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1.概述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中国古代商
业发展的特点2.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发展缓慢的原因考向指引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作用2.农、工、商等部门的协调发展对社会主义经济
协调发展的启迪作用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商朝: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2)春秋战国:
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
位提高。(3)秦汉:统治者推行
政策,商人经商受到时间、
地点的限制。(4)隋唐: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为商
业服务的柜坊和
相继问世。飞钱官府重农抑商(5)两宋: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世
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
源。(6)元朝:交通发达,
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7)明清: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
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商税大都商帮2.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1)市的变迁①宋朝以前: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闭市。②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
”更加普遍,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四大商业名镇,经营时间限制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草市(2)城市的发展①原因:
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②表现:长安、洛阳、开封、临安、
等是著名的商业中心,扬州、成都等南方城市空前繁荣。丝绸之路大都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概况①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
。②唐朝:
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2)两宋①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丝绸之路广州②海外
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③元朝:
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④明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时,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由政府特许的“
”统一经营。4.特点:
占重要地位,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
的。贸易泉州十三行朝贡贸易1.古代旅途盗劫为患,商人的人身财产经常面临着威胁。唐朝时商人为降低财产安全的风险,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经营货款存放于柜坊B.通过邸店借贷货款C.求助于政府开办的市舶使D.通过十三行转运货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借贷货款不是邸店的经营范围。市舶使主要负责海外贸易;十三行是清朝出现的负责对外贸易的机构。答案:A2.(2011·高州模拟)古书记载,南宋杭州城“自大内和宁门外,新路南北,早间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以致朝天门、清河坊、官巷……食物店铺,人烟浩穰。其夜市……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这反映了当时该城(
)A.商业活动只在白天进行B.商业活动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C.售卖的商品种类单一D.售卖的商品主要满足皇室需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早间”“夜市”可知A项错误,从材料中“珠玉珍异”“花果”“海鲜”“野味”等可知C项错误,D项材料没有体现,故选B项。答案:B3.(2011·湘潭模拟)读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
图(见下图),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信息有(
)①农业税相对稳定②工商杂税呈增长趋势并逐渐超过农业③商品经济发展④海外贸易繁荣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图中反映的情况来看,农业税变化不大,①正确;工商杂税呈增长趋势,而且逐渐超过了农业税,②正确;工商杂税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加大了工商杂税的比重,另一方面也依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正确;海外贸易虽然也属于工商业的范畴,但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外贸易繁荣不符合史实,④错误。答案:B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表现1.商业场所:先在城市中进行,后向农村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宋元时期,打破坊市界限和经营时间的限制。2.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要内容,后以一般人民所需要的农副产品以及手工业品为主要内容。3.交易媒介:商品交换最原始的形态是以物易物,后随着商品交换的内容和地域的扩大,出现了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随着贸易进一步发展,一般等价物开始固定为金属货币。秦统一后,统一货币,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4.商人组织:由最初的宗族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徽商、晋商等商帮)和业缘组织——行会。5.活动领域:由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和自由雇佣
相结合。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①国王把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②受封者要向国王缴纳
。③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耕种。贡赋(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①公元前594年,鲁国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
的合法性。②战国时期秦国的
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2.“重农抑商”(1)原因: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
、影响农业
生产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土地私有劳动力商鞅变法(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
征收,巩固封建统治。(3)首倡: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4)发展①西汉:汉武帝推行
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向工商业者加重征税等经济政策。②明清时期:固守重农抑商政策,实行
政策,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货币专卖地租3.“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朝“海禁”①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
,危及统治。②表现: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
,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2)清代“闭关锁国”①原因:对付东南沿海的
斗争。②危害: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倭寇互市抗清原始积累4.(2011·广州模拟)考古是研究历史的重要途径,可以印证历史上的文字记载。考古学家对右图的考古材料展开过积极研究,研究结果是,此图反映了当时某种土地制度。下列选项中最合乎研究结果的是(
)A.“盘古开天地”B.“溥天之下,莫非王土”C.“相地而衰征”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此图片反映的是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即归国王所有,因此B项符合题意。答案:B5.(2011·威海模拟)韩非子认为,商人乃“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各项所反映的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的是(
)A.“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B.“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C.“重租税以困辱之”D.“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韩非子认为,商人是国家的蛀虫,可以看出他是“抑商”的,A、B、C三项与之相符。而D的意思是“没有农业就不稳定,没有工业就不富裕,没有商业就缺乏活力”。故D主张工商业与农业皆为本业。故D项与韩非子所持观点不同。答案:D6.1787年(清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写过这样一首诗:“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这首诗表明(
)A.清政府对外奉行闭关锁国的基本立场B.清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怀柔政策C.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推动了中外贸易D.清朝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宣扬国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外域有人来”“求全关不开”,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故选A。答案:A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1.基本类型:分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主要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而分散,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2.变动趋势(1)一方面:大地主、大官僚和贵族不断地兼并土地。其结果是:地主阶级控制了大量土地,农民无以为生,进而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旧王朝往往迅速溃灭。(2)另一方面:新建立的封建政权中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利用政权力量,对土地占有状况进行调整,调整的基本点在于: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维护强大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收入;安定农民,使农民获得一定的土地,以恢复生产,稳定统治。但封建政权不可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这样农民起义的不断爆发,封建王朝的不断更迭就难以避免。