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化妆品行业专题研究三轮驱动快速增长国货品牌迎来机遇_第1页
防晒化妆品行业专题研究三轮驱动快速增长国货品牌迎来机遇_第2页
防晒化妆品行业专题研究三轮驱动快速增长国货品牌迎来机遇_第3页
防晒化妆品行业专题研究三轮驱动快速增长国货品牌迎来机遇_第4页
防晒化妆品行业专题研究三轮驱动快速增长国货品牌迎来机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防晒化妆品行业专题研究-三轮驱动快速增长国货品牌迎来机遇一、防晒——皮肤的遮阳伞(一)防晒黑、防晒伤、抗光老,防晒需求层层递进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按照波长可以划分为UVA、UVB和UVC。其中,UVC波长最短,虽然UVC对人体皮肤伤害极大,但是臭氧层可以吸收和散射绝大部分的UVC,所以几乎无法到达地表。防晒,主要防的是紫外线中的UVA和UVB。UVB是使皮肤晒伤、晒红的元凶。UVB是指波长在280nm-340nm之间的紫外线,穿透能力较弱,仅有不足2%能到达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最为强烈。从短期危害来看,正常人日光直晒25分钟就易导致皮肤红肿和日光性皮炎(俗称晒伤)。从长期危害来看,长期暴露于UVB下,会损伤细胞DNA,诱发皮肤癌。UVA是晒黑、皮肤衰老和皮肤癌的诱因。UVA是指波长在320nm-400nm之间的紫外线,凭借着强穿透能力,穿透皮肤表层,深入真皮以下组织。从短期危害来看,UVA能破坏胶原蛋白等皮肤内部微细结构,产生皱纹和幼纹,令皮肤松弛衰老;同时,UVA的能量是UVB的15倍,能使皮肤中结合水的透明质酸减少,加速黑色素形成,使肤色变黑。从长期来看,UVA已被证实是皮肤癌的成因之一。中国药监局于2015年发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明确将SPF和PFA作为评价防晒化妆品防护能力的指标。SPF值主要衡量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晒红、晒伤的能力,即UVB防护能力;PFA主要衡量防晒化妆品防止皮肤晒黑的能力,即UVA防护能力。市面上常用的PA值就是对PFA的等级划分。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根据使用场景,选择不同防护等级的防晒产品。防晒伤和防晒黑是基本诉求。夏日长时间从事室外活动时,极易引发晒伤,表现为皮肤轻度红斑甚至形成疼痛和水肿。早期的防晒产品主要应用于欧美发达国家,以防晒伤作为核心功能。同时,紫外线能加速黑色素沉积,使肤色变黑。基于中国人

“以白为美”的审美传统,防晒产品进入亚洲市场后,防晒黑的功能备受关注。防晒是被科学研究证明有效的抗衰手段。皮肤衰老分为自然衰老和光老化。根据目前尚未研究出任何可以治疗和预防自然衰老的手段,而使用防晒化妆品可以有效预防光老化。随着化妆品品牌对于抗衰理念传播的不断深入,抗衰功效逐渐得到消费者重视。而作为预防光老化的防晒产品,也逐渐进入了许多爱美人士的日常护肤流程中。防晒伤、防晒黑和抗衰老层层递进,构成了消费者防晒需求的来源。(二)防晒剂作用机制多样,生产和使用受高度监管防晒剂是在化妆品中加入的一类具有防晒功能的化妆品活性成分,在防晒产品中质量占比3%-8%。化妆品活性成分主要起到防晒、美白、保湿等作用,而防晒剂的作用原理是利用光的吸收、反射或散射来保护皮肤免受特定紫外线带来的伤害,阻止或减少人体DNA损伤。在典型防晒产品中,防晒剂的质量占比通常在3%-8%。根据作用机理的不同,防晒剂可分为物理防晒剂、化学防晒剂以及天然植物防晒剂,其中化学防晒剂最为普遍。物理防晒剂又称物理屏蔽剂,作用机理为通过二氧化钛等保护层对紫外线的反射、折射和散射作用,屏蔽掉部分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化学防晒剂又称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通过选择性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而起到对皮肤的防晒作用;此外,通常将将天然植物防晒剂与化学防晒剂复合使用,可以制得全波段防晒剂,单独将天然植物防晒剂复配到化妆品中难以制得高效的防晒产品。不同种类防晒剂仅对特定波段紫外线具有防护作用,消费者从关注UVB向重视全波段转变。此前人们更重视UVB的防护,而近年来随着防晒知识的普及,人们对UVA乃至全波段的关注度显著提升,因此催生了二苯酮类、苯甲基甲酯类、肉桂酸酯类、烷类和樟脑类等可以分别覆盖各波段的防晒剂种类。各国对防晒剂的生产和使用实施严格的监管。国家药监局2015年发布的《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准许使用27种防晒剂,其中无机防晒剂2项,有机防晒剂25项。规范对防晒剂的最大允许浓度进行了明确的要求,两种无机防晒剂最大浓度为25%,25种有机防晒剂的最大浓度在2%-15%不等。在无机防晒剂中,中国、美国和欧盟准用的成分都相同,为二氧化钛和氧化锌。在有机防晒剂中,美国监管更严,仅有14种准用防晒剂;而欧盟准许使用27种有机防晒剂。