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立货币储备基金,缓解经济金融问题
中国当代经济金融的四大问题目前,中国当代经济金融领域公认存在四大问题:一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1986--1997年上半年期间,主要是通货膨胀问题,1997年下半年以来主要是通货紧缩问题。目前,中国已经进入完全的买方市场阶段,国内市场已经基本上国际化。通货紧缩背景下的各种问题:国有企业不活和各种资源大量闲置,商业信用丧失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有效需求严重不足和已经出现的畸形消费,国际资本的不规范流动等,都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待。二是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城市失业率实际已经达到7%,农村潜在失业率是18%。全国性的就业压力还要持续20—30年。各种社会保障欠债为2--10万亿元。三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和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在现行的财政和干部体制下,各种行业和产品的低水平的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有增无减,因此浪费的各种资源和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发展的不均衡,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均衡,沿海和内地发展的不均衡,东部、中部和西部发展的不均衡,特别是农村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四是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由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机会的不平等和各种漏洞和真空的存在,改革开放的成本支付和利益收入不对称,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固有缺陷,部分人,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产业工人承担和付出了主要的社会成本,而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收益;另一部分人,则凭借对部分资源的垄断,在付出比较小的情况下,获得了比较大的收益。目前,20%的人占有80%的个人存款,而另外80%的人却只有20%的存款。中国社会分配的不均衡程度已经超过部分发达国家。农民和城市弱势群体的收入问题,需要我们长期不懈的努力才能解决。国外当代经济金融领域不同程度地也存在这四个问题。怎样解释和解决这四个问题呢?首先,我们需要在找的一个理论框架,在这个框架内,具体解释和解决这些问题。当代经济金融运行的两大领域关于经济和金融模型,国内外已经有许多成型的东西。为表述和研究问题方便,我们构造了一个当代经济金融运行模型,它可以简单地用下图来表示。在下面这张图中,当代经济可以概括为两大领域、四大主体和四大要素。两大领域是实体经济领域和虚拟经济领域。四大主体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股民券商和企业个人政府。四大要素是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储备、产品劳务和证券票据,他们分别存放在法定货币库、货币储备库、产品劳务库和证券票据库中。法定货币、法定货币储备和证券票据的运行构成了虚拟经济,产品劳务运行构成了实体经济。当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在当代经济中,任何经济活动都体现为信用活动,任何经济主体都有发生信用的权力,都可以用自己的信用参与经济活动,进行支付和结算。其中,中央银行,是法定货币的发行单位和国家货币储备监管单位。中央银行凭借国家权力,以社会信用形式印刷、发行和保存法定货币。中央银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形式,将法定货币投放给商业银行等机构,商业银行通过贷款、贴现和透支等形式,将资金投放给企业、个人和政府,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行。黄金、外汇和在各种国际金融机构中的资产是法定货币的储备。目前,由于绝大多数的法定货币都是信用货币,都不与黄金等贵金属挂钩,所以,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储备基本都处于静止和保值状态。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股民券商等企业个人政府货币储备库法定货币库证券票据库产品劳务库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两大领域都是当代经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两大领域的运行都需要资金和信用给予支持。在实体经济领域,资金和信用是为产品和劳务服务的,是为产品和劳务的生产、流通、交换、分配和积累服务的。企业、个人和政府以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和资金等形式支付结算,采购产品和劳务;进行加工,形成新的产品或服务,提供给社会,以各种信用或资金的形式获得应有的回报;在扣除各种投入后,再经过多次分配,将剩余价值以各种形式分配给各种投资人。在虚拟经济领域,资金和信用是为社会资金和信用服务的。