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选》习考一论语》解的三个层次论语》是用古代汉语记载下来的以语录式样呈现的中华文化的经典。从语言来说,它是古代汉语;从形式上说,它是古代特有的对话文体;从内容上说,它是传统文化的源头。所以<论语选读》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复习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如下表:层次文字文章文化
教学内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
价值目标读懂文章、积累知识学习章法、培养能力传承文化、提升思想着重是在言文字和文化内涵这个复习层次下工夫二论语〉选读》中包含的孔子的主要思内容《为政以德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己复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之情;《知其不可而为之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者爱人爱的基本含义;《君子之风利观,君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而不比际交往观;《诲人不倦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高山仰止子与弟子之间感人的师生关系水春风生关系;社会理想《中庸之道庸思想,和而不同的深刻哲理。三、需要确的两个问题:1、孔子生活在一个崩乐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无序时代,是一个百姓承受苦难的时代,孔子的社会理想是在这个背景之下产生的2、子是阶级社会的一员,他的政治理想包含了对于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的维护,他的“爱”是一种有着等级差别的爱。四、分块读《政德为政以德思想,均贫富含义;【概述】政以德的想包含了:以德、礼导民;富而后教;取信于民;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反对横征暴敛;“足民”藏富于民;正己等。均贫富:孔子所谓的“均无贫”指的是不同等级地位的人各自得到应该得到的部分,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阐释的,不同于“平均主义【相关练】①阅读《语》中的一段文字,后回答问题分孔子曰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且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伐为?…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孔子对曰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从“何以伐为?”和“焉用杀?”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政治主张,那么子提倡的什么呢?(分)(2)孔子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作用,但是他又叫他自己的生对求“鼓而攻之可也这样做不是自相矛盾吗?对此请谈谈你的法呢?(分)参考答案1)以德国分)2)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要肯定孔子的思想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用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分)(共分②阅读《语》中的几段文字,后回答问题4)子贡问政。子曰食,足兵,民信之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臣臣、父父、子子)1.从这些不同回答中体现孔子怎样治国思想?(1分)2.面对同样的问题,孔子什么分别了不同的回答?请说说你的理(3分)答案:.取信于民,政以德,讲究礼节答其中任何两个既可2.因为“问政”的象不同。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尚未入仕参政,需要告诉他立国的必备条件;而季康子是大权在握的重臣,且有“暴政”倾向,因而孔子希望他能“为政以德景公是一国之君,故孔子提醒他要讲究礼节秩序。1
③阅读《语》中的几段文字,后回答问题(4分)冉有曰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曰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选文中画词语“均无贫”中的均”与中国历史上民起义的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一样?为什么?答案:不一样。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站在穷人的场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无贫”则是站在贵族统治者的立场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富是要劫富济贫而强烈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孔子是不可能有这种思想的。孔子要人们严守礼制,各得与名分相应规格的财富,安于等级名分,不可互相侵夺,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己礼礼与仁关系,孝之情;【概述】这一章里阐释了克己复礼的思想,同时表明了礼与仁的关系,孝悌与仁的关系等。克己复礼约束自己而回归于礼。此处的礼指的是周礼复礼”是孔子在“礼乐崩坏”时代倡导的理论主张和行为准则。礼与仁的关系:子的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仅讲制度、讲规范,还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孝悌与仁关系“孝悌也者,为仁之本与子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孝悌,才能真正的做到“仁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不爱的人,又怎么能做到对他人有仁爱之心?孝:孔子认为孝最重要的是孝心,而不仅仅是孝行。