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生态廊道初设初步设计_第1页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生态廊道初设初步设计_第2页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生态廊道初设初步设计_第3页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生态廊道初设初步设计_第4页
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生态廊道初设初步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

三里河沿线改造工程)三里河生态

走廊(涌泉广场至平青大路)

初步设计

第一册设计说明书

第三册工程概算书

某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

(三里河沿线改造工程)三里河

生态走廊(涌泉广场至平青大

路)

初步设计

工号:2017-371

(共三册)

第一册设计说明书

某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

(三里河沿线改造工程)三里河生态走廊

(涌泉广场至平青大路)

初步设计

总目录

第一册设计说明书

第二册设计图纸

第三册工程概算书

目录

1.概述................................................1

1.1项目名称及项目业主................................1

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1

1.3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2

1.4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2

1.5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3

1.6城市给排水工程现状...............................11

1.7海绵城市径流控制体系规划概况.....................13

1.8海绵城市内涝防治体系规划.........................16

1.9海绵城市水质改善体系规划........................20

1.10项目区现状......................................22

1.11存在的问题......................................27

2.工程总体设计........................................31

2.1设计原则.........................................31

2.2工程设计内容...................................32

5.岸线绿化工程.........................................32

5.1三里河郊野公园...................................32

5.2三里河生态廊道景观提升改造.......................32

7.环境保护.............................................42

7.1设计依据.........................................42

7.2采用的环境保护标准及范围........................43

7.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44

7.4项目建设引起的环境影响及对策....................46

7.5水土保持.........................................50

8.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52

8.1设计依据.........................................52

8.2主要危害因素分析.................................52

8.3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55

9.项目管理及实施计划..................................57

9.1实施原则与步骤...................................57

9.2项目建设的管理机构...............................57

9.3项目实施计划...................................58

9.4下阶段项目准备、执行过程中的招标采购工作.......58

9.5工程分包建议.....................................59

9.6调试与试运转.....................................59

9.7人员编制.........................................59

9.8人员培训.........................................60

9.9运行管理.........................................60

10.工程投资及技术经济指标.............................61

10.1编制内容........................................61

10.2编制依据........................................61

10.3工程总投资......................................63

11.主要工程量表.......................................65

11.1三里河下游河道疏浚拓宽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岸线绿化工程......................................65

11.3城市污水主管网改造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桥梁翻建工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施工图设计阶段所需资料...............错误!未定义书签。

1.概述

1.1项目名称及项目业主

1.1.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某某市海绵城市建设PPP项目(三里河沿线改造工

程)三里河郊野公园

项目建设地点:河北省某某市

1.1.2项目业主:某某市华控环境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2编制依据及基础资料

1.2.1编制依据

(1)设计委托书;

(2)某某院办公厅“某某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

(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4)某某市人民政府“某某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实施方案”;

(5)某某市海绵城市水质改善体系规划;

(6)某某市海绵城市径流控制体系规划;

(7)某某市海绵城市内涝防治体系规划。

1.2.2基础资料

(1)《某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

(2)《某某生态市建设规划》(迁政发(2007)38号)

(3)《某某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

(4)《某某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规划(2013-2030年)》

(5)《某某市环境功能区划》(迁政发(2007)37号)

(6)《某某市海绵城市建设区专项规划》

(7)《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住建发[2014]试行)

(8)《关于开展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的通知》(财

建[2014J838号)

(9)某某市统计局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0)管网初勘报告

1.3设计范围及设计内容

1.3.1设计范围

依据业主的设计委托,本工程的建设范围为某某市三里河下游

区域,起点为平青大桥、终点为省庄桥,长度约4020mo

1.3.2主要设计内容

主要工程内容包括:

(1)三里河生态走廊(涌泉广场至平青大路);

1.4采用的主要标准及规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

(3)《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

(4)《防洪标准》GB50201-2014

(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6)《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

(7)《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8)《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

(9)《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2016年版)

