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第1页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第2页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第3页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第4页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精选6篇)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夫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外出谋生,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许多班主任都谈及到留守孩子难管理,管不好,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我带着这一问题深化走访了车辆厂小学和崇仁小学,了解到有60%的家庭都有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长期与自已的子女分隔两地,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也不能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准时进行指出批判教育纠,更不会主动联系了解学校老师,有的老师甚至无从了解到学生父母的联系方式。也就是说,在某种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简单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的平安和稳定。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化地了解,同时期望老师们能更多的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忙,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时候,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一、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1、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缺少精力和急躁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无暇照看孩子们。也不重视或很难与学校及老师协作沟通教育。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主要表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51%的孩子对待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62%的孩子看电视没有节制。2、 老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大部分留守儿童表示老师很少找自己谈话,43%的留守儿童说老师根本没有找他们谈过话,而且都很可怕老师,也不期望老师找自己谈话。虽然带有儿童的心理,但是从这可以看出我们的教育工作还的确很不到位,仅有29.8%的留守儿童表示同意和老师谈谈心里话。3、 学习压力大:通过调查,63%的留守儿童感到学习压力大,28%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很差,也有一些表示自己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识字,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告诉我,由于学习成果差,就可怕爸爸妈妈会问起,而自己的家庭条件差,许多同学看不起等,这就形成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假如没有人准时为他疏导,就有可能压力变得越来越大,进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二、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1、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别,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意,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导致心理失衡。调查发觉:留守儿童中非常惦念父母的占71.8%,有8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5%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16%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简单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急躁,有的消失逆反心理、怨恨情绪。2、 临时监护人素质普遍偏低:由于大部分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大多是孩子的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年龄较大,不但要承担许多家务,而且文化层次上也不高,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其中临时监护人是初中学历以上比例仅占25.6%。所以,他们教育孩子的就不会很合理,而且也不知道从心理上关心孩子,照看孩子,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在教育态度、教育方法上还是老一套,他们能做到的仅仅是照看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而已,在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着很大困难。3、 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部分留守儿童自我掌握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常常换洗衣服、挑吃挑食、乱花钱等;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临时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听从学校的管理,成为了让人头疼的“问题儿童”。4、 平常缺乏亲情的关爱:父母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缺乏亲情关爱会对孩子造成许多不良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或许就是孩子在生活上很难得到很好的照看,使孩子无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抚慰与关怀,这也是我们应当给予重视的。5、 留守儿童平安存在肯定隐患:如留守儿童独拘束家或路边玩耍,路上车辆较多,而老人无暇顾及,造成农村火灾或触电事故时有发生,平安存在肯定隐患。如去年火石坝社一个两岁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临时监护人爷爷奶奶又忙于干农活,无暇照看,而掉进家四周的水库中溺水身亡,让人唏嘘不已,倍感痛惜。三、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与对策:留守儿童之所以存在诸多问题,缘由来自于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留守儿童问题作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不应只是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自己去解决的问题,而应当由全社会共同努力,为留守儿童制造健康成长环境和空间。因此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1、 家庭教育方面:一是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外出务工的父母及留守儿童的代理监护人员,应尽量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温暖、关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使“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外出务工的父母也应加强与子女的联系和沟通,尽可能做到多关心孩子。还要加强与代理监护人、学校的联系。外出的父母要常常回家或打电话与孩子沟通,交流感情,和学校沟通把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发觉问题准时纠正;二是外出打工的夫妻有能力的肯定要把孩子带上跟随自己打工读书生活。要正确教育和引导好孩子,树立“学问转变命运的观念”。假如条件允许夫妻最好留一个在家与孩子一起生活。