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唯物论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什么?what第一节物质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是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列宁是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给物质下定义的:物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但是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1.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1)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共性的概括和抽象(多样性的统一)(2)物质的唯一属性:客观实在性,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说明物质独立于意识。(3)物质可以为意识所反映(物质具有可知性)注意:凡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特性的现象都是物质现象物质具体形态:实物形态、场的形态、生产关系、实践活动掩耳盗铃——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画饼充饥——用意识代替物质2.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界限。(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界限。(3)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原子、共性(一般)=个性(个别),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没有正确解决个别和一般、多样性和统一性的辩证关系。(4)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本体论和认识论、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注意: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有统一性二元论:世界的本原是两个,世界没有统一性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世界统一于精神例题1.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恩格斯对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单选)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界定的2.列宁的物质定义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划清界限的关键在于列宁的物质定义(单选)A.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B.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C.把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作为物质本身D.正确处理了物质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关系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一)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1.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实在基础。2.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否认运动,坚持静止、不动、不变的观点)B.唯心主义: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离开物质谈运动、认为精神是运动的主体。“刻舟求剑”的错误?例题1.《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种观点是(多选)A.否认运动存在的形而上学观点B.主张精神是运动的主体C.否认运动的主体是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D.主张运动的主体不可知2.古代典籍《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水中,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故事(多选)A.讽刺了形而上学的错误B.指出事物的发展要经过两次否定三个阶段C.说明要以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D.说明了量变质变的原理3.中国古代哲学家方以智指出:“气凝为形,蕴发为光,窍激为声,皆气也”。这句话在哲学上表达了(多选)A.万物都是物质的不同变化形式的思想B.朴素多元论思想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思想D.物质运动形式多样性思想(二)静止1.相对静止的含义:(1)事物的位置暂时未变(没有做机械运动)(2)事物的性质暂时未变(处在量变阶段)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相对稳定状态,相对平衡状态
静止是运动的一般状态(×)静止就是不动(×)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1)关系: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任何物质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辩证法命题:“一切皆流,无物常驻”
“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即含动,静不舍动”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错误:形而上学否认运动的绝对性,夸大相对静止(天不变,道亦不变;飞矢不动)相对主义诡辩论否认相对静止,夸大运动的绝对性,把事物看作是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的,抹杀事物的界限。(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现实意义:其一、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防止思想僵化和行动保守。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韩非子)其二、正确处理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例题1.“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2010济南市直真题,单选)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C.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2.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理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多选)A.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静止和运动是相互包含的3.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单选)运动的普遍状态B.运动的内在原因C.运动的衡量尺度D.运动的存在方式4.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单选)A.变是世界的本原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5.诡辩家欧布里德向朋友借钱后,一直拖着不还,朋友只好前去讨债,没想到欧布里德却说,“一切皆流,一切皆变,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讨吧!”被诡辩激怒的朋友狠狠揍了他。欧布里德要去告他,朋友笑言“打你的我是彼时的我,彼时的我非此时的我,你要告,就去告彼时的我吧!”下列论断中犯了和欧布里德同样错误的有(多选)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B.人不能两次他进同一条河流C.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D.时进则进,时退则退,动静不失其时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1.时间的特点:一维性即不可逆性或一去不复返性空间的特点:三维性2.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割,说明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因此要树立时空观念,因时制宜和因地制宜,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牛顿的“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是形而上学的时空观,割裂了物质和时空的关系。3.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空的绝对性:时空的客观实在性是不变的、无条件的。时空的相对性:时空的具体特性及人们的时空观念是可变
的、有条件的。4、时空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例题1.“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是说的时间的(单选)A.绝对性B.相对性C.一维性D.三维性2.“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表明(单选)A.时间的特征是人的体验B.时间随人的感觉的变化而变化C.时间的特性是可变的D.人的时间观念具有相对性3.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单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四、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及意义原理:世界有统一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意义:这一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削足适履、照本宣科等的错误:A.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B.不顾事物矛盾的特殊性,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生搬硬套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世界统一于存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注意: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1)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这表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例题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属于(单选)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辩证唯物主义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的唯心主义D.把人的意识理解成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2.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曾经是新中国引以为自豪的大型水利工程,然而由于该工程没有考虑到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可能会造成三门峡水库的淤塞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门峡水库泥沙日益淤积,库容不断减少,对下游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威胁也越来越大。因此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建设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这个根本要求是(单选)
A.世界是多样性B.世界是统一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D.一切从实用出发第二节意识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反应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2.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意识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进化过程)
社会劳动在意识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①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②劳动中产生了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物质外壳、意识的表现形式从意识的起源得出的结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意识依赖于物质。也就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例题1.科学家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多选)A.不是纯粹的生物过程
B.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人类意识和个人意识的形成过程都离不开社会
