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国学典故解析与运用主题5献身与取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题5:献身与取义

1.众人国士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

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

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

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

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土报

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

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

【译文】

赵襄子应当出门了,豫让便埋伏在赵襄子将会经过的桥下。襄子来到桥边,马突然受惊,

襄子说:“此人必是豫让。”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襄子便数落豫让说:“你不是曾

经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过事吗?智伯把他们全灭了,而你不为他们报仇,反而投奔到智伯

门下效命办事。现在智伯也已经死了,你为什么独独这样执着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

在范氏、中行氏门下做事,范氏、中行氏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

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士看待,我因此也要像国士那样报答他。”襄子长叹一声,流着

泪说道:“唉,豫让啊豫让!你为智伯尽忠,声名已经成就了;而我赦免你,也已经够了。

你还是为自己想想吧,我不再放过你了!”襄子派兵围住豫让。

【材料点读】

豫让是春秋晋国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晋国赵氏联合韩氏、魏氏在晋阳打败智氏,

智氏宗主智伯瑶被杀,头颅被赵襄子做成酒器使用。豫让为报答智伯瑶的知遇之恩,伏桥如

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最后自刎而死,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的千古绝唱。“国

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豫让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人间道义,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侠士的精

神追求,他们以横贯日月的浩然正气,升华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使“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的人生信条显得格外猥琐和卑微。

【适用话题】知遇之恩浩然正气精神追求

【速用片段】

古人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执政党,把人民放在什么位置,怎样处理与人

民的关系,是事关执政基础的大问题,成语“众人国士”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豫让曾事范

氏和中行氏两家,他们把他当一般人看待,他就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而智伯瑶则把他当

国士看待,智伯瑶被杀,为报答他的知遇之恩,豫让伏桥如厕、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赵襄子,

直至献出生命。“女为悦己者容,士为知己者死。”做人民的“知己”,想人民所想,急人

民所急,视人民为“国士”,尊重人民,依靠人民,而不是将人们视为“众人”,甚至“草

芥”,对人民颐指气使,这样的执政党就会得到人民由衷的拥戴。

2.易水送别

【出处】《史记•刺客列传》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

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

还!”复为羽声慷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译文】

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饯行以后,

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苍凉凄婉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

又上前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

们怒目圆睁,头发都向上顶着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材料点拨】

近代杰出诗人臧克家曾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荆轲就是一个永远活着的爱国志士。对于荆轲的评价,历来见仁见智,朱熹认为“轲匹夫之

勇,其事无足言”,左思称颂他“虽无壮士节,与世亦殊伦”,陶潜说他“其人虽已没,千

载有余情”……荆轲虽然不懂以一人之力难以挽狂澜于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统一是历史

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他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不避艰险的精神和气概却是不可否定的。

(适用话题】爱国情怀牺牲精神侠肝义胆

【速用片段】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人有精神,别人就不会以蔑视的目光注视你,就不会以一种飘忽的眼神对待你。即使你

穿着一般,即使你干着粗重的体力活,即使你气喘吁吁汗流狭背,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刺

客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以暴制暴的恐怖举动为现代文明所不齿,但是荆轲千百年来却一直受

到国人的敬重,人们敬重的不是刺杀行为本身,而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慷慨赴死的侠肝义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是荆轲却能在国家陷入危难之际,以壮士

的身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成为民族传统里大写的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哪怕你是小

人物,有一点精神,你就是大写的人。

3.不食周粟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

(武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日:“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

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译文】

武王率军东进去征伐商纣。伯夷、叔齐拉住武王的马而劝阻道:“父亲死了却不安葬,

大动干戈去打仗,这难道是孝的行为吗?身为臣子,却要去杀害国君,这难道可以算作仁德

吗?”武王身边的侍从准备杀掉他们,姜太公说:“他们是义士啊!”扶着他们离开了。武

王平定了商纣之乱,天下都归附了周朝,而伯夷、叔齐却认为这是很可耻的事,坚守对殷商

的忠义,不肯再吃周朝的粮食,隐居在首阳山中,靠着采食薇菜充饥。到了由于饥饿而将死

的时候,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登上那西山啊,采那些薇菜呀!用暴力来取代暴力,不知

道这是错误的。神农、虞舜和夏禹,授政仁人相禅让,圣人倏忽辞世去,我辈今日向何方?

