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_第1页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_第2页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_第3页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_第4页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合集15篇)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

一、原文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二、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的一尘不染,黄昏,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三、解释

蕲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时与医人庞安时〔字安常〕同游,见《东坡题跋》卷三《书清泉寺词》。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消逝。因黄鸡可以报晓,表示时光的消逝。

四、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表达了喜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扩散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干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安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扩散〞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扩散至溪水中矣。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宠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行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很多人为之悲叹。而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异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行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因为人并不能转变这个世界;人所能转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表达了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但当时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秀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珍贵。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缘由之一。

赏析二

蕲水,今湖北浠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东。蕲水的清泉寺,下临兰溪。兰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兰花,故名曰:兰溪。此词是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46岁的苏轼贬官黄州期间所作。

上片写暮春三月兰溪的雨后景色。首句点名了兰溪得名的缘由——山下溪边多兰。同时又点明了游兰溪的时令。兰刚发芽,芽虽短,但是生机勃勃长势很快,一个“浸〞字写尽春兰的活力。次句写漫步溪边,“松间沙路净无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润无泥〞。苏轼将“润〞改为“净〞,更加突出了兰溪的干净和一尘不染。“萧萧暮雨子规啼〞点出了净无泥的缘由,同时又烘托出自己贬官黄州期间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暮雨萧萧、子规哀鸣都是写实。暮春三月,春色正浓,可写之景可谓数不胜数。但是独取此景,这明显和他当时的境况和心情有着直接的关系。

但是,苏轼毕竟是一个“奋厉有当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莫非人生就再无少了吗?何必自伤白发,哀叹年老呢?集中表达了他虽然身处逆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白发〞和“黄鸡〞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时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白居易感叹黄鸡催晓、白日催年、朱颜易逝,调子消沉。苏轼在这首词中是说不要伤悲叹白发,感慨黄鸡催晓,光阴易逝。这就一扫白诗的消沉调子,也冲淡了上片“萧萧暮雨子规啼〞的悲凉气氛。

此词,上片写景,景色如画,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奋人心。近千年来,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焕发出生活下去的士气和继续前进的信念!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究人生的哲理,表达喜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看法。整首词犹如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一篇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宣言书,流露出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将来的憧憬和追求,读之令人奋发自强。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样干净。黄昏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爽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逆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主动、乐观的人生看法,催人奋进,兴奋人心。

赏析三

这阕小令是三月所写,兰溪在黄州东南,写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来有些意象在中国人眼中总是无比的凄楚与悲伤,比方长长短短的雨,比方杜宇,比方黄昏,比方飞过鹧鸪的青色天际。

词的.上半阕写景,大的背景是子规鸣叫着的细雨蒙蒙。照一般看来,无边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悲伤得说不出。可是苏东坡偏偏就把它写成了一首开心清丽的歌,一幅生机盎然的画:兰芽在山中茁壮成长,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刷得干洁净净,在绵绵的细雨中,有杜鹃在清啼。

后人对苏东坡的评价是豪迈,因为他极少因外物的悲而悲。在我看来,倒不如说他是通透旷达,正是因为永久置身事物之外去体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欢乐与感言多于或异于常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词的有我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将自己的情感带入事物中,便是泪眼看花花不语,而此词中苏东坡却跨越了触景伤情或是因情伤景,到达王国维所言的无我境界。因此此词大背景的凄凉便成了新凉,杜宇的叫声也清亮了起来。

下阕词是抒怀。"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珑》: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白居易想表达的是红颜易老,良时不返,偏偏苏东坡反其道而用之,劝告世人莫要因为自己韶华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黄鸡催晓的哀痛调子。

谁说人生不行能再年轻?门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辈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黄鸡催晓的哀痛歌曲?这是苏东坡的人生哲学,老又如何?依旧可以左牵黄右擎苍,努力进取。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久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

苏东坡擅长直抒胸臆,不假比兴,所以读之觉显露直白。他的词大多源于他的生活阅历与人生感悟,看似不经意地脱口而出,实则是真正超脱的思想心情。

赏析四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1082〕春,当时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在苏轼的政治生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干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萧萧暮雨中,杜鹃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示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消逝,正犹如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伤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先著《词洁》卷一谓:"坡公韵高,故浅浅语亦自非凡。"

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看法,然而上阕结句的子规啼声,隐隐折射出词人境况,也更显出词中达观看法的难能珍贵,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谓:"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五、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擅长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初时虽也吟过“饮中真味老更浓,醉里狂言醒可怕〞〔《定惠院寓居月夜偶出》〕那样惴惴担心的诗句,但当生活安排下来之后,樵夫野老的帮助,亲朋故旧的关怀,州郡长官的礼遇,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拨开眼前的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召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当是在这种心情下吟出的。