2.“精神”从一开始就很倒霉,注定要受物质的“纠缠”,物质在这里表现为震动着的空气层、声音,简言之,即语言。这说明(多选)
A.没有独立存在的意识、精神
B.意识永远依赖于物质
C.语言是现实的意识,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D.意识也是物质的东西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或生理基础)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2.意识是物质世界(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马克思:“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经过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1)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2)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3)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注意:(1)个体意识具有主观差别,但原因是客观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2)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但原型(原材料)是客观的鬼、神等错误的意识归根到底来源于客观世界(√)鬼和神是对客观世界的虚幻或歪曲反映(√)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不能说鬼神龙等在现实中客观存在,它们也不是对现实的模仿,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天才们无论怎样说大话,归根结底,还是不能凭空创造。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了。然而他们写出来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例题1.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单选)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2.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下列与这段话哲学寓意相同的是(单选)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③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④真理往前走一小步就会变成谬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3.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多选)A.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B.一切观念都是现实的模仿C.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D.任何观念都能从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原型”
4.“世人闻秋悲寂寥,我道秋日胜春潮。晴空一鹤排云去,直领诗情到碧霄。”从唯物论角度看,这首诗反映了(单选)A、物质是运动的
B、对同一事物,人们的反映有差别C、四季更替是不可违背的
D、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及表现、实现条件1.意识能动作用:人所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能动地认识世界——物质的东西向观念的东西(意识)的转化过程(意识不同,对事物的认识就不同,这说明意识具有能动性)
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精神力量)向物质(物质力量)的转化过程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列宁:“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2.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1)目的性和计划性:人的活动中预定的蓝图、目标、活动方式和步骤等都体现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2)主动创造性(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能透过现象反映事物的本质,不仅能把握现在,而且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3)指导实践改造世界:意识通过实践,反作用于物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是意识能动作用的突出表现。(4)对生理有影响和控制作用
如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注意:正确的意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意识起消极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的实现条件(怎样才能正确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前提是尊重规律途径是社会实践需要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和条件尽可能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世界、意识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强调物质决定意识)有条件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例题1.以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多选)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2.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主动积极应对,化“危”为“机”。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有(多选)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C.事不避难,知难不难D.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3.先有工程设计,然后施工建成大厦,这一事实说明(单选)A.意识创造物质B.意识决定物质C.意识转化为物质D.意识产生物质4.下图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单选)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体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四、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及割裂两者关系的错误1.关系:物质决定意识(客观决定主观,意识反映物质,主观反映客观,主观要与客观相符合,客观变化了,主观要随着客观的变化而变化);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或能动作用。画蛇添足
—没有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对客观事物主观任意加以歪曲2.错误:机械唯物主义: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唯心主义: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注意弄明白题干是讲新的意识、思想、观念、精神、理论的产生,还是作用?如果讲产生,那么蕴涵的哲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如果讲作用,那么蕴涵的哲理就是: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例题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单选)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这个故事蕴含的哲理是(多选)A.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
D.凡是客观存在的东西都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3.宋代画家与可住宅周围有很多竹子。他在一年四季注意观察竹子的变化,对竹子的形状、姿态有透彻的了解,因此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子,胸中有成竹。”这一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单选)A.意识就是物质世界本身B.意识是人脑的产物C.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4.如果把实际情况比作“地形”,理论就是“地图”,当实际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时,我们不能期望以“地图”来修正“地形”,而只能用“地形”矫正“地图”,用“地形”矫正“地图”的哲学依据包括:(省直真题,多选)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物质决定意识C.主观认识应与客观相符合D.一切从实际出发5.在2008年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我国人民发扬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精神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胜利。这种精神被称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从哲学上看这一材料表明(真题,单选)A.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B.世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C.社会的进步取决于人们的认识水平D.正确的思想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6.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条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雞”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语词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多选)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语词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五、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及其意义1.规律及其特点规律: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特点:普遍性客观性重复性稳定性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导管鞘套件行业供需现状与全景深度调研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大理石磨边机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呼吸系统和肺部疾病药物应用领域分析及发展前景规划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医药箱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全乳脂冰淇淋行业消费状况与营销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中国二酚行业需求态势及应用前景预测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2024-2030年麦克风架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高速模具电磨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行业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上海市上海大学附属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武汉第二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干部人事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情况报告(8篇)
- 2024年秋季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册教案
- 2024秋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四单元 维护国家利益 第十课 建设美好祖国 第1框 关心国家发展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4-2030年中国南美白对虾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
- 公共租赁住房运行管理标准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2024年东南亚QCW准连续激光器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2023年12月人民日报社工作人员(74名)笔试近年2018-2023考点突破与答案详解研判
- 2023-2024学年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合同范本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