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第1页
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第2页
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第3页
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第4页
学习犯罪心理学第二章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犯罪心理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2010年5月1第二讲

犯罪心理结构与犯罪行为犯罪心理的形成机制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2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指行为人在犯罪行为实施前已经存在的、在犯罪行为实施时起支配作用的那些畸变心理因素有机而相对稳定的组合犯罪心理结构要素:动力结构(个性倾向性)、调节结构(自我意识、道德意识、法律意识)、特征结构(气质、性格、能力)犯罪心理结构特性:驱动性和普遍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开放性和动态性、隐秘性和客观性、稳定性和可变性3犯罪心理形成的过程渐进的、自觉的、有意识的演化过程过程:(1)强烈欲求与满足方式的选择(2)品德缺陷与抑制力的缺乏(3)萌发犯罪意向(犯意)(4)形成犯罪动机和确定犯罪目的(5)犯罪决意4常态的强烈欲求(名誉、声望、金钱)变态的强烈欲求(吸毒、性淫乱、邪教痴迷)采取合法途径满足自我意识调控抑制采取非法手段满足犯罪心理守法心理5犯罪意向的萌发犯罪意向的概念(犯意)实施犯罪的意向、冲动和意图,是尚未分化的、没有明确意识到的违法犯罪需要模糊的、朦胧的、无特定指向性的犯罪意图是内在的犯罪意图,未进入实际上的犯罪准备、未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犯罪意向+犯罪条件+机遇犯罪动机犯罪行为6犯罪动机与目的犯罪动机:引起犯罪行为的活动动机,是行为人推动、引起犯罪行为的内在起因四个阶段(1)萌发阶段(2)过渡阶段(3)定型阶段(4)消失阶段犯罪目的:行为人主观上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所希望要达到的结果(不是指犯罪行为的后果)7犯罪动机的循环周期某种强烈需要强烈需要再现心理紧张犯罪动机消失心理紧张解除犯罪动机形成犯罪行为实施犯罪需要满足、放弃或替代8犯罪动机、目的、行为的关系犯罪动机报复义愤图财嫉妒犯罪目的损害名誉毁坏设备伤人致残剥夺生命犯罪行为诽谤破坏伤害杀人杀人杀人杀人杀人9犯罪决意犯罪心理导致的最终结果:犯罪决意定义:行为人已就实施犯罪行为作出了最后决定包括(1)犯罪行动手段的选择(2)犯罪行动时机的捕捉10犯罪心理形成的模式常见模式(1)渐变型(原发型/继发型)(2)突变型(人际关系/回避危险/特定气氛)(3)机遇型(机会型/境遇型)特殊模式(1)习惯型(如惯盗的习惯行为)(2)朦胧型(如团伙犯罪中的从犯在暗示下犯罪)(3)变态型(异装癖、恋物癖、恋尸癖等)11犯罪行为的发生机制内外化机制:从吸收客观外界的消极因素到形成主体犯罪心理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内化机制;从犯罪心理的整合到发动犯罪行为的过程和规律是犯罪心理的外化机制。刺激反应与反馈机制量变质变机制防御机制12内外化机制13防御机制定义:个体在无意识中,为了消除由心理冲突或挫折所引起的焦虑,维持和恢复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分类(1)攻击反应(2)退却反应(3)妥协反应14防御机制与犯罪行为合理化作用(否认责任/否认损害/否认被害人/责备批评者/效忠团伙)投射作用(打消对被害人的同情和怜悯/构成攻击被害人的理由/转移造成紧急情况的责任)认同作用(自居作用,在群体犯罪中模仿/在个人陷入困境时模仿/冒充)反向作用(欲盖弥彰、此地无银三百两)15犯罪心理结构的强化定义:犯罪心理形成后恶性发展的过程,也就是犯罪心理定型化、个性化、多方向化的过程,是从初犯到惯犯、职业犯的过程机制(1)外界不良诱因是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条件(2)社会强化作用(3)违法犯罪活动产生愉快的内心体验(4)犯罪动机外化为行为结果是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结果16“犯罪有理论”犯罪是“社会分工”,是社会平衡必不可少的“平衡器”、“制动阀”犯罪是正义的化身,是社会公平的追求者犯罪是社会所迫,不得已而为之自己犯罪跟那些“贪官污吏”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司法机关追查是“少见多怪、小题大做””杀鸡给猴看”自己犯罪是被人刺激的结果,是不断被诱惑的结果17犯罪心理结构强化的特征犯罪自觉性和主动性增强非法欲望更强烈具有一定的犯罪经验犯罪活动向多方向性发展反社会心理形成和巩固犯罪观念进一步确立形成犯罪人格18正常人犯罪的主要特征作案行为有明确的现实动机作案行为有准备有预谋作案对象及后果有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作案后有明显的自我保护性判断正常与否的核心标准:作案时对自身行为和周围环境是否存在辨认和控制能力19专题一

