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家庄二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模拟考试(一)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增殖B.减数分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C.有丝分裂对于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作用D.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有三个方向的遗传信息流【答案】A【解析】【详解】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A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B正确;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所以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可见,有丝分裂对于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增殖过程中,涉及到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因此一定有三个方向的遗传信息流,即DNA→DNA、DNA→RNA、RNA→蛋白质,D正确。2.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中的阶段性表达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A.PCNA经核糖体合成,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C.高等动物细胞中PCNA可能与中心体在分裂前期的复制有关D.癌细胞内的PCNA含量较正常细胞高【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S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相关,即PCNA能促进DNA的复制.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进行,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详解】A、DNA复制主要在细胞核进行,而PCNA能促进DNA的复制,所以PCNA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A正确;B、PCNA浓度在DNA复制时期达到最高峰,随着DNA复制完毕,其浓度又下降,说明PCNA与DNA复制相关,B正确;C、高等动物细胞的中心体在分裂间期倍增,而非前期,C错误;D、细胞癌变后,细胞增殖加快,PCNA含量将升高,D正确。故选C。【点睛】DNA复制时期在细胞分裂间期的S期,场所在细胞核。3.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生长时,细胞器的数量增加,物质交换的效率提高B.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的种类增加,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也增加C.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细胞容易扩散转移D.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影响DNA的复制和转录【答案】D【解析】【详解】细胞生长时,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减小,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降低,A错误;细胞分化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增加,B错误;细胞癌变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扩散转移,C错误;细胞衰老时,染色质收缩,导致DNA不能解旋,进而会影响DNA复制和转录过程,D正确。4.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胞内BAX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内膜上具有高水平的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肿瘤干细胞与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需要消耗ATPC.编码BAX蛋白和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D.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答案】C【解析】【分析】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功能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A正确;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ATP,B正确;C、BAX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D、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正确。5.在“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中,观察到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装片制作过程中需用清水漂洗已解离的根尖便于染色B.观察过程中先用低倍镜找到分生区细胞再换用高倍镜C.图甲细胞所处时期发生DNA复制及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得,甲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丙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图为植物有丝分裂末期的细胞。【详解】A.装片在制作时需要先用盐酸和酒精混合液解离,在染色前需要用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染色,A正确;B.观察过程需要从低倍镜开始,找到分生区细胞后再换高倍镜观察,B正确;C.图甲为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正在处于核膜消失,形成染色体的阶段,而间期已经完成了DNA的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C错误;D.图乙为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数与普通体细胞相等,图丙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暂时加倍,故图丙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图乙细胞中的增加了一倍,D正确。故选C。6.有关某一个体中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不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B.两者前期染色体数目相同,染色体行为和核DNA分子数目不同C.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和染色体行为相同,核DNA分子数目不同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不同,染色体行为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答案】A【解析】【分析】1、有丝分裂过程:前期:出现染色体,且排列散乱;中期:染色体上的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均匀地移向两极;末期:染色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含量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2、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联会)形成四分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分裂。