也就是所谓的“色难【相关练】①阅读《语》中的文字,回答面的问题(分)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臣臣,父父,子子曰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有子曰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齐景公说“虽有粟,吾而食诸,你认为齐景公真正理解孔子的话了?2.为什么说“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参考答案1.齐景的结论只关心生活中的“吾心“吾食之且是一个反问句,与子君臣父子天伦人伦关系的理解实在是天壤之别。2.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给的,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他们给了我们人间第一爱。因此一个人连父母都不爱,都不孝敬,就失去了对这个世界的爱的根本了。乌鸟尚知反哺,更何况人!②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4分)颜渊问仁子曰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渊曰问目子曰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渊曰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子曰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33子曰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1)根据上述材料,说说“”与“仁之间的关系2)(2)宋儒理学家说克己复礼是“存天,灭人欲,这和孔子的原意有什么不同?(2分)参考答案1)礼并不只有钟鼓玉帛等外在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式的内核,就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礼是建立在仁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宋儒把“克己复礼”看作是“存天理,灭人欲强调君父的责任,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将父权君权绝对化,未免狭隘,在孔子看来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归于礼,一切照礼的规定办事,不但对臣民人子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本正确即可)►《其可为: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概述】这一章里主要表现的是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责任感。同时也包含着儒家与道家(隐者)之间的思想碰撞。在礼崩乐坏,社会无序的背景下,出世与入世,担当与逃避是两种不同的人生观,都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也都有一定的局限,这一点是本章的重点。【相关练】2
①阅读《语》中的一段文字,后回答问题分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子路问曰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者也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荷莜丈人为什么要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与子路见?(分)2.从本文来看,孔子是不赞成隐居的,但历史如陶渊明隐者却获得了很高的名声。你同谁?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表现出对长幼之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隐居生活的逍遥自在。2.认同孔子或陶渊均可。认同孔子,主要从积极入世承担责任,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态度方面作答;认同陶渊明,主要从洁身自好,坚守人格方面作答。⑥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接舆”要达什么意思?孔子想“接舆”说什么?们应如何待“接舆”这类隐者?参考答案:接舆要表达的意思兮凤兮!何德之衰?”——天下太平,时代有道,可见麒麟、凤凰,乱世的时候就看不见。现在楚狂是用凤来比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劝孔子不要再做徒劳之事,应避乱隐居而!已而—言乱世已甚,不可复治之从政者殆而”——劝孔子不要乱世从政,那样会给自己带来危险。孔子会说“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果天下有道,我又何必改变它呢?天下无道,我们应该积极的去面对它、改变现状。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一种道义。我们应如何看待“接舆”这类隐者?接舆是楚国的隐士,因为对当时社会不满,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另类的的佯狂与其说是对统治者的失望、厌恶和反抗,不如说是对自己心灵救世的责任感进行的挣扎与逃避。看到衰落,该怎么办呢?接舆是矛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也不谋而合。他认识到,旧文化衰落成这样,怕是已经无可挽回了。孔子与这些隐士都是那个时代出类拔萃的知识精英,都忧国忧民,只是做法两样。《仁者爱》