除了企业和个人自己打理的赊购赊销等信用行为外,当代市场经济中的大部分企业、个人和政府信用行为是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代理进行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企业、个人和政府的实体经济行为提供全方位的信用和资金服务。其中包括:开户记帐、代收代付、发行债券、代理和贴现票据、办理汇兑和各种结算、吸收存款、发放贷款、授信、透支、保理、保险等。社会资金和信用来源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周转资金。它为保证实体经济运行需要,企业、个人、政府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必须保有的周转和调剂资金,二是剩余资金。它是社会积累和暂时闲置的资金。各种资金和信用有三种存在形式,一是以手持现金的形式归入法定货币库,二是以存款形式存入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三是以股民身份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参与证券交易。二三两种资金归入证券票据库。各种金融机构为全社会积累和闲置资金提供保值增值、规避风险、汇兑流动结算、投资撤资、币种证券互换等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其中,商业银行也为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中国资金总量过剩,分布畸形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同时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领域提供金融服务,由于各种金融创新不断出现,各种信用和资金形态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全社会资金和信用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实际上已经是可以互相流动和替代的。所以,研究当代经济金融问题,必须同时考察四大主体在两大领域运用四大要素进行各种经济活动的各种情况。
关于社会经济总量和社会信用总量。社会经济总量一般可以用产品劳务库来表示。常用的社会经济总量指标是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社会总投入或者社会总产出。社会信用总量目前还没有一个唯一合适的指标来表示。我们提到的是三种指标:流通中的货币一般可以用法定货币库来表示,国家的各种货币储备用货币储备库表示。各种广义货币由证券票据库表示。社会经济总量和社会信用总量之间的关系,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可以用许多种指标来表示,这些指标形成了一个矩阵,纵向是各种社会经济总量指标,横向是各种社会信用指标。比较常用的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与流通中的货币和各种广义货币之间的关系。也就是研究产品劳务库与法定货币库、证券票据库之间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还没有社会经济总量与社会信用总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定量的理论模型。同样社会经济总量到底需要多少社会信用总量,只能通过国内外比较,和同一国家或者地区历史数据的比较来说明。我们常用的分析社会经济总量与社会信用总量之间数量关系的指标是价格变动——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首先我们分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
和中国的经济总量比,中国社会资金总量过剩,资金运行效率低。一般地说,通货膨胀是资金多,物资少;通货紧缩是资金少,物资多。那么,中国目前是资金多,还是物资多呢?我们先分析资金总量,从历史发展和与国外比较中,我们发现中国社会资金总量过剩,资金运行效率低。中国现在资金非常充裕,根本不缺钱,而且隐含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其表现为:
货币供应充足,1978年以来,我国已经连续24年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每百元国民生产总值占用的货币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外汇供应充足,外汇储备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银行资金充足,存款大于贷款已经超过万亿元。
货币运行效率低,美国1美元货币支持18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国1元人民币只能支持6-7元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按美国的货币运行效率,中国的通货膨胀率有可能是300%。
既然中国的资金总量是过剩的,为什么我们又出现通货紧缩呢?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问题,资金的分布和结构问题。也就是研究产品劳务库、证券票据库以及货币储备库吸纳法定货币的能力。或者说是研究资金在产品劳务库、证券票据库以及货币储备库之间如何分布问题。
研究表明,中国资金总量过剩与通货紧缩同时存在的原因在于,中国资金分布的结构是畸形的,中国在两大经济领域中资金配置失衡——实体经济通货紧缩,虚拟经济通货膨胀。实体经济不良资产居高不下、通货紧缩;虚拟经济泡沫不断、通货膨胀。过剩的资金大部分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领域,而是在虚拟经济中游荡:
1997年下半年以来,实体经济领域一直处在通货紧缩时期。1997年下半年消费品物价开始下降,当年消费品物价指数从前一年的陡降到,1998和1999年连续两年下降,分别为和,2000和2001年连续两年微升,但没有恢复到1997年的水平,分别只有和,2002年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虚拟经济领域通货膨胀,而且是货币库、证券票据库和货币储备库同时膨胀,货币库膨胀是指M0膨胀,货币储备膨胀主要是指外汇超额储备,远远超过了进出口结汇的正常需要。在证券票据库中,又是资金市场和资本市场同时膨胀,全国每年发行的货币大部分形成了新的存款。2002年3月,全国金融机构的资金有万亿元被用于证券投资。中国股票市场的泡沫至少在30%以上。
中国两大领域资金配置失衡的成因
中国两大领域资金配置失衡的原因是与虚拟经济比较,实体经济对资金的吸引力严重不足。投入实体经济的资金收益远远低于投入虚拟经济的资金收益。进入实体经济的资金不足,实体经济通货紧缩,进入虚拟经济的资金过量过剩,虚拟经济通货膨胀。实体经济通货紧缩的原因当然是及其复杂和多方面的,我们这里只讨论其中的两个原因及形成机制:
一是企业信用缺失,社会资金无法进入企业。企业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是经济效益差。企业经济效益低于目前国内各种资金成本,据统计,企业资产负债率是%,其中,80%是银行贷款,资产贷款率是50%,一年期贷款利率是%,资产应交利息率是%,而企业资产盈利率平均只有%。企业的全部盈利还不够交利息。实际上,企业的资产交息率只有%,欠息率高达%。
目前,中国的金融体制基本上还是商业银行贷款信用的一统天下。证券融资只是资产收益率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的极少数企业的特权。目前,中国只有1千等企业具有证券融资的资格。2003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企业融资结构是:贷款占全部融资额的%,国债占%,企业债占%,股票占%。
商业银行以贷款、贴现等形式将资金投放给企业或个人。贷款和贴现都是有代价的。商业银行只有也只能青睐极少数经济效益好,自有资金充裕的企业。各家商业银行争相向这些企业发放贷款,或者为其代理发行各种票据。而资产盈利率低于贷款利率的大多数企业,根本无法获得社会和商业银行的各种资金。当然,各种资金更无法进入经济效益相对更差,但资金也更加缺乏的农村,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这样,在造成和加大地区发展方面的差异的同时,加重了全社会实体经济的通货紧缩。社会和商业银行的资金无法进入实体经济,必然进入收益相对比较高的虚拟经济领域,造成虚拟经济的通货膨胀。
企业信用缺失另一方面的表现是企业之间没有信用,企业在产品劳务库和证券票据库之间没有通道,各种正常的企业信用工具无法运行。企业之间要么不敢赊买赊卖,要么仅有的赊买赊卖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实现票据化,没有商业银行提供贴现服务。
实体经济通货紧缩另一个原因是个人信用缺失,社会资金无法为大多数人所用。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每个劳动者都有贷款和透支的权利,住房抵押贷款、教育贷款、汽车和大件商品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各种消费信用是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业务。美国的个人消费贷款占贷款总额的30%。
而我国则刚刚开始为个人信用建立实名制账号、个人征信等服务体系,个人在产品劳务库和证券票据库之间没有建立通道,社会资金还无法为大多数人所用。当然,社会资金更无法进入城乡就业能力更差的弱势群体,特别是失业人群。目前,20%的个人拥有80%的存款,这部分个人由于个人资信好,享有各种信用权利和便利。住房抵押贷款、汽车和大件商品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是这些人的“特权”。而其余80%的个人只有20%的存款,这部分个人的存款在社会保障不健全的情况下,要应付养老、失业、伤病、子女教育等支出,根本无法活化。由于资信情况和收入水平的限制,这部分个人也无法享有个人贷款等权利。这样在加剧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通货紧缩和下岗失业问题。
解决经济金融难题的系统思路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从金融技术角度来说,解决中国经济金融四大问题的关键是两个:一个是处理遗留问题,怎样把存量资产和资金进行妥善处理和重新组合,它涉及不良资产的处理,社会保障欠帐的处理等内容;另一个是不产生新的经济金融问题,也就是说,怎样把新发行的资金在不损害全社会效率的情况下导入低效益领域。既要把全社会过剩的资金以特定形式引入实体经济领域,进入企业,进入落后地区和弱势群体,又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避免形成新的资金的大锅饭。从长远角度看,不产生新的问题比处理遗留问题更加重要。
从国外经济金融实践看,为低效益领域配置资金的出路有三个:一是发展低成本信用形式,二是由国家或者社会为这些资金支付部分成本,三是盘活闲置的资金资源。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都必须解决资金及其成本来源、配套物质保证、具体信用形式和信用风险等四大问题,也就是说,谁来提供资金和支付利息?社会有没有足够的物质保证这部分资金的需要?是搞贷款、债券、股票还是透支?会不会由此引发和怎样防止和处理通货膨胀?
