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之七十七: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朱泳媚(组图)_第1页
事迹材料之七十七: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朱泳媚(组图)_第2页
事迹材料之七十七: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朱泳媚(组图)_第3页
事迹材料之七十七: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朱泳媚(组图)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迹材料之七十七: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朱泳媚(组图)助学生攀登科学高峰,大学城里放飞青春——华南理工大学辅导员朱泳媚事迹材料一、个人简历朱泳媚,女,苗族,中共党员,1982年8月生,现任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2009年担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2008级4个班、2006级4个班(共387人)辅导员。二、工作情况(一)在艰苦的环境中培养开拓精神,大学城里放飞青春朱泳媚2004年7月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原本她已经找到一份不错的外企工作,但得知学校为了建设广州大学城新校区(南校区)而招聘辅导员时,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留校,毅然来到了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当一名开拓者。初期的大学城不仅在交通、环境、设施等硬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南校区的人员配置也不够,朱泳媚同时兼任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商务学院两个学院的辅导员和团委书记职务。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和匮乏的资源,她学会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习惯了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为了让学生能在宿舍收看奥运会排球比赛,她独自一人奔走于市区,搜寻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为了让刚到大学城的老生不寂寞,她白天工作10小时,晚上还要组织学生活动;为了让大一新生过好第一个中秋,在万家团圆之时,她忙于组织游园活动,给学生派发月饼;为了确保学生宿舍的安全,每晚11点熄灯以后,她和其他7位辅导员坚持巡查所有学生宿舍,似乎不知疲惫……她在学生宿舍一住就是5年。5年间,她也有机会回到北校区工作,或者在市区居住,但是她一如既往地选择了坚守大学城,留守在不到20m2的学生宿舍,和学生同吃同住,只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二)坚持"学术无起点"的理念,助学生攀登科学高峰朱泳媚所在的学院最近又添喜事,罗锐邦、金鑫两位本科生分别以并列第一作者和署名作者的身份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Nature》上发表学术论文,并首次提出了"人类泛基因组"的概念。本科生也能有重大科技突破,这颠覆了人们固有的人才培养理念,成为新华网、中新网、南方日报等近百家媒体争相采访和报道的对象,并且入选2009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两位学生登上科学高峰并非偶然。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建院以来非常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学术无起点"的人才培养理念。朱泳媚坚持把这一理念融入自己的工作当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精神为己任。在学院提出要举办"低年级本科生暑期赴国内拔尖机构科研实践"品牌活动时,她主动承担了这项活动的组织工作:每年暑假前选拔优秀的低年级本科生,指导他们联系北京大学、中科院各研究所、华大基因研究院等拔尖科研机构进行实践;为他们提供实践前的经验交流和培训机会;实践回校后,收集实践生的实践报告,编订《暑期科研实践报告集》;组织专家、教授对实践生进行评比和奖励;根据实践生参与实践的程度及表现授予适当的创新学分。据统计,自06年以来,该院共计572人次参加了本项科研实践活动,在低年级的覆盖面超过40%。三年来她坚持做好并不断完善此项活动,因为她相信,科研实践不仅能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增强实验动手能力,更能提高同学们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而三年来不少她的学生也通过此项活动脱颖而出:除了罗锐邦和金鑫,早在2008年,04级李少川同学就以署名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发表封面论文;04级张鸽同学于大三提前获得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保送资格;06级金鑫同学于大三被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破格录用……她的学生通过科研实践活动对生命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热情,夯实了自己的科研素质,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作为学院的团委书记,校团委常委,她还积极协助做好学校的科技创新工作。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近年来在"挑战杯"等全国科技竞赛上屡获殊荣,连续三届捧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她的学生也在各类科技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作品"一种规模化低成本的在位生物除臭技术"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三)将全部的爱献给学生,言传身教"大爱无疆"辅导员是爱的事业,不仅要将全部的爱传递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爱。爱需要细致入微。她为学生精心制作个性化档案,记录学生成长经历;借用电话、QQ、博客等一切途径与学生保持思想上的交流;主动找学生进行"就业咨询",并详细记录每次的咨询笔录,建立学院的"就业咨询案例库",近年来的就业率均在98%以上;她的手机更是学生贴心的"24小时热线",随时为学生排忧解难。爱需要传递和传承。初入大学的学生都会经历迷茫的大一生活,而这也是他们最需要爱的一年。除了学院和老师的关爱,师兄师姐的关心和帮助才是一种可以传承和延续的爱。她聘请二年级优秀学生为"成长顾问",与一年级新生宿舍结对,对每间宿舍的新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跟踪。她通过"成长顾问"了解了每位同学的情况,也将这份关爱一年一年传承了下去。"大爱无疆"就是要尽我所能回馈社会。她连续几年带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被评为广东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带领学院的S.K.Y志愿者服务队不断扩宽服务渠道,三年来共组织20余项志愿者服务活动,参与人数达3389次,,累计服务时长达28807小时;2009年寒假,在校团委的部署下组织近百名学生参加"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调研,为调查报告《2009,关注中国返乡农民工社会调查文集》提供了大量真实、宝贵的数据,而这一调查报告也得到了温总理的亲笔批示:"他们的调查报告材料详实,文风质朴生动,意见中肯,很有参考价值。""他们的思想、热情和活动,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国家、人民、民族的关心和热爱。"(四)在学习中寻找工作灵感,在工作中深化理论研究5年的工作不可能一成不变,她在各类学习中不断找寻新的工作灵感。通过学习党章、党史,她提出了党支部建设"五个一"工程(两周一次组织生活、每季度一次党课学习、每位党员一本"党员手记"、一本"谈话记录本"、每年一次理论考试)来激发基层党支部的活力。此外,她还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结合自己的工作完成论文《对华南理工大学南校区学生管理工作的难点与对策的思考》、《高校共青团在维稳工作中的定位和作用研究》,2009年她还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重点资助课题"高校辅导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从2004年8月踏入广州大学城这片热土起,转眼她在辅导员这一岗位上工作了5年多。回首过去这几年,她带着无比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全身心地投入到各项工作中,和大学城共同发展,和千千万万的学生们一起成长,不怕苦,不怕累,时刻保持工作的警惕性,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为目标努力上进、勤勤恳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