(10)《公园设计规范》GB51192-2016

1.5城市概况及自然条件

1.5.1城市概况

某某市位于河北省东

部、唐山市东北部,燕山南

麓长城脚下,属唐山市管

辖,中心城区位于某某市滦

河河谷盆地。地理位置为东

经118度26分至118度55

分,北纬39度51分至40度

15分之间。

某某市地处京津冀城镇群东北部,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四

通发达,直线距北京市195公里、天津市160公里,距唐山市60公

里、石家庄426公里,东隔青龙河与秦皇岛市卢龙县相望,西与迁

西县相接,南与滦县为邻,北以长城为界与秦皇岛市的青龙满族自

治县相连,东西横距39公里,南北纵距45公里。鲜明的区位交通

优势为产业集聚和城市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区域竞争力。

某某市社会经济发展较快,在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列

23位,在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中列19位,在最具投资潜力

中小城市百强中列9位,被评为中国经济最具竞争力城市、中国经

济转型示范城市,是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

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单位。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依托矿产

资源丰富优势,通过铁矿、石灰石等开发,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

发展。目前市内有首钢、九江、燕山、松汀、鑫达、建源等多家大

中型钢铁企业,基本形成了以钢铁制造业为支柱,装备制造、焦

化、轻工、建材等制造业为补充的制造业产业格局。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采选业与钢铁业的贡献率高达

79%,占绝对主导地位。从产业结构角度而言,某某市三次产业结

构与唐山市及其他市县相比呈现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构优

势,而第一产业在区域比较中相对落后,体现出某某第二产业的龙

头作用和带动作用。

根据某某市统计局《2016年度某某经济快报》,2016年全市地

区生产总值(GDP)91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

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1亿元,增长1.7%;第二产业增加

值546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328.8亿元,增长4.0%。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59.4:35.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12万元,约合1.7万美元。

某某市域面积1208平方公里,某某市2016年底市域总人口

(不包括非户籍外来人口)77.3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49.30万

人。某某市是一个非农化程度极高的县级市,乡村从业人员的非农

从业比例近80%,其中工业从业比例近40%o因而社会发展呈现出

较高的城镇化趋势,乡村地区社区化推进速度迅猛。

某某市近年人口情况

农业人口城镇化率

年份总人口(万人)城镇人口(万人)

(万人)(%)