从前面的分析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国的资金总量是过剩的,资金来源没有问题。关键是在提高资金效率的同时,把过剩的资金从虚拟经济领域调度出来,保证解决实体经济领域四大问题的资金需要。
那么,国内外,特别是中国自身有没有这么多的物质满足这部分资金的需要呢?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比较强大的国力。从社会供给的方面看,目前,中国的国有资产是11万亿元,国民生产总值是10万亿元。中国的国力是空前强大的,各种经济要素是全面过剩的:
一是生产能力严重过剩,1990年,日本用100元资产可以实现元的销售收入,德国是元,而1999年的中国只有43元。二是劳动力过剩,前面谈过。三是产品全面过剩,2002年上半年全国监控的601种重点产品没有供不应求的产品,而供大于求的产品占%,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中国的存货已经超过3万亿元。
这就是说,中国不光资金多,而且资产和物资也多。中国目前已经具备解决社会保障、就业、不良资产和地区差异等问题的基本经济条件。或者说,我们在解决社会保障、就业、不良资产和地区差异等问题的同时,可能还解决了资金过剩、资产闲置和实体经济通货紧缩等问题。在这里,后者正是解决前者的基础和条件,处理的好,有可能使两类问题同时获得解决。
关于信用形式问题。即如何创造新的货币或信用发行形式问题。在这方面,国外已经具有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案例。根据国内外金融经济实践,除了银行之外,可以发行货币或信用的主体还有政府、企业和个人。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发展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等方面作文章。首先我们先讨论政府如何创造新的货币发行形式问题。
解决经济金融难题的对策之一——发行货币储备基金,调节货币总量和结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信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国债、透支、贷款等方式筹措资金。中央银行虽然由政府管理,但中央银行的行为更代表全社会的利益,而不代表政府的意志。在中央银行管理的资源中,货币储备目前还是没有被利用一块闲置的信用资源。
大家都知道,在大型电网中有时设有蓄能电站。蓄能电站在用电低谷时,用电抽水,增加水库水量,储存能量;然后在用电高峰时发电。其作用是削峰填谷,稳定电压,节约电力,增加供应。
我们建议发挥货币储备库的积极作用,类似于电网中的蓄能电站,由政府在货币储备库中设立货币储备基金。其主要作用是两条,一是按经济要求调节货币总量,削峰填谷,稳定全社会的货币供应,削减各种社会资产的价格波动幅度;二是按经济要求调节货币结构,主要是调节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两大领域的货币数量。
货币储备基金实质上是以显化隐形铸币税的形式形成的,它和黄金、外汇一样是中央银行资产货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国家严格掌握的、实行总量控制的特殊的货币储备。货币储备基金属于社会资产,由政府代管,应由人民银行、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组成国家货币储备基金管理委员会管理,中央银行为业务主管单位。
货币储备基金在实体经济通货紧缩时发行,如果社会资金过剩,定向向社会发行;如果社会资金不足,增加货币发行额度。筹集的货币储备基金用于特定的、必须由社会负担的社会性项目和收购部分不良资产,由此增加货币供应,缓解通货紧缩问题。此时,货币储备基金主要以资产形态存在。
在实体经济通货膨胀时,定向发行货币储备基金,回收货币,同时出售掌握的不良资产,回收货币。在减少货币供应的同时,增加社会资产的供应。此时,货币储备基金主要以货币形态存在。
在用途方面,货币储备基金具有间接税收的属性,其社会债务的属性类似于、但更强于国债。但是,两者发行目的不同,货币储备基金为调节货币数量而发行,国债是为弥补财政收入不足而发行;两者发行方式也不同,在特定条件下,货币储备基金可以凭国家信用以发行货币形成,而国债只能从社会资金中募集形成。两者存在形式也不同,货币储备基金作为一种特殊的货币储备,并不构成直接的财政负担,可以长期存在,而国债不一定长期存在。两者使用范围也不同,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与国债不同的是,货币储备基金只能用于必须和应该由全社会承担的公益性项目,绝不能以任何名义用于任何经济性项目。这一点必须通过国家立法予以保证。
目前,我们有过剩的资金,过剩的物资和各种资源,有比较低的物价,还有急需要满足的各种社会需求,正是建立货币储备基金的大好时机。我们建议第一期货币储备基金向社会定向募集,主要向金融机构发行,货币储备基金利率按5年期存款利率计算,并随这个利率变化而变化。人民银行占用货币发行指标,为货币储备基金支付利息。这相当于社会支付成本,从虚拟经济领域抽调资金,按社会需求,投入实体经济领域。
针对中国存在的四大问题,第一期货币储备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或国家货币政策委员会确定发行额度,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分配货币储备基金的指标。