【详解】A、两者后期染色体数目不相同,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不变,两者的染色体行为也不同,减数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两者核DNA分子数目相同,A正确;B、两者都经过了DNA复制,前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都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分裂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等过程,B错误;C、两者末期,染色体数目(有丝分裂末期为2N,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为N)和染色体行为(有丝分裂末期存在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不同,但核DNA分子数目相同,C错误;D、两者中期染色体数目和核DNA分子数目相同,但染色体行为不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而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D错误。故选A。【点睛】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变形虫也能进行减数分裂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④若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⑤减数分裂的细胞周期比有丝分裂长,因为细胞要连续分裂两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④⑤【答案】B【解析】【详解】①变形虫是单细胞动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①错误;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②正确;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③正确;④若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则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也可能是极体,④错误;⑤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⑤错误,所以选B。【点睛】减数分裂有两次分裂,误以为细胞周期比有丝分裂长。要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8.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B.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答案】C【解析】【详解】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卵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9.下列各图中,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情况。其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以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依次是()A.④②③① B.④①③②C.③②④ D.③①④②【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规律:结
构
时
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有
丝
分
裂间期2n0→4n2n→4n分裂期前、中期2n4n4n后期2n→4n4n→04n末期4n→2n04n→2n减
数
分
裂间期2n0→4n2n→4n减
Ⅰ前、中期2n4n4n后期2n4n4n末期2n→n4n→2n4n→2n减Ⅱ前、中期n2n2n后期n→2n2n→02n末期2n→n02n→n【详解】①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
②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规律;
③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④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
因此,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含量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DNA含量变化的曲线依次是④①③②。
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含量变化规律,并能绘制简单的曲线图。10.关于高等动物的卵细胞、精子以及受精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1/4的细胞质B.受精卵中的DNA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C.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D.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因为它们的基因组成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详解】卵母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所以每个卵细胞继承了初级卵母细胞细胞质的1/4以上,A错误;受精卵中的细胞核DNA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而细胞质DNA几乎都来自卵细胞,B错误;受精作用过程中,进入卵细胞并与之融合的精子几乎不携带细胞质,C正确;卵细胞、精子彼此结合的机会相等,但是它们的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受精作用的过程、结果及意义,明确受精卵中的核DNA一半来自于父本、一半来自于母本,而细胞质DNA几乎来自于母本。11.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A250、500、0B.250、500、250C.500、250、0D.750、250、0【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据此答题。【详解】双亲的基因型均为Bb,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可知:Bb×Bb→1/4BB、1/2Bb、1/4bb,由于每对亲本只能形成1个受精卵,1000对动物理论上产生的受精卵是1000个,且产生基因型为BB、Bb、bb的个体的概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即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4×1000=250个,产生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1/2×1000=500个,由于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致死,因此获得基因型为bb的个体数目为0。综上所述,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2.有关遗传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表示产生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B.③表示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配子,即A雄配子:a雌配子=1:1D.子代中,Aa个体在显性个体中所占的比例为1/2【答案】A【解析】【分析】上述遗传图解主要阐述Aa个体自交产生配子种类及比例、配子随机结合、子代基因型(表现型)种类及比例等情况,①②均代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③代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详解】A、①②均代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过程,能体现基因的分离定律,故A正确;B、③代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过程,不能体现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发生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故B错误;C、基因型为Aa的亲本能产生基因型为A和a的配子数相等,即A雄配子:a雄配子=1:1,A雌配子:a雌配子=1:1,但雄配子数目一般远多于雌配子数目,故C项错误;D、子代中显性个体占子代总数的比例为3/4,而Aa个体占总子代总数的比例为1/2,因而在显性个体中Aa占2/3,故D项错误。故选A。【点睛】此类遗传图解在判断时,需明确: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时期,均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过程不是自由组合过程。13.