上阕三句,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样干净。黄昏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这一派画意的光景,涤去官场的肮脏,没有市朝的尘嚣。它优美,干净,潇洒……充满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诗人爱悦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环境启迪,灵感生发。于是词人在下阕进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忙向东奔驶,一去不行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行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行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比方世事匆促,光景催年,发出衰飒的悲吟。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杜甫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此处反其意而用之,期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年老之叹。“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应当说,这是不服年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将来的憧憬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消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表达出苏轼喜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六、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春三月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任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蕲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东坡志林》卷一云:“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这里所指的歌,就是这首词。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2

原文

李清照〔宋代〕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将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译文

寒食清明时节,万物复苏,荡漾着明媚的春光。玉炉中的沉香即将燃尽,飘出的缕缕残烟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来,花钿已掉落在枕边床上。海燕还未飞回,邻家儿女们玩起了斗草游戏。江梅已经过季,绵绵的柳絮随风荡漾。黄昏时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湿了院中的秋千。

解释

淡荡:和舒的样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节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传春秋时,介子推辅佐晋文公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子推抱树焚死。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炉:香炉之美称。

沉水:沉香。

山枕: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钿〔diàn〕: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斗草:一种竞采百草、竞赛优胜的游戏。

江梅:梅的一种优良品种,非专指生于江边或水边之梅。

柳绵:即柳絮。柳树的种子带有白色绒毛,故称。

秋千:相传春秋时齐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说秋千起于汉武帝时,武帝愿千秋万寿,宫中因作千秋之戏,后倒读为秋千。

赏析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画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风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爱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写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叙,头两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见所感。“淡荡〞犹荡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满。寒食节当夏历三月初,正是春光极盛之时。熏炉中燃点着沉水香,轻烟袅绕,暗写闺室的幽静温馨。这两句先写出春光的宜人,春闺的美妙。

第三句写闺中之人,词中没有去写她的容貌、言语、动作,只从花钿写她睡醒时的姿态。“山枕〞谓枕形如山。“梦回山枕隐花钿〞是少女自己发觉到的,不是别人看出来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卧,不觉沉沉入睡,一觉醒来,才觉察自己凝妆睡去,自己也觉惊讶。熏香已残,说明入睡时间已久,见出她睡得那样沉酣香甜。她梦回犹倚山枕,出神地望着室外的荡漾春光,室内的沉香烟袅,一种潜藏的春思隐约如见。这几句不事修饰,淡淡道来,却别有一番情致。

下片写少女的心曲。“海燕将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古人以为燕子产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飞来,故称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赌赛胜负的一种游戏。时节已到寒食,为什么不见燕子飞来呢?女伴们斗草玩耍,情怀是多么欢畅。江梅花期已过了,杨柳又正飞花。这里写的是少女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种种景致说明春事已经过半,当此时少女的春闺孤独、情怀缭乱,含有的惜春心情。这两句对仗工整,既有动态,更有微小的心理活动,极尽工巧之妙。

“黄昏疏雨湿秋千〞,写的是另一种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爱的游戏,尤其是当寒食时节更是无此不欢。这一句写的是黄昏时突然飘起细雨,把秋千洒湿了,这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心情的外现,同上两句所写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写照。此句写春愁却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却道出愁绪万缕。

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内心世界写得活敏捷现,有“无我之境〞的妙趣。全词都是景语,认真体味又都是情语,没有雕饰斧凿痕迹,隽秀自然,清爽淡雅,充分表现了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

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然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3

浣溪沙

[宋]李彭老

玉雪庭心夜色空。移花小槛斗春红。轻衫短帽醉歌重。彩扇旧题烟雨外,玉箫新谱燕莺中。阑干处处是春风。

作品赏析

草窗,周密之号。周乃彭老词友之一。此词与为思念此友所作。

“玉雪庭心夜色空。〞起笔之写照草窗,是从冬日雪景落墨。玉雪指白雪。雪中天地,犹如琼妆玉砌一般。立于中庭,四望皆白,一片空明,几乎没有了夜色。庭心之心字,下得妙,若替庭心之人设身处地着想,便觉庭院直与雪光空明之琼玉天地合而为一。此种感觉,实已写出此境中之人,自是表里俱清明澄澈,肝胆皆洁如冰雪。从雪景起笔,为的是先立其大,即象喻草窗之高尚清操。起笔亦并非泛写。“移花小槛斗春红。〞写照春日背景之草窗。养花小栏中花色之深浅、花容之姿媚又各不相同。一“斗〞字,便透过花色花容之争奇斗艳,形象地刻画了草窗花兴之浓、赏花之精。从而草窗生活之雅致、艺术情味之高洁又可知。“轻衫短帽醉歌重。〞则从夏日写照。上二句是写其清操雅韵,此一句则写其狂豪兴致。轻衫短帽,指夏日之装束。轻衫短帽,描绘草窗风度之潇洒倜傥。醉歌重,即“李白斗酒诗百篇〞之意,描写其豪兴,亦写出草窗与友人唱和,乐此不疲之致高情浓。

