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_第1页
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_第2页
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_第3页
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_第4页
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5月29日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情况研究报告文档仅供参考外籍劳工在台适应之研究--以台中市、彰化县为例ForeignLaborers’AdaptationstoTaiwan:focusonregionsofTaichungCityandChanghuaCounty洪淑媚、林瑞麟、施文彬、刘琼森应用外语系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含语文能力的适应、人格特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台中市、彰化县769名之外籍劳工为研究对象。在取得问卷数据后,即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t考验、单因子变异数分析(one-wayANOVA)及Scheffe事后考验法、皮尔森积差相关等统计方法分析资料。并根据研究结果提供可行之建议,以作为政府单位改进劳工政策、中介公司、雇主、外籍劳工等解决、辅导外劳问题及未来研究者之参考。兹将本研究结果归纳如下:一、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最良好的是「生活适应」、次为「工作适应」、「人格特质」、「语文能力的适应」、「人际互动适应」,而适应最不良的是「休闲适应」。二、外籍劳工会因宗教信仰的有无,而影响其在台的适应。三、在台湾的外籍劳工,过去有出国经验者比无出国经验者显著地适应良好。四、除了「人际互动适应」外,在其它各因素方面,非法外劳均较合法外劳适应良好。五、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国籍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六、外籍劳工会因年龄不同,而影响其在台的适应。七、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八、外籍劳工会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影响其在台的适应。九、过去出国次数愈多的外籍劳工在台湾会有较佳的适应能力。十、在台停留3年以上的外籍劳工较停留未达3年者有较佳的适应。十一、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每月薪资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十二、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使用母语不同而有显著的差异存在。关键词:外籍劳工、适应、人格特质、非法外劳、合法外劳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investigatetheforeignlaborers’adaptationstolanguageproficiency,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life,work,relationships,andleisure.Aquestionnaireaboutadaptationwasgivento769foreignlaborersofTaichungCityandChanghuaCounty.Aftertheparticipants’resultsfromtheinvestigationwerecollected,thedatawereanalyzedusingdescriptivestatistics,t-test,one-wayANOVA,ScheffePostHocTests,Pearson’sproduct-momentcorrelations.Finally,suggestionsandrecommendationsweremadeaccordingtotheconclusionstoprovidefeasiblesolutions,whichmaybereferenceforthegovernmenttoimprovethelaborpoliciesandprovidecounselingforthebrokersofforeignlabors,employers,foreignlaborsandtheresearchersinthefutureTheresultswereasfollows:1.Accordingtotheresults,foreignlaborersinTaiwanadaptedbesttolife,thenwork,thethirdwas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s,thefourthwaslanguageproficiency,followedbyrelationships,andtheworstwastheirabilitytoadapttotheleisureenvironmentinTaiwan.2.TheadaptationofforeignlaborersinTaiwanwereaffectedbytheirreligions.3.InTaiwan,foreignlaborerswithexperienceworkingabroadinthepast,wereconspicuouslybetterthantheoneswithoutexperience.4.Exceptforthefactorof”relationaladaptation”,illegallaborersarebetterthanthelegalonesinallotherfactors.5.TheadaptationofforeignlaborersinTaiwan,differsgreatlybynationality.6.TheadaptationofforeignlaborersinTaiwanwereaffectedbytheirage.7.TheadaptationofforeignlaborersinTaiwan,differsgreatlybythelevelofeducation.8.DifferentreligionsaffectedtheadaptationofforeignlaborersinTaiwan.9.ForeignlaborerswhohavemoreoverseasexperiencebetteradapttoTaiwan.10.TheforeignlaborerswhostayinTaiwanmorethanthreeyears,hadbetteradaptationthanthosewhohavebeenhereunderthreeyears.11.TheadaptationofforeignlaborersinTaiwan,differsgreatlybysalary.12.TheadaptationofforeignlaborersinTaiwan,differsgreatlybynativelanguage.Keywords:Foreignlaborers,adaptation,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illegalforeignlaborers,andlegalforeignlaborers.前言中国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为配合推动国家十四项重要建设工程、六年国家建设计划,及考量国内劳工来源之不足,于民国七十八年首度开放外籍劳工进入台湾就业市场,引进之外籍劳工来源国家有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及马来西亚等四国。又于民国八十一年五月八日公布施行「就业服务法」,作为外籍劳工聘雇及引进之法源基础。后基于国内产业迅速发展及大量之劳力需求,于民国八十八年十一月,开放越南籍劳工之引进;又为因应政府推动与蒙古经贸暨友好关系,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复于九十三年一月开放引进蒙古籍劳工,迄今中国开放引进之外劳输出国计有六个国家。当前政府对于国内所引进之外籍劳工采取限业、限量及补充之原则,可申请聘用外籍劳工之行业共分为五大类:一、重大工程建设;二、制造业重大投资案;三、家庭帮佣;四、监护工;五、外籍船员。而根据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统计资料(行政院劳工委员会,),截至九十六年十月底止,中国外籍劳工总人口数为356,510人,以国籍别分:印度尼西亚籍有112,094人;马来西亚籍11人;菲律宾籍86,546人;泰国籍88,370人;越南籍69,464人;蒙古籍25人。而截至九十六年十月底止在台行方不明之外籍劳工(逃逸外劳)为23,610人,其中印度尼西亚籍占7,257人;马来西亚籍1人;菲律宾籍2,998人;泰国籍1,832人;越南籍11,518人;蒙古籍4人,行方不明外劳占总外劳人数约6.6%;另依据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统计(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统计数据库,),自民国九十五年一月一日起至九十六年十月底止,外籍劳工在台犯罪总数为426件474人,其中窃盗案件230件252人;暴力犯罪15件16人;其它犯罪181件206人。在此等统计资料当中,行方不明比率以越南籍外劳为最多,约占50%,而犯罪比率则以泰国籍劳工为最高,约占46%,且行方不明比率及犯罪率有逐年提升之趋势。为了解外籍劳工在台的职场伦理状况及行方不明与犯罪的外劳是否与其适应有关,这是本研究的动机之一。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环境不佳,产业限缩等因素,企业主在资金考量下,逐渐以价格较为低廉的外籍劳工来取代本土劳工,此举不但压缩了本土劳工的就业市场,还造成了新一波的移民社会结构问题。复由于外籍劳工从事的工作类别多属于危险的(Dangerous)、卑微的(Demeaning)、低技术的(Deskilled)三D行业(朱蓓蕾,),而中国政府对于这些从事三D行业之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问题并未加以重视,且未成立专属机构对外籍劳工在台所衍生之状况及问题进行妥适之辅导,更未以人权角度的考量而积极提出外籍劳工在台生活照护等相关政策及配套措施,仅以控制手段作为外籍劳工之管理方式,导致外籍劳工会有适应上的问题而影响其工作表现、工作绩效与工作满意度,适应不良者即会衍生逃逸、怠工乃至于犯罪等社会问题;因此,探讨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状况,发现问题,进而提供可行之建议,以作为政府单位改进劳工政策、中介公司、雇主…等解决、辅导外劳问题之参考,是本研究的最大动机。文献探讨一、外籍劳工在台适应的内涵与相关理论(一)适应的意涵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适应」是个人感觉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程度(Berry,1976,转引自康亚佩,),Black(1998转引自康亚佩,)认为「适应」是「面对新环境时个人在各方面心理达一定程度的舒适」,心理学家Piaget认为,适应是指个体在世界中,不断的对应外在的复杂环境,进行同化与调适。外籍劳工来台面对陌生的环境,因受文化相异、语言不通与习惯不同等因素影响,害怕触犯禁忌或行为不当而产生焦虑、敏感或心理不适等症状。此种症状称之为「文化冲击」,而调适此种文化冲击的过程称为「跨文化适应」(杨明仁等,1996)。而Black&Gregerson(1991,转引自康亚佩,)则将「跨文化适应」定义为「对外国文化在各方面心理的舒适程度」,Black&Stephen(1989,转引自康亚佩,)建议适应至少包含工作的适应、与当地人互动的适应及一般环境的适应等三种构面,而顾凤姿(1993)对海外适应的定义,指出海外适应是指海外派遣人员对海外派驻国所主观感受到的生理满足程度,工作胜任程度与对异国文化价值的感觉程度,其并认为海外适应应以生活满意程度或幸福感来加以衡量,应包含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与文化适应等三个构面。。