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共8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每题3分,共9分)翰林院与翰林邸永君②在科举制的发展过程中,翰林院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自唐代创翰林学士草诏并应奉文字之责后,靠科举而晋升者的比例逐渐增加。宋代,科举制度与翰林院制度接轨。至明代,翰林院成为外朝官署,并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状元授修撰(从六品),榜眼、探花授编修(正七品);还创立庶吉士制度。所谓庶吉士,就是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以《尚书?立政》篇中所云"庶常吉士"之简称名之,在院学习三年后再试,合格者留院,称留馆,余者外委为他官。但因曾就学于翰林院,世人对不能留馆之庶吉士也以翰林视之。自此,"非进士不入翰林"。而自明太祖废丞相之后,成祖设内阁,置大学士,与丞相相类。大学士均出自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翰林院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③清代科举,沿袭一甲进士直入翰林之成法,二三甲进士则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称为朝考。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为了防止冒滥现象,还在会试与殿试间增设复试,复试合格者方准参加殿试。另外,对已经跻身翰林者,创立大考制度加以监督和激励。制度之严格、措施之细密可见一斑。④前人阐述明清科举制度,多囿于成说,只谈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其实,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代,由进士馆选而庶常,庶常而留馆,加之清朝特创的翰林大考、考差,无不是科举制度的延伸和发展,悄然又于三级结构之上多出一个层次--翰林。所以明清科举制度实为四级人才结构。(选自2008年《百科知识》第11期)1.根据原文信息,下列对"翰林院与翰林"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a.翰林院是随着科举制的发展而逐渐成为文化层次最高的官僚机构。b.明代规定一甲进士三人直接入翰林之制,自此,开始了"非进士不入翰林"时代。c.翰林是明清科举制度的人才结构中最高级别的。d.在新科进士中再行选拔的庶吉士,要在翰林院学习三年后再考试,考试合格者被称为翰林,不合格者不能称之为翰林。2.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隋朝,是在教育制度和选举制度相结合的情况下产生的,也是在当时条件下一项公正的选才制度。b.科举制度既给社会下层的民间士子进入统治阶层提供了可靠的阶梯,又让统治者提高了统治效能,巩固了统治。c.明太祖废除丞相后就创立了"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翰林院也就成为培育高级文官的摇篮和涵养高层次学者的场所。d.清代,所有的进士只有通过考选庶吉士才得入翰林,这无疑是一大进步。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科举制度既为统治者选拔了大量的知识精英,又消弭了民间可能孕育的躁动与不满,可谓一箭双雕。b.在明代,只要先考上进士,再进入翰林院学习,成为翰林之后就能进入内阁。c.在清代,考中进士后,就可以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亲自主持朝考,合格者由皇帝亲笔勾定,称"钦点翰林"。d.科举制度不止秀才、举人、进士三级结构,也不是以考中进士为科举制度的终结,而是秀才、举人、进士、翰林四级结构,考中翰林才是科举制度的终结。二、古诗文阅读(54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及翻译所给的句子,完成4-8题。(共20分;选择每题3分,共12分;翻译每题4分,共8分)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蔷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又从东郡张恭祖受《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以山东无足问者,乃入西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四百余人,升堂进者五十余生。融素骄贵,玄在门下,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子传授于玄。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会融集诸生考论图纬,闻玄善算,乃召见于楼上,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融喟然谓门人日:"郑生夸去,吾道东臭。"玄自游学,十余年乃归乡里。家贫,客耕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千人。乃党事起,乃与同郡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遂隐修经业,杜门不出。灵帝末,党禁解,大将军何进闻而辟之。州郡以进权戚,不敢违意,遂迫胁玄,不得已而诣之。进为设几杖,礼待甚优。玄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一宿逃去。后将军袁隗表为侍中,以父丧不行。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时大将军袁绍总共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绍客多豪俊,并有才说,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②辩对。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时汝南应劭亦归于绍,因自赞曰:"故泰山太守应中远,北面称弟子何如?"玄笑曰:"仲尼之门考以四科,回、赐之徒不称官阀。"劭有惭色。绍乃举玄茂才,表为左中郎将,皆不就。