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初三延长假期综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初三延长假期综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初三延长假期综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初三延长假期综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初三延长假期综合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如皋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初三延长假期综合考试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登上凤凰山,只见城区的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大街小巷的人群和车辆川流不息。B.广大党员干部自“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开展以来,迅速响应,如行云流水般积极参与,多渠道、多形式助力我县脱贫攻坚。C.诸葛亮文化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广场上空辉映的无比绚烂。D.《中国诗词大会》引起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注,要不要让学生每天背一首诗,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B.四种文学样式分别是小说、散文、诗歌、戏剧。C.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矛盾冲突。D.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3.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簇新(chù)阔绰(chuò)笔砚(yàn)伤痕累累(lěi)B.勒令(lé)淤滩(yū)纤夫(qiàn)不屑置辨(xiè)C.间或(jiàn)恐吓(hè)盘桓(huán)如坐针毡(zhān)D.荤菜(hūn)锱铢(zhīzhū)侍候(shì)天伦之乐(lún)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错误的一项是()A.“那些动辄说人家没有哭就不够悲伤的人,也许还是太天真,阅历太少。”这句话中加点词依次为代词、形容词、副词、名词。B.“无数网友”“心里明白”“洗得干净”“打听新闻”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后补短语、动宾短语。C.“逢年过节,家里买鱼买肉是父亲的责任。”“逢年过节”在句中充当了主语。D.“即使身体不舒服,也必须坚持不懈地练。”这是一个假设复句。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同时也是同时代最美的男子。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④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⑥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A.②⑤③①⑥④B.②③⑤⑥①④C.④②⑤③⑥①D.④②③⑤①⑥6.仔细观察下面漫画,按要求作答。又是3月5日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画面内容。针对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7.古诗文默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奇特想象描写雪景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以天下为己任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请结合《西游记》、《简·爱》的有关情节,从图框中任选一词语,补写下联。上联:身残志坚,保尔唱响生命曲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9.结合上文的相关内容,阅读许有王的词《江城子》,完成任务。江城子[元]许有壬懒于沙鸟拙于鸠。为无求。得无忧。底事疏狂,却效子长游。毕竟无求何用出,求不得,亦宜休。西风真解酿羁愁。试登楼。望南州。黄叶疏云,摇荡一川秋。更被谁家多事笛,吹不尽,思悠悠。《江城子》与《许有壬传》哪一段相关?为什么?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词中“烟于诊必排于修”一句是许有工的自嘲。他是“懒”“拙”之人吗?请结合《许有壬传》相关内容,谈谈你的看法。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王曰:“必为有窃疾矣。”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_____________)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______________)胡不见我于王(_______________)2.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夫子何命焉为?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3.