上片依四季时序为草窗写照,下片则从书画音乐再作衬托。“彩扇旧题烟雨外〞。草窗为彩扇题诗,那扇面上的.墨迹乃与空中的烟雨相映成趣。这一意象营造可谓妙极,正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诗。烟雨可作春雨解,但作秋雨解,尤妙。如此则无形之中补足了上片所未写及之秋景,以虚补实,使上下片联结更为紧密。此句是写草窗艺术生活中书画之一侧面。此句是以写意之笔,作真实写照。“玉箫新谱燕莺中〞,转写草窗娴于音乐,移宫换羽,每有新词,辄付诸管弦,被诸女儿歌喉,极为美听。此句是写草窗艺术生活中音乐之一侧面。此句亦是写真。又,此二句对偶,上句旧字,下句新字,互见文义,更写出草窗平生于琴棋书画皆乐而有素。为人清韵雅致如此,宜其妙手所至,触处自然生春。故结笔处总挽全篇云:“阑干处处是春风。〞这一写意之笔,确能写出草窗之精神。清韵雅致的主人公,所到之处,无不使人感到如沐春风。此是对人格品题之高度评价,亦寓于感性之形象描写之中,结得馀韵无穷。

此词品题草窗作词的风格,其实是借重于描写草窗为人的风格。以冬雪、春花、夏日、彩扇、玉箫、艺事等,描写出其人之清韵雅致,其词之风格亦自可知。上下两片相互衬托,遂使全词呈现为以四季时序为经,以艺术生活侧面为纬的结构,全词可看作时草窗为人风格之一全幅整合之写照。李彭老作此词,不愧为草窗知音。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4

原文:

浣溪沙·昨夜新看北固山

[近现代]王国维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

勐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人天相对作愁颜。

译文

昨夜才游览了壮丽的北固山,今朝又登上了去扬州的客船。最遗憾的是,金山、焦山入望不远也无法攀登。

一阵暴雨随着沙汀上的雁行降落,浓湿的'云层下暮鸦归飞,更觉荒寒。人和天,无言相对,彼此都充满着愁绪。

解释

浣溪沙: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此调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最早采纳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为正体。正体双调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韵,下片三句两平韵。

北固山:在江苏镇江市东北江滨。北临长江,山壁陡峭,形势险固,因名北固。有甘露寺、清晖亭、凌云亭等古迹。

广陵:扬州的别名。

金焦:金山和焦山。金山在镇江西北。焦山在镇江东北长江中,屹立于滚滚波涛中,气概宏伟,有定慧寺、吸江楼等古迹。

汀雁:雁常栖息于沙汀中,故云。

湿云:温度很大的云。

人天:人与天。

赏析:

“昨夜新看北固山,今朝又上广陵船。金焦在眼苦难攀〞,三句接连天出了四个地名,而且都是旅游胜地,初看给人一种游玩山水的感觉,细看却并非如此。首先到了京口北固山却只能“看山〞而不能登山,这是一层遗憾。其次,纵然看山未能在白天而是晚上,这又是一种遗憾。而离开镇江的时候,出名的金山和焦山就近在眼前,却无缘享受登山之乐,这是第三层遗憾。这三句,完全是叙事的“赋〞笔却又非单纯叙事。

“勐雨自随汀雁落,湿云常与暮鸦寒〞,是在船中所闻所见。这两句看似单纯天景,其实是情景交融,浸透了的主观感受。因为雁与鸦都是大自然中的生命,都有求生的需求,看着它们遭受大自然风雨的打击。就使联想到人在谋生的奔波劳苦所受的打击。

“人天相对作愁颜〞仍是天实:羁旅悲伤是人的愁颜,阴雨打开是天的悉颜。但在天实的同时,这种人天相对而愁的情景又给读者以更多的联想。

这实在是一种对人生很悲观的看法,而这首词就流露出的这种人生看法。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5

原文:

浣溪沙·露白蟾明又到秋

五代:顾敻

露白蟾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记得泥人微敛黛,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解释:

露白蟾(chán)明又到秋,佳期幽会两悠悠,梦牵情役几时休?

蟾:月亮。传奇月中有蟾蜍,故以蟾代月。佳期句:佳期已逝,幽会难逢,二者均茫然无望。悠悠:漫长,这里指欲相见而遥遥无期。

记得泥人微敛(liǎn)黛(dài),无言斜倚小书楼,暗思前事不胜愁!