啊,我要去死了啊!命运如此地衰薄!”于是饿死在首阳山中。

【材料点拨】

伯夷、叔齐兄弟二人互让君位留下历史佳话,世代传颂,而不食周粟却遭到现代人的质

疑,认为那是逆历史潮流而动,自绝于人民•其实,与其说是他们自觉与人民,不如说他们

执着于自己的社会理想。伯夷、叔齐反对“以暴易暴”,向往原始社会末期的“禅让制”,

他们“不食周粟”,是对禅让制不能在中国实行的失望,是对暴力革命取得胜利的绝望。只

不过伯夷、叔齐可以互让君位,他们要求社会退回到原始社会的禅让制,或者一步踏进现代

社会的民主选举制,到底是空想。

【适用话题】社会理想人格魅力历史正义

【速用片段】

罗曼罗兰说:“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没有信仰的人生是无为的人生。

伯夷、叔齐向往“禅让制”,反对“以暴易暴”,反对周武王的暴力革命,结果不食周粟而

死。他们的故事之所以载入史册,代代相传,就在于他们有着坚定不移的信仰,宁可饿死,

决不易帜。尽管今天我们可以也需要对他们的信仰进行科学的分析,但是却不能否认他们执

着于信仰的行为本身。是的,信仰不是痴迷,不是通往地狱的魔灯,而是引导人类走向光明

和文明的火炬;但是,人必须有信仰,有信仰才能有目标,才能有动力,才能永远年轻。

4.石奢纵父

【出处】《史记•循吏列传》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

罪,非忠也。臣罪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

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

令,自刎而死。

【译文】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

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发现犯人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

来便把自己囚禁起来。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我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

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被判死罪。”昭王说:“你追

捕凶犯而没抓获,论罪不该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的父亲,

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则是为臣

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昭王的命令,自杀而死。

【材料点拨】

石奢之死,与其说是死于完美人格的追求,不如说是死于伦理道德的困境和冲突。孔子

主张“为尊者隐”,“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不放走父亲就是“不孝”,而自己又是国家

官员,不执行法律就是“不忠”。虽有国王的赦免,但是对于有着完美人格追求自觉的石奢

来说,仍然自己愧对国家,愧对君主,于是只得自杀。所以,与其说石奢是古代司法官员的

典范,为了维护法律而舍弃生命,不如说他是自觉追求完美人格的典型,当他发现自己的道

德缺失,便已死谢罪。

【适用话题】学无止境锲而不舍虚心求学

【速用片段】

女儿举报父亲,贪官被查落马,看着这样的消息,,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贪官落马

大快人心,可是如何评价女儿的举动却成了难题。正像《史记•循吏列传》里石奢纵父的故

事所表达的那样,不放走犯罪的父亲,那是不孝,不逮捕犯罪的父亲,那是不忠。犯罪是一

种普遍的社会现象,而每一个犯罪者身后都有一个长长的亲人队伍,对于这些亲人来说,纵

容、包庇,千方百计对抗有关部门的查处,以便逃脱制裁,这并不理智;挺身而出,主动举

报,大义灭亲,违背伦理,同样是极端的做法。其实,除此而外,还有一种两全其美的做法,

就是在犯罪之前常敲警钟,犯罪之后劝其自首,争取宽大处理。

5.释之执法

【出处】《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

问,曰:“县人来,闻睥,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

尉奏当,一人犯碑,当罚金。文帝怒日:“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

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

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

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译文】

不久,皇帝出巡经过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为皇帝驾车的马受了惊。于是

皇上命令侍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乡下人,

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

桥下出来,一下子看见了皇帝的车队,马上就跑起来。”然后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

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惊了我的马,我的马幸

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说不定就把我摔伤了,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

“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却要再加重处罚,这样法律

就不能取信于民。并且如果当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把这个人交给

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岂

不会手足无措?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材料点拨】

在封建社会,专制君主日益强化,又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当政者自觉守法和

严格执法,执法者的个人品质对法律能否真正得到执行就显得特别重要。张释之执法如山的

胆略和才智,使百姓在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亲切感,既被美誉为中国理想循吏典范,

为后世效仿,又成为庶民拥戴,官吏并尊的偶像。他以维护国家利益和法律尊严为目的,敢

于善于勇于给统治者进谏的大无畏精神和法律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

影响,在当今中国加强法制建设、构建和谐社会,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适用话题】实事求是人格独立执法公平

【速用片段】

公平执法就是要赏罚分明,奖惩有度。贯彻公平执法的理念,不仅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

