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迈克?华莱士】他去采访上帝了WHOISIT美国电视新闻界的“教父”级人物,一个咄咄逼人的提问者,新闻自由的象征
壹
2012年4月8日,《纽约时报》的讣告栏里,添上了一个熟悉的名字。讣告这样写道:“在我们纸媒圈子里,流传着这样的段子:那些依赖于制片人的电视记者都是肤浅之徒,但从没有人给华莱士贴过这样的标签。”迈克.华莱士,美国著名记者、主持人,2012年4月7日,他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一间疗养院里去世。“迈克.华莱士在此!(MikeWallaceishere!)”这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60分钟》节目为主持人迈克.华莱士设计的宣传词。后来,这句话成为英语世界里吓唬人的习惯用语,“对于任何保有秘密的人来说,这四个词是他们最害怕的。”作为一个备受尊敬的专业新闻人,华莱士在过去半个世纪中,始终与说谎的政治家、行骗老手以及腐败官僚作斗争。他是公众利益捍卫者的化身;他与《60分钟》栏目的结合,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电视新闻杂志”模式;他的“伏击采访”,为节目带来了“坚持追求真理”的声誉;他咄咄逼人的提问,常令受访者濒临崩溃。在88岁生日那天,华莱士曾对媒体说:“以前有人问我什么时候退休,我总是说,等我蹬腿儿了吧。”
如果不干新闻,迈克.华莱士也许会当一个音乐家。
华莱士出生于1918年。他的父母都是来自俄罗斯的犹太人,擅长音乐,7岁起,他就开始受到严格的音乐训练,且拉得一手好小提琴。
华莱士也曾对自己的未来做过规划:“是做一个音乐家?做一个像父亲一样的保险行政人员?还是做一个网球明星?”这些念头,曾在这个上高中的年轻人的脑海中依次闪过。
真正的改变,来自于大学一年级末。华莱士被人推荐,首次走进大学电台。
“我一跨进演播室就像被电击一样,看着那些奇怪的设备,就像是童年的小摇车,里面藏着一种久违了的亲切。”后来,华莱士回忆道,“嗯,这正是我梦寐以求的事业。”
1940年从密歇根大学毕业时,华莱士本有一份在报社里当记者的好工作。为了圆梦,他一边当记者,一边去电台实习。
最初,这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在电台接到的工作,是为广播剧《青蜂侠》配音,之后他又解说过摔跤比赛、智力问答,甚至为广告配音聊以度日。
这是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广播行业刚刚兴起。“播音员”这个职业,还是一个破天荒的新名词。
母亲给儿子打电话说:“迈克,很多人听到了你的声音,我也听到了。我们都以你为荣。但是,播音员是个什么职位?它可以竞选议员吗?”
“不,妈妈,它比议员更棒。因为整个美国都在聆听我的声音,而议员却做不到。”华莱士回答。
贰
1955年,美国的公共电视网络开始兴起,新闻界内部的从业人员还摸不着电视新闻的门道究竟在哪里,华莱士又迫不及待地从广播台转去电视台,他做过演员,播过商业广告,也担任过一些非新闻栏目的主持人。
“当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你面前开启时,不要安于做一个电台播音员。”这是华莱士早年总结的金科玉律。
不过,华莱士之所以开始专注于新闻,是因为长子彼得的死亡。那一年,华莱士44岁。彼得.华莱士,是美国战后“垮掉的一代”中的一员。19岁那年,因为内心苦恼,还在耶鲁念书的彼得只身去希腊旅行,不幸坠崖身亡。
处理完后事,华莱士想起儿子去希腊之前曾经对他说,美国的社会问题并不被政府和新闻机构认真关注,而父亲的节目却让很多人异常激动,因为他们在父亲的节目中看到了希望,“彼得过世后,我开始做一些有理想的事情。我要改过自新。我要放弃不叫做新闻的一切东西”。
不过,在60年代早期,几乎没有新闻媒体机构想雇用华莱士。在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聘用了华莱士,并给予他“通讯记者”这个最高规格的记者职位后,有人评价道:“简直是世界末日。老板居然雇用了一个演员、一名做商业广告的人做CBS的记者。”
年逾七旬的CBS前任副总裁赫福德,至今仍然记得50年前的那幕场景:华莱士以记者身份加入CBS后,第一次参加新闻中心的小组会议,他对在座的众人说:“我知道你们都在想些什么。请给我一个机会,看看我能做到什么地步。6个月之后,如果你们还是决定让我离开,我就走。”
