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 【备课精讲精研精思】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 【备课精讲精研精思】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 【备课精讲精研精思】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 【备课精讲精研精思】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 【备课精讲精研精思】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一)——理解儒家的立身处世之道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微专题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导入这些思想各自的核心是什么呢?有没有道理呢?我们要通过对经典的研读,在理解各家思想观点的基础上思考借鉴。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立身处世是第一要义。立身是生存的基础,处世是发展的需要。如鸟之双翼,互相作用,才能像雄鹰一样,展翅飞翔。那么,一个人应该如何立身处世呢?先秦时期儒家、墨家、道家等各流派思想中都既包含治国理政的思想,也包含个人立身处世的思想。专题目标1.进一步研读文本,理解儒家、道家、墨家学说思想观点。2.能联系当代社会,较为深刻地理解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活动引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绵延两千多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官方思想,一直处于正统地位,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被视为儒家经典“十三经”的《周易》《尚书》《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等书中确立的儒家思想体系,渗透到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儒家经典中的立身处世之道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借鉴呢?活动过程研读《<论语>十二章》、《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及《孟子公孙丑上》“敢问夫子恶乎长……则不能也”,想一想,孔子和孟子提倡怎样的立身处世之道?请同学们展示从选文中提取出各篇的核心概念及主要观点。任务一展示讨论儒家经典选文中关于立身处世的要点活动过程课文核心概念主要思想《论语》十二章

《大学之道》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敢问夫子恶乎长》

指明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身、治人人性之善表现为四端,这是行仁政的基础君子之道,重在修身以义和道充盈内心,方有浩然之气“仁”“明德”“亲民”“至善”“仁”“义”“礼”“道”“恕”“勇”“义”“礼”“智”“不忍人之心”“道”“浩然之气”活动过程

1.请同学们就《<论语>十二章》中谈到的立身处世要点跟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任务二深入理解儒家思想要点(1)本课章节涉及哪些思想观念?梳理其关系。(2)孔子所说的“仁”包含哪些内涵?(3)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品格?孔子说的“君子”是指什么样的人?(4)在孔子看来,《诗》有什么功用?他为何重视读《诗》?活动过程对“什么是好学”这一问题,孔子是如何回答的?这跟你所认为的“好学”有何区别?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论语>十二章》点拨:孔子的回答体现了儒家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敏:从攴(

pū),每声。甲骨文字形,像用手整理头发的样子。本义:动作快。慎,谨也。——《说文》

慎,诚也。——《尔雅》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活动过程从《八侑》中可以看出“礼”和“乐”有什么作用?乐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礼、乐反映仁德,也应以仁德为基础。《论语·八佾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也是表示社会地位的乐舞等级、规格。一佾指一列八人,八佾八列六十四人。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他却用八佾。孔子对于这种破坏周礼等级的僭越行为极为不满。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活动过程“道”指什么?如何理解?“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道,所行道也。——《说文》一达谓之道。——《尔雅》活动过程从“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来看,“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孔子认为,如果放任人的本性而不立足于礼,那么整个社会从个人到整体都会乱了套,就是通人应该通过人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什么是“克己复礼”?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说文》脩五礼。——《虞书》。马注:“吉、凶、军、兵、嘉也。”脩六礼以节民性。六礼:冠、昏、丧、祭、乡、相见。——《礼记·王制》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活动过程从“终身行之”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两点来看。“恕”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就是将心比心。如何理解孔子所说的“恕”?恕,仁也。——《说文》彊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活动过程仁义礼智信勇……恕孔子认为君子立身处世的思想核心,也是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以“仁”为核心表现出多方面的具体品格。活动过程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君子”之意研讨:可以是有德之人,也可以是在位之人。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以上两句,宋朱熹、程颐、陆九渊多作第一种解,民国以来新儒家多作第二种解释。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孔子说:“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在孔子的观念里,在位君子应该有理想人格,而平民小人只知道厉害计较,所以两者是联系在一起的。活动过程君子的人格模式。“文”可理解为一切外在的表现,“质”体现内在价值,对于人来说,应包括德行、学识等。孔子认为,一个人的外在谈吐举止等表现应该与内在素养相符合。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雍也》)

子曰:“君子不器。”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活动过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学《诗》与立身处世有何关系呢?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矣。”《诗》的兴、观、群、怨作用——引情思,观风情,交良友,讽现实等,都合于中德。如《关雎》中真挚、含蓄、和谐、典雅的爱情观。为何要读《诗》?活动过程《<论语>十二章》中提到的核心概念:一、安贫乐道,敏于事慎于言二、礼、乐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道”四、君子重义轻利五、见贤思齐,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八、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九、智、仁、勇的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终身之行——恕十二、应学《诗》