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公输》一文叙述了墨子同公输盘、楚王论辩的经过,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B.墨子说服楚王的过程中运用了类比的方法,“请君入瓮”,让楚王钻入设好的圈套中,用高超的论辩艺术折服楚王。C.墨子将楚宋两国地理条件、物质条件加以对比,旨在说明楚国攻宋国的非正义性。D.《公输》一文通过对话,充分体现了墨子“民为贵,君为轻”的政治思想。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发现自己的亮点周悦①美学大师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并不是缺少亮点,而是缺少发现自己亮点的眼睛。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便会发现生活的湖面阳光遍洒、波光粼粼、生机无限,进而就能满怀信心地驾驶人生的航船一路破浪前行。②发现自己的亮点,就能理性确立人生的路径和目标。西方有句俗话:“上帝从不偏心。我们都是用同样的黏土捏成的。”人人都不完美,但人人都有亮点,发现自己的亮点就能科学确立人生的目标。早年在文学院被戏称为低能儿的奥托·瓦拉赫,在心灰意冷之际发现了自己一丝不苟、严谨缜密的亮点,于是在自然科学研究道路上扬长避短,终获诺贝尔奖。发现自己的亮点,成就了他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经典美谈。年幼辍学的大仲马,也曾几度贫困潦倒,流落街头,他在冷静审视人生,发现自己超群的想象力后,锲而不舍地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终以影响深远的《三个火枪手》等不朽著作成为世界文学巨匠,发现自己的亮点,让他登上文学创作的巅峰。可见,只要我们睁开慧眼,去发现自身蕴藏的熠熠闪光之亮点,便能成为自己的伯乐,找到适合自己奔跑的道路,从伏于槽枥的常马转变为飞跃千里的骐骥。③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与希望。在亮点的激励下,我们更加自信,因为有信心,便拥有了不断向前的勇气和动力。大才子刘禹锡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虽仕途坎坷,却欣慰于自己吟咏山水的才情和乐天自信的性格,吟咏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般激奋人心的警句,生活怡然自乐而充满诗意。而与他同朝为官的柳宗元,则在贬谪之后怅然若失,郁郁寡欢。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使人于幸运之中而不被宠坏,于厄运之中而不被压垮。巴尔扎克初涉文坛之时遭到所有人的反对,但他发现自己面对压力和非议有着无比的坚毅,最终坚持己见,写下流芳百世的《人间喜剧》。雅那切克开始创作之路初期,遭到所有前辈的恶评,但他发现自己音乐中有着如风的灵动和自由的力量,最终谱写出令无数人心潮澎湃的《小交响曲》。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在踽踽独行之时坚定而执着,勇敢地发出有悖于陈规的声音,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④发现自己的亮点,需要换个角度看问题。当我们总是抱怨自身与外界条件的不足而使事业陷入僵局时,往往是因为自己背对着亮点的光芒而惆怅于自身斑驳的影子。殊不知,转换角度便会发现亮点的璀璨。海伦·凯勒几乎一生都生活在盲聋哑的黑暗幽闭世界中,在常人看来,这是人生的至苦至痛和不幸。然而,她却感恩于仍拥有的感观和黑暗赋予的敏锐的幸福感,最终成为一名颇有成就的作家,为千万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慈善之光。法国作家博迪在风华正茂之际,惨遭飞来横祸,全身瘫痪,但在病魔的折磨下,仍感恩于苦难的历练,燃起创作的热情,用仅能眨动的左眼完成享誉西方文坛的《潜水钟与蝴蝶》。转换角度,不幸亦可为大幸,何况是健康的常人呢?当我们从发现亮点的角度去看问题,人生的阴霾便顷刻消散,生活的美好便如空气一般无处不在。⑤发现自己的亮点,推己及人,若人人都能善于发现自己和他人的亮点,带着积极与感恩的心态生活,社会必将更加和谐。⑥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时时感叹生活的美好,总能发现问题积极的一面,用自信和勇气踏平坎坷,迎来人生的艳阳天。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第③段中的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你班上的小华同学热爱劳动,又乐于助人,但他总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差而自卑。读了本文,你打算如何劝说他?1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向一棵树鞠躬王崇亚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呆了。②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条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每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③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④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砖垛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⑤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⑥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