华莱士终于获得了一个主持电视新闻《深夜追击》的机会,最终,在1968年,这档节目演变成了影响了几代人的CBS当家节目《60分钟》。此时,华莱士已经50岁了。
叁
不过,华莱士担当《60分钟》的主播,被赫福德视作“一个欢乐的意外”。
当时,《60分钟》还有另一个主持搭档哈里.雷森纳,这是一个邻家叔叔般的人物,看上去能够给人以温暖与亲切感。为了形成鲜明的对比,节目需要一个更具侵略性的主持人。
在华莱士60年的记者生涯中,最著名的招牌就是在节目中抽烟,而他的尖锐问题也像那些无孔不入的烟雾般具有侵略性。
“华莱士惯于钻入被访者体内,30分钟后留下一具‘尸体’。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本领。”一个同行钦佩地说。
华莱士总是带着绅士般的微笑,用力抛出让人焦头烂额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一把投枪,扎起了一串儿“20世纪名人录”。
美国总统老布什、里根、卡特、福特、尼克松、肯尼迪,巴拿马独裁者诺列加、伊朗总统内贾德、俄国总理普京以及中国的两任领导人和,都成为华莱士的采访对象。
“华莱士不只是采访,他是在审问他们、反复盘问他们,有时候是在搜肠刮肚。他有很多武器:刨根问底、挑起眉毛、发出质疑声‘算了吧’,以及抛出直接得让人窒息的问题。”有人评价道。
水门事件中,他采访尼克松的助手埃利希曼,挑衅地说:“查税报复、偷窃病情记录、妨碍司法……这是尼克松的管理方式?”埃利希曼只能反击:“这是问题吗?(还是下结论?)”
1991年,他尖刻地问美国著名歌星、影星芭芭拉.史翠珊:“为什么会落下‘婊子’的名声”,这个提问把芭芭拉当场逼哭。
2006年,他专访伊朗总统内贾德。内贾德对华莱士说:“我听说这是你最后一次采访?”华莱士则回敬:“你认为如何?是不是现在你退休也是个很好的主意?”
华莱士总结自己的采访,是“介乎虐待狂和理性的好奇心之间”。他抛出那句口头禅“请原谅我”之后,就是“血滴子”般的必杀式提问。媒体甚至形容它是“绞刑前的爱抚”。
“对方回答完毕,你再沉默三四分钟,仿佛你还在期待着他更多的回答。对方会感到有点窘促,而向你谈出更多。”他说。
华莱士的精力异常充沛,他把自己形容成一个“好管闲事又坚持不懈的人”。每天都早起晚睡,一周七天都在工作。
即便是去旅行时,一下飞机,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起电话问:“有啥新闻吗?”他的口头禅是:“采访肤浅的人别找我。我宁愿辞职也不会这么干。”
肆
“水门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内引发了一轮对调查性报道的狂热。按照华莱士的话说,“这阵流感扩散到美国所有的新闻编辑部,我们也没能幸免”。
当时新闻界的主流观点认为,电视不适合做调查性新闻。人们认为,“摄像机是个招人注目的玩意儿”,电视记者没法像纸媒记者那样,在揭露腐败和其他违法事件中使用隐蔽性技巧。
但是,华莱士觉得这是一个特殊的挑战。他开始着手证明:《60分钟》“能和印刷媒体的弟兄们做得一样好”。
20世纪70年代末期,《60分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调查风格。有一次,华莱士和同事们“像便衣警察一样”,进入一家儿童色情音像店,他以顾客的身份用40美元买下了一盘带子,然后突然变脸指责店主,店主知道大事不妙,力图抢夺带子。全部过程都被现场隐藏的摄影师拍摄下来,片子未经剪辑,如实播出。
难怪有人这样评价:“如果你在周一清晨走进办公室,看到《60分钟》的摄制组在等你,接下去的一周将会十分难熬。”
华莱士还开创了“伏击”式的采访模式,即在现场出示采访对象始料未及的暗访证据,捕捉对方惊诧反应,制造戏剧效果。
在人们眼中,华莱士是个“传媒王国的异教徒,新闻行业的盗火者”。华莱士的小儿子克里斯也说:“他是巡逻中的警员,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上街巡逻,挥舞着警棍捕捉坑害社会的嫌疑犯。”
在近40年的《60分钟》生涯中,华莱士做了800多个独家调查性新闻报道。他奠定了《60分钟》栏目专业、独立的新闻风格,连续22年高居美国电视收视率排行前10名,该节目也成为获美国电视最高奖“艾美奖”最多的电视节目之一。
在与同事们的论战中,华莱士还曾毫不客气地抨击美国的新闻风气。“什么叫新闻?新闻工作者的良心是什么?社会有这么多的问题摆在前面,但我们更多的新闻工作者只把双眼盯在白宫的胸脯和好莱坞的屁股上,这不仅是渎职,而且也是可耻的逃避行为!”