因为家庭的平安感和亲情的温暖是任何外力都无法取代的。2、 学校教育方面:一是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学校在新学期学生报到时将父母外出情况和家庭成员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记录“留守儿童”的个人情况和监护人及临时监护人的情况,准确把握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二是在学校建立结对帮扶留守学生制度,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定期召开帮扶老师、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座谈会,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开设亲情电话,让留守儿童的父母知道校长、班主任等老师的电话,加强学校、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联系和交流;三是营造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乐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动手的实践活动,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最重要的是在学校举办的活动中,多鼓励留守儿童,多把机会留给留守学生,帮忙他们走出自闭的心理障碍,帮忙他们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篇2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儿童是祖国的将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九重镇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借着老师布置作业的机会,我于暑假在家乡通过走亲访友调查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特做出如下报告:家乡留守儿童面临的困难与问题:1家乡中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详细情况是这样的,在我的家乡,许多孩子的父母因为家里贫困,却又渴求自己孩子上学,就被迫外出打工挣钱,一般留在家中的孩子只能与自己的爷爷奶奶相继为生。基本上在家乡,每十户人家也许有半数是留守儿童在家的。认真的想想,在自己小时候的朋友中,也有不少是父母外出打工将他们托于奶奶爷爷的。2—般留守儿童得到的关心少,通过与家乡里那些留守儿童的接触,我发觉,他们普遍大方,遇见生人会害怕,在吃的和穿的'方面明显不如那些家长在家的孩子们。而且由于自己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必定有许多地方没有深化的关心到他们。比如有时候这些孩子生病了,或者受伤了,爷爷奶奶由于学问的缺乏,往往不能给与他们很好的帮忙,可能会导致这些孩子发育不太健康,养分不是太良。还有就是在调查中,我发觉这些孩子往往需要在暑假或寒假才能到自己的爸爸妈妈那里去住,真正一年在一起的时间也许只有三个月,所以这些孩子在父母身上得到的呵护必定是要少于平凡儿童的。就拿我的表弟来说,也许在他上小学时我的姑姑和姑父就外出打工了,原本活泼的表弟变得有些内向,平日里感觉闷闷不乐,虽然有时候我的爸爸妈妈会给与帮忙和关心,但更多的时候他是和自己的奶奶在一起。我感觉在关心上面,表弟得到的并不够。3学习上简单放纵自己,通过询问和观察家乡里的留守儿童,我发觉留守儿童中学习成果呈现两极化,一些自制力强的孩子,即使父母不在,仍能很刻苦的完成学习,最终有很不错的成果,然而这些都是很少一部分。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由于自制力不强,平常学习的时候不能够按量完成,总是掌握不了自己玩耍的欲望。还有就是因为自己的父母不在家,当遇到难题时,没有询问的对象,得不到充分的开导与讲解,所以在学习上没有太高的成果。关于自己的表弟,现在已经高三了,但通过平常的谈天,我发觉他的学习欲望并不剧烈,而他的学习也特别的不好,我觉得这和我姑姑,姑父的外出是有联系的。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较弱,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常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5留守儿童的情感比较薄弱,在我的调查中,我感觉留守儿童的家庭支持弱化,“你最信任的人是谁”“你和谁最亲近”“你的心里话主要跟谁说”“遇到困难你会向谁求助”“谁常常鼓励你表扬你”5种情况的平均百分比,非留守儿童排前三位的依次是母亲、父亲和同学朋友,留守儿童则是母亲、同学朋友和父亲。母亲仍是留守儿童最重要的社会支持,但可以看到,留守儿童来自父母的支持较弱,而朋辈性倾向明显,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值得警惕。30.5%的留守儿童认为校园里或周边有不良帮派团伙,25.7%认为有同学加入不良帮派团伙,分别比非留守儿童高4.3和1.4个百分。老师对留守儿童的支持更多地体现在学习辅导上,情感支持相对欠缺。此外,还有17.6%的留守儿童表示社会支持主要来源是自己,这表明他们感知不到社会支持。6留守儿童的性格简单偏离正轨,通过与自己镇上的留守儿童一起玩耍,我发觉在他们的成长中缺少亲情。尤其留守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长期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成长中的心理需求无法满意,造成不少留守学生孤独、自我封闭、情绪异样、焦虑紧急,缺乏平安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甚至产生仇视心理。我觉得性格上的缺陷在以后步入社会时会变得特别突出,假如留守儿童的性格不加以正确的引导,或许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和影响。我自己对于留守儿童消失这种情况的思考1监护人自身因素有欠缺。一是责任意识不强。在除父母外的监护人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应对孩子更多的爱,否则会使孩子产生扭曲心理,觉得不是自己亲生的父母究竟不知道疼爱自己。二是监护责任不明确。监护人往往从身体健康方面考虑问题,重吃饭穿衣轻学习教养;重身体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关心儿童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忽视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监护精力跟不上。由于监护人大多数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有的甚至同时要监护几个留守儿童,放在每个留守儿童身的精力就不够。再加上自己身体状况差,本身需要人照看,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监护人自身素质较低。他们不知道从心理上来照看儿童,不知道从法律、平安、卫生学问等方面教育他们,也不能在学习上给予帮忙和指导,从而使留守儿童的教育从根本上就失去了重心。2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当今,一方面全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却相对滞后,尤其是边远山村。因此,农夫不得不想办法改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让自己孩子摆脱这种祖祖辈辈都无法摆脱的逆境。当最基本的生活问题都无法解决时,他们只能选择进城务工赚钱来养家糊口,从而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淌一留守一流淌的变动中长大。因此,我认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是造成那些留守儿童问题的最根本的缘由。3简单的社会因素难辞其咎。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过早过多涉足社会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其天真幼小,无法正确处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纷繁简单的社会信息与状况,分不清是非曲折。因此,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形成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把一些与社会和道德格格不入的东西当作时髦去追求,当作偶像去崇拜去效仿,是大多数留守儿童的身上都存在的问题。这样的社会环境也给社会自身留下了大量的担心全隐患。社会因素中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就是:卑视农夫工子弟。我觉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可能有自卑现象,这使得他们见人比较怯场,再加上别人的卑视,在这么弱小的年龄却要承受这么多的东西,确实格格不入。