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随州市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中学心校2022-2023学年中考考前针对性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随州市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中学心校2022-2023学年中考考前针对性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随州市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中学心校2022-2023学年中考考前针对性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随州市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中学心校2022-2023学年中考考前针对性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随州市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中学心校2022-2023学年中考考前针对性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随州市随州市曾都区尚市镇中学心校2022-2023学年中考考前针对性练习(二模)语文试题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C.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D.《战狼Ⅱ》反映出已经足够强大的中国,在拯救境外遇险同胞、捍卫世界和平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对这首诗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诗歌前两句直陈其事,交代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传达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中,“澹澹”是动态,“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登上碣石山后所见实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C.“日月、星汉”,所写之景尽是宏观、浩大之景,作者近望沧海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给人壮美之感。D.诗歌借景抒情,以奇特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少女时期我在巴黎大学,地过着求学的岁月。(2)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3)刑警队员们表示,一定要把这个案子查个。A.孤单尽力水落石出B.孤独竭力水落石出C.孤独尽力山穷水尽D.孤单竭力山穷水尽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烂漫心无旁骛阴庇侍才放旷B.凛洌断壁残垣怪涎骇人听闻C.狼藉长吁短叹磐石毛骨悚然D.塌败潜心贯注决别气息奄奄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主席发表主旨演讲。习主席强调,今日之中国,不仅是之中国,而且是之中国、之中国。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A.亚洲世界中国未来B.世界亚洲中国未来C.中国亚洲世界未来D.未来中国亚洲世界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材料一①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无衣》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③不辞艰险出夔门,救国图强一片心;莫谓东方皆落后,亚洲崛起有黄人。——吴玉章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材料二黄大年,著名地球物理学家。2009年,他毅然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到祖国。赤胆忠心,殚精竭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加速推动了我国的地球深层探测事业,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2017年1月,他不幸因病去世,年仅58岁。材料三漫画(见下图)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请结合材料二中黄大年的事迹,完成下面的对联。上联: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下联:看今朝,请写出材料三“漫画”的构成要素,并揭示其寓意。7.按课文原文填空。_________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八月秋高风怒号,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山随平野尽,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单车欲问边,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水何澹澹,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青树翠蔓,__________,参差披拂。