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1页
普通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2页
普通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3页
普通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4页
普通心理学演示文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普通心理学演示文稿当前第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3.自我意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

当前第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心理现象的构成当前第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心理的实质心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一)心理是脑的机能1、脑是心理的器官2、心理产生的基本方式——脑的反射活动(二)心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三)心理的能动性(四)心理在实践中发生发展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苏轼《咏琴》

当前第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心理学的特点(一)心理学既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也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心理学独立的标志

——1879年德国的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二)心理学既是一门自然科学,也是一门社会科学。(三)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当前第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二章注意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

——乌什斯基当前第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注意概述(一)什么是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指向——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选择。

集中——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强度或紧张度。注意的特征:指向性与集中性(二)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使心理活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保持功能:使心理活动稳定在选择的对象上,直至活动达到目的为止。调节与监督功能:使人及时觉察事物的变化,并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动以适应这种变化。当前第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注意的生理机制及其外部表现1、生理机制定向反射——人们朝向或指向某种事物,藉以探明事物的情况和意向的反射活动。2、外部表现感官作朝向活动无关动作的停止内脏器官作适应性变化(四)注意是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注意没有反映的客体,本身不能独立存在;其他心理现象的产生,必须伴随注意;注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指向——集中——维持——移动当前第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注意的种类及其规律(一)无意注意1、什么是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而实现的注意。2、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因素强烈的刺激变化的刺激差异的刺激新异的刺激

3、无意注意产生的主观因素人的知识经验、情绪或情感、心理倾向、身心状态当前第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有意注意1、什么是有意注意具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注意产生的条件对活动目的的确定与理解稳定的间接兴趣意志努力活动的合理组织另外,主体对于干扰性刺激所持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有意注意的维持。平和、冷静地对待任何干扰性刺激,不发火、不烦躁,保持愉快的心境将有利于主体有意注意的维持。当前第1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有意后注意1、什么是有意后注意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具有自觉目的而又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2、有意后注意产生的条件对注意对象具有足够程度的直接兴趣;对注意对象的操作活动达到十分熟练的程度。当前第1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注意的品质及其差异可以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个别差异以及一个人的注意发展水平。(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范围)在一瞬间人们所能清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1、注意的广度首先取决于知觉对象的特点注意广度的大小和知觉对象的单位组合、排列特点有关系。2、其次,取决于主体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知觉单位的内涵就越多。扩大知觉广度的关键是不断丰富主体知觉单位的内涵。当前第1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注意的稳定性把注意长时间地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狭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同一对象上的时间。广义的注意稳定性是指保持在同一活动上的时间。与之相反的是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起伏:

——人的注意间歇性地时强时弱地周期性的变化。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注意稳定与否的问题,也就是专心与分心的问题。凡是足以引起分心的刺激,都会对注意的稳定造成威胁,而能够克服分心的措施都将有利于注意的稳定。当前第1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注意的分配1、什么是注意的分配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能够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上。2、实现注意分配的条件:首先,在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需要集中注意,而其余动作已经成为熟练动作并达到自动化的程度,不需要注意或稍加留意即可。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关系及活动的性质,也会影响注意分配的难易程度。

当前第1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注意的转移1、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根据当前的任务,有意识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在同一活动中从一种操作转向另一种操作。注意的分散——被动的转移;注意的转移——主动的转移。2、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活动的目的性

前后两种活动的性质以及对人们的影响

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一个人良好的注意品质必须是:注意稳定、集中、范围大、分配能力强、转移的灵活迅速。当前第1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和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或各个部分的综合的反映

(二)感知的意义感知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一切知识的获得都是从感知开始的;它为其它的心理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刺激与感觉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感知的生活是不可想象的。当前第1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感觉与知觉分类(一)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物的来源不同和产生感觉的分析器的不同,可以把感觉分为两大类:1、外部感觉:由外部刺激物引起,它的感受器位于身体表面或接近表面的部位。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温觉、触觉、痛觉等。2、内部感觉:反映身体各部分运动变化及内脏器官状态的感觉,其感受器位于体内组织里或内脏器官的表壁上。运动觉:反映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和肌肉紧张状态。平衡觉:反映头部的位置和身体的空间姿势。机体觉:反映有机体各内脏器官的状态。当前第1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知觉的分类依据分析器的不同和刺激物的特点,把知觉分为两类:1、一般知觉:视、听、嗅、味、触、运动觉。2、复杂知觉:空间知觉——反映事物的空间特点(形状、大小、距离、远近等)。时间知觉——反映事物运动变化的延续和顺序(时间长短、快慢、节奏、先后等)。(三)错觉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常见的错觉有:视错觉、时间错觉、身体在空间定向上的错觉、运动错觉、声音定位错觉等。当前第1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最常见的几何图形错觉(1)当前第1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最常见的几何图形错觉(2)当前第2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最常见的几何图形错觉(3)当前第2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感觉的规律(一)感觉阈限与感受性人要产生感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界的刺激作用(客观因素),二是主观的感受能力(主观因素)。1、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一定的刺激强度。2、感受性——分析器对刺激物的感受能力。阈限感觉下限上限视觉(毫微米)380780听觉(赫兹)1620000当前第2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影响感受性变化的条件1、适应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嗅觉适应、触觉适应、肤觉适应;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明适应和暗适应。听觉的适应不甚明显,痛觉的适应则极难产生。感觉的适应现象首先有利于我们节约精力;其次,有助于人们更好的适应环境。2、感觉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器的感受性在其他感官的刺激影响下所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其基本规律是:一个弱的刺激会提高其它感觉器官的感受性;一个强的刺激会降低其它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当前第2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同一感觉间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接受不同的剌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同时对比:由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继时对比:由同一分析器先后产生的各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3)联觉现象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最常见的是色觉所引起的温度感觉。红、橙、黄等颜色往往引起暖的感觉,称为暖色;而且还会使人产生接近感,也被称为进色,有向前方突出的感觉。青、蓝、紫等色往往引起冷的感觉,称为冷色。而且,青、蓝、紫还会使人产生深远感,因而又被称为退色,有向后退入的感觉。