伍
1996年,《新闻周刊》刊登了一则华莱士的专访,这个世人眼中无所不能的“王牌记者”,第一次公开自己换上了抑郁症,他还透露自己曾试图自杀。
“我知道我这一生都得服用Zoloft(郁乐复),但我别无选择。我愿意服用它,我不认为我会因此失去别人的尊敬。”他说。
事实上,华莱士独特的主持风格,在美国一直备受争议。
《60分钟》的新闻团队,一度被人形容成“为挖到猛料而不惜代价”。1975年,CBS为华莱士独家专访尼克松助手埃利希曼支付了10万美元。批评者称其为“支票新闻”。甚至有批评家称,华莱士为“电视宗教审判所可怕的托尔克马达”(15世纪西班牙宗教裁判所神甫,以残酷迫害异端著称)。
1981年11月,CBS播出了一期针对这些批评的《60分钟》特别节目。节目邀请了3位著名的报纸记者参与讨论,其中一位还是普利策调查新闻奖获得者。
这些顶尖记者们认为,《60分钟》“伏击式采访”和“诱捕”的调查手段,“是违背新闻伦理的”。
镜头前的华莱士一脸谦卑,事实上,他根本不认同这些指控。“在我看来,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过于狂热。”他引用莫利.赛弗说过的话辩护,“骗子,不会感觉他自己是个骗子,直到我们在《60分钟》里讲述了他的故事。”
1987年,公共电视网系列节目“美国伦理”展开了一场辩论。华莱士和美国广播公司晚间新闻主播彼得.詹宁斯各执一词。
主持人问两位记者:某交战国与自己所在的媒体达成协议,允许他们对敌国部队进行跟踪报道。其间他们发现祖国部队正进入敌人埋伏圈。他们该怎么办?是迅速给我军通风报信,还是继续拍摄敌军残杀我军的情景?”
詹尼斯思考数秒之后说:“我会通知美军,哪怕丢掉报道或性命。”
华莱士反驳:“当然要继续报道,你是个记者!”
不过,秉持新闻专业主义的华莱士,还是被1982年播出的纪录片《没被算在内的敌人:越战中的谎言》压垮了。
在纪录片中,华莱士以一贯的作风,逼问参加越战的威斯特摩兰将军是否谎报军情,导致美军在越战的泥沼中越陷越深。
节目播放后,将军提出了高达1.2亿美元的诽谤诉讼,CBS下令进行内部调查。华莱士不得不在法庭上面对律师犀利尖刻的质问,就像他在采访中把别人逼到走投无路一样。
在这个过程中,华莱士“似乎突然被击倒了”。抗抑郁症药的副作用,使华莱士的手会不自主地颤抖。他意识到这对他出庭作证不利。法官们会怀疑他为什么手抖,是因为害怕?还是因为紧张?不过,正在他焦虑的时候,威斯特摩兰撤销了诉讼。
后来,华莱士回忆道:“日复一日地坐在法院里,不断地听着自己和同事被辱骂成撒谎者、骗子甚至卖国贼。我清楚,有关我们的大多数话都是胡说八道,但这无法安慰我。我作为一名记者的名誉,被法院上的这些诽谤撕得粉碎,即使法院最后作出有利于我们的判决,也无法弥补这种伤害。”
陆
无论怎样饱受争议,华莱士依然是美国新闻界一个标杆性的人物,他甚至有可能进入政坛,成为新的“白宫发言人”。
由于曾经参与报道尼克松的竞选活动,尼克松竞选班子中的关键人物伦.加门特曾受尼克松之托,邀请华莱士加入竞选班子。面对巨大的诱惑,思虑再三后,华莱士还是拒绝了。
随后,他给尼克松写了一封信,感谢对他的邀请,他拒绝的理由是:“我认为自己的秉性不适合担任任何一名政治家的发言人或辩护人。要我‘文过饰非’是件难事。”
“水门事件”后,华莱士意识到自己的决定是多么明智。
“每当想到自己本可能是总统的新闻发言人时就不寒而栗。”华莱士说,“我还是愿意当一辈子记者。”
但这个行当越来越不一样了。随着新闻道德和商业利益冲突的加剧,美国的调查性新闻已经从过去的高峰期狠狠跌落。《60分钟》节目的调查成本也被大幅削减。