(柳宗元《小石潭记》)__________,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不应有恨,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_________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__________,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__________,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斯是陋室,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_________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__________,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8.名著阅读《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_______和_______。下列民间故事不是《二十四孝图》范畴的是:(________)A.卧冰求鲤B.郭巨埋儿C.闻鸡起舞D.老莱娱亲二、阅读9.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小题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本词的作者是___(人名),词中“沧州”的意思是__。2.下列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诉衷情”。B.“当年万里觅封候”写出了词人当年远离家乡、壮志报国的情景。C.“关河梦断何处”流露出词人对将要离开军队而产生的遗憾之情。D.“泪空流”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和不甘。10.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陆平湖先生先为嘉定令,邑有大盗为民患,更数令不治,至是将入寇①,捕者以闻。公戒吏民无动,令当自治。骑马直入盗中,盗见公皆愕。公谕之曰:“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②耳,今令来,欲与尔等共为善,能自新乎?各散还家,贳③汝罪;否则,官军至,无遗类矣。”众皆流涕蒲伏④曰:“公真父母,死生唯命!”公回县,盗相率待罪。公曰:“业已许汝矣。”皆泣拜去,盗遂息。①入寇:入侵,进犯(县城)。②捕逐:(由于某事而被)抓捕追逐。③贳:赦免。故免。④蒲伏:匍匐。1.解释文中加点词。邑有大盗为民患业已许汝矣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今天县令来,想要劝导你们共同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B.现在县令来,想要偕同你们共同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C.今天命令你们来,要让你们一起做好人,你们能改过自新吗?D.现在命令你们来,要和你们一起做好事,你们能改过自新吗?3.“众皆流涕蒲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陆平湖是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11.阅读《时尚减肥“轻断食”》,完成下列小题时尚减肥“轻断食”①减肥或许是当今社会最火热的健康话题。各种宣称能在“不饥饿”的前提下“少吃”的减肥法,吸引了无数人前仆后继。轻断食,就是其中颇具号召力的一种。②“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而不是一种具体的“减肥食谱”。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吃或者少吃,而在其他的时间内正常进食。③轻断食有各种形式。在中国古代就有“过午不食”的说法,大致相当于每天“16小时断食”,就是轻断食的一种形式。古代还有人每天只吃一顿,相当于“23小时断食”。④现在最流行的是“5:2轻断食”。它是指在7天的一个循环之中,5天正常进食,两天大大减少进食量。一般原则是,断食的两天中女性控制到500大卡(热量单位),男性控制到600大卡。⑤还有比“5:2轻断食”强度更大的“交替轻断食”。在这种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⑥2019年一项关于轻断食的研究显示:“轻断食能够有效减肥”,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也就是说,跟完全不加控制相比,轻断食确实有助于减肥。⑦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当人体大量减少进食,细胞就处于“逆境状态”,会产生各种“应激反应”,而这些应激反应有助于增强细胞活力、提高人体免疫力。这种理念在理论上说得通,在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中也得到了很多验证。除了减轻体重,这些应激反应还对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血压、脂肪、血糖等生理指标,促进人体健康甚至延长寿命,都有一定的积极影响。