“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闭关政策的比较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相同点都是在社会转型时期采取的政策维护封建统治出于统治需要而采取的政策限制和压制商品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不同点重农抑商最初实施于战国时期,贯穿整个封建社会压制商人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封建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重视发展地主经济对国内市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控制、对商人地位和势力进行压制前期对古代农业发展有利,对农业文明的成就有一定的影响,后期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时代目的原因内容影响不同点闭关锁国封建社会衰落时期防止外来殖民势力,以维护封建统治,以巩固封建经济首先是由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所决定的,其次清政府害怕国人与外国人交往易“滋扰生事”;再次,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侵略者禁止国人出海贸易,限制外商来华贸易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使中国长期与世隔绝,限制了与西方先进的经济文化交流,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单考点、多角度综合考查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一个考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多个角度1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2考查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3认识宋代商业发展的重大影响角度一引用史料考查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1.(2010·福建高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B.商品经济活跃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例析]本题考查明朝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当时福建地区商品种类、数量众多,销往国内外,B说法正确;海陆交通的发达只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条件,A说法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福建成为全国经贸中心,C说法错误;材料中未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D说法错误。[答案]
B角度二以新课标理念考查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2.(2011·福州模拟)宋代城市的规模、功能与城市生活形态,有的延续前代而发展,也有的因应新情势而变革。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为宋代明显不同于唐代的新发展(
)A.城市商业繁荣,商帮势力兴起B.官府维持夜禁,但准许延长营业时间C.茶馆酒楼林立,说书、演戏等娱乐盛行D.士大夫与庶民生活方式差异日趋扩大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商帮兴起是在明清时期,A项错误;宋代已取消了夜禁,排除B;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士大夫与庶民的生活方式差异日趋缩小,故D项错误,因此答案为C。答案:C角度三引用史料阐释宋代商业发展的深远影响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是(
)A.出现独立经营的商人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C.大量的商业市镇兴起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解析:此题可用排除法。出现独立的商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商业市镇和工场手工业出现是在明朝。宋代我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答案:B单考点、多史料考查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一个考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多个材料]材料1: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去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于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西汉)贾谊《论积贮疏》材料2:以海外之有余,补内地之不足,内地无足轻重之物,载之番境皆为珍品。是以沿海居民操作小巧技艺及女工针绣,皆出于洋船行销,岁收入番岛银洋货物百八十万入我中土。——《中国古代经济史稿》材料3: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指商人)苦艺能之无用,行者(船民)叹至远之无方,故有四五千斤所造之洋船,系维朽蠹于断港荒岸之间……但能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论南洋事宜》[史料解读](1)材料1反映了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材料2反映海外贸易的积极作用。(3)材料3反映了闭关锁国政策的危害。(4)通过提取材料有效信息可知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古代的经
济政策及影响。[命题视角](1)结合重农抑商政策,分析其历史影响。(2)结合材料2、3的内容,考查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及影响,以及我国实行闭关政策的背景,认识、理解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史料运用]1.材料1主张国家应推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影响?答案: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但从长远看,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2.根据材料2、3,指出海外贸易对沿海居民乃至中国社会
的有益之处。答案:益处:有利于沿海手工业的发展;有利于沿海居民的生活;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有利于社会的安定。3.根据材料3归纳闭关政策的危害,你怎样评价这一政策?答案:危害:闭关政策使沿海对外贸易无从发展;使以海外贸易为生的商人和渔民破产;社会动荡不安。评价:闭关政策虽然保护了自然经济免遭外来冲击,但是它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原始积累,阻碍了本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生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是导致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命题猜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经商)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没收其妻子为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材料2:(战国以前)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战国时)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齐都临淄)甚富而实,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战国策》材料3:“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工贾取其利,而失之义,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雍正材料4:顺治末年(1660年左右),清政府下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庄(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瞭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纪》请回答:(1)简述材料1所反映的思想及现实影响。(2)材料1和材料2的内容相比,说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3反映的是什么思想?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何影响?(4)根据材料4,指出清政府采取的政策是什么?分析其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影响。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1的主要信息“僇力本业”、“末利”(经商),可见是重农抑商。第(2)问主要通过比较材料及所学政治相关知识来回答,得出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的结论。第(3)问中第一小问的关键是“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从而得出重农抑商思想,然后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第(4)问抓住材料4“内迁三四十里……寸板不许下水”这一关键信息判断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答案:(1)重农抑商思想。在战国时期对发展封建经济起到了很大作用,为封建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经济基础。(2)材料2现象违背了材料1的思想。材料1是限制商业的发展。而材料2则反映了由于商业发展所出现的状况。这正说明了人为地抑制商业的发展是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商业的发展,从而引起城市发展的显著变化。(3)重农抑商思想。对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致使整个社会经济日益迟滞,导致中国处于落后的经济地位。(4)闭关锁国。严重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1.(2010·广东高考)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井田制得以恢复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C.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均田制,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庄园”一词的出现和普遍使用,表明当时仍存在土地集中的现象。A、B、D明显不符合史实。答案:
C2.(2010·新课标全国卷)下面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上表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解析:本题考查明代货币的发展,意在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分析运用能力。B、C、D均不符合史实,只有A项符合题目材料的内容。答案:A3.(2010·浙江高考)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赤壁赋》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玩具风车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消防泵产品入市调查研究报告
- LED照明装置市场洞察报告
- 测量用圆规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甘汞杀真菌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药物制剂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珍珠层粉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 汽车自行车上光蜡市场洞察报告
- 浴室凉鞋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事故调查与根源分析教程
- 《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与问题反思
- 政审介绍信格式范文
- 知识点:通过多层平壁的稳定导热(综合训练)
- 陶瓷术语中英文对照
- 《房地产估价》课程教学大纲
- 美国FDA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塑料制品法规要求
-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 文秘专业教学标准
-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PP
- 2016出资证明书(货币出资)(共1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