泥:怜爱、留恋,作动词用。敛黛:皱眉。

赏析:

这首词也是写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上片写又是一个秋天到来了,但幽会的事又茫然无期,梦中想,心中念,这样相思的日子何时才完?下片是回忆女子的可爱形象:分别时她百般挽留,黛眉微皱,无言斜倚小楼。最终一句,写他想到往事的`忧愁心。

顾敻八首《浣溪沙》,是写男女互相思念的词作。汤显祖评道:“此公管调,动必数章。虽中间铺叙成文,不如人之字雕句琢,而了无穷措大酸气。即使瑜瑕不掩,自是大家。〞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6

原文:

浣溪沙·江村道中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译文: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潮湿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解释: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纳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畴〔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艳,可做观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④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⑤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赏析:

上片三句词人以颜色变换为线索,先远后近,凝具匠心。第一句写远景,金灿灿的十里平畴,稻香扑鼻。第二句稍近些,红艳的木槿花后,有青翠的修竹在迎风摇曳。第三句写近旁的山坡上,累累山果挂满枝头,青黄相间,低头摇摆,招人宠爱。好一派丰收景象。充分表达了这位有名田园诗人在描绘江村美景方面的才华。

下片旨在写词人的旅途感受。时已初秋,晨雾渐渭,空气潮湿,即使到了中午,因薄云遮日,也渐觉凉快宜人。末句写词人舍车骑马,戎装而行,饱览这迷人的秋色,寄予了词人对于大自然的无限喜爱。

[5]词中描写了词人身着戎装巡行在“江村道中〞所见优美的田园风光。一个秋天的.早晨,词人戎装出游。江村的早晨,浓雾充满,秋气凉润。太阳出来后,浓雾散去,只见十里平川,稻谷飘香;村庄四周,槿花盛开,细长的竹枝随风飘舞;村后小山坡上挂满或青或黄的累累硕果,好一派喜人的秋收景象!词人一路巡行,兴致极高,走在太阳底下,连随从为他打伞遮阳他都不需要。作为一个负有守土重任的封疆大吏,词人在看到防区内这一派秀丽而又富饶的田园风光时,既充满了欣喜与喜爱之情,同时也平添了保家卫国的信念和力量。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7

原文:

浣溪沙·咏橘

[宋代]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吴姬三日手犹香。

译文及解释:

译文

一夜霜冻过后,菊花凋残,荷叶枯萎,经霜变黄的橘子和绿叶相衬托,光亮照眼,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间。

破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吴地女子的手剥橘后三日还有香味。

解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双调,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

一夜霜:橘经霜之后,颜色开始变黄而味道也更美。

新苞:指新橘。

青黄:指橘子,橘子成熟时,果皮由青色渐渐变成金黄色。

噀〔xùn〕:喷。半破:指刚刚剥开橘皮。清泉:喻橘汁。

吴姬:吴地美女。

赏析:

咏物诗词,义兼比兴,讲求气象,自然简单受到好评。苏轼是咏物能手,他的诗词中既有托讽深远的名篇,也有刻画精工的妙制,像这首咏橘词,可谓“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巧言切状,体物微小,虽无深刻的思想内容,却饱有余味。

借咏橘之题材以抒发自己清爽高洁之性情。上片借写菊与荷经受不住寒霜的摧残,写出橘树耐寒的.品性和它在尾前屋叶生长的繁盛景况。下片写出品尝新橘的情状和橘果的清香,一个‘“惊〞字,一个“怯〞字,用得十分奇妙精当,颇能传出品尝者的神态,结句更以“三日手犹香〞来夸张、突出橘果之香。

“菊暗荷枯一夜霜〞,先布置环境。咏物词,特殊是咏小物的词,往往由于题材狭窄,难以展开,低手为之,易成枯窘。东坡才大,先在题前落笔,下文便有余地抒发。唐人皮日休《石榴歌》首句“蝉噪秋枝槐叶黄〞,同此手段。“菊暗荷枯〞四字,是东坡《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概括。“一夜霜〞,经霜之叶,橘始变黄而味愈美。晋王羲之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易多得。〞又白居易《拣贡橘书情》诗:“琼浆气味得霜成。〞皆可参证。

“新苞〞句,轻轻点出题目。橘有皮包裹,故称新苞。又因橘树常绿,凌寒不凋。《楚辞·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嘉兮。〞沈约《橘》诗:“绿叶迎露滋,朱苞待霜润。〞东坡用“新苞绿叶〞四字,描写自然,再以“照林光〞描绘之,可谓得橘之神了。“竹篱茅舍出青黄〞,好在一“出〞字。竹篱茅舍,掩映于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可见橘树生长之盛,人家环境之美,一年好景,正当此时。上片三句,纯是赋体,不杂一点抒情成分,然词人对橘的宠爱之情自见于字里行间。

过片二句,写尝橘的情状。擘开橘皮,芳香的油腺如雾般喷溅;初尝新橘,汁水在齿舌间如泉般流淌。“香雾〞、“清泉〞之喻,也许是东坡颇为得意的,他的《食柑》诗也有“清泉簌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噀人〞之句,叶来南宋诗人曾几更把它压缩为“流泉喷雾真宜酒〞〔《曾宏甫分饷洞庭柑》〕一语了。此词中“惊〞、“怯〞二字,活画出女子尝橘时的娇态。惊,是惊于橘皮迸裂时香雾溅人,怯,是怯于橘汁的凉冷和酸味。末句点出“吴姬〞,实际也点明新橘的产地。吴中产橘,尤以太湖中东西两洞庭山所产者为最着,洞庭橘在唐宋时为贡物。词中谓“三日手犹香〞,着意夸张。以此作结,余音不绝,亦自有“三日绕梁〞之妙。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8