(二)过去出国经验与适应许多研究支持过去出国经验有助于跨文化工作适应,Black(1988)、Church(1982)、Parker&McEvoy(1993)等认为,过去的出国经验实会减少对不同文化的震憾,且较快适应不同的文化(转引自康亚佩,)。Parker与McEvoy(1993,转引自康亚佩,)针对跨文化适应研究,其研究结果显示跨国工作者在过去的跨国经验中与一般生活适应有关。另国内研究显示,外籍劳工并非如一般所认为的低学历和缺乏相关工作经验,她们多数具备相当之教育程度、工作技能与经验(邱显正,1994),又据Brett(1980)与Nicholson(1984)之研究认为,过去的国际工作经验可促进适应(转引自康亚佩,),根据以上学者之研究,外籍劳工过去之国际经验,对于其来台后之适应具有正面且显著的影响。(三)语文能力与适应双语能力是现今国内外企业甄选员工的基本要求,多语的人才能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工作机会。蔡明田、余明助(1998)在「台湾地区外籍劳工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研究中即证实中文语文能力对工作适应与生活适应上均有显著的影响,她们的研究指出,外劳中文能力愈佳者适应能力愈好,而使用英文之外劳对工作适应能力亦较其它语系者佳,此研究并认为大部分菲律宾籍劳工因会使用英语与国人进行简单的英文沟通,故菲劳在工作和生活适应上均较其它国之外劳为佳,而黄世雄(1994)的研究发现,同国籍的菲劳,会使用英文的菲劳较不会英文者适应能力佳。语言为人类沟通之桥梁,亦为外籍劳工来台后人际互动之重要工具,若外籍劳工具备基本语言沟通能力,预期能促进来台之适应,亦能增进来台后之心理舒适度,且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及人际互动适应上有正面且显著的影响。(四)人格特质与适应Guilford(1978)认为人格特质是个人得以与她人相异的一种持久、特殊的特质(转引自刘美蓉,);David(1989)则认为人格是指能够正确区别个人与她人之间,所有共同性与差异性的一套特质与标准(转引自许哲昌,),而在跨文化的海外适应之中,较常为学者引用的为1995年Lysgaard所提出之U型适应理论,其以跨文化工作人员之个人整体适应程度为衡量基础,并以时间之长短来观察适应之状况,Black&Mendenhall(1991,转引自许哲昌,)将其分为蜜月期、幻灭期或文化冲击期、适应期及熟悉期等四阶段。图2-1U型适应理论图,资料来源:许哲昌()而据张琦德(1996)认为影响适应的因素包括人格特质、条件、工作角色…。故人格特质将直接影响适应的程度,而适应程度将影响各阶段时间的长短。另据曾蓝慧()在其「在台外籍劳工人格特质与海外适应关系之研究」结果显示:外籍劳工人格特质越专心一致者,倾向与她人建立良好关系与主动活跃者,以及年纪越长者,对于来台其工作职务与工作绩效要求的适应程度将会越高,也较会熟悉台湾使用之语言以及文化风俗民情,亦容易与台湾当地居民相处,对于来台工作之海外适应(工作适应、生活适应、互动适应)较容易。综合上述之研究,外籍劳工之人格特质将会影响来台后之适应问题。(五)生活适应理论生活适应主要可分为个人适应与社会适应两方面。其个人方面包括个体、身体、心理情绪及行为的适应,社会方面则包括所有与个体有互动相关的情境(蓝采风,1982)。而据王立文(1995)的「在台菲籍女性劳工之工作满意与海外适应」研究结果,菲籍女性劳工的工作满意与海外适应呈显著正相关,与台籍同仁相处感觉愈满意之菲籍劳工,其生活适应及文化适应亦较佳。故此,生活适应与否将关系其工作之满意度。庄明芳()在其「在台外籍帮佣海外适应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之研究」,认为对认同工作重要性变项有显著影响的海外适应变项是工作适应、环境适应与生活适应三项,其中以生活适应影响最大,故此,外籍劳工来台后对生活适应与否,预期将会影响在台之工作表现。(六)工作适应理论工作适应理论在不同学派中发展出不同的观点,以心理学为主的学派有心理分析学派、人本论学派、社会学习论学派、认知论学派等不同的观点(赖瑞涵,),而以工作发展为主的学派有Williamson的特质因素论、Holland的类型论、Roe的需要论、Super的生涯发展理论,以及明尼苏达及Hershenson的工作适应理论等(邱永祥,)。本研究仅就明尼苏达及Hershenson的工作适应理论提出探讨。1.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由Dawis&Lofquist于1984年所提出,渠等认为个人与环境的互动要达成协调一致性,必须整合个体的工作性格和工作环境的相互和谐关系,当个人进入工作环境时,她的行为会导向迎合工作环境的要求,相正确,工作环境也必须给予适当的回馈,诸如薪资、福利、地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空间……等报偿(黄梓松,),而当彼此都相互达到满足的最基本要求的互动过程即可称为「工作适应」,为解释这种一致性而发展出内在满足与外在满意的理论概念(邱永祥,)。明尼苏达工作适应理论主张认为:工作适应可用工作满意及工作持久来测量(黄梓松,),相对预期工作适应亦将影响工作满意及组织承诺。2.Hershenson工作适应理论Hershenson在1981年时提出的工作适应理论,以个体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为主轴,同时提出影响个体发展的三个因素,分别为工作人格、工作能力和工作目标,所谓「工作适应」就是这三个影响因素与环境互动呈现平衡的状况(黄梓松,),而工作适应必须达成以下三项因素的平衡:第一为工作表现(taskperformance),第二为工作角色和行为(workroleandbehavior),第三为工作满意度(worksatisfaction)及个人从工作中获得满意的程度,这三个因素是工作适应的外在表现,也是预测工作适应的一个指标(林莹之,)。庄明芳()在其「在台外籍帮佣海外适应与工作投入的关系之研究」显示,对工作投入变项有达到显著影响的海外适应变项有工作适应、环境适应、生活适应与安全适应,其中以工作适应影响最大,综合上述工作适应理论,预期外籍劳工之工作适应将影响其在台之工作表现、工作满意度及对组织之承诺。(七)人际互动适应人际互动适应,意即与不同文化的人相处之适应,如社会化、在工作中和工作外时与当地国家人民沟通的适应(Parker&McEvoy,1993,转引自康亚佩,),而Black和Gregersen(1991)在对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海外派遣人员做跨文化适应的实证研究中,将适应的前因分为预先、在地二部份讨论。