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生态学基础第二次模拟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0题)1.种群平衡是指()
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
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
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
2.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3.全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是()。A.景观B.生物圈C.种群D.群落
4.以植食动物为食的动物,又称为()。
A.第二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C.二级肉食动物D.顶部肉食动物
5.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为群落中的常见种,包括了除优势种以外的一种规模很大的植物,这样的种属于()。
A.伴生种B.优势种C.习生种D.劣生种
6.可持续农业的目标是()。A.促进农村综合发展,减少多种经营
B.保证稳定持续增长的农业生产率
C.保持健康、协调的生态环境,有益于城市人民身体健康
D.合理利用、保护资源,特别是要保证土壤肥力得到快速的提高
7.逻辑斯谛方程中的r是()
A.内禀自然增长率B.周限增长率C.瞬时增长率D.相对增长率
8.有效积温法则的公式K=N(T-C)中,N为()。A.平均温度B.发育天数C.有效积温D.生物学零度
9.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哪种生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B.小型哺乳动物C.土壤动物D.木本植物
10.下列动物中,进行夏眠的是()。
A.青蛙B.蜗牛C.蛇D.鳖
11.时间短、范围小、开放式的循环是()。A.地球化学循环B.生物循环C.沉积型循环D.气相型循环
12.按照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可分为()大类。A.二B.三C.四D.五
13.下列条件中,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A.高温条件B.低温条件C.恒温条件D.昼夜变温
14.无限环境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呈()。A.J型B.S型C.倒J型D.V字型
15.逻辑斯蒂方程中的修正项(K-N)/K,是逻辑斯蒂系数,其意义是()。A.环境压力的度量B.环境负荷量C.增长量D.常量
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作用最旺盛的是()。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苔原
17.如果一个种群的年龄锥体为金字塔形,则该种群的发展趋势呈()
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下降型
18.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A.水稻B.黄瓜C.大D.玉米
19.日本九州熊本县水俣镇的水俣病,其主要污染物是()。A.汞B.铅C.砷D.镉
20.草原上的野兔会影响牧草的数量,如果猎手无节制地大量捕杀野兔,最终会导致()。
A.畜牧业得到发展B.草原植被破坏C.牧草生长良好D.草食性动物不断进化
21.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
A.菌根
B.根瘤
C.菌丝
D.子实体
22.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A.环境资源有限B.多个物种共存C.环境资源无限D.K-对策生物
23.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24.与植物离子吸收有关的因素是()。
A.离子浓度B.温度、水、气体等环境条件C.植物对离子的吸收能力D.以上三个都有影响
25.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B.定向选择C.分裂选择D.以上三类
26.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是()。A.净化环境B.涵养水源C.保护生物多样性D.增强温室效应
27.在竞争中的种群增长方程中,竞争系数α、β与K1、K2决定物种1和物种2的竞争结果。如果物种2取胜,物种1被排斥,α、β与K1、K2的关系是()。
28.沿海赤潮产生的原因是()。A.过多的氮B.过多的磷C.过多的碳D.过多的氮和磷等
29.下列生物属于r对策的是()。A.银杏B.大象C.丹顶鹤D.蝗虫
30.浮游动物昼夜垂直移动的主要原因是()。
A.温度昼夜变化B.湿度昼夜变化C.食物的变化D.光照昼夜变化
二、填空题(20题)31.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0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02相等,此时的光照强度,称为______。
32.种间关系中竞争关系、捕食关系和______是对抗性的关系。
33.土壤结构是()的排列组合方式。
34.能够被植物叶绿素吸收利用的太阳辐射称______。
35.陆生动物对水因子的适应体现在形态结构适应、行为适应和______适应等三个方面。
36.竞争排斥原理又叫______。
37.一般来说,物种的生态幅越宽,其分布范围越________。
38.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生物组分是生产者和______。
39.______是研究生态学的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40.逻辑斯蒂增长又称______增长。
41.在环境条件没有限制影响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率叫做______。
42.人类捕杀野生动物如象、犀牛、熊猫,以获得它们的角、牙、皮毛等;工厂排放污物,造成生态平衡失调。这些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属于______因素。
43.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环节间、环节内能量转换效率总称为__________。
44.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栖息环境总称为__________。
45.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这四个成分的结构,是生态系统的______结构,
46.半自然生态系统又叫__________。
47.现代生态学和传统生态学的最大区别,就是______的变化。
48.生物群落是生态系统的一个__________。
49.种群的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而上下摆动的情况称为__________。
50.在我国华北地区,小麦进入夏季扬花后期,常刮一种热而干燥的风,叫______。
三、判断题(10题)51.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均匀分布。()
A.正确B.错误
52.荞麦、甘薯和烟草属耐碱性作物。
53.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变化的多样性。()
54.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
A.正确B.错误
55.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56.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57.种群在最适环境条件下的死亡率称最低死亡率。()
A.正确B.错误
58.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
A.正确B.错误
59.人类活动的干扰不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A.正确B.错误
60.经验证明,要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态环境比较优越,其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
A.正确B.错误
四、简答题(5题)61.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62.简述自然选择的含义及其类型。
63.简述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
64.光照的周期性对动物有哪些影响?
