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部分习题和讲解)_第1页
教育心理学(部分习题和讲解)_第2页
教育心理学(部分习题和讲解)_第3页
教育心理学(部分习题和讲解)_第4页
教育心理学(部分习题和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指向性

※注意的特点注意的指向性是指心理活动有选择地反应一定的对象,而离开其他对象。集中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心理活动停留在被选择的对象上的强度和紧张度,它使心理活动离开一切无关事物,并且抑制多余的活动,以保证注意的对象得到比较清晰和明晰的反应。※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是注意的最基本的功能。通过注意,人们总是选择那些有意义的、有关联的亦即符合自己需要的与当前活动有关的事物和活动,而同时抑制和排除那些无意的、无关联的亦即不符合自己需要的事物或活动。保持功能这种功能使注意对象的印象或内容维持在意识中,一直保持到达到目的为止,一直保持到得到清晰、准确的反应。调节和监督功能可以调控心理活动向着一定方向或目标进行,使偏离目的的活动得到纠正。※注意的种类根据有无目的和意志努力的程度,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意。无意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不仅人类有,动物也有。无意注意虽然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但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引起无意注意的条件第一,客观条件:即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第二,主观条件:即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积极地情感态度,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的心境、主观期待。有意注意概念: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条件第一,明确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第二,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第三,培养对事物的间接兴趣。间接兴趣是指对活动目的或活动的最后结果的兴趣。有意后注意意的基础上,并在有意注意之后产生的。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注意。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第一,培养有意后注意的关键在于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第二,熟练和系统化。※记忆的主要类型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对象划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形象记忆:对感知过的事物具体形象的记忆。逻辑记忆:以对概念、公式、规律等逻辑思维过程为内容的记忆。情绪记忆:对自己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的记忆。动作记忆:对身体的运动状态和动作技能的记忆。※想象的功能预见功能想象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补充功能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弥补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想象,弥补人类认识活动的时空局限和不足,超越个体狭隘的经验范围,扩大人的视野。3替代功能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的某种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补偿和慰藉。【例如】支配欲较强的儿童因为变不成家长却又想体会做家长的权威,因此在玩过家家游戏时,这些儿童往往更喜欢扮演父母或领导者的角色。※想象的分类1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例如】在居室装潢前,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例如】“白日梦”。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原本是一个人物,但现在已经成为絮絮叨叨惹人烦的形象的代名词。★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①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②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③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例如】作家写小说。★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①强烈的创造愿望;②丰富的表象储备;③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④原型启发;⑤积极的思维活动;⑥灵感的作用。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B.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2.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曰本小原又一的( 。A.《教育实用心理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心理大纲》 D.《教育心理统计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是教育心理学的。A.初创时期 B.发展时期 C.成熟时期 D.完善时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编写者(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廖世承 D.潘菽5.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 )。A.华生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加1.【正确答案】60702060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初创时期是20202020502080。【试题解析】:《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日本小原又一的著作,1908年由房东岳译成中文,它是20世纪初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因此,答案为A。【试题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20205070【试题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狲青的学科,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大概经历了四个时期:2020205070【试题解析】: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确立。所以,答案选B。※根据思维的逻辑性:直觉思维、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未经逐步分析就迅速对问题答案作出合理的猜测、设想或突然领悟的思维。【例如】医生听到病人简单自述,不经过医疗器械分析排查而迅速作出病情诊断。分析思维是经过逐步分析后,对问题解决作出明确结论的思维。【例如】学生解几何题的多步推理和论证;医生面对疑难杂症经过多种检查、会诊分※根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分散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向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途径、一个方法。【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根据思维的创新性程度:常规思维、创造性思维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例如】学生按例题的思路去解决练习题,利用已学过的公式解决同一类型的题。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例如】技术革新、科学发明创造、教学改革等。教育心理学的诞生之年( )。A.1903年 B.1913年 C.1924年 D.1934年教育心理学是一( )。A.理论性学科 B.应用性学C.具有理论性与应用性的学科D.边缘性学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A.B.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前者为主C.学与教的心理规律,.但以后者为主D.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乌申斯基的代表(),对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A.《大教学论》 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 D.《教育心理大纲》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是( )年A.1903 B.1908 C.1913 D.1924“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这一专著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所以,答案选A。【试题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不是一般心理学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因此,答案选C。【试题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因此,答案选A。4【.正确答案】:B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乌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因此,答。【试题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因此,答案选D。※想象的分类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等,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例如】在居室装潢前,对房间布置进行的想象。无意想象:也称不随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梦是无意想象的极端表现。