我的建议:我觉得吧,父母挣钱都是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然而这种留守式的方法可能会适得其反,孩子没了茁壮成长,挣再多钱又有什么用?所以我觉得假如不想日后自己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误入歧途,或者得不到完善的健康心理,就应当尽量多陪陪自己的孩子,尽量避开留守,陪着自己的孩子成长,教他们如何做一个健全的人。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篇3外出打工成了农夫的重要收入。近20多年来,流淌人口不断增加,流淌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淌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淌人口的70%左右。由此,在许多流淌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消失了“留守家庭”问题。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殊 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常常返家看孩子。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裂开,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学习上缺人辅导。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成果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生活上缺人照应。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供应。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养分严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亲情上缺少温暖。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乏,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别,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心理上缺少帮忙。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存在或轻或重的心理障碍,生活、卫生习惯差,自卑感重,自理能力差。道德上缺少教育。留守儿童多生长在放任自流、情感缺失的环境中,道德和品行教育得不到正确调教。调查显示,许多孩子沾染上不良习惯,缺乏道德约束,经不起外界不良事物的引诱,有的脾气急躁、冲动易怒,常常将小事升级,打架斗殴。行为上缺少自控。未成年人正处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外出,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正确引导和帮忙。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简单被缺乏正确推断的他们接受。他们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有的沉迷上网无法自拔;有的好吃懒做、小偷小摸;有的时常不回家,打架斗殴。平安上缺少保障。留守儿童面临玩耍、劳动、生活中的平安问题,因其监护人不力或无临时监护人常发生平安事故。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篇4**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夫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非常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别群体一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全县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就全县留守儿童问题深化43个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调研。一、 基本情况**县现有人口87万人,其中0-15岁的儿童万,留守儿童万人,占儿童总数的%。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外务工的约占47%,双亲在外务工的约占53%;70%的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隔代带养,15%由亲戚带养,5%在邻居家寄养,寄宿等其他形式的留守儿童为10%。调查发觉,儿童留守率与当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在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的乡镇,留守儿童已成为学生的主体,而在交通便利、二三产业发展较快的乡镇,留守儿童数量相对较少。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1、 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监护人又因年龄、文化、体力等条件限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导致孩子消失厌学情绪。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果大多处于中等和中下等水平。如江口镇中心小学289名留守学生中,成果优秀的仅占12%,68%的为中等和较差。此外留守儿童的辍学率也相对较高。据统计,XX年度全县小学学生辍学率为%,初中为%。而留守学生分别为%和%。由于监护人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加上缺乏与学校的乐观沟通和协作,错过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这些都是影响留守儿童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2、 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亟待关注。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别,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再加上监护人缺乏教育常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部分留守儿童情绪消极,失落自卑,感觉孤单,甚至心理压力过大,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性格脆弱、任性、叛逆,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形成肯定的人格障碍。调查问卷中,虽然60%的留守儿童认为“最大的苦痛”是“父母不在身边”,55%的认为“看到别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时很难过”,但选择“你最大的愿望”时,选择“父母能在身边”的只占19%,多数孩子选择了“学习好将来出人头地”,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比较自我的个性。在自我评价一栏中,认为在家中自己是活泼开朗的只占45%,认为在家中自己胆小、孤僻、不善交往的占到了55%。许多留守儿童缺乏幸福感,有幸福感的只占53%,甚至有17%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被遗弃,这些对他们今后的性格形成极为不利。3、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存在问题。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别,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准时有效的约束管教,这些留守儿童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调查发觉,一些留守儿童不服管教,我行我素,在学校自由散漫,品德较差,常有迟到、早退、打架斗殴、说谎等现象;在家里好吃懒做,对监护人不礼貌,不做洗碗、扫地等力所能及的事情,甚至有夜不归家的现象发生。30%左右的留守儿童生活习惯较差,有的形成了早上不洗脸不漱口,晚上不洗脚,长年不理发的坏习惯,有的成天沉迷于武侠小说拉帮结派,有的迷恋网吧和嬉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如卢峰镇解放街女孩杨某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年迈的爷爷奶奶无力管教,从而导致她常常与一些社会闲散人员混在一起,走上了抢劫犯罪的道路,被判处有期徒行4年零6个月,父母悔之晚矣。4、 留守儿童平安存在隐患。