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是显性,让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利用F1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其后代RR、Rr、rr三种基因的比例分别是A.1∶2∶1 B.4∶4∶1C.3∶2∶1 D.9∶3∶1【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意可知杂合的红果番茄自交得F1,淘汰F1中的黄果番茄,用F1中的红果番茄即1/3RR,2/3Rr自交。后代中RR占1/3+2/3×1/4=3/6,Rr占2/6,rr占2/3×1/4=1/6,C正确,A、B、D错误。14.如果在一个植物群体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得到的下一代中,基因型aa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 B.1/9 C.1/8 D.1/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中,AA个体占25%,Aa个体占50%,aa个体占25%,比例为1:2:1,由于aa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所以具有繁殖能力的个体为AA:Aa=1:2。【详解】根据题意,由于aa的个体不能繁殖后代,能成为亲本的只有1/3AA和2/3Aa两种基因型,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种类及比例均是2/3A、1/3a,则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中aa占1/9。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故选B。1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自由组合的过程B.实验中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必须相等,且Ⅰ、Ⅱ桶小球总数也必须相等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甲、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Dd、AB组合的概率均约为50%【答案】C【解析】【详解】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项错误;每个小桶内的两种小球代表产生的两种类型的配子,比例为1∶1,但是不同小桶内的小球代表的是雌雄配子,通常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因此I、II桶小球总数可以不相等,B项错误;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C项正确;根据基因分离定律,甲同学的结果为Dd占50%,根据自由组合定律,乙同学的结果中AB占25%,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明确实验中所用的小桶、彩球和彩球的随机结合所代表的含义;其次要求考生明确甲、乙两同学操作的区别及得出的结果,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16.荠菜的果实形状有三角形、卵圆形和圆形三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F、f,T、t)控制。现用纯合的卵圆形植株与纯合的三角形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卵圆形,F1自交产生的F2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综上可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是A.FFtt×fftt B.ffTt×FfttC.ffTT×FFtt D.FfTt×fftt【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F2中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而12:3:1实质上是9:3:3:1的变式,因此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推知F1的基因型为FfTt,且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卵圆形:三角形:圆形=12:3:1,因此可推导出卵圆形的基因型为F_T_、ffT_,三角形的基因型为F_tt,圆形的基因型为fftt,或者卵圆形的基因型为F_T_、F_tt,三角形的基因型为ffT_,圆形的基因型为fftt。因此纯合的卵圆形植株与纯合的三角形植株杂交,所得F1全为卵圆形(FfTt),则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ffTT×FFtt。故选C。17.现让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和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杂交得F1,所得F1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B.F1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3:1:3:1D.F1中高秆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为3/4【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文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详解】分析柱形图可知:在F1中,高秆∶矮秆=3∶1,说明高秆对矮秆为显性性状,高秆和矮秆分别由D、d基因控制,A正确;基因型为DdRr和基因型为Ddrr的水稻杂交,其中Dd×Dd的F1有3种基因型(DD、Dd、dd)、2种表现型(高秆、矮秆),Rr×rr的F1有2种基因型(Rr、rr)、2种表现型(非糯性、糯性),因此F1中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B正确;在F1中,高秆∶矮秆绿色=3∶1,非糯性∶糯性=1∶1,所以F1中四种表现型的比例是高秆非糯性∶矮秆非糯性∶高秆糯性∶矮秆糯性=3∶1∶3∶1,C正确;综上分析,双亲高秆的基因型均为Dd,F1高秆植株中,DD占1/3、Dd占2/3,产生的配子为2/3D、1/3d,因此F1中高秆植株自由交配,后代纯合子所占比例为2/3D×2/3D+1/3d×1/3d=5/9,D错误。【点睛】以题意中“亲本的基因型”和柱形图中呈现的“F1的表现型及其数量相对值”为切入点,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分析F1每一对性状分离比,进而围绕题意和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18.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A.与 B.与C.与 D.与【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识图分析可知,A和a、D和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两对等位基因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A符合题意;B、B和B、A和a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不符合题意;C、A和a、C和c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不符合题意;D、C和c、D和d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不符合题意。故选A。19.“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孟德尔利用该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对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B.“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C.孟德尔所做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D.孟德尔、摩尔根、萨顿均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不同定律【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融合遗传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孟德尔的杂交实验,F1只表现为一个亲本的表现型,因此F1的表现型否定了融合遗传,但没有证实基因的分离定律,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证实了基因的分离定律,A错误;“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假说内容,不属于演绎推理内容,B正确;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即假说的核心内容是:在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错误;孟德尔用了该方法得出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摩尔根用了该方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D错误。