利用货币储备基金,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事业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石之一,它是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建立小康社会,最急需建立的体制就是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开放前,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没有进入职工个人账号,而是被用于社会投资。全社会有责任补偿这部分欠账。政府在货币储备基金项下,逐步补偿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欠账,并进入个人帐户,补偿社会保障欠账。
按专家计算,中国国有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障欠账为—12万亿元,按国外消费结构计算,中国居民的劳务和精神消费潜力为每年万亿元,按城市消费水平计算,中国农村的消费潜力为万亿元。这几组数据表明,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是一个十分巨大的消费市场。
按养老保障基金缺口10万亿元,10年补足缺口计算,初期每年发行用于社会保障的货币储备基金1万亿元,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落实到原国有企业职工的个人账户。实际运作是,国家发行1万亿元货币储备基金,吸纳1万亿元银行存款转入社会保障基金,国家再发行600亿元货币,为这1万亿元货币储备基金支付利息。由于被拖欠养老基金的国有企业职工并没有全部退休,这部分调节基金一部分形成了现实需求,还有一部分没有形成现实需求。估计每年形成消费资金1000亿元。
鉴于发达国家已经实施全民社会保障,在补偿社会保障欠账任务完成之后,政府可以在货币储备基金项下,分批发展必须由社会负担的其他社会保障事业。在取得经验后,可以从少到多逐步为农村老人养老发行货币储备基金,逐步为全民医疗保险,甚至全民高等义务教育发行货币储备基金。
利用货币储备基金组织公益性就业,解决失业问题
目前,市场经济国家解决就业问题的通常做法是对失业者进行补偿。其缺点是在增加全社会的负担的同时,养了一部分懒汉。由于失业补偿待遇比较优厚,部分人宁愿失业。事实上,在社会存在失业人群的同时,国内外还都存在大量因为没有或没有足够经济效益,而没有人干的事情。
我们建议在提倡经济性就业的同时,由社会出钱,政府出面组织公益性就业,从事那些没有或没有足够经济效益,目前还没有人干的事情。在没有增加社会直接负担的情况下,即解决了失业问题,又建设了一批原来想做又没钱做的社会性项目。为了保证这部分资金主要用于消费,而不直接进入虚拟经济领域,可以配置一部分购物卡。
政府在货币储备基金项下,以补助货币和实名制购物卡的形式,组织失业者参加公益性就业,建设没有或没有足够直接经济效益而社会又需要的项目。具体做法是,地方政府为每个失业者发放一定数量的货币和实名制的购物卡组织他们参加各种不收费的公益性劳动。比如,由政府提供补助,设立社会福利事业、卫生保健事业、教育事业、文化体育事业、社区服务、维持社会秩序等劳动密集型公益岗位或者单位。
再比如,货币储备基金与其他资金组合,共同开发环境保护、国土治理、水土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移民设施建设、国防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经济援助等社会效益性项目,优先吸收失业者。
由于资金来源和岗位性质不同,公益性就业并不与经济性就业争岗位。从长远看,部分劳动密集型公益性就业有可能逐步转化为经济性就业。这里,组织公益性就业无疑对改善就业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政府为失业者发行的购物卡实际上是由政府担保,由失业者发行的失业者个人用劳动承兑的个人票据,是规定了只能在实物经济领域使用的法定货币。失业者参加公益性就业,获得部分法定货币和部分购物卡,购物卡除了不能储蓄和购买资本性证券外,可以进行各种日常消费。提供产品和服务获得的个人票据,可以到商业银行贴现。商业银行得到个人票据可以向其他金融机构转贴现,也可以到货币储备基金进行再贴现。
辽宁省大连市、沈阳市政府已经有政府出钱组织失业者和下岗职工自愿参加公益性就业的案例。其中大连市已经有5000多人从事公益性就业。和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政府组织公益性就业不同的是,我们提出在组织公益性就业的同时,对有就业能力和要求的失业者和下岗职工,政府应只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而不再发放失业或待业救济金。对没有就业能力的再给予社会救济。也就是说,通过组织公益性就业,我国可以而且应该逐步消灭失业和待业现象。
按组织1000万人参加公益性就业,最低工资水平每年每人4000元计算,每年发行用于公益性就业的货币储备基金400亿元,其中200亿元为只能消费的个人票据。公益性就业优先安排城市失业者和低收入者。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确定公益性就业项目。
未来20-30年是中国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时期。根据人类文明发展规律,这一时期也可能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时期。根据社会物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在取得经验后,可以不断放大公益性就业规模。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的,不可多得的劳动力资源。在基本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之后,政府可以以组织公益性就业的方式分流农村富裕劳动力。