由于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平安连接上的“真空”,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平安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存在诸多隐患,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平安隐患层出不穷,甚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发生。如小江乡老师xx幼女案,正是由于被xx的幼女为留守女孩,寄养在亲戚家中,加上年幼无知,才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5、 监护状况令人堪忧。据调查,留守家庭中70%是由爷爷奶奶等隔代亲人照看,15%由亲戚照看。可见隔代监护成为农村留守子女主要的监护方式。调查表明,尽管%的隔代亲人很快乐照看留守子女,但由于体力、学问等缘由,%的人表示“照看孩子感到很吃力”。而%的亲戚表示“不愿意,但没办法,”或“无所谓,只要父母给钱”,可见他们对待孩子的态度比较冷漠。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的前提条件,%的监护人直接表示“很好从不与孩子谈心”,%的留守子女表示“有苦恼时向监护人倾诉”,同时%的孩子还反映受过罚跪、罚站等家庭体罚行为,可见双方在沟通态度及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问题。监护人普遍关注孩子学习的占70%,而对孩子品德教育关注的只占30%,与孩子交流时间每天保证1小时以上的仅有16%,而监护人空闲时间用来看电视、搓麻将、做家务、购物的竟达97%。三、对策与建议1、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为留守儿童构建心灵家园。一是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要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学生进行摸底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档案。二是实行教职工结对帮扶制度。通过实行老师与留守学生一对一帮扶制度,让留守学生得到学校和老师更多的关爱。结对老师应加大对走读留守学生的家访,引导和帮忙孩子树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可通过定期与留守学生交心谈心,开设亲情电话,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监护人公布校长、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电话等方式,加强学生、家长、老师三者之间的联系,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三是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要常常开展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对监护人进行培训,开设“爷爷奶奶家教培训班”、“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可利用假期和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指导他们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平安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忙他们知法、懂法、守法;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准时发觉和诊治留守儿童消失的心理健康问题,切实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2、强化家庭监护责任,为留守儿童筑就避风港。一是转变父母外出方式。应尽量避开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假如父母都外出,最好把孩子带到务工所在地上学,便于教育。二是在外打工的父母应常常和孩子保持联系,督促其生活、学习、行为;同时还应多与孩子的班主任联系,准时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和老师一道教育孩子,促进其健康成长。三是监护人及父母既不能溺爱孩子,也不能简洁粗暴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正确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学问转变命运”的观念。3、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一是要净化社会环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机制,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特殊 是要加强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监管整治,彻底清理校园周边的三室两厅一吧,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乡村两级要把关心留守儿童作为维护农夫工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乡村的一件大事来抓。二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增加农夫本地就业机会。各级政府要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挣钱的门路,让更多的农夫就近务工,做到“挣钱教子”两不误,从而削减留守儿童数量。三是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寄宿基础设施的投入,千方百计改善学生寄宿条件或开办特地的留守儿童宿舍,配备特地的生活老师,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将子女寄宿在学校,从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管护。四是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构建社会教育和监护体系。各乡镇、村(居)委会、社区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全面把握留守儿童的有关情况,帮忙解决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问题。要充分发挥教育、共青团、妇联、关协等相关部门作用,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的社会化教育和监护体系,起到沟通家庭、学校与孩子之间关系的桥梁作用。要动员全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开展“爱心妈妈”认领留守儿童活动。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殊 关注,建立村、社区帮扶中心,并组织干部到留守儿童家里慰问,切实帮忙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让留守儿童真正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篇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农夫工背井离乡进城打工。有些农夫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我国广阔农村中消失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有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2290万人,而且这个数字还将在将来几年成较大规模的上升趋势。因此,留守儿童问题虽然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留守儿童问题仍旧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笔者在仪征市马集镇方营村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并对留守儿童问题谈一些初浅的看法。一、 基本情况方营村位于马集镇北首,共有20个村民小组。常住户540户,现有人口1950人。土地面积2684亩,其中花园800亩。现有机械加工、玩具、生态园等企业8家。三业总产值2500万元,人均纯收入9611元。我村大部分群众迫于生计挤进了打工队伍中去,成为打工一族,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据调查,全村有留守儿童43人,其中在校小学生中就有18位留守儿童,占学生总数的41.9%,老人监护的有35人,占81.4%,寄养他人的有2人,占4.7%。二、 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留守儿童成果欠佳。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学习成果中等偏下,其中17%的小学生成果较差,4%的小学生成果很差;留守儿童中有1%的人上学常常迟到,有时迟到的高达27%,11%的留守儿童有过逃学的经历。