【点睛】融合遗传是杂交后代的性状介于双亲之间,若杂交后代自交,性状不发生分离,若测交再次介于两者之间的状态。20.下列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遗传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在无丝分裂中不起作用B.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则这两对相对性状遗传一定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答案】B【解析】【详解】孟德尔的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基因的遗传,A项正确;两对相对性状遗传时分别符合基因分离定律,这两对基因若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就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B项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基因的分离定律实质),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自由组合定律实质),故C项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因此产生的配子具有多样性,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也会使后代具有多样性,所以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呈现出多样性,D项正确。21.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②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确定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一定是等位基因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⑤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荧光标记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A.四项 B.一项 C.两项 D.三项【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①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①正确;②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②正确③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可能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③错误;④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④错误;⑤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⑤正确;⑥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荧光标记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⑥正确。综上所述,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但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可能是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22.一个正常男子和一个色盲女子结婚,生下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B.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C.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D.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答案】D【解析】【详解】正常男人的基因型为XBY,色盲女人的基因型为XbXb,而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的基因型为XBX—Y,说明其父亲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X、Y没有分开,产生了基因型为XBY的精子;若父亲色盲(XbY),母亲正常(XBX—),则正常儿子(XBX—Y)多的一条X染色体可能来自于父亲的精子,也可能来自于母亲的卵细胞;若父亲正常(XBY),母亲色盲(XbXb),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XbXbY),则两个X染色体都来自于母亲的卵细胞,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规律,根据亲本的基因型和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的基因型确定该男孩多余的一条X染色体的来源。23.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既有野生型,又有突变型。若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则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A.野生型(雌)×野生型(雄) B.野生型(雌)×突变型(雄)C.野生型(雄)×突变型(雌) D.突变型(雌)×突变型(雄)【答案】B【解析】【分析】一条染色体上一个基因突变导致性状改变,可判断为显性突变,突变型为显性性状。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详解】A、野生型为隐性性状,野生型(雌)×野生型(雄)两个杂交均为隐性性状,无法判断突变基因位置,A错误;B、根据“一只雌鼠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性状变为突变型性状”,可以得知应该是显性突变,假设该对基因为A、a,如果是常染色体则为:aa变为Aa,如果是伴X遗传则为:XaXa变为XAXa,这样的话,不管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就会有“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中均有野生型,也有突变型。”因此,若要通过一次杂交试验鉴别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还是在常染色体上,选择杂交的F1个体最好是野生型(雌)×突变型(雄),野生型雌鼠与突变型雄鼠杂交,若符合交叉遗传特点即后代表现为雄鼠都是野生型,雌鼠都是突变型,则突变基因在X染色体上;若后代性状与性别无关联,则在常染色体上,B正确;C、野生型(雄)为隐性个体,突变型(雌)为显性个体(基因型为Aa或XAXa),无法判断突变基因位置,C错误;D、由上述分析可知,突变型(雌)×突变型(雄)杂交组合也无法一次判断突变基因位置,D错误。故选B。24.一对正常夫妇,生下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儿子和正常女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致病基因一定位于性染色体上B.父亲不可能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C.正常女儿的卵细胞中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3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1/4【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表现型正常的一对夫妇,生下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儿子和正常女儿,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是不能确定基因的位置。【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该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A错误;
B、如果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父亲是该致病基因携带者,B错误;
