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供给收缩与稳增长_第1页
钢铁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供给收缩与稳增长_第2页
钢铁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供给收缩与稳增长_第3页
钢铁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供给收缩与稳增长_第4页
钢铁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供给收缩与稳增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钢铁行业2022年中期策略:供给收缩与稳增长普钢:产量继续压降,需求有望在疫情好转后释放总览:我国钢铁行业自新千年以来历经四轮周期1996年,我国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并达到世界第一,此后的26年里我国坐稳头把交椅,2021年粗钢产量占全球的53%。从2001年到2022年,我国钢铁行业共经历了四轮周期,每个周期长短各不相同。具体来看:2001-2008年,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增长期,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推动了房地产及制造业的繁荣。在此期间,钢材价格稳步提升,虽经历了2005年行业产能过剩导致钢价回调,但高需求仍是市场主线,钢价在2008年中达到顶点。但在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全球经济尤其是地产行业的预期走差,钢价迎来了较为猛烈的下跌。2009-2015年,在经济复苏周期及“四万亿计划”加持下,地产基建两翼齐飞,钢价短期震荡向上,但在2011年后,由于产能过剩严重及经济增速放缓,钢价进入了持续4年的下跌周期,不少钢厂均处于亏损运营状态。2016-2019年,钢铁行业进入“去产能”周期,截至2017年6月30日,取缔“地条钢”任务顺利按期完成,1.4亿吨“地条钢”产能全部出清。表外产能的持续压降使得供求关系得到改善,钢材价格再次上行,但在废钢添加水平快速提高的大背景下,供给有所恢复,钢价冲顶后回落。2020年2月,随着新冠疫情的爆发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持续宽松导致全球性通胀,而疫情后的重建工作也对钢材需求形成了支撑。与此同时,双碳政策也在供给端发力,2020年底工信部明确提出我国需要实现粗钢产量压降,供给、需求、成本上行三方面推动下,钢价快速上涨。但进入2021年10月后,地产压力急剧提升,钢材需求端压力渐显,稳定需求预期被打破,价格重新进入下跌通道。供给:双碳策略制约供给增量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重点行业钢铁行业是全球以及国内碳排放占比最高的行业之一,从全球碳排放分部门来看,根据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orldGreenBuildingCouncil)发布的《2018GlobalABCReport》以及IEA数据,2018年水泥、钢铁和电解铝行业碳排放合计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22.7%,其中钢铁仅次于水泥,占比高达10.1%。从国内碳排放分部门来看,2020年9月,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宣布,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1月2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钢铁压减产量是我国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工信部将结合当前行业发展的总体态势,着眼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阶段性目标,逐步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为依据的存量约束机制,研究制定相关工作方案,确保2021年全面实现钢铁产量同比的下降。2021年3月20日,冶金工业协会李新创介绍,《钢铁行业碳达峰及降碳行动方案》提出,2025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2030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30%。碳中和背景下压减粗钢产量的目标明确2020年12月29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021年1月26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黄利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表示2021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一是严禁新增钢铁产能。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措施。三是推进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推动提高行业集中度。四是坚决压缩钢铁产量。2021年4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就2021年钢铁去产能“回头看”、粗钢产量压减等工作进行研究部署。钢铁去产能“回头看”将重点检查2016年以来各有关地区钢铁去产能工作开展及整改落实情况。一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打击“地条钢”涉及的冶炼装备关停和退出情况。二是钢铁冶炼项目建设、投产运行情况。三是历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四是举报线索核查以及整改情况。五是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工作情况。六是开展2021年粗钢产量压减工作的情况。2021年下半年,通过严格的钢铁产量压减,最终我国全年粗钢产量103279万吨,同比下降3%,上年为增长5.2%;钢材产量133667万吨,增长0.6%,增速同比回落7.1个百分点。焦炭产量46446万吨,下降2.2%,上年为增长0.04%。铁合金产量3476万吨,下降4.4%,降幅扩大1.7个百分点。1990-2020年,我国粗钢产量逐年稳定增长,仅仅在2015年受供给侧改革影响出现短暂下跌,而去年以来的粗钢产能压减意义重大,顺应了我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路线。2022年4月19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在新闻发布会上就粗钢产量压减工作表示,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继续开展全国粗钢产量压减工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发展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在粗钢产量压减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一个总原则,突出两个重点”。一个总原则就是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在保持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积极性,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关法律法规。突出两个重点就是坚持区分情况,有保有压,避免“一刀切”,在重点区域上突出压减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粗钢产量,在重点对象上突出压减环保绩效水平差、耗能高、工艺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的粗钢产量,目标就是确保实现2022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022年1-4月粗钢产量压降持续,低利润导致短期电炉减产2022年1-4月,全国累计生产粗钢3.36亿吨,同比下降10.30%,累计日产280.13万吨;生产生铁2.80亿吨、同比下降9.40%,累计日产233.58万吨;生产钢材4.27亿吨、同比下降5.90%,累计日产355.68万吨。在全年经济增速维持在5.5%的目标下,基建、地产、制造业均需要发力,全年钢材消费量预计与去年相当。当前受疫情影响,部分需求延后,预期随着疫情缓解,赶工期来临后需求将逐渐释放。