【例如】“白日梦”。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的描述或符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例如】大话西游中的唐僧原本是一个人物,但现在已经成为絮絮叨叨惹人烦的形象的代名词。★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①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②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③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的过程。【例如】作家写小说。★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①强烈的创造愿望;②丰富的表象储备;③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④原型启发;⑤积极的思维活动;⑥灵感的作用。幻想、理想和空想象的准备阶段和特殊形式。【例如】科幻小说中有关宇宙人、飞船等形象。幻想与一般创造想象相比主要有两点不同:①幻想总是与个人愿望相联系;②幻想往往与当前的活动没有直接联系,而是指向未来的。幻想也不同于再造想象,因为它包含一定的独创成分。幻想与理想、空想的关系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理想能鼓励人向上和进取,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动力,而空想往往会把人引向歧途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2.20世纪60年代初,课程改革运动的发起人( A.布鲁纳 B。桑代克 C.杜威 D.皮亚杰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形成(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环境在西方,被公认的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A.梅伊曼 B.桑代克 C.推盂 D.贾1.【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名师点评】廖世承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需要考生识记。陶行知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潘菽是我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20601903识论”。【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2060704案】:B【试题解析】:教学的五要素中,学生一一主体因素;教师一一指导地位、关键因素;教学内容一信息部分;教学媒体一信息载体:教学环境包括物质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桑代克因此被称为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信号功能

※情绪情感的功能情绪的信号功能体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一定的情感表达方式传递给别人并加以影响。它是非言语沟通中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中具有信号意义。【例如】点头表示赞赏;摇头、皱眉头表示否定。调节功能情绪的调节功能又称动力功能,是指情感对人的活动具有引发、促进和调控的作用。如愤怒时,对引起发怒的对象进行攻击;惊慌时,就力求尽快避开引起惊慌的危险物。感染功能情绪的感染功能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以相互影响和产生共鸣。人们常说的“动之以情”就是这种功能的体现。适应功能有机体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多种适应方式。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婴儿出生时,还不具备独立的生存能力和言语交际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人进行交流;在成人生活中,人们通过各种情绪、情感,了解自身或他人的处境与状况,适应社会需要,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例如】人们用微笑表示友好,通过移情维护人际关系,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相应的措施或对策等。1.廖世承B。房宗岳C。潘菽D2.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的时间大致为()。A.1920B.1980D.20世纪2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3.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0-3岁 B.3-6岁 C.6-12岁 D.0~18岁4.(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A.教学工具 B.教学环境 C.教学设施 D.教学媒体5.60年代初,( )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此,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A.布鲁纳 B.桑代克 C.皮亚杰 D.廖世1.【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92419081963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讨论稿)。【正确答案】:C【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0~18岁在儿童心理学中是指广义的儿童。【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教学媒体是教学中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成熟时期西方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意志品质(一)意志的自觉性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自觉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易受暗示性的人,行动缺乏主见,没有信心。容易受别人左右,因而会随便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独断性的人则盲目自信,拒绝他人的合理意见和劝告,一意孤行,固执己见。易受暗示性与独断性都是缺乏对事物自觉、正确的认识,分不清是非曲直,而去遵循盲目的倾向。(二)意志的果断性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是否善于明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方面的意志品质。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优柔寡断的人遇事犹豫不决,患得患失,顾虑重重;在认识上分不清轻重缓急,思想斗争时间过长,即使执行决定也是三心二意。草率的人则相反,在没有辨明是非之前,不负责任地做出决断,凭一时冲动,不考虑主、客观条件和行动的后果。优柔寡断和草率决定都是意志薄弱的表现。(三)意志的坚持性意志的坚持性是指在意志行动中能否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方面的意志品质。与坚持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顽固执拗和见异思迁。顽固执拗的人对自己的行动不作理性评价,执迷不悟,或者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见异思迁者则是行为缺乏坚定性,容易发生动摇,随意更改目标和行动方向,这山望着那山高,庸庸碌碌,终生无为。(四)意志的自制性受无关诱因的干扰,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坚持完成意志行动。同时能制止自身不利于达到目的的行动。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任性的人自我约束力差,不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论和行动,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常常为情绪所支配。怯懦的人胆小怕事,遇到困难或情况突变时惊慌失措,畏缩不前。在教育心理学看来,( )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教学内容 B.教学媒体 C。教学环境 D.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动。人本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心理学 D.信息3.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 ),年。A.1879 B.1897 C.1789 D.17984.(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5.心理是人脑对()。A.客观现实像镜子一样的反映 B.客观现实被动的反映C.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 D.客观现实原原本本的反1.【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教学环境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对学生认知发展有积极作用,因此它是课堂管理研究的重要范畴。【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1879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思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50需要的五个层次他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由需要引起,而需要系统又包括五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的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有将需要系统分为七个等级的说法,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理解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生理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它是人的所有需要其他一切需要均退居次要地位。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社会安定和国际和平。