原文:

湖上朱桥响昼轮。

溶溶春水浸春云。

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

日斜归去奈何春。

赏析:

此词描写泛舟颍州西湖、留连美妙春光的情趣。

对湖面天光水色作了传神而精确的描绘,把握了云天阳光、花鸟游丝所蕴含的美的特质,并注入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创造出幽美的诗情画意。上片写湖面风光。首句写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来到西湖游赏春光,传达出一种喧腾喧闹的.气氛。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

溶溶,水盛貌。春水,言水之柔软;春云,言云之舒缓。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突现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亮程度来,从观看体验的错觉中描绘景物的状态。“碧琉璃滑净无尘〞,用琉璃的光滑平滑来比方西湖的水面,表现了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形象而有诗意。

下片写游兴未尽的留连之情。前两句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在。游丝,是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游丝本无情而有情,网住春光,留住游人。欧阳修却说游丝“萦醉客〞,这既是游人赏春纵饮,也有游人被美景所也是“唤住〞之意,与游丝萦客同。总的是说春色无多了,何不再流连些时,这正是“惜馀春〞之意。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游丝、啼鸟出想法挽留。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殊处。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说明西湖景色美妙,让人流连;“奈何春〞三个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它表达了郁积于心的留连惆怅之情。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这首词抒发了对春光的深深眷恋。词中的春光,使读者联想到人生的青春、爱情、理想等一切美妙的事物。它那深沉委婉的情思,那隽永蕴藉的意境,给读者以无尽的遐思。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9

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朝代:宋代

:张孝祥

同是瀛洲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鉴赏

首句故事源自唐太宗设文学馆。唐太宗为网罗人才,设置文学馆,任命杜如晦、房玄龄等十八名文官为学士,轮番宿于馆中,暇日,访以政事,商量典籍。又命阎立本画像,褚亮作赞,题名字爵里,号“十八学士〞。时人慕之,谓“登瀛洲〞。诗文中常用“登瀛洲〞或“瀛洲〞比方士人获得殊荣,如入仙境。瀛洲,传奇中的东海三仙山之一,另二仙山名蓬莱、方丈。“册〞,册封,特指皇帝的`诏书。该词起句便见不俗,将此日参与中秋宴会的十八人比作仙境之人。张孝祥《鹧鸪天·送陈倅正字摄峡州》亦有句:“人物流册府仙。〞

“结社〞,组织团体。“结社多高客,登坛尽小诗。〞〔唐·许浑《送太昱禅师》诗〕次句奇妙地将“结社〞二字拆开,一作“聊结〞,一作“社中莲〞,由此又将今朝宴会比之于晋慧远集高僧名儒结白莲社于庐山东林寺。庐山白莲社数百人中,其间誉望尤着,为当世推重者,号社中十八贤。晁补之于《白莲社图记》亦有记载。

第三句作为上片结语,是说当筵演奏琴曲《胡笳十八拍》助兴,坐上十八客酒兴更高。“胡笳〞,国古代北方民族一种管乐器,传奇由汉张骞从西域传入,汉魏鼓吹乐中常用之。蔡琰归汉后,悲叹自己命运多舛,写下《胡笳十八拍》流传于今。“按拍〞,击节,打拍子。今宵按拍赏音,不禁抚今思夕,感慨万端,自是豪饮痛醉一场。

换头用“封姨〞对应时节,切合“十八〞。“封姨〞,古时神话传奇中的风神,亦称“封姨〞、“十八姨〞、“封十八姨〞。〔唐·谷神子《博异志·崔玄微》〕诗文中常作为风的代称。由于中秋季节犹有余热,词人便在此时呼唤风神送来凉快,清涤晚暑,以助酒兴。

接下一句说酒后更有品尝,以切“十八〞,并扣题中秋。上品新荔名“十八娘〞,宋·曾巩《荔枝录》:“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闽王王氏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此得名。〞苏辙《干荔支》曰:“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中秋不能不赏月,赏月当有瓜果供奉,该词故有“荔子荐新圆〞句。“新圆〞,指中秋圆月。

荔子自然圆,中秋月更圆,新朋老友中秋团聚更是大快人心,于是全词最终一句即景生情作结,说今宵赏月尚可再延长三夜至十八。“婵娟〞,。这是词人的美妙愿望,亦可见词人填词用事的高强本事。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0

减字浣溪沙·秋水斜阳演漾金

秋水斜阳演漾金。远山隐隐隔平林。几家村落几声砧。记得西楼凝醉眼,昔年风物似如今。只无人与共登临。

赏析/鉴赏

【解释】:

此词虚实相生地呈现了当下词人登临所见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词人当时凝着醉眼所欣赏的往久之景,通过今久情景的对比,流露出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心绪。全词意境沉郁,语言收放自如。