中钢协在面向各钢厂的会议中指出,2022年将以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为基数,同比压减1000万吨以上。从1-4月的数据来看,粗钢产量下降近3500万吨,下半年粗钢产量或同比回涨2500万吨左右,但粗钢日产环比将有回落。考虑到去年下半年地产的极端情况,若要实现5.5%GDP增速,今年的需求也将前低后高,下半年增量或超过2500万吨。2022年4月,全国日均粗钢产量为309.25万吨,月环比+8.58%,年同比-5.18%;全国日均生铁产量为255.93万吨,月环比+10.81%,年同比+1.06%。受冬奥会及疫情影响,前四月粗钢产量下降较多,其中产量下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河北省(-1403.75万吨或-17.04%)、山东省(-642.68万吨或-21.88%)、江苏省(-262.30万吨或-6.07%)。2022年5月27日,全国247家钢厂高炉开工率为83.83%,周环比+0.82pct,同比+2.9pct;全国247家钢厂高炉炼铁产能利用率为89.26%,周环比+0.6pct,同比+2.69pct。当前开工率处于近几年较低位置,伴随着各地复工复产有序开展,高炉开工率提升。2022年5月27日,全国电弧炉开工率为67.91%,周环比-1.71pct,年同比-15.37pct。华东地区电弧炉利润为-38元/吨,周环比+27元/吨,年同比-226元/吨;华北地区电弧炉利润为-122元/吨,周环比-57元/吨,年同比-429元/吨。在低利润市场环境下,钢材总供给连续两周下滑,一定程度上支撑了钢材价格。需求:地产新开工趋弱,制造业景气度尚可2021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3.9%。2022年1-4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53544亿元,同比增长6.8%。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原司长盛松成在《为什么基建投资能成为稳增长的重要抓手》提到,2021年房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分别占24%、25%和32%,其他投资占19%,制造业投资比重最大。一季度制造业投资数据有亮点,但持续性存疑。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4月,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其中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3.1%,比2021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1-4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25.9%,延续两位数增速的高景气度,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8%、29.4%。由于国际局势以及疫情的持续影响影响了终端产品的消费及原材料价格,制造类企业利润普遍受到挤压,尤其是抵御风险能力较差的中小民营企业,全年制造业投资维持高速增长的压力较大。地产投资不容乐观,虽有众多政策加持,短时间仍难以扭转景气度。据统计局数据显示,1-4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39154亿元,同比下降2.7%。1-4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18588万平方米,同比持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776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房屋新开工面积39739万平方米,下降26.3%。1-4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3976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0.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25.4%。商品房销售额37789亿元,下降29.5%;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2.2%。尽管各地陆续推出政策以松绑地产,具体措施包括放松限购限贷、降低首付比例、下调房贷利率等,但目前来看效果有限,投资低迷的现状仍将持续,全年房地产

开发投资或将下降。一季度基建兜底作用明显,未来仍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目前,基建投资已成为2022年我国稳增长的重要力量,铁路、公路、桥梁、隧道、水利、城市轨道交通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1-4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6.5%。其中,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12.0%,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7.1%,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0.4%,铁路运输业投资下降7.0%。公共设施管理业和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速尚可,但想实现稳增长仍需要持续发力。近年来,我国建筑钢材(螺纹钢、线材)总产量维持在4-4.5亿吨左右,加上其他板材、型材等建筑用钢,建筑类用钢约为钢材消费量的55%左右,除了制造业领域厂房(含钢结构厂房)等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用钢建筑用钢外,基本为房地产和基建两大领域,三者用钢比例约为1:6:3。地产持续低迷,多项政策刺激下有望边际向好螺纹钢需求与地产高度相关,从今年开始,地产新开工数据连续同比出现了负增长。总量的走弱,对应螺纹钢的需求有明显的下滑。房地产开发建设周期为:拿地-开工-施工-竣工-销售-交付装修。房地产项目从拿地到竣工历时2-3年不等,通常开发商在拿地后1-6月新开工,新开工的1-3个月单位面积耗钢量最大。完成地基工程后单位面积耗钢量会降低到之前的不到一半,所以新开工面积与地产行业用钢需求息息相关。在2021年2月以来,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持续出现下滑,对未来地产用钢量提出挑战。建筑钢材中占比最高的螺纹钢与房屋新开工面积、施工面积及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关系。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三道红线”融资监管新规出炉,对高负债、高杠杆的房地产行业形成一定的威慑力,房企监管政策不断升级,多家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在地产持续低迷的背景下,一系列宽松政策的出台试图扭转这一局面,但当前成效暂不明显。当前房屋开发建设指标维持较低位置。截至2022年4月,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26.3%,较上月降幅扩大8.8个百分点;房屋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0,较上月下降1%;房屋竣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为-11.9%,较上月降幅扩大0.4个百分点。随着时间推移,新开工面积下降对用钢量的负面影响将逐渐凸显。房企拿地成为房屋新开工较好的领先指标,在房地产开工前,开发商需要从政府那端通过交易获得土地开发权,从拿地到开工之间约有1-6个月时间,故可以通过土地成交情况来预测房屋新开工面积。中国指数研究院发布《2022年1-4月全国房地产企业拿地TOP100排行榜》,报告指出,2022年1-4月,前100企业拿地总额3626亿元,拿地规模同比下降55.9%。近十年来,商品房成交面积指标基本领先于钢材产量指标,但二者在2017年之后出现劈叉现象,直到2020年因疫情爆发需求转弱,共同落至波谷,当前30城成交面积在5月初见底后出现小幅回升。除了土地成交和商品房成交面积外,市场资金的存量和融资水平也影响到开发商的投资意愿。在2020年地产行业“三条红线”政策出台后,融资渠道受限,房企主动通过“以价换量”的方式快速回笼资金,商品房的销售尤为关键,而居民的购买力又和房地产开发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息息相关。截至4月底,房地产开发资金中个人按揭贷款累计同比为-25.1%,环比-6.3pct,自去年2月以来连月下跌,我们预计随着融资监管政策的放松,销售回款对房企投资的压力将逐渐减小,从而对钢材消费产生推动作用。地产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