其在地适应部分,个人与当地人的互动与工作、互动适应为正相关,而个人与本国籍者的互动仅与工作适应为正向关系。然而语言为人与人沟通之基础与桥梁,若员工沟通的语言非本国之母语,则语言乃为适应不良之因素(BlackJ.S,Gregersen,H.B.转引自康亚佩,),故外籍劳工之语言能力会影响其在台互动适应之主要因素。据康亚佩()研究显示,外籍劳工若能对中文、台语、客家语或其它本地语言有所了解,将在言语表示、信息获取上更为直接与有效率,并有利于和本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其次,在人际互动方面,外向性格者较具社交能力的人格特质,故其互动适应较高,亦将有助于外籍劳工在工作、人际互动或生活上相关的适应问题,并归纳结果显示,个人的需求、赋予事物的价值、期望、知觉、工作适应、互动适应与文化适应等会影响工作满足。国内外学者对于外籍劳工或跨文化适应研究均未对人际互动适应项目有所著墨,但综合以上已知文献,本研究预期外籍劳工在台的人际互动适应将影响其在台之适应、工作之满意度与对组织的承诺。(八)休闲适应辛纯靓()在其「外籍劳工休闲与生活满意度之研究」,认为菲劳及泰劳的在台休闲与在台休闲满意有正向显著关系,在台休闲满意与在台生活满意也为正向显著关系,显示在台休闲透过休闲满意而影响生活满意。而阮纯佳(1996)的「外籍劳工休闲动机、态度、行为及活动推展状况之研究」结果显示,外籍劳工最喜欢且经常参与的活动为在住处休息、阅读菲(泰)文报纸、杂志等低消费活动。而外籍劳工最希望政府及事业单位未来提供的休闲活动类型为「体育性」、「知识性」及「特殊庆典活动」。当前国内学者多将外籍劳工之休闲适应视为生活适应之一部分,而未将休闲适应部分独立出来加以探讨,衡量外籍劳工在台所从事之工作类别多属于危险的(Dangerous)、卑微的(Demeaning)、低技术的(Deskilled)三D行业(朱蓓蕾,),适度的休闲活动乃外籍劳工在台调适工作压力之方法,本研究认为有将之独立进行施测之必要,并预期外籍劳工在台休闲适应与否,将对其在台之适应、工作满意暨对组织承诺造成影响。二、背景变项与适应本研究之背景变项包含性别、年龄、国籍、教育程度、语文能力、信仰、婚姻状况、子女数、来台期间等项目,但人口学变项与外籍劳工在工作适应中的影响,一直有不同的结论出现,显示有不同之异质性(黄梓松,),现分别加以探讨如下:(一)性别:在康亚佩()实证研究中发现,男性的总体适应力较女性佳,但女性在情绪适应、人际沟通及与当地人互动方面表现比男性佳。黄世雄(1994)的研究则发现外籍劳工性别对生活适应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女性菲律宾籍劳工生活适应较男性为佳。而许博渊()的研究显示,高科技产业女性外籍劳工较男性外籍劳工有较佳之生产力与工作态度。惟蔡明田等(1998)的研究持相反结果,显示男性外籍劳工在生活适应程度较女性外籍劳工为高。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二)年龄:黄世雄(1994)研究发现20至29岁之菲籍劳工较20岁以下者生活适应为佳。而黄梓松()的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和适应期之长短有显著相关,年纪愈轻适应期需愈长。惟康亚佩()的研究结果指出年龄与适应程度无关。(三)国籍:黄世雄(1994)认为国籍是影响外籍劳工生活适应的主要因素之一。蔡明田等(1998)认为菲律宾籍劳工在生活适应上较泰籍劳工为佳。惟黄梓松()认为不同国籍的适应情形差异不大,但菲律宾籍看护工的适应较佳,越南籍看护工的适应较差。(四)教育程度:黄世雄(1994)发现教育年数对外籍劳工之生活适应具有显著影响,在不同国籍比较,以教育年数较长的菲籍劳工适应为佳。黄梓松()的研究显示,受教育达以上者和7-9年者的满意度较高。林宜宏(1996)则发现,专科程度以上之外籍劳工适应程度最好。然亦有学者如赖瑞涵()、杨明仁等(1999),蔡明田及余明助(1998)等认为外劳教育程度和工作适应无明显差距。(五)语文能力:黄世雄(1994)的研究发现,同国籍之菲籍劳工,会使用英文者较不会英文者的适应力佳。而在其它研究者如蔡明田及余明助(1998)、林宜宏(1996)、康亚佩()、谭华德()等研究结果显示,语言障碍系影响外籍劳工适应程度之最主要因素,外籍劳工之中文能力和工作适应间有显著的相关,中文能力愈佳者适应能力愈好,而使用英文之外籍劳工对适应能力亦较其它语系为佳。然在黄梓松()则指出中文能力愈好者对现状愈不满意,但中文程度普通者比不太会中文者适应力佳。(六)信仰:杨明仁(1999)研究发现,外籍劳工的宗教信仰参与、社会接纳、生活习惯对其在台适应有显著之相关。(七)婚姻状况:杨明仁(1999)指出婚姻状况与其工作状况呈显著相关。康亚佩()、黄梓松()的研究结果皆显示已婚者在台适应较佳,黄世雄(1994)研究指出已婚之泰国籍劳工其生活适应较未婚者显著为佳。然蔡明田等(1998)则指出婚姻状况与配偶是否来台,对工作适应无显著之相关性。(八)子女数:根据黄世雄(1994)、蔡明田等(1998)、康亚佩()、黄梓松()等研究显示,子女数与适应之程度无显著之影响。(九)来台工作期间:黄世雄(1994)、蔡明田与余明助(1998)的研究指出外籍劳工来台工作期间愈久对工作愈不满意,来台工作年资与工作适应间有显著的相关。黄世雄(1994)在其研究中亦显示,来台1至2年之泰籍劳工,其生活适应比1年以下之泰籍劳工为佳。黄梓松()则指出外籍劳工来台工作因受期间限制影响,来台期间未满1年者对工作满意程度较低,甚至有提早回国之打算,1到2年间适应明显优于1年以下和2到3年者,至于来台2到3年者可能因其将结束工作离台心情较不愉快。三、国内有关外籍劳工适应之实证研究自政府开放引进外籍劳工以来,国内即有许多学者针对外籍劳工引进所产生之社会、法令、管理等相关议题进行研究,亦有许多学者针对外劳在台适应问题提出探讨,其中蔡宏进(1991)、蔡明田等(1998)、康亚佩()、谭华德()、徐帼美()等对外籍劳工在台适应问题着墨较深,亦为本研究主要之参考文献,兹将近几年来与本研究主题相关之国内实证研究文献整理如表2-1。表2-1国内有关外籍劳工适应问题之实证研究编号研究者/年篇名内容概要结论出处1蔡宏进1991中国外籍劳工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及其因应对策针对外籍劳工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中加以探讨外籍劳工个人适应的问题外籍劳工工作及生活适应之程度可能因性别、年龄、婚姻或国籍之不同而有差异行政院研究发展考核委员会编印2黄世雄1994台湾地区外籍劳工生活适应问题及其相关因素之研究了解外籍劳工之生活适应问题外籍劳工生活适应问题以较低层次之安全及生理需求为主,而较高层次之自我实现及工作成就感则较无适应困扰现象文化大学劳工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劳工研究季刊3邱显正1994