非分的妄想只能毁灭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抑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⑦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珠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寻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⑧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⑨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运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⑩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⑪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⑫一个老人背负着一棵树蹒跚而行,正是砖垛上的那棵树。⑬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垛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⑭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⑮老人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若不是用砖,要活成精呢!”⑯我看见负在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竟然是老人的翻版。蓬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几十条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⑰老人背负着那棵老榆树走了。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⑱一种热热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背上的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1.第③段说:“我不由自主地站在那里,仰视着这棵不同寻常的树。”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2.按要求回答问题。请联系具体语境,赏析下面句子的妙处。一个自言自语的老人背负着另一个不言不语的老人,走了。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3.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的情感变化是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B.文章开头有总领全文、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效果。C.第⑥段画线句写出了榆树安分守己,屈从命运的态度。D.作者构思巧妙,托物寓意,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契合无间,丰富了文章的意蕴。4.比较本文第⑬段画线句子和下面链接材料,说说它们在写法上的相同点和写作意图方面的不同点。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13.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各题。谈谈读书时的思考①为什么读书?通常会有四种情况:一是为休闲而读书。随便翻翻,看看小说、散文或非专业的书。二是为兴趣而读书。对某个领域有兴趣、为了解某个方面的情况而读书。三是为学习而读书。要完成学习任务、为了考试或者要求写体会文章而读书。四是为研究而读书。也就是为研究问题、做学问而读书。我所说的读书思考,主要是讲为学习、为研究而读书时的思考。②为学习、为研究,肯定要读书。尤其是为了研究还必须读很多书。张培刚先生在哈佛大学写博士论文,9个月时间翻阅了200多部专著,涉及180位学者,最终论文得了威尔士奖。③为学习或研究需要很认真读书,为了说明或检验读书认真,有的还要求整段整篇地背下来,有的还写读书笔记或体会。我认为,为学习或为研究而读书,判断其认真程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记忆,读过之后,记得书的主要内容,甚至能背出其中的段落和句子;第二个层次是理解,能够理解书中所传达的思想;第三个层次是思考。④为学习研究而读书,往往有通读和精读两种方式,有时也会有选择地读或有重点地细读。无论哪种方式,都可以引发思考,都可以因为思考而读懂。⑤读书需要平面思考。要把书、作者以及所处的时代结合起来思考。如何理解书的旨趣,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为什么有时直截了当、有时却环顾左右而言他,甚至似是而非?需要结合时代背景观察,必须历史地看,必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中看;需要结合作者的人生、风格、追求看。只有这样,才能把书的中心思想理解准、理解深、理解透、理解到位。⑥读书需要总结思考。一本书总是有一定篇幅的,无论是通读还是精读,必须抓住重点,总结概括出书的主题、中心思想、所运用的主要方法、最能引人注意的创新点或亮点。虽然作者、出版单位在推介时会讲该书的看点,包括写作意图,也会有专门的书评,甚至包括其他人的读书笔记和体会文章,但这些只能帮助我们理解,不能代替我们思考。⑦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要把所读之书与同类书籍、文章联系起来读,与相关领域的学术体系、学科前沿联系起来思考,搞清楚该书的学术地位、学术价值、原创水平和实际贡献,建立起“由点到面,以面看点”的分析框架。