⑧当然,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例如,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所以不能进行轻断食。孕妇、产妇也需要保证营养充足,也不应该进行轻断食。同时,轻断食会导致血糖的大幅波动,所以也不适合糖尿病人。⑨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实质上,它也是减肥金律“少吃多动”的一种实现形式。如果通过它的“仪式感”和心理暗示,能更好地坚持,那么它就有意义。反之,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选自果壳网,有删改)1.本文主要介绍了轻断食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禁忌对象等内容。2.本文第⑧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轻断食对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是最佳减肥形式。B.“交替轻断食”是指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不能超过500大卡。C.轻断食需从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才有意义。D.轻断食在不断食时不能暴饮暴食,但可以适当多吃一些。1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母亲的快乐丁立梅①入秋,街上第一缕烤山芋的香味飘起来的时候,我给母亲打电话,让她给我准备一袋子山芋带过来。②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些山芋。从前山芋是当口粮的,现在不同了,家家都有大米吃,不吃这东西了。但母亲还是会种一些。③母亲接到我这要那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连声说有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④隔一日,一袋子山芋已托人捎到城里来。不用倒出来查看,我便知道,那里面一只只山芋,都过母亲的手,细细挑选过。稍稍破点儿皮的,母亲肯定扔了。个儿不大的,母亲肯定扔了。长得不齐整的,母亲肯定扔了。母亲认为不甜不粉的,也肯定扔了。⑤母亲的电话随后而至,母亲问我,山芋收到了?我答,收到了。母亲便又问,好吃吗?我笑,你种的山芋,当然好吃。[甲]。母亲说,吃掉还有,吃掉还有,家里多着呢。我说,哦,吃掉我一定回去拿。⑥事实上,我还未曾来得及吃,也吃不下那么多。但过一段日子,我肯定会再问母亲索要一次山芋。不止山芋等,我还索要菠莱、青菜、萝卜、香菜、大葱、豌菜头等蔬菜,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乙]。⑦最喜欢听母亲在电话里这么跟我说,梅啊,地里的黄瓜又能吃了,地里的香瓜也能吃了。这个时候,我总是十分惊喜地说,啊,是吗,是吗!我的惊喜也总能激起母亲的兴奋,隔天,我准会收到母亲给我准备的一大袋子的瓜果菜蔬。⑧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丙]。父亲曾笑话她,说她嘴里还唱着歌的。我能想象出那样的情景:屋檐下,母亲半蹲着,用手一一梳理着要带给我的东西;阳光碎碎的,落在母亲灰白的短发上,母亲的心中,漾着甜蜜,哼着地才懂的歌,她在想,这一棵青菜是我女儿要的呢,这一只山芋是我女儿爱吃的呢。母亲因此而幸福。⑨我单元楼里,也住着这样一位老母亲。老母亲的儿子女儿都在外地工作,平日里,就她一个人住,几乎无声无息。但一到秋天,她就变得忙碌起来,每日里楼上楼下跑,人仿佛变年轻了。也听到她跟楼里的人打招呼了,声音亮亮的。有人笑问地,奶奶,又准备腌咸菜啦。老母亲遲响亮地答,是哩是哩,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我腌的雪里蕻。改天,必看到楼前空地上,晒着许多洗净的雪里蕻。老母亲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地的孩子,眼睛半眯着,极快乐的样子。⑩女孩琳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地的母亲一直结实得像堵厚实的墙,为琳挡风遮雨。但等琳工作了,到了外地,她母亲突然患了病,又是失眠又是头疼的。琳很着急,买了许多药等回来,有些药还是国外进口的,但都无济于事。后来,有高人点拨琳,说她母亲或许是因为不适应她的突然离开,内心空落才害的病。琳恍然大悟,再打电话回家,她就跟母亲要东要西,今天要母亲来缝件内衣。明天又要母亲帮地做双棉拖鞋,还要在鞋头上绣花。她在电话里对母亲撒娇,妈,商场里卖的那些,都不如你做的好,我喜欢穿你缝的内衣,喜欢穿你做的棉拖鞋。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为琳缝着内衣,做着棉拖鞋,失眠和头疼,竟不治而愈。①想来,要让一个母亲高兴,不但要记得买些东西给她,更要时不时地向她“索要”,告诉她,你就是喜欢吃她做的糖粒粑,你就是喜欢穿她纳的棉布鞋。这比买什么补品给她都管用,她会因此而快乐而健康而延缓衰老。因为,她要好好活着,她的儿女还需要她。1.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依次填人文中[甲][乙][丙]的位置,正确的一项是()①母亲就有多快乐②是无比快乐的③母亲就快乐得很了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2.