外籍劳工管理对策之研究-以中国管理制度为中心之研究以外国对外籍劳工之管理政策、法规为主轴探讨中国外劳管理制度找出国内外劳管理制度的缺失并提出九点具体建议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4郑茂森1995中国劳工与外籍劳工之工作满意度研究-以制造业、营造业为例探讨基层劳工之本国员工和外籍劳工间的工作满意度和差异各国劳工在工作满意度上产生显著差异,外籍劳工以菲律宾满意度最高,泰国次之中正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5王立文1995在台菲籍女性劳工之工作满意度与海外适应-以两显示器制造厂之外籍劳工为例分析在台菲籍女性劳工的工作满意度与海外适意之关系菲籍女性劳工之工作满意与海外适应呈显著正关系大同工学院事业经营学系未出版硕士论文6余明助1996外籍劳工跨文化人力资源与绩效关系之研究探讨同文化之外籍劳工在不同管理制度下的绩效差异本国文化与工作国差异愈小生产力愈高,组织规模不同所采取的教育训练、支持系统有明显差异第二届中小企业发展学术研讨会,经济部中小企业处主办7陈秋蓉等1996外籍劳工生活适应性之调查探讨外籍劳工文化适应状况并探讨劳资双方在外籍劳工生活适应上认知之差距外籍劳工在台工作期间身心健康状况不错对于劳动条件满意度相当高中华公共卫生杂志8林宜宏1996外籍劳工工作适应之研究从工作适应理论探讨外籍劳工之各项适应问题来台工作期间愈长适应愈佳,不同国籍之工作适应能力有明显差异东海大学社会工作学系硕未出版士论文9杨明仁等1996外籍劳工之适应困扰与心理障碍以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角度探讨外籍劳工适应问题政府应加强外劳管理制度,对外劳之心理、生活和工作适应应予协助,使其及早适应工作环境社区发展季刊10刘石1997在华泰籍劳工的生活适应与压力之研究-以制造业者为例了解泰籍劳工之工作及生活上适应状况88.5%泰籍劳工抱怨工作危险性,86.5%抱怨工作环境污染,可见许多工厂之工作环境不理想,进而影响泰籍劳工身心健康台湾大学社会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11刘丕华等1998台湾外籍劳工身心健康状况之调查研究(二)调查外籍劳工在台身心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形外籍劳工普遍对工作环境满意,但工作时间过长健康问题应注意中华职业医学杂志12蔡明田等1998台湾地区外籍劳工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探讨外籍劳工之人格特质、工作角色、组织支持等因素对其在台工作适应之影响关系对外籍劳工之工作适应决定因素而言,工作角色确定有正向影响,工作角色超过负荷有负面影响劳资关系论丛,第七期13成之约1999人力中介公司与外籍劳工管理探讨人力中介公司之角色和功能,其对外劳管理之影响政府应引导中介公司发挥功能,使外劳引进作业和管理更加完善就业与训练,3月14赵必孝中国企业对外籍劳工之人力资源控制与绩效从跨文化适应观点探讨外籍劳工适应及人力资源运用外籍劳工人力资源运用之方法以薪资激励和生活文化适应调整最重要台大管理论丛15康亚佩台湾地区外籍劳工适应问题因素分析及其甄试之意义以人口学变项及产业别进行外籍劳工适应因素分析外籍劳工出国经验、外国语文能力、自我效能发挥对适应有显著相关,其次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等亦有影响东吴大学企业管理学系未出版硕士论文16李惠茹企业外籍劳工管理措施与绩效关联之研究针对外籍劳工的招募与甄选、教育训练、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资关系及企业与中介不同互动类型及主观工作绩效、客观工作绩效进行研究。「教育训练」、「薪酬福利管理」及「劳资关系」对于主观工作绩效均有显著的影响效果,其中以「教育训练」解释预测能力最大。而「薪酬福利管理」则对外劳逃跑人数具有显著的影响。企业与中介公司互动程度之不同在外劳主观工作绩效及逃跑人数上均有显著的不同中央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17谭华德泰国劳工输出及劳工适应问题之研究-以泰国劳工在台为例探讨泰国劳工在她国(主以台湾为主)工作时工作与生活状况,以及所遭遇到之适应问题泰国劳工认为语言障碍系造成生活不便之主因,而生活方式、习惯不同亦常造成生活不适应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18萧美珠台湾制造业外籍劳工劳动人权之探讨探讨国内制造业的外籍劳工,在政府政策与企业的外劳管理规定对外籍劳工的劳动人权有何影响。台湾制造业外籍劳工的劳动人权,仍有很大急需改进的空间中正大学劳工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19徐帼美机构外籍看护工工作条件与工作适应问题之研究-以台北县越南籍看护工为例以台北县越南籍看护工为对象探讨其在台之工作条件与适应问题外籍看护工对雇主所提供之劳动条件满意状况及雇主管理、福利措施与工作适应呈正相关政治大学劳工研究所未出版硕士论文资料来源:研究者整理,参考徐帼美()。研究方法一、研究样本本研究以自编之「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调查问卷」作为搜集资料的工具,问卷编制之参考文献有:康亚佩(),李惠茹(),萧美珠(),徐帼美(),谭华德(),而将问卷分为语文能力的适应9题、人格特质10题、生活适应9题、工作适应16题、人际互动适应8题及休闲适应8题,合计60题。并以台中市、彰化县二地769位合法及非法外籍劳工为调查研究对象。问卷共发出811份,收回790份,回收率为97.41%,再剔除基本资料缺乏、填答不全及全部答题为一样者,计有效问卷769份,占发出份数之94.82%二、问卷设计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问卷内容包括两部份:(一)基本数据:包括国籍、性别、工作地、年龄、婚姻状况、有无子女、子女数、教育程度、有无宗教信仰、信仰之宗教、工作产业别、出国工作经验、出国工作次数、在台停留时间、月薪、在台听得懂的语言、原母语、合法或非法外劳等十八项。