201172.736.8735.8350.72

201273.6438.5335.1152.32

201374.4240.0834.3453.86

201677.3049.3028.0063.78

1.5.2地形地势

某某市地处燕山余脉南部,整个地形东、西、北三面呈脊背状,

与中部和南部的开阔平原相衬托,形成了典型的“簸箕”状地形,具

有典型的盆地地形特征。盆地底部向北、东地势逐步抬高,呈明显

的阶梯状,总的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有低山、丘陵、平原三种

地貌类型。其中:低山面积为283.73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部长

城沿线和西部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23.1%;丘陵面积为

410.24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低山与平原之间及东南一

带,青龙河西岸一带,占全市总面积的33.4%;平原面积为535.03

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城关盆地和东南部丘陵以北,北部丘陵以

南,西部丘陵以东,占全市总面积的43.5%。

某某市境内成土因素复杂,按照地形地貌区分为:低山丘陵坡

度较大,多由花岗片麻岩、石英岩等组成;冲积盆地由低平地、河

漫滩组成,一般为沙土轻壤。总体来说土壤瘠薄,有机质含量少,

氮素贫乏,缺磷严重,氮磷失调,含钾不足,有高有低。某某市土

壤可分为褐土和风沙土两大类,褐土性土、淋溶褐土、草甸褐土、

风沙土4个亚类,共14个土属44个土种。

1.5.3降水、径流及洪涝特点

1、气候特点

某某市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春季干旱少雨,大风频繁,

年均风速2.3米/秒;夏季酷暑炎热,雨量集中,往往因暴雨造成山

洪暴发,河水上涨形成洪涝灾害;秋季昼夜温差显著,平均昼夜温

差10℃;冬季严寒,干燥多风,最大冻土深0.9米。

多年平均气温10.3℃,最高气温为38.9℃(1953年6月28

日),最低气温-28.2℃(1989年12月29H),全年无霜期174

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607小时,多年平均积温4251.6C,多年平

均水面蒸发量(1981〜2010年)为1021毫米,干旱指数为1.52。

2、降雨径流

根据1956—2010年降雨量同步系列资料统计分析,某某市多年

平均降雨量672.4毫米,其中平原区653毫米。最大年降雨量

1070.9毫米(1959年),最小降雨量393.4毫米(1982年),受气

候条件的影响,某某市雨量集中,降雨多出于6—9月份,占全年降

水量的80%以上,又以7、8月份最为集中。年降雨量地区分布不均,

自西北部山丘区向东南部呈现逐渐递减趋势。由于降水年际变化和

年内分配不均,每年夏季多出现暴雨或连阴雨,易造成水灾。

1.5.4河流水系

某某市境内河网发达,有大小河流16条,总长305.3公里,占地90

平方公里,分别属于滦河水系和冀东沿海水系。属于滦河水系的

有:滦河、青龙河、隔滦河、刘皮庄沙河、三里河、十里河、凉水

河、野河、五道沟沙河、冷口沙河、白洋河、徐流河等12条河流;

属于冀东沿海水系的有:

西沙河、大石河、崇家峪河、管河等4条河流。

在16条河流中,滦河、青龙

河、白洋河、冷口沙河、西沙河5

条河流雨季水量大,其他季节水量

较少,在正常年景明流不断,地表

水资源比较充沛,其他河流均属于

季节性河流。

其中,滦河和青龙河为市域内

两大河流。滦河自西北向东南从市

域中部流过(某某中心城区位于其东侧),青龙河自北向南由某某

市与青龙县交界处通过,由于目前北方地区降水偏少,上游修建水

库,两河均变为季节性河流。

某某市境内河流基本情况表

河流名称总长境内长境内流域面积河流流域面积

(公里)(公里)(平方公里)(平方公里)

滦河87754262.844900

青龙河2223166.56500

冷口沙河7614.991.97856

白羊河29.51553.2145

隔滦河16.5216.5296.5896.58

刘皮庄沙河121228.3128.31

三里河16.216.248.4248.42

十里河11.111.122.4322.43

五道沟沙河9930.4730.47

野河17.1517.154343

凉水河19.319.353.7753.77

徐流河11.911.937.9837.98

西沙河46.146.1168.1168.1

管河6615.1615.16

大石河12.1512.1569.4769.47

崇家峪河131337.4137.41

1.5.5水资源状况

1、水资源分区与分布

按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统一分区,某某市属于海河流域

(一级区)、滦河及冀东沿海流域(二级区)、滦河山区及冀东沿

海诸河(三级区)。

某某市地下水较丰富,含水层平均厚度25米,是一个调节容积

甚大的地下水库。水源地补给主要为滦河渗漏补给和降水补给,即

河漫滩及I级阶地地下水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与地面倾斜方向

一致;滦河II级阶地地下水自东西两岸向河漫滩及I级阶地流动。

滦河橡胶坝及人工湖对增补地下水的效应显著。

由于河漫滩及I级阶地含水层富水性极强、补水条件好、地下

水水质好,因此将水源地选择在滦河漫滩及I级阶地上。这是全市

目前饮用水主要的地下水水源地。

2、水资源特点

一是本地水资源匮乏,人均占有本地水资源量(多年平均水资

源量)仅436立方米,属水资源贫乏地区;二是地下水资源相对较

丰富,且水质优良;三是过境水量较多,多年平均蓄引提水量是本

地水资源可利用量的3.3倍多;四是汛期水量多,非汛期水量少,

全市汛期(6〜9月)径流量占全年的80%以上,不仅增大了防洪排

涝的压力,也不利于水资源的调蓄与利用。

3、水资源量与可利用水资源量

根据《某某市水资源评价》,某某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

3.6117亿立方米。自产地表水资源量为1.7230亿立方米,其中:山

区地表水资源量1.1337亿立方米,平原区地表水资源量0.5893亿立

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2322亿立方米,其中:山区地下水资源量

0.6396亿立方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1.7270亿立方米,山区平原

重复量0.1344亿立方米。入境水:主要为滦河水系干支流,主要有

滦河、青龙河、冷口沙河、白洋河、马兰庄河等5条河流。全市多

年平均入境水量29.543亿立方米,其中潘家口水库建成运行后平均

入境水量18.368亿立方米。出境水:某某市出境河流主要为滦河、

西沙河和管河,均进入滦县境内。全市多年平均出境水量27.740亿

立方米,其中,潘家口水库建成运行后平均出境水量16.083亿立方

米。入境水可利用量为平水年(P=50%)0.511亿立方米,偏枯年

(P=75%)为0.177亿立方米。

某某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2.146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