修身养性,君子之德活动过程

2.请同学们《大学之道》中谈到的立身处世要点跟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任务二深入理解儒家思想要点(1)“三纲”“八目”之间是怎样的关系?(2)“修、齐、治、平”之间的关系如何?儒家认为怎样才能修身?活动过程经《大学》“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纪录,是《大学》全文的提要,也是全文的纲领。传“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纪录。阐释道德文化和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活动过程

成年之人,在社会上立足,需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大学》大人之学为政之学修身指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具有光辉而伟大的人格,他们修己安人,砺炼内圣外王之道,终成轰轰烈烈的事业。活动过程《大学》之道(内圣外王之道)三纲领——修身的基本原则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八条目——修身的方法步骤六过程——心理修炼程序慎独——自我修炼最高境界知止、有定、能静能安、能虑、能得内圣外王活动过程

3.请同学们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谈到的立身处世要点跟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任务二深入理解儒家思想要点(1)孟子的说理思路是怎样的?你觉得孟子的说理和推断逻辑是否严密?(2)孟子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3)在“敢问夫子恶乎长?”一段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活动过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政四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仁义礼智四端行仁政《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来说,由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因为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施行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活动过程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孟子的推理从形式逻辑的角度来讲,并不严密,但从人情的角度来说,又无可辩驳,以正气服人。活动过程

“敢问夫子恶乎长?”

曰:“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敢问何谓浩然之气?”

曰:“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无若宋人然: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注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何谓知言?”

曰:“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发于其政,害于其事。圣人复起,必从吾言矣”浩然之气必须与仁义道德相配,否则就会缺乏力量。而且,必须要有经常性的仁义道德蓄养才能生成,而不是靠偶尔的正义行为就能获取的。一旦你的行为问心有愧,这种气就会缺乏力量了。活动拓展孟子怎样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学说?仁政人性本善是“仁政”的基础民贵君轻仁活动拓展任务三思考儒家思想对我们自己立身处世及现代社会的意义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学说和孟子的“四端”学说及以此为基础的性善论对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及社会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活动小结仁义礼智信勇……恕“四端”三纲八目儒家的人格理想——君子活动作业3.大致了解并梳理儒家思想的后世发展。

1.阅读鲍鹏山的《孔孟》,探究孔子和孟子思想产生差异的原因。2.拓展阅读《论语》中的其他有关“君子”的篇章,探究孔子对“君子”品质上的要求,写一篇小文章——《论语》中的君子形象。

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二)——理解道家对俗见的突破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微专题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导入孔子见老子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差异吧,两家在个人立身处世上的主张会有何差别呢?子曰:“鸟,吾知其能飞;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矢曾。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老子传》据记载,孔子曾四次问师于老子。活动过程研读《<老子>四章》,就下列问题与同学们展开讨论。任务一展示讨论《老子》经典选文中关于立身处世的要义(1)老子的思想有着鲜明的思辨色彩,说说课文中谈了哪几组关系?老子对此分别持有怎样的观点?(2)老子在观察社会人生时,常常超越传统的思维定式,从世人不太看重的方面提出灼见?选择你感受比较深的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活动过程《老子》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是空白处,有空间。我们常说“有无”,说“利用”,这些词原本有怎样的哲学内涵呢?“有”是实体,是为人所见的部分。器物中空这个“无”才是发挥作用的关键。老子更强调的是空虚不盈的作用。“利”是实现用途的条件。“用”是真正的用途。活动过程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读书学习和生活交友方面,最终要达到的“用”是什么?必须保留的“无”是什么?如果没有“无”,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改进?引申理解老师没有说出的部分——“无”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有”学到的知识——“利”学生自身的素养——“用”将“有”转化为“无”,为学生的思考和努力留出空间活动拓展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三十三章: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短暂而不能持久。急躁冒进、自我炫耀的行为不可恃。强调谦下守中的价值与意义。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活动拓展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明——自知强——自胜者富——知足有志——强行者久——不失其所者寿——正常死亡,善终者明——智人强——战胜别人富——拥有很多财富志——树立远大志向久——强健,坚持寿——活得久一般见解老子见解以自知自胜为立身之本。活动拓展请同学们结合生活或历史上的例子想一想,谁的行为符合老子所说的这些范畴——智,明,有力,强,富,有志,久,寿。引申理解曾国藩不仅知人,且深知自己。他坚持写了三十多年的日记,在其日记中,他坦然记载了自己的弱点,好名、好利、好色,对自己轻薄无耻的言行进行了无情的批露,痛骂自己“禽兽”,不是“人”……他的书房名“求阙斋”,别人求圆满,他却求不足。自知不足,所以反躬自省,勇于改过。活动拓展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老子》六十四章:大始于小,小成就大。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肆意妄为会导致失败,抓住权柄不放会有所失。从始至终保持谨慎。圣人之职在于弥补、辅助万物。活动拓展《老子》中的相对概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是道的运动,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老子揭示出诸如长短、高下、美丑、难易、有无、前后、祸福、刚柔、强弱、大小、生死、智愚、胜败、巧拙、轻重、进退、攻守、荣辱等一系列矛盾,认为这些矛盾都是“对立统一”的,是相对的,任何一方面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须相互依存、互为前提,在一定的情况下会相互转化。这是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活动过程研读《五石之瓠》,就下列问题与同学们展开讨论。任务二展示讨论《五石之瓠》中关于立身处世的要点(1)这则寓意体现庄子怎样的观点?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这则寓意是怎样体现出《逍遥游》中的“逍遥”思想的?(3)刘熙载评价庄子:“五路可走,卒归于有路可走……”结合本文谈谈这一评价。活动拓展惠子“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不是葫芦大而无用,而是人不善于使用。从惯常的角度来思考大葫芦的价值。“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五石之瓠》核心思想:宋人卖药方的例子化小用为大用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人应当不被成见、知识、欲念和情感等世俗的东西蒙蔽拘囿,要懂得超越。至人无己化世俗之用为诗意之用、自由之用活动拓展只要不凝滞于物,则大小皆为可用,这是有用。有用必须超然物外,游于忘我之境。最好是无用,无用则无害,也无困苦,就可逍遥自在、绝对自由了。而惠子则基于对现实的认识,自然局限于一般的理解而有所困惑。对惠子和庄子的大瓠之争,应如何理解?无用即大用——庄子追求的理想境界活动拓展任务三比较道家和儒家在立身处世方面的不同处学说思想核心彰显的人性人生价值追求美好品德儒家道家