1995年,华莱士采访了一名烟草行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位“污点证人”披露,烟草工业内部早就知道烟草会致癌。但CBS的管理层却害怕节目会得罪烟草行业,惹上官司,迟迟不愿播出。
最终,《60分钟》的制片人休伊特在管理层的施压下,播出一集删改后没有“污点证人”访谈的节目。
在这期被阉割的节目最后,华莱士说:“我们《60分钟》的人—共有100多人为每周播出这档节目而工作—为我们在这里工作而感到骄傲。所以,当CBS管理层因为担心烟草业巨头可能对我们提出法律诉讼而要删改报道时,我们感到失望。”
CBS自我审查事件引起了《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的关注,被删改的节目在电视上原貌重现,三年后,好莱坞公映了一部《惊曝内幕》的电影,讲述了整个故事。
后来,华莱士在自传中这样写道:“我永远不会在这一点上原谅休伊特—公司管理层钳制言论的行为践踏了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也污损了《60分钟》长期来具有标志性的无畏精神。”
柒
正如很多有成就的人一样,华莱士是不服老的。
2006年,华莱士宣布退休,人们感慨“这标志着美国新闻界一个时代的结束”。可令人瞠目结舌的是,隔年,他突然以客串记者身份,采访了俄罗斯总理普京。
节目中,华莱士毫不客气地向“沙皇”开炮:“为什么俄罗斯腐败盛行?所有问题都得靠这个解决?”—他做了一个捻钞票的手势。普京一听就傻眼了,愣在那儿说不出话来。
这是华莱士在《60分钟》的最后一次亮相,随后,他饱受老年痴呆症和抑郁症的折磨,病情时好时坏。在生命中最后几年里,他一度只记得儿孙的名字,但不记得工作,不记得《60分钟》。
“曾经那么重要的事,对他来说都没有意义了。”他的儿子克里斯说。
2010年,克里斯曾经在一次电视访谈中与华莱士对谈,他问父亲:“你恨不恨变老?”
华莱士说了半天与主题无关的话,最后话锋一转:“不,我不喜欢变老。”
这次采访后,他的健康进一步恶化。2012年4月7日,华莱士在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的一间疗养院里去世,临终前,华莱士的妻子与子女一直陪伴着他。
消息传出,全世界范围内的新闻媒体都用各自的方式表示了对这个新闻斗士的哀悼,CBS电视台也在黄金时间推出了华莱士纪念专辑。《纽约邮报》这样评价道:“迈克·华莱士的访问不是单纯地进行访问,他是在走入受访者的内心世界,对他进行灵魂剖析。只是以后,没有人能再做这种事了。”
在遥远的中国,在一个怀念华莱士的网页新闻后,一位不知名的网友留下了这么一句话:“他采访了世界上很多领导人,终于可以去采访上帝了。走好,华莱士。”
交锋时刻
人们会舒服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但当看到华莱士的节目时,他们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前倾向电视,对他说的每句话都全神贯注。
提出最尖锐的问题是华莱士的风格,他激励着好几代记者如此勇敢地做新闻,“他报道什么不重要,我们只是想听他会问什么。”
华莱士VS里根
1980年,华莱士在里根家中采访时任总统的里根,他一直被认为与黑人社群关系冷漠。
华莱士:在你的竞选班子高层中有多少黑人员工?