色调的浓淡也能引起轻重的感觉。深——重;浅——轻。听觉和视觉间也有联觉现象,在听觉的刺激下会出现视觉现象,这是欣赏音乐的心理基础。其他感觉间联觉现象也会产生。当前第2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社会生活实践对感受性的影响(1)社会实践可发展人的感受性并形成其个别差异。(2)不同感觉的补偿与协作感觉的补偿作用是指某一种感觉失缺以后可以由其他感觉的发展来加以弥补。感觉的适应和感觉的相互作用对感受性的影响是暂时的,一旦条件消失,感受性又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而社会实践对感受性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因此,我们要想不断提高自己的各种感觉能力,就要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锻炼自己。当前第2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知觉的规律(一)知觉的选择性人在知觉客观世界时,总是有选择地把少数事物当成知觉的对象,而把其它事物当成知觉的背景,以便更清晰地感知一定的事物与对象。知觉对象——在每一瞬间被我们清晰知觉到的事物;知觉背景——在同一瞬间被我们较模糊知觉到的事物。知觉的选择性——把知觉对象从周围繁杂的环境中优先区分出来的特点。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双关图)。当前第2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双关图当前第2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影响知觉对象选择的条件1、客观条件对象与背景的差别对象的运动刺激物本身的组织特点2、主观条件需要、兴趣、经验、当前的心理状态当前第2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知觉的理解性人们在知觉事物时,总是用以前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来解释和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的特性。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1、过去的知识经验2、言语的指导作用3、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关系4、人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定势)5、人的情绪状态当前第2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发生一定的变化时,被感知的对象仍然能够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形状恒常性、方位知觉恒常性等。知觉恒常性的发展与个体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有关。当前第3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倾向于把零散的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的特性。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当前第3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1、刺激物本身的特点(格式塔原则)(1)接近性(proximity)原则凡距离上接近的物体容易被知觉组织在一起。(2)相似性(similarity)原则

凡物理属性相似的物体容易被组织在一起。(3)连续性(continuity)原则凡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的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当前第3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4)封闭性(closure)原则人们倾向于将缺损的轮廓加以补充,使知觉对象成为一个完整的封闭图形。(5)知觉对象的强度,影响整体知觉。特别是那些主要的、关键的强成分,常常掩蔽着不重要的弱成分。因此,知觉某对象时,只要事物属性中关键或强的部分突出,就可形成整体知觉。2、知识经验当事物提供的信息不足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就会补充当前的知觉活动,使其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

当前第3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练习题一、概念解释1.感觉2.知觉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4.观察二、填空题1.吃糖时,觉得第二块没有第一块甜,这是因为

的缘故;而吃糖以后再去吃苹果,觉得苹果变酸了,这是一种

现象。2.冬天洗衣服,乍洗很凉,过一段时间感觉也就不那么明显了,这是一种

现象。3.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切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

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4.感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

属性,知觉则反映客观事物的

属性。5.一位教师在做水的热胀冷缩实验时,把水染成红色,背景衬上一张白纸,这是利用知觉的

性来组织教学。6.教师在运用直观教具时,总是辅之以生动的语言讲解,这是利用知觉的

性来组织教学。7.“管中窥豹,时见一斑”,说明人的知觉具有

性。当前第3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单选题1.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_______。

A、感觉B、知觉C、观察D、表象2.在旅游业中加强导游工作是为了增加旅客知觉的_______。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3.教学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以使之从其它内容中突出出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4.在学习中读到残缺的字句,我们能根据经验补足其残缺部分,这是因为知觉具有________。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5.据研究,黄色表示甜,绿色表示酸,茶色表示苦,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