请按照括号里的要求,赏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1)母亲接到我这类的电话,照例欢天喜地的,仿佛得了什么奖赏,一迭声说有有,语调是欢欣的,雀跃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2)老者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地的孩子,眼睛半味着,极快乐的样子。(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3.请分析文章最后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4.第⑨段和第⑩段中两位母亲各自因为什么“人仿佛变年轻了“失眼和头疼,竟不治而愈”。5.文中写了三位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说她们的“快乐”有何共同点,文章给了你怎样的启示?1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一代宗师陆谷孙黄显宁①我记得,念小学五、六年级那会儿,当科技翻译的母亲送给我一本《新英汉词典》母亲说:“中学毕业前用这本就够了,读大学得换《英汉大词典》。”我看到,两部词典的主编是同一个人:陆谷孙。②显然,这个人是母亲的骄傲。作为复旦大学英语系六四级本科生,母亲大二那年正好赶上毕业留校任教的陆先生开启他长达五十余年的教学生涯。③谁不愿意当陆谷孙的学生呢?母亲说起陆老师当年英语如何零基础开始,一年之后成绩就甩同学一大截,任教讲后课如何生动精彩。母亲似乎在讲传奇故事,我也像听评书那样默默地替这些故事添油加醋。以至于多年后,每每遥想半个世纪前风华正茂的陆先生,儿时撞自叠加的岳飞、秦琼、杨六郎的形影,依然隐约可见。④记得2000年前后,在别人攒的饭局里叨陪末座,席上有陆先生。我语无伦次地告诉他,家母是他的学生。他问了母亲的名字和年纪,想了没多久就反应过来:“你母亲写得一手好字。”陆先生果然记忆力过人,但我一想到自己身无长项,一时尴尬得接不上话。陆先生当然也看出来了,于是把话题岔开“虽然我比你父母年长不了几岁,不过,按师门规矩,你得排到徒孙辈啦。”说完朗声大笑,那股子胸襟坦荡的侠气完美地契合了我儿时想象中的一代宗师。⑤从此,“徒孙”和“师祖”成了我和陆先生闲聊时最常提的“典故”。我曾张罗请陆先生到我任职的出版社给青年编辑做业务培训,虽随口一提,没想到曾推掉无数大型活动的陆先生爽快应允,还手书三页纸的提纲,嘱咐我打印好事先发给来听讲座的同仁。讲座名为“向外文编辑们进数言”,勉励我们务必以“知书习业、查己识人、深谙语言、比较文化”为己任,穿插其间的是十几个双语案例。昨天找出来,提纲上的水笔字迹清晰如昨。再细看,有些短语旁边还有淡淡的铅笔字:“请打作斜体。”⑥陆先生就是这样。前几年请陆先生出山翻译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的传记《生活曾经这样》,不到两个月已经完成大半,我说“您悠着点啊,不是说过一年后交稿吗?”他摆摆手,说:“伸头一刀,缩头也一刀不如早点了却心事。”⑦问题是,陆先生的心事不断,教书之余要翻译,译文之外有辞书,英汉完了有汉英,勤勉不辍,无穷也。心无旁鹜,一息尚存就要“榨取时间的剩余价值”,以求留下实实在在、泽被后世的成就,这大约是陆先生毕生的态度。于健康而言,这无异老虎口里夺食,但从陆先生的角度想,或许是征服时间这头猛兽的唯一办法。⑧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站在陆先生的灵堂,想到半年前,我的翻译遇到难题,没敢惊动“师祖”,只在朋友圈里发了一条求助信息。没过两分钟,小窗就亮起来,陆先生照例主动提出他的解决方案,照例加上一句“斗胆建议,不怕犯错,真是仅供参考的。”…⑨《中华汉英大词典》下卷还未出版,先生已离我们而去,我多么希望时间的猛兽在打瞌睡啊。1.概括选文所写有关陆先生的具体事件。(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先生主动帮我解决翻译难题。2.从选文第⑤段和第⑥⑦两段中概括出陆先生的两点精神品质,并说明理由。3.赏析选文第⑧段的划线句。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4.请从选材的角度说说,下列材料能否替换第⑧段。想到半年前,陆先生听说我在学着写小说,嘱我务必将发表的文章寄过去给他看,我想他不过是鼓励“徒孙”的客套。没想到他不仅认真读了,还强烈建议我扩展小说里的一条人物线索:“希望看到你下一篇写一个出生在二线城市里的人物,我想看。”三、语言表述14.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我们应该学会欣赏。如果你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么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你总是发现朋友的缺点,那么你的旅途将难觅知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欣赏优点,你会有所得;欣赏缺点,你同样会有所得。四、写作15.作文。微笑是一种境界,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一种胸怀,一种处变不惊的人生理念;一种潇洒,一种直面人生的成熟与智慧。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请以“笑对生活”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有真情实感;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B【解析】

B.属于语序不当,应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故选B。2、C【解析】

C错误,应是作者远望沧海波,想象天上的星月运行。3、B【解析】