C、如果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女儿的卵细胞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4;如果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女儿的卵细胞带该致病基因的概率是2/3×1/2=1/3,C错误;
D、不论该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这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都是1/4,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方法,区分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特点,并结合题干信息准确判断各项。25.为研究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其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组培养皿中只有S型菌落,推测加热不会破坏转化物质的活性B.乙组培养皿中有R型及S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蛋白质C.丙组培养皿中只有R型菌落,推测转化物质是DNAD.该实验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主要遗传物质是DNA【答案】C【解析】【分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将S型菌的DNA、蛋白质和荚膜等物质分离开,与R型菌混合培养,观察S型菌各个成分所起的作用。最后再S型菌的DNA与R型菌混合的培养基中发现了新的S型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详解】甲组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可发现有极少的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因此甲组培养皿中不仅有S型菌落也有R型菌落,A选项错误;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蛋白质酶,故在乙组的转化中已经排除了蛋白质的干扰,应当推测转化物质是DNA,B选项错误;丙组培养皿中加入了DNA酶,DNA被水解后R型菌便不发生转化,故可推测是DNA参与了R型菌的转化,C选项正确;该实验只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无法证明还有其他的物质也可做遗传物质,D选项错误。26.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部分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噬菌体为子代DNA复制提供了模板和逆转录酶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C.由该图分析可知,实验结果可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该实验得到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答案】B【解析】【详解】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DNA复制所需的原料、能量、酶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且该过程不需要逆转录酶,A错误;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外壳与细菌分离,B正确;由该图分析可知,实验结果可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由于含有放射性的DNA进入细菌体内复制,所以沉淀物中应该有放射性,但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特点,只有少部分含有放射性,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分子的复制,要求学生识记噬菌体的结构特点,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步骤和结论,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7.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烟草的遗传物质可被RNA酶水解B.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可逆转录出单链DNA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酸【答案】C【解析】【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其细胞核遗传物质和细胞质遗传物质都是DNA。
3、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详解】A、烟草的遗传物质为DNA,可被DNA酶水解,A错误;B、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B错误;C、HIV病毒的遗传物质为RNA,可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逆转录出单链DNA,C正确;D、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可被水解成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D错误。故选C。28.下列关于DNA分子结构和DNA复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DNA分子的每个脱氧核糖上均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含氮碱基B.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大于1C.DNA分子的双链需要由解旋酶完全解开后才能开始进行DNA复制D.用15N标记的DNA在含l4N的环境中复制4次后,含15N的DNA数与含14N的DNA数之比为1:4【答案】B【解析】【分析】DNA分子中,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形成的磷酸二酯键,但是DNA分子两条链中各有一端只连着一个磷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若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为m,则另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为1/m;DNA复制过程为边解旋边复制,复制特点为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分子中大多数脱氧核糖上连着两个磷酸和一个碱基,但2条链各有一个末端的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和一个碱基,A错误;B、DNA分子一条链中(A+G)/(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例大于1,B正确;C、DNA分子的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C错误;D、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不管复制几次,最终子代DNA都保留亲代DNA的2条母链,故最终有2个子代DNA各含15N一条链,而含有14N的DNA分子为24=16个,含15N的DNA数与含14N的DNA数之比为2/24=1/8,D错误。故选B。29.一个被15N标记的、含5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其中一条链中T+A占40%。若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3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DNA分子的另一条链中T+A占60%B.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400个C.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1200个GD.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含14N的单链占1/8【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干获得信息进行分析:
(1)1个DNA经过3次复制,共产生23=8个DNA分子。
(2)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8个DNA分子中含原链的DNA分子有2个。