分析缘由,一是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盼不高,部分农夫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大,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二是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作为一个特别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文盲比例较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忙和辅导,而且由于隔代监护,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基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2、留守儿童心理消失偏差。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呵护和照看。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忙的对象,与外界不同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导致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有的留守儿童情绪消极,有的消失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留守儿童大多年龄在1-15岁之间,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别,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意,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据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惦念父母的占85%,有38%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半年回来1次,30%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8%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55%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有的留守儿童从小父母就长期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一次,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孤独、自卑、冷漠、少语,很少或不愿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和玩耍,只与个别人来往。这是典型的留守儿童心理消失了偏差。据调查此类心理现象的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4.3%。3、 留守儿童生活普遍较差。由于我村老百姓普遍文化素质较低,大部分未把握专长和技术,外出打工大部分从事的是劳动密集性工种,干的是苦活、累活,且工资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家人和儿女的生活。儿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由于家庭经济收入少,父母又长期在外,难以顾及到儿童的生活情况,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养分严峻不足,身体健康受到极大损害。据调查显示,80%的留守儿童生活较差,20%的留守儿童生活一般。4、 留守儿童道德行为较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别,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准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不少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不少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德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侮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吧和嬉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5、 留守儿童平安难以得到保障。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平安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平安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平安难以得到保障。特殊 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中,临时监护人和代养人的管理难以到位,存在极大的平安隐患,甚至消失平安事故。我村前几年一男孩在河边玩耍时不慎掉入水渠中,溺水身亡。三、留守儿童存在问题的主要缘由1、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措施不力。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出一系列行之有效,能适应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但在调查中发觉,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面还存在肯定的不足。一是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学校老师与家长的沟通难度真大,有时半年甚至一年难见留守儿童父母一面,很难反映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难以实现家庭和学校共同教育的目的。二是外出打工人员对孩子的教育过于依靠学校教育,但学校教育由于学生多,教学任务重,老师没有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难以顾及。三是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缺乏有效的措施,很难在学习上、生活上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和爱惜,并针对性给留守儿童供应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环境。2、 家庭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意识淡薄。父母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的终身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行为、心理健康、道德观念与智力发展将起着决定的因素。但在调查中发觉,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淡薄。一是父母与留守子女沟通少,缺乏亲情上的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放任自流,顺其自然发展。二是监护人和代养人大多数是老年人,文化程度不高,有的是文盲和半文盲,家庭教育意识模糊,大多偏于溺爱,以生活照看为主,且学问、能力上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三是父母对留守儿童只是给予物质上的满意,孩子吃得饱、穿得暖就行了,缺乏对留守儿童精神上的鼓励、鞭策与开导。四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不对,父母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老师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取决于学校和老师,事实上成为孩子学习、身心发展的旁观者。3、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关注不够。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现象严峻,对缺乏父母关爱,并在成长中留守儿童的思想上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生理受到不同程度的扭曲。一是农村社会教育薄弱,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陈旧,不能有效地弥补缺乏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的不足;二是一些消遣场所缺乏有效管理,在互联网、电视、书刊等文化传播媒体中,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等腐蚀内容屡禁不止,对缺乏父母关爱、亲情关爱的留守儿童具有腐蚀性和诱惑力。四、对策及建议1、 健全制度,完善留守儿童的管理措施。