(二)适应:包括语文能力的适应、人格特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问卷题目型式采李克特式(LikertType)由「非常同意」「同意」「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其分数依次为4分,3分,2分,1分。分数愈高,表示适应愈好。本问卷的信度在.75~.82之间,并请五位专家作内容效度之建构。问卷之题号与题数分配如表3-2-1:适应的各因素层面题号分配题数语文能力的适应1~9题9题人格特质10~19题10题生活适应20~28题9题工作适应29~44题16题人际互动适应45~52题8题休闲适应53~60题8题三、研究限制本研究之范围仅限于台中市及彰化县二地之外籍劳工,探讨其在整体适应、语文能力的适应、人格特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之限制如下:(一)本研究之范围仅限于台中市及彰化县二地,并以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四个外籍劳工输出国家之合法外劳与行方不明之外劳即逃逸外劳为调查之对象。(二)本研究并未对其它县、市之外籍劳工及马来西亚、蒙古等二国之外籍劳工进行采样及相关比较,故本研究之结果无法推论至其它县市及马、蒙二国等之外籍劳工。(三)本研究系利用问卷调查台中市及彰化县之合法与逃逸的外籍劳工,调查对象在填答时产生的回避现象,而造成的结果误差,亦为研究之限制。分析结果一、样本数据本研究量表对台中市、彰化县二地之外籍劳工进行调查,有效问卷769份,而外籍劳工基本数据之分析见表4-1。表4-1台中市、彰化县外籍劳工基本资料之分析表类别项目人数百分比%统计国籍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籍25317517017132.922.822.122.2769性别男女33541744.555.5752工作地台中市彰化县31043941.458.6749年龄20~25岁26~30岁31岁以上28127318338.137.024.8737婚姻状况已婚未婚35538947.752.3744有无子女无有16430934.765.3473子女数1个2个3个4个5个以上120114657738.336.4313教育程度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以上8121327416422.4732有无宗教信仰无有11563715.384.7752信仰之宗教佛教回教天主教基督教2521541607239.5638工作产业别家庭帮佣监护工(看护)制造业技工渔工营造建筑工12776445413917.410.4728出国工作经验无有36638049.150.9746出国工作次数1次2次3次4次以上179138382247.536.610.15.8377在台停留时间1年以下1年2年3年以上12923320911718.833.930.417.0688月薪NT$NT$NT$16,000~19,999NT$NT$80248296924210.632.7758在台听得懂语言国语闽南语客语其它50814331476.0668原母语英语越语泰语印度尼西亚语其它872461521698711.733.220.522.811.7741合、非法外劳合法外籍劳工非法外籍劳工40936053.246.8769二、在台外籍劳工的适应现况由表4-2可看出外籍劳工在台适应现况得分之高低依序为「生活适应」次为「工作适应」、「人格特质」、「语文能力的适应」、「人际互动适应」,而得分最低的是「休闲适应」。显示外籍劳工在台适应最良好的是「生活适应」、次为「工作适应」、「人格特质」、「语文能力的适应」、「人际互动适应」,而适应最不良的是「休闲适应」。表4-2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各构面之平均数、标准差构面分类题号平均数M标准差D1语文能力的适应1,2,3,4,5,6,7,8,92.75.392人格特质10,11,12,13,14,15,16,17,18,192.83.293生活适应20,21,22,23,24,25,26,27,283.02.444工作适应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2.84.335人际互动适应45,46,47,48,49,50,51,522.75.336休闲适应53,54,55,56,57,58,59,602.66.68肆、研究发现与结论本研究旨在探讨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以台中市、彰化县769位合法与非法外籍劳工为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文献讨与问卷统计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之发现与结论:一、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最良好的是「生活适应」、次为「工作适应」、「人格特质」、「语文能力的适应」、「人际互动适应」,而适应最不良的是「休闲适应」。二、在性别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差异存在。三、在工作地方面工作地在彰化县的外籍劳工在「整体适应」、「生活适应」、「工作适应」、「休闲适应」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工作地在台中市者,显见外籍劳工对生活环境较为单纯朴实,比环境较为复杂之都市生活更能适应在台生活。四、在婚姻状况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不会因婚姻状况不同而有差异存在。五、在子女数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不会因有无子女而有差异存在。六、在有无宗教信仰方面在台湾的外籍劳工,在「语文能力的适应」、「工作适应」、「休闲适应」三方面,会因宗教信仰的有无,而影响其在台的适应。