(3)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DNA分子中A=T,一条链中T+A占40%,则整个DNA分子中T+A占40%,所以DNA分子中A=T=500×2×40%÷2=200个,则鸟嘌呤G=500-200=300个,复制3次需G的数量=(23-1)×300=2100个,第3次复制需G的数量=22×300=1200个。【详解】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一条链的40%,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另一条链中T+A占另一条链也为40%,A错误;DNA分子片段的一条链中T+A占40%,则T+A也占该DNA分子碱基总数的40%,A=T=20%,该DNA分子中含有A的数目为500×2×20%=200个,B错误;据B中分析可知,G=C=30%,该DNA分子第3次复制时需要消耗500×2×30%×22=1200个G,C正确;经3次复制后,子代DNA中单链共16条,其中含14N的单链有14条,占总数的7/8,D错误。故选C。30.在含有BrdU的培养液中进行DNA复制时,BrdU会取代胸苷掺入到新合成的链中,形成BrdU标记链。当用某种荧光染料对复制后的染色体进行染色,发现含半标记DNA(一条链被标记)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含全标记DNA(两条链均被标记)的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无明亮荧光)。若将一个细胞置于含BrdU的培养液中,培养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进行染色并观察。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1/2的染色体荧光被抑制 B.1/4的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C.全部DNA分子被BrdU标记 D.3/4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答案】D【解析】【分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根据题意分析,复制到第三个细胞周期的中期时,共有4个细胞,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为参照,含半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共有2条,含全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共有6条。【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含半标记DNA的染色单体分别在两个细胞中,故有两个细胞的两条染色单体荧光全被抑制,有两个细胞中的一条染色单体发出明亮荧光,一条染色单体荧光被抑制,故A、B选项正确;一个DNA分子中有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由于DNA为半保留复制,故不含BrdU标记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分别位于两个DNA分子中,新复制得到的脱氧核苷酸链必然含BrdU标记,故所有DNA分子都被BrdU标记,C选项正确;以第一代细胞中的某一条染色体为参照,在第三个细胞周期中期时一共有16条DNA单链,含BrdU标记的有14条,故有的DNA单链被BrdU标记,D选项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是考查学生对DNA单链、DNA分子、染色单体、染色体数这几个概念之间的数量关系能够做到清晰的梳理。在两条DNA单链构成一个DNA分子,一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中期一个染色体上有两条染色单体。31.下图空白处所指物质名称正确的是()A.RNA聚合酶 B.解旋酶 C.DNA聚合酶 D.多肽【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DNA在复制时,以亲代DNA的每一个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详解】A、A为DNA聚合酶,A错误;B、B为RNA聚合酶,B错误;C、C处为翻译过程,不可能有DNA聚合酶,C错误;D、D为翻译的产物,多肽链,D正确。故选D。32.某条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8,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10,如考虑终止密码子,则编码该多肽的基因长度至少是()A.75对碱基 B.78对碱基C.90对碱基 D.93对碱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中条件设氨基酸数为X,2778=110X-18(X-1),X=30,该多肽由30个氨基酸组成,则应为30个密码子再加上终止密码子应为31,编码多肽的基因碱基为31×6=186,93对碱基。D正确,ABC错误。33.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与环境无关D.生物体的性状由基因控制,但也受环境的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
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影响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白化病、豌豆的粒形;
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结构来直接控制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囊性纤维病。
2、表现型=基因型+环境影响。【详解】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该途径属于基因控制性状的间接途径,A正确;
B、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正确;
CD、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C错误;D正确。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要求考生识记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之间的关系,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34.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有()①染色体就是由基因组成的②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③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④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⑥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A.②③⑤ B.③④⑥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⑥【答案】B【解析】【分析】1、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个体的现象。2、孟德尔在杂交豌豆实验中,把子一代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子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叫做隐性性状。3、表现型=基因型+外界环境。4、判断雌雄异体生物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测交,判断雌雄同体的生物是否为纯合子最简便的方法是自交。【详解】①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①错误;②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才是显性性状,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也可能是隐性性状,如aa×aa后代所表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②错误;③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③正确;④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控制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的一对基因,一般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来表示,因此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为相同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④正确;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不一定叫做性状分离,如亲本同时表现出显性和隐性性状时(如Aa×aa),后代也同时出现了显性性状(Aa)和隐性性状(aa),但不叫性状分离,⑤错误;⑥检测某雄兔是否是纯合子,可以用测交的方法,⑥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故选B。