词的上片写登临所见:清亮的秋水,映着斜阳,漾起金波。一片平展的树林延长着,平林那边,隐隐地横着远山。疏疏的村落,散见在川原上,传出断断续续的砧杵声。接下去,下片前两句说昔年曾登此楼,风景与今相似。而词人今日面对此景,到底唤起何种感慨,却到结句“只无人与共登临〞。才点明,原来从前同登此楼的人,今已不在,只剩下孑然一身,伫立于楼上了。联系贺铸的生平看,那位不能同来的`人,可能是他的眷属。至此,可以感到上片所写的那秋水斜阳,那远山平林,那村落砧声,都不再是客观的景物了,而是词人心中眼中,都有一种难过说不出处,这种难过说不出的心情,借助于末句的点醒,令人于言外得之,倍觉其百感苍茫,含蕴深厚。

此词虚实相生地呈现了当下词人登临所见的眼前之景和伊人作伴。词人当时凝着醉眼所欣赏的往文之景,通过今文情景的对比,流露出物是人非、恍若隔世的怅惘心绪。全词意境沉郁,语言收放自如。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1

原文:

十里湖光载酒游,青帘低映白苹洲。

西风听彻采菱讴。

沙岸有时双袖拥,画船何处一竿收。

归来无语晚妆楼。

译文

湖光山色,倒映如画,坐在船上,载酒而游,是多么的逍遥自由。远景是的中的沙滩,伴着采菱人所唱的歌曲泛舟湖上,观赏着自然的美是多么的愉悦啊。

近处的岸边有喧闹的街市,秀丽的女子。天色渐晚,画船上收起钓竿。夜晚归来,单独于妆楼寻婉。

解释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青帘:旧时酒店门口挂的幌子,多用青布制成。

白洲:泛指长满白色花的`沙洲。唐李益《柳杨送客》诗:处“青枫江畔白洲,楚客伤离不待秋。〞

彻:结束,指乐曲的终结。

采菱讴〔ōu〕:乐府清商曲名,又称《采菱歌》、处《采菱曲》。

沙岸:用沙石等筑成的堤岸。双袖:借指美女。

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一竿〔gān〕:宋时京师买妾,一妾需五千钱,每五千钱名为“一竿〞。李煜《渔父》:处“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故此处之“一竿〞亦可指渔人。

赏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十月,容若扈驾南巡,目睹了江南的湖光山色,尽享自然情趣,感慨之下作下此词。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2

浣溪沙·闺情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翻译

贴花如绣的脸庞莞尔一笑,就像盛开的荷花。头上斜插的鸭形发饰就像真的要飞一样,衬托的脸颊更加秀丽、更加生动。眼波流转,一下就让人猜到应是在思念着谁。

一脸的温情饱含着深韵,只能用这半张素笺把幽怨和思恋寄给心上人。月上阑干,花的影子不断移动,正是情人约会重聚的好时光。

解释

《浣溪沙》:词牌名。本为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亦作《浣溪纱》。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曲调轻松明快,是宋词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牌名。

绣面:形容面容姣美。

芙蓉:荷花,此处指面容好看像荷花盛开了。

飞:《历代诗余》作“偎〞。

宝鸭:鸭形发式,或指钗头样子为鸭形的宝钗。

香腮:唐代温庭筠有“鬓云欲度香腮雪。〞

一面:整个脸上。

风情:男女喜爱之情。

韵:味道。

半笺娇恨:半纸怨艾之辞。笺,纸,指信笺、诗笺。

幽怀:犹幽情,指隐秘的感情。

月移花影:这里指约会的时间,即月斜之际。

鉴赏

此词写一位风韵秀彻的女子与心上人幽会,又写信相约其再会的情景。上阕主要描写女主人公的秀丽的妆饰和容貌,下阕则深入剖析女主人公的行为及心理活动。词中采纳了比拟、衬托、详情描写、侧面描写等方法,语言活泼自然,风格明朗欢快。

李清照的词作也许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和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个阶段。前者以闺怨相思为主,后者则多表现出消极绝望的心情来。但这首词与这两种风格都明显不同,应当属于词人最早一批描写纯真爱情的词作。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妙的爱情充满憧憬,落到笔端,也丰富地表达了女性细腻的心思。

“绣面芙蓉〞与下面的“斜飞宝鸭〞对举,应也指装饰物。当时的妇女多有向脸上贴绣画的习惯,其内容以花鸟为多,此处即是说面上绘有芙蓉。芙蓉一笑而开,变静为动,看似颇为无理,实则更显有情。原来芙蓉帖饰是静止的,但因为少女一笑,红颜晕开,落到人眼里仿佛连芙蓉花也迎风而绽,倍添精神。这种打破因果界限、蓄意悖理的手法,在王唯诗里最有表达,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书事》〕、“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等。进展到李清照手里,添上一层女性的柔美,就更多了一种似真实幻、难以言说的奇妙意境。再则,“秀面〞“芙蓉〞“笑〞“开〞两两相对,又暗含比方意味,借芙蓉之开极有力地衬托出了少女之笑。此外“开〞之一字,既指芙蓉花开,少女颜开,又可暗指少女的情窦初开,为全词统帅。