七、在过去有无出国经验方面外籍劳工在「整体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互动适应」、「休闲适应」等四方面,有出国经验的外籍劳工均比无出国经验者显著地适应良好,由此可见,外籍劳工过去的出国经验会影响当前的在台的适应。八、在工作身份方面不同身分的外籍劳工,除在「人际互动适应」方面合法之外籍劳工较非法外籍劳工适应良好外,在其它各方面,非法的外籍劳工都较合法的外籍劳工更能适应。九、在国籍方面越南籍劳工除在「工作适应」方面,未有最佳之适应外,在其它各方面越南籍者均较其它国籍者更为适应,而菲律宾籍者除在「人格特质」方面有较好的表现外,在其它各方面均显著较其它国籍者更无法适应在台之生活。十、在年龄方面年龄在31岁以上的外籍劳工,因经过生活的历练及见闻的增加,加上学习、自我知识及经验等都较丰富,故在「「整体适应」、「生活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方面,较其它组的表现为佳。十一、在子女数方面外籍劳工不会因为其子女数的多少而影响其在台湾的适应。十二、在教育程度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教育程度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存在。其中大学以上组在「整体适应」、「语文能力的适应」、「生活适应」、「工作适应」及「人际互动适应」等五方面,皆为最不能适应之组别;而高中组则因国内工作的需求为基本劳动能力及具一般知识之劳工,在「整体适应」、「人格特质」、「生活适应」及「人际互动适应」等四方面的适应,显著优于其它各组。十三、在宗教信仰类别方面外籍劳工的适应,会因宗教信仰的不同而有差异存在。信仰佛教的外籍劳工因受国内信仰佛教人口众多、习俗及聚会场所多等诸因素的影响,使其在「整体适应」、「语文能力的适应」、「生活适应」、「工作适应」及「休闲适应」显著较其它信仰者为佳。十四、在工作产业别方面外籍劳工会因为工作的产业别之不同,而对其在台的「生活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造成影响。十五、在过去出国次数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过去出国次数不同而有差异存在。其中在「生活适应」、「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等方面,会因出国次数愈多而有较佳的适应能力。十六、在台停留时间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在台停留时间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存在。其中在台停留时间3年以上的外籍劳工,在各方面均较其它停留时间未达3年之外籍劳工有较佳的适应。十七、在每月薪资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每月薪资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存在。其中每月薪资25,000元以上的外籍劳工因其薪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资所得较高,在「整体适应」、「人格特质」、「生活适应」及「工作适应」方面表现较佳。十八、在台所听懂语言之种类方面在台湾之外籍劳工的适应不会因听懂语言的不同而有显著差异。十九、在使用之母语方面外籍劳工在台的适应会因其母语的不同而有差异存在。其中母语为越南语之外籍劳工组在「整体适应」、「语文能力的适应」、「人格特质」、「人际互动适应」及「休闲适应」方面均较使用其它语言之外籍劳工适应更佳,而母语为英语之外籍劳工除在「休闲适应」得分未达最低外,其它方面均较使用其它语言之外籍劳工更无法适应。二十、各背景变项与在台的适应间之相关(一)外籍劳工生活环境较为单纯朴实,比生活较为复杂之都市生活更能适应在台之生活,而外籍劳工年龄愈大者亦有较好之生活适应,然若其教育程度愈高,却更无法适应劳力之工作。(二)有宗教信仰的外籍劳工因有宗教信仰上的心灵支持,故可能在工作及休闲方面找到寄托,而适应较佳。(三)有愈多出国经验的外籍劳工,可能因其阅历丰富,见识广博,而有较佳的适应,而在台停留时间愈长的外籍劳工对台湾的工作生态与文化愈熟悉,其适应愈佳。(四)月薪愈高的外劳在语言沟通上较无法与雇主有良好的互动,但其因有较高的薪资,而在生活消费方面有较好的适应。(五)外籍劳工愈能听懂台湾地区所惯用之语言,在「整体适应」、「生活适应」及「工作适应」方面适应能力愈佳。(六)台湾各地当前皆有许多外籍劳工、配偶等组织团体,坊间亦有许多外劳小吃、便利商店等,故外籍劳工的原母语与「生活适应」、「工作适应」方面呈显著正相关,然其在休闲方面皆无法使用母语来精确表示其意,故其原母语与休闲适应呈显著负相关。(七)外籍劳工在「整体适应」、「语文能力的适应」、「人格特质」、「生活适应」、「工作适应」及「休闲适应」等方面,适应愈好者,当她们发现不能适应原来的工作环境时,即有可能逃逸转换工作,而成为非法外籍劳工。建议根据本研究之结论,提出如下之建议,根据研究结果,研究者提供如下的建议以作为政府、中介业者、雇主、外籍劳工以及未来研究者之参考。一、对政府的建议(一)成立专责机构与研议修法以保障外籍劳工在台权益1.政府应成立专责机构改进外劳问题查当前国内有关保障外籍劳工权益之法律仅有「劳动基准法」,而外籍劳工却只适用该法第21条最低工资之保障,其余如劳动条件等根本不受该法之基本保障,当前最低工资虽于96年7月1日起调升为17,280元,但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表示,时薪与月薪双轨并行,且表示聘用外籍厂工、营造工之企业,得将外籍劳工食宿费用调涨至4,000元,以减少企业成本之冲击,由此显见,政府仍站在雇主的角度思考立法方向,而无考虑外籍劳工之基本生存权益,且当前仅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一机构处理外籍劳工事务,而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综理全国性劳工事务,外籍劳工所占比例过小,且在国家主权不可侵犯之原则下,造成来台外籍劳工无法与国内劳工有相同之权益与保障,故建议政府应成立专责机构,以处理及改进外籍劳工问题。2.