里根:我无法给你一个数据,没法回答。
华莱士:那就让事实说话吧。
里根:什么?
华莱士:我说,那就让事实说话吧。
里根:不是这个意思,因为我真不知道有多少工作人员。
华莱士:但你总能分辨出白皮肤和黑皮肤吧。
里根:哦,是的,但是我的意思是人员很杂,有志愿者、工作人员—
华莱士:我在谈的是竞选班子里的高层成员。
里根:这样,让我这样说吧—
华莱士: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浪费时间吧,我看,显然一个黑人成员都没有。
华莱士VS威斯特摩兰
1982年,华莱士采访威斯特摩兰将军。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关于西贡军事情报机构的证据是多么有毁灭性—军方在欺骗媒体与大众。他开始质问他非常尊敬的将军。
华莱士:是不是这样的,为什么在1967年夏天,忽然把一整支越共部队从“战斗序列”中剔除,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吗?
威特斯摩兰:不,当然不是。那是—
华莱士:难道你没有在你8月20日的电报中说明这一点?
威特斯摩兰:没有,没有。是的,没有。
华莱士:我这里有一份你8月20日的电报的复印版。
威特斯摩兰:哦,当然。好吧,好吧。
华莱士VS芭芭拉·史翠姗
1991年,华莱士采访明星芭芭拉.史翠珊,他早在史翠珊成名前便认识她了,因此,他并不吃惊于史翠珊在行业内不太受欢迎的现象。
华莱士:为什么你这么容易遭人攻击?
史翠珊:你来告诉我。
华莱士:因为你多才多艺、这么成功,所以你被别人叫做贱女人。这些,你都知道。
史翠珊:不,我只是跟别人不同,我会这么说。
华莱士VS南希
1989年,华莱士采访美国总统里根的夫人南希。南希带着刚出版的新书来上节目,没想到华莱士会问到她以第一家庭的身份收取高额演讲费来四处敛钱的事情。
华莱士:我听说你们将要去日本,你们两周时间要价200万美元。
南希:是他们邀请我们俩的。他们疯狂地游说我们。我们就让随行人员带上各自的妻子,这样她们就能陪着自己的丈夫。
华莱士:我的意思是,这是报酬颇为丰厚的两周。
南希:你也知道这是给整个团队的人的费用。现在,你需要再提这个问题了。
华莱士:你是否认为乔治.布什缺乏政治上的勇气?
南希:是你把这句话塞到我嘴里的,迈克.华莱士。
华莱士VS
2000年,华莱士在北戴河采访,江给出的条件是:不限时间,不限问题。有媒体报道称,采访进行到差不多一半的时候,用专用线路旁听采访的人坐不住了:让美国人停下来!问题问得太过分了!最后,华莱士的报道被认为是“中国对外宣传的一大突破”,同时,也被当成中国外宣的“成功案例”。
华莱士:您如何评价当前的中美关系?
:关系总的来讲是好的,但是我也常用人民形容天气的话来形容中美关系,我们的关系有时乌云密布甚至黑云压城,但有时又会雨过天晴,我们都真诚希望中美能建立起建设性合作伙伴关系。
华莱士:这调子像极了一个十足的政客,这里面毫无任何的坦诚。
:我不认为“政客”是个好词。
华莱士:对,这确实不是个好词,因为这是外交辞令。
华莱士:你是这世界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位独裁者。
:你说我独裁?
华莱士:当然,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改进了的独裁,不是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食品安全员考试实践操作研究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多媒体设计师考试通关秘籍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度系统分析师真题解析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二级建造师全科备考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多媒体设计流程优化试题及答案
- 应对2024年咖啡师考试的有效策略与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统计师考试复习计划及试题与答案
- 实践驱动2024电网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秘书证考试应该关注的点及试题及答案
- 2024物理考试能力全面提升试题及答案
- 农产品电商农村电商供应链手册
-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 肯氏分类课件
- 2025年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
- 2《再别康桥》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七套)
- 2025年春新外研版(三起)英语三年级下册课件 Unit3第3课时Fuelup
- 国家保密知识培训课件
- 《α亚麻酸演讲》课件
- 2024年《档案工作实务》考试复习题库400题(含答案)
- 《电气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