(1)孤单:力量单薄。孤独:独自一个人。句中指单身无靠,所以选用“孤独”。(2)竭力:用尽全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尽力:费尽心力。“竭力”的程度要深一些,所以选“竭力”。(3)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山穷水尽:山和水都到了尽头。比喻无路可走陷入绝境。这里形容案子趋于明朗,所以用“水落石出”。所以选B。4、C【解析】

A.侍才放旷—恃才放旷。B.凛洌—凛冽、怪涎—怪诞。D.决别—诀别。故选C。5、C【解析】

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中国”“亚洲”“世界”是按照范围由小到大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的,故选C。6、(1)爱国是从古至今永恒的话题。(意思对即可)(2)黄大年殚精竭虑“地探”写传奇(符合要求即可)(3)画面主要构成要素:画面主体是一个伸展双臂,“头上”写着“中国吸引力”的磁力人;来自不同方向一齐飞向磁力人的4个男女“飞天”,他们都手拎提包,身上写着“留学人才”,心里想着“追梦”“感恩”“创业”“机遇”。寓意:许多留学人才被具有强大吸引力的中国所吸引,心怀梦想、感恩等爱国热情,纷纷回国效力。【解析】

(1)本题考查概括材料主要内容。解答此题需要了解材料意思,提取关键词,观察材料的共同点。本则材料需要了解四句话的意思、作者和出处。①“岂日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意思是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表现了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意思: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表达了范仲淹心怀国家的政治抱负。③④句是现当代革命领导人的爱国名言。综上四句都是爱国主题,可以概括为:从古至今,热爱祖国是个永恒的话题。(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拟写对联的要求: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结合本题上链结构是:人名+赞美词语+事迹+事迹意义,下联同结构,从文中找关键词,“赤胆忠心,殚精竭虑”是对黄大年的赞扬,“加速推动了我国的地球深层探测事业”是他所从事的事业,概括为“深探”;“书写了在地球深层探测领域的传奇,展示了归国科学家至诚报国的风采。”是从事这项事业的意义,概括为:“写传奇”或“展风采”。下联可以是:黄大年赤胆忠心“深探”展风采。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3)此题考查分析漫画能力。解答此种题型,要注意三点:一是认真审题,明确要求;二是认真读图,读全读懂;三是理解内涵,明确寓意;四是组织答案,有序有据。具体来说,描述画面内容时要对画面进行有序介绍,不添枝加叶,不议论,不抒情,客观全面;概括寓意时要在分析画面的基础上,看画中字,看夸张处,然后联系现实展开想象,从而提炼所揭示的主题或寓意。按照由上而下观察本题漫画,是一个人伸开两只胳膊,要拥抱什么,往上看头顶写着“中国吸引力”再往上看是吸引着拎着手提包怀揣着“追梦、感恩、创业、机遇”梦想的“留学人才”从国外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寓意是:许多留学人才受到祖国强大的吸引力,怀揣着各种梦想学成回国建设自己的国家。7、(1)瀚海阑干百丈冰(2)卷我屋上三重茅(3)采菊东篱下(4)江入大荒流(5)万里赴戎机(6)属国过居延(7)潮平两岸阔(8)崔九堂前几度闻(9)关关雎鸠(10)山岛竦峙(11)自古逢秋悲寂寥(12)蒙络摇缀(13)烽火连三月(14)干戈寥落四周星(15)折戟沉沙铁未销(16)何事长向别时圆(17)怀旧空吟闻笛赋(18)宫阙万间都做了土(19)浩荡离愁白日斜(20)却话巴山夜雨时(21)晴川历历汉阳树(22)似曾相识燕归来(23)有约不来过夜半(24)惟吾德馨(25)零落成泥碾作尘(26)濯清涟而不妖(27)清荣峻茂【解析】

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阑、茅、篱、戎、雎鸠、寥、戟、燕、馨”都是易错字,注意和形似字、同音字的辨析。8、(1)阿长、衍太太(2)C【解析】

(1)《朝花夕拾》中刻画的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妇女形象有:阿长、衍太太。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质朴善良、愚昧麻木、勤劳)。衍太太——给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却是要打骂的。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是鄙视衍太太的,因为这是个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使坏的妇人。(2)C“闻鸡起舞”出自东晋时期将领祖逖的故事。与《二十四孝图》无关。二、阅读9、1.陆游滨水之地,古时隐士所居之地。2.C【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诉衷情》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词作,这首词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沧州”指靠近水的地方,古时常用来泛指隐士居住之地。2.