A、适应B、对比C、感觉的相互作用D、联觉6.将一根木棒的一截插入水中,看起来木棒弯曲了,这是_______。

A、感觉B、错觉C、幻觉D、知觉7.“看其所知,不看其所见”,表明知觉具有________。

A、整体性B、恒常性C、选择性D、理解性当前第3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二)记忆的过程记忆的三个基本环节: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和回忆)用计算机的语言可表述为:编码、贮存(存储)、提取。第四章记忆当前第3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记忆种类1、根据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动作记忆2、根据记忆内容保存时间的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当前第3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记忆表象1、什么是表象表象是曾经作用于人的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的的形象。2、表象的特点形象性(直观性)概括性表象是记忆的重要内容,回忆总是凭借表象实现的。对形象的回忆是记忆的一种基本表现。记忆表象是人们认识发展链上的中间环节,是从感知觉到思维过渡的桥梁。当前第3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记忆过程的分析(一)识记及其规律识记是反复认识某种事物并在脑中留下映像的过程。1、识记的分类: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识记时的自觉性和目的性)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识记材料的特点和识记的方法)2、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识记的目的任务理解识记材料的特点(数量、性质、部位等)识记效果与感觉通道识记时的态度当前第3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保持和遗忘及其规律1、保持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即对识记过的事物作为经验在头脑中的巩固过程。保持有量的变化:随时间的推移,记忆的内容会减少。保持在质的方面也发生变化2、遗忘对于识记过的东西不能再认和回忆。遗忘的原因:(1)消退抑制(2)外抑制遗忘的规律——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永久性遗忘)(暂时性遗忘)当前第4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有效组织复习(克服遗忘)的方法及时复习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尝试回忆相结合复习方式多样化防止复习材料之间的相互干扰(三)再现及其规律1、再认对过去作用过的事物重新接触时能够识别出来。2、回忆对事物的反映在头脑中重现的过程。无意回忆和有意回忆当前第4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如何培养追忆能力当遇到困难,需要费一番心思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1)明确追忆的任务(2)利用联想联想是在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3)和追忆中的干扰作斗争当前第4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记忆的品质及其个别差异(一)记忆的敏捷性(二)记忆的持久性(三)记忆的准确性(四)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各种品质相互结合的类型:(1)识记得快,保持得牢而且正确;(2)识记缓慢,保持牢固;(3)识记得快,忘得也快;(4)记得慢,忘得快。当前第4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五章想象一、想象概述(一)什么是想象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已有表象(二)想象的基础——客观现实(实践)1、想象在实践中产生2、想象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新形象加工改造、重新组合粘合、夸张、强调、典型化当前第4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想象的种类及其规律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想象可分为:(一)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剌激的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无意想象的极端形式——梦(二)有意想象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的想象。按有意想象的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程度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当前第4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1、再造想象(1)什么是再造想象根据言语的描绘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2)特点再造性——突出特点创造性和主动性——其他特点(3)形成或进行再造想象的条件正确理解语言描述和图样、符号标志的意义丰富的表象储备(知识经验)(4)意义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掌握知识人与人之间正常交流的重要条件当前第4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创造想象(1)什么是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2)顺利进行创造想象的条件强烈的创造欲望和动机(前提)丰富的表象储备(基础)积极的思维活动(关键)原型启发(起点)

当前第4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幻想1、幻想与一般创造想象的区别幻想总是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幻想是对未来活动的设想2、幻想的种类(1)积极的幻想(理想)以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为依据的幻想。(2)消极的幻想(空想)不切实际、不顾个人现有条件、完全脱离现实生活发展规律、毫无实现可能的幻想。当前第4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六章思维一、思维概述(一)什么是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二)思维的特征概括性间接性当前第4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思维的种类根据思维的水平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1、直观动作思维(实践思维)凭借直接感知,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来进行的思维。当前第5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1、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辐射思维、求异思维,是指从多种联系、多种角度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可能存在的各种答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的思维形式。

发散性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的特点

2、聚合思维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它是一种有方向、有条理、有确定范围的收敛性的思维形式。根据思维的方向当前第5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一)思维过程1、分析与综合分析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各种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考虑的思维过程。2、比较与归类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的思维过程。