归属和爱的需要也称为社交需要,包括被人爱与热爱他人、希望交友融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被团体接纳的归属感等。尊重的需要表现为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和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和名誉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是指追求自我理想的实现,是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和才能的心理需要,也是创造力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的要素有(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如何学 B.如何教 C.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D.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E.如何管理学生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体现在( )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D.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疾病E.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A.观察法B.实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 E.教育总结法【正确答案】:ABCDE【试题解析】: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主要包括五种要素,分别是: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正确答案】:ABC【正确答案】:ABCE【试题解析】: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中主要体现为帮助教师了解问题、预测干预学生,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和为教学提供理论指导。【正确答案】:AE【试题解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它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即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属于群体差异,而学习方式的差异属于个体差异。【正确答案】:ABCDE斯皮尔曼的智力二因素论

※智力理论C.Spearman(1863~1945)1904二因素论认为,人类智力包括着两种因素:一般因素(G)和特殊因素(S通能力。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1967智力三维结构论:认为智力可以区分为三个维度,即内容、操作和产品。智力操作: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智力活动的产品:指运用上述智力操作所得到的结果。包括单元、类别、关系、体系、转换、蕴涵。由这三个维度,人的智力可以在理论上区分为5×5×6=150种。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提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内容: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①语言智力;②逻辑—数学智力;③视觉—空间智力;④音乐智力;⑤身体—动觉智力;⑥人际智力;⑦自知智力。每种智力都有其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不同。作用: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为我国新课改“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教学观;④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瑟斯顿的群因素论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关的“原始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动可分为不同的组群,每一组群中有一种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根据测验结果,他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七种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形态。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完善的能力,是通过学习语言和其他经验而发展起来的。斯腾伯格的三元智力理论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了智力的三元理论。该理论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智力经验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三种成分及相应的三种过程,即元成分、操作成分和知识获得成分。元成分是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如确定问题的性质,选择解题步骤等;操作成分表现在任务的执行过程,是指接受刺激,将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进行比较,它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是指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负责接收新刺激,做出判断与反应,以及对新信息的编码和存储。在智力成分中,元成分起着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智力情境亚理论认为,智力是指获得与情境拟合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智力经验亚理论认为,智力包括两种能力,一种是处理新任务和新环境时所要求的能力,另一种是信息加工过程自动化的能力。1.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认为,守恒观念出现的关键是( )A.多维思维 B.自我中心思维 C.可逆思维 D.具体逻辑思维2.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是( )。A.婴儿期 B.幼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思维活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这在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是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如果儿童处于2~7岁年龄阶段,那么它属于皮亚杰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是 在( )。A.学前期 B.青年期 C.学龄期 D.成年早期恒观念出现的关键。【正确答案】:C3入自我阶段,至少年期基本成熟。【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分为:(1)感知运动阶段: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己表现出了符号性的特点,他们能够通过表象和言语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但其思维仍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而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3)具体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4)形式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总体的思维特点是能够提出和检验假设,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象性,能在头脑中设想出许多内容,这些内容可以与他们自身的经验无关。因此,答案选C。【正确答案】:B0-22-76、7~11、12il~lSB。【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1)婴儿期(0’2(2)儿童早期(2’4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4-7岁):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学龄期(7-12(5)青年期(12-18实现:(7)成年中期(25-50(8)成年晚期(50C。※自我防御功能自我防御功能:态度作为一种自卫机制,能让人在受到贬抑时用来保护自己。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升华、补偿、退行、转移、否认等。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例如】司马迁为了缓解牢狱之苦,奋笔著《史记》。补偿(代偿)分为消极性补偿和积极性补偿。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例如】小马因为学习成绩不佳,转而刻苦训练体育,终于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的长跑冠军;一个被同学排斥的学生,参加不良帮派组织以取得帮派分子的接纳。退行是在遭受外部压力和内心冲突不能处理时,借此退回到幼稚行为以使自己感到舒服、安慰的一种心理防卫法。【例如】男人感受到了“中年危机”,他害怕变老而死去,为了避免焦虑,他变得不负责任,甚至吃儿童食品、看动画片。转移指在一种情境下是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例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小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否认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这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心理特点。【例如】小孩子打破了东西,知道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否认这件事的存在。移情就是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这是在心理咨询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正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建设作用,负移情在人际关系中具有阻碍作用。