利用货币储备基金收购处理各种不良资产,核销社会信用系统风险
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各个国家都有,处理方法也各有千秋。总的处理原则是,最大限度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严格按规则处分债务人。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不良资产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来自各级政府的行政命令或授意,所以,政府有义务定向收购部分不良资产,解决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全社会的不良资产问题。
建议在通货紧缩时,在货币储备基金项下,划出部分资金参加不良资产的拍卖竞标,也可以招标收购部分不良资产。为避免加剧通货紧缩局面,也为减少货币储备基金的损失,在通货紧缩时期,已经收购的不良资产,一般只挂帐而不处理。等到通货膨胀时,收购的不良资产再向社会招标出售,出售资产造成的损失冲销货币储备基金总量。由于存在这部分实物资产形态的货币储备基金,货币储备基金应享受国家资产管理公司的待遇。
和资产管理公司不同的是,货币储备基金的资金来源不是财政资金,而是隐形的铸币税。其实质是由全社会利用货币储备基金冲销虚拟经济中商业银行和国有经济的部分损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股市暴跌时,为金融机构提供流动资产贷款,日本中央银行收购银行股票避免银行破产,香港特区政府动用外汇基金救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发行货币储备基金,收购不良资产的实质是中央银行发票子核销一部分社会信用的系统风险。它和部分国家恶性通货膨胀稀释债务有本质区别。前者是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政府主动有限度使用的货币发行手段,冲销债务服从于治理通货紧缩,对债权人和经济运行有利而无害,而且没有减轻债务人的责任,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后者是被动放任通货膨胀,对债权人和经济运行有害而无利害,而且减轻了债务人的责任,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要求。从长远看,利用货币储备基金,由中央银行发票子核销一部分社会信用风险,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最后的社会保险手段。
已经划入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银行不良资产有万亿元,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还有万亿元。按3万亿元不良资产,资金回收率30%,10年消化不良资产,社会提供20%的收购资金计算,每年发行用于收购不良资产的货币储备基金为180亿元。
发行货币储备基金的作用、前景和风险估计
发行货币储备基金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实体经济通货紧缩的情况下,发行货币储备基金可以有效地拉动实体经济增长。以上总计每年需要发行货币储备基金10580亿元,其中,1万亿元进入社会保障基金,转化为资本;进入实物经济领域的基金为1580亿元,每年人民银行将新增货币发行600亿元,不到每年货币发行量的3%,并没有超过人民银行每年的新增的货币发行量。据专家估计。中国的隐形铸币税每年有4000到5000亿元,我们实际使用的还不到其中的15%。
600亿元净发行的货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算法设计与分析实验》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机械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财经学院《移动应用程序开发》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教师与学生生涯规划》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工程测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三峡学院《道路勘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模拟实训三模拟集体谈判》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茶具放置设计方案
- 茶业品牌案例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风电运维行业发展现状规划分析报告
-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珍爱我们的生命》测试卷(含答案)
- 实用针灸学-经络养生与康复-暨南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入团志愿书(2016版本)(可编辑打印标准A4) (1)
- 106kW水冷式管壳冷凝器 设计说明书
- 宝石类采样规范手册
- 航海模型教学设计和计划
- 第三方安全检查报告模板
- 公司内部市场化实施方案
- 浙江省公路山岭隧道机械化装备应用指导手册
- 医师定期考核简易程序练习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