归类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当前第5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抽象与概括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4、具体化与系统化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理论应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也就是用一般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用理论指导实际活动的过程。系统化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按不同的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当前第5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思维形式1、概念(1)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是用词语来标志的。(2)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指概念所反映事物全部的共同本质的属性。外延指具有这些共同本质属性的全体对象。概念是思维最基本的单位。2、判断与推理判断就是去肯定或否定事物有某种属性。推理由已知判断推出新判断的过程。当前第5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概念掌握与教学1、概念掌握的两种方式(1)概念形成个体从大量的具体例证出发,在实际经验过的概念的肯定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出一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从而获得初级概念(日常概念)的过程。这是学龄前儿童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2)概念同化在课堂教学条件下,用定义的方式(或体现在上下文中)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关键特征,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有关概念来同化新概念,从而获得科学概念(二级概念)的过程。这是学生、成人掌握概念的主要方式当前第5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种同化方式现代认知学派认为,概念在个体的认知结构中是根据其抽象水平、概括程度和包摄范围而分层组织的。因此,学生在学习新概念时,新学习的概念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起固定作用的概念便大致可以构成三种关系:1、新学习的概念是原有概念的下位概念;2、新学习的概念是原有概念的上位概念;3、新学习的概念与原有概念在认知结构中是处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根据上述三种关系,现代认知学派提出了使新概念在认知结构中获得心理意义的三种同化形式:类属性同化总括性同化并列结合性同化(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当前第5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概念(1)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和相应的知识经验(2)突出关键特征,减少和消除无关特征第一,恰当的使用变式和比较第二,恰当的使用概念的肯定例证和否定例证用肯定例证最有利于传递概括的关键特征;用否定例证最有利于传递比较用的辨别信息。(3)及时给概念下定义下定义是指用最简明的语言去揭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表达概念内涵的一种方式。种概念(被定义的概念)=属概念+种差(4)在实践中运用,使概念具体化(5)形成概念体系(系统化)当前第5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总是贯穿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的,它产生于一定的问题、任务存在之时,并指向于问题的解决。思维解决的是那些不能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但可以间接用已有知识处理,即通过对已有知识的适当组织处理的情景。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适当组织已有知识、寻求问题办法的过程。它是以推理形式为主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研究问题的解决,就要从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影响其进行的诸因素两方面加以探讨。当前第5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阶段)1、发现问题问题就是矛盾。发现问题就是认识到矛盾的存在,并产生解决矛盾的需要和动机,这是把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个人思维活动的过程。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也是解决问题的动力。

2、分析问题明确问题中要求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握问题的实质,使问题的症结具体化、明朗化,从而确定解决问题的方向。迅速而准确地明确问题依赖于两个条件:一是全面系统地掌握感性材料;二是已有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越容易从一系列的问题中区分出主要的问题。

当前第5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提出假设根据问题的性质,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推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提出假设。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4、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所提出的假设是否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检验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来检验。间接检验:即在头脑中,根据已掌握的科学原理、原则,利用思维对假设进行论证。当前第6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动机强度动机强度和解决问题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动机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问题解决,只有适宜的动机强度,才能保持振奋而又从容的状态,使问题顺利解决。2、刺激模式每一个问题呈现时的形态为刺激模式。即问题中所涉及的事物、条件等在时间、空间上的排列、集合方式。[例]:已知正方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2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提供A、B两图。当前第6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

AB当前第6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多余刺激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出现的、与问题解决无关的刺激。1950年德国心理学家戴维卡茨曾研究过多余刺激对解决问题的干扰。他让学龄儿童计算加减法。分别作下列几种类型的计算题:

10.50+13.25+6.84=?

10.50美元+13.25美元+6.84美元=?

10.50克朗+13.25克朗+6.84克朗=?结果发现,增加货币名称,便增加了计算的困难;而采用外币名称,则困难更大。戴维卡茨用成年人重做这个实验的一部分,发现有名称的数字相加时需增加12%的时间。可见,刺激过多也会影响问题解决。当前第6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例]:已知A、B两地相距30公里,甲乙两人同时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在甲乙两人开始出发的时候,在甲的车把上的一只小蜜蜂也已15公里/小时的速度开始飞行,飞到乙的车把上后再返回到甲的车把上,到甲的车把上后又飞回到乙的车把上,直到这两人相遇为止。问:蜜蜂一共飞了多少公里?当前第6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陆钦斯<美>的量水实验实验要求:用已知容量的大小不等的三个水杯(A、B、C)量出一定容量(D)的水来。题号量水器容量所求水量ABCD129320221127310031416325994184310559426216205943172349320815393189287632510184842211143686当前第6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4、思维定势定势又称心向,是人的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它使人按照某种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解决问题。从生理机制上讲,定势是多次以某种方式解决问题所形成的动力定型,它影响着解决后继问题的态势。当解决相似或相同问题时,定势有助于人们适应问题的需要,而提高反应速度。但对于变化了的情境或课题,定势常有消极作用,会阻碍人们产生更合理有效的思路,影响解决问题的效率。