【例如】别人悲伤时你也跟着悲伤,别人快乐你也喜悦,能够获得对方好感与信赖,从而增进彼此【例如】别人悲伤时你也跟着悲伤,别人快乐你也喜悦,能够获得对方好感与信赖,从而增进彼此感情,这是一种正移情;看到某人长得像自己的前男友,勾起女孩的痛苦回忆,从而在与某人的接触当中表现出对抗、不满的情绪,这是一种负移情。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一般先达到( )BCD.概念学习水平个人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问题的知识属于( )BCD.程序性知识关于陈述性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B.说明做什么和怎么C.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D.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A.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B。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和概念学习D.命题学习和总括学习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BCD。言语直观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习是( )BCD.归属学习8.( )人们所清晰地感知。A.组合律B.活动律C.强度律D。差异律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置磊蠹,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 )A.定势B.变式C.直观D.迁移10.“无意义音节”是( )发明的A.奥苏伯尔B.马斯洛C.艾宾浩斯D.布鲁纳【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小学生在掌握概念时,其学习往往是分步的,一般是先达到符号学习水平,再提高至概念学习水平。此题旨在考查知识学习类型。【正确答案】:D活动的形式不同划分的。陈述性知识是用釆回谷學彻AF【正确答案】:C因此也称描述性知识。【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划分学习齣类型,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分,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学习。【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发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陈述性知识。【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所谓模象直观即在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基础上进行的一种直觉的能动反映。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儿童在知道“苹果”“葡萄”和“香蕉”等概念之后,再学习“水果”这个概念,这种学这一概念的意义的。【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组合律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变式概念的理解。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本题中列举了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其本质没变,为的是突出“含有直角”的本质特征,这不甲教字是运用了变式的教学方法。【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艾宾浩斯对遗忘的研究,其中所采用的实验材料即“无意义音节”。奥苏伯尔提出了意义学习理论,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五要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影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等方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课程标准、教材、课程;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实物、文字、录像以及计算机等。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关系、校风、社会文化等)、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等。※三过程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评价/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 )时,效果最好。A.30% B.50% C.100% D.150%由于反映活动侧面的不同,知识可以分为( A.感性知识、理性知识B。方式方法知识、普遍远离知识C.具体知识、抽象知识D.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现代认知心理学大多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多少个子系统?( )A.3 B.4 C.5 D.6历史课中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学习,地理课中地形、地貌和地理位置的学习,是( A.符号学习B.命题学习C。概念学习D.上位学习艾宾浩斯通过对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来研究遗忘,他的研究结果被画成曲线,得出遗忘的规律( )A.直线增快B.直线减慢C.先快后慢D.先慢后6.演示实验属于哪种直观?( )A.模象直观B.言语直观C.实物直观D。形象直7.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的( A.反例B.变式C.概括D.抽象8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种直观形式,是哪种直观?( )A.模象直观B。言语直观C.实物直观D.形象直观把《辛丑条约》中的内容记忆为“钱禁兵馆”(前进宾馆),主要是运用了下列哪种记忆术( )A.位置记忆法B.关键词法C.缩简法D.视觉想象法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 )时,记忆的效果最好A.100% B.150% C.120% D.200%【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过度学习并不意味着复习次数越多越好。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根据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根据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正确答案】:A【正确答案】:A主要内容是词汇学习。但符号学习不限于语言符号,也包括非语言符号(如,实物、图像、图表、图形等),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便产生上位学习。【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遗忘在学习之后就会开始,遗忘的速度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减慢,过了相当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先快后慢。【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例如,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等。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正确答案】:B【试题解忻】:变式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和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彤、直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的变式。【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三种知识直观的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的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言语的物质形式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正确答案】:C【试题解析】;位置记忆法是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场景中确定一条明确的路线,在这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关键词法,将新词或概念与相似的声音线索词通过视觉表象联系起来。缩简就是将识记的材料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父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经验联系起来。视觉想象法,通过心理想象来帮助人们对联系的记忆。把《辛丑条约》中的内容记忆为“钱禁兵馆”(前进宾馆),主要是运用了缩简法。【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所谓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在日常教学中,对本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仅仅达到刚刚能回忆的程度是不够的,必须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达到牢固熟记的程度。心理学中很多实验证实了这一点。学习程度在150%左右时,保持效果较好,虽然学习程度更高时保持效果会随之有所提高,但其增加幅度不大。※教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二)观察法实验法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它主要包括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二)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三)调查法调查法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法总体上易于进行,但在调查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被调查者记忆不够准确等原因使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方法有问卷法、访谈法等。(四)个案法个案法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