水可利用量为0.7047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采量1.5083亿立方米,

重复量为0.0669亿立方米。

1.5.6水环境质量状况

1、水体水质

某某市地表水质整体较好,基本属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

水。其中滦河水系城区段水质年均值评价属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n

类。

全市地下水水质状况目前良好。地下水类型一般为HCCh-Ca型

水,矿化度0.1-0.6克/升,pH值7.3-7.。总硬度39-333毫克/升

(CaCO3)o

2、排污口分布

目前某某市所有污水均进入污水管道,然后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

(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滦河大桥以东的滦河左大堤南

侧),在遇到强降暴雨且出现管道溢流的情况下,由城市景观水体

三里河接纳。

3、水源地分布

某某市饮用水源引自滦河河漫滩I级阶地地下水与II级阶地地

下水。由地下水源区的井群取水,经泵站提水,采用压力管送至给

水厂。中心城区现有两个水源地,一是位于黄台山北侧开发项目区

2号地、4号地内的3眼水源井,主要满足一水厂用水;二是位于洼

庄安置区西侧临迁擂路东侧绿化带内的6眼水源井,主要满足二水

厂供水。现有两座供水厂,日供水总量4万吨,其中一水厂日供水

1万吨,二水厂日供水3万吨。水源保护区主要包括滦河河漫滩取

水区、地下水源取水区保护范围、市域内水库九龙泉、白道子、曹

古庄、万宝沟、娄子山、小何庄、麻地7座小(I)型水库以及小

营、新庄、花庄等12座小(II)型水库管制区周边。

1.6城市给排水工程现状

1.6.1城市给水工程现状

某某市中心城区现有2座自来水厂,分别为第一水厂,始建于

1982年,经两次改造现日供水能力为1万吨/日。第二水厂于2002

年9月开工建设,设计日供水能力为3万吨/日。两个水厂的出厂水

通过城区主管网相连接,出厂水压力控制在0.4Mpa左右。

1.6.2城市排水工程现状

现有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滦河大桥以东的左岸大堤

南侧,处理能力为8万吨/天,占地8.5公顷。主要负责处理城市废

污水,处理后排入滦河,进行河道补水。现已满负荷运转。

1.6.3排水防涝设施

1、排水体制

目前某某市中心城区排水体制基本为截流式合流制和部分雨污

分流混合体制。河东区排水体制为截流式合流制,截流干管沿三里

河敷设,河东区阜安大路以西,三里河以北片区及惠民大街以南区

域的排水管网基本按照分流制进行敷设,其余区域按照合流制进行

敷设。

2、排水泵站

现状共有污水泵站两座,分别为阜安路泵站和南区污水泵站,

阜安路泵站位于阜安大路与惠宁大街交叉口的东南侧,南区污水泵

站位于污水处理厂的东北部。排水泵站总能力为1.25立方米/秒,无

应急排水设施。对现状城区来说,滦河是区域性行洪河道,由于受

水位的顶托及两侧大坝的影响,城区涝水的排入需要设置泵站强

排,城区的涝水较少排入。

3、防洪形势与设施

某某市境内有大小河流16条,除滦河、青龙河、白洋河、冷口

沙河、西沙河5条河流常年有水外,其他河流均属季节性河流。直

接影响城市防洪安全的河流主要有滦河与西沙河两条过境河道,其

他河道主要承担本地区的山洪泄水和排涝任务。

中心城区地处流域性行洪河道滦河沿岸,主要有滦河、西沙河

两条过境河道影响城市防洪安全;三里河及支流河道主要承担本地

区的排涝任务。

滦河市段防洪生态工程及续建工程开工建设并竣工后,左岸达

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右岸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其他河道基