当前第6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5、功能固着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的现象。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对某种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如,一般认为热水瓶是盛开水的,衬衫是穿的;——在必要时可以把热水瓶当储油罐,把衬衫当画布。[例]:亚当森的重复实验(邓克尔首次发现并验证):让两组大学生被试解决同一个问题:点燃三支蜡烛,并按平行的方向固定在木屏上。发给被试的材料是:(1)一盒蜡烛、一盒火柴、一盒图钉;(2)三支蜡烛、三个纸盒、一些火柴和几个图钉。在问题解决中,新的求解思路有时正是在克服这种功能固着中进行的。事实上,许多的发明创造正是来源于对事物固有功能的改变或突破。当前第6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6、情感一般说来,积极的情绪情感如愉悦、自信、乐观、平和等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问题解决后所体验到的兴奋、喜悦、自豪等又会进一步激发个体解决更复杂问题的热情,由此构成良性循环。消极的情绪情感如苦闷、抑郁、愤怒、焦躁等,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甚至会导致失败,而失败后所体验到的痛苦和郁闷,又可能会成为进一步智力活动的障碍,由此构成恶性循环。据耶尔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发现,在解决问题中,思维的智力操作与情绪的激动水平之间的关系随任务的复杂性而变化——运算复杂的代数问题,操作水平的最佳状态处于较低的情绪激动水平;进行初等的算术运算,操作水平高峰处于相对的中等情绪激动水平;操作简单的反应时,高峰则处于较高的情绪激动水平。这就是耶尔克斯——多德森定律。当前第6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7、知识经验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知识经验的多少,而在于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态度。8、个性特征研究证明,一个有远大理想、意志坚强、勇于进取、富于自信、有创新意识,顽强、坚韧、果断、勤奋的人常能克服各种困难,善于迅速正确地解决问题;而一个鼠目寸光、意志薄弱、畏缩、懒惰、拘谨、自负、自卑的人往往会使问题的解决半途而废。当前第6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一)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即重组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成果的思维。它是创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高级的思维形式。(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独特性2、思维与想象的有机统一3、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合4、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直觉)的统一当前第7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1.准备阶段这是围绕问题,积累素材,收集资料和前人对同类问题的研究成果,理出问题头绪的过程。

2.酝酿阶段这是在积累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对问题和资料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思考,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阶段。

3.豁朗阶段这是经过充分的酝酿之后,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在脑中突然呈现,使问题有可能得到顺利解决的阶段。

4.验证阶段这是对新思想或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阶段。

当前第7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创造性思维的条件1、社会实践的需要2、知识积累与表象储备3、原型启发4、灵感的捕捉(1)要有长期艰苦的劳动(2)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3)与别人进行思想接触(4)随时准备捕捉灵感当前第7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五)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2、加强发散思维的训练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想象力4、培养优良的个性当前第7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一、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情绪情感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1、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它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反映了对该事物的态度。2、认识是情绪、情感产生的前提和基础。3、情绪、情感的性质是以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当前第7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情绪、情感的关系1、区别从需要的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体验形式。从发生的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而情感发生的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是个体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从表现形式看:情绪一般发生得迅速、强烈而短暂,有强烈的生理的变化,有明显的外部表现,并具有情境性、冲动性、动摇性;而情感是经过多次情绪体验概括化的结果,较多的表达内心的体验和受人的意识所控制,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内隐性。当前第7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联系: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稳定内容的高级社会情感,总是伴以鲜明的情绪形式而表现出来,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情绪的发生要受情感的制约。情绪、情感是人感情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二者在人的生活中水乳交融,很难加以严格的区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当前第7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情绪情感与机体变化1、机体的生理变化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外分泌腺、内分泌腺我国古代就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气”、“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惊伤胆”之说,现代医学更是明确地提出了身心疾病的概念。美国新奥尔良德奥施纳诊所曾作过统计,发现500个连续求诊入院的肠胃病人中,因情绪不好致病的占74%;耶鲁大学医学院门诊占76%。当前第7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德国谚语:欢笑着过日子是一生,哭丧着过日子也是一生,那么,我们为何不去乐呵呵地生活,拥有一个潇洒的人生呢?我国民谣: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度容量(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不思八九,常想一二。如意名言警句当前第7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情绪的外部表现(1)面部表情通过眼部肌肉、颜面肌肉和口部肌肉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2)身段表情(身体动作)情绪发生时,人的四肢和躯体的姿势、动作也会有所变化,也能表达一定的含义。(3)言语表情通过音调、音速和音响的变化来表现各种情绪状态。——表情当前第7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情绪、情感的功能1、驱动功能情绪、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增力或减力的作用。它能够促使个体进行某种活动,也能阻止或干扰活动的进行。