各级政府和学校都要乐观探究对留守儿童管理措施的新途径和新办法。严格责任追究,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切实履行好管理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责任。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平安方面的管理,对留守儿童采取寄宿制管理。加强留守儿童在双休和寒暑假期间的平安教育,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平安得不到保障的问题,从而解除进城务工农夫工的后顾之忧。2、 加大投入,改善农夫工子女受教育环境。近年来,外出打工人员不断增多,各级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和劳务经济,可见劳务经济在社会进步、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级政府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要下大力气,出台有利于外出打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优待政策,并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家民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重新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忱。3、创新机制,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有机统一。对于留守儿童,以家庭为主体,加强学校、社会的正面教育和引导,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学校和社会联动的运作机制。家庭要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关怀,家长要与学校和老师常常保持联系,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生长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准时的引导教育。学校要肩负起教育好留守儿童的责任,并有针对性的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和活动,大力开发他们的潜力,激活他们的斗志,增加他们的自信念和心理承受能力。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保证他们与健全家庭一样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的现在,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我国将来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城乡社会稳定,因此值得全社会高度关注。留守儿童学习和生活状况调查报告篇6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动和二、三产业的高速发展,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也随之加快,特殊 是70后、80后人员外出务工或经商的达70%以上,农村中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上升,现已成为一个特别的社会群体,其生活状况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为进一步了解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状况,查找问题,提出建议,指导工作,课题组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专题调研。一、 基本情况我区农村留守儿童绝大多数分布在11个镇,极少数分布在双龙湖、双凤桥、悦来、回兴、两路、王家6个街道。据统计,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共有14岁以下农村留守儿童6580人。从年龄上看,0-3岁农村留守儿童606人,4—6岁农村留守儿童1323人,7-11岁农村留守儿童2914人,12—14岁农村留守儿童1737人;从入学情况看,4—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690人已入幼儿园(学前班),7—14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只有4人辍学。二、 主要问题(一) 农村留守儿童监护力度比较薄弱从调查统计情况看,我区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类型主要是隔代监护型和亲朋监护型两种。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监护的约占80%左右,由叔伯姑舅等监护的约占15%左右,由其他亲友监护的约占5%左右。监护人的年龄为60岁以上的约占70%,40-60岁之间的约占30%;高中文化程度不到5%。(二) 农村留守儿童内心世界比较封闭调查反映,留守儿童中性格内向的比例要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相对于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留守儿童们往往更内向、孤僻、愁闷,亲情观念比较淡薄,以自我为中心,难得关心他人、朋友或亲戚。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不同意让他人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同意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可怕遭到别人轻视和卑视。只有非常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会把心里话对父母以外的监护人说,另外有非常之一的留守儿童会把心事藏在心里,谁也不告诉。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好中差比例约各占40%、50%、10%。(三) 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比较严峻一是父母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常年外出务工或经商,缺乏“父亲教育”或“母亲教育”。二是亲情观念缺失,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别,没有时间感受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进行沟通交流,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观念淡漠。调查显示,67%的留守儿童都渴望父母回到自己的身边,与父母长期生活在一起,使自己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享有父母的关爱。在问到“什么时候最惦念父母”时,大都选择了“生病或过生日的时候”;在问到“最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时,全部的孩子都选择了“想和你们生活在一起”或“常回家看看”或“快点回家”。(四) 农村留守儿童学习成果普遍不好在调查中发觉,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学习精力不易集中,学习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差,学习成果普遍偏差。学习习惯和成果较好的约占20%,中、差约各40%。主要课余生活:多数为在家看电视和玩耍,甚至有10%左右的迷上打电子嬉戏。(五) 农村留守儿童行为能力相对较差多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能力及行为能力比较差。据学校老师反映,留守儿童卫生习惯不好,衣服常常很脏,不爱洗澡洗头。只有半数留守儿童能自己做饭洗衣服,70%左右只能做简洁家务,15%左右的不吃早餐,80%以上能坚持洗脸刷牙,70%左右能早睡早起。(六)农村留守儿童平安问题尤其堪忧留守儿童相比其他儿童,更简单受到同学、邻居的欺侮。80%以上的留守儿童被同学或兄弟姐妹或邻居或社会青年欺侮过。同时,留守儿童正处于心理发展和生长发育阶段,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控能力比较差,简单沾染社会不良风气,消失打架、说谎、骂人等不良行为。节假日更是成为监管盲区,平安存在隐患。三、缘由分析(一)家长多为生活所迫不得已牺牲子女家庭教育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多为生活所迫,绝大多数的唯一目的依旧是谋求经济收入和转变现行生活状况,从而不得不以牺牲子女家庭教育为代价。绝大多数外出务工或经商人员把子女放在老人身边,实属在生活压力面前不得已而为之。在调查座谈中,许多外出务工或经商的家长说,他们也很想将孩子带在身边由自己来照看,但由于自身素质不强,经济收入不高(年收入1.5万元左右的占70%以上),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