:仁爱的本含义;【概述】孔子的仁爱是有着等级差别的仁爱,并不是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用子的话说就是“忠恕而已矣”,也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圣:也即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就是能广泛地给老百姓带来好处,能大众以周济。孔子的仁爱观:是以孝悌为根本的,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孔子还主张志士仁人应该杀身成仁,但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百姓,孔子更看重大节大信。【相关练】①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1孔子在这里把仁”与“”做了区别,这个区别的关键哪里?请用自己的简要陈述()2孔子认为“圣的境界“舜其犹病诸”,你如何理解?)参考答案1“仁”着眼于推己及人,侧重于主观愿望;“圣”追求博施济众,侧重于行为效果2.孔子旨在说明达到“圣”的境界是很困难的,即使是尧舜也为此苦恼,这并不是说“圣”的境界不可追求。②阅读《语》中的两段文字,后回答问题。(一)“然则管仲知礼乎?”(子)曰:“邦君树塞门,管仲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仲亦有反坫。管仲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3.22)(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1)从这两段字看,孔子是如何评价管这个人物的?(2)从孔子的价中可以看出孔子“仁”含义是怎样的?参考答案(1认为管仲不知礼,肯定管仲有仁德。(一方面,孔子认为,要治国平天下必须德才兼备;另一方面,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能够“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使社会安定的人,就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3
较他的节操与信用。可见孔子“仁”的标准是能维护王权、爱护百姓,而不必拘于小信。当然,孔子肯定管仲仁德而否认管仲知礼,也表明了孔子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着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通权达变。③阅读下文段,回答文后问题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注释】(1)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这句话是说,出门办事和役使百姓,都要像迎接贵宾和进行大祭时那样恭敬严肃。(2)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邦,诸侯统治的国家。家,卿大夫统治的封地(3)事从事,照着去做。“忠”“恕”两字的内涵是什么?“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与“己所不欲,施于人”否矛盾?答题参考:“忠”指对人尽心竭力,积极为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就积极方面来说的。“恕”指待人宽厚,推己及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就消极方面来说的。推己及人的这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叫做忠恕之道,就是“仁之方”行仁的方法)《君子之》:
义利观,子自我修养的主要内和要求;【概述】君必须具备些道德素养?走正道守道德有仁爱有才艺安贫乐道重义重德不患得患失。孔子的义观:利思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理想的价值观是义利的统一。【相关练】①阅读《语》中的两段文字,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1)孔子是怎形象地表述自己的“苦乐”?()(2)你如何看这种“苦乐观”的?(2分)参考答案:1)“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形象的比喻表述安贫乐道的思想;“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乐以忘忧的心境。言之成理即可。②阅读《语》中的几段文字,后回答问题。(一)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二)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四)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1孔子说自己“乐在中”,谈你对此处孔子提及的“乐”的涵的理解。(2分)2后世的儒者遵孔子的信,如孟子提出“舍生取义”,仲舒提出“正其义谋其利”都力图追求道德精神的完善,上述几章看,儒家价观的核心是什么?说这些观对你现实生活的启示。(不超50字)()参考答案:1乐:为心中的坚定信念道德修养、仁的追求)而乐,为能够坚守“乐”而乐。儒家的核心价值观特色——重义崇德。(2)启示:在艰难困苦中也能感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在饱经忧患中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牢记自己的人生使命。(只要答一个方面就给,言之成理即可)③阅读《语》中的文字,然后答问题。(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曾子曰:“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终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1)综合上述5材料说说在传统儒家看来,作为一个秀的人应有哪些素养?(2分)(你认为这些素养中哪种最重?为什么?(2分)参考答案:(应具有如下素养:坚守正道,心怀仁爱之心,心胸开阔,意志坚毅,博学多才,(写出3个给1分,3个以上给2)(2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2分)4