2、调节功能情绪和情感对个体的活动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

3、信号功能人的各种情绪、情感无不具有特定的表情、动作、神态及语调,构成了表达人的内心世界的信号系统。

当前第8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情绪的分类(一)基本形式1、快乐盼望的目标达到或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随之而来的解除紧张时的情绪体验。2、愤怒由于外界干扰使愿望实现受到压抑,目的实现受到阻碍,从而逐渐积累紧张而产生的情绪体验。3、悲哀在失去自己心爱的人或物或者自己的理想及愿望破灭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4、恐惧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苦于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当前第8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基本状态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持续时间的长短及外部表现,可分为:1、心境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2、激情强烈的、暴发式的、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3、应激在出人意料的紧急和危险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前第8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应激反应在应激状态下,人可能有两种表现:一是目瞪口呆、手足无措,陷于一片混乱之中;一是急中生智、冷静沉着,动作准确有力,及时摆脱险境。加拿大生理学家塞利(谢尔耶)认为,应激反应的延续能破坏一个人的生物学保护机制,使人降低抵抗力,易受疾病侵袭。他把应激反应分为三个阶段:1、警(惊)觉反应——能量聚积阶段2、阻抗(抵抗)反应——能量释放阶段3、衰竭反应——能量衰竭阶段当前第8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情感分类(高级的社会情感)(一)道德感道德感是人们运用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自身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感体验。如敬佩、赞赏、憎恨、厌恶等。(二)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认识和追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三)美感美感是人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艺术作品及人的行为予以评价时产生的情感。它是由具有一定审美观点的人对外界事物的美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肯定、满意、愉悦、爱慕的情感。当前第8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八章意志一、意志概述(一)什么是意志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克服困难,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一方面,人在行动之前,在头脑内部的意志过程已经开始了,行动开始后,这个意志过程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对人的行动起着调节监督作用,使人的行动自始至终朝向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意志又必须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没有行动的意志不能算是意志,只能是一种空想。当前第8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1、明确的目的性2、与克服困难相联系3、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当前第8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意志行动的分析(一)采取决定的阶段1、动机的斗争动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德>勒温按动机冲突的形成把它们分为三大类:(1)双趋冲突(2)双避冲突(3)趋避冲突(4)多重趋避冲突动机冲突从性质上可分为:(1)原则性动机冲突(2)非原则性动机冲突——为什么当前第8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目的的确定——是什么目的就是指人在行动中所渴望达到的结果。3、行动策略与方法的选择——怎么做4、行动计划的制定(二)执行决定阶段——中心环节1、克服内外困难2、经受成功与失败的考验当前第8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意志品质(一)独立性能否深刻地认识到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并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目的的意志品质。(二)果断性善于迅速地明辨是非,坚决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三)自制力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品质。(四)坚持性不屈不挠地将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独断性与易受暗示性——当断不断与轻率冒进——任性与怯懦当前第8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九章个性及其倾向性一、个性概述(一)个性的概念和结构1、什么是个性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既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个性的结构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多层次的系统,它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子系统构成。当前第9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个性的特征1、社会制约性和生物制约性的统一2、个别性和共同性的统一3、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二、个性倾向性主要表现人们在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等方面的差异,这是个体发展的动力,体现了人的心理发展的倾向。当前第9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一)需要1、需要概述(1)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2)需要的特征对象性紧张性动力性社会性当前第9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需要的种类根据需要的起源和对象,可分为:(1)生理需要与社会需要(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指衣、食、住的需要——人类生存的基础精神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需要,指认识和审美的需要当前第9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当前第9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应用需要的层次一般激励因素组织管理措施自我实现成就、成长、晋升1.有挑战性的工作;2.有创造性的工作;3.组织上的提升;4.工作的成就尊重的承认、地位、自尊、自重1.职称授予;2.奖励;3.重大的责任;4.工作的荣誉;5.上级和同事的承认社交的志同道合、友谊、爱1.和谐的工作劳动组合;2.同事的友谊;3.管理者的关怀;4.家庭和爱情安全的安全、保障、稳定1.安全的工作条件;2.同事的友谊;3.管理者的关怀、保护;4.稳定的工资收入生理的空气和水、食物、住处1.工资;2.住房;3.食堂;4.工作条件当前第9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动机1、动机概述(1)什么是动机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力(动机是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2)动机的特性与功能特性:活动性、目的性、占有性功能:启动(引发)功能、定向(指引)功能、激励(强化)功能

当前第9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动机产生的条件(1)内在条件——需要(2)外在条件——诱因诱因:能够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正诱因: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者负诱因:凡是个体逃离或躲避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者3、动机的分类(1)生理性动机饥饿、渴、性、睡眠、(2)社会性动机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当前第9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动机理论一、强化动机理论一个行为的结果无非为四种:(1)得到愉快刺激;(2)取消愉快刺激;(3)得到痛苦刺激;(4)取消痛苦刺激。斯金纳将它们分别称为:正强化、负惩罚、正惩罚、负强化。强化的四种类型愉快刺激痛苦刺激给予正强化正惩罚取消负惩罚负强化当前第9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不同的行为后果将对行为产生不同的反作用。正强化和负强化都是对行为的奖励,它们将使行为重复或加强;正惩罚与负惩罚实际上都是对行为的惩罚,它们将使某个行为消失或减弱。强化的原理不难理解,关键是要确定强化物的性质;强化物的积极与消极与否,要以行为者的喜好或厌恶而定。当前第9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归因理论归因理论被看作是最能反映认知观点的一派理论。人们试图去解释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试图去为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寻找能力、努力、态度、知识、运气、帮助、兴趣等方面的原因。这种理论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归结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的;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稳定和不稳定的;根据可控性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可控的和不可控的。当前第10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归因的最基本的结论个人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他会感到骄傲、满意、信心十足,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原因时,产生的满意感则较少。如果一个人将失败归因于缺少能力或努力,则会产生羞愧和内疚,而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则较少。努力而成功,体验到愉快;不努力而失败,体验到羞愧;努力而失败,也应受到鼓励;在付出同样努力时,能力低的应得到更多的奖励。能力低而努力的人应受到最高评价,而能力高而不努力的人则应受到最低评价。因此,应该强调内部、稳定和可控制的维度。当前第10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归因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了解心理与行为的因果关系。归因理论告诉我们人类的任何行为都一定有其原因,人们会将自己在某种活动中的成功或失败自觉不自觉地归于某种原因。