“斜飞宝鸭衬香腮〞,承接上句,继续写少女的美貌。她又贴花饰,又戴宝鸭,正是一个着意装扮的`初恋少女。“眼波才动被人猜。〞少女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在想什么呢?明显是心上人。她偷偷喜爱上了一个人,可能有时想起,越想越高兴,表情不对,被人留意到了。于是她心里打起鼓来:“不会被别人发觉了吧?他会怎么想?天啦,多羞人呀!〞这种手法也见于唐诗,皇甫松《采莲子》中就有“遥被人知半日羞〞。其实,别人或许并没有留意到她的异样,更不行能知道她心中所想,不过在她看来,这却很可能,特殊是很难为情,这种狐疑更给少女添了一分天真羞怯,也更显生动。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把上下两阙的因果连接和少女此时的心理展示了出来。前半句自然是承接上文,其中“一面〞二字虽作定语,但关联词的意味还保存着,给人以一种“虽然一面……,但是半笺……〞的感觉,这不得不说又是女性思维之巧。后半句什么意思呢?笺即是书信,明显是久不见面,才以书信传达爱意,娇恨自然也就是青春少女的一种小情愫,小埋怨〔大家懂得……〕。连起来是说,虽然我这么喜爱你,但你总也不来看我,只好以书寄怀。信上写的是什么呢?

“月移花影约重来〞这一句是说明月上移,花影摇动,到那时我们来幽会吧!花前月下,正是少男少女相见的宝地,女主人公此语表现了其对将来的期盼。

综合全词来看,词人杰出地发挥了女性思维的长处,在气氛、比拟、画面以及详情的捕捉上,都表现出了杰出的艺术天分。词中的女主人公,由于身处青春爱情之中,心情难免波动,其性格也颇富改变。她倩然一笑,秀丽活泼;眼波流转,细腻羞怯;注视花月,苦苦思恋;写信抒怀,大胆追求。这些看似矛盾,实则反映了青春少女芳心初动时冗杂的心理。在封建家长制婚姻的背景下,女主人公的追求是大胆的,也是美妙的。这正寄寓了词人对美妙爱情的憧憬与追求。

鉴赏二

这首言情小调通过对一个女子的情态的几个侧面摹写,不仅生动地勾画出她秀丽动人的外貌,而且也呈现出人物大胆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心底的细腻幽深的感情。

上片三句中前两句“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是一副似对非对的偶句。“绣面芙蓉〞形容这个女子姣美的面庞宛如出水荷花,光艳明丽;“斜飞宝鸭〞是说她把用宝石镶嵌的飞鸭状头饰斜插鬓边,对自己作了细心地修饰妆点;正如古人所说的“粉黛所以饰容,而顾盼生于淑质〞,这两句表示词中女主角天生俏丽,再加以入时的华饰,就必定产生不同一般的效果。句中的“一笑开〞三字之妙,妙在它以动态描写打破了静物写生,起到了能将词中的女子从字面上呼出的奇效;而其中“开〞字在这里用得尤为精致。诗词之妙,在于炼字炼句,使一词一句的含义到达极大的丰富;即如这个“开〞字,无疑是指芙蓉花开,但其深层意思未尝不行以表示词中女主人公心底被禁锢的爱之苞蕾正在展放。接下来的“眼波才动被人猜〞这句神来之笔,便为此提出了很好的印证。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个女子美目流盼,宛如一弯流淌明澈的秋水,其中映照着她内心的喜悦与怕人发觉自己隐秘的悸栗。越怕人猜,偏会被猜,这便是生活的真实;捕捉到这一真实,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恰当地表现出来,更添了几分韵味。

下片进一步刻划人物的内心世界,前两句“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是一副较为工巧的对偶句,摹写出这样的情景:幽居深闺的怀春女子,完全被“爱而不见〞的愁苦与期盼的喜悦所左右,这混杂的感情化为风情万点,都从她一颦一笑的的面部流露无遗;最终她大胆地展开半张素笺,舞动一只彤管,把满怀思念、娇嗔与幽怨倾泻给自己深深系恋着的人。结句“月移花影约重来〞写的是实况?是希冀?还是幻影?无从考定。但这确是一幅绝美的流淌着的画面:月光里,花影下,玉人双双,倾诉着生死相依的情话。

这首反映爱情的小令,词语鲜亮生动而不失其朴直。只要把它放在被封建礼教重重包裹的那个时代,只要不带任何世俗偏见,便会发觉易安笔下的这个秀外慧中的少女多么可爱,她对美好、自由的追求又是多么真挚、炽烈、大胆;从而也会惊叹这首词多么质朴深刻、生气盎然。

创作背景

李清照的词作也许可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及后期,即北宋之末与南宋之初两阶段。前者以闲情逸趣,儿女情长为主。后者则表现出怀家思国,愁绪难解的情怀。这首应是最早期的作品。当时的词人尚处在少女年纪,对美妙的爱情充满憧憬。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3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翻译」