④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1你认为孔子在里表达了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怀?(1分)2浮云可以使人想起许多喻义,有人说,浮云虚无缥缈不可捉摸,孔子以比喻不义来的富贵也具有虚无难以捉摸特点。对此,你是怎理解“浮云”这一喻义的?3)参考答案1安贫乐道。聚散无常,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云在天上,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里用比喻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⑤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4.1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7.16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课外选文)1孔子认为君子“义利观是怎样的?请加以概括。(2分)2.代社会是商品经济会,我们能回避利益问题。你为君子的“义利观对我们现人有什么指导意义?(3分)参考答案1重义轻利;见利思义;追求财富符合道义,不符合道义的财富不去追求2.在商品济社会,会出现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的思想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但面对金钱、财富,我们要“义”字当头。合于“义”的“利”可取,不义之财,虽贫不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行义以达其利,通过做“义”之事,获得利益。《周而不》:
人际交往;【概述】孔子的交友观:1、交友的目的不应该为了维护小集团的利益而互相勾结,正所谓“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看一个人值不值得交要有一定的方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3选择朋友要有一定的原则:正直和诚信,博学多闻的人才与之交与朋友交往要有一定的方法:多要求自己少要求别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好恶分明,诚实交往,适中交往,以文会友,以友辅仁。【相关练】:①孔子说“仁爱人孔子又说“唯仁者能好,能恶人请你从交的角度联系现实,谈你的理解《周而不比》参考:在现实中确实有些人不值得我们去“爱”,对死不悔改且危害甚大的人要深恶痛绝,真正的仁者是“爱憎分明”的,爱人,才能使人们敬佩你、归顺你;憎人,才能使小人敬畏你、远离你。孔子的“爱人”并不是不讲原则的爱。②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结合以上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原则。参考答案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③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16.4)1孔子所说的择的标准是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2从交友有益的度来说,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做自己的朋友?请一例并说理由。(3)参考答案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正直、诚实、博学多闻2示例:颜回
颜回虽然家境贫寒,缺衣少食,生活艰苦,却能忍受困苦,不为物质所累,自得其乐,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以颜回为友,能够让自己也拥有一颗淡然的心,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快乐地生活。5
►《人倦:有教无类、启发诱、因材施教的原则、方法及思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概述】教学原则:有无类,因材施教教学方法启发诱导,注重身教【相关练】①阅读下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教学态度诲人不倦治学原则而不作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闻斯行诸子‘有父兄在求也‘闻斯行诸子‘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面对子路冉有的同一问题,孔的回答是完全不同,这使得在一旁的公西华很困惑。孔子解释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思如果子贡问同样的问题,孔子会如回答?为么?对孔子的这种教思想,你有什么体?参考答案:因材施教。闻斯行之。因为孔子认为子贡是一个通情达理之人,他是能够把握好做事的度的。孔子之所以能做到因材施教,是因为他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特点,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都心里有数。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予不仁”“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等。②阅读《语》中的文字,然后答问题。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1)面对子夏有刁难性的问题,孔子是何启发教育他的?(2)本来是孔在启发子夏,可为什么孔却说“启予者商也?参考答(1孔子说再好的画也是要画在洁白的底子上,告诫子夏再好的文学也应建立在德行之上切舍本逐末。(2孔子这里就是在教育学生做人要朴实,要以内在德行为务,少一些外在虚伪的花里胡哨的东西,他一启发,子夏就明白,接受老师的教诲并且能举一反三、启发老师,而老师肯定并谦虚地接受他的这种理解,这是一种让人羡慕的和谐的师生关系。④阅读《语》中的几段文字,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7.子曰:“我非生而知之孝,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1719)孔子的治态度、教学思想等受政治倾向的影响较明显。(1)上述字中哪一话最能体现孔子的治学态度?分(2)依据述对话,认为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治态度和教学思想分)参考答案:24(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因为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复古,推崇周礼,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治学态度、“予欲无言”、顺乎天理、歌手礼乐等教学思想,与他的基本政治倾向是想和相应的。(24题4分,第一个采分点1分,回答“述而不”即可。