根据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以后的动机。归因理论的一个重要价值就是人们可以根据某个行为者当前的归因倾向预测他未来在此方面的动机。

归因训练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让学生学会正确而有积极意义的归因是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会有碍于人格成长,比如惯于逃避失败的学生,他们对应付困难缺乏信心,将失败归因为能力不足,而将成功则归因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应付学业的一种习惯,就会演变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感。

当前第10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十章个性心理特征第一节能力一、能力及相关的概念能力是人们成功(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在完成某种活动中,各种能力的独特结合称为才能。高度发展的多种能力,在活动中最完备的结合,就称为天才。当前第10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能力的分类(一)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倾向性)一般能力是指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所必须的最基本的能力。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如教学能力、绘画能力、飞行能力等。(二)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功能)认知能力就是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和分析的能力,是个体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操作能力就是操纵、制作和运动的能力。社交能力就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三)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的言行举止而引起的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的能力。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当前第10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流体能力和晶体能力流体能力:在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由与知识无甚关系的题目所测量出来的能力。如逻辑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晶体能力:获得语言、数学知识的能力,是由与知识有关的题目所测量出来的能力。(五)认知能力与元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个体在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元认知能力: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进行认识的能力,它表现为人对内心正在发生的认知活动的认识、体验和监控。认识能力的活动对象是认知信息,即客观事物;元认知能力的活动对象是认知活动本身。当前第10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一)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1、两者在概括化性质与迁移程度上的差异2、两者在生理机制与发展特点上的差异3、两者在发展速度上的差异此外,能力是潜能,遗传素质对它的发展有较大影响;而知识技能是后天学习的结果,受遗传素质的直接影响较小。(二)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1、能力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是必不可少的;2、知识、技能的掌握会促进能力的提高。3、知识技能的掌握与能力的发展不同步当前第10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能力的个别差异从质的方面看,完成同一活动,不同的人可能采取不同的途径,或采用不同能力的组合,表现为能力类型的差异;——只表现一个人能力的倾向,不表现一个人能力的优劣。从量的方面看,有的人能力水平高,有的人能力水平低,表现为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发展水平通常表现为一种正态分布,一般可分为超常、中常和低常三级水平。从发展的方面看,有的人能力发展得早,有的人能力发展得晚,表现为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表现为才华早露、中年成才、大器晚成三种情况。当前第10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五、能力的发展(一)遗传素质是能力产生的物质基础遗传素质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有的某些生理解剖的特点,包括机体的结构、形态、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结构和机能方面的特点。遗传素质是人的能力形成的自然前提、物质基础,没有这个前提就谈不上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但是,优良的遗传素质仅为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为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并不能决定人的发展,而且这种可能性要变为现实性,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当前第10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环境和教育对能力形成的影响1、营养制约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2、早期教育是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早期教育的理论根据是人的能力的发展存在着关键期。

3、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主导作用(三)实践活动与个人的勤奋、努力1、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必经途径2、个人的勤奋与努力是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内部动力当前第10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二节气质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与生俱有的、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稳定的动力特征。二、气质类型学说(生理机制)(一)体液说