赏析古诗词,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C项有误,“关河梦断何处”的意思是“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抒发了作者壮志未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愤不平之情。10、1.成为答应2.B3.感动于县令理解他们本是良民,被迫为盗。感激县令既往不答,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治理有方;高度责任感、智勇双全等言之有理【解析】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很容易,没有古今异义词。如“为”与“许”在现代汉语中也分别有“成为”和“答应”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B理解最恰当。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今”:现在。排除AC两项。“令”:县令。排除D项。3.一问,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众皆流涕蒲伏”的原因可从感动于县令理解他们本是良民,只是被迫为盗的角度作答。二空,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尔等皆良民,迫于捕逐耳”“业已许汝矣”等语言描写,即可考查陆平湖是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且智勇双全的人。【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译文:陆平湖管拜嘉定令,管辖的区域有大盗扰民,并且多次治理没有成效,眼见马上就壮大成流寇了。抓捕的人(就是陆平湖)听说了这件事。于是他告诫官吏和人民不要管,我当自己解决。他骑马直冲进盗贼那里,大盗们见他自己冲过来都很惊讶。陆平湖对他们下令说:“你们这些人都是纯良的百姓,只是因为抓捕追逐被迫做盗贼,现在我来了,想要劝你们向善,你们能改过自新么?各自遣散了回家,赦免(贳)你们的罪责;不然的话,官兵马上来了,没要人逃的过!。”这些盗贼都痛哭流涕的拜伏在地说:“您真是我们的再生父母,是生是死我们都听您的(或者我们把生死都交给您)。”陆平湖回到了县衙,盗贼相继来等待降罪。陆平湖说:“我已经答应你们免罪了,不会惩罚你们的。”那些人都哭谢着走了,这一带于是就没有了盗贼为患。11、1.形式(方式)效果理论依据(理念)2.举例子具体说明了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3.C【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第②段“‘轻断食’是一种控制饮食的方式……”介绍了轻断食的定义;第③段“轻断食有各种形式”;第⑥段:效果是“10周之内减少了6到10斤”,由此分析介绍了效果;第⑦段“轻断食的理论依据是……”介绍了理念和第⑨段介绍了禁忌对象等内容。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本文第⑧画线句“例如,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期……”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了第⑧段首句“当然,轻断食并不是适合所有人。”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表达效果即可。3.A.有误。原文是:⑨总而言之,跟不加控制的饮食习惯相比,轻断食对于减肥和健康有积极的作用。B.有误。原文是⑤还有比“5:2轻断食”强度更大的“交替轻断食”。在这种方式下,每隔一天就断食一天,断食那天的食物量是正常饮食的25%,也就是500大卡左右。C.正确。D.有误。原文是:⑨如果不能在根本上做到“总体上减少食物摄入”,而只是应付考试般地“断食时少吃,不断食时暴饮暴食补偿”,那么就没有意义。12、1.C2.(1)运用“欢天喜地的、欢欣的.雀跃的"三个形容词,生动形象地写出母亲接到“我"索要山芋、菠菜、青菜等的电话时的喜悦.兴奋,表现出“我"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母亲对“我"的爱。(2)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老母亲”守望雪里蕻时专注而快乐的神态,侧面写出她对儿女的爱。3.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内容上:篇末点题,深化中心;告诉人们母亲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她知道儿女们需要她的关爱,她在儿女心中很重要;告诉我们作为儿女要关心父母,常回家看看。4.①单元楼里的老母亲因为儿子女儿都说喜欢吃她腌的雪里蕻,她感受到被儿女需要的存在感,心中异常高兴,每日楼上楼下跑着照看雪里蕻,因此“人仿佛变年轻了"。②因为琳离开母亲外出工作,母亲身边没有了需要关爱的对象,失去了生活的寄托,因而会失眠和头疼;后来琳经常打电话告知母亲需要为她准备、操办的各种生活物品,偶尔撒撒娇,母亲感觉到自己是女儿的依靠,女儿还需要她,失眠和头终便不治面愈了。5.文中三位母亲的快乐都是因为被儿女需要。启示示例:天下母亲的快乐大多都建立在自己的儿女身上,儿女的幸福喜悦就是她们的幸福喜悦。作为儿女的我们,平时也要多关心母亲,关注母亲的需求,多花时间陪陪母亲。【解析】