本上没有防洪措施。

1.7海绵城市径流控制体系规划概况

1.7.1分区建设规划策略

根据某某市中心城区建设现状、城市发展功能需求、规划雨水

管网,以及现状地形,将试点区划分为6个汇水分区。止匕外,城市

路网作为单独系统进行建设管理。

海绵城市试点区管控分区

针对不同汇水分区,实施不同的区域管控指标,区内可根据区

域内已有水体,通过水体扩容调蓄部分雨水径流,同时利用区域水

系周边的大规模公共绿地,缓解地块的径流控制指标的压力。通过

分析计算某某市中心城区开发建设前后的年径流总量变化值,基于

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理念,即城市开发建设后径流量接近于开发前,

计算得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控制的径流量,并将该值分解到中心区

各个地块和道路,明确各个地块内的径流控制指标及对应措施。

1.7.2I区建设规划

规划建设项低影响开发项目,其中建筑小区8项,公共建筑2

项,绿地广场类3项。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6%,设计降雨量

44.6mm。

以分区86%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44.6mm)目标进

行分地块指标核算,最终得到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

雨量)、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

1.7.3II区建设规划

II区共规划建设项低影响开发项目,其中建筑小区12项,公共

建筑13项,绿地广场类4项,实现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

对应设计降雨量23.8mm。

以分区7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23.8mm)进行分

地块指标核算,最终得到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

量)、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

1.7.4m区建设规划

规划建设24项低影响开发项目,其中建筑小区15项,公共建

筑5项,绿地广场类4项。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65%,设计降雨

量20.1mm。

以分区65%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20.1mm)目标进

行分地块指标核算,最终得到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

雨量)、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

1.7.5W区建设规划

规划建设项低影响开发项目,其中建筑小区9项,公共建筑8

项,绿地广场类5项。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80%,设计降雨量

34.6mmo

以分区80%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34.6mm)目标进行

分地块指标核算,最终得到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

量)、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

1.7.6V区建设规划

规划建设低影响开发项目,其中建筑小区7项,公共建筑6

项,绿地广场类2项。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8%,设计降雨量

31.9mm。

以分区78%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雨量31.9mm)目标进

行分地块指标核算,最终得到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计降

雨量)、下沉式绿地率、透水铺装率等指标。

1.7.7W区建设规划

VI区位于滦河防洪大堤以内,首要任务是防洪,故滨河缓冲带

海绵城市建设不得影响大堤的防洪功能,建设水力系统为主导的绿

地微景观改造为主,建设旱湿景观,同时考虑洪水期水位上升淹没

的情况,故作为整体进行设计建设。规划实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8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42.6mm0

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为8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42.6