公车征为大司农,给安车一乘,所过长吏送迎。玄乃以病自乞还家。(节选自《后汉书?张曹郑列传第二十五》)【注】①乡蔷夫:乡中小吏,掌管诉讼和收赋税。②方:法,这里指儒家正统学说。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屣履造门 造:到、至b、乃延升上坐 延:邀请c、因自赞曰 赞:夸耀d、绍乃举玄茂才 举:提拔、推举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十余年乃归乡里乃有二十八骑c、进为设几杖朝歌夜弦,为秦宫人d、以父丧不行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6、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郑玄志于治学和淡泊名利的一组是()a、①遂造太学授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②玄日夜寻诵,未尝怠倦b、①玄因从质诸疑义,问毕辞归②不受朝服,而以幅巾见c、①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②玄乃以病自乞还家d、①见玄儒者,未以通人许之②国相孔融深敬于玄,屣履造门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玄自幼好学,无意仕途,一心寻师问道,研究学问,先后从师于第五元先、张恭祖、马融等人,终于学有所成。b、郑玄游学十多年后回家,因为家境贫穷,只好到东莱为别人佣耕,即便这样,追随他学习的学生也有成百上千了。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不得已应召,但他只是以普通儒生的身看来,老木匠委实动了一番心思,想得如此周到。老张心里异常满意,但还是例行公事般逐只检查。小木匠见到他这般挑剔,不满地说:"你放心好了,我阿公用了店里最好的木材,加班加点赶制出来,哪能赚你钱,亏了大本了!"老木匠笑着对老张说:"别听他闲扯。"老张检查完,就跟小木匠结账,掏出九十元连同那张收据交给他,吩咐他按每只二十元写一张发票。小木匠愣了,不愿开,因为多开意味着要多缴税。老张见他迟疑,晓得他少见世面,不懂得开假发票,就把复写纸抽出来打了个对折,撕下报销的那页发票往里面塞,只留下空白的存根......小木匠恍然大悟,便去找笔。老木匠脸色骤沉,大手一挥,对孙子厉声喝道:"你给我站住!"小木匠站住了,不解地望着他。"这桩生意我不做了!"老木匠对老张说。"你不能反悔!"老张便气恼了,转头命令三轮车车夫,"把箱子装上,都拉走!"却没料到,老木匠抓起身旁的一把利斧,走到阳光灿烂的门口,抡起斧头,使尽臂力对准一只只信箱狠狠地砍砸下去,霎时间,地上变成了红红白白刺眼的一片......14.(1)小说中哪些情节能表现出"老木匠"对做"十五只举报信箱"有极大的热情?(2)他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热情?(6分)15.(1)"老木匠"为什么要砍砸信箱?(2)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16.本文的成功得益于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包含哪几种对比?(4分)17.谈谈你对小说题目"匠心"的理解。(4分)第ⅱ卷(表达题共69分)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1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积贫积弱的清政府闭关自守,自从被洋枪洋炮打开大门之后,却用土地换取安宁,实属是一种抱薪救火的做法。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c.李白在《拟古》中喊出了两句石破天惊的话:"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他认为无论人生还是宇宙都有一个悲剧的结局。d.当今,虽然世界风云变幻莫测,人际关系更是错综复杂,但在激烈的竞争中要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也绝不能勾心斗角,尔虞我诈。19、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国的艺术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画就是仅有的一个。b.我们一致认为,不管是贺岁电影、贺岁话剧,还是贺岁书,光靠炒作和玩概念是行不通的,毕竟赢得市场与观众的关键在于作品的质量。c.晋文公当上了晋国国君后,治理政治,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成为北方一大强国。d.文章的中心思想确定后,还要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认真地组织、选择材料。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狂妄自大的民族不喜欢聆听,,;闭关自守的民族不喜欢聆听,,;急功近利的民族不喜欢聆听,,。因此,只有喜欢聆听的民族,才是富有智慧的民族。①他们只会穷兵黩武②浅陋和愚昧妨碍了他们进取③他们只会浅尝辄止④贪婪和傲慢遮挡了他们的视线⑤他们只会坐井观天⑥浮躁和短视制约了他们的进取a.③④①②⑤⑥b.①④⑤⑥③②c.⑤⑥①④③②d.①④③②⑤⑥五、写作(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一个小男孩在他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他用抹布将一只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但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他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男孩很生气,父亲见了说:"儿子,别伤心,我知道你会想办法去征服风。"于是小男孩擦干了眼泪,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每只空桶都装满清水。从此,那些木桶再也没有被风吹倒过。小男孩高兴地对父亲说:"不想木桶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自身的重量。"男孩的父亲赞许地笑了。