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深度研究-解构产业链聚焦新模式_第1页
银行业深度研究-解构产业链聚焦新模式_第2页
银行业深度研究-解构产业链聚焦新模式_第3页
银行业深度研究-解构产业链聚焦新模式_第4页
银行业深度研究-解构产业链聚焦新模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银行业深度研究:解构产业链,聚焦新模式1引言:解构产业链,聚焦新模式新旧动能转化趋势明确,金融服务模式升级可期。我们认为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时期,由地产+基建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向由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驱动的高阶模式,银行信贷在政策引导下加速迁移至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更为考验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我们已对国内制造业特色金融服务模式(2021年5月11日发布的《制造业驱动银行新一轮景气周期》;2021年12月26日发布的《业态新升级,对公新模式》)、海外新经济业务模式(2021年9月30日发布的《拥抱新经济,对公新升级》)进行过详细研究,本文是银行对公模式深度研究系列之四,进一步下沉至区域层面,拆解各大产业链,探究区域特色实体领域服务模式。如何拆解区域制造业发展现状并挖掘潜在区域发力点?出口+消费+新能源+科技四大需求驱动,聚焦沿海沿江优质区域。制造业升级为大势所趋,而全国各地制造业发展基础差异较大,我们从出口、消费两大传统需求链,以及新能源、科技两大新型产业链拆解制造业发展驱动因素,聚焦制造业发展基础较好或有发展禀赋的区域及其本地区域性银行。出口链方面,东部沿海城市具有较好发展基础,出口导向型制造业也较为发达。消费链方面,人口数量奠定消费基础,人均可支配收入决定消费层级,当前一线城市+成渝+苏杭等地区消费需求旺盛,对周边地区消费链制造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新能源链方面,相关制造业集群于机械制造业发达的沿海的广东、江浙和沿江的川渝地区,新基建+双碳战略驱动下增长动能强劲。科技链方面,涉及行业较广,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江浙粤等地发展领先。整体来看,当前江浙粤闽鲁、成渝等地具有较好发展制造业的基础,当地区域性银行可因地制宜开展业务,抢占对公实体赛道的先发优势。区域性银行实体经济服务模式几何?综合金融服务+科创+绿色多元模式,区域性银行因地制宜、各显神通。区域性银行具有决策链条短、本土化程度高、熟知本地市场等优势,通过针对本地企业的特色产品等模式,深度对接当地实体企业,实现与企业共成长,形成较强的客户粘性和差异化服务能力。在制造业基础较为优异的江浙地区,不少优质区域性银行均打造了针对本地企业的拳头体系,主要模式包括宁波银行的“五管二宝”产品体系、苏农银行的中小企业服务管家体系。此外,部分全国性银行聚焦优质区域,实体经济服务模式因地制宜,如工商银行“贷+债+股+代+租+顾”综合服务模式、兴业银行的投贷联动模式等。区别于市场的观点:1)当前市场对零售型银行、财富管理型银行关注度较高,对银行对公业务的重视度不足。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由地产+基建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向由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驱动的高阶模式。银行信贷在政策引导下加速迁移至实体产业,更为考验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综合服务能力。深耕对公实体客户且有成熟服务模式的银行,有望在此轮底层资产切换中而充分受益。2)制造业子行业较多,区域发展情况差距较大,当前市场对制造业产业链、区域发展情况认知不足。我们认为剖析制造业产业链、区域发展情况,有助于挖掘新产业链潜在区域发力点。新能源链作为驱动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关键产业链,除江浙粤闽等沿海地区外,皖湘鄂川渝等长江经济带也有较好发展潜力。当地区域性银行有望因地制宜服务本土实体企业,聚焦优质区域的全国性银行也有望受益。2背景:经济增长动能升级,驱动商业模式转变新旧动能转化趋势明确,金融服务模式升级可期。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时期,由地产+基建为主的传统模式,转向由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驱动的高阶模式,银行信贷在政策引导下加速迁移至实体产业,更为考验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参考海外经验,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支撑英美高科技产业崛起,间接融资体系则支撑日德制造业升级。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有望形成间接融资主导+直接融资稳步发展的融资体系,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升客户粘性的同时沉淀活期存款,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国内:底层资产迁移,模式亟待升级银行信贷从地产+基建向实体加速迁移,制造业等实体经济服务模式亟待升级。我们认为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切换的关键时期,即由地产+基建驱动的传统模式,转向由高端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等实体经济驱动的高阶模式。自2019年中央提出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领域监管趋严,同时政策引导银行信贷资源向制造业等领域倾斜。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主体丰富、产业链长、融资需求多元,对银行经营能力提出更大挑战,亟需对公业务开启转型升级,各类银行依照自身禀赋走出差异化之路。绿色金融亦是对公长期发展方向,央行创设碳减排工具,前瞻布局绿色金融的银行有望具备更强项目投放能力并受益于政策红利。制造业:政策导向明确,呼唤高阶模式政策支持制造业导向明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系统性风险或均为考量因素。2019年以来政府工作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提及“增加制造业贷款”等表述;2020年银保监会对大行提出制造业“五一三”任务,部分银行也将制造业贷款投放等指标列入内部考核范围;2021年“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我们认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降低系统性风险均为政策支持制造业贷款投放的考量因素:一方面,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高端制造需求旺盛,2020年以来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快速上行,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则更为强劲。另一方面,在降低政府杠杆率、房地产融资严监管的背景下,制造业投放有助于平衡信贷结构,降低系统性风险。截至2021年6月末,上市银行贷款投向基建+房地产的占比近60%,行业集中度较高,制造业占比尚有较大提升空间。“散装”制造业对银行经营能力提出更大挑战,呼唤对公业务高阶模式。相较房地产和基建,制造业多为民营企业,市场经济特征更为明显,且制造业二级子行业有30个左右(根据国标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7),周期、特点均有一定差异。不同类型制造业企业的融资结构也有较大差别,虽然多数制造业企业主要融资方式为贷款,但具有较强科技属性和成长性的医药等行业则以股权融资为主。“散装”制造业对银行对公经营和客户服务能力提出更大的挑战,亟需银行对公模式转型升级。绿色金融:落实双碳部署,迎来发展机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绿色金融迎来发展良机。绿色金融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覆盖行业面较广,主要包括环保、节能、绿色交通等行业,可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金融工具提供支持。2021年11月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及2000亿元减排再贷款落地,绿色信贷有望成为2022年贷款重点投向之一。截至2021年9月末,中国绿色贷款余额近15万亿元,居世界第一,在绿色金融领域已有较好基础。我们认为在政策支持下,绿色金融迎来发展良机,行业成长空间广阔。海外:产业升级与融资体系构筑良性循环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支撑英美高科技产业崛起,间接融资体系则支撑日德制造业升级。上世纪80-90年代新兴信息技术、高端制造业等产业崛起驱动经济转型升级。海外各国新经济时期产业升级与自身融资体系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良性循环,主要分为英美(直接融资+服务经济)、日德(间接融资+高端制造)两类模式。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具有发达的直接融资体系,更加适应创新创业企业风险高、固定资产少、融资需求多样的特点,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