35.下图表示某细胞内发生的一系列生理过程,X表示某种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有T-A、A-U、U-A、C-G、G-CB.酶X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往左C.图示生理过程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不同种类的肽链D.图中双链DNA一般不是真核细胞中的核DNA【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每个mRNA携带由遗传密码编码的蛋白质合成信息即三联体。翻译的场所位于核糖体,原核生物可以边转录边翻译,如图所示。【详解】A、图示生理过程中有转录和翻译,碱基配对方式有T-A、A-U、U-A、C-G、G-C,A正确;B、酶X为RNA聚合酶,右边的RNA链已合成好,左边还在合成,因此酶X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往左,B正确;C、图中多个核糖体连接在mRNA上,模板链(mRNA)相同,能在短时间内合成大量相同种类的肽链,C错误;D、真核细胞中的核DNA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加工完成后出细胞核,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翻译,不能同时进行,D正确。故选C。36.下列关于生物科学研究方法和相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假说一演绎法:探究基因分离定律和探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C.差速离心法: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分离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D.同位素标记法: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答案】C【解析】【分析】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详解】A、孟德尔用假说一演绎法探究基因分离定律,摩尔根用假说一演绎法探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B、模型构建法: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均为物理模型的构建,B正确;C、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而证明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采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C错误;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和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实验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正确。故选C。【点睛】归纳总结相应的生物研究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7.科学家把等量的小白鼠败血症病毒(一种RNA病毒)颗粒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其中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一段时间后,甲试管中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试管中可以检测到子代病毒B.该病毒颗粒中不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C.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RNA酶D.加入RNA酶,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分为DNA病毒、RNA病毒和朊病毒(蛋白质)。RNA病毒的成分为RNA和蛋白质,遗传物质为RNA。RNA病毒有自我复制和逆转录两种复制方式。逆转录方式是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即RNA指导下的DNA合成。甲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甲试管中发生了逆转录。乙试管中含有带放射性标记的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乙试管中不能检测到含有放射性的核酸,说明乙试管不能合成核酸。两试管对比也可以说明该病毒是逆转录病毒,而不是自我复制型病毒。【详解】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甲试管中只有带放射性标记的脱氧核糖核苷三磷酸缓冲溶液,发生了逆转录,不能合成RNA和蛋白质,不能检测到子代病毒,A错误;B、甲试管检测到核酸,说明该病毒能合成DNA,所以该病毒颗粒中含有与DNA合成有关的酶,B错误;C、该病毒是逆转录型的RNA病毒,乙试管中无放射性核酸的合成是因为缺少脱氧核苷酸的原料,C错误;D、加入RNA酶,可以降解RNA(逆转录的模板),因此甲试管中放射性核酸明显减少,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为结合一定的基础知识点进行分析的试题,应注意提高逻辑分析能力。38.埃博拉病毒(EBV)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其蛋白质外壳内包裹有RNA依赖性RNA聚合酶。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在细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出芽方式释放,如图所示。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①、②需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B.RNA依赖性RNA聚合酶是在埃博拉病毒内合成的C.+RNA为mRNA,能指导EBV蛋白质的合成D.过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与过程②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基因的表达,考查对基因表达过程的理解。图中过程①、②为RNA的复制过程,③为翻译过程。【详解】RNA复制过程需要RNA依赖性RNA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A项正确;RNA依赖性RNA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病毒没有核糖体,B项错误;据图可知,+RNA可直接指导EBV蛋白质的合成,C项正确;-RNA和+RNA之间存在碱基互补配对关系,过程①所需的嘌呤比例与过程②所需的嘧啶比例相同,D项正确。39.下列有关图示生理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三个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也有氢键的形成B.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神经细胞核内进行C.图乙表示翻译,通过多个核糖体的工作,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D.图甲表示DNA的复制,通过增加复制起始点,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大量的DNA【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甲中进行多起点复制,表示DNA复制;图乙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表示翻译过程;图丙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表示转录过程。【详解】A、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均存在碱基互补配对,DNA复制过程中的解旋和子链的形成,翻译过程中的tRNA和mRNA的结合和脱离,转录过程中的解旋和mRNA的形成过程中均存在氢键的破坏和氢键的形成,A正确;B、神经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其细胞核中只能进行转录,不能进行DNA复制,而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B正确;C、图乙表示翻译,通过多个核糖体的工作,细胞可在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C正确;D、图甲表示DNA的复制,通过增加复制起始点,缩短DNA复制的时间,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