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李白_第1页
《渡荆门送别》李白_第2页
《渡荆门送别》李白_第3页
《渡荆门送别》李白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在荆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我来到那古时楚国之地游历。

重山随着荒野消失慢慢逝尽,长江流进了宽阔无际的原野。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飞来天镜,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

我依旧怜爱这来自家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解释】

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河南一带。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宽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大荒:宽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犹如飞下的天镜。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漂亮景象。

⑻仍:依旧。怜:怜爱。一本作“连”。家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家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鉴赏】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巡游。“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尽情欣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渐渐消逝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渐渐变换、推移,真实地表现出来。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淌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一直。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概,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概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布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隐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概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非常生动。大江当然是流淌的,而山脉却原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安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视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宽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安静的江面上所欣赏到的奇异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安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非常剧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奇感受极其真实地写了出来。

颈联两句反衬江水安静,呈现江岸宽阔,天空高远,布满了浪漫主义颜色。

李白在观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家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仍怜家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二十五岁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巡游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哺育过他的家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更加显出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辞家乡而不是送别伴侣,诗中并无送别伴侣的离情别绪。清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这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首诗首尾行结,浑然一体,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假如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丽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仙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赠别家乡而作,这在学术界没有争议,但详细作年有多种说法,主要有三种:一说作于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二说作于公元725年(开元十三年),三说作于公元726年(开元十四年)。依据郁贤皓的说法,李白是在公元724年(开元十二年)辞亲远游。诗人从“五岁诵六甲”起,直至远渡荆门,一向在四川生活,读书于戴天山上,巡游峨眉,隐居青城,对蜀中的山山水水怀有深挚的感情,这次离别家乡,发青溪,向三峡,下渝州,渡荆门,轻舟东下,意欲“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这是诗人第一次离开家乡开头漫游全国,预备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

拓展:李白秘史

大诗人李白,是尽人皆知的名人。说起李白的不幸也会让你掉泪。这样一位才子,哪里会受人管束,可是他在山东成家,遇到一位很现实的女人,不得不让李白“摧眉折腰”。

李白有一首特别闻名的诗歌《南陵别儿童入京》是这样写的: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仰天大笑出门去”是一个动作,“我辈岂是蓬蒿人”是回答别人的。这句话大家都知道,也喜爱引用。当你离家的时候这么讲,意味着你要出去干一番大事业。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它是一首诗中的一句话,这首诗前面一句话是:“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这一句是引用汉代人朱买臣的一个故事:

朱买臣家里穷,好读书,不治产业,所以落得夫妻两个人打柴为生。他的老婆也是能够共患难的——朱买臣在前面挑一担柴,她背一些柴跟着,并不以为苦。两人的离婚,由于发生了一点口角。朱买臣砍柴不忘读书,担着柴还哼哼叽叽地唱个不停,想来古人读书、读诗都是要朗诵或者吟唱出来的。这种“回也不改其乐”的态度,让他老婆在大庭广众之下觉得很尴尬,屡次劝说朱买臣不要在外头吟唱,想唱就回家静静地唱去!但是,朱买臣只顾得意其乐,照唱不误——无非是宣泄一下怀才不遇的心情。但妻子认为:这是耻辱的事情,恳求和他离婚。朱买臣笑着说:“我50岁肯定能富贵,现在已经快五十了。你辛苦的日子很久,等我富贵之后再报答你。”妻子生气地说:“像你这种人,终究要饿死在沟壑中,怎能富贵?”朱买臣不能挽留她,只好任凭她离去。

我们再回头看李白的那首诗,李白说朱买臣的太太很蠢,轻视了朱买臣。下面一句话说“余亦辞家西入秦”。当年朱买臣50岁的时候到长安去做官,现在李白也要离开家到长安去了——当时唐玄宗召见李白。所以,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很简单想到他的境遇和汉代朱买臣的境遇一样。也就是说,李白和他当时的老婆关系不好。

李白一生娶了4个老婆,这个老婆是第三任,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和老婆的感情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我们回头看,朱买臣的妻子骂他:像你这种人最终只能饿死在沟中,怎么能富贵呢?现在我们才知道“蓬蒿人”是骂人的话,是李白妻子常骂李白的话。唐代说人没有出息就说他是“蓬蒿人”。

由此可以推论,李白在和山东的这个老婆一起生活的时候,受尽了老婆的气,这个老婆成天在家骂他:你不就是能写诗吗?写诗又不能卖钱。你不就是能喝酒吗?喝酒不仅不能卖钱,而且要花大把大把的钱。你这种只会喝酒写诗的人,怎么能富贵啊?你只不过是一个“蓬蒿人”而已,一辈子到死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不幸的婚姻对每个人都是苦痛的,现在李白有机会逃出来,而且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皇帝召见,特别风光,这无疑给了他老婆一个洪亮的耳光。所以,他“仰天大笑出门去”,向他的老婆反击。

但仅凭这一点还不能完全断定李白的婚姻不幸。再看看这首诗的题目,里面也有深意。

这首诗的题目是《南陵别儿童入京》。此时李白的小孩,大的两岁,小的一岁吧。他在山东住的地方和孩子离别,令人怀疑的是:他写诗给两三岁的小孩子去告辞,小孩子根本看不懂,他为什么不写给自己的老婆呢?根据唐代人的习惯,这里应当写《南陵别妻儿入京》,老婆尽管不识字,但可以讲给她听,可他没有这样写,为什么?估量他恨他老婆。所以在诗歌中大骂他老婆有眼无珠。这是另外一个证据。李白到了长安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写给山东家中的诗歌仍旧不写给老婆,而写给他只有几岁的小孩。下面这首《寄东鲁二稚子》,题目一看就知道,只寄小孩,不寄老婆。诗中说:“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在李白的想象当中,山东的孩子过的简直就是孤儿的生活。

李白在京,凡写与家庭有关的诗,都是一个腔调。他有《赠武十七谔》,是赠给一个人的,这个人也许要从长安到山东去。诗里面有一句:“爱子隔东鲁,空悲断肠猿。”李白只要提到儿女,就很动情。

再看看《送萧三十一之鲁中,兼问稚子伯禽》:“我家寄在沙丘傍,三年不归空断肠。君行既识伯禽子,应驾小车骑白羊。”李白总是提到山东的家,但在他的感觉中,这是一个残缺的家,有孩无父无母。这首诗是送萧三十一到山东,并让萧三十一去探望他的小孩伯禽。

从这些诗可以看出,李白的确不喜爱他的老婆。

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