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证素证候要素_第1页
第4单元证素证候要素_第2页
第4单元证素证候要素_第3页
第4单元证素证候要素_第4页
第4单元证素证候要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梁昊证素与证候要素的共性、区别和联系开篇点题目录证素、证候要素问题的提出二者的共性二者的分歧总结问题的提出证素与证候要素,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它们源于同一理论、同一标准,但绝非同一概念。梁昊,彭清华,周小青,黄惠勇.证素与证候要素的共性,区别和联系[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1):18-21.问题的提出

Simplified

Management王永炎院士

Simplified

Management朱文锋教授证素辨证学证候要素二者的提出都是为了建立能够揭示辨证普遍规律、操作性强的中医辨证理论体系和方法,都是为了更好的辨证而提高临床疗效二者的共性-源头一致无论证素还是证候要素,都认为其源头来自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将各种证候分别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上、下,风、寒、湿、火、热,而为“病机十九条”,已经显现出证素或证候要素基本的雏形。当代著名医家方药中先生《辨证论治研究七讲》总结了辨证的整个思维过程,称第一步为定位,包括脏腑经络病位;第二步为定性,包括阴、阳、气、实、血、表、里、虚、风、火、湿、燥、寒、毒14项。方药中先生的理论已和证素理论十分接近,但有其义而无其名(1979年)。二者的共性-标准一致首先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明确了证的概念,即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明确提出了辨证过程中辨病位和辨病性的概念,并将其中的基本辨证元素划分为三类总计77项二者的共性-参与共同项目二者都将其定义为辨证诊断的最小单元,揭示了辨证的基本规律、实质与关键,并奠定了辨证规范化的基础。临床上的病情虽然千差万别,极其复杂,并处于变动状态,然其本质则无非是证素/证候要素的排列组合不同而已,掌握这一辨证统一体系,便为把握复杂的辨证方法找到了执简驭繁的要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计划项目(2003CB517101)——“证候规范及其与疾病、方剂相关的基础研究”二者的三大分歧ABC定义的分歧病证结合的分歧应证组合的分歧分歧一:定义的分歧E辨证要素证素证素辨证学《证素辨证学》中与“证”有关的概念均给予了明确的定义。尤其明确了“证候”的定义。避免了“证候”与“证”互用的混乱情况。证候因素证候靶点证候要素证候要素从开始提出到应用,概念一直未进行统一规范,尤其是“证候”一词,一直存在混用。分歧二:病证结合的分歧

证素

病位心.肺.脾.肝.肾……数学模型病性热.湿.气虚.血虚.阴虚.瘀……

脾气亏虚证肝阳上亢证脾肾阳虚证………………………………………………………………………………………………

寒热疼痛汗饮食睡眠便舌脉检测症状证名?证候→证素→证名的三阶网络平台,实现了辨证的正向思维,成为统一的“千症(证)一表”,用以“通诊百病”。股骨头坏死的证素辨证初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4(7):495-499.分歧二:病证结合的分歧临床专病研究首先针对某病进行文献研究和专家调研,事先确定好该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证候要素或证的诊断标准,然后进行前瞻性或回顾性研究专病文献研究将文献中涉及的病例按照病位和病性的属性分解成证候要素,再进行统计分析专病诊断模型经数据挖掘,采用某些算法建立某病的证素/证的诊断模型此研究模式体现了“专”的特点,只纳入专病的病例、文献,只进行专病的数据挖掘,只得到专病的诊断模型和辨证权值,不能与他病互通移植分歧三:应证组合的分歧

证素

病位心.肺.脾.肝.肾……数学模型病性热.湿.气虚.血虚.阴虚.瘀……

脾气亏虚证肝阳上亢证脾肾阳虚证………………………………………………………………………………………………

寒热疼痛汗饮食睡眠便舌脉检测症状证名应征组合分歧三:应证组合的分歧如病人存在心、肺两个病位证素,又存在气虚、阴虚两个病性证素,组合起来就变成了多种情况:心气虚、心阴虚、肺气虚、肺阴虚、心气阴两虚、心肺阴虚等,难以确定何种组合才是病人的真实情况。由于《证素辨证学》中尚未对此进行探讨,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这是在今后的研究中必须进行深入探讨和补充的。分歧三:应证组合的分歧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是辨证方法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研究不仅要阐明证候要素应证组合规律,而且要研究证候要素在应证组合过程中的复杂关系,充分重视证候的内实外虚、多维界面的特征,建立具有较强实践意义的证候要素应证组合方法。总结区别点证素证候要素曾用名辨证要素证候因素、证候靶点定义证素、证候的定义明确、规范证候及证候要素定义不明确、不规范病证结合全病域的辨证体系,“通诊百病”,通常为前瞻性研究病证结合,基于某病探讨可能的证候要素,通常为回顾性研究应证组合尚未开展,缺乏依据通常为回顾性的数据挖掘研究《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应着重在学术观点的探讨上,客观公正地表达即可。对于一些过程似不必过分强调,更不宜出现“两派”的意味。在此,呼吁更多的争鸣,但切忌相互排斥、固步自封,促进学术良性发展。感谢《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的宽容,同时表达对学术前辈的无比敬仰。谢谢梁昊

Aneducationisn’thowmuchyouhavecommittedtomemory,orevenhow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