青少年犯罪心理

(JuvenileDelinquency)20青少年:已满14周岁而不满25周岁的人,包含“青年”和“少年”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未成年人:已满14周岁又未满18周岁的人

中国:未满14周岁的青少年犯罪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可送少教所或工读学校进行教育改造一般犯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为16周岁,但对于杀人、爆炸等八种刑法规定的严重犯罪的年满14周岁就要追究刑事责任

21案例回放“娃娃”犯罪团伙10人中9名未成年头目年仅12岁疯狂少年一夜之间抢劫20名中学生被判刑模仿电视“黑吃黑”四少年以身试法14岁少年沉迷黄碟强奸8岁幼女致其窒息死亡39名少年为筹钱上网偷窃122起为上网竟然抢亲奶奶钱财两青少年被逮捕“太子堂”团伙7少年成员受审成员多为“90后”模仿网络小说6少年绑架同学主犯被判7年刑

22外因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文化和习气的影响:封建迷信、凶杀暴力、淫秽色情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文化娱乐等、赌博、吸毒等——青少年好奇心和模仿欲望家庭状况及教育不良的影响:畸形家庭、父母不和,父母离异,粗暴教育法制道德教育滞后: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分不清罪与非罪的界限受害人无报案意识: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内因: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抵御能力差(最根本原因)文化素质大多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经不起诱惑,易被拉拢、利用情绪控制能力差,义气用事,不计后果青少年犯罪的原因23青少年社会化的三大矛盾(一)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未成年人生理加速发育的表现未成年人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1)精力过剩与缺乏支配力的矛盾;(2)好动好奇与分辨是非能力差的矛盾;(3)容易兴奋与控制能力差的矛盾;(4)性机能发育成熟与性道德观念、性法制观念缺乏的矛盾(二)心理结构内部各因素间的矛盾认识与情感的矛盾、认识与行为的矛盾、情感与意志行为的矛盾、独立性意向与认识能力的矛盾、自我意识的矛盾(三)未成年人主体与客观现实的矛盾辨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差与不良社会影响的矛盾;个人需求与客观可能性的矛盾;独立性意向增强与社会约束的矛盾;追求理想与客观条件的矛盾24犯罪类型从属性犯罪:青少年思维尚不成熟,社会经验不丰富,易成为成人犯罪时控制的对象,并且青少年对奸坏的识别能力差,作案时处于一种死心塌地的从属地位团伙性犯罪:青少年以一定的特征如地域、性格、年龄、同学等形式一个个的团伙,经常聚在一起,形成一附和,或碍于情面不好推辞共同作案。团伙犯罪的一大特征就是“一个老鼠坏一锅汤”,一个人带坏一群人报复型犯罪:青少年受到不公正待遇后,或因处理不及时,或因对处理结果不能理解,就采取同样的手段去对付别人而犯罪冲动型犯罪: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不易控制情绪,遇事不够冷静,往往做出一些事后感到后悔的事无知型犯罪:这类青少年罪犯缺乏最基本的常识,甚至入狱后,对自己的罪行仍没有清醒认识,还有一部分青少年由于对性生理方面的知识不了解,出于对性神秘的向往而走上犯罪道路25青少年犯罪的案件特征犯罪类型:抢劫抢夺、盗窃、伤害杀人、强奸等模仿成人作案,性质趋于严重,团伙犯罪突出流窜犯罪比较严重主要为农民、辍学无业者和学生,低学历者多犯罪年龄有降低的趋势,有劣迹史的多突发性犯罪居多,无明确动机犯罪占一定比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作案区域明显,大多集中在城郊结合部重新犯罪率高26青少年犯罪的行为特点

疯狂性(人格不成熟、逞强好胜)突发性(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犯罪动机简单、目的单一,随意性强)连续性(侥幸心理)组织结构的团伙性和犯罪结合的偶合性:临时纠合,时聚时散性的,这种组合往往是一拍即合,一哄而起的团伙性犯罪;随着一个犯罪活动的终结而自行解体犯罪故意的突发性且犯罪手段的残忍性:一时冲动、不计后果犯罪动机的单一性(出于好胜猎奇,对照模仿)和犯罪目的的荒诞性(往往是好奇好玩或争强好胜)犯罪心理的报复性和犯罪心态的逆反性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和低龄化27犯罪心理特征