mm,该区作为整体进行综合海绵打造。

1.7.8城市道路系统

1、道路建设规划

根据城市发展需求,道路管网改造进程,对试点区及周边区域

道路进行绿化带改造及透水铺装建设改造,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

76%,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9.6mm。根据设计目标灵活选用低影响

开发设施及其组合系统,合理利用道路绿地、桥下绿地以及水体等

区域,确定低影响开发措施布局,落实海绵城市指标。试点区规划

城市人行道路系统铺装及绿化带改造路段50个,其中人行道透水铺

装改造26个路段,绿化带改造24个路段。

2、道路控制指标

试点区道路海绵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76%,设计降雨量为

29.6mm。

1.8海绵城市内涝防治体系规划

1.8.1总体策略

规划通过试点区源头削减一过程转输一三里河末端调蓄的思路

对某某市河东片区内涝防治体系进行整治改善,最终试点区域实现

20年一遇降雨不成灾的城市内涝防治目标。

源头减排

通过对试点区居民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休闲广场等进

行LID设施改造,如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雨水调蓄

池等,将雨水在源头就地滞洪蓄水,达到地块径流控制目标,降低

地表径流,延缓径流聚集事件,缓解城市排涝系统压力。

过程传输

对河东片区(试点区)雨水管网进行梳理,对于合流制管网、

重现期不达标、错接管道进行系统改造,并在重要节点建设雨洪调

蓄池、雨水泵站等,在合流制溢流口建立雨洪调蓄池,提高城市管

网排涝系统能力。

末端调蓄

对某某市主要排涝功能河道三里河进行整体疏浚清理,拓宽河

道断面,并对竖向进行整改,同时在重点部位建设雨洪调蓄湿地,

在三里河入滦河位置建设雨水泵站,以保证暴雨时期将三里河洪水

排入滦河。

1.8.2内涝防治建设规划

1、排水体制

现状新城区基本为雨污分流制,其他区域基本为雨污合流制。

根据《某某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年)》,某某市旧城区随着

城发展逐步改造,规划现有雨污合流制管道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

制。

2、排水出路

根据《迁安市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2013-

2030)》,试点区位于河东老城区,相关的主要河流水系为滦河、

三里河,其中三里河是试点区主要的排涝河道和景观河道,承担着

试点区雨水排放功能,综合考虑水系功能及布局情况,规划试点区

雨水依地形地势由雨水管道收集后进入三里河水体,而后进入滦河

排除。

3、雨水管网规划

根据试点区排水管网分布及建设情况,将试点区与相关区域排

水管网系统分为惠民大街以北一阜安大路以西、惠民大街以北一阜

安大路以东区域以及惠民大街以南三个区域,并结合某某最新的排

水防涝规划,提出三个区域的雨水管网规划及改造方案。根据排水

防涝规划,总体上某某市雨水管网设计标准须达到2-3年一遇的设

计重现期标准。

惠民大街以北-阜安大路以西区域:

目前该区域管网已进行了雨污分流建设,但由于雨水管网设计

标准偏低(0.5年一遇),区域内仍会出现内涝积水情况。考虑到该

区域雨水管网刚建成不久,近期再次提标建设可能性小,因此,近

期方案以因势利导,利用公园绿地和黄台湖作为临时调蓄设施,并

增加前端雨水净化设施的方式解决该区域内涝积水问题。远期方案

根据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要求,雨水管道按2年一遇标准进行设计。

惠民大街以北-阜安大路以东区域:

本区域内目前以雨污分流制为主,根据某某城市排水防涝规划

要求,对合流制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和现有雨水管网的提标改造

(2年一遇),合理规划三里河沿岸雨水排放口,原合流制管道保

留用做排放城市污水,沿河溢流口关闭。

目前该区域已经进行了雨污分流建设,但由于管网能力设计不

足,仍会出现内涝情况,考虑到该区域的管网建设新近完成,近期

内再次提标建设可能性较小。因此,近期方案规划设置总调蓄规模

为10万m3的分散式调蓄设施,利用湖滨东路东侧绿化带、龙形水

系等天然地表水体和大型绿地进行调蓄,用于解决区域内涝积水点。

远期根据城市排水防涝规划要求,雨水管道按2年一遇降雨进行提

升设计。

1.8.3河道整治规划

1、三里河河道清淤疏浚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堤防

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

标准》(SL252-2000),确定三里河流域各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洪

水标准及堤岸工程级别为20年一遇。

2、三里河下游雨水泵站

通过水文分析及调洪计算,在三里河下游设置雨水泵站一处,

考虑泵站排水流量为50m3/s,遇强降雨时经三里河向滦河排涝,解

决三里河下游内涝问题。

3、三里河下游雨水调蓄湿地

规划在三里河下游建设350亩雨洪调蓄湿地作为雨水泵站工程

的一个补充。主要作用为收集雨水,调蓄洪峰。

1.9海绵城市水质改善体系规划

1.9.1总体策略

规划通过试点区源头控源减排一过程截污控制一三里河修复治

理的思路对某某市中心城区河东片区的主要河道三里河水系,以及

城区内部景观水体进行整治改善,实现雨水径流污染削减率由现状

的不到10%提升到50%,试点区三里河保持IV类水不恶化并有望

改善至IH类水,滦河保持目前III类水质不恶化的目标。

1、控源减排

对现状直排河道的生活点源、工业点源进行截流控制;城市建

设分散LID设施,对雨水径流面源污染进行源头削减净化;对三里

河河道底泥进行清淤,降低内源污染;对汇入三里河的上游源头支

流、十里河进行截污净化。

2、综合截污

对汇入三里河的雨污合流管线进行梳理,因地制宜进行雨污分

流改造,降低城市生活污水对河道水质的威胁;对于短时期不适宜

改造的区域,对合流制管网进行截流建设改造,实现中小雨不溢流,

由污水处理厂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对现状污水管网进行检

修,修复破损管线,降低地下水入渗与污水外漏,提高污水进厂浓

度,并降低污水对地下水的污染。

3、修复治理

对短期不适宜进行雨污分流改造且无法接入污水厂的合流制管

网,在末端建立调蓄池或污水站,将初期雨水进行储存、净化后排

入河道;对某某市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与新建扩建,缓解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标准偏低、威胁滦河水环境的问题;开展