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少于800字。姓名班级考号语文答题卡8、(1)(4分)(2)(4分)11、(4分)12(4分)13、(2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14.(1)(4分)(2)(2分)15.(1)(2分)(2)(2分)16.(4分)17.(4分)语文参考答案:1.d(只要在翰林院学习过的翰林就被称为翰林)。2.b(a.以偏概全,文中只是说"较为公正";c.弄错对象,"非翰林不入内阁"制度应是在明成祖设立内阁后才形成的;d.混淆范围,不是所有进士,应是二三甲进士)。3.a(b.弄错条件,应是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应把"只要......就能"改为"只有......才可能";c.还要参加复试,只有复试合格者才能参加朝考;d.明清以前的科举制度是三级结构,并不是所有的科举制度都如此)。4、c(赞:引荐)5、a("经由、通过"b"才""只、仅仅"c"替、给""成为"d"因为""用")6、b(a项,①②都表现郑玄志于治学。c项,①是说因郑玄才高而被袁绍请到上座,没表现志于治学。d项,①陈述的是袁绍宾客对郑玄的印象,不表现郑玄志于治学)7、c("郑玄因为大将军何进是当权者的外戚,不敢违意"错,应为州郡长官因为不敢违背何进的意旨,就逼迫威胁郑玄,郑玄不得已前去应召)8、(1)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人为他们悲哀;(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而不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在为后人悲哀。(自哀:宾语前置;哀:为......悲哀,为动用法;鉴:以......为鉴,意动用法;句意1分;共4分)(2)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消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而:却;为......所:被动句式;日、月:一天天、一月月,名词作状语;句意1分;共4分)9、c"薜荔墙"解释错了。"薜荔墙",指城墙上覆盖着蔓生的薜荔。"薜荔墙"与前句"芙蓉水"对仗。10、a认为第二联写"幻觉"没有根据,而且对诗句比喻意义的理解也欠妥。实际上,第二联写的是实景,影射政治气氛恶劣,正直的官员如被风雨摧残的芙蓉和薜荔一样,遭到迫害。11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4分。一问2分)12不矛盾。简要分析: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4分。答出"不矛盾"1分,答出"线索"1分,答出"所写内容"1分,答出"是作者的经历、感受"1分)13、(1)江月何年初照人(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月涌大江流(4)矮纸斜行闲作草(5)在天愿作比翼鸟(6)惟有幽人自来去(7)漠漠水田飞白鹭(8)芙蓉泣露香兰笑(9)乾坤日夜浮(10)逸豫可以亡身(11)水面清圆(1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3)如弃草芥(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天生我材必有用(15)隔叶黄鹂空好音塞上长城空自诩都在空城14.(1)①爽快地接活②认真描画草图③慷慨让利④精心地制作⑤抢时间赶制(注: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四点给满分4分。)(2)为群众办实事,扶持正气。(注:意思对即可得2分。)15.(1)他没想到用来举报"作假"的信箱竟成了"打假办"老张制假的工具,"打假"也是假的事实让他无法忍受。(2)正直、刚烈、有责任感(注:(1)(2)各2分,共4分。)16.①老张的身份与其行为的对比②老木匠对老张的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③老木匠表面的不苟言笑与其内心的刚烈正直、爱憎分明的对比④老木匠的高尚品格与老张肮脏内心的对比,等等。(注:每点1分,共4分。)17.①点明老木匠制作十五只举报信箱的良苦用心 ②歌颂老木匠诚实、正直、有责任感的品质。(注:每条2分,共4分。)18、b(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a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祸,结果使灾祸反而扩大。c石破天惊;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不可名状的奇境。后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d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来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19、b(a不合逻辑"很多"与"仅有的一个"矛盾c暗换主语"成为北方一大强国"的主语应为"晋国"或改为"使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d语序不当,先"选择"后"组织")20、b(注意语意的衔接与连贯)作文:【探析脉络】从小男孩回答父亲的话的角度,可以谈改变自己,一个改变了自己,有了"自己的重量"的人才能够在风浪中站稳脚跟;从小男孩做事的角度,可以谈善于思考,小男孩是在父亲的鼓励下,自己想出办法,解决了木桶不被风吹倒的问题的;从父亲的角度,可以谈对孩子的教育要讲究方法;从木桶的角度,可以谈要想在竞争中不被社会中的各种"风"吹倒,就得加重自身的重量,是自己又足以抵御"风"的实际能力;等等。参考译文: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郑玄年轻时,在乡里做掌管诉讼和收赋税的小吏,每逢休假回家,常常到学校里读书,不喜欢做官吏。父亲为此多次发火,也不能制止他。郑玄于是到京城太学去学习,拜京兆人第五元先为师,开始掌握《公羊春秋》、《九章算术》。后又跟从东郡人张恭祖学习《礼记》、《左氏春秋》、《古文尚书》等。因为在山东没有值得求教的人,于是他往西人关。通过涿郡的卢植,拜扶风人马融为师。马融有门徒四百余人,而能够进入厅堂听他亲自讲课的仅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