认知特征:三种错误观念是:亡命称霸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和低级的生活观。情感特征:情感体验的低级性和庸俗性,情感发生的冲动性和不稳定性信念特征:信念缺乏症,即缺乏正确的政治信念和远大理想。信念畸变症,违法青少年中,大部分人心中是一种歪曲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信念异化症,即形成一种非社会的信念意志特征:目的选择的异常性,行为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满足个体的异常需求行为特征: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比较集中,以偷盗扒窃为主,打架行凶次之,侮辱妇女再次。偶发性强28青少年犯罪的量刑规定未成年人心理、智力发育情况,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一般已具有事实上的识别能力,但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够健全,他们负刑事责任的范围应当受责任能力的限制,不能要求他们对一切犯罪都负刑事责任《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8种犯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到14周岁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少年犯罪,虽未达到能追究其刑事责任的界限,惩罚措施:治安处罚、送收容教养、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等29预防

保护性预防:加强青少年保护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的信息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堵塞性预防:加强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给学生普法,设置法制课,模拟法庭,参观看守所等控制性预防:成立帮教小组;送工读学校教育;加强少年法庭的工作;回访考察改造性预防:以生产劳动为主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技术教育,使有违法犯罪的人改邪归正,成为遵纪守法的劳动者30人格障碍与犯罪31从杀人狂魔看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日期:2005-8-4来源:北方网本报于11月23日头版刊登了杀人狂魔华瑞茁的犯罪实录,罪犯以极其凶残的手段先后杀害了14名女性。华某于1989年来京打工,1993年因“顶替”而进入北京某建筑公司当了一名司机,1994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位女友并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正当华准备与其女友共筑爱巢时,却意外地发现对方竟是个卖淫女。华无比愤怒又无可奈何地与女友分手了,但仇恨的种子却就此深深地种在了他的心中。1998年华与一名四川籍女子结婚并于次年得子,然而当年的那次意外发现却使他心中的怨恨与愤怒与日俱增。于是,从1998年7月至2001年6月华以极其残忍华的作案手法(用手卡、用铁丝勒、用砖头砸)先后杀害了14名被他视为“脏东西”的年轻女性,然后一律抛尸野外或水井之中。这一灭绝人性、残忍之极、严重危害社会治安及他人生命安全的恶性案件之所以发生,除去环境、条件等各种外在因素,还与案犯自私狭隘的报复心理及本身所存在的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不无关系32抢劫10元杀死事主患人格障碍仍判死刑中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为了尽早还别人的钱,20岁的大学生陈立宏铤而走险入室抢劫,并杀害事主。昨天,只抢得10元钱的陈立宏被市二中院以抢劫罪一审判处死刑。据京华时报报道,去年9月进入北京北大方正软件技术学院的学生陈立宏,花钱大手大脚并欠下台球厅老板近5000元的债。今年6月5日,陈立宏来到朝阳华严北里小区武女士家入室抢劫。为制服武女士的反抗,陈立宏持刀切割其颈部致其死亡。陈立宏随后抢走一张内存10元的银行借记卡及身份证等物。第二天,陈立宏在学校被警方抓获。虽然陈立宏的辩护律师称,陈立宏有冲动性人格障碍,请求从轻处罚,但《精神疾病司法鉴定书》显示,冲动性人格障碍是人格偏离异常,陈立宏不存在精神病症状导致的辨认和控制障碍,应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33为练胆连续抢劫杀死4人面对死刑无动于衷2004年2月10日,金堂县福兴镇5村3村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的恶性案件,杀死1人、重伤1人,抢劫现金1700元后,歹徒趁着夜色逃遁。通过调查,犯罪嫌疑人系受害者亲戚唐朝炳,西河镇谢光辉、谢光洪兄弟及汪文学2003年12月20日晚,汪文学等4人喝血酒后发誓,要以抢劫杀人的方式来练习胆量,为“干大事”做准备。当晚,抢劫的士司机廖国良现金2.8元后,将其杀害并焚尸。2004年2月10日晚,汪文学等4人窜至宋宗元家将其宋残忍勒死,将宋的妻子陈明玉连砍9刀,抢走现金1700元。获悉陈明玉没有死亡后,谢光辉、汪文学害怕事情败露,遂起杀人灭口之念。2月13日晚,谢、汪两人以抢劫鱼塘筹资外逃为名,将唐朝炳及随行的绰号叫“小六娃”的男青年骗至一水库,将两人杀害后沉尸水库2004年8月11日,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34在会见谢光辉的时候,谢始终情绪平静,说自己事情时仿佛与己无关。和谢光辉的一些对话:“对被你杀死的那些人和家属,有什么想法吗?”“可以说对得起,也可以说对不起……不晓得。”“你觉得他们该死吗?”“我不知道。”“出租车司机廖国良身上只有2.8元,为了这点钱,要了包括你、汪文学和他的3条人命,值不值?”“没有想过。现在想来,只是有点对不起4岁的娃娃。”“你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社会?什么叫社会?跟我无关。”“没有想过要打工,靠双手养活自己吗?”“我会什么?除了一身蛮力,我啥子都不会干,只能犯罪。靠劳动致富?不可能。”“没有想过犯罪的后果吗?”“如果出了事,枪毙了就枪毙了。”35反社会病态人格最容易违法犯罪