城市主要河道三里河的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

1.9.2水环境改善规划

1、入流控源规划

三里河水质主要受沿河雨水排放口、合流制管网溢流、三里河

支流以及十里河水质影响。通过开展三里河污染综合整治工程、沿

河雨水排放口净化工程、生活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控制进入

三里河的污染源,削减污染负荷,保障三里河水质达标。

2、河道生态整治规划

(1)三里河源头郊野公园建设

规划于三里河引水源头滦河左岸绿地开展三里河源头郊野公园

的建设,通过约18万平方米的绿地改造,削减经雨水径流进入滦河

的污染负荷。

(2)三里河支流及十里河生态整治工程

对三里河支流和十里河河道开展河道生态整治工程,通过对河

道进行清淤拓宽与生态岸线建设,提高河道的排涝及自净能力,结

合两岸的村落污染综合整治工程,削减经三里河支流和十里河进入

三里河的污染负荷,为三里河水质达标提供保障,规划共整治河道

10.2公里,其中三里河支流2.4公里,十里河7.8公里。进行河道底

泥疏浚,减少潜在性内部污染源,增加河道的排涝能力。

(3)三里河生态走廊改造工程

通过各类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提高三里河生态走廊对雨水的

收集调蓄净化能力,同时在廊道上游雨水管排水口处设置雨水净化

设施,削减经雨水管道进入三里河的污染负荷。对生态廊道下游约3

km河道开展疏浚拓宽、生态驳岸建设及沿河22万平方米的景观绿

化改造工程,强化生态廊道下游的排涝及河道水质净化能力。

1.10项目区现状

三里河下游河段为天然河道,大片驳岸被村庄建设挤占,存在

垃圾堆积及倾倒现象。途径某某市白天鹅造纸厂段以及污水处理厂,

污染严重,企业生产状况低下(氧化沟处理工艺停转)大量工业废

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质遭到严重污染。同时,随着区域水资

源的减少,滦河水位严重下降,三里河干枯,河道成为排污沟,固

体垃圾堰塞河道,昔日的母亲河成为城市肌体上化脓的疮疤,更是

广大居民心中的剧痛。

河道现状环境

1.10.1现状建设

三里河下游河段北线(兆康路-省庄村段)为城区段,河道两旁

“私搭乱建”式的房屋建筑挤占河道自然驳岸,有的几乎与河道相邻。

南线(省庄村-入滦河口段)途径区域为农村、大片荒地以及农田,

建设条件较好。在路桥段,行洪不畅,目前堵塞。水泥管道桥,行

洪空间小,桥南岸右侧有溢流口,已堵塞。

现状路桥建设状况:施工年代久远,景观效果不佳。部分桥下

管道堵塞,水流通过功能损坏,造成水环境和驳岸环境恶化。

现状建设

1.10.2现状竖向

工程区域范围内整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两岸高于河道。除下

游入滦河段东部范围和省庄村下方地势较高外,其余部分高程差别

不大。

1.10.3现状植被

现状绿化种植

三里河下游河段现状植被自然原始,生长自由,并且有成片的

林木,大部分河段景观效果差。途径农田区域中有大量玉米秸秆种

植,到秋冬季节植物凋零,部分河段枯枝会影响河道径流。

1.10.4现状水质

TN水

*

VJ5

t.%

产S

一5

H

#

)

质■

自然

道为

段河

口,该

滦河

里河入

路至三

平青大

下游为

三里河

水质

下游

里河

测三

过监

,通

倾倒

堆砌、

圾沿河

村庄垃

道两侧

道,河

V类

为劣

分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