1.首先要读懂题干所给三个句子的意思,然后通读原文,看看分别与原文哪一段落的内容相合,可将题干所给句子代入语段中,分析与上下文的内容是否连贯。如第6段末有一句“母亲的地里有多丰富”,从“多”字考虑,就应该选“母亲就有多快乐”。第8段语境为“母亲为我准备这些东西时”,这个时间做这个事件母亲当然“是无比快乐的”。所以选C。2.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分别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和描写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1)“欢天喜地”“欢欣”“雀跃”是三个形容词性质的短语或词语。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母亲接到“我”电话时的喜悦和兴奋状态外,还要答出人物的情感,即母亲对的关注及对“我”的爱。(2)“在一边守望着。像守望着地的孩子,眼睛半味着,极快乐的样子”运用神态描写的方法。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老母亲”专注而快乐的神态及对儿女的情感倾向。3.要求分析文章最后语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的作用。考查语段的作用,要考虑到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语段正好是文章的结尾,所以在结构上就有收束全文,照应标题的作用。在内容上就有篇末点题,深化中心的作用。一定要把文章所表达的中心答出来。即告诉人们母亲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希望儿女们知道她很重要。同时告诫儿女要常回家看看。关心老人,多与自己父母亲近,既有利于家庭和谐,也能体现子女尽孝,由此就会增进两代人的感情。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找到了问题就找到了答案。此题也不例外。如“人仿佛变年轻了”可分析“是哩是哩,我儿子女儿都打电话回来,说就是喜欢吃我我腌的雪里蕻”一句,说明她感受到被儿女需要的存在感,心中异常高兴。而“失眼和头疼,竟不治而愈”的原因可分析“琳恍然大悟,再打电话回家,她就跟母亲要东要西……我喜欢穿你缝的内衣,喜欢穿你做的棉拖鞋”“她母亲一边责怪琳什么时候才能长大,一边欢天喜地去买了布来,一针一线为琳缝着内衣,做着棉拖鞋”等句,即可分析出女儿的要求使母亲感觉到孩子还需要她,失眠和头终便不治面愈了。5.一问,题干要求结合文章内容说三位母亲的“快乐”的共同点。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进行比较,找出相同之处,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如三位母亲的快乐的共同点可从都是因为被儿女需要的角度作答。二问,写出你的启示。开放性答案,但也不能不着边际地瞎说一气。要结合文章中母亲的快乐的原因来写。如母爱是母亲对子女的关心和爱护,母亲大多都建立在自己的儿女身上,是母亲对子女无私而伟大的恩情。而反过来作为儿女,平时也要多关心母亲的需求,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13、1.(1)陆先生贴心的在席间为我化解尴尬(解围)。(2)陆先生认真帮我给青年编辑作讲座。(3)陆先生快速翻译格林传记。2.(1)认真敬业,重视培养年轻人,例如第⑤段中陆先生推掉无数大型活动,精心准备给青年编辑的业务培训,连手稿中的字体这样的细节都注意到了。(2)勤勉不辍,例如第⑥⑦段写到陆先生争分夺秒地完成多项工作。3.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时间比作猛兽,用猛兽的咆哮生动形象地写出时间流逝非常快,表达了对陆先生的怀念之情。4.示例一:不能替换,这一段写了陆先生鼓励我写小说,并提供建议。表现了陆先生对我的关爱。从选材角度看,与文章第⑤段关爱后辈的材料重复。示例二:能替换,这一段写了陆先生鼓励我写小说,并提供建议。从选材角度看,侧重表现了陆先生对我个人成长的关爱。丰富了陆先生一代宗师的形象。【解析】

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组织语言时,最好以“陆先生”为陈述的主体。概述出“陆先生”贴心的在席间为我化解尴尬、认真帮我给青年编辑作讲座、快速翻译格林传记的三件事。2.题干要求概括出陆先生的两点精神品质。人物精神品质分析注意从文章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如此题从陆先生推掉无数大型活动而精心于青年的业务培训等情节中可概括出其认真敬业,重视培养年轻人的性格特征。再如从陆先生争分夺秒地完成多项工作等情节,即可分析出陆先生勤勉不辍的精神品质。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与描写。本题容易在题干给出了答题区域,所以审题非常关键。3.赏析文句。此题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分析作答。“然而猛兽总在暗处咆哮”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答作用时除了答出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时间流逝非常快的状态外,还要答出“我”对陆先生的怀念的情感。答题时首先要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然后在文中找到语句的位置,结合上下文情节内容,体会语句所表现的人物的情感倾向。4.此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材料能否替换第⑧段的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如答不能替换,可从这一段写的陆先生鼓励我写小说并提供建议与文章第⑤段关爱后辈的材料重复,而第⑧段避免了这种重复的角度作答。如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