⑧读书需要启发思考。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通过读书我们想到了了什么、悟到了什么。通过读书我们是否受到激励、触动与启发,这是对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书读得怎么样的最好回答。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作者从哪些方面论述读书时的思考?3.下列关于读书的四种情况的分析,所举道理论据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休闲而读书,人们可以没有任何功利心,仅为享受美好的读书时光,如陶渊明的“乐琴书以消忧”。B.为兴趣而读书,如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如此考虑。C.为学习而读书,必须读大量的书,杜甫有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的就是多读书的重要性。D.为研究而读书,不能光读而不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中的道理是相同的。三、语言表述14.删改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使之对仗工整。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眠五更就忙着起床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改过上联:四、写作1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时我们做得不够好,并非因为不勤奋,而是因为缺少了一份“这就是最终作品”的心态。要求:①根据上述材料,确定好立意,写一篇文章。②自拟题目,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文章中不得出现(或暗示)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解析】

B错误,行云流水:意思是像天上的流云,江河中的流水。比喻自然流畅,不受拘束。不合语境。2、C【解析】

C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改为: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3、C【解析】

C加点的字注音无误。A“簇”读cù。B“勒”读lè。D“锱”读zī。4、C【解析】

ABD三项正确。C项错误。“买鱼买肉”在句中充当了主语。5、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排序。做句子排序题,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根据文段所表现的内容,判断是哪类文段。第二步,根据相关的词语判断出文段所采用的具体顺序。第三步,根据文段的类型确定文段的首句。第四步,把握关键词,逐句理清先后。关键词:句子排序文段类型过渡衔接词,此题先确定是②句还是④句开头,结合内容可知此句是主题是“才德,9因此总起句是④,⑤是分析,③是结论,故③排在⑤之后,故选C。【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6、(1)示例:一队人举着写有“学雷锋见行动”字样的红旗,拿着清扫工具走向某敬老院,门口一位老人拿着“欢迎”小红旗迎接。一人站在大门旁看着他们说:“今天来第八批了。”(2)示例一:学雷锋不能庸俗化、简单化;示例二:学雷锋要避免形式主义;示例三:学雷锋要讲求实效,重在自觉;示例四:学雷锋贵在持久(建立常态机制)。【解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介绍画面内容时要仔细观察漫画,然后用记叙性语言客观地介绍图上记叙了什么事件,不需评价和描述。此宣传画可先观察主体画面的要素:一队人,“学雷锋见行动”字样的红旗,清扫工具,敬老院,老人,“欢迎”小红旗等,然后观察次要画面(左上角):人物和语言“今天来第八批了”。最后用“人+事”的形式,精炼地概括事件即可。(2)本题考查根据漫画的寓意提建议的能力。首先分析漫画的寓意,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由“今天来第八批了”可知,此漫画讽刺的是学雷锋活动中存在的一种形式主义,存在的庸俗化、简单化、不重实效的现象。提建议,一不可脱离寓意,二不可脱离实际,要有可行性,不能是空洞的口号。结合漫画寓意,从学雷锋应避免庸俗化、简单化、形式主义,应重实效、建立常态机制的角度提出建议即可。观点要鲜明,语言要简明、连贯,可分条提出。7、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试题分析: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的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要注意“梨”等字词的书写。8、①智勇双全,悟空铲除老妖魔②自立自强,简爱追求真善【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根据所给人物品质,结合上联(身残志坚)是人物品质,保尔(人物名字)唱响生命曲(动宾短语),拟写为:智勇双全,悟空铲除老妖魔。二、阅读9、⑴对应第③段内容。《江城子》写了词人“效子长游”,离家登楼望南州,纵情山水。《许有壬传》第③段末也提及有壬因官场忌恨他的人多而回乡,不久向南游历湖南、湖北。⑵有壬不是“懒”“拙”之人。不“懒”表现:独自率领弓箭手守卫,使辽州获得安定;京畿发生饥荒时想到开国家粮仓救济,灾民因此得以活命者多。可见他一心为民,勤勉有加。