残雪凝辉让暖和的画屏变得冰冷。梅花随凉风飘落,悲伤的笛声传来,已是孤独黄昏。深夜想起了往事,月色于无人处也好象朦胧起来。

(世人皆醉我独醒)我,世间哀愁的过客,身世凄凉。为何我在知道你的故事后泪流满面?(你此指容若本人,自言自语)痛彻心扉地哭泣,在断肠声里,回忆自己凄凉的一生。

「解释」

画屏:绘有彩画的屏风。

落梅:古代羌族乐曲名,又名《梅花落》,以横笛吹奏。

月胧明:指月色朦胧,不甚分明。

「赏析」

本词运用了老套的上阕写景,下阕抒情的手法,但景清情切,颇令人动容。就犹如面对同样的材料,高超的厨师和平凡的厨师却能做出天壤之别的'两种味道来。纳兰明显是前者。

上阕通过“残雪〞、“凝辉〞、“落梅〞、“三更〞、“月胧明〞等字句,营造出了一种既清且冷,既孤且单的意境,大有屈原“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感,而这种感觉大抵只能给人带来苦痛和茫然。接着他便抛出“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的问句,这是容若因笛曲起意,自伤身世的哀叹。由词意看来,更应当是灵犀暗生的单独感慨,而不是朋友间当面的对谈倾诉。所以说,这个“君〞指的是容若自己。当一个人倦了,累了,苦了,伤了的时候,便不禁会忍不住地自言自语,自怨自艾,自问自答,何况是纳兰这样的至情至性之人呢?原来词句至此,已令读者唏嘘不已,谁知下一句“断肠声里忆平生〞更是点睛之笔,短短七字,不禁令人潸然泪下···见惯了哀而不伤,隐而不发,反而更简单被这样痛彻心扉的凄绝之美打动。闭上眼睛仿佛依旧能看到容若在那一片断肠声里,落泪伤神。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4

浣溪沙·江村道中原文

:范成大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浣溪沙·江村道中译文及解释

译文

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秋天的早晨雾气渐浓,潮湿的空气令人清爽。正午的薄云又遮住了太阳,更不用随从张盖护住我的戎装。

解释

①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纳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②畴〔chóu〕:田地。

③槿〔jǐn〕花:是木槿或紫槿的花。正因其多色艳,可做观赏植物,也可以作为一种中药使用,同时可以食用。

④飞盖:用以遮荫的篷盖。

⑤戎〔róng〕装:词人当时为四川制置使,故戎妆出游,带有随从张盖遮荫。

浣溪沙·江村道中赏析

范成大是一位喜爱自然、喜爱农村生活的诗人,他虽然“累官权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尝帅蜀,继帅广西,复帅金陵〞,但却对乡土具有一种赤子之心的感情,从“不须飞盖护戎装〞一语来看,这首小令当写于戎马倥偬之中,写于他军旅生活的江村道上。

小令上阕写他在江村道上的所见:十里平畴,稻穗已黄,微风袅袅,送来阵阵新谷的'芳香,而那素净的木槿花在农家篱笆前飘落下片片洁白的花瓣,丛丛的青竹间缕缕游丝正在秋天的丽日下闪着熠熠的金光,词人骑着马来到一处果木林立的山冈下,举头一望,满树果实累累压在枝头,有的还青绿未熟,有的则已经透着成熟的金黄。这三句诗是三个典型意象群,它把秋日农村的美景作了极其形象的概括,写出了江南农家的独特风貌,而且,富有视角的流淌感和行踪的改变性,使读者随着诗人的马蹄“走马看花〞地观赏江村道上的一路风光,词人对农村生活与自然景物的喜爱也便由这景物的描写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使读者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下阕写词人在江村道上的感受。当然上阕也是词人的一种感受,但偏重于主观上的一种心情的抒写:“浓雾知秋晨气润〞,写出早晨在浓雾中行进的那种微妙的感觉:秋晨田野上往往飘散着浓浓的雾霭。古人说“一叶知秋〞,殊不知浓雾亦可知秋,这种由艺术到哲理性的提炼为人所未道,因此显得特别新颖独特。雾浓则湿度大,湿度大则空气润。“秋晨气润〞又是一句艺术性兼生活哲理性的概括,它毋宁是词人期望归返自然的象征。“薄云遮日午阴凉〞是词人行于江村道上的又始终觉感受,它与“不须飞盖护戎装〞相连,就具有了丰富的内涵:“薄云〞就是一柄遮天盖地的太阳伞吗,有了这样的天伞,人就可以受用自然 的荫凉,而避开酷日当头的曝晒,这比用车前的飞盖来遮阳要强似百倍。词人在这里似乎也有一种寄予:归返大自然比之戎装事主要自由自由得多,小令的深层意蕴就在这里。

浣溪沙原文及赏析15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