以黄胆汁占优势称为胆汁质;以血液占优势称为多血质;以粘液占优势称为粘液质;以黑胆汁占优势称为抑郁质。当前第11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特性:强度、平衡性、灵活性(1)强、不平衡型(不可遏止型)(2)强、平衡、灵活型(活泼型)(3)强、平衡,不灵活型(安静型)(4)弱型(抑制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当前第11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气质类型的特征1、胆汁质精力旺盛,性情直率,待人热情,容易激动,易感情用事,性急、暴躁、爱发火,在行为上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心血来潮时不怕困难工作热情很高,否则,情绪会一落干丈。心理活动具有迅速而爆发的色彩。2、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行动敏捷、灵活。易动感情,富于生气,情绪发生快而多变,表情丰富,外向,但情感体验不深。容易适应新的环境。兴趣广泛但易变化,注意力易转移。当前第11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粘液质安静、沉着、稳重、反应缓慢,思维、言语及动作迟缓。具有较强的自我克制力,生活有规律,不为无谓的事而分心,做事踏实认真,有耐久力,不喜欢作空泛的清谈,交际适度,不卑不亢,很适宜从事有条理和持久的工作。但易因循守旧,不易改变旧习惯去适应新环境。坚韧、执拗、淡漠。4、抑郁质忸怩、怯懦、多愁善感,办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反应缓慢;但细心、谨慎、感受力强。生活中遇到波折易产生沉重的感情。善于觉察别人行动中的细微变化,情感细腻,富有自我体验。当前第11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四、气质与实践(一)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胆汁质的人热情、积极、勇敢,朝气蓬勃,有进取心,但也可能成为任性、粗暴、容易发脾气的人;多血质的人灵活、机敏、亲切和开朗,但也可能成为行动轻率、感情肤浅而不稳定的人;粘液质的人实干、坚毅、冷静,但也可能成为萎靡不振、冷淡、固执的人;抑郁质的人感情深刻、稳定,观察细心而富有想象,但也可能成为孤僻、多疑、缺乏自信的人。当前第11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胆汁质——刚猛有余,自制不足多血质——灵活有余,持久不足粘液质——稳定有余,变通不足抑郁质——思虑有余,自信不足(二)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三)气质在教育工作中的意义1、有助于教师自我认识2、有助于因材施教当前第11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第三节性格一、什么是性格(一)性格的定义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二)性格的生理机制一个人在社会中生活,不论是为了满足个体的需要,还是为了实现外界社会的要求,他都会意识到自己和外界现实的关系,知道该做什么和怎样做。于是,也总是以一定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对各种事物做出应答。当前第116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性格的生理机制这些应答时而成功、得到肯定,时而失败、得到否定。人在这种不断适应和改变现实的过程中,在头脑中以需要、观念为核心的态度体系(刺激系统)和应答体系之间会形成一定的联系系统。由于不断的重复,这个按一定模式形成的系统就会固定下来,成为一种自动化了的、比较稳固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即动力定型。有了它,人在特定的情境下就总是以习惯了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去对待一定的事物。性格的生理机制就是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和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后天获得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动力定型的“合金”。其中,“动型”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当前第117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性格的结构与结构特征(一)性格的结构1、性格的态度特征这是指表现在对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包括:(1)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的性格特征:如,爱国与不爱国;关心集体与无视集体;遵守纪律与自由散漫;助人为乐与自私自利;诚实与虚伪;礼貌与粗鲁等。(2)对劳动和工作态度的性格特征:如,勤劳或懒惰;奋发或懈怠;认真或马虎;务实或浮华;节约或浪费;有首创精神或默守成规等等。当前第118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如,谦虚或自负;自信或自馁;自尊或自卑;严于律己或放任自流等。2、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人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包括:(1)表现在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被动感知型和主动感知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笼统型和精确型;描述型和解释型。(3)对自己态度的性格特征:当前第119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表现在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动记忆型和被动记忆型;有信心记忆型和无信心记忆型。(3)表现在思维方面性格特征:深刻型和肤浅型;形象思维型和抽象思维型;思维灵活型和思维固执型;思维敏捷型和思维迟钝型等。(4)表现在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幻想型和现实主义型;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广阔的想象型和狭窄的想象型,大胆想象型和想象受拘束型等。3、性格的情绪特征这是指人在情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包括:当前第120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1)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对人的行为活动的感染和支配程度以及情绪受意志控制的程度。(2)情绪稳定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情绪起伏和波动的程度。(3)情绪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情感保持时间的久暂程度。(4)情绪主导心境方面的性格特征:每个人都有主导心境,个人的主导心境鲜明地表现着他对客观现实的一般态度。

当前第121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4、性格的意志特征人自觉地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水平标明了一个人性格的意志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行为目标明确程度的性格特征:有目的性或冲动性;有独立性或受暗示性;有组织纪律性或放纵等。(2)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的性格特征:主动性或被动性;自制性或冲动性等。(3)在紧急状态或困难情况下表示的性格特征:勇敢或胆怯;镇定或惊慌;坚决果断或优柔寡断等。(4)对自己作出决定,执行过程中的性格特征:坚持或动摇;有原则性的灵活应变或顽固执拗等。

当前第122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二)性格结构的特点1、性格结构的完整性性格各特征之间不是简单地堆积,而是有机地结合,它们相互联系,彼此制约,从而使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2、性格结构的多面性与矛盾性性格特征在不同场所有不同的组合,从而使一个人的性格表现出一定的多面性与矛盾性。

3、性格的可塑性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比较稳定。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当环境与主观因素发生变化时,已形成的性格就会发生变化。

当前第123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三、性格与气质的关系(一)区别1、从形成和发展特点来看气质是先天的,它体现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自然表现,较多地受生物学的制约,因而可塑性较小,变化较难、较慢;性格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主要是后天的,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因而可塑性较大,变化较易、较快。2、从社会评价来看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优劣之别。当前第124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3、从在个性结构中的地位与作用来看年幼儿童的个性结构中,性格特征还未完全成熟,气质特点起着重要作用;成年人的个性结构中,气质成分的作用渐减,性格特征逐渐发挥其核心意义和作用。

(二)联系1、气质对性格的影响(1)气质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速度;(2)各种气质类型的人,即便形成同一性格特征,也会保留各自的气质色彩。当前第125页\共有134页\编于星期四\1点2、性格对气质的影响由于性格在个性中占据核心地位,因此,性格调节、支配着气质:(1)如果社会生活环境适合于这种气质的发展,即气质与性格的发展相一致,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