二、阳光下的大市场,三轮驱动快速增长(一)大市场高增速,中国防晒扬帆起航全球防晒市场稳健增长,占比稳定。近十年来,全球化妆品市场稳健增长。根据彭博,2020年全球化妆品市场规模为人民币3.09万亿元,受疫情影响化妆品市场同比下滑3.8%,2015-2020年的五年CAGR为1.54%。疫情来袭,防晒化妆品面临挑战。2020年全球防晒化妆品市场规模为人民币693.79亿元,由于疫情期间出行受限,防晒化妆品市场受挫,同比下滑9.76%。总体来看,全球防晒化妆品发展稳定,占化妆品市场比例大致为2.4%。未来五年,全球防晒市场有望开启快速上升通道。随着新冠疫情逐渐得到控制,防疫措施边际放松,户外运动、日常通勤、旅游等防晒使用场景逐渐放开,叠加消费者防晒意识的不断增强,防晒化妆品市场有望开启快速上升通道。根据彭博,预计未来五年防晒化妆品CGAR为7.47%,高于化妆品市场整体(6.74%)。从全球来看,防晒化妆品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起步较晚,增速迅猛。据彭博统计,2006年中国防晒占全球5.4%,位列世界第九。2020年中国防晒化妆品行业规模144.39亿元,占全球防晒市场比重19.3%,仅次于美国(19.4%),稳居世界第二大防晒消费国。2015-2020年我国防晒化妆品市场CAGR高达11.17%,高于美国(1.2%)、日本(-4.8%)、韩国(-4.4%)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增速远超全球行业平均(0.2%)。从国内来看,防晒产品增速领跑行业。根据彭博,中国防晒化妆品市场2015-2020年CAGR为11.17%,高于化妆品板块整体的10.28%。防晒占化妆品整体比重略有提升,2020年占比为2.78%,高于全球的2.24%。根据淘数据,2021年阿里平台美妆护肤销售额1855亿元,同比下降5.6%。其中,防晒、卸妆两个子品类实现逆势增长。2021年阿里平台防晒销售额87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领跑行业。中国防晒市场杨帆起航。根据彭博,2015-2020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增速远超全球,其中防晒品类的增速高于化妆品整体。中国防晒市场处于发展的快车道上,上游防晒剂原料和下游防晒化妆品都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二)渗透率提升+使用场景延伸+消费升级,防晒市场的动力来源中国防晒市场空间广阔。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防晒市场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但是从人均消费和防晒产品占护肤品比重来看,中国远低于美日韩。根据彭博,2020年中国防晒化妆品人均消费仅为1.49美元,远低于美国(6.35美元)、韩国(11.58美元)和日本(3.85美元)。同时,中国防晒产品占护肤品比重为5.3%,低于全球防晒占比的7.8%。随着经济稳步发展和防晒意识提高,中国防晒市场空间广阔。据彭博预计,未来五年内,中国防晒市场规模将赶超美国,成长为全球防晒消费第一大国。渗透率、购买频率和客单价齐升,中国防晒市场增长动力十足。防晒市场规模=人口基数×渗透率×购买频率×客单价。中国消费者的防晒意识正在快速崛起,防晒市场的增量来自于美妆消费升级带来的购买力升级,使用场景的延伸和新用户的增多。1.防晒意识加强,助力防晒产品渗透率提升。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2019年中国防晒渗透率仅为16%,远低于法国(28%)、英国(31%)和韩国(57%)。随着国内防晒产品的消费者教育不断加强,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防晒的重要性。2017-2019年中国防晒产品的渗透率由14%逐年攀升至16%。2019年防晒市场增量中,51%来自于购买人数的增加,渗透率的提升成为防晒市场不断发展的最强动力。2.使用场景不断延伸,防晒需求常态化。随着防晒科普的不断深入,防晒的使用场景正由夏季或户外运动等特定场景逐渐走向日常化。主播、医生和新闻节目,从不同的视角强调防晒的重要性,秋冬季、阴雨天和室内等场景的防晒工作同样重要。不管春夏秋冬、阴晴雨雪的防晒理念,开始被更多的消费者接受。从季节角度,打破夏季专属的概念,秋冬防晒需求提升明显。(1)防晒产品双十一销售高峰逐渐凸显,根据淘数据,2021年11月阿里平台防晒销售额高达10.23亿元。一方面双十一的低价满足消费者的囤货需求,另一方面秋冬防晒需求集中体现在双十一爆发。(2)秋冬季销售快速增长,占比稳步提升。根据淘数据,秋冬季防晒销售增速显著快于春夏季,秋冬季销售占比从2018年的20.95%提升至2021年的28.27%。防晒产品逐渐打破了夏季专属的概念,开始走向全季节。从场景角度,日常通勤需求攀升,防晒不止阳光下。(1)满足日常通勤需求的城市防晒市场规模快速提升。根据CBNData,城市防晒份额几乎与户外防晒持平,增速超户外防晒的1.5倍。(2)多品牌推出针对室内蓝光的防晒产品。相较于室外,室内防晒更注重防止晒黑和抗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