65.简述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五、论述题(5题)66.什么是初级生产力?论述环境条件对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67.叙述水生群落演替的过程。
68.试述生态农业的特点。
69.论述与传统农业比较生态农业的优点有哪些。
70.论述群落演替的动因及其类型。
六、单选题(0题)71.以空贝壳为家的寄居蟹和作为其伪装的海葵之间的关系是()
A.互利共生B.寄生C.偏利共生D.竞争
参考答案
1.B
2.A
3.B
4.B
5.A
6.B
7.C
8.B有效积温法则K=N(T-C)中,Ⅳ为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K为总积温(常数)。
9.D木本植物为主体的森林生态系统中,木本植物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
10.B解析:蜗牛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夏季高温条件下,经常躲进壳里夏眠,选B。
11.B生物循环是指环境中的元素经生物体吸收,在生态系统中被相继利用,然后经过分解者的作用,再为生产者吸收、利用。生物循环的时间短、范围小,是开放的循环。
12.B1、按其形成和来源分类:(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如:太阳能、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生物能等.(2)、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如:核能、地热能.(3)、天体引力能,如:潮汐能.2、按开发利用状况分类:(1)、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2)、新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风能.3、按属性分类:(1)、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水能、风能、生物能、海洋能.(2)、非可再生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核能.4、按转换传递过程分类:(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13.D地表太阳辐射的周期性变化产生温度有规律的昼夜变化,使许多生物适应了变温环境,多数生物在变温下比恒温下生长得更好。例如,蝗虫在变温下的平均发育速度比恒温下快38.6%;昼夜变温能提高雏鸡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
14.A
15.A
16.A
17.B
18.B烟草、大豆、水稻、芝麻、牵牛、苍耳和菌类属于短日照植物,黄瓜属于中间植物。
19.A
20.B
21.B
22.C
23.A
24.D
25.D
26.D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①是维护陆地生态平衡的枢纽;②是环境的净化器;③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④防风固沙,保护农田;⑤是巨大的物种资源和基因资源库;⑥提供大量木材、水果及中药材。
27.B
28.D赤潮产生的原因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中有大量磷,造成海域的富营养化。
29.Dr对策者通常出生率高,寿命短,个体小,一般缺乏保护后代的机制,竞争力弱,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如蝗虫。
30.D
31.光补偿点
32.寄生关系寄生关系
33.土壤颗粒
34.生理辐射
35.生理生理
36.高斯原理
37.宽(或广)
38.分解者
39.种群
40.S
41.内禀增长率内禀增长率
42.人为
43.生态效率
44.生物圈
45.二级二级
46.驯化生态系统
47.眼界眼界
48.结构单位
49.种群波动
50.干热风干热风
51.B
52.N荞麦、甘薯和烟草适合在pH值为5~6的土壤生存,属于宜偏酸性作物。
53.Y
54.B
55.N
56.N
57.A
58.B
59.B
60.B
61.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1980年发表的《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首次系统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损害人类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和发展的能力”。
62.自然选择就是生物在其进化过程中,以各种方式消除那些不适应环境的类型,而将那些适应环境的类型加以保留。自然选择的类型有:(1)稳定性选择:环境条件对靠近种群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那些个体有利,而淘汰两侧的极端个体;(2)定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一侧“极端”的个体有利,使种的平均值向这一侧移动;(3)分裂性选择:选择对正态分布线两侧“极端”的个体有利,而不利于中间个体,使种群分成两部分。
63.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发展的总趋势是能源消耗越来越大,能源危机越来越明显,替代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1)煤、石油、天然气、铀等石化能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2)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3)生物能源的多层次、多级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64.动物繁殖与光照时间的关系也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加长白昼时间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的生殖腺活动而缩短白昼则能刺激短日照动物的生殖。日照的变化与动物的迁徙、休眠、换羽以及很多其他周期性现象的开始和结束密切相关。动物繁殖与光照时间的关系,也可分为两大类,即“长日照动物”和“短日照动物”。加长白昼时间有利于长日照动物的生殖腺活动,而缩短白昼则能刺激短日照动物的生殖。日照的变化与动物的迁徙、休眠、换羽以及很多其他周期性现象的开始和结束密切相关。