也要有刚直不阿的司法人员。西汉张释之官至廷尉,有民误惊文帝舆马,文帝命张释之处理,

张释之依律令处以罚金,文帝嫌处罚过轻。张释之据理力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

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不因为皇上的不满而改变判罚,唯理唯法而不唯上,

在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今天,我们特别需要张释之这样秉公执法的官员。近年来,

司法部门纠正了不少冤假错案,之所以产生这些冤假错案,除了司法水平和能力不足,一个

重要原因就是执法人员缺少人格独立,唯上唯情不唯法。

6.范滂别母

【出处】《后汉书•党锢列传》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范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

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日:“天

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

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

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

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

【译文】

建宁二年,朝廷就大范围地诛杀党人。诏令下达,紧急逮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来到县

里,抱着诏书,关闭传舍的房门,趴在床上哭泣。范滂听到后,说:“这一定是因为我!”

于是自己立即到监狱里去。县令郭揖大惊失色,自解官印,要拉着范滂一起逃亡。郭揖说:

“天下这么大,你怎么在这里呢?”范滂说:“我死了,这祸也就过去了,怎么敢因为我的

罪而牵累您,又让自己的老母亲流离失所呢?”他的母亲来和他告别,范滂对母亲说:“仲

博对您孝敬,足以供养您,我到黄泉去,这样死得其所。只是希望您割弃不能忍受的情,不

要悲伤。”母亲说:“你现在能与李膺、杜密齐名,死了又有什么遗憾?已经有了美好的声

名,又希望求得长寿,能同时得到吗?”范滂跪着接受母亲的教导,拜了两次就辞别了。

【材料点拨】

因被陷“钩党”之罪而被下诏缉捕,为不连累他人主动投案,自愿赴死。古代读书人讲

究“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普通百姓也懂得“趋吉避凶”,像范滂这种自愿赴死的人,在

某些世人眼里或许不明智的,但范滂别母,给天下人和中华文化史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后

人在评论范滂的义举时,称其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壮矣哉。

已有辔澄清的范滂,又有勉儿就义之滂母,范滂如此从容,范母如此胸襟,虽历万年,而依

然名垂青史,万古流芳!

【适用话题】舍身取义精神传承人格力量

【速用片段】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杀

身成仁,舍身取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数千年的历史上视死如归、取义成仁的英雄人

物不胜枚举。东汉名士范滂面对“钩党”之捕,挺身而出,自愿赴死,而此刻他的母亲在一

旁安慰道:“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正如古人

评说,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顾,子伏其死而母欢其义,壮矣哉!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到“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从古圣先贤到共产党人,舍身取

义,从容赴死,前赴后继,一脉相承。

7.巨伯护友

【出处】《世说新语•德行》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

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

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

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匈奴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

要死了,你赶快离开吧!"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败坏道义而苟

且偷生,难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为吗?”匈奴兵到了之后,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

座城都空了,你是什么人,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不忍心

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保全朋友的性命。”匈奴人听了,互相说:“我们这些没有道

义的人,却侵入了这有道义的国家。”于是就把军队撤回去,全城人都因此获救。

【材料点拨】

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保护他的病友,是因为他们的友谊建立在道义基础上,这样的

友谊,才是君子之交。荀巨伯的义举不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个国家!

这则故事除了让我们见证到患难见真情的可贵外,更让我们学习到读书人笃行真理的精神。

坚守信义、大义凛然、对友忠诚、舍生取义、把情意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这样的人是我们去

尊敬和学习。

【适用话题】友情患难与共道义的力量

【速用片段】

卜伽丘说过,在快乐时.,朋友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荀巨伯去看望

病中的朋友,恰逢匈奴来犯,全城人逃避一空,荀巨伯不忍心丢下朋友,独自逃走,一直守

候在朋友身边。匈奴人得知原委,深受感动,于是主动撤军。患难时刻见真情,把情意看得

比生命还重要,荀巨伯这样的朋友才是真朋友。朋友在你开心时为你高兴,在你悲伤时给你

安慰,在你彷徨时给你信心。真正的友情不依靠事业、祸福和身份,不依靠经历、地位和处

境,它在本质上拒绝功利,拒绝归属,拒绝契约。它是独立人格之间的互相呼应和确认,它

使人们独而不孤,互相解读自己存在的意义。

8.魏征直谏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十二》

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

玄龄等,曰:“君但知南牙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等拜谢。魏征进曰:“臣

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

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

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