将外籍劳工平等待遇明定于就业服务法上立法之精神无非在于保障劳工各项权益,然而外籍劳工在来台前除须缴纳一笔庞大中介费用外,抵台后亦受到雇主、中介业者的层层剥削,导致坊间对外劳有「第一年还钱、第二年平衡成本、第三年才赚钱」的说法产生,实务上发现,在中介业及雇主层层剥削下之外籍劳工,往往每月薪资不及五千元,连在台生活都产生困难,遑论能赚钱养家糊口,且逃逸后之外籍劳工,所赚取的薪资远超过在合法期间内遭雇主及中介苛扣下的薪资,因而产生大量的逃逸外劳现象,且本研究亦发现,薪资愈高的外籍劳工,在台有愈高的生活适应能力,故政府应站在平权的角度,以平等原则将外籍劳工之平等待遇及管理原则明定于就业服务法中,以确保外籍劳工之权益。(二)辅导补助外籍劳工取得专业证照总统于96年7月11日公布就业服务法第52条修正案,将蓝领外籍劳工累计在台工作年限由原本之6年延长为9年,而证照制度为现今全球趋势,且现今引进之外籍劳工从事行业多为专业技能技术类别,如医疗、家庭看护(监护)工、营造工、制造生产业技工等,拥有高学历不如拥有一技之长,本研究亦发现,高学历之外籍劳工在各方面均较无法适应台湾生活,因此,若政府辅导、补助外籍劳工在台取得专业证照,除能提升籍劳工本身专业技能及提高在台之适应外,对聘雇之企业主或雇主亦有正面之影响。(三)积极辅导取代消极查缉的管理政策根据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之统计,截至96年10月底止,在台行方不明之外籍劳工共计23,610人(行政院劳工委员会统计数据库,),行政院遂研议及律定内政部警政署及内政部入出国及移民署于96年年底前共同查获一万名配额之行方不明外籍劳工,由于查获状况良好,更律定将97年配额提升至一万五千名,但依据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之统计结果,行方不明之外籍劳工并没有因警政署及移民署大规模之查缉而减少,反之,仍维持一般比例成长,显示外籍劳工行方不明问题不会因政府动员查缉而有所改进,政府应以积极辅导取代消极查缉作为,主动关心宣导法令,并辅导企业雇主善待外籍劳工,以柔性辅导作为取代高压政策,以有效缓和外籍劳工行方不明的问题。(四)外籍劳工应加入工会组织中国最大的资料库下载当前中国许多重大国家建设,及重大企业生产人力,均倚赖外籍劳工来完成,惟本国籍劳工可加入工会组织争取权益,外籍劳工却成为默默耕耘没有声音的一群弱势族群,付出一样甚至更多的劳力,却无法享有一样的权益,如此劳逸不均,非现代法制国家与国际社会所能允许,故政府应鼓励外籍劳工参与企业工会组织,为自身各项工作权益发声。二、对雇主的建议(一)、尊重外籍劳工权益与信仰1.外籍劳工远渡重洋来台,所求无她,只求温饱而已,且外籍劳工所从事的工作类别多属国人不愿从事之危险的(Dangerous)、卑微的(Demeaning)、低技术的(Deskilled)三D行业(朱蓓蕾,),本研究小组两位组员在实务工作上亦发现,许多国内雇主因外籍劳工来源充分,在工作环境、工作时间、乃至生活管理方面均未给与适当的对待,甚至未尊重外籍劳工人权,使其超时工作、苛扣工资、食宿费用等,使外籍劳工因受不了超时工作,且无法获得及拥有与本国劳工相同的权益下,造成适应不良,衍生逃逸、怠工乃至于犯罪等社会问题,吁请雇主应尊重外籍劳工在台权益,给予等同于本国劳工之待遇。2.尊重外籍劳工的宗教信仰并鼓励参与宗教活动本研究发现,外籍劳工的宗教信仰有无会影响其在台的适应,若雇主能尊重外籍劳工之宗教信仰,并在适当时机给予参加宗教性活动,亦能帮助外籍劳工在台之适应。(二)、以适当的关怀与沟通取代责备外籍劳工抵台后直接接触的除了工作即是与雇主间的沟通,然而实务上发现语言的隔阂,是造成雇主与外籍劳工间沟通不良及因听错指令而产生工作错误的主因。雇主面对外籍劳工在工作上的错误,应以关怀与沟通取代责备。在此也建议雇主可委请抵台时间较长之外籍劳工担任翻译及沟通的桥梁,避免直接与第一线执行工作的外籍劳工因沟通不良而产生误会,对于外籍劳工的错误,希冀雇主能以辅导与关怀的方式,取代责备。(三)、对外籍劳工实施完整的教育训练及管理制度1.职前训练对外籍劳工实施职前训练,介绍企业组织、经营理念、管理方式与薪资制度等,使外籍劳工能在职前深入了解业主的整体状况,增进对组织之向心力。2.工作中训练加强外籍劳工对于工作安全、卫生、产品规格及概念,并定期实施在职训练,建立外籍劳工有熟稔之工作技术及技巧,以提高生产效率与品质。3.管理制度可挑选资深、工作技术及品行良好中文流利之外籍劳工担任辅导干部,负责指导训练其它外籍劳工的语言能力、工作技术,并协助与担任其它外籍劳工与雇主间沟通的桥梁,以外籍劳工自治管理,建立完善之管理制度。(四)重视金钱的奖励制度外籍劳工来台多以赚取金钱为首要考量与目的,本研究发现,薪资愈高之外籍劳工在台有愈好之适应,故雇主可明定适宜的奖金制度,除可满足外籍劳工来台之目的与需求,亦可提振外籍劳工在台工作的士气、生产力及效率。(五)妥善安排外籍劳工的生活与在台休闲活动外籍劳工离乡背景只身来台工作,除为求温饱外更冀求在返国后有较好之生活,如雇主能妥善安排与照料外籍劳工在台期间的生活,使其安于工作且无后顾之忧,除可提升外籍劳工对企业组织向心力,亦能减少逃逸比例。另外,本研究发现外籍劳工在台的整体适应现况以「休闲适应」方面最为不良,实务上亦发现雇主多期待劳工能持续为企业、公司卖命与工作,却忽略外籍劳工在台之休闲活动,如雇主能比照本国劳工,定期为外籍劳工举办国内旅游或文康节目等休闲活动,亦能提升外籍劳工在台之适应。三、对中介业者的建议对来台前的外籍劳工进行职前训练,适才适用本研究发现,外籍劳工的年龄愈长、学历愈低、在台停留时间愈长、过去有出国经验及次数愈多者,在台愈有良好的适应,反之,高学历、母语为英语者、在台停留时间愈短、无出国经验者,愈不适应台湾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此等现象,可提供中介业者在初步筛选外籍劳工时之参考。然而,实务上亦发现,许多在台不适应之外籍劳工,除与雇主间的劳资及沟通问题外,另一方面因对工作不熟悉,无法胜任工作及符合雇主的期待,故中介业者在筛选外籍劳工除应在她们抵台前实施职前训练外,更应以外籍劳工本身之专业技能、专长、性向等为首要考量,分配至适才之产业与工作处所,以减低劳资双方之纠纷并提高外籍劳工在台之适应能力。四、对外籍劳工的建议恪遵台湾法令,保障自身权益在台之外籍劳工,本研究所指的是蓝领外劳,外籍劳工本身除应熟稔台湾相关法令外,亦应了解自身权益,进而维护及保障既有权利。当前行政院劳工委员会职业训练局已有设置英语、泰语、越南语及印度尼西亚语等四支免费外劳申诉专线,提供外劳咨询与申诉,并在受理外劳申诉后,立即函送其所属之县市政府,并依法尽速查处。另当前各县市政府也设有外劳咨询服务中心,实时处理有关外劳申诉咨询问题,且劳委会自95年1月16日起,已于桃园国际机场设置外劳咨询服务站提供入出境咨询申诉服务。另当前针对发生劳资争议之外劳,如经县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