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心理学应用》

罗杰是州立监狱中年仅27岁的囚犯,他被监狱精神病专家诊断为惯常的反社会者,有社会病态人格障碍罗杰小学二年级时就经常违反校规,用东西砸老师,不服从管教,攻击其他同学,12岁时已被3所学校开除。后进了安息日圣经学校,他依然殴打伤害教师,经常逃学,又被开除。14岁时他被开除出所在城市的整个学校系统,后来父母送他进一所私立学校,他又殴打女管家,以致其他同学拒绝让他进自己的房间,两个星期后他又被除名

36基本概念人格(Personality)个体认识外在环境和内在自我、建立相互关系和思考事物方式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持久的、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个体持久而稳定的心理特征(如情感倾向、意志特征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在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在18岁以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18岁以后者基本稳定成型。37人格异常与犯罪人格缺陷(不健全人格)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因出现失误而形成的社会化程度不足和偏离社会规范的个性人格障碍(病态人格)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个体形成特有的行为模式,导致其环境适应不良、社会和职业功能明显受损,部分患者可伴有精神上的痛苦。通常始于童年或青少年期,并持续到成年甚至终身人格缺陷者是犯罪的“预备军”38人格在18岁以后基本成型,一般持续终身,在18岁以前称为“品行(障碍)”类人格改变(继发性人格障碍,类人格障碍)成年后(18岁)由感染、中毒和脑外伤等原因引起的人格异常正常人人格缺陷人格障碍精神病人(中间过渡状态)人格障碍是相对的,有人格缺陷的人不等于都是人格障碍39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偏执性人格障碍: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分裂样人格障碍:以观念、行为和外貌服饰的奇特、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与违法犯罪有密切关系冲动性人格障碍:以情感爆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情感用事和夸张言行吸引他人注意为特点强迫性人格障碍:以过分的谨小慎微、严格要求与完美主义及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焦虑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40人格缺陷的特征认知水平低下,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需求欲强烈,内心经常冲突,难以自我调节接受不良文化和道德标准的影响,意识偏离常规法律知识欠缺,对法律持轻视态度以自我利益为核心,并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来满足性格冷酷无情,富于攻击性意志薄弱,对错误观念和行为采取放任态度缺少社会性情感(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价值取向错误,以错误的价值观作为人生导向具有进行违法活动的智力和特殊能力41与犯罪行为有关的不良人格德国精神病学家K.施奈德1940年异常人格与犯罪1)意志薄弱型:对外界诱惑缺乏抵抗力,易受引诱而犯罪2)情感缺乏型:冷酷、无耻,缺乏羞耻、怜悯、同情、名誉感等高级情感3)爆发型:稍受外界刺激便暴怒,常用暴力手段攻击他人4)激奋型:易激动兴奋,做事不谨慎、无耐心,很容易与人发生纠纷425)自我显示型:强烈的虚荣心,处处想表现自己,不顾场合和方法6)偏执型:顽固地坚持违背社会规范的错误观点和信仰,并付之于行动7)情绪易变型:喜怒无常,情绪一日多变,难以捉摸8)软弱型:缺乏人格尊严,经受不了外界的压力,常违心地屈服于他人,做自己明知不该做的事情9)自卑型:极度自卑,否定自己的能力和知识经验,认为只能依靠他人,或采取非法手段来谋生10)忧郁型:整日情绪低沉消极,遇事都看成是不利的事,并以此支配自己的行动43反社会性人格障碍与法律关系最为密切无情型人格障碍、悖德型人格障碍、社会病态人格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社交严重不良为主要特征患病率:普通人群1.9~2.9%特殊人群(物质滥用、违法人员)60%(国外:罪犯中20~70%属于人格障碍)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终生犯罪几率可达到50.1%44反社会人格障碍de共同特征早年开始,一般从青春期开始智能正常,甚至会超出常人情绪的爆发性,脾气暴躁行为的冲动性,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目的和动机不明确对社会和他人的痛苦无动于衷,冷酷无情、情感冷淡、仇视、缺乏好感和同情心,不通人情,不重视人际关系,社会适应不良无道德心和社会责任感,缺乏羞耻心,对是非善恶缺乏正确判断不顾社会准则、法律规范,常违反社会规范不能从挫折和惩罚中吸取教训,缺乏罪恶感,无自知之明(缺乏自知力和自制力,屡教不改)极端自私和自我中心,不诚实,爱幻想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很难纠正,预后不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45⑴经常违反家规或校规⑵经常欺骗他人或说谎(不是为了躲避体罚)⑶经常吸烟、喝酒或服用成瘾物质⑷喜欢虐待动物或弱小同伴⑸经常偷窃⑹经常无故逃学⑺多次未经家长同意外出过夜、流浪⑻过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