第二个采分点分,只要能分析指出“孔子的治学态度、教学思想和他的政治倾向是一致的”即可,语言组织不必过分拘泥)⑤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7•8)细析这两内容,对于教育学生事,孔子的态度有矛盾之处如何理解此矛盾?参考答案:⑴在第一章中孔子强调自己教育坚持“诲人不倦”的态度;在第二章中孔子却有“则不复也。”(即不再教他)的态度。1)⑵这两章里体现孔子的育人态度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矛盾。从“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他强调学生首先需要进行思考,尝试表达,只有在学生进行主动学习的基础上,老师才会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只有在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时候,他才“则不复也”。如果学生自身有求学之心,他就会诲人不倦。(3分)►《山止:孔子与弟子之间感的师生关系;【概述】这篇主要要领会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与学生的融洽关系及其人格魅力【相关练】:6
①阅读下的文字,然后回答问。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1)当孔子去探生病的伯时孔子话语中充满了痛苦和无奈试问得以充分表达这种情的修辞手法是什么(2)孔子通过时的言行赢得了学生们的爱和崇敬。请结合面三段谈其理由,并作简要分。()参考答案(1反复(2第一,孔子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性格上的理解和引导。第二,孔子不仅希望自己的学生“博学于文”,还希望学生“约之以礼”,更难得的是对学生采取了“循循善诱”的教育方法。(一点一分,简要分析一分。)③阅读《语》中的几段文字,后回答问题。(4分)叔孙武叔①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②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A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B云不亦宜乎”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19.24)1上文中画线词“夫子”文中具体指谁?(1分)2从中表现了子对孔子怎的态度?请作简要分析。(3分)参考答案1.子
叔孙武叔。2.表现了子贡对孔子的高度敬仰之情、尊重老师的严正态度,斥责了叔孙武叔的诋毁,讽刺了其浅薄无知。④阅读《语》中的几段文字,后回答问题。(4分)子之武城①,闻弦歌②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17.4)【注】①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当时子游是武城宰。②弦歌:弦,指琴瑟。以琴瑟伴奏歌唱。1在“割鸡焉用刀”这一喻中,“割鸡”与“用牛刀”在原文中其相对应本体分别什么?(2)2子游引述孔子话有什么意?请简要说明。(2分)参考答案1治理武城县
运用礼乐之道.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受指使,可见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学习礼乐之道,武城虽小,作为县宰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使君子和小人各安其分。从而巧妙地反驳了孔子的话。3俞廷镳说“‘牛刀’似誉,‘鸡’似嘲。夹入‘用’,似似惜,似感伤,似倾倒,一时动颜色之情,溢于言表”(《四书评本》)段文字体现了孔子杂的感情你是如何理解的,试作简要分。参考答案:孔子的理想是行礼乐于天下,但一切都落了空,仅仅在区区武城得以小试,这当然是牛刀割鸡,大材小用。孔子“莞尔而笑”,不完全是戏谑,其中包含着又高兴又怅惘的复杂感情。⑤阅读《语》中的几段文字,后回答问题。(4分)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11.9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11.10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9.11)1上文第一章和二章,运叠句和反问句表现出孔子怎样感情?(1)请结合第三,简要分颜渊喟叹的内容。参考答案1哀伤欲绝的感情,足可催人泪下2颜渊对孔子的赞叹,共有三叹。一叹孔子学问之深,二叹老师善教,三叹“入门之难”。《沂水春》:
师生关系社会理想【概述】章反映出了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众弟子的性格特点,和孔子的社会理想。【相关练】①阅读文,然后回答问题。“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1)曾点描绘一幅怎样的理想生活图?7
(2)你赞同曾的理想吗?参考:(描绘了一幅师生暮春郊游的太平盛世的和乐景象(2赞同:因为曾点勾勒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和乐景象图,他的理想反映了儒家所向往的“礼治”的社会境界,表现了曾点安详自得的人生态度。不赞同:曾点缺乏济世大志,反映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而儒家讲究入世,讲究积极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幼儿园紧急保安招聘合同
- 货车环境卫生合同
- 饲料配送货车司机聘用合同
- 绿色住宅地热井施工合同
- 设备租赁协议书范本
- 耕地无偿耕种协议书
- 瓦工劳务合同书样本
- 公共建筑光伏 框架合作协议书
- 集体林权承包合同范本
- 黄河干流供水合同范例
- 山泉水厂60000吨年山泉水生产线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源热泵维修规程
- 双块式无砟轨道道床板裂纹成因分析应对措施
- 安全生产领域刑事犯罪-两高司法解释PPT课件
- 土地增值税清算审核指南
- 死亡通知书模板
- 最新全球4G频段精编版
- 真速通信密拍暗访取证系统分册
- 基于阅读文本的写作课堂观察记录表
- 2018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企业组织架构、部门职能、商业模式、行业现状研究
- 失业保险金申领表_11979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