合同范本
- 2025年度装配式建筑主体工程劳务供应合同
- 电商平台的运营管理与成本控制分析
-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劳务合同样本下载
- 聪明格练习题(初、中级)
- 20XX年吉林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审核备案表
- 产科危重症识别与处理及危重症管理培训课件
- 韵达快递员工劳务合同范本
- 2023版个人征信模板简版(可编辑-带水印)
- 中能亿安煤矿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演示
- TSSX 007-2023 植物油生育酚及生育三烯酚含量测定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 附件:中铁建工集团项目精细化管理流程体系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