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第二单元第5课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导学案一高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1分钟,学生阅读下面的导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方法)1.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2.通过研究孝文帝改革,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特点和历史意义。(1分钟,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三顾茅庐”与“隆中对”是《三国演义》中的精彩片断,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小说中的描述是真实的吗?这一时期及其后的历史是如何演变的?它对中华文明的发展有何重要影响?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15分钟,教师以问题引导和精讲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本节课的重点知识)1.依据年表说史:描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精讲要点】三国时期是指魏蜀吴三个政权并存时期,存续时间是从220年曹丕建立魏国到280年西晋消灭吴国。两晋是指在历史上先后存在的西晋和东晋两个政权,存续时间为266年西晋建立到420年刘裕建宋结束。南北朝是指两晋结束后形成的南方先后出现的宋刘梁陈和北方先后出现的十五国和西南的成汉(合称十六国)政权,存续时间为420年刘裕建立宋到589年杨坚灭陈结束。2.归类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主要形式【精讲要点】(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2)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3)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大融合。3.以图说史:从《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读取三条相关信息。【精讲要点】(1)历史现象方面的信息:匈奴、羯、氐、羌基本已迁入中原地区;鲜卑活动区域偏于北部;传统上汉族活动区域被少数民族占有;流民(中原人)大量南迁等等。(2)社会影响方面的信息:促进各民族的融合及江南的开发。4.从多角度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启示。(至少选择三个角度)【精讲要点】(1)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2)生产力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经济建设中及时引进、运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3)劳动力的增加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人是生产发展最活跃的因素,特别是在农业社会,劳动力的增加意味的生产能力增强。(4)先进的生产技术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时期北方先进农业地区的人民南迁,给南方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5)统治者对经济发展的重视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统治者的重视。(6)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发展影响巨大,经济重心南移是自然环境与整个社会生产力之间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17分钟探究、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完善答案)探究一、民族交融材料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回答:“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内容思考: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解析】解答本题的重点在于准确提取材料信息,从地图中可知当时北魏面临柔然威胁,从材料“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可知当时平城的顽固势力强大,洛阳优势明显。【答案】政治:旧都保守势力强大,阻挠改革。经济:旧都经济落后,粮食供应困难。地理:旧都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军事:旧都受到北方柔然的骚扰和威胁。洛阳的优势:(1)曾是东周、东汉、曹魏、西晋的都城,自古以来就是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周围地区农业发达,能给大都市提供充足的粮食。【探究总结】民族交融1.含义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2.主要途径包括(1)民族迁徙,杂居相处;(2)经济文化的友好交流;(3)联合斗争;(4)某些少数民族统治者进行的改革;(5)民族之间的战争;(6)和亲怀柔政策。3.民族交融的特点(1)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大家庭;(2)友好交往是主流,中心是扩大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和汉族文化;(3)中华民族以儒家大一统思想作为民族的精神支柱;(4)民族大融合促进了国家统一,国家统一又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因此它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5)落后民族在征服先进民族后被先进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文化知识同化;(6)各民族的特点、优点不断充实着中华民族。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角度内容原因(1)根本原因:在共同生活的地域内,民族之间密切交往,互相影响。(2)具体原因:先进文化的吸引力,战争因素的影响,统治政策的强力推进表现(1)北方农民为逃避战乱,迁居南方。(2)东汉魏晋时期,“五胡”不断内迁,内迁的民族和汉族长期定居,互相影响。(3)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大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交融,推动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典例示范】孝文帝推行“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等措施,增强了北魏实力,推动了历史进步。其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北魏实现北方统一 B.孝文帝改革决心坚定C.改革措施全面易行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孝文帝改革促进北魏封建化和民族融合,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取得成功,故D项正确。【答案】D(3分钟,根据思维导图对本节课内容和素养进行小结)(4分钟完成课堂检测,2分钟核对答案。)1.(2021·河北邯郸高一期末)三国时期,曹魏手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刘备“能尽时人之器用”,孙权身边“异人辐辏,猛士如林”。不过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在这种抗衡中,孙刘联军也只能做到“守则有余,攻却不足”。这一状况反映出()。A.曹魏政权实力较强B.九品中正制助推各国人才流动C.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蜀汉的正统地位受到士人怀疑【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孙、刘集团只有联盟才能与曹氏政权抗衡,而且联合后的实力还不占优势,这说明三国中曹魏政权实力较强,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在此时尚未广泛推行,故B项错误;当时尚未形成南北对峙局面,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与材料和史实皆不符,故排除。【答案】A2.(2021·山东聊城高一期末)《魏书·序纪》记载:“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其后世为君长,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材料主要反映了魏晋时期的()。A.政权更迭 B.经济发展C.文化认同 D.疆域辽阔【解析】材料“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体现的是鲜卑族对以黄帝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无关,均排除。【答案】C3.(2021·深圳市高级中学高一期末)西晋以前的宁镇地区(今江苏南京、镇江一带)流行的方言是纯粹的吴语;西晋永嘉之乱后,北方官话取代吴语逐渐成为该地区的主流方言。导致宁镇地区主流方言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移民大量迁入 B.经济得到开发C.政区进行调整 D.政权发生更迭【解析】永嘉之乱后,北人南迁,因此北方官话取代吴语逐渐成为宁镇地区的主流方言,A项正确;经济得到开发、政区进行调整不是宁镇地区主流方言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排除B、C两项;政权更迭不会导致宁镇地区主流语言的变化,排除D项。【答案】A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交融,使鲜卑族由以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交融的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解析】民族交融是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在各民族交融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B项正确。民族交融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封建化的过程,A项错误。工业化是从18世纪中期的欧洲开始的,C项错误。汉化是就改革措施的整体特点而言的,D项错误。【答案】B5.(2021·湖北黄冈高一期末)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洛阳的繁荣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这实质上说明()。A.北魏迁都与否不影响中原经济的发展B.北民南迁使南方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