活动拓展学说思想核心彰显的人性人生价值追求美好品德儒家道家

仁、义、礼、智、恕、忠、孝、悌道社会属性自然属性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超越世俗关系网,追求内心平静、自由的状态积极进取俭,柔,谦仁爱好礼清静无为

阅读《红楼梦》时,你一定对贾宝玉的思想性格有一定的感知。从贾宝玉的性格中能否看出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呢?请你与同学展开讨论。思考活动拓展思考道家思想观点的现实意义老子的“无为”和庄子的“无用之用方是大用”的思想对我们今天的立身处世及社会建设有什么现实意义呢?活动作业2.在21世纪的今天,儒道互补的文化格局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总体基调。请结合你的阅读经历和体验,思考儒道两家为什么能够互补,儒道互补对于中国国民性格的塑造有着怎样的意义。1.拓展阅读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批注你的阅读感想。研习经典中的立身处世(三)——理解墨家无差别之爱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微专题二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导入对于儒家的礼仪道德,道家站在“天道”的角度,是持否定态度的,道家倡导清净无为,蔑视礼法。

还有一派——墨家,对于儒家学说更是非议颇多。墨子曾学习儒术,因不满“礼”之烦琐,另立墨家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先秦时期,墨家与儒家同为“显学”,但秦汉后被儒学排挤而逐渐没落。那么,墨家在立身处世方面的观点与儒家有什么不同呢?通过本次活动,我们要理解墨家之爱。活动过程就课前研读《墨子·兼爱》篇的相关思考成果进行交流展示。任务一梳理展示《兼爱》篇中墨子的思想要点本文论证的是什么问题?墨子的观点是什么?他是怎样论述自己的观点的?活动过程圣人治天下当知乱之所自起乱皆起自“不相爱”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题观点论述如何治理天下。臣、子之不孝君、父之不慈盗贼之横行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不孝、不慈、盗贼皆亡国不相攻,家不相乱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天下治天下乱活动过程视人国若其国爱人若爱其身视父兄与君若其身视弟子与臣若其身视人之室若其室视人身若其身墨子践行兼爱思想的具体方法有哪些?你能从中看出兼爱的特点吗?视人家若其家臣父孝,父兄慈盗贼皆亡诸侯、大夫不相攻乱字形象一手持两棵庄稼。本义:一手执两禾。引申为同时进行几桩事情或占有几样东西。不分你我、不管血缘、不分贵贱、不论国别地去爱一切的人。兼爱活动过程任务二比较墨家、儒家、道家之“爱”的不同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墨子·兼爱中》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尽心上》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孟子·媵文公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活动过程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自人道始矣。立权度量,考文章,改正朔,易服色,殊徽号,异器械,别衣服,此其所得与民变革者也。其不可得变革者则有矣:亲亲也,尊尊也,长长也,男女有别,此其不可得与民变革者也。——《礼记·大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天地对待万物都和对待那个草扎的狗一样,不会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