不“拙”表现:“有壬幼颖悟”,千字文“一览辄背诵无遗”;许多官员因韩公溥家中藏有兵器而牵连,有壬独善其身;认识浑河开凿属劳民伤财;他识破僧人开的谎言;又直言敢谏,有理有据。这一“懒”一“拙”带有自嘲的意味,含蓄地传达出当时不被理解,只能寄情山水的无奈意味。【解析】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回答此题时,需要掌握句子翻译,把握文章内容。由《江城子》“试登楼。望南州”,可知这首词写的是词人离家登楼望南州,纵情山水的情景。《许有壬传》第三段“有壬度不可留,遂归彰德,已而南游湘、汉间”的意思是“有壬考虑不可久留,就回到彰德,不就又向南游历湖南、湖北”,可知此段内容与《江城子》内容相关。(2)本题考查的是对诗词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即可。由“有壬独率弓箭手,闭城门以守,卒获无虞”“卒白于丞相,发粮四十万斛济之,民赖以活者甚众”,可知有壬不“懒”;由“有壬幼颖悟,读书一目五行”“长芦韩公溥因家藏兵器,遂起大狱,株连台若省,多以赃败,独无有壬名,由是忌者益甚”“徒劳民费财耳”“有壬独疑其妄,呼僧诘之,果语塞不能对”,可知有壬不“拙”。10、1.入侵虽然如此为什么2.(1)您有什么见教呢?(2)我知道你用什么(方法)来对付我了,(但是)我不说。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寇:名词作动词,入侵。虽然:古今异义词,虽然这样。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夫子:先生,古代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是公输盘对墨子的尊称。命:教导,告诫。子:你。距:对付。3.D错误,体现了墨子“非攻”的思想。【点睛】译文:公输盘为楚国造了云梯那种器械,造成后,将用它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了,就从齐国起身,行走了十天十夜才到楚国国都郢,会见公输盘。公输盘说:“您将对我有什么吩咐呢?”墨子说:“北方有一个欺侮我的人,愿借助你杀了他。”公输盘不高兴。墨子说:“我愿意献给你十镒黄金。”公输盘说:“我奉行义,决不杀人。”墨子站起来,再一次对公输盘行了拜礼,说:“请向你说说这义。我在北方听说你造云梯,将用它攻打宋国。宋国有什么罪呢?楚国有多余的土地,人口却不足。现在牺牲不足的人口,掠夺有余的土地,不能认为是智慧。宋国没有罪却攻打它,不能说是仁。知道这些,不去争辩,不能称作忠。争辩却没有结果,不能算是强。你奉行义,不去杀那一个人,却去杀害众多的百姓,不可说是明智之辈。”公输盘服了他的话。墨子又问他:“那么,为什么不取消进攻宋国这件事呢?”公输盘说:“不能。我已经对楚王说了。”墨子说:“为什么不向楚王引见我呢?”公输盘说:“行。”墨子见了楚王,说:“现在这里有一个人,舍弃他的华丽的丝织品,邻居有一件粗布的短衣,却打算去偷;舍弃他的美食佳肴,邻居只有糟糠,却打算去偷。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楚王回答说:“这人一定患了偷窃病。”墨子说:“楚国的地方,方圆五千里;宋国的地方,方圆五百里,这就像彩车与破车相比。楚国有云楚大泽,犀、兕、麋鹿充满其中,长江、汉水中的鱼、鳖、鼋、鼍富甲天下;宋国却连野鸡、兔子、狐狸都没有,这就像美食佳肴与糟糠相比。楚国有巨松、梓树、楠、樟等名贵木材;宋国连棵大树都没有,这就像华丽的丝织品与粗布短衣相比,从这三个方面的事情看,我认为楚国进攻宋国,与有偷窃病的人同一种类型。我认为大王您如果这样做,一定会伤害了道义,却不能据有宋国。”楚王说:“好啊!即使这么说,公输盘已经给我造了云梯,一定要攻取宋国。”于是又叫来公输盘见面。墨子解下腰带,围作一座城的样子,用小木片作为守备的器械。公输盘九次陈设攻城用的机巧多变的器械,墨子九次抵拒了他的进攻。公输盘攻战用的器械用尽了,墨子的守御战术还有余。公输盘受挫了,却说:“我知道用什么办法对付你了,但我不说。”楚王问原因,墨子回答说:“公输盘的意思,不过是杀了我。杀了我,宋国没有人能防守了,就可以进攻。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二百人,已经手持我守御用的器械,在宋国的都城上等待楚国侵略军呢。即使杀了我,守御的人却是杀不尽的。”楚王说:“好啊!我不攻打宋国了。”11、1.(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意近即可)2.先提出“发现自己的亮点,就能理性确立人生的路径和目标”的观点;然后引用俗语,列举奥托瓦拉赫和大仲马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最后再次阐述这个观点,并提出希望。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与希望的道理,使论述更具体,更有说服力。4.符合题意即可【解析】1.寻找或提炼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它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找准论点的方法:一看题目,二看开头,三看结尾,四看中间,五自己归纳。但它的位置通常在标题和开头,答题时应首先考虑。此文题目就是论点。2.考查概括作者思路。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应对各段内容进行准确概括和巧妙串联。语言表述为:先通过……引出论点或分论点,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最后得出……的结论。此段先提出“发现自己的亮点,就能理性确立人生的路径和目标”的观点;然后引用俗语,列举奥托瓦拉赫和大仲马的事例,证明这个观点;最后再次阐述这个观点,并提出希望。3.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语言表述为: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④比喻论证:以事喻理,形象生动地论证了……的观点,使论证浅显易懂,易被接受。