65.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有:①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②生态因子的主导因子作用;③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④生态因子的阶段性作用;⑤生态因子的不可代替性和可补偿性;⑥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限制因子、李比希最小因子律、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66.(1)初级生产力是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绿色植物生产的有机物(或固定的能量)的总量。(2)环境条件对初级生产力的影响:①光照: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直接影响初级生产力的高低;②水分: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最易成为植物生产力的限制因子;③温度:直接影响植物的生理活动,从而影响初级生产力;④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是一个综合性的环境因子,其理化性质(如温度、水分、pH、质地、结构、养分等)均影响初级生产力;
67.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演替包括下列阶段:①沉水植物期。起初池水较深,湖底没有有根植物,水层中只生长着浮游生物和鱼类,水底有螺蚌等底栖生物。水深约3~5m,可长沉水植物,首先是先锋植物构成湖底裸地。随着湖底有机物质的积累加快,湖底抬高,水域进一步变浅,继而高等水生植物出现。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强,垫高湖底的作用更强。②浮水植物期。水深2~3m时开始出现睡莲等浮叶根生植物。因其叶漂浮于水面,水下光照条件不利于沉水植物生长,原有的沉水植物被推向水较深处。③挺水植物期。水体继续变浅,水深1~2m,挺水生植物出现,其中以芦苇最常见。芦苇的根发达,可以使水底迅速增高,形成浮岛。水下土地间或露出,开始具有陆生环境的特点。从沉水到挺水植物阶段,鱼类等典型的水生动物减少,而两栖类、水蛭和蜗牛等动物增多。④湿生草本植物阶段。水底露出水面之后,成为暂时性水池。干燥季节时,可能全部裸露。原来的挺水植物被湿生草本植物所取代。动物中蚯蚓、蝗虫和一些鸟类成为群落的成员。而后,湿生草本群落又逐渐被中生草本群落所取代,在适宜条件下还能发育到木本群落的顶级期。
68.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环境决定和影响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不同,其主要特点是:(1)整体性。生态农业是一种整体性农业,它的结构十分复杂,具有层次多、目标多、联系多的特点,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它按生态规律要求进行调控,把农、林、牧、副、渔、工商、运输等各业组成综合经营体系,整体发展。(2)层次性。生态农业有多级亚系统,各个亚系统在功能上有差别:有的从事粮食生产,有的从事蔬菜、水果、林木的生产,也有的亚系统是综合性的。所有这些都为人类的食物生产开辟了多条途径,可通过横向联系,组成一个综合经营体。(3)地域性。生态农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环境决定和影响
69.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的方法,把现代科技成果与传统农业技术精华结合起来而建立的具有高功能、高效益的农业系统。生态农业的优点如下:①生态农业按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工业设备安装产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家电维修行业前景规划及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园林喷雾器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厚膜电路陶瓷基板行业运行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单胺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小学开学课外活动计划
-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 零售行业提升利润的成本控制措施
- 五年级上册写字教学计划的技术应用探索
- 农村耕地承包合同模板
- 跟单员工作职责与流程
- 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报告教程
- 点亮生命-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全套教学课件
- 外墙清洗成本分析报告
- 特殊作业现场监护人安全培训课件
- 环境修复原理与技术-第5章-污染环境的植物修复原理
- 2024年1月浙江省首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题
- 关于新能源场站“两个细则”的影响和管理措施
-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 中医类诊所规章制度与岗位职责
- 初中语文 中考总复习-文言文断句训练120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