此段举刘禹锡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而柳宗元,则在贬谪之后怅然若失,郁郁寡欢。没有发现自己的亮点,运用的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突出强调了发现自己的亮点,让我们在追求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与希望的道理。4.开放性试题,用本文观点“善于发现自己的亮点”,符合口语交际要求即可。劝说他带着积极与感恩的心态生活,用自信和勇气踏平坎坷,就会迎来人生的艳阳天。12、1.生长环境极其恶劣;生长姿态矮小、细弱、朴实;有安分朴实、顺势而为的生存智慧;有忍受苦痛,顽强生长的生存信念。2.(1)运用比喻、反复、对比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榆树面对苦难隐忍刚毅的精神,突出强调了老人和榆树在生活经历和面对生活的态度上的共性。(2)内容上写出了我被老人和榆树的精神所感动,表达了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了全文。3.C4.写法上:都用了插叙。写作意图:本文插叙老人的生活经历,突出老人生活的艰辛曲折,衬托出他面对磨难坦然顽强的精神。链接材料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与现在的藤萝形成对比,突出了眼前这一片紫藤萝的蓬勃生机,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作铺垫。【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文章第3段从“榆树”的“恶劣的生存环境”来表现“这棵树的不同寻常”。文章第4段通过“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疏疏的枝杈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表现出榆树的“矮小朴实但顽强”来体现出“榆树的不同寻常”。第5段从“榆树通过自身努力艰难的生存下来”来表现“这棵树的不同寻常”。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语句的能力。作者情感的表达,往往要借助于一些精彩的语句,这些语句又要借助于一些表现手法来流淌作者的感情。如:此句运用比喻、反复、对比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榆树面对苦难隐忍刚毅的精神,突出强调了老人和榆树在生活经历和面对生活的态度上的共性。考查结尾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与文章的标题相呼应;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此段内容上写出了我被老人和榆树的精神所感动,表达了我对他们的崇敬之情。结构上点题,首尾呼应,总结了全文。3.“找准自己的位置,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写出榆树并不屈从命运。故C项不正确。4.考查比较阅读能力。就是把两篇内容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文章,加以分析比较,对照鉴别的阅读,在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达到提高学生迁移思维和深入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写法上:都用了插叙。写作意图:本文插叙老人的生活经历,突出老人生活的艰辛曲折,衬托出他面对磨难坦然顽强的精神。链接材料将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的不幸遭遇与现在的藤萝形成对比,突出了眼前这一片紫藤萝的蓬勃生机,为下文作者的深入思考作铺垫。13、1.为学习为研究,读书时一定要思考。2.读书需要平面思考、总结思考、关联思考、启发思考四方面。3.B【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提炼或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的能力。论点是作者的完整看法、见解或主张,能够统摄全文。有的文章题目就是论点;有的则含在第一段中或最后一段中;少量的在文中;还有的论点则需要结合论题、论据等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时,要在理解文章的论证层次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题目(或论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和提炼。本题依据题目“谈谈读书时的思考”这一话题和结尾段“无论是为学习还是为研究而读书,目的总是要提高自己的。读书的最高境界是启发性思考,要一边读一边想”可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为:为学习为研究,读书时一定要思考。2.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本文围绕着中心论点“读书时一定要思考”依据从“读书需要平面思考”“书需要总结思考”“读书需要关联思考”“读书需要启发思考”四个方面来阐述。即文章5~8段每段的分论点。据此理解作答。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指理论和实际要结合,而非为“外出旅游最好先读些书了解当地情况”考虑。故答案为B。三、语言表述14、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相同,然后注意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